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射洪市大榆镇改板沟村:菊芋香里说丰年 听取欢声一片
2020年11月25日 特别报道03版
射洪市大榆镇改板沟村
村名片
大榆镇改板沟村位于射洪市北郊,全村幅员面积约5.3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组624户、2036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常年外出务工850人。全村有耕地1050亩,农产品以小麦、油菜、玉米、红薯为主。改板沟村因地制宜发展以菊芋(洋姜)为主的种植业。2017年,改板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预计贫困户人均收入9552元。
大事记
●2014年,改板沟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6年2月,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范海全与村委会洽谈洋姜种植项目。7月,射洪玉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土地800亩种植洋姜
●2016年12月,四川天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
●2017年9月,举办第一届菊芋花节,签订洋姜产业联盟协议
●2017年12月,改板沟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8年11月,成立乡聚乡村旅游合作社
●2020年10月,“菊裕膳”配方菊芋粉获四川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坐落在青山和花海间的改板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脱贫致富经
“改板沟,沟又穷,出来就是背篼笼……”这段歌谣是改板沟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改板沟村距离射洪市城区仅10公里,然而,两山夹一沟的地形造成交通极为不便,土地产出低下,贫困现象十分严重。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切却因为一朵小小的菊芋花而改变。菊芋,是洋姜的学名。近年来,改板沟村大力发展洋姜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农旅”的特色脱贫路,不仅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更让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沟,变成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随着菊芋花一同绽放的,还有村民们一张张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笑脸。
看变化
路通人和贫困山村换新颜
11月10日,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遂宁传媒集团“百名记者进百村”采访组来到改板沟村。
“以前整个改板沟村进出的道路,是一条狭窄的泥巴路,山高路陡,交通不便。”改板沟村第一书记王明贵告诉记者,交通不便阻碍了这里与外界的联系,村民要么从土里刨食,要么外出打工。“要致富,先修路,让产业进得来,让产品出得去。”近年来,在改板沟村两委的努力下,全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拓宽并硬化射盐路至改板沟村4.5公里村道路;对内,新修硬化水泥组道路8.2公里,将路网延伸到村里的家家户户。
沿着村道路继续行驶,坐落在山沟对面山腰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聚集点出现在眼前,给人一种走进某个旅游景点的错觉:道路一侧是成片的野菊花,一侧是青葱翠绿的山沟,环绕着一个宽阔的水泥广场,坐落着数十栋崭新的小洋楼。村民们在屋前或闲聊,或干着手工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恰似一幅恬淡而舒适的现代新农村生活画卷。
“全靠党和政府,让我们住上这样的好房子,就跟住在景区一样。”村民们乐呵呵地说,“水电气宽带啥都有,空气好、环境好,给我城里的房子也不换!”
