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修养范文
人文修养篇1
在一次美术公开课上,同学们个个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并认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如:“蚂蚁如何精心照顾幼蚁”、“蚂蚁是如何勤劳持家的”、“当蚂蚁一家有困难时其它家族的蚁群能体现出团结互助等等”,老师和同学们被精彩的回答感动的鼓掌……。而当老师宣布,用泥为蚂蚁建造巢穴时,一些同学,正为抢泥而大打出手呢。我们不禁为此惊讶和困惑:学生的精彩和动人的回答与他们抢泥而大打出手的行为相差甚大?!又联想到前几天,我目睹了不敢想象的一幕:在车辆驰骋的马路上,一位蹬三轮驮着满满水果的中年妇女,不慎把水果落了一地。她赶忙下来捡,周围许多的人也在捡。但我看见他们其中有人把捡起的水果放进自己的口袋里,还不时地往嘴里塞,边吃边捡,唉!对此真是又气又恨。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人文教育的欠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知识,需要科技,需要艺术,但是更需要人文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培养人文精神。
一、努力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修养。反之就无法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等不同背景,产生了差异。有的同学听课非常积极主动,表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活跃、行动快、动手能力强,而个别同学则相反。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应该怎么办?事实上我们更要关注他们。教师走近他们,轻轻的抚摸着头。教师这小小的举动既是提醒他们注意力要集中,又是一种关爱;同时就课上的问题与他们保持时刻的交流。当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问题错误时及时纠正并鼓励再一次回答。请注意,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提出批评的语言要温和、委婉。这常常被忽视的批评语言却真正能够体现教师的人文素质,而教师能够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我们经常听到个别教师出口不逊,语言不文明,甚至有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希望那只是个传说。中华民族自古尊师重教,并将这一传统视为社会文明进步之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社会重视教育,尊重教师,首先是由于教师德高身正,严于自律,所以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修身养德,致知力行,方能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赢得社会尊重。这个自古以来的人文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发扬光大的。我们的学生可以在三十米开外呼唤并向你招手:“美术老师好”!这时候你的心情应该是愉悦的,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惭愧。学生的这种行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被称为“文化人”的我们,是不是曾经也在三十米开外呼唤并向你的学生招过手呢?学生向老师问好是尊重,教师主动地向学生问好是尊重更是平等!这是人文精神所倡导的,也是“文化人”应该做到的。一位教师在操场上正与一群学生快乐的踢毽子,他们不时地在切磋踢毽子的技巧,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看到这些,联想到我们的课堂不也应该是这样的氛围吗?这种平等的交流产生出真实的情感,正是我们教师人文意识和人文修养的体现。
二、从美术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美术的人文教育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实施。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会受到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即美术作品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文化条件和文化特征。引导学生去了解美术作品中的人文背景,可以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人文含义。作品《椅中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所画。他笔下的圣母具有完美品质,源于他对女性的敏锐洞察力。从作品的整体看,画家设计缜密。圣母的头巾、绣织着民间图案的带穗披肩以及红色上衣、蓝色斗篷等装束,透射出画家是深刻观察意大利民间妇女形象后的创作成果。为了展示圣母的亲子之情,布局极其精心。三个形象亲密无间,马利亚亲昵地抱紧儿子,低眉斜视着画外,展现一种女性的妩媚。这一姿态与表情,令后世为之神往,油然地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联想。形象的自然美与结构的造型美把母爱的伟大精神传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构思,即便再过几百年,仍将是人们最愿意欣赏的造型艺术!
初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学生怎么也感觉不到,画面是一群海边少女。学生:画面是一种似人非人的感觉,有的肢体破碎、有的愤怒、有的呐喊……。教师:这是一幅以“二次大战”为背景,提倡和平反对战争的作品。教师: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学生:饥饿、恐惧、死亡!教师:是的。1935 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激发了毕加索的创作欲望,他那潜在的表现主义再次迸发出来,线条扭绞着,膨胀着,色彩放出光泽,在奔腾驰骋,并由一首以渐强奏出的悲怆曲《格尔尼卡》达到极点。如果说他是以世界末日的形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那他仅用了一些形状和光暗对比便达到了目的。 他不像戈雅、德拉克洛瓦那样去描绘战争的情节,杀戮的场面。而以良知和激情将一些绘画的特别价值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确信战争这一罪行!我们看到悲剧与诙谐,挖苦与怜悯,诅咒与嘲笑,生命的颤动与死亡的静止,汹涌的思想感情以达到极点的强度从这幅裂人肺腑的画中涌出……我们从中也感受到,这位画家的强烈责任感: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对人类的尊重与关怀。
《阿尔的吊桥》是梵高1888年2月在阿尔最初的代表作。在作品中,深秋时节湛蓝的天空,落日的余晖将吊桥和堤岸染上了鲜艳的橘红色,一辆马车正在通过吊桥。岸边有一群衣着鲜艳的妇女正在忙碌着,清澈的河水被搅起层层波纹,斑斑点点闪着银白色的光……从作品中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此充满了憧憬与向往。这是梵高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一生中不多见的美好时光。但他的作品始终不被人理解,经济拮据、生活艰难,特别是在精神上,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使得他在另一幅作品《星夜》中所反应出来的思想相差甚远。天地的旋转,天地的深邃,天地的无私,都变成了一个个生活的大漩涡与无穷的陷阱,覆盖着那些宁静的村庄,还有熟睡中的人,并无情地吞噬着生命的美妙与美好”。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正如那幅“向日葵”永不枯败的灿烂。从画中我们可以解读到,梵高在病中仍然用绘画的语言向世人述说着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愿望,这是梵高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这就是梵高。
欣赏美术作品,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其从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的维护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人文素养。
