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里愈合的人类大腿骨,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原标题:《流浪地球2》里愈合的人类大腿骨,为什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文 | vicko238

  来源 | 果壳(ID:Guokr42)

  《流浪地球2》中,面对月球撞地球危机,联合政府的代表们迟迟无法达成共识。

  危难关头,中国代表放出了15000年前的人类大腿骨照片:长骨中间有一块扭结样凸起,标志着这根骨头曾在生前折断并愈合。这意味着,失去运动能力的伤者曾被同伴接纳、庇护数月直至痊愈,这种相互照顾的团结精神让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

  

  折断又愈合的股骨,也称为大腿骨|《流浪地球2》预告片

  在 “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愈合的大腿骨”这一发言后,各国代表终于放下猜忌,一致对“月”。

  01

  玛格丽特·米德:人类学元老级学者

  “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愈合的大腿骨”,这个观点据传来自美国人类学家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玛格丽特·米德出生于1901年,是文化人类学元老级学者。她师从人类学鼻祖博厄斯 (Franz Boas)并结识了师姐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这两人里,前者被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后者写出了著名的《菊与刀》。

  

  米德在研究一种被称为Tzantza的东西。Tzantza是干制首级,南美洲亚马逊盆地地区原住民的一种风俗,他们将在决斗或战争中砍下来的人头当作战利品进行一系列的特殊处理来保存|theschooloflife.com

  19~20世纪初的人类学学者都具有 探险家气质。1925年,硕士毕业的米德漂洋过海,来到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开始了为期半年多的田野调查,与当地女孩同吃同住。她在此期间的研究,后来整理为她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萨摩亚人的成年》。

  这本于1928年问世的书中,米德反思了西方青少年与萨摩亚青少年的不同,认为青春期的躁动不安是特定文化下的产物, 文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塑造人。

  这个结论看似平常,但20世纪初正是生物决定论大行其道的时代。先天基因定终身,还是后天环境塑造人?是龙生龙、凤生凤,还是近朱者赤、耳濡目染?米德和她的老师博厄斯站在了后者,支持文化决定论。

  在20世纪初,西方社会盛行的是种族主义和建立在种族主义上的优生学,米德对萨摩亚年轻男女的研究成为平地惊雷,这是 人类学界第一部探讨文化与人格关系的著作。此后,米德又多次前往南太平洋岛屿,证明文化传统对儿童养育、性格塑造有着巨大影响。

  02

  困难时期,

  需要“愈合大腿骨”的暖心故事

  虽然米德在学术界名气很大,但“文明是愈合的大腿骨”的说法却并非来自她的某本著作,而是出自一本他人撰写的回忆录。

  1980年,美国医生保罗·布兰德 (Paul Brand)在《可怕而奇妙的创造》书中回忆了米德的一次讲座。讲座中,米德问“什么是文明最初的标志”?

  她表示,不是陶罐,不是铁器,不是工具或农业,真正的最早文明是一根愈合的大腿骨。米德在房间里举起了那根骨头,解释说这类痊愈痕迹永远不会出现在竞争性的野蛮社会遗迹中。

  一个摔断大腿骨的原始人无法行走,也无法采集食物,而这根骨头需要休息数月才能痊愈。 愈合的大腿骨意味着他没有被同伴抛弃。有人帮助他,照顾他,为他带回食物,带他逃离危险。倘若没有关怀互助的社会文化,这个人只能走向死亡。

  

  《流浪地球2》预告片里中国代表以大腿骨团结了各国代表|《流浪地球2》预告片

  不过,布兰德并没有提及米德讲座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说明那根骨头来自哪个遗址、是什么年代。米德自己也无法再做补充说明了,因为在该书出版的两年前,米德就已去世。

  米德和股骨的故事在之后广为流传,有两个节点功不可没。

  一次是2012年,这次故事有了些变化。美国医生、临终关怀倡导者伊拉·比奥克 (Ira Byock)当年出版的新书《最好的护理》里引用米德的话,这次是把人类文明与动物界相对比, “没有动物能在断了一条腿后,活到骨头痊愈……帮助他人度过难关是文明的起点”。

  而 第二次大范围传播是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内容与2012年故事版本相仿,但多了骨头来自15000年前某个考古遗址这一细节。2020年3月21日,福布斯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一根15000年前的人骨如何帮你度过新冠危机》的文章。文章作者是一位生活在英国的企业家培训教练,他讲述了疫情期间的一些人际互助的暖心小事,并在开头提及了米德与股骨。不过,作者和比奥克一样,没有说明故事来源。

  有趣的是,这根骨头出现的背景与《流浪地球2》中的争论危机有几分相似。不论米德到底有没有在讲座上说过这句话, 它的流传贴合了困难期间人们渴望互助的心理,鼓舞人们团结,给予人们安慰。

  03

  除了大腿骨,

  还有什么是文明的标志?

