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家央企负责人去年考核获A级 三桶油独缺中石化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K图 600028_1

  ===本文导读===

  41家央企负责人去年考核获A级 三桶油独缺中石化

  41家央企获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 含国家电网等

  央企四项改革试点方案将出 大重组时代来临

  央企合并潮起:市场寻找合并题材炒作新标的

  中央6轮巡视共覆盖38家央企 近亲繁殖等新词频出

  ===全文阅读===

  41家央企负责人去年考核获A级 三桶油独缺中石化

  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0号),2014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经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A级企业名单通报如下:

  1.总公司

  2.天然气集团公司

  3.国家电网公司

  4.工程总公司

  5.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6.通信集团公司

  7.中能集团公司

  8.中国集团公司

  9.公司

  10.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11.集团公司

  12.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13.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1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15.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16.集团有限公司

  17.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8.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9.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20.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1.中国南车集团公司

  22.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23.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4.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5.建设集团公司

  26.集团总公司

  27.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28.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9.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30.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31.科技集团公司

  32.华侨城集团公司

  33.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34.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5.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36.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37.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38.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39.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40.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41.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41家央企获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 含国家电网等

  国务院国资委23日公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中海油、中石油、国家电网等41家中央企业被评为201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占到全部中央企业约37%。

  与往年情况相似,来自军工、电力、的中央企业入围考核A级名单最多,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7家军工类企业入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6家电力类企业入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家通讯类企业全部入围;其余25家入围央企则分别来自建筑、商贸、汽车、铁路、机械、农业等多个行业。

  相比上年有46家央企获评考核A级,2014年度获评A级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对应在名单上,8家央企退出A级,3家央企则新获评A级。记者对比发现,神华集团、华润集团、重工、新兴际华、五矿集团等8家央企未能延续上一年的考核A级,而保利集团、、中储粮等3家央企则新进入考核A级名单。

  根据国资委此前发布通知,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等目标值比上年下降较多的企业,考核等级不得进入A级;而工资水平也与考核密切挂钩,企业利润总额目标值比上年增长的,工资总额按照行业工资增长调控线适用范围合理确定,而对于利润总额目标值下降的,同口径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央企业绩考核将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引导企业实现主业能力更强、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更优;同时将实现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有机衔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充分激发企业广大员工的最大潜能,具有最直接、最基础的关键作用。(来源:新华网)

  [PAGE@默认页1]  央企四项改革试点方案将出 大重组时代来临

  “央企‘四项改革’试点的具体实施方案近期就会对外公布,参与试点的6家央企已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的改革措施。”6月18日,接近国资委的一位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去年7月,国资委宣布6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以来,时间已过去近一年,试点的具体方案却迟迟没有公布。不过,这6家试点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却动作频频,2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最近停牌的多达11家,它们正筹备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试点央企及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前期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带有普适性的做法和限制性规范将会纳入到国资整体方案中,为下一步更大范围的国资铺路。

  动作频频

  尽管“四项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至今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参与试点的央企早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6月16日晚,新兴旗下的上市公司际华集团宣布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重大事项,从17日起停牌。而新兴际华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也已于6月15日停牌,停牌的原因同样是筹备非公开发行。

  “新兴际华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首批6家改革试点央企之一,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工作,非公开发行股票不排除有员工持股计划的可能,也有可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位国资专家称。

  无独有偶,同样被纳入董事会试点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旗下A股上市平台、、和等4家公司均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资产重组或非公开发行股票。

  “实际上,国企改革一刻也没有停过。”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7月15日国资委推出改革试点企业以来,在制订试点方案时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参加了上级管理部门有关国企改革的多次研讨会。”

  据介绍,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和落实董事会职权的两个试点方案都获得了国资委的批复,“目前试点改革已全面铺开。”

  公告显示,中国建材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有5家,其中的和宣布非公开发行,和正在筹划资产重组。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资委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国资委早已批复了6家央企的试点实施方案,只不过试点企业没有对外公布,只做不说罢了。

  事实上,今年2月6日,当时还没改名“中国巨石”的中国玻纤和北新建材同一天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试点方案已获批,两家公司均被纳入中国建材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首批试点实施单位,同时获批的还有中国建材集团子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巧合的是,2月5日,中国医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和均发布公告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方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国药股份、被纳入中国医药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首批试点单位。

  不过,国药旗下的上市公司并不像中国建材那样活跃,没有停牌现象,也没有关于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的公告。

  改革最后一公里

  被纳入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后,中粮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动向更是引发投资者关注,但在它们旗下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却只有“”这一家宣布过资产重组计划。

