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范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1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幼儿艺术欣赏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幼儿的接受心理和兴趣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基于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形式多样、造型各异,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文根据建筑的结构、色彩、装饰、造型与占据的空间位置等构成的外观特征与象征意义,依据满足人们生活居住需要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属性,将中国建筑艺术分为园林建筑艺术、宫廷建筑艺术、民居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艺术四大类,为幼儿教师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一)“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园林建筑是指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下面以苏州“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为例,说明“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不同年龄班应有的不同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造型中视觉艺术的美,喜欢观看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能简单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作品,理解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基本组成部分,能简单表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大班幼儿:通过欣赏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能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拙政园园林建筑艺术的结构、色彩、造型等。

  (二)“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宫廷建筑艺术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雄伟壮丽,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下面以宫廷建筑艺术中“故宫”欣赏为例,说明“宫廷建筑艺术欣赏”教育在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各有侧重。小班幼儿:感知故宫的宏伟,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多样性,对故宫的各种布局感兴趣,喜欢欣赏故宫。中班幼儿:通过观察与教师的讲解,能理解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建筑式样,特点是布局方正整齐,各部分之间对称、均衡、和谐,感受故宫建筑的艺术美。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故宫特点的基础上,用涂色、填画、造型等手段,表现出自己对故宫的感受。

  (三)“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民居建筑艺术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最早的、最常见的建筑艺术类型。下面以欣赏“北京四合院”为例,说明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民居建筑艺术欣赏”教育时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北京四合院布局,对其布局产生兴趣,能够运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欣赏后的感受。中班幼儿:通过观察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理解对称建筑艺术的特点,知道东房、西房、南房、北房的名称和位置。大班幼儿:在感知、理解北京四合院布局的基础上,能通过动手制作北京四合院的模型,进一步表现自己对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认识。

  (四)“现代建筑艺术欣赏”教育

  现代建筑艺术是指20世纪后建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鸟巢”为例,它的欣赏活动在不同年龄班有不同的侧重点。小班幼儿:感知“鸟巢”的造型美和主要功能,对比感知“鸟巢”与鸟窝的相似点。中班幼儿:通过理解“鸟巢”造型特点,知道其用途和意义,感知“鸟巢”的造型美、色彩美和线条美。大班幼儿:在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技能进一步表现与表达“鸟巢”建筑的形状、色彩、结构等,理解“鸟巢”的寓意及其中蕴含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美。在实施上述类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建筑物,而且要充分利用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让幼儿到现场观察和欣赏,进一步感受身边的建筑艺术美。

  二、幼儿园“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实施途径建议

  在了解“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类型并确定了欣赏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去收集丰富的欣赏资料,供幼儿操作,然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组织欣赏活动。

  (一)在主题活动中系统而灵活地开展

  主题活动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实施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有“中国建筑艺术欣赏”的一席之地:不仅可以通过集中教学活动开展,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出现在艺术领域活动中,也应渗透在健康、社会、科学、语言等领域的活动中。活动的组织方式应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为主,让幼儿在多通道参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真切感受到我国建筑艺术中特有的造型、结构、色彩等要素。也可以通过欣赏照片、课件和拼接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视觉美,理解中国建筑艺术中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性,体验其中的情感。还可以通过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开展相关教育。比如,在建构区中教师可以投放一些自制的仿中国建筑艺术的活动材料,如画有飞檐图案的插塑等,供幼儿自主游戏;在美术区投放画笔、纸张、颜料等,供幼儿自主表现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感受;在表演区,可以投放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为舞台布景,供幼儿戏剧表演时使用;等等。与此同时,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计划、呈系统地安排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精神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渗透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通过环境创设这个载体,为幼儿提供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帮助幼儿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环境创设:一是在幼儿园的建筑装饰风格上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在造型上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比如在园内适宜的地方放置按比例缩放的中国建筑艺术模型。二是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运用不同风格的中国建筑艺术元素来装饰中国建筑艺术主题墙,并邀请幼儿参与设计和布置。三是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中国建筑艺术欣赏区域,特别针对我国多个少数民族建筑艺术模型或图片进行欣赏,如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客家围屋等。

