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艺术论文十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色彩艺术论文篇1

  色彩可对人的视觉感官进行刺激,而色彩不同,对人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色彩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又是如何呢?作为宇宙组成部分的地球,是利用太阳来提供光明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因为太阳而充满了绚烂的色彩和光彩。正是由于存在着太阳的光亮,人类才能按部就班的生产和生活。而在原始社会中,有着比较浑浊的光亮和色彩,关于色彩,人们所产生的概念并不特别,在当时并没有将色彩视为是一种艺术活动,而仅仅是看做生活和自然颜色的不可分割的成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社会生活中,色彩呈现着一种相对和谐的、自然的生活状态。它不仅仅能够对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给予改变,同时还能表现出整体性。由色彩组成的图形,已经成为一种装饰,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有秩序的色彩环境。色彩逐渐成为一种智慧的结晶,并在美术艺术上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始有了越来越灵活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个性的标志和象征,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中西方,色彩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风格和艺术手法,在情感的差异性也非常的显著。中国对实体比较注重,而西方对自由更加的注重。

  二、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表现

  在远古时代,色彩就已经有着广泛的运用,利用色彩,人们能够达到一种美的享受。在古代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已经是炉火纯青。色彩能够对艺术家作品中的内涵和意蕴,进行最直观的表达。线条和色彩,是绘画作品中的最重要的造型手段。线条和色彩相互承托,二者密不可分。可谓是“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由此能够看出,在绘画作品中,色彩担纲着主要的角色,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色要对墨的不足进行弥补,而墨要将色的位置让出。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1色彩在绘画作品中是依形设色

  首先,在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依形设色,但它的运用标准并非是遵循自然形象的色彩,它是利用主观来配置色彩,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离分和联系,塑造了完美的色彩结构,色和形可谓是相得益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变化,往往更注重提升色质,而不是在实用调和上,其变化不是对调和使用的注重,而是对提炼色质的注重。而性质的衡量及选择和运用色彩材料,决定了色彩的混合使用,这同时也是色彩运用在中国绘画作品的特性。

  2平涂是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绘画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将平涂作为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并将投影暗部和反光等等的色彩进行了淡化,我国的绘画作品在色彩上也因此表现出单纯、艳丽、明朗等富含装挂的意趣。在一种色中,完美地结合了其它的色彩,并利用其深浅的变化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为例,借助于留白艺术所发挥的调剂作用,通过融合色和墨,使中国画更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平衡调节色彩,将绘画作品的整体欣赏感进行完美的统一,使绘画作品彰显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就要求在绘画作品中灵活的运用色彩,通过一气呵成一种色,使欣赏效果达到一种独特和完美。

  3渲染是色彩运用的又一特色

  中国画对色彩运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渲染。它能将画面色彩的独特性突出出来,进而使绘画作品的欣赏力和感染价值增强。正是由于色彩的娴熟运用,才使得绘画作品的欣赏价值提高。人类对有颜色的物件的制作,会受到色彩的局限。因此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们会运用色彩的调和,对自身艺术作品所需要的元素进行给予满足。

  4绘画作品中色彩运用的美学原则

  在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基本运用方法,是对民间画家和历代画家的技法进行了传承和发展。因此,在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有着丰富多样的技法。谢赫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就是对绘画作品中色彩的美学原则和基本点进行了形象的总结。为了达到一种美感的效果,并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表达,在运用色彩时,需要对作品的底蕴和内涵进行表现。在绘画作品中,色彩有着非常重要的运用。我国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色彩,很少运用人工的色彩,当时,红、黑、黄等天然色,是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绘画作品中,色彩就有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运用方式。墨(黑)色,墨(黑)色是中国绘画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种载体和经典的用色。“中国红”是绘画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对红色运用的承托。而正是奇妙融合了天然的颜料色,中国传统的彩陶才将自身艺术的生命力彰显出来。在运用色彩方面,彩陶是经过处理的,它通过黑红及黑白的图像,给人一种朴实和稳重之感。墨(黑)色,是我国一直以来绘画作品的主要用色,而黑、紫、红等,也是我国彩陶艺术作品的主要运用色彩,这些颜料主要是依靠磨制而成。在我国古代,画家们就非常重视色彩的运用。

  譬如我国马家窑研制的彩陶,有着非常鲜丽和明亮的色彩,并且有着极大的反差,橘红色运用最多,并将其运用到极致。正是因为完美的运用了色彩,才对彩陶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极大的衬托。还有就是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其恰到好处的运用,代表了中国画的特点。而中国画中的白色和黑色,这两个色种是极其重要。从本质上而言,中国画的画风,正是由于这两个色彩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衬托而成。中国画另外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运用飞白和空白色彩,由宣纸白和色彩黑,而在宣纸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色彩的艺术运用。在中国画中,白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体现。对绘画作品而言,色彩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影响。

  三、情感与色彩双向关系

  1色彩能够表现出一种象征性和寓意性

  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们正是借助于色彩,来表达一种情感。正如黑色所象征的情感是神秘深沉的,黄色所代表的情感是阳光向上的,绿色代表的情感是春意盎然的。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巧妙的运用色彩,能够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行深刻的传达。艺术家门正是通过情感的巧妙运用,将自然色向自我心中所想之色进行内化。进而在绘画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内心之色,使绘画作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色彩如果失去了情感,就不会引发人的共鸣。画家通过应用色彩,来释放和表达情感。色彩能够对人的某种情感进行表达,可影响到人的某些行为。在绘画作品中,色彩因为不同的情感,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差异。正是因为人有不同的情感,才使产生的色彩也有所不同。看到黄色,人们就会对秋天进行联想,看到绿色,就会对春天浮想联翩。色彩能够对人的情感进行表达,对人的情感进行释放,进而影响到人的想象和感知,促使人类灵感的爆发。