  4月中旬,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对外表示,希望在2019年之前完成中粮原有的粮油、糖资产注入,实现三方资产的整合和整体上市。

  按照中粮集团的规划,中粮集团粮油资产将与并购完成的尼德拉、中粮来宝农业整合在一起整体上市,上市平台为中粮国际有限公司。由于中粮国际注册地在海外,作为上市平台,尼德拉51%控股权、中粮来宝农业51%控股权由其出面收购,中粮集团国内的粮油、糖资产也需要装入中粮国际。

  而在国内,中粮集团却频频减持上市公司股份。中粮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大耀香港有限公司在5月6日至5月18日期间分批次从二级市场上减持了4800万股的股票,中粮集团在4月份减持了4760万股和5409万股的股票。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6月份减持了将近1.3亿股和700万股的股票。中国建材旗下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亦在今年4月份,减持了1000万股的股票。

  “试点央企减持上市公司股票,不代表不看好这些公司的前景,尤其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投资公司试点的企业来说,减持是为了给社会资本更多进入的空间,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战略布局考虑。”一位国资委人士称。

  宋志平的混改思路是,作为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中国建材不能再靠国家投资扶持,只能以存量资本吸收大量社会资本进行发展。

  中国建材定下了以“三层混合”深化产权改革:第一层,上市公司中,中国建材股份等公司吸纳大量社会资本;第二层,四大水泥公司等大型业务平台上,把民营企业的部分股份提上来交叉持股;第三层,水泥厂层面的企业里,给原所有者留30%左右的股权。

  上述国资委人士坦言,不排除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央企减持上市公司的股份,因为现在国有股比重还是很高的,要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股减持是必经之路。

  而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央企的管控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新兴际华集团已经将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中心,二级企业定位于经营管理中心,三级企业定位于成本利润中心。集团公司专注于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对二级和三级企业则赋予发展方向权、投资决策权、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权与人事权。

  “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不是出资人用以制约企业的紧箍咒,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运用好这个实践平台,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成效。”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称。(来源:华夏时报)

  [PAGE@默认页2]  央企合并潮起:市场寻找合并题材炒作新标的

  端午节前,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又掀起一阵央企重组的议论热潮。

  随着因“拟披露重大事项”的临时停牌,市场对于南北船复制南北车的猜想愈加狂热。尽管在宣布停牌的几天后,中国重工特意发布公告,解释了停牌不是因为合并,而是与母公司中船重工整合部分资产,但仍没浇灭外界对于南北船合并的期待。

  从去年开始,近一年时间里,由南北车打头阵,关于南北船、三大航、石化双雄、宝钢武钢等央企合并的消息满天飞。随着南北车合并前后,股价从五六元,涨到30多元,资本市场也掀起了央企重组、合并概念潮。

  过去十多年,伴随着国家对央企“做大”的要求,央企的业绩也在逐步提升。此番央企合并,对于市场、对于消费者、对于央企员工,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央企“做大”,效益腾飞

  2003年以来,随着“做大”需求以及当年成立的国资委对央企竞争力的期待,部分行业进行了合并重组,从那之后,央企的日子开始“滋润”起来。

  2000年,刘鑫(化名)大学毕业,被分到中石油位于西北地区的一个油田上工作,从最辛苦的油井作业干起。

  到了2004年、2005年,油田开始扭亏,效益也好了起来。刘鑫记得,那时生活设施、矿区投入都明显改善,“以前都是破破烂烂的”,当然,个人收入也跟着增长了。

  刘鑫的经历,与国企央企上世纪改革的步伐属于同一个节奏。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许多计划经济部门开始拆分,其中包括石油、通讯、民航、航天、邮电、铁路等。

  2003年之后,由于“做大”需求以及当年成立的国资委对央企竞争力的期待,一部分被拆分的行业由于不同原因进行了合并重组,从多强并立变为寡头甚至垄断格局。也就是在此之后,央企的日子开始滋润起来。

  曾经长年跟踪报道国有企业的老记者对记者回忆,90年代,很多国企的效益非常不好,可以说快揭不开锅了。但最近十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基础建设等大规模实施,国企(央企)效益也快速提高。

  记者不久前曾到访中石油旗下的宝鸡钢管,随着西气东输等大型国家战略的需要,该公司的钢管产量从2004年的37.6万吨,增加到2012年历史峰值的184.2万吨,大约是2004年的5倍。销售收入也从2004年的12.2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15.51亿元,几乎是其十年前的十倍。

