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导演沈严称「用裴之的损伤完成了更大的剧情推动」,为什么剧版裴之人设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0
手机版

  《天才基本法》导演沈严在受访时回应裴之人设改编,表示:“男主为什么不能是一个不完美人格的人?他就是有缺陷,甚至这个缺陷还挺大,即使他是一个天才。”同时,沈严还表示他承认这样的改编对裴之这个人物来讲,是有损伤的。称“我们用他的损伤去完成了更大的剧情推动的部分。”《天才基本法》导演沈严:让天才落地

  因为导演所谓的“天才落地”所用的方式很俗套、很模板、很过时——先做出一个几乎完美的设定,再进行大面积撕裂。自上个世纪甚至更早,影视创作教科书都这么教“写天才”,于是编剧也这么写了,导演也这么拍了。

  这原本不是什么值得诟病的操作,就是一个影视创作的常见手法而已。很基本的一种推剧情方法。

  可惜的是,《天才基本法》的原著在这方面开了一条新的路,在“去神化”过程中,没有赋予裴之太大的传统缺陷(除了遗传性精神病),更没有赋予裴之以导演口中的“完美人格”,而是通过一系列情节告诉读者,裴之这样的天才也是普通人,是世俗的功名和爱人的仰慕,为他镀上金身——普通人靠努力是可以成为天才的,其方法就是那句“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选择是留在芝士世界)这个情节的安排是编剧原创的,也是大家讨论出来的内容,目的也是分分钟把裴之从“裴神”的地位拉到人的位置,“这是会让很多书粉不满的地方,我也知道裴之这个形象在原小说当中叫‘裴神’,他在大家心目当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可是‘神’怎么在影视剧中表现?我觉得特别难,所以我们就把‘神’拉到了人的位置上。”裴之在原著中更像是“神”一样的存在,无论是芝士世界的小裴之还是草莓世界的大裴之,这两个人话都不多,往那儿一杵,就像“神”一样。

  导演的这段话,完完全全就是对原著最大的误读,不客气的说,体现了科班影视创作中固有的对”天才“形象塑造中的傲慢和偏见。

  神之所以为神,是因为具备人形,那是神的常态,而成云化雨,不过是神的异态——神和人做的其实都一样。甚至可以这么说,神如果不为人所为,便不可称之为神。

  因此,真正想写好裴之这类“神明”,绝不是像导演所说的、编剧所以为的制造矛盾、瑕疵,把他拉下神坛,而是对他登上神坛的路径进行揭秘。

  这里在插一句林朝夕和裴之感情线的塑造。林朝夕对裴之的爱意,不是“我喜欢你,所以我想和你并肩站在一起”,而是“我喜欢你,所以我想成为你”。所以裴之的塑造更加不是让他向下兼容,把他拉下神坛,而是林朝夕一步一个脚印走上神坛,去成为和裴之、和老林一样的天才。

  合理怀疑,编剧和导演是根本没有认真分析过原著创作手法,或者说,因为自己是科班出身,不屑分析长洱这种网文“野路子”。

  换言之,原著中的裴之,根本不是什么完美的天才,他就是一个奉行了“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的天才基本法,接着被世人称为“天才”的普通人——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林朝夕这个“基本法”,是因为如果这个“道”不是普通人自己切身领悟过后心甘情愿去信奉的,将毫无意义。导演这篇访谈更让我坚信他和编剧没有认真琢磨过原著,完全在按照自己所接受过的剧作教育、经验进行创作——既然这样,那买小说版权进行改编还有什么意思呢?买小说版权进行改编,不就是买它在创作中值得借鉴、经过市场考验的地方和它的流量转换吗?

