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历史、社会变迁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源于家族宗法制度延伸至了国家政治制度中。

  C.中国的家庭道德与西方家庭道德的本质区别在于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认为自由与权利在义务之下。

  D.为维护家庭秩序、满足社会要求,个体有时需要牺牲自我利益,这便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理想主义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列举了我国列朝列代的做法,表明了家庭文化在政治、礼仪教化等方面的作用。

  B.第三段引用古籍的相关内容,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文明发展中形成的理论架构。

  C.文章将中国家庭道德在历史传统和新时代建设两个方面进行了关联性阐释,说理清晰。

  D.文章整体采用并列结构,从历史渊源、理论架构及典型特质等方面诠释了中国的家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在外来冲击的作用下才有可能走向蜕变。

  B.孝悌之德生发出五伦,因此父子相亲是五伦的基础,也是建立起家庭美德传统的前提。

  C.中华传统家庭道德也有不合理的内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依据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的方向,国家印发了相关文件,指出了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来,“社会性死亡”话题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微博上“社会性死亡”话题有2.1亿阅读量,连相关的“猫的社会性死亡不过如此”“大型社会性死亡现场”等话题都有超过2亿的阅读量,让人不禁深思,这一网络流行语究竟有怎样的传播学上的意涵?

  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窘迫和难堪。这可能是因误解带来的小尴尬,可能是因社交能力不善造成的误会,还有可能是行为不端引发的社会抵触,这种自身形象在社交场景上发生的折射、扭曲或反噬,被网友统称为“社会性死亡”。对于生活中偶

  发的“社死”,不妨以解嘲和放松的心态化解;而对于不分清事实,挥舞舆论大棒群起而攻之,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当“社死”成为网络热搜,探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舆论生态、道德法律,也就有了现实意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02版话题“当’社会性死亡’成为网络热搜”)

  材料二: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成为一种力量,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有的冤案被平反,有的真相被披露,有些现象被批驳。这当中,所涉人员有的堪称被“社会性死亡”,比如一些人设崩塌的明星,一些行为失当的公众人物,一些舆情漩涡中的事件主角。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即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人人都当执法者”“人人想当裁判者”的趋势。具体来说,动辄曝光某人某事,让所涉人员“社会性死亡”成了一些人对待个人恩怨、解决个人问题的常用手法。

  如此行为的涟漪效应正在显现--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舆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就算没有被“社会性死亡”,他们的名誉、生活、工作也会不同程度受损;于整个网络生态来说,这种随意曝光他人、动辄要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显然构成了一种秩序扰乱和环境污染,网友被戏耍,节奏被带偏,最后一地鸡毛;而对社会来说,这种私人“审判”和网络暴力的影响已然溢出“屏”外,诸多人处理现实纠纷时首先想到诉诸网络、挑逗公众情绪,比如,觉得买东西物价贵要网上曝光人家;跟朋友吵架了,就到网上揭短指责;大街上随便拍下某一场景,就发到网上感慨、吐槽一番……长此以往,网络空间会越来越充斥鸡零狗碎的八卦、不明真假的“热点”、隔空对骂的戾气,这势必会大大消耗公共舆论资源,会拉低公共舆论空间的品质和成色。

  (摘编自工人日报文章《“社会性死亡”不能成为伤人利器》)

  材料三: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这为制止“社会性死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国家应从法律层面施以重拳,特别是要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惩处力度;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生态建设的指导和督促,为在网络空间激浊扬清保驾护航;各舆论传播平台应充分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对引爆网络的舆论热点保持冷静,对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助纣为虐”的营销号,要根据平台管理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身处网络空间,我们需要的是阳光充盈的“数字化生存”,没有人希望目睹更多冰冷彻骨的“社会性死亡”。作为网络空间一员的我们,尤其要从我做起,理性上网,理性对话,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

  (摘编白人民网三评《“社会性死亡”之三:我们的担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性死亡”这一网络流行语最近很火,关于它的话题在网络上常常有过亿的阅读量。

