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报告202301◇综述: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目录  多方位着手,推动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 如今,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精细,呼唤着城市建设的多样化关照。2022年12月,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建设全龄友好城市、活力街区和完整社区,研究全龄友好型城市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居家环境、信息环境评价与建造技术体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技术体系等。近年来,多地发展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出现“全龄友好”概念,使城市建设与治理向着全龄友好方向不断升级。  一、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的定义与意义  (一)新时代下“全龄友好”的定义  (二)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三方面意义  1.新时代呼唤儿童友好城市  (1)儿童友好: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  (2)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  2.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要举措  3.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城市竞争的重要一环  (1)有利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  (2)有利于城市主动应对青年人口规模及结构的深刻变化  (3)有利于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城市中纵深实施  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地方实践  (一)福建:多部门立法,协力构建全龄友好社会  1.立法爱幼,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1)高站位谋划,融入城市治理顶层设计  (2)高标准对接,解决儿童“急难愁盼”  (3)高起点建设,项目领跑彰显福州特色  2.立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3.立法敬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  (1)制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破解养老服务难点问题  (2)破解用餐难,长者食堂受青睐  (3)破解出行难,优化交通出行服务  (二)浙江杭州:“一老一小”是重点  1.求知专线:从家到校,守护求知之路  2.健康老龄化实验室:从“养老”到“享老”,“合适”最重要  (三)成都: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1.搭建儿童友好框架体系,让孩子开心成长  2.发展普惠养老服务,让老人舒心长寿  3.拓展关爱服务内涵,让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  三、构建全龄友好城市的境外之鉴  (一)日本:制定适老适弱的政策法规  1.容积率奖励制度  2.税收特别制度  3.低利息融资制度  (二)新加坡:构建全龄友好、公平共享的城市空间  (三)荷兰:营造儿童友好的安全街区  四、福建省建设全龄友好城市面临的挑战  (一)儿童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高标准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面临一定压力  (三)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短板  五、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的未来展望  (一)建立全龄友好型社会规范机制  1.创新全龄互助机制  2.发展社会包容机制  3.完善矛盾调解机制  (二)完善全龄友好型管理运营方式  1.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2.探索社区标准化考评方式  3.深化柔性管理服务方式  (三)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空间  1.城区层面建设全民宜居型人民之城  2.社区层面建立全龄共享型公共空间  3.家庭层面打造满足全生命历程居住空间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一、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的定义与意义  (一)新时代下“全龄友好”的定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于一凡认为,全龄友好,是通过规划和设计营造更高效、更积极的社会环境,服务和支持各年龄阶段的人口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围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更新,是全龄友好环境建设的关键指标和核心焦点,应将全龄友好理念纳入城市建设全过程,系统推进全龄友好城市、住房和社区的建设与改造。  (二)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三方面意义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云夫指出,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民生优享”的重点工作。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二是全心服务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三是全面促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1.新时代呼唤儿童友好城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事业研究室副主任顾严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助理研究员纪竞垚撰文指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环境,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不断为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为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  (1)儿童友好: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儿童友好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将儿童友好建设作为美好生活的关键考量。  (2)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  城镇化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关键在人,其中的重点人群是儿童。