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听语言、专业技巧深度分析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原则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A、构图内容不美:臭水沟B、构图形式不美:《黄土地》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景别: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作用:能够交待空间环境;往往有抒情作用
2,全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作用: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
3,中景: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这种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作用: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情节交流;是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4,近景: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作用: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5,特写: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
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
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放大和夸张固然是
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
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所以,写镜头不能滥用。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电影影像的角度
一、镜头角度的划分
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垂直角度
a平视镜头
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b俯视镜头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表现大的场景。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蔑视的态度
c仰视镜头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1、正面角度:被摄体正面对准镜头,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利于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
2、侧面角度:被摄体侧面对准镜头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表现动作的方向、方位和轮廓显得活泼、自然。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3、背面角度:被摄体背面对准镜头;背面角度比较含蓄,想像联想空间大;具有悬念效果和写意效果
视点:
1客观视点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2主观视点
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使观众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的形式。
3全知视点
这种视点像无所不知的上帝,既可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片必须借助的视点。
电影影像的运动
一、电影运动的构成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被摄对象运动:②、摄影机运动:③、综合运动:
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
1、推镜头(推):两种情况: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②、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推镜头的作用
①、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
②、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
③、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
④、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变焦距镜头)
⑤、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变焦距镜头)
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2、拉镜头(拉)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①、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拉镜头的作用:
马尔丹讲:
①、作为结论;
②、表现在空间中远离;③、道德思想上的突破;④、孤独感、痛苦感、无能为力感和死亡感。
具体表现
①、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②、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3、摇镜头(摇)
摇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环境。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4、移动镜头(移)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升”、“降”是垂直方向)。
两种情况:
A、人不动,摄影机动;
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移镜头的作用:
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
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
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
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
3形成机位调度: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
5、跟镜头(跟)
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跟”与“移”的区别:
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
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
③、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
跟镜头的作用
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
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三、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
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
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武术片,警匪片等
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
电影创作中的运动处理
1、总的运动风格:
A、纪实风格的作品:
①、多用长镜头,以减少大量镜头组接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②、运用长镜头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被摄物的运动,要努力和生活中该事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等相一致。
③、摄影机要尽量隐藏,要使观众感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
对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可用长镜头,也可用短镜头,运动可有可无,运动的速度可慢可快,摄影机可藏也可不藏。
C、商业片:(特别是动作片)
镜头长、短无所谓,摄影机藏与不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是被摄物还是摄影机一定要不停的运动,要充分地运动,要夸张地(违反生活常态)运动。总之,要通过运动,达到吸引观众、刺激观众,达到卖钱的目的。
2、具体人物的运动处理:
①年龄特点
②性别特点
③生理特点
3、具体场景、具体段落的运动处理
葬礼的段落,镜头当然应该少动,或者干脆是静止的;
影片中的婚礼的段落,镜头就应该多动。
电影影像的照明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①、散射光(软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②、副光: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①、顺光(正面光)优点: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缺点: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逆光:从背面打光。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脚光: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三点布光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2、造型作用: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①、描写、表现环境: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划人物
④、表现主题
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
1、总的照明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多用自然光,阳光,天空光。如果是在室内,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内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尽管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较难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内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室外是阳光;室内是室内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张。
