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孔令华车祸病逝后,李敏一病不起,女儿孔冬梅无奈求助国家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2006年8月9日上午,在一次主题名为“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2006年上海书展的签售现场。一位身穿白色西服外套和朴素清爽蓝衬衣的女子出现在大众面前。

  会上,一位老人盯着眼前的这个人看了好久,缓缓说道:“你是不是毛泽东?”话还没有说完,这位老人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举办签售会的作家是孔东梅,是一位女性,何以被误认为是毛泽东呢?除了这个老人,在场的很多人着实吃了一惊,她实在是和一个人长得太像了。

  那双眼睛有着深深地双眼皮,神色温和,特有的微笑也神似那个人,尤其是她的嘴下长了一颗痣,太酷似伟人毛泽东了。

  当然,毛泽东早在1976年已经去世,早已经离我们远去多年。而老人眼前的这个女子不是别人,便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

  图|孔东梅与毛新宇

  01 孔东梅——毛泽东唯一在世的外孙女

  说起孔东梅,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熟悉。她是伟人毛泽东唯一还在世的外孙女,外婆是巾帼女英雄贺子珍,母亲则是毛泽东的长女李敏,父亲则是解放军原炮兵司令孔从洲的儿子孔令华。

  在毛泽东仅存的四个孙辈中,孔东梅排行第三。

  对于很多人的吃惊孔东梅和外公毛泽东很像,孔东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边比划着一边说:“关于我和外公的这颗痣,虽然我们都有,不过位置不太一样。他的痣在那边,我的在这边。”

  和普通孩子一样,孔东梅有着幸福的童年。母亲李敏怀上孔东梅之际,她与丈夫已经搬出中南海。

  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李敏夫妇两人非常犹豫,他们夫妻两个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不知该不该要这个孩子。

  图|李敏、贺子珍与孔东梅

  毛泽东听说女儿怀孕的消息,自然是非常高兴。可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添一个外孙了。于是,他对女儿李敏说:“即便是生活困难,也要留下这个孩子,毕竟他是我们毛家的后人。”

  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李敏夫妇终于安心生下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便是孔东梅。

  1972年,她在上海呱呱坠地。孔东梅出生之际,毛泽东已经步入晚年,身体大不如前,饱受着病痛的折磨。

  女儿出生之际,李敏夫妇想把孩子的照片拿给父亲看看,请他帮忙取个名字。看了外孙女的照片,他沉思良久,缓缓说道:“就叫她东梅吧,‘东’是我的名。梅花也是一个很好的字,是我生平最喜欢的一种花。”

  毛泽东为孔东梅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能像冬天里的梅花一样,即便是经历暴风雪的洗礼,依旧能迎难而上,傲然挺立。

  孔东梅出生不久,由于李敏夫妇工作忙碌的缘故,无暇照料女儿,便将她交由母亲贺子珍来照顾。当时,贺子珍独居在上海。外孙女的到来,为他孤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丝慰藉。

  图|孔令华与李敏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出生没多久,孔东梅便一直住在上海市湖南路262号的房子里。在这栋房子里,贺子珍度过了33年的独居生活,而孔东梅的童年便是在外婆的怀抱中度过的。因此,孔东梅从来没有见过外公毛泽东。

  在孔冬梅4岁那年,她的外公毛泽东便去世了。当时,她住在外婆家,也没来得及见上外公一面,此后,她只能依靠想像和照片来勾勒外公的形象。

  从自己记事开始,孔东梅便知道自己的外婆不一般,但是关于自己外公毛泽东以及他们之间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在孔东梅记忆中,外婆的身材又高又瘦,总是一根又一根的抽烟,有时还会叉着腰独自在房间里来回走。上海偌大一个家,似乎只有祖孙两个人,而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很少。

  孔东梅回忆:

  “当时自己上学时,由于门铃太高自己够不着,每次都要用脚垫着才行。记忆当中,这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外婆还种下四棵橘子树,每年都有橘子,还有枸杞树、桃树等等。”

  图|孔东梅与父母合照

  每次想起外婆,孔东梅都会想起外婆抽着烟,向着远方沉思。直到上学以后,孔东梅才知道自己的外公就是是大家口中说的毛主席。还是在母亲李敏的书里,她才渐渐知道外公与外婆从前的往事。

  她突然意识到:外婆叉腰和抽烟的姿势和外公那么像!