  (三)在生活中随机进行

  “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还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机进行。比如,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外出旅游时,多为幼儿介绍当地的中国建筑艺术。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实地观察和体验优秀的中国建筑,感受不同时期中国建筑的特点和美感;也可以与社会联系,组织幼儿参观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充分利用幼儿的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延伸“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课堂。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整理相关教育经验,尽快将“中国建筑艺术欣赏”教育融入到当前幼儿园的美术课程中,以进一步丰富幼儿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2

  作者简介

  黄传惕,湖南平江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参加过《新闻和报纸摘要》、《各地电台联播节目》、《祖国各地》、《历史故事》、《午间半小时》等节目的编辑工作,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绿色的希望》、《故宫博物院》等。

  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由朱棣营建,从1417年动工,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在以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行使对全国的统治大权。故宫建筑群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为何又称紫禁城

  “紫”字取名于紫宫,紫宫又是天帝之宫。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三垣”是指三个宫城的意思,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中间,称为中垣,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即天帝之宫。封建帝王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那么天子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皇宫――自然应该是人间的“天上宫阙”。又因为皇宫是禁区,非一般人敢涉足,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作者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阅读本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特征,重点说明

  说明文是以让人“知”为说明目的的,也就是在阅读之后,读者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在说明中国最大建筑群时,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其突出特征,重点说明。文章开篇在简要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和地位之后,先从总体上概括其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给读者留下初步的印象;然后在具体介绍时,便紧紧抓住象征皇权的建筑特点来着墨,如写建筑,重点写太和殿,因为这是皇帝活动的最重要场所;写太和殿的外观,抓住其色泽,用“色彩鲜明”突出“建筑精美”;写内部,抓住象征皇权的“龙”来写;写位置,抓住其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正是通过这样的说明,读者才会感受到故宫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理念和设计特点,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空间顺序,说明条理

  空间顺序是指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特别是建筑,都有空间性的。说明时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往往能使说明条理清楚。一般来说,说明静态实体事物时常采用这种顺序,本文作为建筑群也不例外。文章以天安门为起点向读者作介绍,用了“从……往里走,沿着……穿过……到……走进……”等词语,精确地表明了空间的切换,依次介绍了前三殿、后三宫、养心殿、御花园等主要建筑,最后出神武门至景山作结。这样写,符合故宫建筑的本身序列,以此为经,然后经纬编织,这样说明便能井然有序,条理分明。在具体介绍时,如第6段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作者仍采用空间顺序。这里作者先确立说明的立足点是在正中的朱漆方台上,然后由上而后向两旁或向周围及向下来展开介绍,运用“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等表示方位的词语,由殿顶到中央藻井,摹写姿态各异的饰龙,说得层次分明,一目了然。运用这种空间顺序,能以简驭繁、化难为易,各种事物在读者眼前一一展现,如同参观游览一样。

  三、说明准确,表达多样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科学、准确、严密的特点。文章作为典范的说明文,在说明上也具有这种特征。如在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进行介绍,这些数字有的非常精确,如“72万平方米”。而有的如“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则比较模糊。句中“多”表示约数,这些表示约略的词语,恰恰起到了正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仅如此,文章除运用说明外,还综合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如在介绍御花园时,“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虽是在说明,但却加入了描写的成分,从观赏者的感觉出发,用概括描述的写法,显得生动活泼;在结尾这里回望故宫时,一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一句,运用议论和抒情,又饱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湛蓝( ) 鳌头( )

  中轴( ) jiǒn( )然不同

  2.故宫建筑群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作者在介绍故宫主要建筑时,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妙处?