  2色彩完美的结合了情感色彩能够对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进行表达。

  在人类交往的过程中,会释放所产生的不同情感,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会达到一种共鸣。而情感和色彩的共鸣,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不断的磨合和传承的。一些颜色会影响到人类的情感,如褐色是肃穆庄严的象征,而红色代表着骄阳似火。人们一般都能读懂绘画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这样也因此使绘画艺术更加富有人性化和情感化。

  四、色彩在绘画中的艺术传达

  色彩源于人们的想象和自然,色彩在初始阶段,仅仅是社会生命的一个构成。而色彩在当今社会中,可对一种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进行传达。这是文明的象征,也彰显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譬如,天空是蓝白交接的颜色。而天空在绘画作品中,由于多样化的风格和形式多样的技巧,而对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行了展现。色彩有着多种表现方式,在绘画艺术中,我们不是苛求有多么完美的绘画,而是人们能否接受和欣赏这种这种绘画艺术。色彩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保护,无论颜色是色彩斑斓的,还是黑白两种保护色,都能极大的影响到绘画艺术。在临摹花园的过程中,绘画是依靠多种色彩的重叠,来赋予大自然一种斑斓的色彩。正是由于色彩而构成了会画艺术。色彩的协调和搭配,以及色彩是否与人的审美情趣相符合,决定了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绘画艺术中,色彩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其想象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

  五、结语

  色彩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水彩画;特色;造型;形象;风格;色彩

  水彩画是西方绘画品种的重要一种,传入我国以后,已成为我国画坛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对于水彩画的创作与学习,也无论是在理论启示上还是在艺术实践上,不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试就水彩画的艺术特色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讨论、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体而言,水彩画的艺术特色可分为以下四大层面予以解读—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画同中外所有的绘画艺术一样,都是造型艺术,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水彩画更加强调造型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又具体通过以下几大手法来体现:

  其一是以平面显立体。水彩画同所有的绘画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造型艺术,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单调僵化的平面艺术,而是以平面显立体的艺术,即以二维空间表现三维空间的艺术。绘画作品只有长与宽,而没有高,只能从正面通过视角进行观赏。这的确是绘画艺术之短,但作为水彩画,却可以扬长避短,甚至以短见长,即通过观赏者的第一视觉印象的联想与想像,获得最大的艺术信息量,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立体空间,获得审美的极致。

  其二是以瞬间显永恒。水彩画选取的是瞬间的物象,但却以这瞬间的物象显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狄德罗说:“画家的笔只有一个顷刻:他不能同时画两个顷刻,也不能同时画两个动作。”①莱辛也说:“绘画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后都可以从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画选择的瞬间形象,应当是事物发展与人的感觉的顶点,因为顶点就意味着止境。莱辛认为:在一种激情的整个过程里,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的顶点,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远处去看,想像也就会停止了。水彩画画出这人世间的瞬间物象,它又被圈定下来,显示出人世间事物的永恒。

  其三是以静止显动态。水彩画是静止的艺术,但它却通过静止的画面表现动态性特征。例如大海的波涛在画面上是静止的,但它却显示出动态的汹涌之姿;蓝天上的白云也是静止的,它也显示出不断飘动的意象。

  由此可见,水彩画正是通过以平面显立体、以瞬间显永恒、以静止显动态的辨证统一的艺术手法,来实现它的集中性的。

  B.形象的多样性

  水彩画的绘画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有人物形象,又有动物形象,还有景物形象、器物(静物)形象,具体可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宗教画、历史画、壁画、年画、儿童画等各种形式。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之中,还饱含着画家深刻的思想与深厚的情感。也就是说,水彩画的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也是形与意的有机统一。例如一幅蓝天大海的风景水彩画,其形象是碧海、蓝天、白云、海鸥、帆船等等,而在这些形象的背后,又透出画家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与渴望飞向更广阔的天地的向往之心和理想之趣。

  由此可见,水彩画的形象,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既表现在物象本身的多样性,又表现在物象之外的多样性,即所谓“象外之象”、“画外之画”。用我国传统的绘画理论而言,就是“诗中有画,画外有诗”。因此,水彩画的学习与创作,都要仔细品味、认真揣摩、全面把握由形象性所形成的这种“味外之旨”、“弦外之音”、“画外之蕴”。

  C.风格的写实性

  水彩画作为西方绘画的品种,属于写实主义范畴。从美学原则与艺术精神的视角考量,它是受西方传统美学原则与传统艺术精神所制约的。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概括的那样:“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是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我们从中西美学史上可以发现,‘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的普遍原则,亚里士多德以模仿的基础建立起的《诗学》体系,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而‘表现说’则成为中国先秦美学的核心,‘言志’、‘缘情’是我国诗论重视表现的最早见解,在情与理的统一中,将‘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作为最高境界。”③

  作为写实主义风格的水彩画,主要通过明暗处理与焦点透视来得以具体体现。通过光影与明暗的不同,通过近大远小成比例的焦点透视法,来加强其真实感。

  D.色彩的独特性

  水彩画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它色彩的独特性上。正如马克思所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④水彩一的灵魂是水彩,它是用胶水和颜料等调制而成的,作画时用水溶解于纸上,利用画板的白地与水分互相渗透等条件,表现出透明感,具有轻快、湿润等特殊效果。既不同于油画的油质色彩,也不同于水粉画的用水调合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水彩画色彩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具有“水彩味”。