  有原著开路在前,却还选择了过时的塑造方法,必然引发争议,难免令人惋惜。

  作为一个原创剧本这么写完全没事,甚至还能称得上一句好,但导演和编剧在这里做的是小说影视化改编,这种改法,讲难听一点,是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浪费购买版权的费用啊……

  当然,剧版对裴之形象的塑造也不是一无是处。好的部分都在芝士小裴之身上,其一是还原原著的接力,另一个是剧组改编的芝士小裴之的家境是普通小中产以及裴妈妈说“伤仲永也很好”。后者这个段落比原著设置得还要好,是完完全全就是很中国味儿的天才塑造,像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所以我当时以为剧版要把裴妈妈改成一个极度聪明的数学少女,并亲眼目睹过天才陨落,于是有了和苏轼洗儿一样的心境,为此还兴奋了好久,以为编剧有点东西。

  可惜了。在拍摄的时候,剧组有专门的数学老师跟组。而编剧老师自诩数学不错,好多数学题是编剧从网上找到的有趣题目,但是跟奥数有关的题都是专门找的。

  很遗憾,“专门的数学老师”、编剧和道具通通做了无用功——实在很难相信认真查过资料、有专业人士跟组,还能做出抄错公式的道具们、堂而皇之写出“数学史虚无主义”的剧情。

  本来不说有专业老师跟组,我只当剧组有得放矢,捉大放小,不太注重细节,只是创作习惯使然,没必要批评。

  现在看来,做了跟没做一样,很有必要严肃批评。专业人士请都请了,不求跟BBC《费马大定理》纪录片似的,至少做到跟《你是我的荣耀》差不多的大问题不出岔、小细节有设计吧?

  从选角到改编,都是投资、制作方的愚蠢和傲慢的表现。没其它的原因。

  他们认为这么做更好,不仅认为观众会更喜欢,也刷出了他们自己的存在感,而不是给观众喂屎。

  谢邀,导演编剧纯纯把观众当傻子,聪明的人早就在列举槽点了,只有一些傻子上赶着当傻子,所以说烂片为什么层出不穷,因为那些傻子的包容性太强了,垃圾都能说是蛋糕。

  关于人设争议,你去看看原著就能理解了

  按导演采访时说的话,他确实改编成功了,

  草莓裴之

  在芝士世界让老林赔偿500万。

  芝士裴之

  在草莓世界威胁林朝夕做出选择,

  要他还是要老林还是要草莓裴之。

  天才一件正事没干,10集之后,每集都在挑战观众的下限。

  看完全剧后我想对导演唱一首歌: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这剧变水逼。

  拍的很好,下次别拍了。

  用裴之的损伤完成了更大的剧情推动。

  翻译:女频玛丽苏小说,就爱写完美男人,我们改编的才真实,格局大,立意高

  这跟导演另一部剧《天盛长歌》访谈说的改编思路如出一辙原来是明显的大女主戏,比较玛丽苏,现在是男女主相互平衡了一些。既然想做到心里期望的高度,那就一路向前,虽然免不了挨骂

  《凰权》我没看过不评价,但《天才基本法》小说也是大女主文,全篇围绕林朝夕的成长之路,爱情仅仅是点缀,理想和亲情才是重点。

  在晋江小说详情页,林朝夕是女主,老林和裴之均是配角。我也知道裴之这个形象在原小说当中叫‘裴神’,他在大家心目当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如果没记错,小说里并没有“裴神”这个词,相熟的朋友们会管他叫“裴哥”,仅仅是亲密而非崇拜之意。

  倒是有暗恋者称裴之为男神,也不过是网络时代常用词,就像一些热爱此剧与演员的网友,也时常高呼导演和编剧“封神”,是一样的道理。

  作者没有神化天才的意思,而是通过林朝夕的眼睛,去靠近、观察、揭秘,看似高不可攀的天才,跟普通人一样,有感情,有软肋,会受伤,会说谎,要使劲浑身解数,应付家庭难题,与疾病作斗争,也要穷尽毕生力气,去追逐遥不可及的数学理想。

  书名所谓“成为天才的基本法则”,也就是那句流传很广的主旨: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

  不仅对天赋之人,也是让普通人成为其他人眼中天才的唯一路径。

  毕竟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值,只是相对同年代人的智力分布水平,能上也能下。

  书中所说的天才,既有天赋异禀型,也有后天成才型,但二者不可或缺的,便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努力和进步。

  所以当裴之在夏令营接力考试出尽风头后,张叔平用一张还没学到的、更难的卷子,来提醒他切莫骄傲,要对学习保持敬畏之心。“没错,你们这些人里,有人很聪明,但在真正艰深的数学学习前,你们的这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目光也很有目的性的移向裴之,再次徐徐地开口。“智力不是决定性因素,勤奋才是,因为你们学到最后,会发现数学真正的艰难和困苦,没有绝大毅力无法走下去,它绝不像你们想得那么简单。”

