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的反应比较慢?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公交车驶来,平头小胖还在愣神时,中分小黑已经一只脚踏进了车里。领导说点啥,老李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小刘已经畅顺无比的接下话头。

  反应慢,反应慢,反应慢。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的反应比较慢?

  反应慢,是天生的

  对一件事作出反应的生理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过程中,信号在人体神经系统经过的路径。人体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组成。

  简单的来说,这个过程就是神经末梢的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纤维到达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把信号传给效应器。

  人体是复杂精密的系统,反射活动是包括神经肌肉以及脑活动在内的复杂生理活动过程,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活动,又有高级水平的整合活动。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反射弧,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元件自身的细微差别,都会影响我们的反应速度。所以,“反应慢”可能是遗传来的,是天生的。

  

  反应慢,并不完全是天生的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反应速度除去遗传性获得的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是受身体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影响。

  睡眠不足会引起反应速度变慢。相关研究显示,睡眠缺失的受试者在PVT(精神运动警觉度测试,一种常用评估觉醒与警觉的行为学测试工具)中表现出反应变慢、准确度变差的症状,并且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睡眠缺失的受试人员大脑一些相关工作区域活动减弱。

  成年人体脂率也与反应速度有关。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成年人体脂率与人体反应速度的相关性的调查显示,体脂率与反应速度具有相关性。男性体脂率每超标1%,反应时,即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会增加0.00 14s,而女性体脂率每超标1%,反应时增加0.0015s。此外,有相关研究显示,节食和饮食失调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反应速度,节食者和饮食失调者反应速度下降。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对前来就诊的符合亚健康专家诊断标准的女性亚健康人群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进行认知能力检测,显示亚健康人群的平均反应速度比健康人群的平均反应速度慢。

  而情绪也会对反应速度造成不同的影响,适当的紧张、兴奋会使反应速度变快,悲伤却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反应速度变慢。当所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速度会比自己处于安静环境时慢。

  所以,如果嫌弃自己“反应慢”,试一试调整身体状态、调整心情或者换个环境。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反应慢”。如一些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疾病。如果发现自己反应越来越慢,经过调整后没有改善并且程度逐渐加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Lei Y, et al. Altered superficial amygdala–cortical functional link in resting state after 36 hours of total sleep deprivation [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Research, 2015, 93(12):1795-803.

  S?mann P G, et al. Increased sleep pressure reduces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J]. Magnetic Resonance Materials in Physics Biology & Medicine, 2010, 23(5-6):375-389.

  Wang Y, Dong D, Todd J,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restrained eaters' high susceptibility to food cues: An fMRI study[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6, 631:56-62.

  Contreras D, Megías A, Maldonado A, et al. Facilitation and interference of behavioral responses by task-irrelevant affect-laden stimuli[J]. Motivation & Emotion, 2013, 37(3):496-507.

  赵润栓, 等. 成年人体脂率与人体反应速度的相关性[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 24(4):15-17.

  张丽萍, 杨瑞, 夏猛. 亚健康人群基本认知能力的初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5): 462-463.

上一篇:日本母子关系最隐秘部分 很多国家的人无法面对
下一篇:“虎日”模式――小凉山彝区防治艾滋病和禁戒毒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