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被“捆住”,老人到底该不该帮子女带娃?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又到一年重阳节,和大家聊聊老人带孩子这个话题。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遇到一个难题:要不要给子女带娃?为了减轻自己孩子压力,老人往往会主动承担,但这一现象却将许多老人的晚年生活给“捆”住了,让他们除了劳累外没有多少自己的快乐时光。

  因此,并非所有老人都心甘情愿承担这份辛苦:有的会跟儿女索取报酬,有的则直接冷面拒绝。这也成了两代人之间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状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许多年轻夫妇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来带。一项全国范围内的“隔代抚养”调查结果也同样指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一半左右属于“隔代抚养”,到了北京,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

  

  如今,“隔代帮忙”早已不是以享受天伦之乐为前提,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带娃”成了他们晚年时期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使命。

  争论

  在社会转型时期,“老人带孩子”面临观念分歧和价值冲突。这边厢,是以情感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趋向;那边厢,是以权利和利益为核心的现代法理主张。

  话题1:让老人帮带娃算不算“啃老”?

  正方观点:“啃掉”了老人的时间与精力,当然是“啃老”

  陈女士接受《南宁晚报》采访时表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付出时间与精力,年老的他们本可把自己的退休时光用于去各地走走看看。但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受到束缚,这就是被“啃掉”了原来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再加上有时还要小小补贴一些钱物,那就更是赤裸裸的“啃老”了。此外,还有人表示,让老人带孩子消耗了老人的健康,这是比“啃”老人的钱财更可怕的一种“啃老”。

  反方观点:这是传统一辈帮一辈,谈不上“啃老”

  网友刘汉声表示,老人帮带孩子与中国传统观念有关,是多年的文化、思想背景导致了很多人觉得在带孩子的事情上老人来做最合适。再加上现在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轻松些,过得好一些,更愿意去承担带孩子这件事。“老人带孩子累是累,但在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他们时,孙辈这些孩子反而能让他们的晚年有人陪伴,并且在带孩子过程中享受天伦之乐。”刘汉声认为,老人帮带孩子谈不上“啃老”,但子女需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为自己为家庭付出的父母。

  

  话题2:老人帮带孩子该不该给辛苦费?

  正方观点:“有偿带孙未尝不可”

  《中国妇女报》文章表示,从法律角度讲,老人对子女的孩子没有直接的抚养义务,给他们带孩子,老人付出了劳动,理应得到一定的报酬。与此同时,子女对父母具有赡养义务,因此,无论老人有没有帮忙带孩子,子女都应向老人支付生活费用。我们并不能把“有偿带孙”主张简单地看成是将亲情直接与金钱挂钩,而应视为老人所表达出的一种权利主张——老人不是无偿的劳动力,有孝心的儿女们应多尽一点责任,尽可能不给年迈的父母增添负担。因此,“有偿带孙”既是对儿女们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老人自身权益的保障,社会和家庭对此应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支持。

  反方观点:谈钱伤感情,家人多体谅

  《深圳特区报》整理微博网友观点如下:

  @娇娃:说到底,多少钱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晚辈和长辈之间彼此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子女别把带孩子当成自己父母应该做的事情,老一辈也要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山大”。大家都能出一点力就是多出一点,一起为一个大家庭的未来奋斗,谈钱太伤感情啦!

  @Sam-Chou:都是一家人,不能只谈钱,有就多给一点,没有就少给一点,老人家收不收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收要用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平时多孝敬老人。

  @快乐的女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如果都算得这么清,好多事就不好处理了。

  话题3:老人不愿带娃就是不近人情?

  正面观点:“别用亲情来道德绑架老人”

  据《北京晚报》报道称,支持老人的网友们认为,老人既无责任也无义务带孩子,做子女的要格外珍惜和尊重老人的付出。“老人就应该牺牲个人生活,洗衣煮饭带娃成全你们的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网友玫瑰花开等你莱说,“带不带孙子,父母有权力拒绝,不能道德捆绑父母一定要带孙子。”

  网友周滦则警告子女们:“别再用亲情来绑架老人,老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小孩,但是,他们没义务这样做。做子女的要多体谅老人,否则,他们可以撂下担子,许多原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是经不起法律的推敲的。”

  反面观点:“婆婆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小吴姑娘的家乡,有一种默认的“法则”,那就是婆婆要帮忙带孩子。在当地人看来,媳妇离开自己的娘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里,伺候一家老小,给这家生了孙子,孩子随了这家人的姓,那男方的家庭就理所应当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而且这种传统思想已经延续多年,代代相传。“当然是婆婆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啊。”小吴虽然在北京上了大学,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传统观念对她的影响还是难以撼动。

  

  话题4:妈妈在家全职带娃,值不值?