三、通过美术形式表达人文精神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这使我想起《蚂蚁的巢穴》一课评价中学生的描述:“当幼小的蚂蚁生病时,蚂蚁妈妈和蚂蚁爸爸日夜守护着她。妈妈喂她饭爸爸给她洗脚……”这段温馨地描述,道出了学生对亲情的体验。《爱美的小鸟》一课中引入部分和学生的对话:鸟是我们的朋友,在你心中爱美的小鸟应该是怎样的呢?是歌唱家,把美妙的歌声给大家分享、可以传递信息捎去远方的祝福、给树治病为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是服装设计师把美丽的服装展现给人们。这些生动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博爱之心,这不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吗?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更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灵巧的手》中,彻底体验了一次快乐。你看他们用手做出的动物造型有小狗、小鸭、老鹰、长颈鹿、鸵鸟、螃蟹、蜗牛、几个人合作的孔雀,还用手和彩纸综合材料制作的树的造型、小朋友的造型,并且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你一言我一句的述说着自己的心声。从中我看到了他们治学的态度及合作的精神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昆虫与花朵》这是刚上的新课,在上此课之前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搜集。我们搜集的范围很小,几乎是最容易找到的昆虫和花卉。有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其细部,有的同学用笔记录着探察到的现象。搜集结束后我请他们回去补充、整理和归纳。这时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昆虫的腿和原来看见的不一样,它是一节一节的,挨着胸部的一节粗一些,周围长着成排的刺,在最末节的端部还长着两个又硬又尖的爪,可以用它们来扒住物体、吃掉害虫”;“瓢虫这一美丽的小精灵,有黑底红斑纹黑眼睛、黑底黄斑纹还有黄底黑斑纹白眼睛的。在街边、庭院、农田、果园也常常可以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我们常常用‘七十二变’来形容孙悟空的变化多端,对于瓢虫来说,‘七十二变’算不了什么。别忘了它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月季花,有粉红、淡黄、玫瑰红和白色。靠近它,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它叶子周围有许多锯齿。月季花的花、根、叶有药用价值,可以活血消肿……”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可以想见学生的作品。美术的这一形式逐渐使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与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正是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开头的那一幕,我们将不会再看见。让美术教育始终处在人文关怀下,用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时代赋予美术教育的灵魂。
人文修养篇2
“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近几年来,我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差、学习能力弱、心理隐患较多等。”[1]这是处于第一线的学前教育管理者在两会留言板上的留言,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 85%”。为了实现未来五年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成了必要,特别是加强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养成最为关键。一、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幼儿教师的素质是良莠不齐。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二是由专科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三是从落榜的高中生招聘的。这三个层次由于生源自身素质的影响,加上全国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降低招生“门槛”,幼师生生源质量急剧下滑,这样从源头上影响到幼教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老中师”(包括‘老幼师’),虽然学历只是中专,但大都资质极佳。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因为穷,读不起高中,于是初中毕业后就纷纷涌向了“公家管饭吃”的中等师范。那时候,中师录取竞争之激烈,不亚于重点“大本”[2]。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资质较好的初中毕业生涌向了高中,向大学进发,而那些基础较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了中等学校,加上在中等学校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自觉,这种自觉性又是他们所欠缺的。不容置疑,中专确实也培养了很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但是在综合素养的养成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不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还是传统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或者职高幼师专业都应该在“理论必需、够用,技能求精、求实”,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认真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下面是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课型比例图表:
分析表 1课程设置中的课型:以总学分130分计,公共课约占20.7%,专业技能课约占 49.2%,文化基础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有9.23%。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忽略了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生源自身素质较低,再加上专业课程设置注意技能性,就造成了幼教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加上培养幼教人员的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分化的专门教育,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高的功利导向”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
三、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现状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人内化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比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1.全纳教育观念的缺失。所谓“全纳教育”观念就是集中体现在教师接纳所有的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尤其是身心发展缺陷的残障儿童的观念和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就直接决定他的行为。缺少接纳所有儿童的观念,就会存在着对某些孩子的漠视。有研究显示:高达94%的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可以在普通园就读”给予了全盘否定;65%的表示不愿意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还有 53%的实行全纳教育会降低教学质量,76%的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原因,那就是幼儿教师缺乏对每个幼儿的关爱。缺少了人文精神中的善,追求的是眼前的名与利。“降低教学质量”那是名的损害,“减少了生源”那是利的损失。这样的功利主义观念下,何谈人文关怀?怪不得,近年来媒体常常爆料,幼儿教师的语言行为过激,对孩子缺乏关爱,更有甚者幼儿教师成了“狼外婆”的代名词。
2.知识结构中人文科学知识贫乏。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偏向,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侧重于技能课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贫乏。据笔者做过这样的调查,时间从 2002—2011年,调查对象是笔者所执教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共计392 人,调查内容是“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情况。通过表 2 的数据我们得出:一是当今大学生浮躁,没有静心阅读;二是缺少品味经典,也就缺少了很多内在的素养;三是当今大学生阅读量成下降趋势。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它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需要不断的锤炼。幼儿教师良好的素质之一就是具有一颗纯真的“童心”,较强的语言表现力。要想语言有较强的表现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使语言富有儿童情趣,生动活泼,具有童话般的色彩。有的幼儿教师因为相关知识的匮乏,导致了教学语言混乱无序、单调乏味。下面是小班数学活动“分饼干”基本部分的第一环节实录:师: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幼:圆形。师:嗯,有圆形。还有呢?幼:三角形。师:对,有三角形,真不错!还有吗?幼:正方形。师:好,有正方形,真棒!7句对话中,教师频繁重复幼儿回答多达4处,问授课者为何这样,她说是不知道找什么词语来回答。追根究底,一是语言贫乏,二是缺乏教育机智,这两者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往往只用“真棒”、“真不错”之类的语言来回应幼儿,评价语言同样单调。教育不是让幼儿重复已有经验,而是不断重组和改建经验,所以教师应合理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
4.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由于很多幼儿教师对本专业认识不足,错误认为自己只是“保姆”,缺乏对事业的认同感,也就缺乏成就感,于是在工作中得过且过,马马虎虎。从某些幼儿教师说的“:过一天算一天”“,只要孩子在幼稚园不哭就行了”“,教幼儿园没有发展前途”这些话语中,可以窥见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究竟有多大!
