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专业传媒人关于江歌案的分析,侵删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新闻媒体在涉法案件中的媒介失范行为——以江歌案为例

  作者:胡桂丽 时间:2018-11-19

  【摘要】江歌案是2017年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涉法案件。在报道该案件的过程中,许多新闻媒体对该案件的报道不够理性客观,出现了一些媒介失范行为。新闻媒体的这些失范行为推动江歌案的舆论逐步走向了极端。这些新闻媒体的失范行为及其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江歌案;涉法案件;自媒体

  【Abstract】Jiangge case is a law-related case with great social impact in http://2017.In the process of reporting the case, many news media did not report the case rationally and objectively,andshowed some media ethical misconduct.These media ethical misconduct from the media have pushed the public opinion of jiang ge case to the extreme step by step.These media ethical misconduct from the media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m deserve our deep thought.

  【Keys words】Jiangge case;Law-related case;we-media

  【案例简介】

  日本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就此引发“11·3留日女生遇害案”。

  被害的中国女生江歌199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15年,江歌到日本语言学校开始留学生涯,2016年入读日本法政大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遇害时年仅24岁。案发前,江歌与刘鑫共同租房居住,两人租住的公寓位于东京中野区中野6丁目。两名女孩的共同朋友曾称,江歌与刘鑫两人感情亲近要好,2016年11月2日两人还曾一起外出,案发之前也是一起回的家。

  2017年11月24日晚间,日本警方对外通报称,以杀人罪对中国籍男性留学生陈世峰发布逮捕令,指控其杀害了中国女留学生江歌。嫌犯陈世峰25岁,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就读硕士一年级,是江歌室友刘鑫的前男友。12月11日,此案在东京开庭审理。下午,江歌母亲江秋莲及众多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在东京池袋西口公园集会,征求民众署名支援。12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

  2018年10月15日晚,江歌妈妈发文宣布将对其同学刘鑫提起诉讼。

  【案例来源】https://baike.baidu.com/

  【案例分析】

  江歌案是2017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涉法案件。江歌案发生于2016年底,而直到2017年岁末它才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甚至一度出现了针对案件相关人物的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新闻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对该案件的一些不恰当报道,助推了网络舆论的一边倒和极化倾向,并进一步导致了对案件相关人的网络暴力乃至现下暴力现象的产生。本文将对江歌案中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的失范行为及其背后原因进行分析。

  一、失范行为分析

  (一)专业媒体报道焦点错误

  在江歌案发生后,2016年11月9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名为“室友首透露遇害案细节”的报道。2017年9月9日,“澎湃新闻”发表了关于江歌案的长文,11月人物专访栏目《局面》发布了对刘鑫和江歌母亲的采访视频。在这些专业媒体的报道中,它们将焦点集中于伦理和道德方面,刻画了江歌母亲的悲惨形象和室友刘鑫的冷漠形象。虽然这些媒体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但是它们并未将报道重点放在整个案件本身。而是过多得描述一些细节内容,引起民众对案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的热议,又进一步引发了自媒体和网民对于刘鑫、陈世峰的舆论批判。由于涉法案件的特殊性,在涉法案件中专业媒体除了保持客观冷静,还应该把报道焦点放在案件内容本身,而不是过于关注案件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专业媒体报道焦点的错误是推动江歌案舆论走向极端的第一步。

  (二)自媒体夸大事实,内容煽情

  在《局面》栏目发表了一系列视频之后,网络大V咪蒙和东七门发表了针对江歌案的文章。在他们的文章中,对于江歌案中的部分内容过分渲染,使用如“制裁人性”、“带血的混沌好不好吃”之类极具煽动性和倾向性的词汇。由于这些自媒体在网络空间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在他们这些带有感情倾向的内容的影响下,网民的情绪进一步高涨,江歌案的舆论逐步走向极端。自媒体作为网络空间中的意见领袖,对关注他们的网民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要求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否则将会带来不良的示范效果和社会影响。在江歌案中,自媒体对案件内容的不当描述和过分煽情引发了网民的不满情绪,导致舆论走向一边倒。