  B.对于一些在社交场合中偶发的小尴尬、误会这样的“社死”,我们需要有一颗平常心。

  C.网络舆论的打击很可能让涉及舆论事件的人被“社会性死亡”,损害他们的诸多权益。

  D.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从面造成他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是非法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死”事件不一定都是事实,如果没有经过调查就利用网络舆论进行人身攻击,其实是一种网络暴力。

  B.网友的点击和围观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用之不当则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效应。

  C.有些人将现实生活中的纠纷随手一拍就诉诸网络,这种网络曝光的便捷性和随意性消耗了公共舆论资源。

  D.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其次是监管部门、各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形成合力。

  6.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性死亡”?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告 别

  王筠

  吴铁锤最后一次见到曹连长的同乡杨根思,是在这一天的早上。

  太阳刚刚升起,远远近近积雪的群山沐浴在灿烂的朝霞之中,葱茏的树木,深色的谷地以及冰封的长津湖面都辉映着一抹淡淡的粉红,看上去竟是分外的妖娆。初升的旭日在把光明与温暖带到这个狭长半岛的同时,也把一个经过了彻夜激战的宁静的清晨带到了长津湖。

  杨根思就是披着一身的霞光来到吴铁锤面前的。

  吴铁锤还在山脚下的岩缝中睡觉,李大个把他叫起来,告诉他杨根思连长来了。吴铁锤睡眼惺忪,从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里探出半个脑袋,看到杨根思头戴着包裹着棉布片子的大盖帽,身着单薄的棉军衣,裤筒和单胶鞋里鼓鼓囊囊的,显然是塞进了过多的棉花。旭日的霞光从他背后射过来,使得背光而立的杨根思轮廓分明,散射着一圈耀眼的虚光。吴铁锤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坐起身来:

  “杨连长?”

  杨根思笑了笑:“我要上去了,过来看看曹连长,顺便跟你讨点经验。”

  吴铁锤挥了挥胳膊:“胡扯嘛,我哪有什么经验?战斗英雄不是拿我说笑话吧?”

  杨根思认真地说:“你们同美国佬交过手,美国鬼子是什么战术,你不能保守啊营长。”

  “保什么守嘛!”吴铁锤倒不好意思了,“美国鬼子那一套你还不知道?就是坦克加大炮,白天还有飞机,火力猛呗,除此之外没什么东西。”

  “美国鬼子有什么短处没有?”杨根思想了想向道。

  “短处吗?”吴铁锤把狗皮帽子摘下来,抓挠着密密的头发茬子说,“我看这个美国人有点怕死,面对面刺刀见红,他就稀汤拉水了。”

  吴铁锤的“稀汤拉水”是句土话,杨根思一时没有听懂,但那个意思他是明白的,美国人怕死,吴铁锤的这句话他记住了。

  “吴营长还有什么窍门?再说说,多给我说说。”杨根思非常谦虚的样子。

  吴铁锤说:“你别吴营长吴营长的,营长不干了,副的。”

  杨根思沉默了一下说:“听说你犯了错误,不知道是什么错误撤了你。”

  “杀牛。”吴铁锤闷声闷气地回答道。

  “呦,”杨根思有点惊讶,“那是不能杀,有群众纪律的。我们连开始也有人要杀,我就没有同意。”

  “还是你有觉悟,战斗英雄模范嘛!”吴铁锤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讽刺味道。

  杨根思没有听出来,依然很认真地说:“毛主席说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头牛就是家里的一口人,当然比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重要。”

  “我听你这个话怎么和我们欧阳教导员差不多呢?”吴铁锤有点不高兴,“不杀牛吃什么?大家饿得屁都没有,拿什么打下碣隅里飞机场?”

  杨根思一时没有说话。

  “你们还打掉了美国佬的重型坦克?”过了一会杨根思又问道。

  “瞎猫碰上死耗子,”吴铁锤说,“我们孙二愣子干掉的。你要想打坦克,我把孙二愣子给你找来。”

  “那倒不必了,”杨根思忙说,“我们守高地,坦克上不来的。”

  吴铁锤看了看他,心里咕嘟着,死脑筋,美国人的重型坦克哪里不能去?不预备些打坦克的木头棍子炸药包,要是坦克上去了,你不是洋鬼子看戏--傻了眼?