5.心理承受能力差。幼儿教师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比一般教师要求要高,需要尽心呵护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心理脆弱的 3~6 岁的孩子。在快节奏、高竞争的社会里,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各种负面影响。心境不好、情绪不佳等不良的心理感受在所难免。因心理承受力差,于是把社会生活中不良的情绪带进了幼稚园,孩子们就成了宣泄情绪的对象。这给幼儿们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啊!这样的事情媒体报道的更多,笔者不做赘述。
四、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重构
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培养的是“会生活,会做事”的人才,就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提高思想道德为根本,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1.丰富知识储备,增加文化底蕴。哲学家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求,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者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4]一个人要想精神富足,就必须多接触能够提高精神境界的文学作品,进而将知识转化为一种人文关怀。当把人文知识进入到人的(上接 277 页)认知本性,人文知识就沉淀为人文素养。幼儿教师尽管面对的是幼儿,但涉及的知识面是博杂的。教师要给孩子以正确的只是引导,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不能故步自封,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不断学习掌握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外,处处都做个有心人。通过自己广泛的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2.加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一些西方国家对幼儿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日本,要求幼儿教师获得初级学院或学士学位的文凭,对日托中心的保育员则要求从护士训练专科学校毕业。同样,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自己投入不断的学习当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以满足社会、家庭、学校对幼儿教师不断提高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3.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从前面的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中,我们看到现在处于幼教一线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与广大的教师自身素质不无关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好诠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人格魅力、学术魅力的高素质教师”[5]。
人文修养篇3
关键词:人文修养教育;护理教育;重要性
护理中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心理健康等的重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较为高超的护理技术,也对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对培养优秀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修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由于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护理技能等的学习已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文修养课程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的人文修养相对薄弱,在护理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1]。受以往以“疾病”和“治疗”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影响,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忽略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对自己关心不够,出现心理落差,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加之患者对疾病以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人文修养的欠缺,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中应该重视并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教育。
二、人文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缓解医患矛盾
人际沟通是人文修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可以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方案等做出详细的解释,保证交流沟通的有效性;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度以及配合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另外,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社会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根据病患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以及情绪状态等,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在交流中避免冲突的发生,更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2]。
(二)提升学生道德伦理素养
道德伦理素养是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在护理人员身上,道德伦理依旧是核心素养。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真诚热情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其人文主义关怀,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护理理念。人文修养教育中的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严格地审视自身。一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患者的利益,是否符合自身的职业身份,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会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影响更加在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过程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给予对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时刻注意用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并约束自身行为。
(三)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日后护理实践奠基
护理人文修养课程是近些年才逐渐被纳入到护理专业的学习当中的,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护理人文修养以护理为中心,其内容综合考虑了与护理相关的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和精神文化层次等多方面内容,涵盖礼仪、美学、沟通、伦理等模块[3]。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护理人文内涵与专业课程中所学到的护理知识与技巧等有效相融合,在护理实践中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其中,有关礼仪以及美学方面素养的教育培养,是提升学生审美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能够成功适应护理实践的保障。
(四)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第一,人文修养教育可以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大幅缓解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全面提升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第二,使我国医护系统人员构成更加稳定。医疗系统中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护理人员。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困难,诸如工作量大、相对劳累以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等,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最终选择离职。人文修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可以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轻松应对工作中的困难,降低人员流动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与保证服务的水平。
三、结语
护理是极具人文性的一项工作,在护理教育中强化人文修养教育,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伦理水平、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在护理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邹亮.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护理教育中的必要性[J].新课程,2016(18):7.
[2]米娅莉,赵俊夺.浅谈护理专业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5(14):69.
[3]蒋燕红.浅谈中职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时代教育,2016(18):116.
