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展现新貌——云岭边寨唱响幸福歌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特色民居错落有致、现代村寨干净整洁、农家小院鸟语花香……云南4060公里边境线上,一个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正蝶变换新颜,犹如一颗颗珍珠闪亮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去年1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在沿边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面推开、纵深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昂扬的姿态、实干的精神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一个个边疆美、边民富、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展现在眼前。

  家园变花园 村寨更美丽

  “这边是乡村大舞台,那边是村史馆和乡村养老院……”看着紧锣密鼓整体推进的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工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坝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巴喜笑颜开。

  修建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饮水工程……坝卡村民小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如火如荼。每家每户都在进行房屋提升改造,一派热闹繁忙、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村子一天一个样,再过段时间,一期工程就完工了。”马巴说,随着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的推进,村子一天天变得漂亮起来,家家户户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种上了果树和蔬菜。在不久的将来,集花园、果园、菜园为一体的美丽新坝卡将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支持下,我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启动了以提升整体村容村貌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工程,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开展绿美乡村建设,注重保持肌理、保存风貌,结合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4个月能把一个边境村打造成什么样?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镇曼烈村作出了示范。走进曼烈村,村口的彩虹步道令人惊艳,进村入户道路全是柏油路,平整宽敞,洗手池、垃圾桶整齐分布,家家户户绿树环绕,犹如走进公园。

  今年2月,曼烈村被确定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对象。综合村民意见,村里以夯实基础设施为出发点,把净化村庄、保护乡村美景、回味乡愁作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整合投入资金388万余元,聚焦曼烈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短板弱项,着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很多村民不仅主动让出公共空间,还积极出钱出力参与到建设中来。

  “以前村里的路又烂又脏,现在村子变得干净又整洁,让人感到生活的幸福。”谈起村子的变化,曼烈村妇女组长依庄扁欣喜地说。

  青山变金山 边民更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新方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了“治国必治边”的重要论述。

  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怎样落实落细我省正在强力推进中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关键在人,在边境群众。没有老百姓的边境线是守不住的。”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李进学表示,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就是要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让年轻人留得下、能发展。

  在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孟连县紧盯蔗糖、橡胶、茶叶、咖啡4个传统产业和新兴的牛油果产业,投入扶持资金9600万元实施15个农业产业项目,现已实现11个边境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的目标,其中有4个村达到30万元,1个村达到40万元。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引导下,每个行政村都至少成立了1个规范运行的农民合作社。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以来,我省把推动边境群众增收致富、安居乐业作为题中之义,支持各边境县(市)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各边境行政村(社区)产业发展加快、致富劲头更足。

  “我们紧紧围绕强边固防、生态宜居的定位,依托‘一村一品’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树番茄、草果、石斛、重楼等特色产业种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驻村第一书记、强边固防驻村工作队队长胡献浩说。以天保村委会黄瓜录村小组为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共涉及3个大项11个子项目,目前,建设了树番茄种植基地观光步道2公里,流转土地500亩,并大力发展草果等特色产业种植。下一步,黄瓜录村小组还将推动林下养殖业发展,在树番茄下养鸡,同时将树番茄发展至1000亩,引进树番茄初加工厂,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家里种了80多亩草果和20多亩树番茄,还打算再多种点树番茄,多增加收入。”黄瓜录村村民赵友宽细算“增收账”。依山傍水、果木成林,黄瓜录村通过布局产业发展,让草果、树番茄成为边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截至目前,黄瓜录村共种植树番茄750亩、草果3600亩,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00余元,守住了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边寨变前哨 国门更安全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个景色秀美的哈尼族小山村,因与越南隔河相望,被命名为“隔界”。隔界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普玉忠是村里唯一的外事界务员,自2007年开始,他就在长达13公里的边境线上值守了15年,以实干担当为祖国守好国门。

  普玉忠的家距离62号界碑不足百米,走路只需一两分钟。“界碑就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心里踏实。”自从担任界务员以来,无论是家门口的界碑,还是数公里外的界碑,每一次巡边,普玉忠都会细心地检查、清理周围的杂物,适时为界碑描红,守护好边境线的那一抹“中国红”。

  普玉忠生在边境、长在边境。巡边10多年来,路边的一草一木早已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只要没有特殊事情,他保持着每天都要沿着边境线走走看看的习惯。“一般早上起来干干农活,处理一些村上的事情,下午就去巡边了。”顶着蚊虫叮咬,步行穿过荆棘密布的山林,普玉忠一趟完整的巡边之旅要花费3个小时以上,若是遇到山体垮塌或是泥石流需要花费更长时间。虽然辛苦,但在普玉忠眼里,身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界务员,他有义务扛起这份护国守家的责任。

  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我省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拥有长达4060公里的边境线,是祖国西南安全稳定的屏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强边固防、筑牢安全屏障成为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为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工作,我省各边境村(社区)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党支部“主心骨”作用,统筹“党政军警民”力量,健全“党员+N”立体化强边固边防控体系,形成“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众参与边防管控工作格局。

  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曼厂村小组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巾帼服务队”。这支队伍建于2014年,现有队员20人。“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村寨建设、助老扶幼、定期检查卫生,我们还和男民兵一起巡逻。”曼厂村巾帼服务队队长玉相嫩说,近年来,曼厂村组建以“民兵+青年志愿者”为骨干的巡防队伍,设立边境疫情防控卡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认真履行排查登记、守卡巡逻职责;以“巾帼志愿服务队+10户联防”形式,扎实开展网格化排查,形成“男人在外守边关、女人留守保平安”的特色防控模式,全面构筑起边境安全的红色屏障。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有力举措。按照《云南省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2021—2025年)》的要求,计划到2024年,把云南省沿边一线的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蓝图已绘就,实干正当时。今年以来,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先后在保山市、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召开了全省现场推进会,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由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今年年底将实现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辖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和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冈田姐妹进军演艺界 写真DVD上演禁忌镜头(图)
下一篇:新垣结衣今天,宣布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