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揭幕者—刘渊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一、五胡十六国的前世今生

  在古代的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逢草而居,遇水而安,随着四季的轮回和气候的变换,他们不断的迁徙和寻找新的居住地,跟着他们一起迁徙的还有成群的牛羊和骏马。草原,牧场,雪山,沙漠,戈壁,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正如我们在那首耳熟能详的北朝民歌所唱的那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草原游牧民族照

  我们一般称这样的部落为游牧民族,而匈奴就是早期游牧民族中最为强悍和兴盛的一支,他们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在西汉时期,经过冒顿单于的带领,逐渐成为整个草原的霸主,从西域到漠南,再到漠北,控弦百万,俯视中原,成为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而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一直是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竞争的。因此草原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将他们赶出河套地区。然而暴秦却经二世而亡,大汉王朝统一中原后,由于国力和军事的衰弱,在白马登之围后,大汉王朝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只能通过和亲的手段换取暂时的安宁;直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台后,才开始对匈奴展开正式的强势回击,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从此之后,匈奴再也无力与强盛的大汉王朝抗衡;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五单于争立,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投降西汉;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投降汉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从此,南匈奴逐渐向中原靠近,而草原文明也开始向中原文明渗透,越来越多的胡人开始和中原民族进行融合,从而诞生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宏大和壮阔的一段历史——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指的是从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在长达135年的时间里,由五个主要的少数名族,他们分别是: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建立的十六国国家政权: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而作为五胡十六国中最先出场的政权是成汉,最先出场的角色是刘渊。

  

  五胡十六国图

  二、潜力股刘渊

  刘渊,字元海,匈奴人,出身高贵,是根正苗红的匈奴后裔,他的祖先是匈奴最为强盛时的首领冒顿单于,他爹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东汉末年,魏武帝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刘渊他爹刘豹就是左部首领,他们的祖先为了表达对大汉的崇拜(或许是被打怕了),放弃了他们自己的姓氏,统一改姓刘,此时的南匈奴已经是极度的汉化,这也是他们模仿汉人姓氏的一个原因。

  按照出身,刘渊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从小养尊处优,不缺衣食,不愁吃穿,那他干啥呢?读书。随着他们这些年的汉化,刘渊早已不仅是一个只会骑马射箭的武夫,更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书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增长见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少年刘渊的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浓。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刘渊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全才,文能吟诗作赋,武能左右开弓,上知天文地理,下晓诸子百家,更为难得的是,除了才华,还有颜值,大叔成熟的颜值:史载他有一副美髯,前追三国关云长,堪比后世张居正!

  

  影视人物.刘渊

  如此有才华,又家世显赫的顶级高富帅,在任何时代都不仅会引得女生的青睐,同时也会引起那些贵族的关注,尤其是在相当看重门第和风度的魏晋时代。由于刘渊的大名在并州(太原)一带十分响亮,当时的西晋重臣王浑对他是十分欣赏,二人皆为生死之交。而王浑出身于当时的顶级豪门——太原王氏,能和这样的豪强背景搭上手,说明刘渊已经获得了当时汉人的认可。

  西晋初年,刘渊作为南匈奴的人质居住在京城洛阳,得到了皇帝司马炎的召见,见了皇帝刘渊自然激动,一番高谈阔论下来,晋武帝司马炎对这个匈奴人都不由地刮目相看。当然,此时的他也绝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将是日后他们司马家族的率先掘墓人。当时的三国乱世还未终结,由于刘渊的出色演讲,司马炎有意让他去平灭当时在江东苟延残喘的孙吴政权。但是由于当时大部分朝廷重臣对于匈奴人仍然存在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就这样年轻才俊刘渊第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就泡汤了!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成立的。虽然刘渊出兵东吴的机会没了,但是没过多久,又一个机会来了。当时的西北地区隶属于鲜卑,这些人向来比较彪悍,晋武帝统一三国后不久,他们就叛乱了,当时有一名叫李憙(xǐ)的大臣推荐让刘渊统帅南匈奴五部西征鲜卑。就连刘渊也眼巴巴地望着皇帝能赐予他这个机会,为朝廷建功立业。不好意思,刘渊你再等等吧,依然与上次一样,有其他大臣反对,就这样,年轻才俊刘渊第二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再次泡汤!

  虽然命运之神一次次跟刘渊开玩笑,让他一直无法出头,但是他的名字却在魏晋朝廷和豪门权贵间日渐声隆。

  

  魏晋送行图

  秋去冬来,桃红柳绿,洛阳的牡丹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作为质子的刘渊看着早已逛烦的帝都,内心是相当的郁闷,一年又一年,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建立一番事业,而不是一直作为匈奴的质子,天天养膘,最后碌碌无为,悔恨而终。有一次,刘渊在洛阳的九曲河边送别朋友,望着滚滚东逝的河水,酒入愁肠,他不由地开始煽情:“朋友们啊,前路漫漫,大家珍重,我这一辈子可能就老死在这个地方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你们,兄弟们,干了这杯,上路吧!”