人文修养篇4
【关键词】人文修养;中学政治;教师
因为中学教学里多数存在对学生人文关怀不够,关注学生的尊严,心理需求,个人感受比较少,单纯注重学习成绩。正因为此种缺少人文关怀,一味压榨强迫学生学习课本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很多都是情感压抑的学生。中学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的情况,致使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相当部分学生心理压抑。在中学的科目中有:数学、语文、物理、英语、化学、生物和政治等等科目,只有政治课,能够比较好地负担起改进中学人文环境的责任。因为中学政治课,仅仅是政治,由4个课程框架的建构组成,是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3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计生活与哲学模块。政治课的这种属性,能够顺利的把人文素养有机参与进去,正确的指引学生,健康开心积极的度过中学阶段。为大学高校养成德智体美综合发展人才,而不是培养每个都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的人。所以,对中学政治教师的人文修养的培养需要引起教育界的足够的重视。
一、中学政治课与人文素养的结合
1、中学政治课的基本概念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中学政治主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有机的结合时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和时代一起进步调整教学新内容;二,注重思想政治引导与学生成长的有机结合:重视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面对中学生思想活动情绪化、不成熟、逆反心理和可塑性的特点,尊重学生、注意学生感受,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性格,区分对待。用诚挚的态度去关心学生,不断的指引学生正确健康的认知社会和养成很好的思想道德。三,把现实生活融汇到书本理论知识:运用现实中的真实例子,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明确理性的认知,让学生明白处理类似或者同样的问题,怎样去合理和正确去处理。四,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相互的组合起来,使学生对人文科学有个整体上的认知,并经过政治老师讲课,给以合理的指引,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政治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客观需要
政治课属于人文学科,它自身具有有人文属性,所以能够很好把人文修养融入进去。政治课我们又叫做思想政治课,意思是让学生理解法律、经济、文化、政治,养成思想道德修养。它主要教学需求和客观要求是促使学生树立起准确的社会认知,养成根本的政治修养,理解法律知识和树立法律概念,理解根本的经济观念。所以,这门课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目,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重大意义。
3、中学生教学时人文修养的缺乏继续加强
因为中学的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思想稚嫩极易冲动,还有逆反心理,而且面对很大的升学求学压力。这个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犯错,很容易在错误事物和人的引导下,和社会站在对立面,致使出现不可估量的后果。例如我们常常从新闻里看见,中学生抢劫、强奸、打架斗殴、自杀、离家出走等等。这是非常容易情绪化的,极不稳定的群体。我国的学校教育,只是单纯的关注教学质量,很少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品格、思维动态还有个人感觉。由于人文素养在教育中缺乏,高等教育也培养了非常多高级知识分子的反面任务,从近期的国家反腐中,就能看出来。所以,中学教学中的人文修养的培养急需加强。
二、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的人文修养
1、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性质
政治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课本书面知识,更需要教学生怎样去认知社会,观察社会,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传授学生怎样去准确的处理社会关系还有各种压力,所以政治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有着几种不一样角色,用人文主义去关心学生,这种关心一定是出自内心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这样才可以确实的打动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和老师是水和鱼的关系,而不是水同火的关系。只有确保这样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在思想道德、社会观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健康茁壮的发展。
2、怎样用人文素养去关怀引导学生进步
中学政治教师需要扮演几种角色,用人文修养去关心指引学生进步。一、教师,传到授业解惑的作用还是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二、朋友,分享学生的各种情绪体验,用心和心交流,及时疏通学生的负面想法,对事物的认知上给正确的指引。并把学生的最新动态和家长及时交流,把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尽早扼杀在摇篮里。只有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战百胜;三、长辈,像哥哥,姐姐或者父母一样关心学生,学生生病或者遇到问题,及时认真,真挚的去关怀他们。四、学者,及时的把政治的最新态势,实事求是的讲授给学生,让同学与时俱进。要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大下事,做到关时事,这样才可以培养成国家需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
所以,对中学政治教师,在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心理情感,个人生活习惯,修养素质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政治教师需要对中国政治有清醒和深刻的认知,以及对外来西方文化政治有明确的认知,具有比较全面的马克思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各个方针策和略。要具有勇于奉献、关心集体、强烈的责任感的精神,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和弟弟妹妹去关系。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挚,学生肯定不会无动于衷。作为反馈,学生肯定能够认真听课,而且接受老师提出建议与意见。故人文修养需要贯穿在中学政治课堂的始终,是我国少年强,少年智,少年富。
参考文献:
[1]重要系列讲话读本
[2]吕守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J]华中师范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 1 )
人文修养篇5
0引言
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主要工作职务是书画插图设计、编绘画册、封面设计、排版、新闻漫画、标题设计、色彩应用、组织美术稿件以及书写没数字等,具有指导和培养美术编辑以及独立组稿的能力,是当代出版机构内的核心部分。同时,作为美术编辑,艺术造诣与人文素养是他们自身必备的素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其主要包括了电脑操作技能、装帧印刷、基础绘画、对读者心理的揣度、文化底蕴以及多历史知识的掌握等。
1艺术与人文修养对美术编辑的重要性
