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岸绿水畅 南水北调中线成为沿线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文 段晋哲/图)引南水入北方,梦想照进现实。历经五十年几代人的构想,经过百万建设大军的双手,别离故土的四十万移民……六年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泽百姓,直送京津。

  【成效】累计调水入渠量379.46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

  丹江汇入汉江之处,是为丹江口。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基地,被誉为京津的“水缸”。从丹江口水库出发,沿着蛇形般的水渠一路前行,越过一个小山梁,一座百米高的渠首大坝出现在眼前,甚是壮观。

  如果说千里长渠是南水北上的“管道”,那么南阳淅川的陶岔渠首就是接通水源与水管的“水龙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横跨线路达1432公里,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截至2021年5月1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渠量379.46亿立方米,受水区24座大中城市、127个县区用上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7900万人,其中北京市1300万人,天津市1200万人,河北省3000万人,河南省2400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供水量持续增长,水质稳定达标,已经成为沿线城市供水的生命线,给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基础保障。

  当前,“南水”占北京日供水总量的75%;河南受水区南阳、平顶山、周口、漯河、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等11个省辖市的34个市县的83座水厂供水,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河北邯郸、石家庄、沧州等10个省辖市(县、区)已全部切换为引江水,城乡受益人口3500多万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通水,有效地增加了华北地区可利用的水资源,河湖、湿地的面积显著扩大,有效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截至目前,已累计补水超过53亿立方米。

  如今的渠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生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碧水来”

  一渠清水润泽北方,南水北调不仅是一项调水工程,还是切切实实的惠民、生态工程。

  据悉,中线一期工程有效助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自2018年实施生态补水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止跌回升;沿线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实现了河清岸绿水畅景美。

  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周边,秀美的田园风光宛如山水画卷。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村民老高就住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附近。

  由于担心传统农业带来面源污染,他将土地流转给当地的一家种植企业,自己还成了这家企业的工人。

  老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是600块钱,每月打工就是1000多块钱,采摘金银花的时候一天百十块钱,整体收入比过去能翻个几倍。”

  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当地很多村民做出了和老高一样的选择。如今,金银花蓬勃生长,软籽石榴零星开花,猕猴桃、薄壳核桃漫山遍野,生态农业让库区周边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为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新途径。

  水质的好坏是南水北调的一大关键所在,这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持续发挥南水北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在河南段,我们有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16个水质监测断面,实时监测总干渠水质情况,且有相应的应急处置规程,若有意外发生,可以立即响应及时解决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副局长石惠民介绍。

  他告诉记者,对于水体藻类生长的问题,我们通过智能拦藻装置、边坡除藻装置这些物理手段将它们“拒之门外”,也会通过“以渔净水”等生物防治手段“治标又治本”,通过努力,我们的水质已经达到了I类水质,给沿线地区输送的是优质、放心的水源。

  夕阳下新郑市和庄镇钟观社区的空气中弥漫着鱼香

  【移民】“吃鱼是对家乡的牵挂”

  “南水北调,是百年一遇的大工程啊,我们淅川是渠首,响应国家号召,搬迁到这儿了。”今年已经57岁的老贾10年前从南阳淅川县上集镇钟观社区来到新郑,他清楚的记得搬家的那天是10月26日。跟他一起搬来的,还有全村86户383人。

  375公里,这是老贾新家到老家的距离,走高速需要3至4个小时,除了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丹江野生鱼,老家还有父亲和兄弟,那都是他的牵挂。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和主要水源区,也是南阳淅川县渔业的主要产区和河南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水库形成了700平方千米的水域和众多的库汊,为发展淡水鱼类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老贾在丹江口水库边长大,从小就养成了在江边买鱼的习惯,“水库的鱼好吃啊,鱼大刺少,又没有土腥味,吃起来有劲道。在老家,鱼是餐桌上的必备,现在虽然搬迁到移民新村,但大家吃丹江野生鱼的习惯却一直保持着,这也是我们对家乡的念想、牵挂。”

  远离故土,移民到新郑,老贾得为全家人的生计重新打算,家庭会议上,学厨师的大儿子提议,开个农家乐,专门做淅川的野生鱼。

  做生意,一家人分工很明确,老贾负责收鱼、杀鱼、当老板,大儿子当主厨,小儿子帮厨,老婆和儿媳妇打下手。

  因为野生鱼口感好,即便远离郑州市区、不打广告,仅凭着口口相传,老贾家的生意也异常火爆,座无虚席。每天一到饭点,来自郑州市区、新郑市和郑州航空港区的食客们便纷纷前来尝鲜。

  映象网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16.6万人,全部来自南阳市淅川县,安置区涉及6个省辖市28个县(市、区),其中南阳市安置区涉及邓州市、淅川县、唐河县、社旗县、新野县、宛城区、卧龙区,安置移民10.1万人。

  郑州市安置区涉及新郑市、荥阳市、中牟县、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安置移民1.9万人。

  新乡市安置区涉及辉县市、封丘县、获嘉县、延津县、原阳县、平原新区,安置移民1.8万人;许昌市安置区涉及长葛市、襄城县、建安区,安置移民1.6万人。

  平顶山市安置区涉及宝丰县、郏县、舞钢市、鲁山县,安置移民0.7万人;漯河市安置区涉及临颍县、郾城区、召陵区,安置移民0.5万人。

  目前,村村有集体收入,新郑市蛮子营村等超过100万元;移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5151元,是搬迁前的3.6倍。

  南水北调大事记: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10年3月31日,丹江口大坝54个坝段全部加高到顶,标志着中线源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2013年8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工程具备通水条件。

  2013年8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正式通过蓄水前最终验收,标志着库区蓄水前的各项移民相关任务全面完成。

  2013年8月29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正式具备蓄水条件。

  2013年11月15日,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行,12月10日顺利结束通水。

  2013年12月25日,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014年6月5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2014年7月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南段总干渠开始充水试验。

  2014年12月12日,全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举报/反馈

上一篇:释迦牟尼入世到成道的历程:“乘象入胎”、“夜半逾城”
下一篇:原神:璃月岩神瞳详细位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