  正方观点:事业可以从头再来,孩子的成长却没第二次

  曾经的职业女强人小余认为,孩子的成长是最珍贵、最重要的,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事业可以从头再来,孩子的成长却没有第二次。”而李先生说,隔代教育有很多弊端,好保姆又十分难寻,“虐童”保姆、“高价”保姆不绝于耳。因此,不管是从孩子的教育还是家庭的经济角度来考虑,孩子由妈妈全职照料更加安全和划算。

  反方观点:影响家庭收入和家人态度,没必要为孩子放弃工作

  在私企工作的卢女士表示,做全职妈妈,意味着要脱离职场三四年。现在职场生活节奏很快,三四年后再回去,思想和技能都会跟不上,“特别是私企,很注重员工的工作经验、能力。若是应聘人员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工作,基本上没有企业会聘用你。”卢女士说,其实自己在职场上发展得好,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若在家当全职妈妈,家里的经济收入骤降一半,孩子生活质量肯定也跟不上。

  

  调查

  七成老人带娃受累不讨好

  据《每日新报》报道,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在调查中发现,将近七成老人带孩子受累不讨好,付出越多反而遭受子女埋怨越多。“他们生怕我们带不好孩子。每天白天无数个电话,一会儿提醒到喂奶时间了,记得要开水冲;一会儿又问孩子有没有大便,擦护臀膏没有?”“我们操劳半辈子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现在我们带孩子,身体累心里苦。”不少老人说出自己的委屈。

  释法

  老人没义务必须抚养孙辈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父母具有抚养能力,那么老人没有抚养的义务。

  同时根据《婚姻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特殊情形下,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才有抚养的义务。

  

  专家

  避免隔代教育分歧引发矛盾

  知名幼教专家周小燕表示,年轻父母不能为图省事或为减轻负担,就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抚养;也不要因为怕老人惯坏孩子,拒绝老人帮带,甚至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老人帮带”有利有弊,关键是双方要协调好养育观念,避免因养育观念的分歧引发矛盾。老人的观念通常比较陈旧,所以不能对“老人帮带”报以太高期望,对子女的养育,要明确是以父母为主;其次,双方要多沟通,统一基本规范、步调一致,不能“父母一个观念,爷爷奶奶又是另一个观念”,这样才能使两代教育达到双赢而不是矛盾重重。

  建议

  如何破解“老人带娃”困境?

  华声在线评论称,一方面,育龄夫妇应转变思想观念,尽量克服自身存在的困难,身体力行自己主导来“带娃”,只让老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给予一定的协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兴办一些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幼托机构,让这些幼托机构“带娃”;此外,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鼓励民间力量投资开办一些幼托机构作为补充,并加大监督和管理,让幼托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带娃”需求。

  他山之石

  外国老人给晚辈带娃吗?

  都说中国的“隔代教育”问题多,那不妨向外国取取经,看看外国的老人都是怎么做的,《北京青年报》对此进行了盘点。

  韩国:老人带孩子有工资

  韩国“黄昏育儿”很有特点,老人带孩子不但有“工资”,他们还会不断去上课,学习如何育儿。以前韩国子女付给老人照顾孩子的钱是付给保姆的1/3,因为平时子女也会给老人经济上的资助;如今,他们付给老人的钱等同于保姆的薪水,这更像是服务交易。

  日本:不带,老人退休后发展个人爱好

  日本人重视自立,他们的普遍观念是“不依靠别人,不去麻烦别人,独自照顾好家庭和生活”,其中,“别人”就包含父母。日本子女成年后经济独立,年轻人不愿老人帮忙,老人也不会主动去帮他们。老人们认为,“自己的子女自己照顾,我的责任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属于自己”,老人退休后致力于发展广泛的爱好。因此,日本老人不帮忙养育,育儿完全是子女的责任,有孩子的家庭通常是妈妈全职育儿,或者送孩子进保育院,自己再找份配合接送孩子时间的临时工作。

  美国:帮忙带,但坚守三大原则

  很多美国老人愿意帮子女带孩子,但他们有自己的方法,绝大多数人坚守“三大原则”,以示对“界限感”的重视。

  第一,子女带孩子的时候,老人不参与孩子的事情。第二,老人把孙子孙女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惩罚分明,不会溺爱。老人将抚养子女的教育方法用在孙辈身上,比如小孩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老人立刻把小孩拉到一边罚站,直到孩子承认错误;比如孩子某一件事做得很正确,老人也会不吝惜地夸赞。第三,子女需要帮忙看孩子,要把孩子送到老人的家。

  德国:不带,政府提倡子女亲力亲为

  按照德国的社会习惯,子女成年后,父母对子女就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义务。换言之,子女从大学到工作之后,都是在不断地走向独立,他们会选择去另一座城市读书,也会选择毕业后去另一座城市工作。因此,在90%的德国家庭中,孩子成年后和父母是分居的状态。

  当他们有了宝宝后,为了维持现有家庭的独立与稳定,凡事都会亲力亲为,这也是德国政府所提倡的育儿方式。

  巴西:“职业奶奶”有工资和保险

  巴西人重视亲情,尤其强调孩子的童年要有家人的陪伴。然而,近年来,很多巴西年轻父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又不愿把孩子长期放在幼儿园中,“职业奶奶”由此产生——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采用付费方式,让老人在家照顾孩子,“职业奶奶”也成为巴西家庭关系中的新元素。

  (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每日新报、生命时报、南宁晚报、华声在线等报道)

上一篇:《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下一篇:长恨歌(唐代-白居易)原文、解析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