艺术修养主要指的是美术编辑必须具有的专业水准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即审美、平面媒体的视觉艺术设计、美术、书法、艺术走向、艺术风格以及摄影的能力。在工作中,要想提升自身的能力、工作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美术编辑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艺术与文化修养,以艺术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树立美术设计风格。专业素质作为美术编辑的艺术技能,必须具备艺术精神和艺术创新,使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才能够使设计达到艺术化的效果,故而深厚的人文修养是作为一名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的。同时刊物、书籍作为社会文明以及人文气息的传播媒介,使得人文修养在一些文学性浓郁的书刊中显得更加的关键。其主要原因是书籍需要将内容与美术效果有机融合的前提是对书籍的主旨与立意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将文章的精神内涵呈现,并凸显出设计的含蓄美观和鲜明的主题。由此可见,艺术与人文修养对美术编辑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美术编辑的人文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美术编辑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载体,必须以党的文化建设方针为基础,抵制非科学产物和错误的政治论点,坚持正确的政治理念。这就要求了美术编辑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观察力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即明确高雅的风格格调、正确的借鉴和参考文章或图片、符合当下的政治环境要求。二是文化方面,美术编辑只有不断地积累和掌握多方面的文化知识,才能满足设计内容与艺术技法的和谐统一。三是沟通方面,基于美术编辑室出版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具备文字编辑、图像设计的能力之外,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四是道德修养方面,良好的道德素质是美术编辑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在设计风格中体现出积极、健康、美好、阳光、向上,呈现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效果,同时推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目前一些美术编辑由于业务的繁忙,学习、参与社会实践以及深化探索的机会也随之减少,使得学养与艺术实践体会得不到不断地给养,使得美术编辑的工作处于枯萎和死板状态,鉴赏能力下降、审美修养也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专业技能水准上,部分美术编辑产生了思维惰性和思想上的偏差,将编辑工作依赖于电脑,如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制作、挑选模板和图片等,使得在美术院校学习的动画专业设计逐渐被荒废,而电脑却成了工作的主体。而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美术编辑忽视了三个问题,一是电脑软件是具有艺术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的人编写的,假如自身不具备一定的艺术与人文修养,则将无法理解电脑图案的深刻内涵,在进行图像设计的过程中,就无法与艺术产生共鸣。二是电脑是有美术编辑去操作的,若不注重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升,最终的设计将无法符合艺术气息与审美标准。三是忽视了读者对设计的审美感受,使得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图像的拼凑设计作为了重点,而忽略了设计所呈现的艺术效果。
4提升美术编辑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具体措施
提升美术编辑的艺术修养体育人文修养应该将重心放在“做”和“为人”这两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须进行不断地语言、性情、好学、韧性、勇气与深思的修炼,借此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1)修炼性情。作为一名美术编辑,假如在性情上存在嫉妒、愚痴、傲慢、残存贪以及邪见,在编辑工作和与人沟通中刻意隐藏,也会将其本质暴露,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生活中的真善美难以在编辑中得以展现,进而导致书刊的内涵与主旨得不到真实、准确的表达。因此,必须使美术编辑的性情趋于高尚、谦恭、善良。
(2)修炼语言。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和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好感。在美术编辑工作中,假如存在沟通障碍,就会影响编辑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由此可见,提升语言能力是提升美术编辑人文修养的关键。
(3)修炼好学的精神。俗话说:学海无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想提升自身的能力,并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的新鲜事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使思想与时俱进。作为美术编辑,要想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就必须把握时代的审美先锋,不断地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好学习惯。
(4)修炼韧性。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打击和赞美。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只接受赞美,而不接受指导、伤害、批评、指责等,这样是得不到进步的。美术编辑的艺术价值是由大众和读者来进行评价的,当设计诞生之后,社会上总会出现褒贬不一的声音,因此,美术编辑必须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社会的舆论,学会将负面声音消化,并从中获取经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5)修炼勇气。有些人对于自身的见解不敢表达,并且没有敢做和敢担当的勇气,这样就使得在团队工作中,不能得到充分的信任,进而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美术编辑,在工作中,要敢于将自身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表达出来,同时对自己的表达负责,这样才能够促进设计艺术性的提升。
(6)修炼深思。凡事三思而后行,对于做事才能会事半功倍。美术编辑在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将设计的社会性与政治性充分展现,保证设计的完善性、全面性。
5结语
以上我们探讨了美术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提升其艺术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我们可以看出,美术编辑艺术与人文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过程,美术编辑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使个人的感悟与修为不断地提升。在工作中,将艺术与人文修养作为必备的素质,同时不断的巩固和提升,才能使美术编辑在工作中将自身的职能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美术编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潘群.新形势下美术编辑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出版,2008(02).
[2] 丁耀.论现代期刊美术编辑的定位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1(06).
人文修养篇6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科学发展政府公众高校教育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
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
(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
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
(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
(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
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
(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
(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
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
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
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人文修养篇7