说产业
小小洋姜铺就脱贫致富路
在王明贵看来,改板沟村的变化,源自小小的洋姜。
“以前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一亩产值1000多元,纯利润才几百元。”王明贵介绍,2017年,改板沟村返乡创业成功人士范海全为村里带来新的种植产业——洋姜。每亩洋姜年产2-3吨,产值近5000元。仅此一项,便让土地产值涨了几倍。
2017年,改板沟村建起600余亩的洋姜种植基地,随后成立洋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入股分红模式,洋姜种植面积一度扩大到800余亩。与此同时,合作社与西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合作,将产出的洋姜提炼为菊芋粉。菊芋粉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一亩地产出的洋姜提炼成菊芋粉,价值达20000元左右。
“要把洋姜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走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路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2018年,范海全斥资在射洪经开区建起厂房,“菊裕膳”配方菊芋粉、“菊裕膳”配方菊芋粉面条、“玉太香”洋姜泡菜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一年产值可以达到2600万元。”范海全介绍。
△范海全向记者展示刚出土的洋姜。
话未来
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洋姜产业一炮而红,让改板沟村彻底扭转了贫困局面。洋姜产业基地,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土地入股、基地务农、企业务工多种增收途径,更为改板沟村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菊芋花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我们不仅把洋姜作为一个产业,更要作为一个地标、一种文化。”王明贵表示。今年9月22日,射洪市2020年农民丰收节暨第三届菊芋文化旅游节在改板沟村举行,上万游客涌入,将改板沟村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开幕第一天,我卖凉粉就挣了2000多元。一次旅游节,抵得上过去种一年地的收入。”回忆起当时的盛况,村民徐素珍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农旅融合,在产业兴旺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让村民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王明贵介绍,改板沟村千米花墙正在建设,“未来的改板沟村将更加富有魅力。”
返乡创业记
返乡创业 土里刨出“金疙瘩”
“今年洋姜长势好,又有一个好收成。”11月10日,在改板沟村的村道路旁,范海全从种植基地挖出几株洋姜看了看,心里很是欣喜。
范海全是改板沟村人,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学习木工。1986年,范海全外出务工,一走就是30年。经过多年打拼,范海全在西安办起年均产值500万元的企业。2016年,在一次回家探亲中,范海全看到老家贫困的现状,作为土生土长的改板沟村人,他的心中无比惆怅。“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家乡养育了我,我不能坐视不管。”范海全毅然决定留下来,反哺家乡。
为了找到适合当地特色的项目,范海全把家乡的泥土装进口袋,自掏腰包到全国10多个农科所去化验、咨询。3个多月时间里,他考察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十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最终决定在改板沟村发展洋姜种植。2017年,范海全租下50余亩试验田种植洋姜,平均亩产近3吨,收入5000多元。
试种成功给了范海全极大的鼓舞。2018年,范海全斥资将洋姜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随后,范海全筹资1200余万元,成立四川天应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洋姜进行深加工,开发的“菊裕膳”配方菊芋粉、“菊裕膳”配方菊芋粉挂面、“玉太香”洋姜泡菜三个产品成为“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用标产品,成功进入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大市场,年销售额2600余万元。
“一人富不是真的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创业过程中,范海全牢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初衷,村民不仅可以入股,年终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利润分红,平时则以产业工人身份到合作社和企业务工,获取务工收入。范海全还不忘带动周边的贫困村脱贫,在金华、广兴、复兴等6个镇、7个贫困村发展洋姜产业,新建洋姜种植基地5000余亩,贫困户年均增收12000元。
百姓幸福事
祖孙同台 快板唱响新生活
“共产党暖人心,群众心连心,改板沟变化大,脱贫攻坚不落下……”在改板沟村一户农家小院中,一阵轻快的快板声洋洋盈耳。72岁的高元普和孙子高天宇正用快板诉说村落和生活的变化,祖孙二人一唱一和,激动的泪水划过脸颊。
△高元普和孙子高天宇用快板讲述村落和生活的变化。
“外面冷,大家进屋坐。”表演结束,高元普招呼记者一行进屋,又是拿凳子又是倒茶。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高元普并没有多提自己的家事,更多的是讲述村里的变化,“党和政府帮咱把村建漂亮了,还帮我们一家这么多忙,咱得知足,不能再添麻烦。”