  吴铁锤与杨根思的交往不多,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人有点呆板,和他的泰兴老乡曹连长差不多。不过杨根思打起仗来不怕死,不然怎么当得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代表呢?

  回到营部的欧阳云逸看到了杨根思,很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要他到石头缝里坐一坐避避寒风。杨根思说他不坐了,他去看看曹连长,告个别,回去就要带着部队上阵地了。

  欧阳云逸的脸色黯淡下来。吴铁锤看了看杨根思,想了一下还是说:“曹连长牺牲了。”

  “哦?”杨根思有一点小小的意外,但是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也许在他想来,打仗死人是常有的事。停顿了一下,他才又问道:

  “人呢?”

  “在下碣隅里飞机场外面。”吴铁锤说。

  杨根思面有不快,对吴铁锤说:“你们应该把他带下来的,找个地方。”他看了看欧阳云逸,然后又说,“把他带下来,找个地方。”

  吴铁锤神色黯然:“怎么带啊?我一个营300多人5个连长指导员都在铁丝网下面睡着呢!我都想把他们带回来,怎么带?”

  战斗竞如此残酷,超出了杨根思的想象。他抬起头来看了看远方,远处的山峦上群峰叠翠,白雪皑皑。战役打响的当夜下了一场大雪,厚厚的积雪掩埋了一切,杨根思知道他的同乡曹连长、他许许多多的一起走过了鸭绿江的战友们此刻正盖着厚厚的雪被子睡在那里,不知道冷,不知道饿了。

  杨根思走了。他对吴铁锤和欧阳云逸说,本来是想跟同乡曹连长告别一下,说一说家里面的事情,现在不用了。他摆了摆手,然后就迎着霞光走去了。

  太阳又升高了一些,朝霞的色彩也在随同着旭日的上升而不停变幻,淡淡的红色光晕渐隐渐退,天空和大地愈加的明亮。杨根思走在霞光之中,身体四周虚光散射,欧阳云逸感觉到杨根思好像整个的燃烧起来了。

  吴铁锤本来还有一句话,美国鬼子火力太猛,不能硬碰硬。他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杨根思已经走远了。

  (节选自小说《长津湖》,有删改)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小说的标题,一语双关,杨根思来的目的是同曹连长告别,吴铁锤他们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杨根思。

  B.小说开头对杨根思穿着的描写,表明了我军将士们作战条件艰苦,凸显了将士们不怕困难的形象。

  C.杨根思得知曹连长牺牲的消息后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此时的他只有视死如归的勇气,没有悲伤。

  D.小说结尾暗示了杨根思部队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将会遇到猛烈攻击,为杨根思的壮烈牺牲埋下伏笔。

  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杨根思的形象特征。(6分)

  9.小说开头和结尾处都有对太阳和霞光的描绘,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宗孝文皇帝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祕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康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B.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C.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D.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文中指汉孝文帝的庙号。庙号是君主死后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B.祝官,古代掌管祭祀祝祷等事宜之官,文中的祕祝是秦代司祈祝之官,汉文帝时废除。

  C.诏狱,主要是指高官犯罪后,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件,不是实体监狱的意思。

  D.《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文帝重视农耕,下诏亲自率领臣民进行农耕,皇后亲自采桑养蚕来供应祭祀的祭服。

  B.淳于意被关押后,他的小女儿上书,申诉父亲为官廉洁公平,其罪不至于被判处肉刑。

  C.汉文帝心地仁慈,他认为肉刑极其不人道,也不符合君主为民父母的本意,应该被废除。

  D.汉文帝谦逊自守,治理国家时官民安居乐业,风俗笃实厚道,国家储蓄增加、人口繁衍。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5分)

  (2)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14~15题。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注】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过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送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誉,“千古”一词指金陵曾是数代帝王的都城,呼应下句的“兴亡处”。

  B.“斜风”“细雨”之景物描摹富有意境。“留”字则写出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C.下阙写王胜之因为调任离开金陵时,驾着飞车穿越云霞,以弯鸟为陪乘,一路凌风驭虚,词人想象大胆。

  D.词中关于水乡风物的景致描写没有泛化、类型化,词人眼中的现实风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