说到人文涵养,就要接触到人文学科的界定。在我国,传统学术依照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来分类;“五四”前后,学术界开端作现代的分类,像胡适所说的“哲学的归哲学,史学的归史学,文学的归文学”;到了上世纪50年月,开端明白区分天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但对人文学科却有所无视。变革开放30多年来,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逐步注重起来,当然,还不克不及尽善尽美。普通以为,社会科学应该包罗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思学等,人文学科包罗言语学、文学、前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批判等。假如说,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是以报酬中间,那么,比拟起来,人文学科是更切近人的,甚至可以说是研讨人自身的学科。言语是人的思想东西,文学表达人的愿想与追求,前史是人的记忆,哲学表现人的思想效果。人文学科,全体上说,关乎国民本质与民族精力;个别上说,关乎每小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的效果是根底性的,靠着穷年累月,潜移默化。中国传统中对人文修养特殊注重。我国最陈旧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世界。”意思是,察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用人文修养来教化世界,实践恰是教化人。
我们说科教兴国,但毫不等于技能兴国,其间存在着人文导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因为金钱的引诱,有些人损失良知,唯利是图,落空了品德底线。靠什么来救治?这就离不开人文修养。单看经济治理,似乎与人文导向无关,可是,如何进行资本装备、若何出产、谁来出产、什么工夫出产、为谁出产、出产几多、如何发卖、若何搞好售后效劳、产物利润若何分派等等,又直接牵涉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导向,而不再是技能范围的事了。喜欢因斯坦说过:“(天然)科学固然伟大,但它只能答复‘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该当若何’的价值目的,却在它的视野和本能机能的局限之外。”近些年,我国不断在履行本质教育,这是至关主要的。照样喜欢因斯坦讲得好:“用专业常识教育人是不敷的,经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机械,然则不克不及成为一个调和开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原则)有所了解并发生强烈热闹的情绪,倒是最根本的。”那就要靠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教育。
我们不成能要求每一小我都必需把握某一门科学技能,但人文素养倒是每小我都不成或缺的。美国成功学巨匠戴尔?卡耐基说,人的成功,只要百分之十五是树立在技能上,其他的依靠于人文工程。没有科学传达的教育,只是培育幻想崇奉虽然称不上教育;相同,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教授常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谓教育,实质上是人的魂魄的教育。人文涵养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复旦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文明本质教育)的概念,中心课程包罗:文明传承、世界视野、科学精力与科学研讨、批判性思想、生态情况与生命关心、审美体验。这些都表现了人文学科的内容。美国哈佛大学有个有名的“零点项目”研讨方案,专门研讨上世纪50年月苏美空间技能的差距,它不是仅仅限于技能层面,而是从人文本质的掉队来探究美国空间技能掉队的缘由。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来,必需回忆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聪明。高科技开展到需求人的明智去驾御时,需求用孔子的“仁者喜欢人”的思维去管理,要喜欢这个社会,喜欢本人的民族,喜欢我们的地球。
比利时普利高津传授1968年提出一个“耗散构造”的概念,就是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时对交际换,接收了又扫除,以坚持自身的不变形状。借用这个说法,我想说:但凡在世的人都是一种“耗散构造”,人自身也是一个开放系统,需求不时地同外界交流物质与精力能量,充分、强大本人。目前是一个信息、常识大爆炸的时代,天天的新事物、新常识层出不穷,分歧外界继续地“交流能量”,就无法完成“与时俱进”的要求。这就需求增强进修。有如许一句非常透辟的话:“人的后半生是让前半生点亮的。”说的是年青时应该抓紧工夫进步本人,起劲加强人文涵养。可是,人们遍及面对着一个为难状况,反映了人生的无法:“好(hǎo)念书欠好(hào)念书,好(hào)念书欠好(hǎo)念书。”意思是,年青时思想好使、合适念书,却优游岁月,不去仔细念书;到了中老年,晓得念书主要,想要去仔细念书,却因思想愚钝,记忆力差,不轻易读了。正所谓牙口好时吃不着肉,待到珍馐满桌了,却又牙口欠好,嚼不动了。
新期间党的建立面对着很多的新课题、新状况、新矛盾,对党员干部(包罗底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全体来看,新期间广阔党员干部优势分明,文明水平比拟高,大多受过系统教育,思想矫捷,接触面宽,组织才能、应变才能、顺应才能比拟强。但也无须讳言,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一是思维理论素养还没有到达应有的要求,很多状况下只能照本宣科,反复一些政治术语,而缺乏剖析、判别才能;任务、进修中,尚处于经历形状,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形状,缺乏需要的学养支撑,缺乏真知灼见,不克不及从理论高度、思维深度上加以指点。二是有些同志常识面比拟狭隘,视野、思绪不敷坦荡。眼界、胸襟直接关系到思绪以致思维境界。因而,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凸起地指出了这一点。大都同志文明底蕴缺乏,所熟习的是任务义务,而并非学养,可以说,有职业而没有专业,甚至也没有事业。三是思想方法比拟陈腐、圈子比拟狭隘,接触面有限,交游不广,特殊是不擅长统一些非党干部和专家学者交伴侣、打交道。党员干部应该以周恩来为典范,广交伴侣。有的同志能够会说,你如许讲不契合实践,我天天都在开会、参与运动,都在打德律风、约谈、会晤、餐叙,怎样能说交游不广呢?我说,你那是展开任务,联络事宜,充其量属于普通性的生涯交往,并不等于交流思维、“交流能量”,更不等于交友好友。四是从作风上说,有些同志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煞不下心来,坐不住屁股。天天应付太多,参与运动太多,看电视剧、从电脑上阅读信息太多,而念书、考虑、研讨问题太少。增强人文涵养,恰恰可以补偿上述存在的缺陷。
有的同志要求我讲讲本人成功的途径。途径是有,但成功谈不到,并且,有些方面缺乏遍及性。我在正式承受黉舍教育之前,曾经读过八年私塾,打下了比拟坚实的国粹功底,然则缺乏新的常识,特殊是天然科学、数理化,一无所知。进入中学今后,才开端补课。参与任务后,我十分注重理论进修,1965年,作为进修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与过全省表奖大会。“文明大革命”时期,我通读过两遍《鲁迅全集》。70年月,我下了很大时间,系统地研究过《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原著。这些经典著作,使我获益良多,特殊是《反杜林论》,对我世界观的构成,以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起了极大的效果,也奠基下较好的哲学根底。传统文明教育,对文学、史学功底的养成至关主要。曩昔讲,六经皆史,文史不分居嘛。这条进修路子未必有普适性,但有一条可供借鉴,就是我的进修立场十分仔细,十分扎实,我坐得住冷板凳,肯于负责气,可以下苦功,并且做到锲而不舍。进修最怕的是从兴致动身,浅尝辄止,心性急躁。念书不是最终目标,最终要能从常识形状化为思维观念、思想方法,化为人生聪明。
我认为,在任务岗亭上的同志,生怕没有前提依照学科分类进行系统的研讨,比拟恰当的办法是连系实践,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向纵深扩展。进修,最基本的照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起劲从朴实型、经历型、自觉型、执行型,进入理论形状、系统形状、超前形状的研讨探究,经过科学理论武装,提拔思想条理。如许才干进步本身的人文本质,把握任务的自动权。在这里,哲学思想是最主要的。曩昔学哲学有一个倾向,就是知足于背诵结论,而不擅长以理论为指点去钻研问题,处理问题。从必然意义上说,哲学不是常识学,而是问题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常解常新,是但是时的,只能跟着时代的开展转变,了解与阐释方法发作转变。它与科学分歧,科学的问题一经找到谜底,问题便成了常识,不再成为问题。
当时,研讨理论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角度,或许说是门径,就是从科学开展观动手。由于科学开展观是在总结国表里开展的经历经验、接收人类文明提高效果根底上提出来的,既集中表现指点开展的世界观和办法论,又统率经济社会开展全局,这里面涵盖了哲学思想、经济增进、物质财富积聚、生态情况和文明软实力等方面的规则;既注重人的具体开展,又注重经济的协调开展、可继续开展;既要统筹国内开展,进步自立立异才能,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参加国际竞争,应对兴旺国度竞争优势的宏大压力和应战。环绕科学开展观,真实是一个进修科学理论、加强人文涵养的幻想课题。