  随着央企的日子好起来,员工的心也更加稳定,哪怕是降薪、反腐等大变动,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刘鑫告诉记者,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几年(2007年正式上市),石油被分开为两部分,原来的70%归非上市部分,其他30%归上市部分,自己所在岗位是属于前面的那种,只有原来的七成工资,并且没有奖金。尽管如此,也没人走。而且,很多石油员工的配偶就在石油系统内,老石油人也会让自己的子女工作在自己奉献了青春的地方。

  “现在就业难,在北京上海之类的地方,每个月几千块的薪水,还要租房,吃住也麻烦。在学校里过惯滋润日子的孩子,一出来就要打拼太辛苦。”刘鑫对记者说着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石油员工的想法。“国企工作比较稳定,上班有保障。没听说有从石油离职去私企的,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谁离开。”

  从做大到做强,合并传言四起

  尽管除了已经完成的“南北车”和“国电投”之外,其他央企尚未承认将要进行合并重组的相关事宜。但市场已经对央企合并颇为看好。

  今年一季度,中组部突然宣布,将两家造船央企,即“南北船”的领导层进行对调。其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俗称“南船”)董事长胡问鸣调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俗称“北船”),担任新设董事会董事长一职。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则调任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尽管事后双方均否认这意味着合并,但此前曾有南北车“传言―不回应―再传―否认―停牌―确认合并”的过程,让市场更加期待。

  而在端午节前一周,中国重工因“拟披露重大事项”而临时停牌,尽管几天后,中国重工特意发布公告称停牌并非重大资产重组,但是已经无法熄灭外界的追捧。在资本市场上,中国重工股价从年初开始传闻的8元左右,涨到停牌前的20元,中国船舶从年初的30元飞涨到56元。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也受到热捧。

  在国家“”战略,央企“走出去”战略等驱动下,央企的整合传闻以及事实进展,已经在大规模地发生。据新京报记者整理,自南北车合并开始,在目前仅剩的不足110家央企中,已经有过合并传闻的央企至少超过20家。

  尽管除了已经完成的(南北车)和国电投(中电投、国家核电)之外,其他央企并无一家公开承认将要进行合并重组的相关事宜,但市场已经对合并颇为看好。

  长年关注央企改革的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央企重组浪潮才刚刚开始,许多合并都在酝酿之中,特别是央企分类改革的细则目前还没有出台。出台后,央企将迎来拆分归类重组阶段,更多的合并方案将会出现。未来5到7年内,央企的数量可能将从现在的100多家减少到30至50家。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是“强强联合”。

  管清友认为,目前国内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依靠出口和产能输出来化解,而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出口的高增长。而强强联合的方式短期内可以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打造国家品牌,对“走出去”效果最为明显。

  哪些央企可能成为下一场“强强联合”盛宴的主角?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同业大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恶性竞争或者严重产能过剩的外向型行业,出现重组整合的可能较大。建材水泥、钢铁、煤炭、航运、船舶制造、军工等行业很有可能被纳入央企合并名单,以期强强联合、输出产能、参与全球竞争。

  “好日子”恐难持续?

  面对从“做大”到“做强”的目标,专家认为,部分产能过剩的央企,可能将面临减员增效的选择。

  过了十多年好日子的央企,尽管最近经历着世人的更多瞩目,但未来的日子也许没那么好过了。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记者,央企的合并重组是有双重性的。一方面是强强联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但是为了提高效率,强者也需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消除产能过剩,部分处在产能过剩行业的央企,日子将变得更加艰难,其中部分下属企业和个人,也将面临下岗、分流等痛苦的过程。尽管这一切近期内还不会发生,但长期来看,几乎每一个央企都将面临减员增效的选择。

  李锦认为,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国”“民”同台公平竞争的趋势,大部分央企的日子都将不再是高枕无忧了。

  此外,竞争者、消费者等对合并后的央企更加“垄断”的质疑也未曾间断。其中,中欧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就认为,现在热炒的央企大合并,可能会让改革开倒车。

  刘胜军告诉记者,原来中央要求抓大放小,通过合并重组导致了超级规模的企业。央企现在的成绩,更多的是得益于过去十年的经济腾飞、垄断优势以及政策资源。

  “央企日子变得好过了,改革也就会受到利益干扰,造成停顿,甚至局面逆转。比如,国家曾要求国企退出等竞争性行业,但央企并没有听话。当初说企业取消领导者行政级别,至今也没做到。”刘胜军说。

  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后,焦点却被央企合并替代。“合并并不是改革”,刘胜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像十五届四中全会说的那样,打破垄断、破除政企不分、充分市场化才是改革的真正方向。

