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浙江省博物馆位于美丽的西湖湖畔,1929年筹建。现有馆藏文物及标本10余万件。最具特色的当然是良渚文化展览,还有吴越文化遗物,以及精美的龙泉窑瓷器等等。

  浙江省博物馆主要有两大馆区——孤山馆和武林馆,周围还有文澜阁、美术馆和名人故居等等,形成一个综合的文化地带。

  2009年,武林馆正式建成并开放,也正值浙江省博物馆开馆八十周年之际。借此机会举办了“十大镇馆之宝”的评选活动,从馆藏文物中选出30件作为备选文物,经观众投票和专家品评,共同选出。

  这十大“镇馆之宝”上自河姆渡文化,下至民国时期,件件精美无比,让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浙地几千年的历史留影。

  一、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1977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也叫“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纵16.6厘米,横6.3厘米,厚1.2厘米。

  正面刻有双鸟和太阳组合图案,是当时河姆渡人举行祭祀时首领所用的器物。是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也是“河姆渡遗址”地标建筑的底本。

  二、良渚文化玉琮王

  1986年,出土于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内圆外方,中部贯穿。通高8.9厘米,中部圆孔内径3.8厘米。整重6.5公斤。

  器物四面刻有神人兽面纹,雕刻精美,而且体量极大,有“玉琮王”的美誉。

  三、春秋伎乐铜屋

  1982年3月,出土于绍兴坡塘狮子山春秋晚期越国贵族墓葬。通高17厘米,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

  它是一个三开间的房屋模型,屋顶为攒尖式,屋顶之上树立一根铜柱,柱顶有一只鸠鸟。屋内有六个裸体跪坐的乐师,正在演奏。对于铜屋中的场景,至今还无法作确切的解释。

  四、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

  1995年,在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先生帮助下,经杭州钢铁集团出资从香港收购,后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通长52.4厘米。

  此剑为越王勾践之子者旨於睗所有,剑格上刻有鸟虫书铭文,并镶有绿松石。剑茎上缠有丝织品。还附有一个髹以黑漆的木质剑鞘。

  这把越王剑当时收获的观众投票数最多。

  五、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建国后由镇海文化馆移交入藏。落霞式,通长124.8厘米。

  这把古琴是唐玄宗时雷威所制。流传到清朝时为定王府"行有恒堂"所藏,八国联军时流落民间,后为古琴名家杨宗稷收藏,并在琴上刻下文字,转述古琴的流转历史。

  唐琴能流传至今的极少,此琴堪称古琴中的稀世珍品。

  六、五代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

  2001年,出土于杭州雷峰塔地宫。通高35.6厘米,底座边长12.5厘米。

  塔顶四角有耸起的山花蕉叶,上面刻有佛教故事。塔刹顶部有火焰宝珠,下面有五个相轮。塔身方形,每面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

  七、北宋彩塑泥菩萨立像

  1965年,出土于温州市白象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被调拨到浙江省博物馆。通高64厘米。

  菩萨像面相长圆,顶梳高髻,衣饰繁简有致,设色鲜明,体现了一种简约自然的泥塑风格。

  八、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不幸毁为两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是《富春山居图》的前段,又被成为《剩山图》。

  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这段残卷是1956年从著名画家吴湖帆手中所得。

  《富春山居图》的后面一大段现在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时,分隔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残卷首次合璧。九、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最早为龙泉县一位农民无意间发现,被龙泉县博物馆收藏,后又为浙江省博物馆所藏。

  通体施粉青色釉,此砚滴整体为一乌篷船造型,船舱中有两人端坐,舱外有一船夫正在攀爬船篷。

  砚滴又叫水注,是磨墨时,为砚台添水的工具。

  十、清金箔贴花花轿(万工轿)

  1954年,由来自宁波的民间人士捐献。纵150厘米,横90厘米,高275厘米。

  据说是清末民初之时,由多名工匠用十多年时间制成,耗时上万工时,因此又叫“万工轿”。

  通体金碧辉煌,上面刻有250个人物,还有无数的花鸟虫鱼,祥瑞吉兽。除了雕刻的各种传说故事,还饰有带有各种故事的玻璃画。这顶“八抬大轿”是宁波朱金木雕工艺的杰作。

  举报/反馈

上一篇:听新疆同胞讲述“心爱家园”的故事
下一篇: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