  注释:

  ①②转引陈兆金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第321页,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7版。

  色彩艺术论文篇3

  (一)主观性色彩具有主观性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可以说他是主观性色彩的创始人,其油画艺术作品中,色彩表现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情感。例如189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乌鸦群飞的麦田》被称为是梵高的“绝命书”。整幅作品画面色彩鲜明而强烈,绿色的小路在大片黄色的麦田中伸向远方,乌云密布的天空压抑着金黄色的稻田,流露出阴郁与不安,让人感觉空间凝固,无法喘息。低飞的乌鸦以及狂暴跳动的笔触增强了压迫感与反抗感,让骚动的画面增添了激动、振奋与不安的情愫,整个画面被蒙上了一层紧张与不祥的预兆,充满着恐怖、不详的感觉。画面中没有表现出自然物象真实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却表现出画家本人内心的思想与情感体验,而这极具个性的艺术语言,成功地使整个画面获得了强烈的视觉表现效果与精神感染力。法国画家、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认为,艺术创作色彩的选择应该是以创作者个人观察感受的经验为基础,色彩表现的目的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意识,而不是复制客观存在事物。

  (二)主观性色彩具有象征性

  色彩因联想而具有象征性,红色能够联想到火与血;黄色能够联想到太阳;蓝色可以联想到海洋、天空等。不同的色彩能够令人想到不同的事物。然而,色彩不仅能够象征不同事物,还可以象征一些抽象意义的概念,比如精神信仰等。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色彩的象征性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油画艺术创作的空间。与塞尚、梵高合称后的印象派三杰——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就是一位善于运用象征色彩来进行油画艺术创作的优秀画家,其代表作之一——《雅各与天使的搏斗》看起来像是宗教题材的作品,实际上是以象征主义为特点,运用红、蓝、黑和白色组成的画面。整幅作品显得十分神秘,运用强烈的对比与大面块的设色。而这种独特的色彩选择与结构安排使得画面表现内容极具象征特性。

  (三)主观性色彩具有表现性

  德国画家、思想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曾经对色彩与人的关系进行阐述,并从人的心理与情绪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色彩可分为主动色彩与被动色彩,能够传达出人们内心积极或者是消极的情绪,这也就是色彩的表现性。在油画艺术创作中,客观描摹对象的色彩不是用来被复制的,而是使之升华用于表达情感。

  (四)主观性色彩具有装饰性

  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过程中,为了充分表现自身的情感体验,往往采取平面性、秩序性的手段将貌似简单的各种色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线条与面块,将画面中的色彩元素进行分割或者是重叠,利用点、线、面的相互映衬,使得画面内容丰富且生动起来。如高更的作品《塔希提妇女》,画面中描写的对象没有立体感,而是用近乎是平涂的手段,使画面产生一种原始的韵味。画中盘里鲜红的水果色彩与人物赭石、红棕的色彩,以及人物腰部裙衫的苹果绿与深黑等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如一直追求艺术探索的马蒂斯,其曾经从东方艺术中汲取了绘画表现手法以及平面的表达手段,使画面极具装饰感。

  (五)主观性色彩具有节奏性

  绘画艺术如同音乐一样,能够表情达意,抒发内心情绪。内心情感的迸发表现在油画创作中,借助色彩冷暖与明暗的表达,就形成了富有思想和灵魂的节奏。如同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其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充满了节奏感,并且是伴随着创作者的情感波动而产生变化的。其作品《在褐色中展现》描绘了一个人从呈褐色微暗的室内登上向外的台阶的情景,当门打开时便出现了明亮的光,显然这个人走向了光明。画面中褐色与白色的面块相互映衬,明亮与灰暗之间巧妙地产生了不同的节奏,同时又清晰地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绪。

  二、在油画创作中对主观性色彩运用的思考

  (一)油画创作主观色彩的产生源于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与艺术感悟

  在油画创作中,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就是创作者艺术个性表现的重要表达方式与手段。而油画色彩语言是由不同创作主体来决定的。不同主体的主观性会创作出不同的色彩语言形式。主观性色彩是创作者艺术个性的体现,而艺术个性也代表着主体对客观描绘对象的主观性认知。因此,主观性色彩与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个性是一致的。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绘画作品中的主观性色彩体现着创作者的个人审美、个性特征与思想情感。如同有的艺术创作者喜欢意象表达、有的喜欢象征主义、有的偏爱表现主义一样,不同的创作主体的自我情感与精神不同,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其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就有着不同的内涵与意义。

  (二)油画作品中主观色彩的产生是创作者在创作中的主观思维表现

  主观性色彩在油画中是创作者主观性的直观展现。在油画创作中,虽然艺术表现的内容是客观性的,但是形式与色彩却是主观性的。客观存在的表现内容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而主观性的色彩表达就是要将其中蕴含的美表现出来,并使之升华为艺术美。油画作品的主观性色彩就是创作语言的主观性,其与创作者的主观性一致,是艺术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主观思维的艺术化体现。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创作者的主观性思维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绘画内容上,不再像以往那样按照主题来进行创作,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题材,只要是感兴趣的题材都可以进行创作。其次,绘画创作材料与技法的主观性。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艺术家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工具。在现代举办的很多画展中,很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很难看出是什么样的画种,却同样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再次,绘画形式上的主观体现。以往的绘画创作都有条条框框的规定,需按照规则进行作画,然而在今天的绘画创作中,很多艺术家已经突破了固有形式,抛开观念上的束缚,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画作,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色彩是油画艺术创作的基本构成元素,其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烈的主观特征,但是因为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色彩又有了主观与客观之分,而现代艺术家们在油画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多的表达出自己内心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在画面中有意识的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色彩规律,尤其是带有寓意以及象征性的色彩语言,成为绘画作品的主体色彩。