  15.这首词写离别之情既有寻常之笔,亦有“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请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写飘逸得好像变成了神仙,脱离了现实社会,登上了仙境的句子是:

  “ , ”。

  (2)《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自己的愁绪绵绵不绝的句子是:

  “ , ”。

  (3)《论语.述面》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态度应该是“ , ”。 “强调“义”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东京奥运会期间,“YYDS”(永远的神)作为国内报道的标志性话语彻底出图。各大新闻媒体与网络账号,凡得金牌必论YYDS,社交网络也因而成为字母的海洋。在网络被字母词的传播威力 之时,人们不禁感叹网络语言符号的单调性。

  古代成语诗词,不乏体现运动力量与美的精妙语汇。射击的百步穿杨,短跑的风驰电掣,游泳运动的 ,艺术体操的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遗憾的是,( )。

  大众传媒长期承担着社会文化教养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角色,报纸、广播、影视媒介等 。然而,随着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对受众的文化引导开始让位于对“用户”的满足甚至迎合,这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后变得尤为显著。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日趋流行,短视频、颜文字、字母词日渐改写社会表达习惯。正是在这种时刻,传媒更应 地肩负起涵养社会语言文化的使命。提供流行的语言文化是顺势而为的做法,迎合经典的语言文化则是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冲击 似水如鱼 概莫能外 首当其冲

  B.冲击 如鱼得水 概莫能外 义不容辞

  C.打击 如鱼得水 一概而论 首当其冲

  D.打击 似水如鱼 一概面论 义不容辞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语言给养没能借助体育盛会与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建立起文化的连接

  B.这些语言给养没能借助体育盛会与青少年,尤其是全民建立起文化的连接

  C.体育盛会没能借助这些语言给养与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建立起文化的连接

  D.体育盛会没能借助这些语言给养与青少年,尤其是全民建立起文化的连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

  A.迎合流行的语言文化是顺势而为的做法,提供经典的语言文化则是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B.提供流行的语言文化是顺势而为的做法,迎合经典的语言文化则是对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C.迎合流行的语言文化是顺势面为,提供经典的语言文化则是对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D.提供流行的语言文化是顺势而为,迎合经典的语言文化则是社会和时代的责任。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冰雪运动的好处可能超乎你的想象。跟其他季节开展的运动不同,① ,人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的转换会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内分泌及植物性神经做出调整,增加血液循环,呼吸变得深长有力,胃肠蠕动加快,这种整体性的刺激可以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呼吸和肠胃功能,对于预防感冒、心血管疾病、胃炎和胰腺炎等很有效果。同时,冰雪运动可以起到磨炼意志、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际交往等积极作用。许多常年在室内工作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体质较差或对寒冷敏感的脑力工作者,因天气的寒冷,往往会变得忧郁沮丧,积极参加户外冰雪运动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

  冰雪运动好处多, ② ,如何健康地赴这场冰雪之约?首先要有安全意识,准备活动很有必要。在寒冷环境下,人体肌肉紧缩,关节变得僵硬,充分的准备活动,能使肌肉舒张,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还能激活人的神经兴奋性以便合理完成运动动作。 ③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和熟练程度循序渐进地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场地、强度。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请以“冰雪运动”为开头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以及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C(与西方家庭道德有本质区别的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而非“中国家庭道德”,中国的家庭道德在新时代是有变化的。)

  2.D(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结构。)

  3.C(A项,由第二段“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可知蜕变也有内部激荡的推动。B项,孝悌之德包含“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父子相亲”只是一方面。D项,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相关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选项颠倒了条件与结果。)

  4.C(舆论的打击的损害主要针对“被造谣、指责的个人”而言,而非“涉及舆论事件的人”。)

  5.D(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没有主次之分。)

  6.①针对“社会性死亡”现象不可一概而论,对于生活中偶发的“社死”,不必太在意,而对于不分清事实,利用舆论攻击,试图以“社死”给人贴标签的做法,则要警惕其中隐藏的网络暴力。②部分“社会性死亡”现象促成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但很多“社会性死亡”现象有很大的危害。③应该要做到,从国家法律层面、监管部门、舆论传播平台以及网民自身,多方形成合力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发展,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集聚力量。(大意如此,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7.C(“没有悲伤”说法错误。)