因此,儿童友好理应是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标识,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对于儿童这个本应优先发展的人群,还存在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儿童和城市居民家庭的生活,而且影响到城市整体的品质。为进一步回应新的时代要求,破解上述问题,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而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  2.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创新性载体,是直接惠及老年人生活的民生工程,是全面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推进各项老龄工作落实、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对于全面提升城乡为老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3.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城市竞争的重要一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表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实现青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积蓄城市发展后劲的重要步骤,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利于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加快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  从数据来看,我国青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1%)已经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6%),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整体城镇化率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城市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体系及其空间网络发展的基础支撑,承载着大量的青年人口。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就是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在推动以人为核心城镇化战略时,要将城市建设与青年发展有机结合,通过抓住青年人口城镇化进而掌握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走向和推进速度。  (2)有利于城市主动应对青年人口规模及结构的深刻变化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来看,我国14-35周岁青年人口为4.01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8.42%,比2010年下降6.38个百分点,青年人口规模、结构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对于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供给以及生育率的提高有着较大影响。在现实背景下,要城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是必须思考的问题。青年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青年元素有利于应对青年人口的重大变化。  (3)有利于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城市中纵深实施  随着《规划》的落地落实,我国青年发展的规划体系框架已经全面搭建、促进青年发展的工作机制也初步形成。但从各地实施来看,《规划》的推进还存在缺少抓手、缺少依托等问题,开展青年发展城市建设就是想通过具体的城市建设,让“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在城市落地开花。  二、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地方实践  近年来,多地致力于提高公园绿地、街道广场、体育设施、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儿童友好、老年友好性能,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  (一)福建:多部门立法,协力构建全龄友好社会  1.立法爱幼,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1)高站位谋划,融入城市治理顶层设计  2022年5月,福建省政府制定《福建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方案》明确,到2025年,争取福州、厦门、泉州3个城市列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儿童友好。展望到2035年,预计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超过50%,4个左右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广大儿童生活更加美好。  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2年8月18日,福建省财政下达资金1000万元,支持福州开展相关工作,用于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进一步拓展儿童室内外活动场所。  福州:“五大友好”“六小”行动,打造新时代儿童的有福之州  高站位谋划,融入城市治理顶层设计  福州市将创建儿童友好城市纳入了《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福州市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福州市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重点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五大友好”,明确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七项重点工程,并梳理形成35项支撑性重大项目和63项政策,将通过“榕城小规划师行动”等榕城“六小”行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增强儿童对城市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并将围绕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文化馆、儿童友好博物馆、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九大空间的适儿化改造,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价值、标杆效应的平台或空间载体,全域打造新时代儿童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  (2)高标准对接,解决儿童“急难愁盼”  福州市各相关部门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围绕儿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和参与决策的权利等,高站位强力推进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截至2022年11月,福州市已出台并实施事关儿童友好政策24项,完成儿童友好试点项目35个,涵盖卫生、健康、教育、托幼、早教指导服务等。  