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甲午战争中对光绪帝的六次打击?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这一仗打碎了中国的天朝上国地位。但是对于中国影响最深的绝并非这一仗,而是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庸国。清政府原本以为这一仗会赢得轻轻松松,清朝的光绪皇帝才下令开战。结果却是清朝一败涂地。

  在这一仗之后,清朝彻底暴露了自己外强中干的底子,更是催生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走入了历史的最低谷。回顾这场中日战争,其中一共有六个时间点,每一个都给光绪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一、平壤战败

  光绪20年,中国传统的藩属国朝鲜发生内乱,这让日本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进入朝鲜,希望以此作为踏板,从而占领中国。中国十分清楚日本的目的,由此展开了自卫反击战。

  1.平壤战败

  清朝虽然知道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涨,但是同样的经历过同治中兴后的清朝国力已经恢复,虽然自认为不是欧洲国家的对手,但是面对这个昔日的小弟,清朝还从来没有放在眼里。

  日本兵力稍显调配,光绪皇帝就命令李鸿章做准备。此时李鸿章建议谈判,主张利用英法德等国家作为掣肘,光绪不允。李鸿章迅速作出调配,光绪皇帝为了这场战争甚至拿出了三百万两白银。

  六月十六日,光绪命令李鸿章派军出发。六月二十三日,日军偷袭继承清朝运兵船高升号,中日正式开战。平壤前线,中日双方不断增兵,叶志超被任命为此次作战的总统,李鸿章被任命辅助叶志超实现对日军的前后夹击。

  

  战斗持续到八月十五日,平壤战役最终失败,中国军队不得已后撤,此时战略态势发生转变,清朝改为防守,战火已经逼近了中国境内。光绪受打击之后,此时连忙加强对于国内的防御,并且命令叶志超后撤。

  这一战打醒了光绪,终于开始正视日本的强大,此时日本劳师远征,光绪皇帝认为还有翻盘的机会,决定放手一搏,在鸭绿江与日本决一死战。

  2.鸭绿江失守

  鸭绿江成为了中日双方对峙的前线,此时清朝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尚有一战之力,于是计划伺机消灭日本的先头部队。为了打好这一战,光绪连发命令,要求各部务必注意防御。

  但是鸭绿江防线毕竟太长,导致了清朝军队的防御分散,直接的结果就是清朝各处被日军优势部队围剿,清朝防线一触即溃,压绿江防线最终被日军突破。

  

  从9月20日开始。日军开始进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当日就攻破了安平河口。五天之后,数千日军由东洋河至蒲石河口等处渡过江。

  9月27日,见情况不妙的光绪皇帝,立刻命令各部加强对于日军的清剿,随后又命令张之洞李鸿章等清朝重臣前往,务必拿下这股日军小部队。

  清军在虎耳山等地区的作战失利,以至于九连城虎山等防线全部溃散,至此,大孤山,凤凰城,等辽东各城镇全部进入了日军的手中,战火彻底烧到了清朝的本土。

  日军前锋逐渐逼近京畿,所到之处皆没有有效抵抗,光绪终于明白此时的清朝已经不是日军的敌手,受到打击之后,他开始考虑请求列强牵头议和,法国英国应允,但是此时求和显然太过天真,此时旅顺就成为双方议和的一个关键。

  

  清朝决定以战促和,日本决定拿下旅顺增加谈判筹码,旅顺战场的结局成为整个战争的重要因素。

  二、清军溃败,水军覆灭

  旅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船坞军港,同时又承担着奉天等战略要地的守卫工作,此地若是一旦失守不仅北京受到威胁,就连北洋海军都失去了维修船的能力。

  1.旅顺失守

  为了守卫旅顺,光绪皇帝不惜远水解近渴,从两广之地抽掉了5000多人,又从湖广之地张之洞的手里抽掉十营,以及云南抽调的两千人,要求这些人迅速北上。10月11日,金州失守,清军所剩弹药只能维持半个月,军粮的匮乏更是头等难题。

  光绪抽调各炮台兵种,不惜放松奉天城的防护抽调人手,清朝军队云集到旅顺。此时光绪皇帝又想在旅顺将日军击败,海上的北洋舰队不断地巡逻,运输粮草的同时伺机歼敌。

  

  10月21日日本军队开始进攻旅顺,开始时候清军小有斩获,但是清军军备废弛,日军加大进攻后,旅顺很快失守了。此时前来支援的各地军队尚未赶到。此事之后,光绪皇帝彻底失望,也开始将目光着重放在议和上。