  4.作者在介绍故宫时,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5.文章语言准确科学,试举例说明。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发现。跟黄传惕游览了故宫博物院,我们再来读读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郑欣淼的文章,在他眼中故宫博物院又是怎样的一个整体。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

  郑欣淼

  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而在另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故宫作为文化整体的价值,使故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故宫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故宫文物藏品过去具有国宝意义,在上世纪民族危难时期,这些文物又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其中倾注着民族的感情。因此,故宫具有特殊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时有宝器出土,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有一批稀世珍宝,但是,故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的价值,使它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联系在一起,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它是不可代替的。

  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故宫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把故宫当作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故宫人来说,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

  (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建筑是一首无言的史诗,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荣辱;建筑是一曲凝固的乐章,它弹奏出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故宫是一座艺术的宝库,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想一想,同样是说明故宫博物院,两文在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一、阅读从“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到“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回答问题。(2010年湖北省荆州市卷)

  1.语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语段突出说明了大殿里的“龙”,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知识把握

  1.zhàn;áo;zhóu;迥

  2、3、5见美点赏读

  4.太和殿是整个建筑的重点,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地位高,很重要,有代表性,能代表整个故宫建筑群的建筑特征。

  类文阅读

  《故宫博物院》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而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不可分割。

  考题回放

  1.空间顺序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3

  关键词: 探究; 故宫博物院; 故宫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61-01

  在三尺讲台耕耘35个春秋,自己讲过多少回精彩的课,观摩过多少堂精彩的课,都已无法计算和查考,它们都已逝去了色彩,变成了尘封的历史。唯有两年多前听过的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别具匠心的“探究”过程至今历历在目。

  教者也是一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他在执教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讲到第二节课后半段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探究性问题:

  查工具书,弄清本文题目中“故宫”“博物院”的意思,想想在“故宫博物院”这个短语中,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读全文,对照题目和文章完成如下选择题,并说明理由。

  A、应把本文题目改为《故宫》

  B、应把本文题目改为《博物院》

  C、保持原题目不变

  此题一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词典的开始了翻查,没带词典的埋头读起了课文。经过思考和小声讨论后,他们纷纷举手发言。B选项被全票排除,A选项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查了词典的同学被获准优先发言,他们认为“博物院”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的机构,而“故宫”指旧王朝的宫殿,这里特指北京的清故宫。“故宫”和“博物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名称,而不同的名称又代表了这一事物不同的两个侧面。之所以要选择A项,他们的理由是:本文从未介绍故宫里陈列的大量文物,主要介绍了故宫作为至高无尚的皇权象征的宫殿建筑的特点,用以表现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另有极少数同学选择了C项,他们认为《故宫博物院》在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前经过编委会专家们的审查,并被一致认可,自从入选教材以来,历经数十年,从未有人提出异议。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很多同学的耻笑和反驳。他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名家,更不能迷信编委和专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故宫博物院所指的这一事物,作为“博物院”的特征未经介绍,故本文题目应改为《故宫》。

  这堂课快结束时,教者总结说:学了本课,我们不仅领略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学到了很多读写说明文的方法,还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墨守成规永远得不到大的进步。我们不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要有怀疑精神,善于思考,勇于挑战名家……

  我之所以推崇这堂课,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了批判和继承的关系。毫无疑义,这篇课文,作为一篇介绍古代建筑群特点的经典说明文,无论从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顺序的处理,还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面都无可挑剔,在说明文结构的处理上,更是与建筑物结构特点有着高度的和谐统一。因而,教者用了3/4的时间指导这些优点,而只用了1/4的时间培养学生怀疑精神,让学生在怀疑、思索、讨论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

  其二,探究性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这篇课文的题目究竟应予修改还是保持原样,虽然教者没有明确表态,但从他探究性教学收到的效果来看,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认为《故宫博物院》存在文与题不对等的现象,希望把这篇文章题目改为《故宫》,就连我也产生了豁然开朗的认同感。“故宫博物院”从短语角度看,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偏正短语,即“由北京的清故宫改做的博物院”,那么“博物院”是中心语,则本文应以写博物院为主。然而文章却未这样写。有人认为“故宫博物院”是并列短语,如果这一观点成立的话,“故宫”和“博物院”两者的特征在文中应并重才对,但文章显然没有这样做。有人还认为“故宫博物院”是复指短语,因为“故宫”和“博物院”实际上指同一事物,可是他们二者分别充当了这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不同角色,在文中,他们应平分秋色才行吧?