人们凡间说,进修是为了获取常识。这当然不错。在常识激增和瞬息万变的“常识经济”时代,常识就是力气,常识决议高度,常识是权利的根底和财富的源泉。其实,若是仔细地分,这里有三个条理:一是网罗信息,二是获取常识,三是把握规则、增进聪明。市场经济,贸易社会,人们天然都注重信息的取得,天天翻开电脑、电视、报纸,看到的都是信息,可是,假如仅仅知足于信息层面,不克不及做进一步的深化寻找就是问题了。信息是事物、现实、看法的展现,可供人们据以剖析与参考,它强调的是新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假如把信息看作是矿砂,那么,常识就是很多的现实与看法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组合而成的可供运用的资料。这是第二步,也还没有最终完成,还须进入更高级的阶段——探究规则,增进聪明。用个小例子来阐明这三个条理:古籍《战国策》上有如许一段话: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造出酒来,这是信息。造酒技能很高明,滋味非常甘美。这就有了常识含量。大禹喝了,慨叹说,后世君王一定会有因嗜酒贪酒而致亡国者。这就是聪明了,带有高度的预见性。
我国发现哈雷彗星,始于殷商时代,春秋期间开端记载,不断到清末,两千余年从未连续,合计有31次呈现。这可称为世界独一。然则,却不晓得这呈现了31次的彗星竟是统一颗。就是说只是逗留在信息层面上。到了17世纪,英国地理学家哈雷按照牛顿的引力定律,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呈现的周期——76年回到太阳身边一次。这就上升到了常识、规则的层面。还有一个实例。1935年,卒业于医学院的奥有利地势的洛伦兹,在承继祖业行医的还,从事动物学研讨。一天,他偶尔发现,一只刚出生的小鹅老是追随本人转,他立即揣测到,这是由于小鹅出生后把第一眼看见的人看成了它的母亲。这种景象,只需生涯在乡村,都邑见到,新孵出的鸡雏,会跟定你不放。大约很少有人考虑个中的奥妙吧?可是,那位洛伦兹却据此推论:大大都动物在其生命的初始阶段,都邑无须强化而天性地构成一种行为形式,并且一经构成便很难改动。然后发明出来一门学问——现代动物行为学,取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心理学奖。
大局部常识都是专门的,是关于某一范畴、某一科目、某一顺序、某种思维办法、价值原则等方面的看法。常识再发展一步,就成了思维观念、价值原则、规则性的看法。各类详细常识之间很难会通,但当它上升为思维认识层面,从中取得理念和感悟,就可以举一反三、豁然贯穿。而聪明则是常识与思维的升华,是由死变活、经由转化的常识与思维,是魂魄,是起统率效果的。常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规则反映问题的本质,触及深层的底蕴;而聪明则关乎人生,属于哲学的条理。马克思把哲学比方为“迎接拂晓的高卢雄鸡”,意思是哲学是武装思想的,是在前面指点人生的。黑格尔说,哲学是反思的科学,是过后的思考,因而,他把哲学喻为“傍晚时起飞的猫头鹰”。两位巨匠讲的都是关乎聪明、关乎人生的。古希腊的哲人把哲学说成是喜欢聪明。聪明是哲学的生涯化、实践化,因而可以说,聪明是使用于实践的哲学,往往显示为一种判别、决议计划与计谋选择。它并不是小伶俐,也不是普通的盘算,而是一种大聪明。
我们党集中了一多量富有大聪明的思维家、计谋家。像毛泽东的军事聪明,周恩来的交际聪明,邓小平的政治聪明。作为变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开展才是硬事理”、“不争论”、“把本人的工作办妥”等很多方面,还有时提出的六句话:“镇定察看,站稳脚跟,冷静应付,韬光养晦,擅长守分,毫不当头。”后来又加了一句:“有所作为。”都显示出建瓴高屋的惊人聪明,对全党全国富有严重的直接指点意义。看得出来,聪明反映的是一种预见性、全局性、计谋性、逾越性与理论性。
有人说,三到五年,世界上的常识就增进一倍,但决不成强人类的聪明三到五年就进步一倍。目前,信息和常识曾经多到了爆炸的水平,但并不克不及说,思维和聪明曾经多获得了爆炸的水平。常识的演化是进化论,而哲学聪明的前史演化,不是进化论的。有人把古代哲学说成是萌芽形态的,朴实、初级的,这是把科学常识的概念移入到哲学聪明的评价。其实,孔老之学,周易之学,直至两三千年之后的今日,依然无法逾越。再者,哲学观念是前史性的。有人用西方的自在、对等观念批判古代社会,而对威望、品级观念持全盘否认立场,现实上,在必然前提下,威望是必不成少的,恩格斯就专门论证过。不然,社会将无法运转,更不克不及安宁。在进修、考虑和研讨中,为了取得聪明,悟性是至关主要的,但有了常识纷歧定就能具有悟性。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克不及使人聪明。”要害在于可否使常识、学问由死变活。智性过剩,悟性缺乏,是一些搞学问的人的通病。
哲学之外,人文学科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前史学,进修前史贵在连系实践。中心指导同志屡次强调要进修前史。一个民族假如遗忘了本人的前史,就不成能深入地调查目前和准确地走向将来。我们可以进修中心指导同志的做法。前些年,江泽民同志曾经约请八位传授就有关前史专题进行讲述。个中一篇是就民族边远地方史以及宗教问题睁开的,而且以清朝为例。应该供认,清王朝的民族、宗教政策,较之以往各朝代都是成功的。根本战略是八个字:恩威并施,宽柔相济。首要内容是:一、增强中心的威望,接纳灵敏的办法。对边远地方少量民族辨别接纳分歧的管理机制:对新疆接纳伯抑制,对蒙古接纳盟旗制,对西藏接纳达赖和班禅合治的宗教体系体例,对西南方陲接纳土司准则。有个说法叫“因俗以治”,是乾隆朝提出来的。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接收了个中的积极成分。二、拉拢和应用少量民族的上层分子进行统治。三、应用藏传释教作为精力统治东西。四、移民开拓边远地方。有些内容和伎俩,属于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东西,应该摒弃。但那种连系实践,区分看待的思想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每当前史转机关头,人们总习气于回归本人的文明泉源,去寻觅新的路子。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道的萌动老是从回归开端。这里就牵扯到传统文明和国粹的问题。传统文明,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体生涯方法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中心,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的中心标记。许嘉璐师长教师说,无科技缺乏以强国,无文明则足以灭种。文明存则民族存,文明亡则民族亡。从内部说,优异传统文明是进步民族本质,滋养我们内涵精力、气质的源泉;从外部说,牵涉到整个国度的开展计谋、国际位置;往久远说,是中华民族回复的但愿地点。在这里,传统文明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源。
传统文明以致整个文明,分为三个条理:文明的物质层面是表层的;而价值观念、品德标准、宗教崇奉、思想方法、审美兴趣等,属于最深条理;介乎两者之间的是典章准则、律例体系体例。传统文明从学理上讲,有三大支柱——儒、释、道。儒、道是本乡的,在中国最先发生。东汉今后,中经两晋南北朝与隋唐,释教文明传入,构成鼎足之势、相反相成的场面。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是南宋孝宗的话,大体上是如许。中国传统文明的特征,一是延续性,二是浸透性,三是吸纳性,四是不变性。
国粹与传统文明是两个分歧的概念。传统文明的内在要广泛得多,包罗常识、崇奉、艺术、宗教、哲学、司法、品德等等。而国粹,仅是传统文明的一局部内容。国粹是与西学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梁启超1902年兴办《国粹报》是个标记。国粹内容首要包罗两大类:一是小学,详细说,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二是经学,有的叫“五经”,有的叫“六经”——《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经》、《春秋》。国粹的代表作,叫做“三玄”(《易》、《老》、《庄》)“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少了一个《乐经》)。国粹的特征可以用四句话归纳综合:根脉之学,凝集之学(调和),兼容之学(开放,不是封锁的),经世致用之学(修齐治平)。
人文修养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文素质;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2-02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德与哈默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该文精辟地论述了特定企业或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此概念提出后,西方一大批学者紧随其后,特别是美国麦卡锡公司的研究结论――核心竞争力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使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显学,并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众多领域。