  如果说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如鸿沟天堑,望而莫及。

  那么天才和数学难题相隔的,便是苍茫大海,漫无边际。

  在浩瀚宇宙面前,普通人与天才间的差距,显得微不足道,大家一样渺小如尘埃。

  学海无涯,唯有苦作舟。裴之在原著中更像是神一样的存在,无论是芝士世界的小裴之还是草莓世界的大裴之,这两个人话都不多,往那儿一杵,就像“神”一样。

  其实我也觉得原作裴之偏完美人设,堆砌了一些言情小说里常用的,据说叫“苏男主”的特征。

  比如超级英俊,拥有校园迷妹无数。

  比如超级有钱,家有企业,富过明星。

  比如超级能打,学过综合格斗、柔术。

  如果要更真实的非完美人设,这些我觉得都可以去掉。

  而裴之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对理想的热爱坚持,二是良好的修养品德,三是重视亲情,四是理性独立。

  但若说这样就是“神”,我大概不会认同。

  前面这四个优点,老林全都有,甚至更具魅力,令人叹服。只是两个天才性格不同,所以表现不同。

  老林通透、洒脱,裴之冷静、清醒,他们都从苦难中走过一遍,只是无人可求助,所有痛苦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所以老林不是“神”,裴之也不会是“神”,不能因为话少,就说他不像人。

  而且这些优点,无关智商,生活中人亦可拥有,并非天才垄断专属。

  小说里唯一的神,就是“数学之神”,即未知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把神拉到了人的位置上分分钟把裴之从裴神的地位拉到人的位置

  剧改编呢,去掉了家境富裕,变成普通人家,我觉得挺好。

  但在保留了英俊、能打(拳击职业水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篮球高手(能扣篮)、德语、钢琴等比较“苏”的展示项。ps我知道这些特长被安上了推进剧情作用

  甚至让裴之在短短二十年,先后证明了图同构(合作)和p/np问题(独立)。

  这才是“神”吧?

  像p/np这样的数学难题,究竟是证实还是证否,谁也不敢确定,作者自然也很严谨地没有表态。她只是将这个数学难题,作为一个贯通全文的隐喻,即:

  宇宙中是否存在万事万物皆可通行的捷径?

  而作者的倾向不言而喻:

  唯有知识的点滴积累,能力的逐渐提升,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唯一可靠的东西。裴之该不该有私心,在他心目当中林朝夕重要还是他爸重要?我特别赞成编剧的做法,就是我们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使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但是从人性上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有最简单的需求,他就是想要见到他爹,就是愿意跟他爹在一起。

  小说里裴之除了学数学,跟朋友们相处一下,就是处理跟妈妈的关系。他的软弱和无助,也都体现在这件事上。

  明知道妈妈是错的,却无力反抗,只能以撒谎做对策,直到妈妈绝症去世,依然无法放下数学,违背了对妈妈的承诺,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终于引发心理疾病。

  可以说,数学就是他最大的私心。

  除此之外,并没有哪里展示过,裴之是大公无私之人。他有时候会帮助朋友,有时候陪林朝夕做好事,这些都是普通人会做的善意之举。

  相比之下,林朝夕才是更无私,愿意付出很多去帮助别人,甚至陌生人的那一个。虽然她是在另个世界,活得更有勇气,但一切都是遵从本心而为,受得辛苦也是实打实的。

  裴之并没有飘在天上,而是始终站在地上。

  他虽然富有,却缺少照顾,甚至总吃不上早饭,穿不上应季的衣衫,显然,并没有人教会他如何爱自己,一切只能靠他自己摸索,慢慢学习。

  他家教很严,多数时候必须服从,安抚妈妈情绪,所以很会体贴别人。

  林朝夕的关怀和倾听,慰藉了草莓世界孤独许久的大裴之。

  林朝夕的团结与反抗精神,小伙伴们的陪伴,和师父的教导,是芝士世界小裴之成长的力量。他希望把男主角塑造成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使“裴之”是数学天才,但是他仍然拥有普遍的人性,“他有一个最简单的需求,他想要见到他爸爸,他就是愿意跟爸爸在一起,在这个时候其他的人和事都往后退了一步。

