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十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教师专业成长篇1

  【关键词】教师成长 过程 动力 成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2(2012)08(a)-0163-02 追求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认为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我们江苏已基本实现了教育区域现代化,各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差不多,教育质量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认为应当透过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寻找到教师成长的真正动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真正成熟的教师。

  1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人才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专业人才的成长分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人培养人活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不例外。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源于其职前的积淀和选择。如果没有职前的积淀和对职业的选择就谈不上以后的什么专业成长。我们曾经对我市二十所中小学600名在岗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其中76%的来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9%的来自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13%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学毕业后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后来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途径拿到文凭转正定级的教师,大约2%的来自部队转业或退伍的军人。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出身、哪一条途径来的教师,他们过去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积淀和准备,当初从事这种职业、走上这个岗位都是他们的一种选择。报不报师范院校是一种选择,大中专毕业了或当兵退伍转业了从事什么职业是他们的选择。无论是他们主动的选择还是迫不得已的被动的选择,最终都是他们的选择。没有这一次的选择,没有已有的积淀和准备,就根本谈不上以后的专业成长。

  其次,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教师职后的自觉选择。关于教师成长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职后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两次飞跃。第一个阶段是角色适应阶段,主要是从新教师刚走上教师岗位到适应岗位工作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年轻教师为了尽快地适应岗位角色、轻松工作、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认可,一般他们都遵章守纪,以老教师为榜样,勤学好问,积极上进,专业成长普遍比较快。第二个阶段是经验积累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成长,大多数的教师积累了很多经验,能轻松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了合格教师或教学骨干。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次飞跃,这是很多教师都能实现的一次飞跃。这时候每一个教师都面临新的、又一次的选择,那就是是否选择通过第二次飞跃进入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即专业成熟阶段(真正成熟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第二个阶段的教师往往是人到中年,工作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有了中高级职称,似乎已经很成熟,似乎不再需要什么专业成长。他们没有了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出现了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这时候很多教师放弃了选择,不会了选择,因此很多教师实现不了第二次飞跃,到达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其实,即使一些教师到达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成为了专家型学者型的教授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也还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一个专业成长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有两个根本的规律:一是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对教育的要求不断变化,学生的身心状况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选择,不断的专业成长,这样才能即时的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才能够有效高效地促进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教师已经成为真正成熟的专家型教师还有个自我选择是否继续成长、如何继续成长的问题。否则你会很快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九斤老太。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两个驱力:一是内驱力;二是外驱力。所谓内驱力就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教师而言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力、根本动力。这种内驱力主要表现为发展主体思想观念的认同、职业道德的追求、事业心、良心、责任感、荣誉感、被爱被尊重的向往等,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众所周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师本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教师来说更容易具备,有更强烈的追求。一个教师如果选择了这种自我实现的追求,选择了对职业的认同,选择了事业心、良心、责任感、荣誉感,那么他们就会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勤于反思。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专业成长。相反,如果他们选择了随与而安、满足现状,就容易缺少自信、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意识、危机感淡薄。他们就不思进取,没有追求。他们就谈不上什么专业成长,至少不会有很好的专业成长。他们可能工作一辈子,到退休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教师。

  如果说内驱力解决的主要是价值取向、职业认同、思想观念的问题,那么外驱力解决的主要是行为态度问题。所谓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驱力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是外在的条件、环境、制度规范的制约等所形成的外部动力。比如社会和学校为他们提供图书资料、配备电脑、树立榜样、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提供经费、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职称制度、考核制度、督导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所形成的外在动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基层学校、相对封闭、容易满足、容易安于现状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动力,一般他们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些不做选择或做出不正确的选择,比如不去利用这些资料设备、不想向那些榜样学习、不追求职称和相差不大的利益,排斥或消极应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就没有什么专业成长。

  3 教师的成熟与成熟教师的标志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那么教师的成熟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种理想。教师经过长期的、不断的正确选择和专业成长,就能成为真正成熟的教师,达到这样的境界、高度、理想。中外学者对这种成熟的教师有过各种近似的称呼,诸如卓越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功教师等,经过思考和研究,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动力,我们还是认为叫成熟的教师比较贴切。这样的教师有着明显的标志和很高的要求。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有以下特征和标志。

  (1)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能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作出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2)真诚地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尊重学生,和学生有积极的师生互动和良好的情感沟通,既教书又育人;(3)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能参与设计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反思的习惯;(5)有灵性,能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和细节,并迅速的利用为教育的素材和契机;(6)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组织管理能力;(7)能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熟悉全部教材,明确学科区别,主动按教学规律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专家,他的教学是原创的教学、发展的教学;(8)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讲究方法,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又自己的教学风格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选择,源于教师本人的选择,源于教师本人不断的选择。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选择过程,其基本动力主要有内驱力和外驱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千方百计地引导教师不断的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从而使所有的教师得到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专业成长,以便为社会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

  教师专业成长篇2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听课 公开课 读书 教学反思

  自从转变为培训者的角色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了我关注和专研的重点。如何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是新时期摆在我们培训单位和培训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培训者,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听、读、写)引领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一、听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多年教师培训的经验告诉我,在教师们外出学习机会少,与专家、名师接触少的现状下,坚持听课,应该是学习别人,促进自己的好方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听课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该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要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能发现摈弃教学中的不足。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这不仅会促进听课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和授课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讲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