以优化儿童公共服务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出生缺陷防控暨出生缺陷大数据平台建设、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7大项目,26万儿童受益;在全省率先出台《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了一系列工程项目,“十三五”时期新增幼儿园学位2.6万个,全方位满足适龄幼儿园入园需求。  建成项目总投资9.36亿元的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以全新的设施、全优的服务打造儿童友好医院,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有人文的医疗保健服务。按照“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启动实施“家门口的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已建成面向儿童全方位开放的智慧体育公园4个、五人制足球场459个、社区篮球场5315个,为儿童提供了举步可达的活动场地。  围绕儿童五防(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防灾害、防意外)等问题,开展“反欺凌·小红伞”进校园、“护蕊行动”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力度。  (3)高起点建设,项目领跑彰显福州特色  针对儿童友好城市创建中的突出问题,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注重彰显福州特色,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广大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福州市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用于建设福州市公园游乐及研学配套设施和鼓楼区学校周边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两个项目。  由市妇联打造的“福州市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该项目线下开展活动2.5万余场次,面对面服务家长75万余人次;线上开辟微课堂320场,惠及群众超千万人次。联合市计生协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项目,在全国首创《入户早教指导师培训课程体系》,2020年以来已培训入户早教指导师1168人。  积极发挥省会城市和对台区域优势,服务榕台青少年儿童,建成“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营地”“两岸社区交流中心”,培育“榕台儿童友好合家园”项目,举办“访闽台历史文脉·寻两岸同宗共源”榕台青少年筑梦行系列活动,以儿童友好促进民心相通,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积极引导儿童共同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搭建儿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平台,鼓励儿童主动参与、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做城市的主人。  2.立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2022年11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团省委等2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福建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意见》明确了福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和目标任务。提出到2025年,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青年发展规划工作机制比较健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城市青年发展政策更具体系化、更有普惠性,青年投身城市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度明显提升。  3.立法敬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  (1)制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破解养老服务难点问题  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针对立法调研中反映较为集中的老年生活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纾困解难,力争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条例》重点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发展原则,厘清家庭、政府、市场、社会的职责和边界;二是规范服务内容,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体系;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四是完善保障和监管措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破解7个方面问题,一是“用餐难”,二是“出行难”,三是“看病难”,四是“用工难”,五是“上学难”,六是“就业难”,七是“运用智能技术难”。  (2)破解用餐难,长者食堂受青睐  2022年,福州市以长者食堂建设为抓手,创新打造“长者食堂+学堂”服务品牌。在满足老年人一餐一饭需求基础上,带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福州各个区县逐渐形成了具有福州特色的长者食堂模式。比如,晋安区近邻长者食堂(象园店)采用“中央厨房+社区配送”模式,推出全时段助餐服务,老人在家就可享用助餐志愿者送来的一日三餐;福清江阴长者食堂多渠道筹集资金,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花5元就能吃上午餐和晚餐。  目前,福建不少长者食堂在提供老年人就餐的同时,也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课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位于闽越王城遗址所在地,社区还采用“室内课堂+户外研学”的教学模式,邀请冶山斈社社长陈元春带领老人们开展古迹游学活动。  据福建省民政厅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6月,福建省已建成长者食堂(助餐点)1474个。全省有39个市(区、县)实现长者食堂乡镇(街道)级全覆盖,占总数的47%。按照“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的要求,到2025年福建省还将建设1000个以上食材可溯、服务规范、价格公道、安全卫生、老年人满意的示范性长者食堂。  (3)破解出行难,优化交通出行服务  2022年8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在福建省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半价乘坐政府投资建设的国有景区内的观光车、缆车等代步工具。  