近年来,核心竞争力被引入高职教育的研究领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德国:首提“关键能力”;英国:构建了完善的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政府重视,成果显著。从20纪80年代起,英国在国家NVQ体系中实施六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的培训和认证;美国:政府重视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测评认证体系完善,推进有力。澳大利亚:1990年开始,澳洲进行即以“核心能力取向的教育”(Key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KC教育”),新加坡:2003年,新加坡人力资源部(MOM)成立了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WDA),以引导并推动新加坡的劳动力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借鉴英、澳经验,推出资历架构,制定课程结构,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引导培训。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具有鲜明的共识:职业的核心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
二、核心竞争力与人文素质两者关系
人文素质:它是相对于“科学主义”,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协同学(Synergetics)是由赫尔曼?哈肯(Harmann-Haken)创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机理和规律的学科。而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就是交叉协同的关系。
“人的一种可感觉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人文素质高,则核心竞争力就强,成正比例。核心能力在的人本主义的引导下,会朝着人的健康与幸福的方向发展。人文素质则是贯穿在核心能力中的主题与实质之中。以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具有鲜明的共识:职业的核心能力是就业需求的必备技能。通过重视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培训,使劳动者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人文素质)能力等,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望21世纪,提出了“四个学会”的教育理念:“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这四者形成教育目标的整体,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四个支柱,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描述“学会做事”这一支柱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再被看做是单纯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对生产系统起着支配作用,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在就业市场上提出来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根据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7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适应企业和劳动者的就业需要上却总是令人失望。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寻求改革举措,以期建立一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的劳动队伍。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开发劳动者的核心能力”。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而,核心能力又推动了人文素质的提高。他们互为影响,共同推动向前发展。
三、高职院校如何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增强人的核心竞争力
1.强调个性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的开设的科学性。就是自由成长的需要,使教育教学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人类也同样如此,人无完人,突出自己的优势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知识的挖掘和个体能力特色的培养,这就为培养专长打下基础,为特殊技能成为专家打下基础。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的开设,注重特色与创新性,规模化与竞争力,文化性与社会性,教育与经济的兼容性与双赢性。
2.探索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在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方面,提高就业和人才培养质量。围绕教育与就业质量,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质量观,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理应被视为整个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岗位教育。
3.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学分互认,学分替换,发展学生能力。通过重视和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训,使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4.加强对职业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探讨融合性;探索高职职业核心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吸引力:特色与创新性,规模化与竞争力,文化性与社会性,强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品质培养与训练。面对教育实际,树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独特性、价值性、系统性、稀缺性、发展性。20世纪末出现的一场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及其消费方式。在这两个互为因果条件的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组,改变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首先,大批新职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形式和速度显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这些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的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其次,现代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靠每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此外,人们发现不再有终身职业,工作流动加快,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改变职业,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能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能力。
5.探索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人文素质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职业方法能力”(含“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三个模块)和“职业社会能力”(含“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个模块)组合培训;可以全部模块系统培训,也可以按需选择模块培训。职业院校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与企业一道举办各种竞赛,提供学生拟就业和创业平台,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和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良青.核心竞争力视阈下的示范院校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46-147.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