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热”助推科幻产业新机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文/ 本刊记者刘馨蔚

  今年以来,《独行月球》《流浪地球2》《三体》等一批科幻影片的热映,掀起一轮“科幻热”,大众对科幻的兴趣显著增强。

  “科技进步为科幻文艺的传播提供了现实依据,经济发展为科幻创作提供了足够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流浪地球》系列影片导演郭帆表示。

  科幻产业迎黄金期

  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来看,中国科幻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各板块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在科幻阅读板块,2022年,产业总体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少儿科幻图书出版数量增加。数字阅读营收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科幻产业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有声阅读三大市场结构更趋平衡。

  据“微信读书”相关榜单显示,中国科幻阅读市场主体仍以像刘慈欣这样的头部作家以及国外译介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中国原创科幻新作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在科幻影视板块,2022年,产业(院线电影、网络电影)总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16.1%。院线电影票房实现平稳增长,网络电影占比有所提升,微短剧成为新的增长点。在院线电影方面,上映科幻影片共21部。其中,国产科幻电影10部,票房收入占全年科幻电影总票房的67%,国内科幻电影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年度总票房前10名中,科幻电影占据4个席位,《独行月球》以31亿元票房获得2022年度票房亚军。

  在科幻游戏板块,2022年,产业总营收565亿元,同比下降15.7%。而科幻手游市场占比有所提升,本土科幻游戏海外市场表现良好。

  在科幻衍生品板块,2022年,产业总营收48.3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衍生品品牌授权营收3.1亿元,衍生品制造与其他服务营收45.2亿元。

  在科幻文旅板块,2022年,产业总营收150.3亿元。其中,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占据主要份额,以国产科幻IP为核心打造的科幻主题公园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在《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总结了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五大亮点:数字技术赋能科幻阅读产业效能凸显;微短剧、中短视频等新业态表现活跃;本土科幻游戏走向国际;国创二次元科幻IP走向成熟;科幻景区凸显“科幻+地理”特色。

  出海先决条件已达成

  随着中国科幻作品的品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和认可。

  据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王建新介绍,公司从2012年开始在版权贸易领域努力,在原创科幻小说“走出去”方面打造了以《三体》多语种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幻小说的外文版。

  “当前,《三体》已输出30多个语种。2022年上半年,外文版累计销量超350万册。2021年3月底,我们和美国托尔图书公司完成《三体》的续签合同,续签预付版税是125万美元。这个数字创造了中国文学作品海外版权输出的纪录。”王建新说。

  王建新表示,《三体》在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影响力。例如,在波兰的销量达到13.8万册,相当于每277个波兰人中就有一人买过这本书。在捷克,销量达到7.6万册,捷克人口是1065万,相当于每140个人中就有一人买过《三体》。

  在王建新看来,科幻文学作品“走出去”需要注重选题的策划,并加强母语翻译和全过程管理,深度参与国际营销以及提高对合作方的要求,出版发行方面需要强强联合。

  科幻板块是文化出海比较容易也适合作为第一个板块出海的方向。牛津大学博士、数据科学家、美国科幻作家王玮琦指出:“国内的作品,尤其科幻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性上的质量很精良。国外的作品喜欢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反观中国,经常会有作品是从全人类的视角,看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这点非常可贵。现阶段,中国科幻出海的先决条件已经够了。”

  在内容创作方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科幻的发展不应局限在关注超级大电影上,而是应以内容为王,创作更多爆款作品,推动产业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

  “未来,科幻创作的主题可能会更加侧重机器、科技和人类之间的伦理问题,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思考。”陈少峰称。

  融合创新是重要方向

  “科幻是超脱于现有科学原理的巨大想象,能够引领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电影工业的升级换代。如今,科幻产业已成为文旅和科技融合的一个核心交界地带。”陈少峰指出。

  中央企业影视专委会副主任朱向军认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制造。科幻电影的重要支撑便是电影的工业化体系,影视工业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科幻电影工业化方面,天图万境创始人、导演图拉古指出,在过去的岁月里,导演、制作人、制片方、创作人都是一个个的孤岛,不是在某一个人的工作室里,就是在某一个后期公司,创作基本上都是用各家的流程和标准。

  “在以前的流程里,要推广一项技术或一个标准,代价是巨大的,因为不能降低成本。但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AI进行创作,可以节省成本,使得很多机构愿意尝试这样的可能性,并建立统一的流程和标准。”图拉古称。

  图拉古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到AI对影视产业改编的环境中来,他们有能力在这个时代通过自己的想法和简单的文字或输入让其变成现实。

  北京浆果数字科技联合创始人楚戈也赞同AI对科幻影视的助推作用。他指出:“未来,利用AI等新技术能够把科幻影视作品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且更加快速地迭代升级,进而使更多科幻内容生产和制作面向大众以及创作者。”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科幻影视、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未来几年,将涌现更多高质量的科幻影视作品。

  “科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大市场,只有形成产业融合才能做大做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融合创新是中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表示。

  顶层设计开辟新路径

  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扶持国产科幻电影的10条政策措施。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顶层设计为科幻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近年,北京、成都、重庆、深圳等地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科幻之城,积极探索科幻产业化道路。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协同市区资源,主动谋划推出重点项目群支持方式,克服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助力重点产业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推动科研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北京市科幻总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于“领跑”地位。

  在宫晨光看来,科幻文化产业包含作品创作、技术制作、载体传播、渠道拓展、资本支持、市场运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在整合方面,需要大量的管理和磨合,探索并形成一个社会化的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拍摄科幻影视作品是一件“烧钱”的事。在中国科幻影视圈内,“缺衣少粮”的现象并不鲜见。对此,《三体》电视剧总制片人白一骢希望有更多政策和资金注入科幻领域,让产业板块进一步变大。

上一篇:生活不易,成年人,请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下一篇:第1章:意外去世,获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