  而剧对人性,对普通人,对不完美人设的理解,就是保留“全能苏”特征,去掉追求理想的私心,拉低道德水平,乃至不惜违法犯罪,伤害爱自己的人。

  虽然草莓裴之最终离开芝士世界,并不出于知错能改,仅仅因为这边的爸爸不要他,幡然醒悟决定回到不完美的世界,跟爱自己的人在一起,却从未表现出对被侵占身体芝士裴之的歉意。

  而芝士裴之最终离开草莓世界,也是因为明白了草莓林朝夕绝不可能爱自己,口口声声的一生挚爱,却不愿将p/np证明结果,留给另个世界阿尔兹海默的师父,果然是交易不成就免谈啊。

  还有芝士裴爸对着草莓裴之声泪俱下,把我的儿子还给我,这一幕看了任谁人不动容,芝士裴之在小黑屋里就毫无感受吗?竟然执迷不悟地寻找11岁喜欢上的成年女子,还要爸爸答应自己接受假儿子的白眼狼。

  再说芝士林朝夕,拥有草莓林朝夕相同的智商,11岁就被老林认回,百般疼爱,悉心教育,从未当成替身,有一起长大关系亲密的乖弟弟,就为个裴之,成为捂不热、教不会的白眼狼2号,哪怕草莓林朝夕帮她找回爸爸,领养弟弟,还救了老林免遭车祸,也依然要记恨。

  就连剧中认证善良懂理的草莓林朝夕,在得知芝士林朝夕的痛苦后,也没见给人家好好道个歉,说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穿越是突然发生的,但老林会出车祸我能救他”很难吗,光是自以为好意的拍了教学视频,难怪走后人家把手给砸伤了。

  原来这样才叫人性吗?

  显然,剧本为了塑造好草莓世界的主角们,面对现实困境和梦幻诱惑,在不完美中的坚守与成长,就把芝士世界的映像者强行写得不像人类,沦为傀儡工具,看似同情,实则矮化。

  反倒是剧中总让老林轻易原谅,不管是打伤自己的小萌爸爸,还是构陷自己害了邱月的张叔平。明明很穷还为了女儿领养花卷,有机会平反冤案却主动放弃,面对恶徒大义凌然要对方自首,却甘愿为女儿铤而走险违法赌博。

  这不还是我们影视里最不缺的那种,不顾自己,博爱众人,浑身散发着神性光芒的老好人、大圣人、道德完人,大慈大悲,受苦受难,下凡渡劫的活菩萨嘛。

  原来这样才叫普通人吗?

  难怪草莓裴之说出了那句,“我从来没有如此感谢过自己的精神疾病”,依旧是感恩折磨、歌颂苦难那一口老酒,装在了穿越平时世界的新瓶子里。

  拒绝神化,却可以圣人化、完人化、菩萨化。

  说是《当幸福来敲门》吧,史密斯在困境中为了儿子努力奋斗,最终靠自己赢得好工作。老林为了女儿上船赌博被拘,最后还是裴之的论文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解决了缺钱危机。

  林朝夕更离谱,明知家里没钱了,老林还要看病,就急着辞职考研,就不能先工作攒两年钱再考?要知道照顾老年痴呆患者是相当辛苦的,症状严重后完全离不开人,小说里老林自己够钱雇护工,剧里老林已经恶化到林朝夕还要全职读书,谁来照顾老林?

  顺便提一句精神/心理疾病,相比剧中的“你战胜过它一次,我相信你(能战胜每一次)”的鸡汤。

  小说中的理性人思维,即接受家族遗传现实,直面精神疾病,相信科学,积极治疗。

  可能才是更适合当下社会所需的表达。他们在故事中没有任何的目的性,他们是完美的数学男神,是林朝夕的精神图腾,远远地看着她的那种精神图腾,跟她的生活甚至都没有太多戏剧交集。

  在草莓世界,林朝夕一直遥望男神裴之,二者并未交集,直到小说开篇,林朝夕跟裴之说了话,也知道了他即将出国深造,走前会参与建模大赛的工作。

  但芝士世界,就是作者创作的,可以熟悉裴之,近距离观察他,了解他的内心世界,面对母亲时作为普通人的痛苦、无力和爱,慢慢看他走下神坛,也逐渐明白天才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这样一个机会。