  公开课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锻炼平台,公开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

  首先,公开课经历备课、听课、评课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从教学语言组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课件的制作等方面做精心准备,同时,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得到同伴老师和专家的大力帮助。它比常态课的备课、上课、反思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和活动,因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

  其次,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自己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

  再次,公开课后,评委老师的点评和自己对公开课进行的反思总结,对专业发展的帮助更是巨大的。从实际来看,学校的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颇多。

  可以说,公开课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学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磨练。公开课让我们痛、让我们忧,更让我们快乐,因为我们在公开课中成长。

  三、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下的教育中,尤其是农村教师们疲于应付繁琐的教育教学事务,有心读书的教师正在逐步减少,有阅读计划的教师也在减少。即使是读书,也仅仅是读考试之书,读教参之书,读应景之书,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让我们翻开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史去看看,可以发现,名师都是一些热爱读书的“书迷”、“书虫”。正是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丰富了学识,提升了理念,奠定了他们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一个教师要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终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不管社会怎样浮躁,但教师不能浮躁。应努力成为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使学生如饮甘霖,回味无穷,终生难忘。

  另外,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教师,不仅要陶冶性情,还要涉及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更需要教师读书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我们倘能如此读书,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

  所以,教师的阅读,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为人师表的真谛!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助跑器”。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他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时间会无情带走我们的记忆,只有我们勤于动笔,才能为自己留下许多有价值的回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所以,撰写教学日记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把平时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感受,或者行动研究过程中反思的心路、结果和心得,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记录和表达。日日、月月、年年,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水平何愁不提高!我们的专业何愁不发展!

  我深知,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专业,专业的发展在“听”、“说(讲)”、“读”、“写”。在语文方式的引领下,我相信农村教师专业定会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M].漓江出版社.2007

  教师专业成长篇3

  一、为什么要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面对未来,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正面对一个不断变化、迅猛发展的时代;

  (视频《未来,扑面而来》)

  我们将面对一个教育领域巨大变革的时代;

  (未来课堂视频1、2)

  我们是否是不可替代的专业的从业人员?

  (以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谈教师职业须不可替代)

  1.2016山西中考语文“大变脸”,你怎么看?(搜狐教育)热点回放

  语文题型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当天考生家长热议的话题。语文满分依然是120分,阅读理解被取消,四个篇幅要求不同的作文共占了70分,此外还有一个阅读心得,也是考察写作能力。有考生认为,考前做了无数套模拟题,结果考试题型却大不相同,有一种踏空的感觉。也有家长认为,改变题型无可厚非,要是提前给考生们预告一下,更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争议焦点

  此次山西中考仅一套语文试卷就引发了外界强烈的关注和争议,重新梳理一下,对问题的争论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焦点:一、这样考对不对?与前面近二十年的试题相比,是进步还是退步,它能不能代表语文教学改革未来的方向?二、该不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对考生搞“突然袭击”?

  学生、家长、教师、外界四方代表热议。

  编者结语

  一份考卷竟然引起轩然大波,不论是点赞还是批判,冷静下来,客观分析与评价才能真正助力于今后的命题。有争鸣是好事,理不辩不明。

  对于2016年山西中考语文发生的重大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谁是谁非,谁也别急,留给时间就行。

  此次山西中考语文大变革,是好还是不好,是利多还是弊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自有公论。也许除了上面代表的不同观点以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声音,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山西中考能伸出手臂为我们指引今后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同反思与考量。

  到底谁打了谁的脸?——不是“谁打谁的脸”的问题——体现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考验,突出教师面向学生是否有作为、有担当——教师应该是不可替代的专业的从业人员

  2.为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度融合,孝义市正在推进“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应用。学乐云教学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构建的服务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合作商等七边群体的教育生态圈平台。在这里,老师们通过云教学平台可以享受海量的PPT、教材辅助材料,利用手机直接备课、布置电子作业,并通过手机将所备资源分享给学生及家长,即时查看全班同学参与情况并进行点评互动,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学生利用手机可以直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文朗读、单词朗读等音频视频作业,可以与同学互动互评、相互学习,刺激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创造整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校、家长和教育局也可以了解整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使用大数据监控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正在引发课堂形式的变革,教师专业成长也将面对新的挑战,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教师专业的内涵是什么?