  (三)情感与精神是主观性色彩的核心

  色彩艺术论文篇4

  1.采用主题性设计教学模式

  主题性设计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讲述基本色彩理论之后给学生设计一个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分析思考,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思路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素材,启发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师生互动学习研究,合作完成作业,不断提高学生的色彩理论水平和技法技巧,不断拓展学生的色彩视野和创作思维。这种主题性设计教学,引入色彩设计观念,以色彩研究为手段,强化了色彩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主题性设计教学,设计主题可以多元化,扩大色彩研究学习范围,使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广泛性,学生专业知识具有全面性,夯实探索色彩表现力、创造性运用色彩的基础。

  2.运用电脑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一般都学习了素描与色彩写生课程,基本掌握了色彩的调配、组合、表现、造型知识。色彩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系统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统一关系使画面色彩优化组合。在色彩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引入“电脑辅助设计”思想,把传统手绘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电脑在艺术设计中辅助作用,也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手绘与电脑辅助手段各有优劣,不可能以一种替代另一种,要结合使用,优势互补,但电脑辅助设计的优势是强大无比的,恰当运用电脑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实现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以研究为主方向转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改革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建立一个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提高色彩教学在课程中所占比例,强化色彩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在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要提高色彩调和练习和色彩对比练习的实践课时比例,锻炼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色彩课程设置中要各有侧重,要区别对待、显示特色。要适当调整色彩课程内容,不断探索出一个科学有效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不能与高职院校完全匹配,要以培养学生色彩调和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色彩创造能力为侧重点。如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主要侧重于空间色彩认知和色彩搭配,所以要多安排“色彩调和”内容,使学生受到严谨的色彩构建训练、理解色彩调配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4.改变色彩课程授课方式

  高校艺术专业的色彩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色彩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口述物体色相,以及物体之间的色相区别,写生时要严格尊重事实,不能改变物体色相。在中后期写生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要求学生适当提炼物体的色彩偏向,适当添加主观意向,既要画得“像”,又要把握画面氛围,注重画面效果。在讲解动漫游戏专业学生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动画或影视场景,让学生知道专业对色彩应用能力的需求,知道色彩课程对后续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专业课程方向发展。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色彩》课程,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力求提高学生色彩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加大由基础课向专业课的引导力度,加强学生主观色彩表现和色彩应用训练,使色彩教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独立的色彩设计能力。

  二、结论

  色彩艺术论文篇5

  1.协调整体

  不同人群对室内的要求各不相同,对家具、物品的款式、色彩及摆放位置各不相同。例如:年轻的女孩比较钟爱粉色系小清新的家具;而老年人群体比较倾向于沉稳复古风的家庭陈设。同时,不同的室内空间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在对其进行色彩搭配时,也应根据其特征和作用进行色彩的选取。例如:客厅作为待客区,应选择比较柔和沉稳的色彩,而卧室则可以选择与床罩、梳妆台颜色相搭配的色彩。室内设计艺术中,对色彩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协调室内的整体环境,凸显整体特色,为整体加分。例如,当室内光线过于明亮时,可以采用偏冷色调的墙纸或墙漆,使室内整体变得柔和,不至于因光线太刺眼使人感觉不舒适,同时,对室内家具等物品也可以选择偏冷色系,与背景色相搭配,使整个空间给人柔和明亮之感。

  2.体现创意和个性

  对室内空间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和搭配,凸显主人或者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例如:整个室内空间只应用一种色彩,如绿色。整个墙壁和天花板全部贴上淡绿色的墙纸,墨绿色沙发,湖绿色地板,粉绿色窗帘,芽绿色书柜等,整体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绿色系体现出主人或设计师平和安宁的个性;以蓝色系为主表现出主人或设计师理性沉稳的特点;以黄色为主色调呈现出轻松明快的的个性特征等。对室内色彩的不同选择和搭配方式表现出设计者不同的创新和性格特征。用一句话说便是“见其室内设计如见人”。

  3.影响情感情绪

  室内空间的色彩将会对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产生影响。因为人们眼睛在接收外部色彩刺激后,会在大脑内发生反应。不同颜色的光对人眼进行刺激,会触发人体不同的感觉系统。人们长时间处于某种色彩的空间中,会不自觉受到色彩所赋予的情感色彩所影响。因此,卧室的色彩应尽量柔和平静,以保证舒适的睡眠环境;而在自主火锅店,一般采用鲜艳的大红色,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使顾客食量变小,加速顾客的离开速度。

  二、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运用的基本要求

  1.协调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进行运用时应使其与室内整体环境相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色彩运用对室内设计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不协调的色彩,将会与室内其他陈设相冲突,使整体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影响人们的审美享受,而且将影响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使之变得焦躁不安、烦躁郁闷,久而久之,很可能危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2.协调室外环境室内的整体设计,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应该与室外环境相协调,这样给人一种和谐自然、无缝过渡的美感。室内艺术设计风格应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和谐。例如:在室内放置一些植物,种一些花花草草,装饰和点缀室内环境,使居住者生活在室内也能与室外环境相接触。另一方面,针对室外环境的特点,如室外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室内在设计时可以尽量选择森林系的风格。