  “故宫博物院”作为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特点的说明文,无论从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顺序的处理,还是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看,都堪称经典,在说明文结构的处理上,更是与建筑物结构特点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但全文除说明故宫作为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的宫殿建筑特点,表现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之外,对故宫作为博物院的特征未作丝毫介绍。故而应把题目改为《故宫》。

  其三,探究性题目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人认为,教学的逻辑性还只存在于理科教学过程之中,而这堂课的教者先让学生查工具书,弄清两个词语的不同含义,思考两个词语在题目中的关系,再默读课文,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理想的答案。整个过程既符合语文课一查二读三思考四讨论的学科特点,又逻辑严密地体现了教学艺术风格。

  “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这些教学口号我们经常在喊,可究竟在教学活动中,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操作,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教师仍然深感茫然。听了这堂课后,我深信,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精神,其实并非难事。只要从咬文嚼字开始,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那么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就会来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就会空前呈现!

  参考文献:

  [1] 汪莱茵.北京故宫太和门――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图介绍[J].历史教学,1983(04).

  [2] 刘北汜.故宫沧桑(一)[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6(03).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4

  二、教学对象分析首先初中学生空间概念不很强,其次是有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故宫。“仅凭老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所以,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

  三、教学目标及设计意图(一)知识目标:

  1、是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结构。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5、能初步运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设计意图为实现上述这些目标,我将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先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听课文录音,使这篇课文就像一部风光片一样呈现在了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让学生完成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让学生自己当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故宫博物院,学生在介绍的同时,自然而然就熟悉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也学会了运用空间顺序写作说明文,同时还了解到本文详略得当的谋篇布局。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欣赏图片的时候,对故宫博物院高超的建筑艺术不免赞不绝口,本文的德育目标的完成应该不是大问题。最后,设计了说话训练――介绍我们的教室,热蒸现卖地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中。

  (五)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五、教法设计从实际出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性情陶冶与知识拓展相结合以及学生本位的原则确定本课的教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本的说明顺序。

  2、图示法。利用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象,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3、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已有500多年历史。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认识故宫,

  1、PPT播放故宫视频,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2、畅谈观后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你能有条理的介绍给别人吗?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的。

  (三)、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及篇章结构。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2、正音解词。 3、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介绍到的建筑,标明重点介绍的宫殿。4、根据文章的说明顺序画出故宫平面图,可参照课后练习1.画好后同桌间交流,相互根据示意图向对方有条理,有顺序的介绍故宫。在此基础上提问:

  你能看出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吗?

  (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文章基本上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推进,又辅以左右(东西)两旁建筑加以介绍,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

  再说说本文的结构层次。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四)再读课文,争当小导游

  精读课文,尤其细读课文详细介绍的内容,为当好小导游奠定基础。要求:

  1、介绍要有条理,重点突出,尽可能做到准确,生动。

  2、可以变个顺序说故宫,如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或逆作者的路线而行。

  3、注意立足点及方位词的准确使用。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5

  宫廷古建筑的概述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官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宫廷古建筑历史特征

  宫殿建筑最大的特征是硕大的斗拱、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绚丽的彩画、高大的盘龙金桂、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以显示官殿的豪华富贵,象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这洋一座豪华的古建筑物。

  汉朝长安城里的三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长乐宫是由四组宫殿(长信,长秋、永寿、永宁)组成。当时,刘邦就在这里处理政务。长乐宫周围大纥有一万米。