  在美国的从中斡旋之下,中日双方坐到了谈判桌上,但是日军的条件过于苛刻,在这种情况之下,十二月初十清朝专门委派全权大臣前往日本。

  与此同时,日军的军队不断赶赴山东,上岸士兵逐渐增多,攻占威海卫,消灭北洋水师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威海的安全已经危在旦夕。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威海卫对于近代以来的清朝有着特殊的意义,除了是北洋海军最后的军港和庇护所之外,还是国家同治中兴的重要标志,所以此战中为了摧毁中国人的战斗意志,消灭中国海军,威海卫就是日军必须拿下的地方。

  

  威海卫危如累卵,但是清军依旧是不堪大用,光绪皇帝调集的部队此时甚至不能增加一丝安全感,由于此时沈阳也是防守的重点地区,于是光绪皇帝将有限的部队还分出了一部分进入沈阳。

  对此,日军不断放出假消息,清军在辽沈地区的兵力越来越多,为了迷惑清军,日军攻占了复州。当清朝的注意力全在北方的时候,日本实际的主力却完成集结,抵达威海卫地区。

  此地防守兵力严重不足,此时光绪依旧在给辽沈地区增兵,一直到十二月十三日,光绪才接到日军猛攻威海,然而此时光绪的迷惑行为又来了,不知为何,他只是让军队只是加强防守,却丝毫不增兵。

  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进攻威海最终被确认,但是此时港口里战船云集,不可进退自由,此时光绪终于下令增兵,但是为时已晚。

  

  眼见大势已去,光绪帝本来想保住北洋水师,放弃威海的守卫,然而三天之后,刘公岛失守。至此,北洋殚精竭虑花费十几年时间与重金打造的海军,全军覆没。

  三、无力回天,接受惨败事实

  战场失利,光绪只能将目光重新转回议和。事实上在旅顺作战失利之后,清政府就着眼于以打促和,光绪皇帝甚至表示日本人怕冷,想要趁着时节对日本进兵,获取一场大的胜利。

  1.辽河下游接连战败

  正月十五日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时关东决战就成了清朝的最后希望,随着粮草军械的逐渐到位,清军最终决定,二十七日进攻海城,同时攻克太平山,但是实际作战里并未成功。

  日军在辽河下游展开作战,准备进攻沈阳,拿下辽宁。随后日军进攻防守重镇牛庄,这里有湘军驻守。但是短短三日之后,湘军两千多人阵亡,一干主力将领伤亡殆尽。

  

  清朝主力部队朝着锦州退却,而牛庄战败也让光绪皇帝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破产,清朝开始放弃以战促和。二月二十八日,李鸿章前往日本开始了那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谈判。

  2.突如其来的海啸

  谈判的本钱就是军队的强弱,虽然清军一连串的战败,但是全国云集的军队此时终于抵达了前线,依靠人数上的优势,清朝有一次在东北等地区建立起了防线。

  此时军中抗日的呼声十分响彻,这也成了清朝最后的本钱,凭此,光绪认为或可一战。随着日本军队主力的退去,光绪皇帝命令,清军清剿残余的日本军队,为了声援李鸿章在日本的谈判,清军加强防御,准备迎接日本随时可能到来的偷袭。

  时间来到三月份,随着清军战斗力的恢复,光绪皇帝又开始准备进攻,而远在日本的李鸿章等人也是表明态度,不愿割地,甚至要重启战火。

  

  三月末,中日之间的新条约已经递交到皇帝眼前。光绪皇帝此时敦促新军各处勤加训练,朝中主战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份条约眼看着就要随着战火作废,但是四月初五的一场海啸,打断了历史进程。

  初五当天,天津等地区发生了大规模海啸,不仅与北京的联系中断,就连此地驻扎的军营也被冲毁。根据灾后统计,此次受损60余营军队,除了士兵被淹死之外,弹药等多被浸湿,军械粮草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没有两个月不能重新成军。

  也正是这一次海啸,彻底让光绪皇帝放弃希望,下定决心接受马关条约。事实上,在清朝准备的时候,日本军队的三十多条运兵船也在海上等待,若是清朝故意拖延,那么即刻开战,所以光绪皇帝注定是一场徒劳无功。

  

  结语

  六场谋划,殚精竭虑,却皆受打击,这其中或有天灾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清军孱弱的战斗力问题,清朝各部腐败透顶,军队将领相互推诿,才是这场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作战之后,清朝学习的对象多了日本,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

上一篇:《名柯》中战斗力爆表的妹子,小兰清纯可爱,这人美艳
下一篇:2021年日本获批上市新药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