  “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意味深长的格言。据说,当苏格拉底看到这句话后,顿生灵感,他说这才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才是哲学的最高任务。

  这种力求“自知”的使命,也成为我们不断自我探究、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动力。在当今充满反思、质疑、变革和转型的时代,历史和现实、事实和逻辑都在呼唤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或者说是专业做一种自我反思和理性思考。通常的发问:“教师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结合今天的话题,具体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要来谈谈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教师专业成长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探求的教师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 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 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 也是当下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的要求的重要方面。(砌墙、盖楼和建城市的区别——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因此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尤其要求教师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未来性——立足于未来、为了未来来确定今日之“基础”的涵义与基础教育的任务, 成了当代基础教育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即未来性的特征。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奠基部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 其基础的地位是不变的,所变化的只是如何确定基础的立场和具体的任务。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加速, 使人们在确定基础教育的任务时更强调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强调为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生命性——在基础教育中特别被强调, 因为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人生童年期和少年期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年幼、缺乏生活经验, 需要学习,一方面又处在生命中充满活力和潜力、多方面都需要发展和具有多种发展可能的重要时期。这是人生最集中的一段学习时期, 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十分宝贵但自己却并不知晓其价值的时期。因此,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特别重大, 他不只是影响学生发展的这一阶段, 而且有可能对其一生产生作用。这是最需要优秀和出色教师的人生时期, 需要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和童年、少年期对于生命的独特重要价值, 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的教师。

  社会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基础教育的任务和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和出色的公民。另一方面, 基础教育和千家万户、生活社区、城市、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向社会和全体公民负责, 紧密依靠社会和社区开展工作是基础教育社会性的重要特征。

  对以上三个特性的认识为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提供了理性的依据。

  新的基础教育观——是教育价值取向的定位。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指个体独特性与社会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义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与传统教育中把基础主要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不仅强调基础知识等本身应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更强调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反映。“ 发展”作为一个中心词, 在基础教育价值定向中应得到充分具体的体现。

  学生观——是关于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传统教育中对中小学学生的看法, 强调的是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 即主要看到的是学生的现在状态, 而不是它的潜在状态、内在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观念把学生发展的过程, 主要看作是把人类已有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的过程, 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 但却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 教师才不会把教育仅作为一个灌输的过程, 把学生当作一个可装大量知识的瓶子, 通过反复操练形成技能、技巧的人。除此以外, 学生观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正像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制定的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 “优秀教师热爱青少年, 一心扑在学生身上, 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察赋并且善于使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他们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

  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 它是沟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 桥” , 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构成。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策划者、承担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与创造等提供可能、创设条件,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增强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次, 当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也不同于以往。它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处于未来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的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

  这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需的, 也是要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 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的教师所必需的, 同时还是需要随着时代、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师所必需的。在未来社会, 每一个人, 尤其是未来的教师都将是终身学习者, 是精神生活的富有者, 他不仅应有强健的自然生命力, 同时有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学习的需要、信心与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 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习惯与能力。

  具备1一2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二个层面。

  两门学科的性质可以是临近、相关的, 也可以是相距甚远的, 由学习者根据本人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部分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与非教师的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相比, 教师有其特殊的专业要求。

  首先, 教师应该对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 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这不仅是因为不能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 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和技能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教师才有可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 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不要把知识讲错、习题做错上。

  其次, 教师要对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尤其是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有基本了解, 这使教师有可能与传授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上取得协调, 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第三, 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这些知识的意义在于使教师能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揭示出来,使科学具有更丰富的人文价值, 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的愿望。

  最后, 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 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 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 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上述四方面的要求都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 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扎实的知识底蕴, 能在科学体系中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 能使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符号形式存在, 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 而且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力, 能把知识活化, 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生的统一, 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第三个层面属教育科学类, 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

  过去在教师培养中尽管也包括此类知识,但大多停留在一般理论与教学法方面,过于简单,并没有突出教师认识学生与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在这方面,教师要加强有关对象—人的认识、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它们之必要都是由未来教师承担的工作和角色的丰富化决定的, 也是与要求教师不仅是实践者, 而且是研究者, 教师不仅会教, 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能为教育事业和科学的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直接相关。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还体现在三层面知识的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整合上, 只有实现了整合, 而且这种整合了的专业知识表现为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独特性, 表现在教师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发展性时, 它才充分显示出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对丰厚而独特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绝对不比其他专门职业低。

  (二)教师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征的职业活动力。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 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新的能力。以往的认识中,教师的职业能力等同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不否认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地位,但过往的理解认识仅仅是教师职业能力的狭义范畴。就像当下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倡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样,教师的职业能力也包括很多新的内涵。还包括:教师角色的认知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提高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指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是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包含通用技能与专业技能,二者互为倚重,互相生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说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书写技能;教师书面及口语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

  (三)教师专业的成熟标志

  具有教育智慧, 是教师专业成长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它既是上述诸方面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实现综合的结果, 又是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 不断反思、探索、创造所付出的心血之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人学校生活, 热爱学习和创造, 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人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三、教师专业发展该怎么做?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对于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表述: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

  37.要求教师熟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8.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阅读经典,提高修养。要求教师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9.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不从事有偿补课。

  40.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1.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体检。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4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4.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制定班主任队伍培训计划,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交流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落实班主任工作量计算、津贴、奖励、表彰等待遇和保障。

  45.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规范汉字书写,增强学科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4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47.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

  48.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

  49.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可以看出,《标准》的制定、相关的表述多是具体的实施要求和标准,是学校发展中相关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学校的发展,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都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以做到认真落实,将教师专业成长落到实处。