  02 孔东梅直言:外公和外婆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由于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的缘故,孔东梅也渐渐接触到了外婆与外公毛泽东交往之间的一些故事。

  她回忆:

  当时外公会委托母亲李敏来看外婆,顺便还会带一些礼物。有时自己抽过的一条香烟还没有抽完,就会抱起来带给外婆。此外,他还会托母亲给外婆带一些信件和药品。

  外公毛泽东给孔东梅的感觉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在写给外婆贺子珍的信中,也透露出点点滴滴的深情和想念。尽管两人没有在一起生活,但一直通过母亲李敏这座桥梁,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图|贺子珍与毛主席最后一张“合影”

  最让孔东梅印象深刻的是,外婆贺子珍于1979年第一次来北京的事。这一年的9月7日,贺子珍第一次来到北京,还于9月7日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

  这个过程,让她记忆深刻。孔东梅回忆:当时我还是个小孩子,外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瞻仰遗容的时候还是很平静的。但出来之后我会落泪,会想起一些往事。

  尽管孔东梅在外婆和工作人员的照顾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却没有正常孩子一样的童年生活。

  对于孔东梅来说,自己就是一个养在深宅大院中的小孩子,行动没有自由。即便是过马路买一根五分钱的雪糕,都会遭到工作人员的阻拦。

  因此,孔东梅非常渴望自己和普通孩子可以随便玩耍,父母可以陪在自己身边。贺子珍抚养的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她的精神和身体上出现一些毛病,便由工作人员来照顾。

  图|贺子珍与孔东梅

  对此,孔东梅回忆:“父母都在北京,外婆的病让她自顾不暇,工作人员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这种童年的孤独感是可想而知的。导致自己现在的心情也受到那时的影响,觉得吃别人家的饭菜就特别香,有什么东西也特别愿意和他分享,这些都是出于童年对于回归普通家庭的渴望。”

  6岁那年,孔东梅终于和父母团聚,转到北京念了小学。在母亲李敏的熏陶和影响下,孔东梅读了很多书,对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李敏从小在苏联长大,回国后带回很多鸿篇巨著和小说。因此,李敏会鼓励女儿多看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上中学之前,孔冬梅已经读过许多17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书籍,还经常听广播小说。

  因此,她很喜欢写作。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她都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团。

  1992年,孔东梅以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尽管孔东梅对文学很感兴趣,但她上大学主修的却是英语。

  图|贺子珍故居

  大学毕业后,在时代浪潮的影响下,当时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希望能来到大企业上班,不仅稳定,收入也比较可观,还经常有出国的机会。

  初入社会的孔东梅,毕业后来到刚创办不久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工作。在泰康人寿工作的三年中,她从最底层的打杂端茶倒水的文秘做起,还做过理赔、核保、看单子这些事情,几乎在所有的部门都工作过。

  随着泰康人寿企业的逐渐壮大,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孔东梅逐渐发现,这份工作并非是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她还有更重要的梦想要完成,她渴望走出国门,寻求更加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选择学校、专业还是工作单位时,李敏和孔令华夫妇都非常尊重女儿的意见。当她提出留学的想法后,父亲孔令华只说:“你这个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要自己锻炼,不要依靠别人。”

  图|孔东梅与母亲李敏

  03 孔令华去世,李敏住院,孔东梅无奈求助国家

  1999年,对孔东梅来说,是对她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一年。她想过要自己创业,学着做生意。一切计划,都因为一场车祸发生了改变。

  这一年年初,父亲孔令华遭遇车祸,最终因抢救无效而病逝。紧接着。母亲也因此大病一场。当时,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助理,远在海外,无法帮忙料理丧事。孔东梅硬是强忍着悲痛撑起了整个家。

  自从毛泽东去世后,李敏夫妇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四口的生活非常艰难。即便如此,他们都没向国家求救,全家一直靠着李敏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

  母亲经常对她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特殊身份和背景,你都要和别人一样,要一视同仁。”

  在孔东梅的记忆中,母亲常常为了家人的生计到处奔波。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为了减少母亲的压力,懂事的孔东梅学习之余还会主动帮母亲做家务。

  图|毛泽东与李敏

  此时,家中出现了巨大的困难。如今父亲病逝,母亲卧病在床。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她也不会向外界求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孔东梅鼓起勇气给中央写信求助,阐述了家中遇到的困难,只需解决暂时的困难即可。

  这封信寄出后,中央对此事很重视,一些老同志也慷慨解囊,李敏也因此渐渐恢复。在经历与至亲生离死别的痛苦后,孔东梅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要去外国留学,进一步充实自己。

  于是,将家中的一切安顿好后,孔东梅便着手出国留学的事宜。

  这一年,孔东梅只身来到美国,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

  刚来到美国,什么也不懂的她到处摸索着找房子。身在异国他乡,孔东梅先后搬了三次家才逐渐稳定下来。

  图|孔东梅照片

  在外求学期间,孔东梅异常思念亲人,思绪经常会飘向祖国。2000年,孔东梅收到了母亲写的新书,名为《我的父亲毛泽东》。

  这本书中,李敏深情回忆了家族中的往事和细节。孔东梅读后,不由得掉下眼泪,好几个晚上睡不着,对亲人的想念久久难以平复。

  自从读了母亲的这本书后,孔东梅从此便下定决心。今后自己要为外婆贺子珍写一本书,还要写一本关于三代女性变迁的书籍。

  在美国留学期间,孔东梅深刻感受到:西方年轻一代人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不仅对本国历代总统的经历熟知,每年还会吊唁去世的总统,像《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的上座率也很高。

  孔东梅不由得开始反思:我国的红色经典文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和接受呢?