  未央宫建筑在长乐宫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方,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萧伺主持所筑的皇宫。当时未央宫建造极为豪华,它建在一个高台地上,由拥多个殿宇和台阁组成,周围约890咪。

  建章宫是由一组庞大的、密密层层的宫殿群组成的。殿宇台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它平地崛起,殿比未央它还高。东西有20多丈高的凤阈。由于建章宫建筑在建章门以西,所以整个建筑群同未央宫隔城相对。

  “汉三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建筑早已无踪影了,但是,我们从现存的遗址看,还可以想象出整个建筑的规模和布局。

  在西安城东南部,有一个兴庆宫公园,它的前身就是1270多年以前唐朝一处宫廷――兴庆宫的旧址。兴庆宫占地面积大约2106亩。它的最大特点是把宫廷与园林结合在一起。在唐朝的长安城里,有三大宫廷建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富,而兴庆宫是规模最大、最豪华富丽的一处。兴庆宫东部偏南的地方是沉香亭,这是专供唐玄宗和他的贵妃杨玉环欣赏牡丹的处所。沉香亭的西南方向不远有一个椭圆形的大水池,面积18300平方米,名叫龙池。池水很深,池面碧波荡漾,池边树木葱郁,风景十分优美。可以看出当年的兴庆官就是这样一座殿字和园林结合的大宫廷。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保留最完整的一处。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明朝先后曾有14个皇帝在这里居住,清朝先后10个皇帝在这里居住。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类。建筑之辉煌,陈设之豪华,是世界上宫殿所少见的。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周米高的红围墙,周长3400多米,城外是护城河。从整个建筑布局来看,故宫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称“外朝”,主要建筑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两侧是文华殿和武英殿。“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命令的地方。

  “外朝”后面部分是“内廷”,也叫“后停”。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富和御花园。内廷的东西两侧是东大官和西六官,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一处豪华壮丽的殿宇之海,这处宏伟的古代宫廷建筑群。充分显示了我国宫殿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艺术特征

  中国宫廷建筑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的宫廷建筑在艺术风格上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宫廷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重视重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要求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为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染出不同情调和气氛,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感受,其次是规定不同的建筑等级,包括体量、色彩、式样、装饰等,用以表现社会制度和建筑内容,同时还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属艺术,直至匾联、碑刻的文字,来揭示、说明建筑的性格和内容。重要的建筑,如宫殿、坛庙、寺观等,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结 论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6

  实习时间:2010年10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

  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阴

  “798”艺术区是来源于原有的工业厂房,被这些艺术家们改造的五花八门,各种风格的应有尽有,固有的建筑风格和岁月痕迹被巧妙地加以融合利用。有加一层扩大了使用面积的,有扩出了门廊增加了展示空间的。

  晚上来到大家最熟悉最热也是最红的热点——鸟巢,“鸟巢”的设计和特点非常突出,他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整个建筑,抛弃了传统意义的支撑立柱,而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24根桁架柱托起了世界最大的屋顶结构,成就了全世界建筑业的一大壮举,所以,又被称为“人类建筑文明史上的惊人杰作”“水立方”不仅是一幢优美和复杂的建筑。他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7

  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对国家大剧院、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王府井、大栅栏、798艺术区等地的参观,了解各种建筑的风格和皇家园林的设计,开阔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园林视野,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

  实习时间:2012年10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2年10月13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对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心里是万分激动。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环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2年10月14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主要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城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致商品,它是城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2年10月15日星期四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五阴

  “798”艺术区是来源于原有的工业厂房,被这些艺术家们改造的五花八门,各种风格的应有尽有,固有的建筑风格和岁月痕迹被巧妙地加以融合利用。有加一层扩大了使用面积的,有扩出了门廊增加了展示空间的。