  (一)方向与目标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应先从确立明确且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目标开始。教师发展有具体的国家要求与上级指示,但也要结合本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特色。教师队伍也存在不同角度的结构层次(年龄层次不同、教师素质层次不同、教学水平层次不同、教师专业成长意愿层次不同等等),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点在哪,学校和教师自己共同认同的成长到何种程度等等都是确立目标的实际依据;通过哪些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己通过何种途径自觉提高就是目标达成的过程与方法;确定终极理念,发展教育情怀,形成教育智慧是学校整体与教师个人的共同教育情感。

  孝义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理念”。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实验工作,思路明确,即“规范化管理,特色化发展”。针对市局安排和自身发展,定位我校“幸福教育”特色理念。

  具体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即:“成就幸福教师——持续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形成教职工结构优化机制,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校本研训活动。”                        ——《孝义六中三年发展规划》                                     

  (二)过程与方法

  1.营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大环境”。

  “大环境”——区域教育形成“孝义模式”

  (1)从教“有格”

  “格”即底线——核减编制、整肃纪律。

  (2)尊师“有礼”

  物质奖励——孝义市政府每年教师节表彰现金奖励、专项的教育培训经费(北师大合作培养项目)等;

  精神鼓励——教育局每年主办的教师节表彰及专场文艺演出、“四有教师”评选、教学标兵评选等。

  (3)晋升“有道”

  新教师聘任(二本B类以上、高中要求研究生学历);

  中层干部选拔(教学工作表现优异),如是否是各级教学能手等;

  职称评定(倾向班主任、教研组长、工作实绩等);

  校长选拔(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的事——有教导主任工作经历等);

  (4)均衡“有效”

  围绕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举措常抓常新。

  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教师长期流动);

  学校发展共同体——牵头学校带动薄弱及乡镇学校(教师学术时时交流);

  教师培训——外出培训层次高、时效强,本土培训惯例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治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小流域”。

  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学校在共建孝义模式的基础上体现六中特色。即既依据市局安排,做好相应工作,又结合学校实际走出自己的路子。也就是要在具体的环境背景下治理学校“小流域”,形成学校特色。

  特色在精细

  围绕上述市局(大环境)内容例举。

  特色在创新

  (1)“幸福教师”有职业文化气质

  “文化”是什么?

  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孝义六中倡导教师做好“四个自己”。即“以高尚品质修为自己,以渊博知识丰富自己,以优雅形象展示自己,以饱满精神激励自己”,同时把这种品质、精神、知识传递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启迪学生,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影响者、引路人和好朋友。

  (2)“幸福教师”有职业获得感、满足感

  在六中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史馆、团队精英展示区及很多区域陈展教师与学生的合影、教师的荣誉、教师的作品。为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推动艺体教师专业成长,书法、国画教师的工作室得以成立等等。教师角色归属感、教师辛勤工作的获得感和满足感都在这些细节当中有所得。“爱校如家”在六中不单单是行政指令,重要的是环境熏陶。

  (3)“幸福教师”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刚刚已经例举了孝义模式下六中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全景推进。教师受尊重、晋升有道路,成长有推动。(学校新出台的教职工考核及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4)“幸福教师”有舒适的职业工作环境

  所有教师的办公环境得到优化,办公室硬件设施和办公室文化建设得到提升。

  (5)“幸福教师”要有健康的身心等等。

  以上例举了一些解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指向根本的一些举措,使教师在思想上从被要求进步向有进步需求发生转变。下来谈谈具体环节:

  3.为教师专业成长“注活水”。

  养成学习习惯,抓好教研建设。只有养成“学习、教研”习惯,用科学研究来拓宽思维,才可以引领教育教学,教好现在的学生;只有具备“创新”精神,不断领先学科,才可以占领制高点,教好未来的学生。

  一是“出去学习”。选派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市优质教育均衡项目组的名师培养工程、北师大项目工程、学校自身发展的专项培训工作等各项活动,参加高一级的培训进修,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二是“进来指导”。邀请名师、优秀教育专家来校讲学,传经送宝,释疑解惑。

  三是“蹲点教研”。形式:周末大教研——半天无课日——中层领导蹲点学科组。内容:集体备课——无生上课——专题研讨——集中学习等

  四是“下去实践”。从定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赴市内共同体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与乡镇教师同吃,同住,体验乡村教育甘苦,感受交流的快乐到“按需送交,订单帮扶”。

  4.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子”。

  “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青蓝结对工程”

  “千名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三课活动”:能手示范课、新调入教师的亮相课、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

  读书活动

  学习经验交流

  职业技能评比(考试、比赛)

  师生同考

  推门课与领导蹲科制

  项目促提升:国培基地校项目、命题组、国培远程培训项目、共同体送教帮扶

  5.凝聚点滴汇细流——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点滴心得

  (1)从一次学习经历谈起

  教师专业成长篇4

  陕西省洛川县交口河镇安善社区幼儿园727400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因此幼儿园教师责任重大,如何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摆在各幼儿园面前的重大课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及同仁指正。

  1.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制度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必须树立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观念,推进制度创新。幼儿教师不仅有幼师专业,还有其他岗位教师转岗而来,所以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对幼儿园琐碎、繁杂的事情不能亲力亲为,有时不知如何应对。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考评细则》、《保教人员日常活动常规要求》等制度。用要求指导教师工作、用制度约束教师工作、用细则细化教师工作、用考评激励教师工作,让教师边工作、边学习、边成长。

