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的厦门实践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坐拥中国东南沿海美丽的海岸线,厦门舒适优美的气候环境,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人称道。去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盛赞这座城市的“高素质、高颜值”。

  198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5年,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同志赴厦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领导推动机制体制的改革探索、组建和初创厦门航空公司、探索建设自由港、推动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领导制定纵跨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奋斗者、建设者,习近平同志带领数百万特区建设者勤劳奋斗,展开一系列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30多年过去,厦门经济特区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有效服务了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如今,厦门发展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厦门。

  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90后厦门市民马亦伟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每天下班后,小马都会沿着环岛路跑上一段。“每次跑步时,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大海和绿地,顿觉心旷神怡,幸福得很。”

  为了让厦门市民享受到“生态红利”,厦门一直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实施生态控制制度,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市。2017年,厦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18%,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和全省9个设区市中均排名第一。

  厦门市民陈美惠是个老病号,时不时就得往医院跑。“以前只能去大医院,又要挂号又要排队,钱还花得多。现在,社区医院也有了健康管理师和全科医生,身体不舒服直接到社区就诊就行了,很方便。”

  陈美惠是厦门“分级诊疗”制度的受益者。根据柔性引导、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厦门采取“慢病先行,三师共管”的办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向基层“双下沉”,实现“社区接得住、医院舍得放、群众愿意去”。目前厦门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为支撑,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2017年底,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户籍人口覆盖率达32.38%、65岁以上老年人口覆盖率达63.59%。

  对于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从小在厦门海沧长大的廖艺聪更是深有体会。“过去厦门人说‘宁要岛内一张床,不要岛外一套房’。2000年海沧大桥的通车,缩短了海沧与厦门岛内的空间距离,而近年来海沧的宜居环境建设,更是消除了人们对于‘岛内岛外’的心理隔阂。”

  在“跨岛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下,厦门的城市建成区从2002年的94平方公里,拓展到如今的335平方公里,其中岛外四区增量占全市增量的81%。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实现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的期盼,厦门着力深化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底,德国小伙Damon成为福建自贸区人才口岸工作签证便利措施的首名受益者。过了1个月,他注册在厦门自贸片区的商贸公司就顺利开业了,Damon希望能将中国的工厂和德国的客户进行对接,让两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我认定了,要创业就到厦门来!”Damon告诉记者,现在自贸试验区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在这里创业他充满了信心。

  自2015年3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49项属于全国首创,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

  今年5月4日,到厦门工作生活近10年的台湾创业青年范姜锋成为福建首批台籍“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一。作为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总监,他的工作是协助台湾青年创客顺利走好创业第一步。在他看来,厦门非常注重青年台胞的就业、创业和实习的配套设施建设,市民素质和城市魅力也可圈可点,是台湾青年创业的理想场所。

  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厦门始终先行先试、敢为人先。1986年,厦门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机构改革试点城市。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担任市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管理建设等领导机构负责人,牵头研究制定了推动经济特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今,厦门着力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定位,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打出降成本“组合拳”,努力打造成为“全国企业经营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城市”。根据第三方独立评估,厦门营商环境竞争力从2015年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第49位水平提高到去年的第38位。

  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王欲荷是厦门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台胞志愿者骨干,2013年来厦后,她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引入台湾志愿服务理念开展服务,深受欢迎。她爱上厦门是因为这里志愿互助的社会环境。

  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城市满目疮痍。让王欲荷印象深刻的,是台风过后人人争当志愿者参与重建的情景。

  “有名从江西到厦门务工的小伙子陈有为,租住地区受台风影响不大。原本可以继续去工地上班赚取每天200元的薪水,但他却报名参加了重灾区的志愿服务。”王欲荷说,陈有为告诉他,志愿服务比挣钱有意义,而且他把厦门视为自己的家。“家里有地方遭灾了,我怎么能安心去上班?”

  大型活动中更少不了志愿者们的身影。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随处可见忙碌的志愿者“小白鹭”,他们用热情、真诚、专业、温馨的服务有力保障了厦门会晤的顺利进行,获得嘉宾们的肯定和好评。

  据团厦门市委负责人介绍,在金砖会晤前期的志愿者招募环节,共有3万多名青年踊跃报名。经过层层选拔而出的2000多名志愿者,接受了包括志愿服务通识、英语、礼仪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如今,厦门拥有30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100个志愿服务驿站,成为厦门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举报/反馈

上一篇:这只汪星人都不用露脸,光靠背影儿就迷倒一堆人,它也太可爱了
下一篇:近期比较热门的《赛博朋克2077》模组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