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文】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与法律救济途径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摘 要: 现阶段,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呈现出高发趋势。单纯依靠家庭、学校的引导,无法起到良好的引导及约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立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起到良好的警示及惩戒作用,遏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发生几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其次分析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最后探讨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法律救济对策。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暴力犯罪; 原因; 法律救济; 分析;

  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概述

  (一)未成年人的概念

  在我国,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形式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需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未成年人在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情况下,属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针对自身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负相对刑事责任;其次,针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针对自身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负完全刑事责任。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指的就实14—18周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所做出的一些暴力违法或者犯罪的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都归类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主体,因为这不利于保护低龄未成年人。由于低龄未成年人自身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迷惑,无法正确的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性。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特点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未成年人的初次犯罪年龄、犯罪未成年人的平均年龄,均呈现出低龄化特征。不仅如此,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主要以校园暴力为主,其年龄主要在13-18周岁之间,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校园教育,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却依然屡禁不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立法缺失所导致的,缺乏健全完善的刑罚机制,处理力度不够,导致暴力犯罪事件频频发生。

  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存在缺陷

  现阶段,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在这其中,刑法主要以惩戒犯罪行为为主,其他两部法律则主要以感化、预防为主。当前虽然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方面已经构建了相应的立法体系,但是我们发现其中却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缺乏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刑事实体法,现行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缺乏明确的规定,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未成年人诉讼程序。其次,法律规章内容缺乏可操作性,更多的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内容。举个例子来说,虽然刑法17条指出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做出强奸、抢劫、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的情况下,需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却并没有对未成年人犯罪入罪的条件进行全面的阐述,同时对于刑罚责任也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执法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执法层次主要以社会治安管理为主。治安防控管理体系是由多个部门所构成的,包括公安部门、社区以及社会调解组织等等。不得不说,该防控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几率,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却没有重视起一些会诱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依然会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受到侵蚀进而发生暴力犯罪事件。

  (三)司法保护不力

  不得不说,当前我国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处罚方面,存在轻型化的特征。司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过于仁慈,导致部人出现了有恃无恐的心理,进而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举止。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针对未成年人所出现的严重暴力行为,有必要进行严厉的刑罚。

  (四)法制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我国都始终坚持开展普法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提升。但是,站在整体角度上来说,我国公民,尤其是农村地区民众,其法律意识仍较为薄弱。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导致普法工作范围广,面积大,增加了普法工作难度。再加上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在社会不良风气、暴力行为的影响下,导致其不懂法、不怕法,进而做出一些暴力犯罪的行为。

  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法律救济对策探讨

  (一)完善法律体系

  为了有效降低、解决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问题,必须要认真做好预防和保护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重视起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立法工作,在现有法律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优化法律体系,借助更加科学完善的法律机制,来引导、规制未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几率。通过对当前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核心,并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关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相关规定作为辅助,同时要加快制定完善未成年人监护法等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立法体系,提升其可操作性,进而起到良好的警示及规制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执法管理

  对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处理,主要以公安机关为主,因此公安部门应做好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防治工作,充分借助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认真做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行政保护工作。举个例子来说,针对管辖区域范围内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进行有效的统计,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分析工作,明确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情况,掌握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规律及特点,进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及防治对策。与此同时,还要加大社会治理力度,针对社会范围所存在的黑社会、暴力团伙,及时的进行瓦解,重点做好对管制刀具、毒品以及枪支的搜查及保管工作,将一切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因素消除掉,降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几率。

  (三)强化司法保护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刑罚力度,充分发挥出刑罚的威慑作用。同时要加快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法院,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少年法庭,但是未成年人法院却存在缺失,导致在解决处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的过程当中缺乏专业性。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充分重视起对未成年人法院的设立工作,建立预防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长效机制,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有效管制。

  (四)加强法制教育

  认真做好对未成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其了解掌握暴力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进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健全的人格。在家庭法制教育的过程当中,作为家长,自身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知法守法,督促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善恶观念;在学校法制教育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创新法制教育方式方法,避免出现灌输式教育的现象,可以通过邀请公安部门人员来校宣讲,或者开展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辩论赛、黑板报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在社会法制教育方面,应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和谐的环境,可以通过电视或者网络等方式,加大对法制信息的宣传,认真做好普法工作,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法制宣传,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孩子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

  (五)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频频发生,并且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强烈争议。基于此,为了起到良好的警示及规制作用,应适当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这不仅符合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现状,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已犯罪未成年人的改造和未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的开展。英国早已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为10周岁,这值得我国效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频频发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加快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工作,在家庭、学校的引导基础之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法律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警示及惩戒作用,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降低暴力犯罪发生几率,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珂.当前暴力犯罪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04).  [2] 陈敏,张婕.西方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急模式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05).  [3] 李利辉.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防控[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09).  [4] 赵秉志,袁彬.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09).????

上一篇:广播电视概论整理
下一篇:原创白百何与小鲜肉共度一夜?白百何严词回应,网友力挺:下三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