  2.进一步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2.1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终身学习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幼儿教师同样也面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和挑战,幼儿教师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一劳永逸获取知识的时代己成为过去。在学习型社会里,幼儿教师的生存也是-个永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幼儿教师应唤起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动机;在学习的养成过程中,增设提高学习能力的训练课程,以提高其自学能力。

  2.2关注思想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浙江一幼儿园教师虐童拎孩子耳朵提起离地

  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是一所民办幼儿园。该园教师颜艳红因“一时好玩“在活动室里强行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同时让另一名教师用手机拍照,被揪幼童双脚离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嚎啕不止。相反,颜艳红神情愉悦,乐在其中。

  看到这个画面,通过这个事例,大家会想到什么?会思考什么?作为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师德修养又在哪里?

  让教师明白:教师的人生是奋斗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健康的人生、教师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2.3注重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个体,而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影响着整个园所的整体发展。

  我园结合教师各自的特长,开展多种培训、教研活动。采取“带领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等培训方式,结合特长教师的需求,进行高一层次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推动特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对每项培训内容进行扎实的“周培训、月考评、定期晋档”。鼓励教师扎实学习、深入钻研、晋档升级,促进优秀教师向骨干教师迈进,普通教师向优秀教师努力,营造全园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水平。

  3.走进课堂,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呢?

  3.1听课评课,提高教师课堂艺术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提高教师教育艺术。对于新园、新岗位,许多教师给幼儿上课没有经验,我们采取集中听课评课的方式,从专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在大家友好的氛围中讨论授课经验。通过听评课活动,及时的纠正了教师的教态、举止、语言等,使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更加亲近,沟通更加顺畅。

  3.2重视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有人以为驾驭课堂就是使幼儿听话、服从,所以采用威严、专断、命令、压迫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一堂课“阴沉着脸”,一双“警察般瞪得不能再大的眼睛“面对幼儿,像师幼间有深仇大恨似的.这种“恐怖主义“真的能驾驭住幼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加强评议,肯定劳动成果

  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特长都是不同的,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教师,而要寻找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肯定教师的进步,善于赏识教师。教师为教育幼儿,提高保教质量,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作为园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有了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相反如果随意批评,对教师的辛勤劳动不予肯定,不但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还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师丧失前进的勇气,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展示教师的风采

  4.1重视情感投入,关心尊重教师

  孟子曾说过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幼儿园教师是由女性组成的特殊群体,感情细腻,上进心强。在工作当中,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与其他教职工平等的位置上,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关心和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

  4.2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

  为了让教师得到锻炼,快速成长,园内应经常创造机会让教师各展风采。

  4.2.1技能大赛中,各显其能展风采

  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我园每学期都举行教师基本技能技巧大赛,从“琴法、弹唱、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主题活动设计、讲故事“七方面展示教师的扎实专业基本功,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绘画、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键盘上灵活跳跃的手指,赛场上活力四射的舞姿,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2.2环境创设中,巧手奇思扮校园

  一所新建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布置可以说是一项首要工作。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一个舒心、开心的活动场地,有业务园长指导,全体教师参与,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打破了以往的风格,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

  4.2.3活动庆典中,各展歌喉和舞姿

  我园在各项活动庆典中,各位教师能积极参与,显示了较强的组织才能,展现了美妙动听的歌声,展示了优美的舞姿。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一样:给我一个舞台,还你一个惊喜。

  教师专业成长篇5

  (一)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是知识表述科学、准确,教学过程思维科学、精细;思维的条理性——在课堂上思路清晰、有条理;思维的概括性——在课堂教学上对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点;思维的发散性——在教学中能多方向、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索问题、开展教学,思路开阔,能提出多种假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的变通性——能变通思路,产生超常的教学设想,提出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思维的独创性——能产生新颖的、别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较强的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写一手好字,板书结构好,既能反映教学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指善于运用实验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教学。

  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的人格、情绪的感染力等。

  (二)教师专业结构和教师教学能力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结构

  (1)专业理念

  “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即为专业理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如果一个教师把教育看成是全人生的,把未来社会理解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那么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就将重于知识的学习而成为教育的主题。过去习惯于把课程看作是基于一定的学科领域,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实施具体的教学意图的一个过程

  (2)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师应具有基础能力(智力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学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教师还需加强以下四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的文化判断能力。

  (3)专业态度与动机

  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涉及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专业的热爱程度(态度)、工作的积极性能否维持(专业动机)和某种程度的专业动机能否继续(职业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的职业理想、态度、动机和职业满意度等是一系列影响教师去留、保证教师积极专业行为的密切关联的因素。其中,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是两个核心因素,其他的因素一般都要通过这两个因素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学者凯尔卡特曼通过“专业自我”这一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问题。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景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的方式。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向(对“作为一个教师我是谁”问题的回答);自我尊重(教师对自身专业行为和素质做出的个人评价);工作动机(促使人们进入教学职业,留在教学工作岗位的动机);工作满意度(教师对工作境况的满意度);任务知觉(教师对工作内容的理解);未来前景(教师对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