今年1—9月,全省新增及更新低地板、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360辆,车辆新增更新工作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福州,为了提升老年人乘坐公交时的安全性、舒适性,从2021年起,福州市要求各公交企业购置车辆时优先采用低地板公交车。2022年以来,福州公交集团、康驰新巴士等公交企业新购置低地板公交车263辆,新增低地板公交车在新增车辆总数中占比达95%以上。  在厦门,2022年以来累计更新97辆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车,其中无障碍公交车20辆,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厦门3路敬老公交线16辆公交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无障碍公交车,配置无障碍设施及爱心专座,方便老年人乘坐。  (二)浙江杭州:“一老一小”是重点  从“一米高度”看杭州,到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再到老年人床边的紧急呼叫按键……“友好”切实体现在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以各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将包容互助和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行的各个环节。  1.求知专线:从家到校,守护求知之路  2018年开始白马湖学校家委会与公交公司接洽,推出了14条自“住”到“学”的“求知专线”。目前全校600多位学生通过专车接送上下学。一般一辆车搭载学生30位左右,学后托管接送时间变化后,每天1辆车从接送一趟增加到两趟。每辆车还随车配一位家长,负责点名和维持车厢纪律。专线的开通,一方面切实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遇到的行路难、停车难问题,满足孩子上下学出行需求;另一方面能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时段性拥堵问题,助力城市让孩子早到校、早到家;同时还能倡导集体绿色出行。  自杭州市2018年9月推出“求知专线”起,也得到了交通、教育、住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截至2022年6月,杭城已开通了632条“求知专线”,共走进296所校园,日均运送33232人次。  2022年5月,杭州发布了《2022年杭州儿童友好10条》,“推广学生‘求知专线’”名列其中。在这场事关孩子求知的双向奔赴中,弥漫着智慧和探索、科学规划与感性付出,孩子、家长、学校、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管理部门良性互动,共同勾勒出一幅“儿童友好”的美丽图景。  2.健康老龄化实验室:从“养老”到“享老”,“合适”最重要  浙江省内首家健康老龄化实验室,由华数传媒与期颐康复护理医生集团联合打造,是一个建在社区、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公益项目。  实验室配备用药安全管理系统。这个智能化的药事管理系统为家庭照护者和护工提供支持,让不具备专业能力的照护者们能够得到用药安全的提醒。在上城区笕桥街道的支持下,该实验室已经在周边相邻的水墩社区、明桂社区、东港社区开展居家安全评估、药事评估试点工作。目前建档的1472位老人中,评估发现15%长者有较高的居家风险,62%的长者有不同程度的慢痛困扰,75%以上长者有1种以上慢性病,其中大部分长者每天服用超过3种药物,超过16%的长者有不同程度的药物服用不当、重复用药等问题。实验室希望未来这些数据,在老人授权同意的情况下,能够回流给家庭医生和社区智慧健康站,这些基于一户一户真实入户调查的数据,将成为个人健康档案的有力补充。比如出现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社区能够快速同步数据,了解老年人的健康情况,比如哪些老人因为活动能力受限、自理能力不足,居家风险高,需要优先予以保障。社区智能调配定量慢性药和特殊应急药品,保障居家安全。  水墩社区安装了烟感、门磁、SOS主动式触发报警器,在卫生间、卧室安装了无感知毫米波雷达,通过在水墩社区部署的数字化养老平台,实时关注着老人的生命体征与生活安全,一有触发警报立刻安排网格员上门。刚开始启用的三天里,日间照料中心接到了7次报警,管家和网格员一一确认化解。  实验室花最多的精力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适用”的问题,致力于填补“工厂→老人、医院→老人、社区→老人”这中间的距离。  实验室的适老化探索的谋划体现在一些看来不起眼的小操作中。墙上贴着的《向运动障碍综合症挑战》,清楚解释了运动障碍综合症相关的原因、症状;三张不同高度的评估凳,让你对自己的下肢肌力、平衡力、跌倒风险有简单可行的评估……根据健康、失能和失智等不同阶段,摆设着各自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设备,小到一本书的摆放,大到功能区域的规划和设计,都能看得出实验室的适老化探索的谋划。  (三)成都: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2021年起,成都市聚焦养老托幼、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服务等民生“急难愁盼”,全力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先后发布政府需求清单70项,建成18个项目、完成投资24.43亿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提升。  1.搭建儿童友好框架体系,让孩子开心成长  截至2022年10月,成都市共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516家,其中在线登记808家,备案300家,每千人口托位数3.23个,入托率达到6.73%,均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1+N”正是成都创新的一套有特色的托育服务供给模式。即建成1所示范性的照护服务中心,再通过“以1带多”的形式,指导“N”个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的举办,以此构建高质量、近距离、普惠性的托育供给生态。  在从国家到省、市、区各级政策引导下,成都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到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托育机构及提供托位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总体来看,目前,成都形成了区域性的综合示范性园所,因地制宜形成了社区嵌入、医疗机构引领等典型发展模式。  2022年7月,成都的托育工作进行了升级。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会同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试点建设“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22年支持新建“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不低于23个,打造市级试点建设的“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不低于10个。试点建设“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旨在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2022年成都将完善儿童福利及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开展23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成都已纳入关爱保护体系的特殊群体儿童共5917人,建成儿童友好幸福场景314个;建成区(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3个;全市501个社区引入专业儿童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亲子阅读、劳动时间、科普活动、心理疏导等服务;444个社区完成了儿童活动空间的适儿化改造。  