  从米德对愈合大腿骨的解释看,她将文明看做“野蛮”的对立面。在伦理维度外,考古学与历史学认为,发展出 某些硬件的人类社会才称得上“文明”,而更早的人类创造通常称为“考古学文化”,例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纹陶盆|Chez C?sver

  米德在这个角度也有自己的见解。

  在一次采访中,米德被问及,什么时候文化才能成为文明?她表示:“这是个定义的问题。回看过去,当有雄伟的城市、精细的劳动分工、某种形式的记录时,我们会说社会文明。文明……是对一种特定社会系统的技术描述,使一种特定文化成为可能。”

  城市、劳动分工、记录,是米德这一次对文明的界定。此外,农业、货币、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发达的手工业技术等,也可能是社会步入文明的特征。各地环境不同,文化发展脉络和特色不同,很难用一种定义形容所有文明。

  这些条件中, 文字和城市处于核心位置。

  为什么这两样东西特别重要呢?因为文字是信史和思想的载体,思想很难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积累和传播;而城市意味着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生产而存活,体现了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繁荣,并可能出现了有组织的劳动分工。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认为, 青铜器应是文明起源的标准之一。青铜器不仅能说明高超的冶炼技术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能力,其作为代表权力的礼器时,与大型礼仪建筑有相似内涵,意味着当时存在强大统一的意识形态,将人们团结在一起。

  在这些标准上,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 苏美尔人率先跨过文明的门槛,他们创立城邦,建造神庙,将楔形文字用芦苇杆刻在泥板上。创造了繁盛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统治者Gudea的头像|Wikimedia Commons

  《流浪地球》里的大腿骨照片是在15000年前,当时人类尚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还未从狩猎采集进入定居农业, 部落内可能存在个体间的人性“文明”,但整体社会未达到“文明”阶段。

  正如米德在采访中所说,文明是对一种特定社会系统的描述。痊愈大腿骨与尸骸满地的祭祀坑,都可能是文明在某个角度的象征。

  未来文明会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或许就像电影最后主角说的那样: “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END-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科幻》

  刘慈欣 韩松 选编

  参考文献

  [1]Did Margaret Mead say that a healed femur is the earliest sign of civilization?

  https://skept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7543/did-margaret-mead-say-that-a-healed-femur-is-the-earliest-sign-of-civilization

  [2]Did Margaret Mead Think a Healed Femur Was the Earliest Sign of Civilization?

  https://www.sapiens.org/culture/margaret-mead-femur/

  [3]How A 15,000-Year-Old Human Bone Could Help You Through The Coronacrisis

  https://www.forbes.com/sites/remyblumenfeld/2020/03/21/how-a-15000-year-old-human-bone-could-help-you-through-the--coronavirus/?sh=78f65b2937e9

  [4]TALKS WITH SOCIAL SCIENTISTS: Margaret Mead on what is a culture? what is a civilization?

  https://www.berghahnbooks.com/downloads/chapters/MeadStudying_Ch02.pdf(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alks with Social Scientists. Edited by Charles F.

  Madde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68)

  [5]张帆,《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玛格丽特·米德之文化决定论综述》,《社会科学评论》2007,(03)

  作者:vicko238

  编辑:小毛巾、游识猷

  封面图来源:《流浪地球2》预告片

  本文来自 果壳(ID:Guokr42),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我知道你“在看”哟~

  ??

  刘慈欣:科学幻想不会破灭,反而会越来越真实

  中学课堂里的《三体》审判

  不要让科幻成真!| 科幻作家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

  “让孩子尽早读科幻作品,不晚于11岁”

  韩松: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有科幻相伴

  刘慈欣:新冠疫情与外星人

  刘慈欣: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一条

  刘慈欣:请把对待星空的善意,转向地球上的人类同胞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何会有脏唐臭汉的说法?
下一篇:我的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