  8.①为人谦虚:主动向吴铁锤请教作战经验;②做事讲纪律、有原则:告诫吴铁锤杀牛是错误的行为,侵犯了朝鲜百姓的利益;③作战勇敢、不怕死:从吴铁锤对他的佩服及全国战斗英雄模范的称号可知;④铁骨柔情:责怪同乡曹连长的尸体没有被抬回来,对长眠于战场上中的战友们感到痛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到3点即满分)

  9.①对比衬托。太阳和霞光照射下的长津湖宁静而温暖,与彻夜激战带来的牺牲情况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战争的残忍;②打造“主角光环”。太阳和霞光烘托了杨根思的英雄形象,杨根思从霞光中走来又迎着霞光走去了,他在战友的心中是光辉高大的;③暗示主旨。太阳和朝霞代表着光明,小说暗示了抗美援朝战争必将胜利,表达了人民必将迎来和平的美好愿望。(共6分,每点2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1.C(诏狱也可以指关押钦犯的监狱。)

  12.B(淳于意犯了罪,按法律应判处肉刑,他的小女儿上书是想抵赎父亲该受的刑罚。)

  13.(1)现在祕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显扬了我的失德,我认为很不可取。(得分点:移过、下、彰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得分点:教、或、繇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C(词人是想象王胜之当初来金陵时驾着飞车,因不满意金陵,所以又离去,是对调任的戏谑之语。)

  15.①“江南父老留公住”,老百姓的挽留突出了词人对王胜之的清誉的赞颂,老百姓的惜别之情令人感动,这是送别之常情;②下阙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品行高洁,以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离去不用伤心来宽慰王胜之,将沉重的别情写得轻松戏谑。(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6.(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每空1分,共6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7.B

  18.A

  19.C

  20.①冰雪运动需要寒冷的外部条件 ②但伤病问题也不少 ③其次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每空2分,共6分)

  21.冰雪运动对预防疾病、磨炼意志、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都有积极作用。但是运动不当也会带来伤病,要有安全意识,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内容概括各2分,转折关系1分)

  22.(60分)

  作文评分细则

  整体分析:

  本次作文选取儒家经典中的名句为材料命题,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指导学生关注奋进、努力、选择等话题。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综合把握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有辩证统一的思维,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及

  事物,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再者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学会选择、适度放弃,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命题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及自身发展”去思考,提醒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将“小我”融入到大环境中去。为此,写作可以有以下参考立意:“有为”非“泛为”,君子有为,为之有道;“不为”非不作为,莫将舍弃当“躺平”;理想为帆,奋斗为桨······

  评分标准:

  (参考2021年全国卷作文评分标准)

  其他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残篇评定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附加说明

  本次作文评分建议以43分切入;片面立意的,建议评分不超过43分;脱离所给材料写作的模式化作文,建议评分不超过36分;有严重价值观错误或过于戏谑化的作文,建议可以零分处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文帝十三年春季,二月,甲寅(十六日),文帝下诏说:“朕亲自率领天下臣民进行农耕,供应宗庙祭祀的粮食,皇后亲自采桑养蚕,供应祭祀的祭服;制定有关此事的礼仪!”

  当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现了灾异,就把造成过失的责任从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夏季,文帝下诏书说:“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现在秘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显扬了我的失德,我认为很不可取。应予废除!”

  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当处以肉刑,皇帝下诏书逮捕拘压在长安。他的小女儿缇萦向皇帝上书说:“我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他犯了罪,按法律应判处肉刑。我感到悲痛伤心的是,死人不能复生,受刑者残肢不能再接,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赎我父亲该受的刑罚,使他得以改过自新。”

  文帝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怜惜!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长,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己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风俗归于笃实厚道,禁制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从宽发落,所以,刑罚大量减少,甚至一年之内全国只审判了四百起案件,出现了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

  六月,文帝下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现在那些辛苦勤劳的农民,还要缴纳租税,这样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不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

上一篇:人全身的骨头有多少块?又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人无信不立作文8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