2.发展普惠养老服务,让老人舒心长寿  《成都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运营一个养老服务综合体。2022年以来,全市优质的养老服务正在不断更新。在成都市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的推动下,各区(市)县都行动起来,腾挪社区场地,就近服务周边的老年居民。  苏坡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是青羊区政府投资建设的首个区级养老综合体与综合型养老机构为一体的康养中心。这个康养中心以全区养老产业发展作为考量,建立“三中心一基地”,即“养老服务技术指导中心”“医养融合示范中心”“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中心”和“养老护理人员实训基地”。全区为90%的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和3%的机构养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老有所养”。  针对90%的居家养老,该康养中心做了一套平台解决方案,搭建智慧养老数据中心,推动全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与协调调度。即打造一个康养界的“58同城”,让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或老人子女,能够远程一键下单,实现上门服务。  2022年以来,全市已经建成了1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其中5个已经投入运营;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4318张,启动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160张;建成家庭照护床位5830张,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7.6万人次;组织5000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参加了2022年全省“百千万养老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培训。  3.拓展关爱服务内涵,让特殊群体暖心有尊严  建成市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资助3.94万名残疾群众参加托养服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9亿元,惠及残疾群众16.5万人。“关爱随行”心理健康救助服务特殊困难群体3.04万名,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人次达4.4万。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605台,公园、绿道增设无障碍设施400余处。推进公益事业发展,让全龄市民共享友善和美。推进“友善之城·尚善之都”三年行动,培育公益慈善类组织273家,打造慈善示范社区(村)46个、慈善场景32个,建立社区基金达1132支,慈善信托规模达2638万元,带动社区慈善连片发展。  三、构建全龄友好城市的境外之鉴  (一)日本:制定适老适弱的政策法规  老龄化是日本最显著的社会现象之一。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28.4%。为适应老龄化社会,日本政府相继颁布《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交通与建筑无障碍法规》等法律法规,对城市和建筑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建设指导和约束,并将适老化空间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予以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的无障碍环境设计有了深厚内涵与外延,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为激励开发者尽可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便利服务,日本政府出台了各类政策以促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1.容积率奖励制度  在建筑设计中,为保证轮椅的通行和回转空间,通常需要扩大卫生间和廊道的面积,法律规定这类因无障碍改造而增加的面积,允许最多占总建筑面积的1/10而不计入容积率。  2.税收特别制度  获得无障碍设计认定的特定建筑物(如设置了2000m2 以上升降机),可在5年内每年免掉全部所得税的10%作为鼓励;对自住房屋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可抵扣改造工程相应标准建设成本的个人所得税额。  3.低利息融资制度  凡是通过无障碍设计评估的特定建筑物,可从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获得低利息的融资,优惠政策较大;若没通过评估,也可获得低利息融资,但幅度相对较小。  (二)新加坡:构建全龄友好、公平共享的城市空间  新加坡一向以优质的城市服务著称,其城市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全龄友好、公平共享的理念。  在2016年新加坡建设局发行的《公共空间通用设计导则》中,取消了“残疾人”标签,并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服务人群进行拓展,把老人、儿童、孕妇等全体社会人员都纳入到通用设计服务中来,以不同类型人群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系统性设计。  新加坡最具特色的慢行系统——风雨连廊便是体现通用设计形式之一。据新加坡官方调查,连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公用设施,这种像蛛网般渗透到每栋建筑的风雨廊和连带的无障碍设施既满足了老人、儿童的安全通行需要,也增加了居民的活动交往空间。在从家通往公交站台的路上,没有过多让人望而却步的长台阶,有的是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坡道和遮风挡雨的连廊,真正实现了从家门-社区-公交站台的“设施全覆盖,通行无障碍”。  (三)荷兰:营造儿童友好的安全街区  儿童友好城市是衡量城市建设的一类方向标,如果这个城市对儿童是友好的,那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具有特殊需要人士来说,通常也是友好的。作为“儿童友好城市”理念最积极的推行者,位于荷兰代尔夫特的霍夫多普社区在改造之初就确立了促进儿童户外活动与骑行优先的道路与景观改造原则,提出将家-学校-绿地-游乐场等设施通过合理安全的路径串联成一体的“儿童出行路径”,这些精心设计的路径可以增加儿童独立出行的机会,为孩子提供游玩所需的空间和安全的交叉路口。  沿着安全廊道,儿童可骑行或步行到达街区内的学校、活动场地等各项设施,同时,通过调整区域内道路等级,降低机动车速度到20km/h以下,并将步行路径与车行道从材质、铺装上区别开来,尽量减少机动车对居民的影响。  在安全廊道中,儿童并不是唯一的受益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同样得益于这个舒适安全的步行和骑行系统。