C、商业片:
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④、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①、色彩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②、举一部你认为色彩处理有特点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③、色彩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④、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色彩元素?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1、色调
色调: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在黑白和彩色相交叉的影片中,黑白和彩色的指
常规的运用当然是这样,过去段落是黑白色,彩色段落是现在时,这样处理是基于大部分人对于色彩的默认,黑白灰给人陈旧和久远的感觉。当然,为了创新或者追求不一样的效果,有的影片故意使用相反的手法,黑白是现在,彩色是过去。如果创作者这样使用不是哗众取宠的话,那么肯定会有这样做的意义存在,比如,他可能是想表现,过去是美好的,现在是丑陋的或者是悲伤的。
黑白与彩色也可以在空间上建立其意义。某一重要场景的画面被处理成黑白(相对全片彩色),或被处理成彩色(相对全片黑白),旨在这种运用很广泛了。在侦探片中,可能是犯罪的现场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在爱情片中,可能是某个很值得纪念的场所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
二、电影创作中的色彩处理
1、总的色彩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影片的总的色调、和被摄物的局部色相,应该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一致。
②、不要滥用艳丽的色彩,以刺激观众的视觉,因而造成人为的痕迹。(总之,要尽量让观众觉不到人为“色彩”的存在。)
B、浪漫、夸张的风格:
色彩上没有特殊的要求。可生活化,也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C、商业片:
色彩要艳丽,要具有强烈的、形式上的视觉美感。总之,要漂漂亮亮,女主角起码要换二十套衣服,要使人赏心阅目。
第二章、电影艺术的声音
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诞生(《爵士歌王》),可谓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音响、音乐。、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三种情况: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③、对观众。《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主要有两种情况: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内容,进行配音。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③、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音响: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
二、音响的种类
动作音响: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
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语虫鸣。
背景音响: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汽
车、火车、轮船、飞机声,电话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三、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②、喧染画面的氛围。
③、打破画面的框子,扩展空间,增强银
幕的信息量。
④、声画组接: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
⑤、表现人物的心境
3、音响风格
A、纪实风格:采用同期录音,努力使音响与画面中的被摄物所发出的音响一致。(包括音响的层次、音响音量的大小等
……
)。B、浪漫夸张风格:没有一定之规。C、商业片:①、主要的音响(即与情节、故事密切相关的音响)一定要清晰、突出。(现代商业片中,已不再是简单的单纯的清晰和突出,而是丰富、逼真中主要的音响清晰突出。这是为了使观众更好的入戏,进入好来坞梦幻的手段。)②、要用音响造成强烈的
“戏剧效果”。如恐怖效果、煽情效果等。
第三节、电影声音的音乐
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它必须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电影音乐则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
一、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
1、有声源音乐(画内音乐):画面中出现(或能推断出有)发出音乐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等)。
2、无声源音乐(画外音乐):画面中没有发出音乐的人或物。
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1、音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音乐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如“鬼子进村”
2、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是一种“对位”的关系。
A、音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优美的音乐中,法西斯在杀人。
B、音画并行: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行”
的关系。我体会在这种关系中,音乐与画面有如下特点:
①、音乐是比较完整的。它可能表现在一个段落中,也可能表现在整部影片中。
②、音乐相对影像内容来说,不是简单的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它有时可能是比较独立的。
③、音乐所体现出的意义与影片中的影像内容所体现出的意义,似乎前者更抽象、更具象征意义;它似乎更接近作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主题,换句话说:音乐意义与影像意义在层次上来讲,前者比后者似乎具有更高的层次
四、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1、喧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的氛围。
3、抒发作者的感情。
4、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8、声画组接。用一段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
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剪辑
一、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
1、声带剪辑:将录制的大量的声音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声音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2、影像剪辑
二、影像剪辑的几个术语
1、剪接点:上个镜头与下个镜头中间的那个交接点。好的剪接点能使前后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寻找好的剪接点,是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之一。
2、光学技巧剪辑
通过光学印片方法和其它方法的特殊处理,连接前后两个镜头。如:
①、淡出、淡入(渐显、渐隐):
淡出:镜头由全暗到渐渐显露,直至完全清晰。
淡入:镜头渐暗直至完全消失。在影片中常常起“句号”
作用。
淡出、淡入在影片中多用来作为影片或者一个段落的开始和结束。
②、化出、化入:
前一个镜头渐渐隐去,在它完全消失之前,后一个镜头已经渐渐显露。化出、化入在电影中也用来表现一段叙事的开始和结束,但其程度一般不如淡出、淡入。
③、“划”(划出、划入):用多种技巧把两个镜头连接起来。
“划”多用来表现一些内容相近、篇幅简短、快节奏的、纯交待性的场面。④、叠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叠印在影片中多用来表现回忆
3、无技巧剪辑:
即“切”(跳切):前后两个镜头不借用任何光学技巧直接相接
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
1、同一时空(同一时间,同一场景)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①、人物的服饰一致:即人物的服装、化妆、装饰等不能有丝毫的走样。
②、各种道具的位置不变。
③、遵守轴线原则。
2、同一时空、不同时空的镜头连
接的具体方法有
①、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连接
②、人物的表情连接
③、人物的语言连接:
④、音响连接:
⑤、音乐连接:
⑥、道具连接:如:门。
⑦、色彩连接:
A:色调:
B、局部色相:
⑧、动、静连接:
A、动动:
a、被摄物动被摄物动:
b、摄影机动摄影机动:
c、复杂动复杂动:
B、动静:
C、静静:
⑨、情绪连接:
⑩、意义连接:
⒒、期待连接:
⒓、叠化、光学技巧连接:
剪辑在电影中的作用
1、表现一种特殊的电影的时空关系:即压缩时空和延伸时空。
2、调整影片的节奏
3、蒙太奇作用
电影创作中的剪辑处理
1、整部影片的剪辑风格
A、纪实风格:
努力使用长镜头,减轻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使作品贴近生活,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
C、商业片:
①、多用短镜头,通过大量的剪辑处理,使细节突出明了,使人物鲜明确定(使矛盾强化突出,使故事紧张激。
②、增强影片的节奏。
③、造成视觉刺激。
作者:半杯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73989/answer/153153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泰版如果蜗牛有爱情(国语)》在线免费观看
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主持词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