  3.色彩之间搭配协调

  在室内设计中,协调色彩之间的关系,正如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色彩都能任意组合搭配,即使是多种色彩混合搭配的色彩搭配方式,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协调的色彩搭配能够给整体一种统一感,使整个室内空间显得和谐。例如:如果背景色为深色调,则家具等陈设也应选择相应的深色款式,可以选用暗色的灯光,使整个空间呈现出沉静、平和、稳定之感。

  4.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但适用于政府和党的工作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艺术的色彩运用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群应该选择适宜他们的色彩进行室内设计。例如:儿童居住的空间,可以采用一些新鲜、富有想象空间的色彩;孕妇生活的空间,应采用安宁、充满希望和爱的色彩;成功男士的居住空间,一般采用沉稳、低调的灰色系色彩。同时,对于内心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群,他所居住的空间应以安定心神的绿色或蓝色为主打;对于内心沉郁的人群应采用活泼明快的黄色或红色设计其居住空间。

  色彩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教学;色彩归纳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设计作品的成败。色彩教学是加强学生对于色彩的观察力以及运用能力的关键,同时,也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体系愈渐完善,但是色彩课程的教学方式仍比较单一,未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一、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融合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于一体的专业性课程,而其中的色彩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色彩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色彩构成、形式基础以及色彩设计。在现实生活中,色彩通过各种事物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很多事物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均与设计过程中的色彩设计相关,对于设计作品而言,色彩是其带给人们第一印象与感受的关键,成功的色彩设计不仅能提高设计作品的感染力,还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色彩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技巧与能力,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实现审美与价值观的统一、实践与科学性的统一、艺术与专业性的统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正是由于色彩运用对于设计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才进一步证明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关键作用。

  二、关于色彩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色彩教学的定位

  笔者认为色彩教学是专业型教学、应用型教学以及创新型教学。第一,专业型。艺术设计本身是专业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切记不能因为重视专业技巧的培养而忽略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色彩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色彩原理、色彩传统技法分析等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来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第二,应用型。在色彩教学中强调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指的是在色彩教学中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对色彩的观察提升学生在设计中的色彩表现力,让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第三,创新型。对于艺术设计而言,设计者除了需要将设计理念转换为实际的且具有使用价值的作品之外,还需要保障作品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但是,现如今由于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不能缺乏创新。因此,为了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身能力以及竞争力,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到设计中。

  (二)关于色彩教学方法的思考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让色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综合能力上发挥指导性作用,教师就必须先确定色彩课程在教学中的定位。在色彩教学中,理论知识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则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在实践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一些造型简单的物体进行静物写生,让他们集中精力观察物体的色彩,且引导学生从物体本身的物象框架中脱离出来,用心去观察与感受物体的颜色、形状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组织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作品对于色彩的要求并不是任何颜色都能满足的,有的颜色对于作品而言过于鲜艳,而有的却过于灰暗,因此,为了确保设计作品的色彩满足设计要求,必须综合考虑与分析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以及冷暖等各方面来进行色彩的提炼。最后,利用色彩归纳和替换练习提高学生色彩运用能力。色彩的归纳与替换主要是利用色调较多且整体较为复杂的照片或画,先让学生将照片或画的主要色块进行归纳,然后将色块进行重组,也可以更改照片或画的主调色或明度、纯度等,完成相应的替换后去,感受经过对色彩的变动为照片或画所带来的改变。

  三、结语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以及配置等对于设计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需并重,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更为得心应手,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华东.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教学现状探析及对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12):158-160.

  [2]彭尊善.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2):111-113.

  色彩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色彩;绘画;艺术

  十五世纪上半叶,凡?爱克兄弟在再现人体和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这些色彩,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更多的是为适应精神上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伦勃朗利用强烈的明暗对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来突出主题,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环境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深度。

  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矗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体现了这一切。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康定斯基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之上,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色彩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色彩语言,油画色彩,油画创作

  油画是西方传统绘画中的经典,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犹如中国的中国画。油画是造型艺术和色彩艺术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就是围绕着造型和色彩两种基本因素进行革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流派。色彩作为其中重要的因素,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从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改进油画材料(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开始至今,油画色彩经历了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达的一条主线。

  纵观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经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罗可可时期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这些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其中,色彩因素极大地推动油画艺术的发展,故对色彩发展的阶段加以分析和归纳:

  一、古典固有色阶段。该阶段主要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主导,这个时期偏重于研究画面的素描关系,表现人与物的固有的颜色,画面色彩中偏向褐色系,故这个时期的绘画又被称为“酱油色”,在一定意义上说,画面的色彩表现力还有所欠缺。

  二、印象主义色彩阶段。19世纪,光学理论和色彩学方面的知识革新,它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画家们带来了新的曙光。画家们开始认识到光并不是无色的,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构成的。并且管状油画颜料的出现,也为印象派画家们能够户外写生表现光影提供了可能,甚至可以说,没有发明可携带的颜料,就不会有印象派。印象派画家们追求描绘阳光下的物象,画面呈现出来的色彩明亮,暗部也变得透明,打破了古典固有色时期的色彩,让油画色彩作为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开始突显出来。从后印象主义开始,画家们更加注重油画色彩的表现,色彩因素越来越被重视,并且确立了色彩因素在油画中的地位。