项目规划过程始终都有儿童参与,因为儿童出行习惯与成人不同,相比于笔直的大道,儿童更倾向选择更有吸引力的小巷,因此询问儿童意见,让儿童与家长参与到规划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友好、老年友好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老幼群体在生理需求、活动需求上具有相似性,因此,荷兰加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将社会全体成员的需求包容其中是荷兰实现“人民城市”的重要途径。  四、福建省建设全龄友好城市面临的挑战  (一)儿童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福建省儿童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儿童思想引领需要进一步增强,保障儿童权利的法治建设需要持续推进,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基层儿童保护和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变革给做好儿童工作带来新挑战,儿童事业发展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二)高标准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面临一定压力  福建省青年发展事业与新时代福建发展的新要求、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青年体质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等。  (三)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短板  预计2025年,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与家庭负担不断加重,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等需求持续增加。  目前我省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还存在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涉老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够合理,服务供给不够多元,人才队伍短缺;老年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有待提高;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力量薄弱,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严峻性认识不足。  五、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的未来展望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讲师冯解忧认为,建立全龄友好型城市,需要以各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将包容互助和柔性关爱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行的各个环节。  (一)建立全龄友好型社会规范机制  1.创新全龄互助机制  在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压力下,首先可探索将养老和养小相结合,创新全龄互助模式,鼓励老年人参与机构或家庭中的儿童养育,也鼓励儿童参与敬老、爱老活动。这样,既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认同感,又为儿童提供体验社会机会,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还会增加年轻家长与老人和小孩互动机会。  第二,建议加强老人与儿童互动空间的营造,划分相互隔离又相互联系的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满足无障碍设施和空间安全性要求。  第三,研究设计免责保险机制,使老年人带孩子或孩子敬老爱老活动风险可控,放心而为。  2.发展社会包容机制  社会包容机制重视提升个体的全面参与能力。社会包容机制通过提供多样的空间内容和使用机会,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增强每个人的社会参与程度。此外,社会包容机制也强调“分享”,打造更开放的空间,通过社会凝聚力的构建以及公共空间和服务的可及性,促进社会融合,避免代际冲突,实现代际和谐的建设目标。社会包容机制可以用在城市空间设计、公共服务供给、社区环境共建、群体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力求以公平方式对待每一个人,让所有人受益。  3.完善矛盾调解机制  不同年龄群体在生活方式和服务需求上具有很大差异。近年来,公共空间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年龄群体冲突”,而现有的司法、行政等手段无法完全缓解,需要更加灵活有效的预防、疏导和化解机制,创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因此,建议开展以下措施满足上述需求。  第一,建立社区零距离工作模式,设立协调员或调解工作室,为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设沟通桥梁。  第二,发挥居民自组织功能,举办邻里会议,加强居民交流,营造融洽邻里氛围;多运用人情关系等伦理因素,让本土调解员化解细碎矛盾,促进家族调解、亲友调解、邻里调解。  (二)完善全龄友好型管理运营方式  1.健全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全龄友好需要社会保障的日趋健全。第一,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广覆盖的基础之上,要尽量做到城乡统一,提高质量。第二,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如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通过系统集成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兜底保障逐步实现精准化、多层次、全覆盖,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2.探索社区标准化考评方式  全龄友好应进入社区工作的标准化考评体系,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从公平性、灵活性、可识别性、可及性、舒适性、多样性、连贯性、安全性、参与性等多个特征进行设计,为全龄友好型社区营建提供参考。  3.深化柔性管理服务方式  全龄友好型城市从发展理念到可行政策的转化,关键在于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把握城市管理的平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其次,用智慧缓解社会矛盾,在细微处进行创新,做到张弛有度、刚柔并济。  第三,让城市有温度、质感和个性,也让市民在心理上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空间  1.城区层面建设全民宜居型人民之城  第一,在空间资源分配和设计上,将城市更新纳入各年龄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打造成年人的“健康城市”生活圈、老年人的“平安城市”活动圈、少年儿童的“创乐城市”成长圈。  