  至于老林,除了数学天赋上不及,林朝夕的性格观念深受其影响,理性、自立、尊重,连满嘴跑火车的幽默感都如出一辙,这也是林朝夕和裴之相识后能相恋的合理性所在,因为这三个的底层逻辑相似,可以互相理解。

  作者写这部小说,就像解一道证明题。

  以裴之线为例,用了不少篇幅,描述裴之的坦诚,再以买通教练向妈妈撒谎,衬托出他对数学的重视。

  再用裴之身上的伤痕,带出他的伤痛过往,明知妈妈有病,她的要求是错误的,但仍因违背对死去妈妈的承诺,无法停止学习数学,两难之间,不得不自残减轻负罪感,展现出裴之对数学的执着,和对妈妈的爱。

  直到发现裴之留在书上的笔记时,才知道大众眼中天赋堪比作弊开挂的天才,其实是多么努力,多么执着。

  大半篇幅已过,当裴之供在长明灯下的纸条内容揭晓,一个信科学的人,愿意怀抱一丝虔诚的希望向神明启示,“如果妈妈的病好起来,我可以放弃数学”。

  至此,裴之对妈妈的爱意之深,悉数流露。

  老林的写法也类似,直到接近文末才揭晓答案,老林一生从未放弃数学,他的能力足以获得成就,在历史写下一笔,但为了抚养女儿,他放弃了更好的环境、更高的福利,放弃了科研最宝贵的光阴,背负着学术不端的臭名,做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会计。

  而在研究获得新进展时,被疾病剥夺研究能力,老林首先在乎的,是不希望更多人倒在错误的道路上,像自己一样浪费了学术生命。

  热爱、亲情、良知,在老林心中的价值排序,就此浮现出来。“穿越的人生,其实就是作弊的人生,所有穿越剧和小说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主角通过作弊改变了世界,这个是最爽的,但我觉得这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因为就算平行世界再美好,你还是要回到现实。”

  这一点我很认同,当今的穿越小说,基本都建立在穿越作弊的基础上提供爽感,带领读者躲进虚拟世界开心一下,也理解导演想要拍摄反穿越主旨的心情。

  但问题是,《天才》小说的开挂,并非为了爽,而是落在励志、奋斗上。穿越之后,网络小说一般会默认把另外一个“我”省略掉。就像《天才基本法》的小说里,草莓世界的林朝夕第二次穿越到芝士世界后,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自己变得叛逆了。但她完全没有去想为什么,也没有问另外一个“我”去哪里了,更没有任何行动去改变。这是网络小说默认的,可以简化的规则。穿越之后导致的一些伦理问题,小说一般是不表现的。

  这一段属于没看懂小说设定,以致歪曲了作者意图。

  网文常见的穿越,有一类是穿在出事之人身上,比如溺水、车祸,虽未明说,但显然是“借尸还魂”,没有伦理问题。另一类是直接穿成另一个人,就这么用别人的身份过下去,这种才有伦理问题,并且读者们通常会指出。

  而《天才》小说的穿越机制是作者自创,为作品服务且自洽的,和一般魂穿网文不同。

  由选择衍生平行世界分支,是文艺作品常见内容,来自量子力学衍生的多重宇宙论。

  《天才》设置的穿越规则,大概也借鉴了量子叠加与分裂状态,穿越后两个世界的“我”融为一个“我”,离开时又重新变回各自世界的两个“我”。

  这样就没有伦理问题,而是通过“我”改变选择,获得更好的成长,以激励读者。

  没有谁侵占谁的人生,而是穿越时作为同一个人思考、成长,分开时各自共享收获。

  没有谁碾压众生、傲视群雄,而是良性竞争,团结互助,无私分享,先进带动后进。

  所谓“作弊”,是让林朝夕获得两年时间,重新努力一次,证明自己原本就可以做到,就算现在重新开始也不算晚。

  所谓“作弊”,是把老林为抚养林朝夕,放弃大好研究环境,去工作、带孩子、做家务,牺牲的学术生命,弥补一点。

  市面上有那么多穿越作弊的爽文,偏偏拿一本不符合的小说来反,算不算买椟还珠?

  市面上有多么缺热血励志的影视,偏偏把已有的知名作品都改掉,算不算浪费资源?