  三、现代主义色彩阶段。现代主义色彩阶段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古典固有色阶段那样的酱油色调,也不单纯追求外光派的印象主义色彩阶段,而是二者之间的一种综合。用一句话说,这是一种多元化的色彩阶段。例如,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注重发挥纯色的作用,强调色彩的表现力,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以单纯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等,表达不同观念的流派必然在色彩语言上也各有不同,富有古典写实性、表现性、装饰性、抽象性色彩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色彩在人们生理、心理、情感上的表现力加强。

  简要分析了西方油画色彩的发展演进,我们可以知道西方油画色彩大体上是从单调到多元化,从被动描摹对象到主观色彩表达。色彩作为画面重要的构成要素,越来越被艺术家所重视,绘画不再单纯的摹仿自然,色彩不再受光的约束,进而独立展现客观世界和艺术家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

  相信喜欢艺术的朋友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你在博物馆或者展览馆欣赏画作时,首先吸引你注意的是那画面的色彩,也许你并不知道画得是何物,也不会影响你喜欢它的程度,可见,画作中的色彩对于欣赏者的视觉是极其敏感的,正如狄德罗所说:“素描给生物以形体,色彩给他们以生命。”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表意的工具和方式。艺术语言,作为人类社会语言的一种,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其中,色彩语言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表现手段,相对普通的语言来说,色彩语言由于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规则,所以能够任由想象力自由地发挥,能够更有比喻性和创作性。诚然,色彩语言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人们对于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波长对人产生在某种心理上的差异,因而,人们可感觉到色彩的冷暖特征。一般来说,暖色被称为“活力之色”,它的代表颜色为象征热情和活力的红色以及阳光的黄色,冷色,如绿色和蓝色,被称作“被动之色”,因为它们给人一种冷漠和压迫的感觉。举个例子,梵高著名的代表作《向日葵》,整个画面他大量使用“活力之色”—阳光的黄色,表达出灿烂夺目的葵花和对生命的热爱,它像一团团生命幻化的火焰,又像是一首优美的黄色交响曲。如此美妙的画面正是色彩的强大表现力所为。

  色彩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而是被人们所感知的,从人类的诞生之日起色彩就一直存在着。如此来说,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需要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勇气和革新精神,拥有爱迪生上千次试验最佳灯丝材料的信心和毅力及爱因斯坦能够提出伟大的相对论的想象力。这样看来,注定了艺术家将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那么,我想,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要积极地感受色彩、选择色彩、表现色彩,并让它与整个画面和谐地搭配,同时,努力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感受不同颜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及把握色彩的节奏产生的作品美感。

  从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的历史上来看,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有自己偏爱的色彩。“现代主义之父”的塞尚偏爱灰色,“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钟爱金色,两位抽象主义的大师,一位是瓦西里·康定斯基喜欢黄色,另一位皮特·蒙德里安钟爱黑色,野兽派的色彩大师亨利·马蒂斯偏爱柔和的红色,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钟爱红色、蓝色和玫瑰色。无论是被称之“金色的提香”,还是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画家们在色彩上的钟爱可以看成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画家,了解某个流派,理解美术史上重要的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说,正是艺术家所偏爱的色彩才构成了美术史上灿烂多彩的故事。

  小结:

  纵观西方油画色彩的发展,我们知道色彩是油画艺术非常重要的表现因素,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魅力。独到的色彩构成了艺术作品中的灵魂,因为它能表现出我们感觉到,却不能有言辞表达的东西,因为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往往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是形与色的巧妙结合,是艺术家对世界独到的色彩感受。因而,我们需要发现色彩的魔力,感受生活的冷暖,把握色彩的节奏,创作出具有个性化色彩语言的图画。(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色彩艺术论文篇9

  一、平面设计中构成艺术规律的表现

  构成理论经过包豪斯的实践,又受到俄抽象主义和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达达主义等流派影响,逐渐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设计理论和新的造型原则。

  (一)构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构成”源自德国包豪斯的GES―TAL―TUNG译语。对视觉因素重新组织、结构,以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启发思维,培养创造力的目的,有目的地对构成元素进行组合,使其具有审美价值,称为构成。构成是构成主义的一个概念,形成于1913―1917年。构成主义的奠基人塔特林(俄)提出艺术是创造形式的过程,是对材料、形态、空间的整体感受。构成学的理论体系在包豪斯逐步完善与发展,通过新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新的造型原则,并广泛运用在艺术设计中。

  (二)构成艺术对各国设计的影响

  美国在形式上承袭了包豪斯的正统,以点、线、面为支点,用线的黑白对比,产生视觉胀缩感,有如欧普艺术的动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展出了包豪斯设计作品,产生过巨大影响。此间,日本也受包豪斯设计思想影响,四十年代,大智浩开始研究伊顿理论,更突出线的渐变,用疏密表现渐变,用圆周的骨格与斜线、直线组合,使线的渐变构成更丰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学者们开始倡导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但因科技、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它未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长足发展,包豪斯设计思想理论被设计界广泛采用与吸收,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构成艺术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它的研究紧跟时代,注重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并重,构成艺术的发展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三)构成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分类

  构成可以分为色彩构成、时间构成和空间构成。空间构成又可以分为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运用到平面设计中通常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略有体现。

  平面构成对平面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基于审美,对平面的结构、形态、布局的变化以及形态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抽象设计;色彩构成按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法则,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之中,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灵活运用理论、方法进行符合审美的色彩设计;立体构成就是以一定的方法、法则,将形态要素构成各种立体形象。

