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Day”出圈,生活需要得以停歇的间隙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刘美芸(广西大学)

  “今天Gap Day了,只学了3小时。”“从早到晚连轴转了那么多天了,终于有一个Gap Day了!”……近日,“Gap Day”(间隔日)成为社交平台上一种新的生活趋势,迅速出圈,人们也陆续分享出自己的“Gap”时光。人们尝试赋予休息时间“Gap”的含义,将休息积极化与意义化,减轻内心娱乐的负罪感。

  关于“Gap Day”,《新周刊》将其定义为“在忙碌中挤出一天求得松弛,甚至是在以时分秒为单位的时间维度想获得短暂的放空。”随着网友们各式纷繁的分享,“Gap”的时间跨度弹性更加灵活,时间也更为短促,涌现出“Gap night”“Gap 10minutes”等间隔形式,最终演变为,休息即“Gap”。

  休息即“Gap”,人们试图为生活全方位地裹上积极色彩。“Gap Day”是“Gap Year”的通缩版,其借鉴了西方“Gap Year”寻求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内涵。翻阅社交平台上大家关于“Gap Day”的分享,看电影、阅读、聚餐、看展等活动映入眼帘,与大家平日休息时间的活动并无二样,只是言语表达或文字描述中,多了关于忙碌生活背景的铺垫与介绍,心情得以治愈与愉悦被强调。“努力即常态”的文化氛围下,勤奋刻苦成为普遍伦理,对于所做的每一件事,人们习惯性地进行性价比衡量。没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常常会被定义为浪费时间,单纯的娱乐,更是会让人产生很深的负罪感。“Gap”积极意义的内涵,正好满足人们消解娱乐负罪感的需求。

  渴求松弛感,生活的拧巴感依旧无法驱散。激烈内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希望从紧密的生活中,找寻一丝裂缝喘息,放空心灵,但是人们努力营造的松弛感中,拧巴感始终若隐若现。人们明白生活需要张弛有度,所以会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后,很有仪式感地奖励自己“Gap Day”,但倾尽全力的感受、不放过半点俗世生机的记录,却给人一种用力过猛的拧巴感。与“温柔久了,稍有脾气就会成为恶人”的心理一样,长期处于奋斗状态的人,稍有松懈就会满心愧疚,“松懈就会下坠”的危机感始终伴随,最终连休息,人们都要赋予向内求索的任务,才能心安。

  休息正当需回归,严肃的生活需要乐子、需要随性。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短暂的用力扑腾,人暂且还能从容淡定,但是长久的紧绷与刻意,只会让人无从“蓄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无可否认,但奋斗文化无孔不入、见缝插针的情形,却让人们的生活过于严肃。“Gap Day”是人们试图赋予休息时间意义感的尝试,可笔者却认为,应该要剥去这层意义感,让休息回归休息,回归随性。

  休息时间本就是生活的“暂停模式”,请不要再将其置于功绩考核体系下,让这难得的半日闲,还要接受意义的衡量,生活需要得以停歇的间隙。

上一篇:借力微博警惕微博论文
下一篇:三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