  可能是朋友之间情谊深重,也可能是他借机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一时间感情表达得过于强烈,以致于让一起送别的人个个潸然泪下,这场面,那是相当的悲壮,堪比当年荆轲刺秦,在易水告别燕太子丹。刘渊是尽情释放了,可他没想到,自己的这场九曲送别会差点让自己掉了脑袋。因为当天的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齐王司马攸(司马昭次子,司马炎同母弟)看到,他立马意识到刘渊这个人的强大的个人魅力和内心潜藏的勃勃野心,他立马上报皇帝司马炎,建议立即除掉刘渊。

  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刘渊的生死之交王浑站了出来,他立马为刘渊辩解,从民族团结到国际礼仪,外交法则等方面出发,说服了司马炎,让他放弃了对刘渊的戒心和看法。看来王浑确实对得起“生死之交”这四个字。

  

  晋武帝.司马炎

  公元279年,刘渊的父亲刘豹死了,在洛阳多年为质的他终于告别了这个充满着阴谋的帝都,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土,同时也子承父业,出任南匈奴左部帅,几年后又被任命为北部都尉。在这里他之前的所学都得到了实践和应用,他终于开始挥展他那雄心壮志的翅膀。心思缜密,赏罚分明,轻财重义,待人宽厚,很快,刘渊就在南匈奴部落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戴和尊重,甚至有许多其他部落的豪侠义士和有志之才都来投奔他,而他都一一收留,短短几年,在他的带领下,五部匈奴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战斗力,而他也在把目光投向南部,投向那繁华富庶的中原!

  三、八王那个乱,西晋那个烂

  在刘渊带领匈奴五部蒸蒸日上,大搞事业时,中原王朝西晋在干啥呢?他们也搞事情,不,严格意义上说是在搞内斗。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进程中,当天下统一,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上升时,皇帝们就开始享乐,而大臣们就开始搞内斗,久而久之,皇帝享乐完了,大臣们斗完了,江山社稷也就灭亡了。但是西晋和其他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内乱也来得太快了,而且直接导致了西晋自身的灭亡,同时导致一个大乱世的出现。这个内乱就是八王之乱,这个大乱世就是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是怎么产生的呢?一切皆源于外戚觊觎权利酿成的恶果。

  

  八王之乱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重病,立下诏书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杨太后父亲)共同辅政晋惠帝司马衷,杨骏利用自己在宫中侍疾的机会,篡改诏令,挤走司马亮,独揽大权; 杨俊专横跋扈,刚愎自用,为人刻薄,心胸狭窄,很快,朝臣们都对他怨声载道,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对他更是不服;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联系楚王司马玮,淮南王司马允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政变正式发动,权臣杨骏被杀于马厩之中,家人、党羽全都被诛,“八王之乱”自此正式拉开序幕;政变三个月后,贾南风暗中指使司马玮杀掉了司马亮,接着又嫁祸于他,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将司马玮斩首。从此,她大权独揽,开始掌握朝政;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 底,贾后设计诬陷太子司马遹谋反,将他废为庶人,次年又将其杀害。 由于司马遹是晋武帝司马炎看好的继承人,向来被寄予厚望,贾南风的这次恶劣行为引来了司马家族的公愤。赵王司马伦乘机以“贾后谋害太子”为罪名起事,一举诛杀了贾后和贾氏一党,自任相国,控制了朝政,然后废掉皇帝司马衷,自己当皇帝。 其他诸侯王一看,立马个个起兵造反。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先后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很快众叛亲离,兵败被抓,随后被赐死,皇帝司马衷重新复位,封司马冏为大司马,司马颖为大将军共同辅政。司马颖知进退,决定退出权利中心,回归封地邺城, 司马颖走后,司马冏一手遮天。骄奢恣欲,作威作福,大失人心。

  

  贾南风

  太安元年 (公元302年)底,河间王司马颙指责司马冏“斥罪忠良,伺窥神器”,出兵讨伐司马冏。同时京城内的长沙王司马乂杀掉了司马冏,掌握了最高权利。司马颙权利落空,于是联手司马颖,以“司马乂论功不平、专擅朝政”为名发兵攻向京城。司马乂固守洛阳,苦苦支撑,寡不敌众,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出卖司马乂,京城陷落。司马颖入城后以丞相、皇太弟的名义掌握了大权,坐镇老巢邺城,遥控朝局。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初,东海王司马越与右卫将军陈昣(zhěn)联手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城,挟持皇帝司马衷,率禁军北上,讨伐邺城司马颖。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司马越被司马颖击败,司马越逃回自己的封地东海(今山东郯城),皇帝司马衷被挟持到了邺城。与此同时,京城空虚,司马颙派大将张方出兵东下,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洛阳。