  图|孔东梅照片

  带着这个目标,孔东梅于2002年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

  为了用自己的行动推进“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孔东梅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武汉等地。在这些地方,孔东梅寻访了外祖母、外祖父的足迹。

  最让孔东梅记忆深刻的是,为了完成《听外婆讲过去的事情》,她多次来到外婆的家乡永新和井冈山采访。

  但由于发行商毁约的缘故,这本书的发行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于孔东梅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挫折。

  04 孔东梅直言:外公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很快,孔东梅在北京798艺术区创办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研究、整理、传播红色文化。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孔东梅渐渐出现在公众面前。

  图|毛泽东曾居住的菊香书屋

  了解毛泽东的人都知道,菊香书屋是毛泽东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如今,孔东梅将其搬到798艺术区,是对毛泽东思想和红色文化一种全新的诠释。在孔东梅的经营下,这家公司的业绩节节上升。

  孔东梅不仅开公司,还做学问。在此期间,孔东梅还获得了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的博士学位。

  借助历史资料和老人们对毛泽东的回忆,她逐渐勾勒出外公毛泽东的形象。孔东梅说:“外公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弘扬毛主席的精神和红色文化,孔东梅在首都军事博物馆展出了“领袖家风”,其中包括数十件文物、两百多张照片、毛泽东和亲人的书信、合影,其中包括毛泽东那条打了54个补丁的毛巾被、外婆杨开慧用过的钟……

  图|孔东梅照片

  这次名为“领袖家风”的巡回展很成功,吸引了上万人观看,许多人都受到震撼。

  这一刻,孔东梅觉得自己身为毛泽东的后人,应该将毛泽东的精神遗产继承下来,为祖国和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之后,孔东梅撰写了《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她以现代女性和毛泽东后人的双重身份对外公和外婆的一生进行回忆。她站在当代青年的视角上,采用家庭记忆的视角,讲述了百年毛家的历史。

  这本书中,孔东梅提到了毛泽东的母亲毛文氏、妻子罗氏、发妻杨开慧、祖母贺子珍、江青以及李敏、李讷等几位对毛家影响重大的女性,向大家展示了一个既有伟人风范,又有平民色彩的毛泽东。

  在孔东梅看来,外公并不是神,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悲欢喜乐。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孔东梅谈到外公毛泽东说:“外公给我最大影响,就是具备一种执着又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能因为一些小挫折而随便放弃。”

  图|孔东梅和母亲李敏回韶山

  2010年,由孔东梅撰写的《毛泽东箴言》一书出版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发行量多达20多万册。

  曾有记者采访过孔东梅一个问题,关于她另一半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对此,孔东梅说道:“我喜欢有内涵、有阅历、有内涵的人,外表不是很重要。很多人一听说我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就敬而远之。所以,追求我的男生胆子一定要大。我并非是那种相夫教子、柴米油盐型的女生,所以对方一定要和我有共同语言。当然,我也崇拜英雄,也有追星的心态,这方面也要看缘分。”

  在这期间,孔东梅遇到了自己丈夫陈东升。两人一见钟情,志趣相投。经过长达15年的爱情长跑,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孔东梅曾经说:“身为毛泽东她老人家的外孙女,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红色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图|孔东梅与丈夫陈东升

  随着孔冬梅在公众视野上的出现,也为大家所关注。在毛泽东后人中,孔冬梅也是最像毛泽东的一位。一次,在上海书展上,一位老人还误认为孔冬梅是毛泽东。

  当然,孔冬梅不仅像毛泽东,行为上也处处延续着毛家传承下来的家风,默默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

  感受到红色历史背后的牺牲和奉献,孔东梅意识到自己要传承这种精神。为了解决边疆伊犁和贫困地区儿童上学的问题,孔东梅于2015年正式成立了东润基金会。

  而这个基金会的名字,也是出自于外公毛泽东。“东”是毛泽东的“东”,“润”是出自于“润之”的润。

  2020年初,中国爆发新冠疫情后,孔东梅以东润公司的名义捐出了500万。随着疫情的加剧,她又默默捐出了4500万元。

  孔东梅无愧于毛泽东的后人,也没有辜负人们对她的期望。

上一篇:被毁与自毁
下一篇:身份提升,小室圭带真子住月租80万公寓,母亲直言和真子关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