  二、构成艺术规律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构成艺术规律对平面设计的结构、布局、形态的变化和组合等因素进行抽象思考和理性设计,为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作视觉审美和技法上的准备,构成艺术规律对平面设计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功能、价值和应用等三个方面。

  (一)构成艺术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功能表现

  平面构成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和方法的理论,从纯粹视觉审美和视觉心理的角度寻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平面构成是理性化的设计基础,注重培养设计思维方式和抽象的构思和创造。单纯、抽象和高度概括是平面构成的基本特征。平面构成以最简单、最单纯的形态为原形,从自身的变化、组合及形态组成结构关系去研究对设计意图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从而归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作理论、图形和整体结构的准备。

  色彩构成分对比构成、调和构成、调性构成和采集重构。色彩的对比,就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按属性又可分为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和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立体构成研究的对象首先是点、线、面、立体等构成要素,是研究形态要素及其构成原则的造型活动;其次是研究造型的材料。

  (二)构成艺术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表现

  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构成形式作为平面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在形态的组合、构成关系上、层次关系上同样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是从理念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的形象思维过程。以抽象化的几何形态来进行思维,能最大限度从结构和构成关系上研究和探寻视觉和方式。把简练、单纯、高度抽象的形作为基本造型元素,降低“形”自身的内涵及其在具象性方面的影响。

  色彩构成理性地为各种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由于艺术设计以不同的色彩形式表现出来,色彩能引起视觉心理反应,具有最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构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色彩构成都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基础。

  色彩调和体现设计中的色彩构成规律,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调和方法有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采集重构也能体现色彩构成的规律,将原来物象中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产生新的色彩形象。需要对色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其重构后的色彩更具感染力。

  立体构成规律是使工业造型具有艺术光彩的根本手段,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妆品、食品、器皿的包装都是通过构成设计而产生的。由于立体构成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需要,符合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特征,因此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起被应用到平面设计中。

  (三)构成艺术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展示设计要考虑展示的平面设计部分,也要综合考虑整体空间和展示空间的平面、立面设计,还要考虑整体的材质、灯光、人流量等,既属于空间设计也属于平面设计。充分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进行设计,把所有项目按不同的平面形态进行设计,再以具体的图形进行转换,实现从理念――抽象――具象的整体设计。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色彩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要素。广告设计作品必须具备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在文字、图形、色彩三大要素中,色彩最能引起注意,能迅速地传达信息,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恰当的色彩配置能直接调节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和情感。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在它的鲜明性、认知性、写真性、情感性、审美性。

  色彩艺术论文篇10

  (一)解读“五色”

  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对“五色”的理解,认为青、赤、黄、白、黑等五种颜色是最基本、最正统、品位最高的颜色,为五方正色,其它色则品位较低,为间色、杂色。“五色”理论与“五行”学说联系密切,其中的“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分别对应“五行”学说中概括物质世界的五大基本元素“木、火、金、水、土”。中国至今保留了世界上最大的平面色彩图——“五色土”,它是北京的社稷坛。在社稷坛上铺垫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来代表东、南、西、北、中五种地理方位。同时,“五色”还对应了: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黄色。看似简单的五种自然色彩背后,蕴藏了深邃的哲学理念。同时,运用西方色彩构成规律来解读“五色”理论,我们依然能洞察它的配色先进性。青、赤、黄即为有彩色系中的三原色,黑、白两色为无彩色系中的两极色。按照西方色彩构成规律看,将五色按照不同方式和不同比例相混合,即可混合出自然世界的所有物体色。由此可见,“五色”理论中蕴含的色彩构成规律比西方色彩理论早三千年之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水平。

  (二)影响“五色”理论形成的因素

  岁月流转,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色”理论,审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功能的影响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演进伴随着人们色彩理念的变化。由此而派生出色彩的政治功能性,随着朝代的更迭形成了特定王朝所推崇某一种代表色彩。夏尚水黑、商尚金白、周尚火赤、秦尚水黑、汉尚火赤、唐尚木青、宋尚火红、元尚土黄、明尚金白、清尚水黑、民国尚木青、今代尚火红。纵观历朝历代推崇的色彩,可见“五色”由“五行”引申出相生相克的政治功能。同时,色彩的政治功能还体现在封建社会的礼制法令约束方面,中国传统服饰用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黄色作为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属色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青、赤、黄、白、黑五大正色仅限于“礼服”、“朝服”使用,按照封建等级区分,对服饰用色的类别和数量都有明确规定。

  2.民族宗教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对色彩的认知各不相同。民族、地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和认识。首先,从地域环境的角度看。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地貌以黄土色为主,色彩单调。人们为了弥补视觉和心理的不足,就趋向于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南方地区青山绿水,气候湿润,各类植被生长茂密,人们不再使用艳丽的色彩,建筑多用白墙灰瓦配以栗、黑、墨绿等颜色的木质结构,展现清淡雅致的色彩风格。其次,从民族差异的角度来看。不同民族对于色彩的选择都体现着不同民族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寄托。即便是使用相同的色彩,不同民族的人们也将赋予它不同的使用意义。例如白色被回族的男子作为帽饰的色彩;朝鲜族则将白色用在老年妇女衣裙上;汉族将白色作用孝服,在亲人死后设白色灵堂;在古代日本,白色又象征纯净得精神境界,被人们追崇。再次,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由宗教活动引申的宗教文化的传播,往往具备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色彩的取向也无一例外的受其影响。同时,各宗教教义所赋予色彩所特有的象征意义也成为信徒们追崇的原因所在。例如:佛教推崇金色,金色代表阳光,庄严,光明,象征远离一切黑暗;基督教推崇赤色,赤色是圣血的象征;伊斯兰教推崇绿色,绿色是和平的象征,是伊斯兰教的神圣色彩。