  晚上来到大家最熟悉最热也是最红的热点——鸟巢,“鸟巢”的设计和特点非常突出,他的外形结构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整个建筑,抛弃了传统意义的支撑立柱,而大量采用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构件,24根桁架柱托起了世界最大的屋顶结构,成就了全世界建筑业的一大壮举,所以,又被称为“人类建筑文明史上的惊人杰作”“水立方”不仅是一幢优美和复杂的建筑。他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

  故宫建筑的艺术特点篇8

  【关键词】中外建筑;文化意念;建筑结构;差异

  建筑的英文是Architecture,这个单词是由Archi和tecture组合而成。这两个单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哲学和技术,说明建筑是最高技术与哲学的综合。如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所说,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精神灵魂。

  一、中外建筑的结构差异

  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两河流域,由于当地缺少优质石料而粘土资源丰富,导致砖结构的发展。砖的使用又促使叠涩式和辐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结构出现,这就是巴比伦建筑的结构特点,。古希腊由于当地石料丰富,创造了石梁柱结构体系,形成灿烂的古希腊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

  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便是以“框架式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早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其原因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处于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以黄土高原的黄土为材料而创造的夯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木构架的。

  二、中外建筑的文化差异

  外国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这些都通常是形而上的精神要求。古代人知识未开,他们把未知的苍茫宇宙、世间万物理解为神力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塑造上常把空间处理得幽暗、神秘,气氛压抑、威严,外观圣洁、庄重。体现出让宗教主宰人们灵魂的设计意图以及对于神灵敬畏崇拜的精神内涵。

  同样在现代西方建筑中,例如圣家族大教堂,它作为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闻名于世。它依旧以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雕塑、壁画等为特点。其内部以修长的束柱来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其设计者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表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像这样的高直建筑,其异乎寻常的比例和高耸挺拔,都给人强烈向上感,似乎要把膜拜上帝的灵魂带进天堂,体现了人们对于宗教神权无限向往的精神内涵。

  中国故宫是典型的院落式组合建筑群,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是按一定规划建造的。其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并沿着这条中轴线依次按照皇权、地位、作用等来排列建筑。故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极强的封建性,建筑又是皇权的象征之一,于是在开间形式、屋顶、颜色、平面柱网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于讲究人伦次序,注重现实人生,淡化了宗教信仰,它始终都要灌输现世精神,体现儒家思想,是一种传统的,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就像梁思成先生所说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就像手中画卷,必须组建展开,慢慢体味,不可能同时看全。

  三、中外建筑的风格差异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体现了对雕刻式建筑的追崇,但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有立体美学建筑。以圣家族大教堂作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石材筑成,所以,在西方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就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另外,不得一说的便是其拱券技术,这项技术从罗马建筑开始为之后的哥特式教堂,清真寺等建筑都有着至深的影响,它为实现开敞的室内空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同样,以故宫作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用色彩。鸟瞰整个故宫宫殿,第一感觉便是色彩浓重,金碧辉煌。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经久耐用,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以后有用朱红色装饰柱子、梁架。尤其是在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和寺庙才能使用。

  四、结语

  中西方建筑由于在文化、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导致两者有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视科学与宗教,所以,圣家族大教堂和故宫两者尽管都有宏伟感,但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一个是对宗教,对耶稣的崇高之情;一个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统治情怀。再者,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利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技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尖券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都发扬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创新的精神。中国的建筑是相对保守的,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木建筑的相识和所用的材料三千年不变,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同时也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盛产木材有一定的关系。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含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反映出来。但作为一名现代人,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古代建筑深厚的艺术价值,是人类建筑史上一笔珍贵的财富,影响着每一位前去瞻仰的游客,为历代后人所适用。

  参考文献:

  [1]金雅庆.中外建筑艺术赏析.《大家》2010年第6期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

  [3]鲁石.你应该读懂的100处世界建筑.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

  [4]李文君.浅析古代中外建筑.《山西建筑》2003年17期

上一篇:跨界歌王评委 跨界歌王评委
下一篇:3D看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