  总而言之,这几年,自从晋武帝司马炎死后,西晋的政权就在司马懿的这些子孙之间来回转,如果司马懿地下有知,肯定会被气的掀开棺材板,与此同时整个帝国内部也濒临四分五裂的状态,在西南,氐人流民领袖李雄驱逐了晋朝益州(治所今四川成都)刺史罗尚,占领了成都;在西北,凉州(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刺史张轨统领河西四郡,由于远离中原的战火,那里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在东南,扬州(治所建邺,今江苏南京)刺史陈敏扫平了蛮族叛乱,正准备割据江东;在北方,实力最强的则当属幽州(治所蓟城,今北京)都督王浚。

  四、刘渊的机会来了

  王浚出身于魏晋大族,太原王氏,其父是西晋的开国功勋,如今天下大乱,他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由于他靠近东北边陲,所以与鲜卑、乌桓这些游牧民族十分熟悉,尤其是此时的鲜卑几乎横跨整个塞北草原,为了拉拢这些政治同盟,王浚和他们结成亲家,同时赠予大量的珠宝和金银,由于司马颖和王浚之间有矛盾,因此当他听说司马颖大权独揽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境地,一不做,二不休,还没等司马颖动手,王浚率先联合了鲜卑段务勿尘、乌桓羯朱和并州刺史司马腾一起起兵,十几万人,杀奔邺城,讨伐司马颖。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司马颖听说后,惊得魂不附体,他并不是怕王浚,而是这些鲜卑骑兵,战斗力异常彪悍和神勇,自己的这些汉人军队怎么能够抵抗呢?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年过五旬,长髯飘飘的老将声若洪钟地说道,“殿下无须担心,我愿意召集匈奴五部,共赴国难!”

  

  老将刘渊

  司马颖乍一听,这是蜀汉老将黄忠吗?乍一看,难道是关云长乎?仔细一看,原来是多年沉寂的刘渊。是的,此刻的刘渊已过五旬,当时的青年才俊已经被岁月雕刻成了中年大叔。八王之乱刚开始时,司马颖缺少人才,因此前往征召在匈奴五部如鱼得水的刘渊。而刘渊为了建功立业也接受司马颖的征诏,先后担任宁朔将军、辅国将军、冠军将军等职。随着天下大乱,匈奴人内部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决定推举刘渊为首,起兵造反,并马上派人到邺城告知刘渊。

  刘渊得知消息后,内心的王图霸业再次被唤醒,但是目前由于担任要职,无法离开,这次面对王浚的来犯,刘渊正好有了脱身的借口,因此才向司马颖建言,愿意回去带领匈奴五部帮助司马颖。面对老夫聊发的刘渊,司马颖露出了怀疑的眼神,匈奴人说话向来并不是很算数,虽然自己说话也不算数,尤其像刘渊这样的人杰,一旦回去,还能再回来吗?就算回来,匈奴五部就能打得过鲜卑骑兵吗?

  看着司马颖似乎不上钩,刘渊继续慷慨激昂地忽悠道:“殿下,一旦您主动退出邺城,那就是示弱于人,必然会被天下人看轻,何况就算到了洛阳,有司马颙和张方在,您还能有现在这样的权势吗?殿下是武帝之子,功勋卓著,威名远播,岂是王浚、司马腾这种小人可比的!鲜卑人虽然悍勇,但我们匈奴五部也不是吃素的。殿下您只要安抚将士,守住邺城,我回去召来五部将士,一定取王浚、司马腾两个逆贼的项上人头!”

  刘渊演讲完毕,司马颖瞬间热血沸腾,连连拍手称快,让他回去召集部众,前来救援自己。就这样,时隔多年,刘渊再次回到了匈奴五部,很快就拉起了五万余人的队伍,同时他也被部下拥立为大单于。看着眼前整齐的兵马和强悍的士兵,刘渊满意地点了点头,至于回去救不救司马颖这个问题他还没来得及思考,当然也不用思考了,因为司马颖已经被王浚等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带着皇帝司马衷和几十个随从逃回了洛阳。

  回去救司马颖看来是没有必要了,自己建立一番丰功伟业此时是可以谈了,作为冒顿单于的后人,怎能长期居于汉人之下,刘渊他打心里就没有甘心过,只不过前些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在他是龙归大海,鹰翔九天,长期潜藏于内心的那个梦想终于可以拿出来了。在部下的拥戴下,他利用自己学习的儒家经典理论,发表了就任前的演讲:英雄不问出处,帝王岂有定数!大禹出于西戎,周文王生于东夷。如今我们有如此多的部众,足以横行天下,上可以像汉高祖一样统一全国,下可以像魏武帝一样占踞中原,呼韩邪何足道哉! 汉朝国祚绵长,恩德结于人心,我的先人是汉室之外甥,与汉室约为兄弟,由我来继承汉朝大业,名正言顺。我们应当以汉为国号,以争取人心。”

  台下的众人听完,开始热烈地鼓掌,能不能听懂不重要,刘渊的气势到了,就得鼓掌。就这样,公元304年十月,刘渊正式建立了十六国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匈奴汉国,他自称汉王,建都于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就此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大银幕!

上一篇:甘肃酒泉肃州区与天鹅为邻,日夜歌唱,呈现爱的家园
下一篇:为什么同样来自日本,假面骑士没停播,而神奇宝贝却停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