  (三)自媒体推动网络暴力,侵犯隐私权

  在江歌案引发一定关注后,咪蒙,东七门紧跟热点,发布了关于江歌案的文章。其他自媒体不甘落后,纷纷发表了针对江歌案的文章。在它们的文章中,内容缺乏理性,煽情色彩浓厚,并且带有鼓动情绪。在这些网络大V的影响和鼓动下,许多网民在网络上对案件相关人刘鑫、陈世峰进行谩骂诅咒,并要求对陈世峰、刘鑫处以重刑。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侵犯案件相关人隐私权的问题。网民进行人肉搜索,将陈世峰和刘鑫的个人信息公布于网络上,在广泛传播二人的隐私信息的同时还号召其他网友对二人进行谴责谩骂。随着江歌案舆论走向逐步极化,甚至还出现了针对案件当事人的现下暴力事件。有些网民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找到刘鑫父母的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专业媒体断章取义,推波助澜

  在江歌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之后,许多国内专业媒体对于该案件的报道不够冷静客观。江歌案发生在日本,国内媒体由于条件限制,对案件内容了解不够全面。部分专业媒体根据零星案件细节就制作发表了相关文章,比如搜狐自媒体平台文章《江歌案开庭:刘鑫,你还是撒谎了!江歌案开庭揭露骇人真相……》以及《凤凰周刊》文章《旁听江歌案:刘鑫

  疑似撒谎,嫌犯毫无悔意》等等。还有部分媒体对这些文章进行转载,进一步扩大了它们的传播范围和影响面。这些专业媒体片面化的报道,推动江歌案的舆论走向进一步失控。

  二、失范原因分析

  (一)专业媒体预设立场

  在涉法案件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应该是客观中立的局外人。对案件中涉及的双方应该持同样的态度。但在江歌案的报道中,部分专业新闻媒体预设了立场,从江歌母亲的角度出发,以弱者的姿态来报道整个案件。新闻媒体的这种预设立场自然而然会让其读者带入情绪,在看待该案件时无法保存冷静客观。在一些涉法案件中,新闻媒体经常会出现预设立场的错误,比如邓玉娇案。在该案件中,虽然邓玉娇是杀人嫌疑犯,但由于她与被害者的身份地位差异,新闻媒体在报道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弱者的一方,激起了读者对于弱者的同情心理和对强权的厌恶。网民甚至于在网络上创作了大批赞扬歌颂邓玉娇行为的作品。网民和社会舆论带来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邓玉娇案的审判。

  (二)专业媒体司法报道专业水准不足

  涉法案件具有特殊性,新闻媒体在报道涉法案件时,除了保持自己的客观中立和专业态度,还需要对相关法律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而在江歌案中,我国新闻媒体司法报道专业水准还有待提高。王志安在《局面》中对江歌母亲和刘鑫进行了采访,并且声称为她们提供一个调停的平台。江歌案是司法案件,对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和沟通工作应该由法院和公安机关的相关人员去进行。新闻所需要扮演的是案件的报道人,而不是案件的参与者。新闻媒体的这些做法反映了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报道涉法案件时的能力不足。早在药家鑫案件时,我国新闻媒体在涉法案件报道方面的不足就已暴露。虽然在药家鑫案件中,凶手药家鑫属于过错方,但事后药家鑫主动自首,按照刑法是可以适当从轻处罚的。但是在当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中,药家鑫是一个死性不改,以权压人,无恶不作的富二代。在这些报道的影响下,药家鑫案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民众要求对药家鑫处以死刑。这些舆论最终影响到了司法审判,药家鑫案以药家鑫判处死刑而告终。

  (三)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

  自媒体法律意识淡薄,是他们在江歌案中对网民进行错误引导的主要原因。在江歌案引发关注后,许多自媒体打着声张正义的旗号,为江歌母亲声讨刘鑫。知名情感公众号咪蒙在她的文章写道“这是我第一次支持网络暴力”,并且多次以“人渣”“混蛋”之类的词汇称呼刘鑫。在其他网络大V的文章中也是尽可能批判刘鑫,对江歌母亲给予同情。这些内容对网民的情绪产生了极大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对该案件的理智判断。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时代,一切法律案件都应该相信法律,静候法院判决结果。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想法对案件相关人做出定性。自媒体拥有大量粉丝,对网民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要求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随性而为。在涉法案件中,自媒体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后再进行发言,避免给广大网民带来错误引导。

  【参考文献】

  [1]郭佳玉.从“江歌刘鑫案”看网络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咪蒙》和《新京报》报道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07):22-23.

  [2]展江,刘亚娟.江歌命案何以成隔海打牛的“舆论审判”?[J].新闻界,2018(01):18-27.

  [3]张晓曼.从“江歌案”透视全媒体舆论传播规律及媒体角色[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4):37-38+40.

上一篇:【学术前沿】车浩 | 立法论与解释论的顺位之争——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为例
下一篇:成人黄疸指数高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