  总之,小说对平行世界的解读,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经历,即选择造就结果。来叩问读者,你想要走上哪条分支,是努力奋斗、追求理想的世界,还是懈怠躺平、混吃等死的世界?你是否想拥有一个回头看时,不会后悔的过往?

  所以,草莓世界大学将毕业的林朝夕,从未称呼芝士世界的林朝夕,而是称为小朝夕,中朝夕,高朝夕,她所做的决定,同样属于她们,她所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也同样属于她们。她爱这里的朝夕,也爱这里的老林。

  至于剧中主旨之一,“大人欺负小孩”是作弊,认为大学生就能轻松碾压低龄学生,降维打击,取得好成绩。

  这…………难道中上等生上完大学,再返回高中考试,就能成为数一数二的优等生?更别说林朝夕高中到大学读得都不是理科,剧里还毕业工作了一年。

  索性贴两段小说内容来解释吧:

  经过十几年正规数学考试训练,她看到这些基础题已经有了惯性思维。也就是说,她掌握更高级工具,但该如何用更简单的小学公式来解题,她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还不如小林朝夕。

  她开始尝试降维思考,做题很慢。过了七八分钟,她才做了三道。

  小学奥数这部分,剧里倒是还原了,林朝夕和花卷费了好大功夫去学习,才考上夏令营。

  她很无奈地开始读了起来,虽然这篇她曾经背得很熟,但离开初中太久,有些段落前后衔接不好,当务之急要先过下午那关。她于是一边机械性地背诵,一遍思绪又开始乱飘。

  林朝夕把《出师表》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不再去想她曾经的朋友们。她合上书,开始默写。在背书这件事中,没什么比默写一遍更能查漏补缺的了。

  包小萌趴在桌上呼呼睡去,她看着作业本上默完的整篇《出师表》,翻开课本开始自行对照批改。

  初中背课文这部分,剧里改成了高中,林朝夕能直接熟悉背诵,没看几天书就空降成学霸。

  事实上,小说里林朝夕用自己成年人的思维见识,来反抗自认不公正、不合理的规则,帮助小伙伴们争取权益共同进步,不抛弃,不放弃。于是,随着故事的深入,一层珍惜现实、珍惜身边人,不要沉迷于假设与想象的主旨开始浮现。

  至于剧中主旨之二,小说开始不久已经点出。

  果然这样吧,林朝夕合上盖子,把东西放回去。

  她觉得挺好,不用囿于过去,才可以重新开始。

  林朝夕第一次穿越结尾,曾设想过芝士世界的改变,是否会影响草莓世界的未来。回来后发现,蝴蝶效应并未发生,两个世界各自发展,但她早有预料,也很坦然接受。

  就算身边老林的车祸无可挽回,她依然愿意拼了命地学建模,用尽全力编程序、讨数据,去救芝士世界的老林免于厄运,因为她爱她的父亲,不管他身处哪个世界,她也知道无论哪个世界的老林,都一样爱她。之所以西方的作品偏好讲述“天才”故事,是因为他们更崇尚个体的作用和可能性,类似“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能够极大程度地凸显人的独特性。

  《美丽心灵》的天才有精神疾病,《万物理论》的天才有渐冻症还出轨,《模仿游戏》的天才被社会摒弃不堪受辱而死,《神探夏洛克》和《生活大爆炸》的天才毒舌招人烦。

  这些算美化吗?是特权吗?“我们没有完全美化天才,也不强调天才的特权,和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普适价值,更多地是提供了近距离看天才,甚至是有点悲悯地去观察天才的视角,从而汲取一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能量。”

  《美丽心灵》的天才研究出博弈论,《万物理论》的天才提出辐射理论,《模仿游戏》的天才助力二战提前结束,《神探夏洛克》的天才破案无数,《生活大爆炸》的天才获得诺奖。(后两个纯虚构,无真人原型)

  这些算稀缺资源的普适价值吗?这可以算得上是“天才的本土化呈现”。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此处特指天赋型),当然是因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说白了智商高些,但不代表脱离人类范畴变成另一个物种。

  如果强烈的个人特质甚至缺陷,也要类比于个人英雄主义加以批评,这是暗示想看天才的人崇洋媚外?

  既然只能突出其与大众相同的部分,那何必要拍天才呢?