  (4)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基础由七种类别的知识构成:

  ①内容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知识;②一般性教学知识,指超越各具体学科之上的关于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课程知识,指对作为所教的“职业工具”的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掌握;④教学内容知识,指对将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环境的知识,包括从班组或课堂的情况、学区的管理和经费分配,到社区和文化的特征;⑦关于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他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的知识。

  2、教师教学能力理论基础

  (1) 在教学目的方面: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现在的真正目的早已转移到了为了各级各类升学、为了各种形式的考试方面。几乎课堂上的全部教学行为都是为升学、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现代教学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

  (2)在教学任务方面: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是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布鲁纳认为:对学生来说知道如何学习要比知道学习什么更重要。赞可夫提出了“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使用一个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的主张。

  (3) 在教学过程方面:

  我们现在沿用的是凯洛夫的“五大环节”教学程式。现代教育论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乃至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教学的理论绝非单一,教学模式也不能公式化。

  (4)在教学方法方面:

  现代教育论认为,不仅包括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学的方法。教师的方法并非“填鸭式”,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独立摄取的能力,为学生的“无师自通”做准备,由单向型变成多向性,由单一型讲授变成复合研讨性,由学生静听型变成学生参与型。

  二、国家对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建立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开放的实质不是教师教育的转型,而是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过去是师范院校之间竞争,今后师范院校还要与综合大学及其他院校竞争。

  也就是说,在坚持以师范院校为教师培养主体的同时,积极倡导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以形成我国开放性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但必须建立与完善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和评估制度,规范教师教育市场。

  (二)从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

  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教育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则是实现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

  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把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连成一个整体,从而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化提供了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

  (三)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严把教师的“入口关”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赖于作为专业化保障手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它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等。目前教师资格考核的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即重学历,轻能力;重笔试,轻面试。教师资格证书类型较单一,不能反映各个层次和水平的教师的差别。

  目前在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随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四)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根据教师的职业发展的需要,重新构建教师教育类课程。既要对老学科进行内容、体系上的改造,也要增补新的教育类课程,以满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其二,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微格教学等是西方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我们应适当借鉴,以使教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五)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成为社会上优秀人才的首选职业。还要努力使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动力。

  (六)改革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被认为是教师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措施。正如医科大学需要在临床医院一样,教师教育机构也应有自己的“临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于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促进大学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有效培养培训教师从教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七)加强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教师即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奖励和处罚教师,不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目的。强调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宗旨。

  要实现学校的总体需要和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的力量,而且更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师的努力和积极性,尤其要依靠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强调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宗旨。

  三、我校对提高教师专业化和教学能力的措施

  (一)对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系统培训

  1、师德培训

  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新课程培训

  我校组织的专题培训,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使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另外还将组织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通研教材、吃透教材的教学内容、解读课标、探索教法。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培训中学习书目主要有:《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课程与教学论》、《新课程教学案例》等。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我们将继续开展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其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现代教学技能培训;第三是开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培训,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4、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把校本培训和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本校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引导教师积极进行反思与研究,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确定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术水平,用教科研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是管理、约束、控制,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发展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管理效果。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校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基础上,始终把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去落实,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常规”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常规落实到位。在这基础上,也要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创造性工作,形成规范加特色的教学风格。

  1、落实中层领导包学科制度。为了增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把教学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领导成员的管一条线、保一个科、蹲一个班、授一门课的制度,落实领导的管理责任。要求每个领导成员对所包的学科教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定期总结分析,及时将管理情况向学校行政会报告。

  2、落实教学常规。我们按照新课程班级和非新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开齐科目,开足课时。要求教师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上课及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调整或减少授课时数,保证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知识辅导,质量检测等基本环节,都向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订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逐步保证了课堂教学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落实评优激励机制。评优激励机制是提高执行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的方法。我校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评优激励机制,每个学期定期开展教学评优、论文、教案、教学设计评优、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坚持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的)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也可以反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以反思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等。

  1、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就某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该活动的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否反映课改的精神?活动的准备做得如何?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活动内容的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等等,通过多角度反思,可以使一些问题消除于教学活动之前,同时养成教师正确对待教学活动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2、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不仅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而且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需要是否给予满足?”等等,通过边活动边反思,教师就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

  3、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对整个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优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教学后的反思即是本活动的结束工作又是下一活动的开始环节,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独立反思,它的反思主体和客体都指向自己,由于反思者(教师个人)对自己新组织的活动较为清楚,因此,反思的针对性可能较强、感受较深。

  5、集体反思,即组织教师群体就某一个教学问题,教学活动进行的共同反思

  (四)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篇6

  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多位专家讲座和名师及跟岗学员的课堂教学,被专家、名师那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这一切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教学。一个月,时间有限,但收获无限,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应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努力使自己达到这种高度,努力使自己臻于完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一、拜师

