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矛盾的根源在哪,如何描述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和母亲生活,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各方面的因素(母亲对自己家暴、母亲再婚、母亲成为家庭主妇)影响,我内心对自己的母亲有非常矛盾的感情。

  首先外人议论我的母亲我会反感会阻止,但我与母亲相处的时候心里会有莫名的恨意。母亲的话语很容易激怒我,我也从心底里觉得这个女人这辈子对我有亏欠而对她毫不客气。

  我无法改变我和我母亲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不希望将来我和子女的关系也变成这样,所以想问问母女之间最大的矛盾是什么,如何避免亲子关系不和?

  母女矛盾的常见原因就是:母亲的控制欲太强了。

  而母亲想要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对「失控」的恐惧。

  因此,要想缓和矛盾,需要了解母亲真正的需求。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小时候,我和妈妈的关系很好。

  那时父母经常吵架,不管他们谁对谁错,我总是无条件地站在妈妈这边,认为妈妈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很讨厌爸爸,因为他不顾家,乱花钱,又很浮躁。

  2009 年,爸爸去世了。

  为了陪伴妈妈,我和爱人搬去与妈妈同住。

  但妈妈对我的爱人诸多挑剔,两人经常吵架。

  后来我和爱人分手,多多少少与妈妈有关。

  这两年,我又谈了一个朋友。

  妈妈仍旧百般挑剔,她已经成了我追求爱情的障碍。

  我买了房,打算搬出去和爱人同住,妈妈又千方百计地阻挠。

  我分析了一下,觉得我和妈妈没能很好地完成「分离」这件事。

  另外,妈妈是个非常苛刻且很容易焦虑的人,平时看到的全是负面消息。

  稍有不满,她就会破口大骂,还不断强调自己多么不容易。

  我与她的交流越来越少,她对我也越来越不满,总觉得我被人抢走了,常常歇斯底里地和我吵架。

  我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去跳跳广场舞也好,但她非常抗拒。

  我让她去读老年大学,她也以各种理由拒绝。她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思想十分闭塞。

  我想问问:除了搬出去住,我还能做些什么改善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完成双方的「分离」,或者能不受妈妈情绪的干扰,过我自己的生活?

  ——一位 35 岁女士的自述

  一个人为什么要去控制另一个人和他的生活?原因很简单,害怕失控。

  失控意味着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面临被攻击和被伤害的危险。

  其实,控制型的人内心都非常焦虑、恐慌,而越是焦虑、恐慌,就越无法忍受失控。

  一旦出现失控的信号,这种人就会用激烈的手段试图把人或事拉回自己的可控范围。

  案例中这位女士与自己的妈妈就处于这样一种拉锯状态,但我们很难界定她和妈妈究竟谁是掌控者。

  妈妈掌控她的方式则是挑剔、吵架、阻挠。

  母女俩似乎在进行权力的争夺,两人的关系像相互控制,互为因果。

  就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画面:一个人在前面跑,另一个人在后面不停地追。

  跑的人问:「你为什么要追我?」追的人说:「你不跑,我就不追了。」

  妈妈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就无法承受与子女的分离。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妈妈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疾病、养老和生命中的其他重压。

  她无法独自承受这些,希望有人一起承担。

  为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妈妈可能会采取攻击、谩骂的方式,让孩子因愧疚而顺从;也可能用「孝顺」对孩子进行道德伦理绑架。

  这一切都源自妈妈内心的焦虑与恐慌。

  一个妈妈把自己的人生和女儿捆绑在一起,自然会对闯入她们母女关系的人满怀敌意。

  这个外来者会破坏她们母女的联结,在妈妈看来,这种破坏简直就是侵略。

  妈妈必然会把这个外来者当成坏人,无法接受这个人,对其挑剔、指责、抱怨、否定,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个人驱逐出去。

  我们在这个案例中能看到,类似的事情在女儿小时候已经发生过了:妈妈和女儿的关系特别亲密,爸爸像个外人,无法融入她们,最终成了家庭的边缘人。

  孩子是妈妈生出来的,有些妈妈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专有。比如很多妈妈会对孩子说,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血缘关系是最稳定、最不可切割、最容易掌控的关系。

  一个妈妈如果无法在其他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必然会牢牢抓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子女,绝不会主动放手。

  这意味着妈妈同时也要承受子女个人生活中的很多关系。

  比如案例中这位女士和爱人之间出了问题,最终分手,她认为这与妈妈的干预不无关系。

  事实的确如此,妈妈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的女儿和爱人的关系,自然不会祝福她们,且内心深处一直在想着怎样拆散她们。

  这位妈妈一方面很强势,另一方面又很脆弱,她一直在用强势掩饰自己的脆弱。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与控制型母亲相处,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尽量避免与妈妈决绝地「分离」。

  我很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做任何事。

  可是与妈妈「分离」,尤其是过于决绝地「分离」,可能要付出一些代价:来自他人的不理解,他人言语上的指责、攻击或恶劣的态度、对抗的情绪;来自自己,要承受没有归属感的深切孤独。

  我们出门在外受到伤害时,妈妈往往是我们最后的温暖港湾,她会接受、体谅我们,站在我们的立场上维护我们。

  如果我们决绝地离开妈妈,妈妈感到被最亲近的人抛弃了,她会很伤心、很愤怒。

  等到我们再回去找妈妈时,就可能被妈妈拒之门外。

  这会让我们感觉好像失去了最后的容身之所,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这种感觉非常痛苦。

  反之,不在冲突中贸然采取过激选择,而是给彼此留下回旋的余地,或许妈妈出于对孩子的爱会改变自己的观念,真正地理解我们,我们也就不用做最坏的选择,即决绝地与妈妈「分离」了。

  第二,如果妈妈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愿意妥协,我们不妨用一种友好、委婉的方式实现「分离」,避免激烈的情绪对抗,尽量减少对彼此的伤害。

  不过,即便是以和缓的方式「分离」,也要做好准备面对以下情况。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上一篇:腐女文化的一种来龙去脉
下一篇:暗网 常人无法用浏览器搜索到的网站 一个比你想象中恐怖100倍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