  3.生产技术的影响

  中国先民们对色彩的理解和应用在染织工艺方面体现的最为全面。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他们发现,可以在矿石和植物中提取到染色需要的颜料,再将这些颜料进行拼色、套染、媒染又可以调和出丰富多彩的颜色。早在先秦时期关于染色种类的文字记载表述就有:红、绿、紫、绀、绯、缙、缃等。由此可见,当时的色彩种类已经非常丰富。染色技术延续到周朝,为了加强对染织工艺的管理,朝廷还设有掌管“百工”的百官来管理其事。

  (三)“五色”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

  1.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五色”应用

  “五色”理论是中国传统色彩观的用色基准,在中国民间美术的各门类艺术形式的用色方面,都可以寻踪觅源,捕捉其色彩搭配的科学巧妙之处。年画作为人们驱逐鬼神的精神信仰符号,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其用色以红色为主,配以黄、绿、紫,人物形象用墨线勾勒,人物面部采用留白处理。民间艺人称其色彩搭配是“红搭黄,喜煞娘”。民间布艺是一种融合了剪纸、刺绣、绘画、泥塑等制作工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老虎枕、虎头帽、绣花鞋、绣花肚兜等等。民间布艺的用色以红、绿、黄为主色,搭配蓝、黑色,红绿对比强烈、鲜明,营造出热烈、淳朴的装饰效果。民间面塑又叫花馍,花糕,是一种用面做的食品,可作礼品或祭祀用品。面塑的造型多样,色彩艳丽,以其点染的手法,不拘泥于事物原形原色,大胆施色,运用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展现了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五色”应用

  中国封建社会,色彩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功能,彰显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之。”这些色彩所能体现的等级差异尤为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用色上。自殷商开始,宫殿中的柱子多用红色,来体现一种高贵的身份等级象征,这一用色传统随后被历朝历代一直延用。到了唐代,对建筑用色有了明确规定,严格按照居住者的身份等级来划分使用颜色。惟有皇宫和寺院可以使用黄、红色;达官显贵的府邸可以使用红、蓝、青等色;民间老百姓的住宅只能使用黑、白、灰色。宋元延续了唐代建筑的用色传统,建筑本体的色彩多为红色。明代宫廷建筑大量使用了琉璃瓦,色彩绚丽,气势恢宏,黄瓦红墙对比鲜明,并在屋檐下施以蓝绿色,冷暖呼应,对比鲜明。清代建筑主体色彩继续沿用明代的用色传统,但建筑色彩的装饰性愈加突显,色彩运用丰富,装饰画面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纵观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其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用色基调相对统一。宫廷建筑用色以红、黄色调为主;建筑园林用色以灰、绿、棕色为主;民居建筑以单一色调为主。建筑色彩和谐,明快,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3.中国古代服装中的“五色”应用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历史久远,历朝历代都有对服饰风格和服饰色彩所推崇的种类。汉代的统治者对服装的用色进行严格规定。平民百姓只能穿素色衣服,不能穿彩色服装,因此又有了“白丁”之说。隋代,官员的官服开始统一定制,根据官位的高低用官服颜色来加以区分,三品以上官服为紫,四品官服为深绛,五品官服为浅绛,六品官服为深绿,七品官服为浅绿,八品官服为深青,九品官服为浅青。自唐代以后,明黄色开始成为帝王的专属色彩,其用色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与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关系

  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构成要素之中,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要素承载着展现艺术作品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色彩观以其清新质朴的色彩韵味,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民族心理特征,反映了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原生魅力。这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探索民族化发展的文化渊源。

  第一、中国传统色彩观的文化基础是现代艺术

  设计民族化发展的原生动力。色彩作为大众审美心理的一种表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观、伦理观、道德观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基础。在探索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着力挖掘传统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必然会使现代艺术设计“民族特色”更加凸现。

  第二、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象征意义彰显现代艺术设计民族化发展的心理学价值。从人类开始感知色彩,到认识色彩,最终能够应用色彩,人们的心理、生理都发生着复杂而微妙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色彩是对人们的有效刺激和反应过程,为色彩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能够引申为人们的丰富情感和心理效应。这种象征意义,是色彩在带动人们视觉感情的同时,又能够使人们产生丰富心理感受。例如:白色象征纯洁、神圣、善良,使人产生敬畏与忧郁的心理感受;红色象征热情、性感、自信,使人产生兴奋的心理感受;黑色象征权威、高雅、低调,使人产生恐惧与庄严的心理感受。在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受到历史、地域、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的色彩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心理暗示。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象征意义表达融入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实践,能够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设计作品易于被大众接受和喜爱。

  第三、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装饰特征架起了现代艺术设计从“民族”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五色”理论,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简洁性特征,其中鲜艳、单纯、明快的色彩极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蕴含了先进的色彩搭配规律。探究本源,无疑让我们感叹“五色”理论所影射的现代色彩时尚的内在元素。研究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装饰特征及先进的配色规律,用最简练的表达方式传达最强烈的视觉享受,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对色彩的最终要求。

  三、结语

上一篇:男子屡遭拒绝欲杀女友 黑暗中误将借宿女掐死
下一篇:又一部年度R级爽片,看完直接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