  如果天才的独特,天才的苦难,天才的贡献,都不该拍。只能将其落地扔进泥潭,让大家俯视,从而得出:

  看啊,天才也不过如此,当普通人,挺好。

  这跟古早言情逻辑,“富人穷得只有钱,统统缺爱不幸福”,有多大区别。

  跟套个天才壳子写情爱的言情小说,又有多大区别(以亲情为主是小说原本就有的)。

  天才在本土当然不必是完人,可以有其软弱、纠结、困惑、自保。

  《南海十三郎》的天才,一个殚精竭虑,英年早逝,一个恃才傲物,潦倒死于街头。《红色》的天才原本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跟亲人爱人相守,最终才决定投奔革命保家卫国。

  别说是小人、恶人、坏人,就算做反派,当变态,都无不可。

  如果剧改编索性更进一步,表现天才一旦走歪路,会比常人造成更大损害,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危害也越大,要谨慎看待,切勿捧上神坛,避免盲目崇拜。虽然不算全新题材,也挺ok的。

  结果一个“反作弊”主题,最后让蒙冤多年的老林,在被迫不知情时,以裴之的研究成果独立署名,获得平反,扬名世界,何等耻辱。

  再次强调,原作是两个世界同一个人的设定,所以草莓老林和芝士老林有相同的能力和思路,互相share对方的图同构研究进展,是林朝夕把老林抚养自己浪费的时间还给他们的结果。

  而剧中改成两个世界算两个彼此独立、性格不同的人,把芝士老林的研究成果挪给了芝士裴之,这是实打实的占用“别人”成果了。

  剧中还特地强调了裴之对研究的关键性,因为老林说过,前面99步研究,加起来都不如最后1步难。

  而小说里强调的是,数学研究的艰难,需要漫长的经历,无数学者倒在途中,一生辛苦却不得留名,而他们走出的每一步,无论正确错误,都对后来者有重要意义。

  小说赞扬的,恰恰是那些为奠基铺路做出巨大贡献的,寂寂无名者。

  实际上,我们关于天才的作品,反倒是少了些,关于热血励志及自然科学的题材,更是稀缺。

  话说回来,我也觉得当今社会热衷造神、毁神,非常希望影视圈多拍些多面立体的复杂形象,让真正的人活在屏幕里。

  但其实我们的社会并没有非常推崇天才或科学家,虽然时常有人发出,科研工作者贡献远超明星,应提高待遇的呼声。

  或许影视创作者更该考虑拍的,是将偶像拉下神坛,让爱豆双脚落地。

  是娱乐圈的真实一面,既有蝇营狗苟,也有奋斗坚守;是明星光环下普通人的面貌,既有私心利用,也有关怀感恩。

  而不是将一本这样的小说:致力于鼓励大众,普通人通过树立目标,找到理想,有适当的教育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点点积累,一步步前进,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大刀阔斧,抽筋挖骨,改编成道德规训教科书。

  对大多数人而言,其能力足以应付小、初知识,只是需要恰当的引导教育,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切身感到到知识的乐趣性。

  至于天才也是普通人……

  那不然呢,天才也是爸妈生的,也要吃喝拉撒,也会生老病死,也有爱恨情仇。吸的是氧,呼的是二氧化碳。

  这谁不知道,要你们来教?

  (好长的)后话:

  这本小说我前两年听说,特地去看过,说实话当时没看进去(因为我个人不大看言情),就觉得有点玛丽苏+悬浮,十几章就弃了。

  今年我偶尔给亲戚家小女孩补课,每当我鼓励她时,她总会说我又没有你的脑子。于是我又仔细看了网友推荐,让她爸给买了两套书(另一部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打算曲线救国,也是因为她比较活泼好动,总看短视频短文字,很难集中注意力,想通过长文沉浸阅读培养一下。

  要知道,市面上女频小说普遍是恋爱大过天,要么深宫后宅斗生斗死,想找几本对女孩子有正向作用的非严肃小说,有多么的难。

  为了跟她讨论,我也蹭着看了,发现之前的感受纯属误解,基本没什么言情内容,很棒的女性成长线,而且有很多对教育和学习的思考,共鸣点非常多。不是说它如何完美无缺,但绝对是适合推荐给广大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

