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朗读+微课视频+知识点
友情提醒
亲爱的朋友,微信公号最近改版,通过大数据分析,长期没有互动的,机器即不再定点推送。请拉到文章末尾,顺手点个赞、点个“在看”。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就能每日获取最新学习资源啦。点击文章顶部公众号名称,然后右上角设为星标,精彩不会错过!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谈读书
微课视频:不求甚解
知识点讲解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怡情(yí)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nàn)
滞碍(zhìài) 味同嚼蜡(jiáo) 吹毛求疵(cī)
2.理解重要词语的词义。
怡情:使心情愉快。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聪明而狡猾。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学习《谈读书》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句。圈点批注课文论述的不同内容,并尝试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试举例说明。
①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4.学习《不求甚解》
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掌握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3)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道理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名词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②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一味地咬文嚼字,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③对比论证。将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①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②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③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不同点:①两文论证的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②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③两文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精练华美;《不求甚解》的语言严谨质朴。
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什么新的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不可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局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导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 《谈读书》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咀嚼( ) 好( )读书 味同嚼( )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 ⑵伦理
⑶诘难 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 ⑹矫
⑺学究 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 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 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课后巩固】
4.文本探究: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排比说理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各举一例,并说说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语言品析:说一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在畅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语言的特色。)
【拓展延伸】
①读史使人充实,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②凡有报学,皆成性格。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④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⑤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⑥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⑦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⑧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6.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8.你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请写出两句来?
论据:
9.以上两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
论据:
10.做一下自我分析,说说自己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
读书名言警句积累:
1. .腹有诗书气自华。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的志向。25万字的《中国救荒史》,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2.文体链接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
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个人的某一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议论和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通过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的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
【整体感知】
1.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3.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课后巩固】
6.文本探究(先让学生了解驳论的特点,再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层次。)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观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驳倒错误的论点。要抓住批驳“突破口”,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论据、论证来间接驳论点。
⑴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⑵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⑶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7.语言品析(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你举一例证明“不求甚解不好”不尽然对。
【拓展延伸】善读可医愚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8.本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
9.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一论点的?
10.作者将“医愚”与“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11.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12.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象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 ——我说:“ ”
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谈读书》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jué liú jiè zhì cī jué hào jiáo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狡诈。 ⑵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⑶诘难:诘问,为难。 ⑷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⑸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 ⑹矫:做作,不真实。
⑺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⑻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⑼滞碍:不通畅 ⑽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⑾要诀:重要的诀窍。⑿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⑴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①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②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⑵对比论证:正反说理,全面有力。
⑶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⑷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4.文本探究:
①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样使文章很有气势,很能打动读者,很有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就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5.语言品析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1.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
第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2.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否定态度。
3.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清其相互联系。
4.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5.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理解。
6.⑴批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⑵“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重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⑶书要反复读。
7. 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有求甚解的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8.“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是为了引出下文有关某些人对于互联网能代替书本的作用的解释。 “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互联网上的东西繁杂且有很多不适宜的内容,人们对于其选择的自由度非常大,但总的来说,网上的很多东西比较浮躁,错误很多,会给人们带来误解。因此,还要以书本为主,网络为辅。
9.论点是“善读之可以医愚”。
文章首先提出读书的问题,第二段接着讲了“善读之可以医愚”。
下面又以“开卷有益”为例,论述了善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的结论也是“善读之可以医愚”。
10. “医愚”与“善读”,作者主要论述“善读”。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引用名言,结合事实,恰当的比喻等等。
11.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一是,每个人的能力和需要不同,所以读书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二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有的图书有益,而有的图书则会给人以坏的影响。还指出第一:人们应根据各自需要有选择地读书。第二:人们应选择好书去读。
12.书是解药——我说:“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本公众号收集整理了PDF打印版电子课本,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发消息回复下面关键字可获取下载链接。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3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4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5曾经的曾经,我在出去登山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手艺人制作的竹筒,样式很漂亮,可是又想到我是在登山,背着太沉,反正下山买是一样的,于是就没买。可是下山的时候却又不经过了那里,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请不要再错过每日的阳光,不要忽略身边的精彩,赶快关注公众号,这里有我们也有你。初中微课资源,我们每天都在!
7-9年级语文上下册 全册PPT课件、课文朗读MP3、导学案资源下载:(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下载页面!)
写在最后: 点亮“赞”和“在看”,学习必备,请收藏本公众号,转发到班级群!
领取方法第一步:点击进入,关注“初中微课资源”
第二步:回复关键词:6501
(温馨提示:公众号底部回复“6501”,口号一定不要错哦!)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中小学语、数、英等汇总目录资料
1—9年级语文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1—9年级数学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1—9年级英语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部编版1—9年级道德与法治微课视频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