  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里路”,我想再加上一句“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因为人是最易受暗示的,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和最好的和最优秀的老师呆在一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近名师,他们鲜明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教学理想与信念在感染我的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一次去京汉学校参加教研活动的公交车上,我与同去的教研组长邓杰聊天时,他谈到“北魏南洪”(魏书生和洪镇涛)洪镇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自创了一大语文教学流派“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洪镇涛就是六中的老师。邓杰老师是咸宁人,他当年就是为了追随洪先生才来到六中的,而且邓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明显地沿袭了洪先生的风格。还有曾经到神农架讲学的胡明道女士也是六中的老师,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有目共睹,当我最初踏进办公室时,就看见几乎每位老师办公桌旁都有一个折叠式的物件,里面有毛毯或被褥什么的。我当时就很好奇这是干什么用的,后来与办公室老师聊天时刻意提到,才知道这是从学校领来的躺椅,原来很多老师的住处离学校较远,中午时间短暂,所以老师们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就餐,然后在躺椅上午休一会儿。

  二、读书

  读书使涵养丰富。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过去老师背上一桶水,将学生的小杯子倒满就行了。现在,这是远远不够的,在知识爆炸、信息激增的当今社会,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如果一个老师不读书,这个老师基本上不可能有太多的思考,因为你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你或许可以去看看别人在干什么,去杨思中学,去杜郎口中学,但你看到的毕竟有限,那么,最好的办法是读书。读魏书生的书,读李镇西的书……其实读书就是站在先知的肩膀上放眼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读书也是一个教师寻找知识和积累新的教学资源的过程,并且善读书的老师,他讲课就会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绘声绘色,内容丰富,给学生一种享受,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充满期待。反之,则照本宣科,语言干瘪,内容乏味,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当然,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它同时也是对自己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而且,读书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接收新鲜资讯,与时俱进,就会与时代脱节,就无法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不清楚他们的喜好、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可见,终生学习是时展的要义,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三、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篇7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关系教育持续、稳定、优质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他们之间又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和完善。

  状态大于方法

  状态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状貌或情态,方法则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往往提到问题,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什么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其实是一种状态。人的生活不管是多么的千差万别,但营造各自生活现实的根本恐怕还是人的精神。你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你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从这种意义上说,优秀的特质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

  《给加西亚的信》曾让许多青年教师醒悟:把信送达目的地,靠的是忠诚敬业的心态,而不是也没有什么捷径和方法。面对工作,有些人聪明,有方法,有点子,但如果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结果还是一无所成;有的人笨拙,但凭执着,凭进取,却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事业。

  正确的方法,可以加快教师的成长;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状态作前提,你自己没有努力成长的强烈欲望,即使再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就如一个空杯子,往里面倒水的方法很多很多,只不过有的快有的慢;但是如果自己盖上盖!,不想向里吸纳,那么各种方法都是徒劳。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因为有了状态就想做事,既然想做,就有可能成功。以苦为乐是一种状态,淡泊功利是一种状态,坚守清贫是一种状态,追求卓越是一种状态……一个教师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形成一种自我发展的巨大张力。

  反思大于苦干

  “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美国的中小学优秀教师评价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反思是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国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而且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没有反思习惯,正如上战场没有带枪的习惯一样危险。可见,反思是一个教师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

  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教育离不开智慧,而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的反思绝不会达到成功。

  反思是对自我的一种审视,既要反思成功的经验,更要反思失败的教训。一个小故事挺有意思:一位优秀的年轻人,首先选择从商,可是不久破产;接着尝试搞养殖,结果本利全赔;又去静心写作,可文稿总被如数退回。这时,意志坚强的他,真的有些动摇了。无奈之下,他就去拜访自己大学里的恩师。老教授听后,只笑了笑,说:“跌倒了,先别急着爬起来!”青年人听后,恍然大悟。是啊,跌倒了,别急着爬起来,要先看看自己跌倒的地方有什么坑坎,再想想自己为什么会跌倒,怎样才能以后不再跌倒。如果想不到这些,就很可能会陷入继续失败的怪圈。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没有思考,就不可能有进步。

  研究大于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一个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我们强调的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面对问题时主观积极采取的“为什么?”“怎么办?”等的行为动态。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意味着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就是要确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研究方向,找到研究突破口,明确如何收集资料,知道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知道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各种剖析、质疑等等。这不光是学习和记住某些知识,而是要学会在教育教学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和突破问题。

  经验如果不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那么就只是滞后的、无用的死知识,不能指导工作。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满足于机械地传授应付,不懂得思考,不去研究,一年又一年,“星星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颗月亮”,忙忙碌碌十几年,知识却和刚参教时的几乎一样。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必定要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否则年年照样画葫芦,我却觉得十分的枯燥。”