记者从村干部口中得知,高元普身体不好,今年初务工时又摔伤了手臂,不能干重活,妻子张元珍也体弱多病。多年前儿子因病回乡,在附近一家企业当保安。高元普和老伴在家养了少许家禽,种些菜,卖成钱来治病和维持一家人生计。考虑到高元普一家的实际,当地政府不仅将其破旧的房屋进行修葺,并送去20余只鸡苗和50公斤玉米,还为他们一家捐款。
如今,高元普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他开始用心投身于种植和养殖,虽然规模不大,但20余只鸡养得肥肥的,蔬菜也长势喜人。闲暇,高元普利用自己的爱好,创作快板词,如今“成品”就有20多首。他尤为自豪的是,每当村里有重要活动,都会让他上台表演,让他的生活多了很多“颜色”。
“人嘛,总得向好的方向发展。带着信心和希望,生活一定会更好。”如今,高元普一家正心怀感恩之心,用行动书写自己的幸福人生。
人物访谈
多渠道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感
——访大榆镇党委书记冯小春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大榆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对标“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在防返贫、促增收、强保障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日前,记者专访了大榆镇党委书记冯小春。
冯小春介绍,大榆镇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产业扶贫新模式,坚持将“一区两园一线”的产业发展思路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四川射洪经济开发区发展,积极向贫困户介绍园区工作,鼓励贫困户投入园区第三产业。围绕超强农业园和柑橘产业园发展,在龙凤泉村建成200亩“不知火”柑橘基地,在长房村种植优质柑橘200多亩,辐射周边村发展柑橘种植2000余亩;龙凤泉村贫困户集体入股超强公司,流转土地1970亩,发展循环种养业,创造季节性就近务工岗位200余个。围绕农旅环线发展,改板沟村流转土地近700亩,规模发展菊芋产业,成功打造菊芋旅游节;永乐村的荷花湖栈道、松林村的现代化蚕桑、新井村的构树种植园等都是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大榆镇通过“企业(合作社)+支部+农户(贫困户)”的产联模式和保障贫困户最低参与比例的方式,带领贫困户增收。今年,全镇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8400元,同比增长8%。通过扩大就业宣传、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岗位、保民生、促就业,不断为用工企业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
冯小春表示,目前大榆镇8个贫困村、1065户3054名贫困户均已脱贫,接下来,大榆镇将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在实现村集体和农户稳定增收、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凝聚力量。
记者手记
突出特色亮点实现农旅融合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在不少地方,形式单一、特色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农旅融合发展。
曾经的改板沟村,尽管拥有距离射洪市城区10公里的乡村旅游黄金地理优势,却并没有能够吸引游客的特色与亮点。随着洋姜产业的引进,绽放的洋姜花成为农旅融合的契机。这一切,源自改板沟村村两委的精心设计和超前谋划,找准了产业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精准结合点。如今,改板沟村在深挖传统农业农村文化的同时,千米花墙等景观设施也在打造中,相信未来的改板沟村将更加美丽,村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
来源:全媒体记者 黄铂晶 吕苗
编辑:郭 兰 张霁雯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终审:李兴红
上一篇:日本经典动漫赏析--《千年女优》
下一篇:曝深田恭子意大利籍男友和AV女星开房
最近更新人物资讯
- 青年节专题时文精选,1个专题+5篇模板+12篇范文+1个作文合集(角度+金句+精
-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五篇)
- 赤坂丽颜值巅峰之作,禁忌之爱代表作品-高校教师成熟
- [王仲黎]人茶共生:布朗族茶文化话语中的生态伦理
- 北京文艺日历 06.12~06.18
- 有什么好看的少女漫画推荐?
- 为了孩子陪睡校长,请别拿这电影洗白
- 当贝市场tv版apk下载
- 茉
- BBC评出有史以来美国最伟大的100部电影
- 泰山岱庙古建筑之文化特色初探
- 阴阳五行学说范文
- 2022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Part2毕业展
- 观看平凡英雄观后感1000字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二)古希腊艺术与神话
- 收藏 | 带你穿越500年,看一看这50位著名艺术家
- ab血型女人的性格
- 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 为什么孕妇生产有危险时,部分丈夫和婆婆会选择保小孩?
- 《员工自发管理的儒家修为智慧》
- 菲律宾尺度片的全明星阵容,菲律宾女人质量这么高的吗?
- 文学课 | 韩少功:文学与记忆
- 《人性的污秽》中的伦理道德世界
- 宋惠莲背夫和西门庆幽会后自缢,看透情色表象下的死亡真相
- 秋波多少画(五代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