  总之,她非常喜欢,我觉得值了。

  一有影视化新动向,也会跟她分享。我自己一路看电视长大,也提倡小孩多看好作品,拓展视野,不要害怕娱乐,娱乐不是洪水猛兽,甚至可以是另类学习,学习从不限于书本课堂,你的认知所接触到的一切,都会融入成为思维框架的一部分。

  前阵子《天才》初上映,我熬夜一口气连看7集直到突然断网,觉得挺好哎,特别是小演员很可爱,赶紧接她出来播给她看,顺便推荐了一群朋友。

  对于可预见的改编,双人穿,改公式,放照片,角色合并,我都觉得ok,结构变了,不代表内核不能保留。

  只要把好好学习的部分,特别是初中时期,林朝夕和包小萌在车库背水一战的经历,这是我最想推荐女孩子们看的内容。

  谁能想到,竟然整个删没了,干干净净。

  谁又能想到,小说里本没有的感情戏,硬生生改成了小学生早恋,拍个青涩懵懂puppy love也就罢了,居然是11岁小孩子在知情状况下,对23岁成年人一生的执迷不悔、爱而不得。

  该不会以为给小裴之安个心理年龄成熟的名头,就真把他当成年人了吧。

  这是什么《洛丽塔》《这个杀手不太冷》反向操作?

  呃,回头跟亲戚家小女孩好好聊聊这段吧。

  我隐隐感到剧的改编,不仅是反穿越,更是反网文,反言情的。

  毕竟现实里谁也不能真的穿越,却到处都有可供逃避现实的虚拟世界,网文便是其中之一,它甚至凭着受众流量,极大地反控并限制了文艺工作者们的创作空间。

  穿越言情文里,应该有不少成人穿成小孩重新长大,一路筹谋,并跟同龄人恋爱的故事。

  而这剧里,多次强调“以大欺小”,然后设计了一条23岁草莓林朝夕穿成小孩,深深“吸引”了11岁芝士裴之,而后40岁芝士裴之穿成年轻人,试图俘获24岁草莓林朝夕的心。

  嗯,因果循环的味道很足了。或许是想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实际效果相当膈应人。

  仿佛在说:

  喜欢一见钟情一眼万年?喜欢山盟海誓至死不渝?喜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喜欢一生一世从一而终?喜欢高冷男一、深情男二、炮灰女二?

  都给你们,满意了吧。

  看着中年成功人士的芝士裴之,深情款款地弹奏钢琴,成熟优雅地谈论音乐,像孔雀开屏使劲散发魅力,自以为特别迷人的样子。还有他隐瞒真相,先斩后奏,以利益交换为手段,先用图同构论文要求学校帮老林和朝夕,又用pnp成果胁迫草莓林朝夕同意草莓裴之离开。

  想到这些对标的是林朝夕顶着张真.娃娃脸,哄小孩式的感慨,“手感果然很好”,“小裴之真有意思”,“谢谢你我的小英雄”。还有她对夏令营的小伙伴们,一次次温暖的帮扶,热心的激励。和对张叔平那番义正词严的演讲。

  曾经看2-9集的快乐崩塌了……

  p.s.还有一段预告有实际没播的剧情,应该属于剧末芝士大裴之的回忆里,有在前几集留下点尾巴,即夏令营期间,朝夕和裴之在海边牵手的故事。也就是裴之课上回忆中的画面,以及朝夕走前裴之说的,“我能再牵一次你的手吗?”中提到的第一次牵手。

  这个地方,正是芝士裴之最终选择离开的地方,对他一定有特殊意义,不知道林朝夕在这里对他说过什么。

  总之这大概率就是让芝士小裴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芝士大裴之一生疯魔的根本原因所在。(看得出来,剧的最后几集有部分剧情的重新配音或重新剪辑,这段被删掉,或许争议不小,比如涉嫌早恋,被审核要求改掉了?)

  也就是说,草莓林朝夕的首次穿越,看似热血帮了众人,实则“以大欺小”留下祸害,不仅揠苗助长,摧毁了芝士小朝夕的信心,郁郁寡欢二十几年,还因为一些站在大人视角逗小孩的“不恰当”言行,以及没必要的要求,引诱得芝士小裴之深情爱慕,立下承诺,多年守护替身,终致无法释怀执念慎重。

  em.........................................

上一篇:我的傻白甜老婆最新章节(我的傻白甜老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下一篇:浅析论周敦颐的教育伦理思想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