第二,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上,从安逸住房、绿色环境、舒适交通、稳定医疗、公共教育、养老服务、日用品供给、垃圾处理等多方面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第三,在文化环境营造上,宣传乐观包容和友善公益的价值理念,注重各年龄人群的心理健康建设,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市民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  2.社区层面建立全龄共享型公共空间  整合现有设施,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实现公共空间资源的均衡分布。  第一,依据老人、儿童、年轻人、上班族等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差异,分时分类共享公共设施,体现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和公平性。  第二,以一老和一小为主体导向加强老人和儿童互动空间营造,划分相互隔离又相互联系的动静态活动区,通过互动、娱乐空间的结合,串联老年人和年轻人,形成全龄社区的代际融合氛围,实现交往互动的全龄融合。  第三,为老年人、婴儿、残障人士等增设无障碍设施,满足其出行需求;增设休息座椅,照顾其身体机能;增设清晰易懂的标识系统和照明系统,提供安全的步行环境。  3.家庭层面打造满足全生命历程居住空间  第一,在住房政策上,住房福利向养老和养小家庭倾斜,鼓励多代同堂的家庭居住模式。  第二,在住房设计上,注重利于居家养老和儿童养育的住房结构和居住环境,满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不断变化的住房需求。  第三,在价值导向上,重视家庭的亲和力和凝聚力,重塑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发挥家庭在情感交往、抚养赡养、教育传承、娱乐放松等方面功能。  六、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指明了方向。各地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优先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系统推进与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相关的工程,大力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努力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民众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欣.全龄友好,还有多远?[J].瞭望,2022,51.  [2]“全龄友好城市”要怎么建?“一老一小”是重点[N].杭州日报,2022-06-19.  [3]冯解忧.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N].南京日报,2022-01-06.  [4]两部门:雄安新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建设一批低碳宜居示范城市[N].证券时报,2022-12-06.  [5]广州市规划院.让爱无“碍”!全龄友好视角下四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之路[EB/OL].(2022-05-21)[2023-01-0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U3ODc3OA==&mid=2649861518&idx=1&sn=336166d0010fb6cfa31f74537495eff5&chksm=beb6627b89c1eb6dd1f5798c8e3f21864d1b2042dc4fd4af83a62ed75ce34984a090439e099a&scene=27.  [6]黄澄.“人民听证”聚焦 全龄友好城市建设 努力实现 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N].乐清日报,2022-12-22.  [7]顾严,纪竞垚.新时代呼唤儿童友好城市——《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之一[EB/OL].(2021-10-28)[2023-01-04].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2110/t20211028_1301450.html?code=&state=123.  [8]张静.青年发展型城市怎么建?——专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J].瞭望东方周刊,2022,6.  [9]冯川叶,周霞.立法敬老 福建构建养老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22-11-15.  [10]林先昌.解读我省首部专门的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N].福建日报,2022-12-31.  [11]福建省政府.《福建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EB/OL].(2022-05-20)[2023-01-04].http://fgw.fujian.gov.cn/jdhy/zcjd/bmzcwjjd/202205/t20220520_5915161.htm.  [12]省财政下达资金支持福州打造儿童友好城市[N].福建日报,2022-08-26.  [13]福州妇联.福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特色实践在全国展播[EB/OL].(2022-11-23)[2023-01-0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cxMjI0NA==&mid=2651831684&idx=1&sn=b3e5a1c6c35966461920df3a6ab5eab6&chksm=8056bddfb72134c99e0b281483194fcc92d5704dda1e2830d2c25f24df00019cfd5d147de499&scene=27.  [14]卢金福.3+12!福建确定这些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县域)试点[N].福建日报,2022-11-05.  [15]吴林静.服务“一老一小”,构建全龄友好包容的超大城市[N].福建日报,2022-10-02.  [16]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EB/OL].(2022-08-19)[2023-01-04].http://www.fujian.gov.cn/zwgk/zfxxgk/szfwj/jgzz/kjwwzcwj/202208/t20220819_5978963.htm.  [17]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和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EB/OL].(2022-01-10)[2023-01-04].http://www.fujian.gov.cn/zwgk/zfxxgk/szfwj/szfgz/202201/t20220113_5814281.htm.  [18]中共福建省委,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N].福建日报,2019-01-07.  [19]郝建业.创建老年人满意的多样化老年友好型社区[J].中国社会工作,2022(2):36-37.  [20]程伟.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 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J].先锋,2022(2):22-26.

上一篇:「生化危机」在现实中可能出现么?如果不行,难点是什么?
下一篇:原创张若昀和井柏然有个共同的小癖好,很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