  教师专业成长篇8

  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要想从那种重复枯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脱身,那你就得走上教育科研之路。通过研究,你将会使反思成为自觉;通过研究,你会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充满着创新的乐趣。更为可贵的是,通过研究,你将静悄悄地发展着自己的教育理解力、教育批判力和教育建构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理解力是对教育对象认识、判断、感应的能力,其核心是读懂学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学生都是一本耐读的书,而教师应该是阅读者、欣赏者、发现者。读懂学生,需要用我们的耐心、细心、爱心,慢慢地、细细地、深深地去读。老师只有读懂了学生这本书,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个能够通过调查研究来读懂学生的典范,观察和倾听是孔子调查研究学生的两大法宝。《论语》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孔子当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吃尽苦头,在陈蔡一带,曾经好几天连饭都吃不上。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讨回点米来做饭,而在堂屋休息的孔子突然发现颜回从锅里抓了一个饭团塞进嘴里。当时孔子很伤心,因为学生中他最器重的就是颜回,想不到颜回也经不住饥饿的考验。不过,孔子没有简单地作出判断:这其中是否另有原因呢?于是,他决定再调查一下。不一会,颜回把饭端了上来,孔子却不急于吃饭,他说要先祭祀一下祖先。颜回一听,马上说:“老师,不干净的饭是不能祭祀祖先的。刚才房顶的灰掉到锅里……”孔子为此感慨万千。

  有效的教育始于读懂学生,我们不妨以孔子为榜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调查研究,耐心倾听、敏锐观察,在悦纳的过程中理解学生。

  教育批判力是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其核心是善于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顺着思维定势做事,很少会停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这么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就我们这些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只要能够不断地、有意识地、自觉地反思、评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那就是在有效地进行教育科研。而这种研究,就能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反思批判能力。

  反思需要自主的诉求,“八股”格式应付检查的教学反思根本无法体现反思的实际价值;反思需要循序渐进,不妨先从新课标等理论学习的反思入手,批判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反思需要留有痕迹,痕迹的形式可以是教后记,可以是教育教学日志,也可以是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更需要持之以恒,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经常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中学,学中教,是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育建构力就是改善教育实践和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假设和求证。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实施这个办法,然后反思评估这个办法的成效,从而持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应该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常态。这简约的研究过程中包涵了研究假设,彰显了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才情;这简约的研究过程中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它能使研究者提升自己把握复杂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这简约的研究过程中蕴涵着教育工作者的理性,他在实践中对假设进行小心求证。

  课题研究是我们假设和求证的一般常态,是我们发展教育建构力的有效载体。课题研究要经历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组织实施验证、总结评估改进等一系列程序,这些程序使我们的假设和求证落到实处,使我们创造和建构的能力得以彰显。在这其中,我们还要不辞辛劳地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而寻觅到思想碰撞的契机,认识升华的火花和知识创新的灵感。这样的研究,就能把我们的学习和思考贯注进研究过程,使思考、学习、行为三者之间相统一,形成了实践、行为、改善的合理化过程,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篇9

  我院以医学专业为主体,故以我院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成长与指导研究为本课题调查研究对象。我院医学专业在职及外聘教师共计96人,新教师总共9人,目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有以下几种:理论培训、教学观摩、小组讨论、理论研究、设置见习期。虽然我院按照国家规定,对新教师设置了一年的见习期,进行了如上的一系列培训,但现实中这些常常是有名无实或是培训时间很短———新教师被直接抛入实践的沼泽之中,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这与我院医学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有关,所以虽然有上述培训,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许多新教师真正走上讲台之后仍是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二、我院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

  为适应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对我院师资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院对新教师提出了其专业成长目标,要求新教师通过培训后能在以下方面获得提高:包括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执业能力、学历、科研能力等。相关措施主要包括岗前培训、教学反思、听课、自学计划、外出学习、医院进修、技能考试、师德培训、参加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参与科研等。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学校除了系统培训之外,还可以提供适合教师的个性化帮助。4我院重点使用的医学专业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医护工作者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重任,所以必须重视医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明确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需求后,科学设定其成长方案,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对新教师的成长做指导。

  1.制定岗前培训制度

  因我院大多数医学专业教师都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就来校任教,要求其必须学习教育必修课有《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其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除此之外,学院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还专门组织教育学专家对我院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

  2.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若不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把握知识发展的动态,就注定会落后于时代,就难以及时充实教材内容,难以自如地驾驭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力,更难以形成开放、动态、批判、创造的知识观念,改造旧有的知识观念,并以新的知识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我院鼓励新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汲取新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3.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双师”是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者。医学专业新教师来源以医学院校毕业生为主,经过短短一年的临床实习后直接到我院任教,他们的临床知识及经验不足,其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现场教学能力匮乏。因此,学院积极与附属医院以及市内多家医院合作,给新教师提供医院进修的机会,使其临床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暑期等休息时间去医院挂职顶岗,强化专业教师的工作经历,与其原有传统教学观念形成强烈思维碰撞,促使其转变教学观念,将工作经验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了解临床动态,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临床经验,这样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加强团队建设,发挥组织协作功能

  大多数学校都设有教研室或教研组,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试讲、说课等方式,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有作者指出,教学团队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可以提供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专业成长的情境、缄默知识转化的纽带。为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加强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团队作用。

  5.课堂观察

  新教师与老教师互相听课,促进其进行反思。课堂是教师工作和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只有通过课堂观察,才能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教师互相听课可以促进课堂观察,提高学习的质量。听课后,听课者要对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新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其目的在于帮助初任教师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减少挫折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得到主动、全面、持久的发展,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明确方向和积极意义。

  5.以说课为载体,引领教师成长

  说课是一项教研活动,是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任课程的把握,是“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风

上一篇:多米娜
下一篇:百年台湾电影史(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