  但不管国家如何决议,央企们如何整合,刘鑫并不打算离开石油系统。

  “与中石化的合并消息也有听到过,但是大家也没有什么想法。合并也接着干,不合并也接着干。” 在刘鑫心里,去外面月薪一两万也没有国企几千块钱好,因为有归属感,从爷爷奶奶辈到爸爸妈妈,都在这个系统里。“牢靠、稳定、有预期”,是他对所在系统的认知。

  但对于改革,刘鑫承认自己也是有忧虑的。“如果民营‘资本家’进入国企,我们的老板是谁?”刘鑫觉得,原来是给国家干活,放心。但是如果给资本家干活儿,稳定的保障就没有了,生怕“用青春赌了一把,赌铁饭碗,却赌成了玻璃碗。”(来源:新京报)

  [PAGE@默认页3]  中央6轮巡视共覆盖38家央企 近亲繁殖等新词频出

  6月17日19时,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对6家央企的反馈意见,加上16日公布的对8家央企的反馈意见,以及12日公布的对6家央企的反馈意见,截至6月17日,中央巡视组分3批,公布了对2015年首轮巡视的26家央企中21家的20份反馈意见(编者注: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已于5月29日重组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因此中央巡视组统一向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反馈意见).

  剩下5家尚未公布反馈意见的央企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开始于2月底、3月初,并在4月底、5月初结束,历时两个月左右,首次采用“一托二”的巡视形式,即一个巡视组负责两家单位的巡视工作, 13个巡视组进驻26家央企,13个组同类同步安排、分批集中汇报,被巡视央企中不乏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一直备受外界瞩目的央企。

  中央巡视组在结束巡视后都会在反馈意见中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在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已经公布的20份反馈意见中,巡视组发现了哪些普遍性的问题?又用了哪些新词去描述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近亲繁殖”、“蚕食国有资产”提法首现反馈意见

  在2013年和2014年进行的5轮中央专项巡视结束后,巡视组在反馈意见的表述上总是“新词频出”。如在2014年第三轮巡视结束后,在对中国海运的反馈意见中,首次出现了“吃里扒外”的表述,而在对神华集团的反馈意见中则首现“谋取腐败‘黑金’”的表达。

  在本次最新公布的20份反馈意见中,又有一些“新词”出现。

  在描述央企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首次提出“近亲繁殖”,分别出现在针对中石油与中海油的反馈意见中。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近亲繁殖”在招聘方面表现更为突出,选拔自己的人,或者选拔具有国有企业背景的人,安插自己的亲信。

  在对中石油反馈意见时,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李五四指出,中石油存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小圈子”问题突出,对领导人员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带病上岗”、“带病提拔”时有发生,存在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

  而在向中海油反馈意见时,李五四也指出,中海油存在选人用人不规范,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提拔干部问题和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

  此外,在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向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反馈意见中,均出现了“蚕食国有资产”的提法,指出两家企业存在个人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的问题。

  在对中国电信的反馈意见中,出现了“少数企业领导人与特定关系人结成利益同盟,以攫取非法利益为纽带,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的表述。

  而对中国移动的反馈意见则提出,“对外合作领域腐败风险高度集中,围绕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

  对此,庄德水表示,所谓蚕食国有资产,就是把国有资产当作是私人财产进行挥霍,造成流失。他表示,国有企业领导人利用利益输送关系,和自己的亲属、配偶、子女,或者是同学、朋友、同乡,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共同来侵蚀国有资产。

  庄德水举例表示,比如在承包国有资产开发使用过程中,优先给亲朋好友。或者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把国有企业里最核心的技术、最优越的资源转移到这个子公司去,其法人代表可能是领导的亲属朋友,这样慢慢把国有资产核心的技术和资源掏空。

  被巡视央企存“违反八项规定”、“以权谋私”等“通病”

  除去对部分央企的问题用新的表述予以定义外,在已经公布的20份反馈意见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表述,指出了巡视组发现的存在于央企的“通病”。

  例如,在指出央企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在对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建筑、华能集团、中船重工和武钢等央企的反馈意见中都有出现。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表述也多次出现,中石油、 中海油、中国建筑、中远集团、武钢集团、中国核建等央企均存在这一问题,而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小金库屡禁不止、公款打高尔夫球、公款宴请、公款旅游、购买购物卡、违规发放津补贴、公车管理等问题。

  而“以权谋私”的表述也多次出现,例如,中央第二巡视组对中石油的反馈意见提出,“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帮助亲友承揽项目,甚至与私企老板绑定”;而针对宝钢集团的反馈意见中也提出,“部分领导人员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利益输送”的表述也频频出现在反馈意见中,针对中国移动的反馈意见便指出,“通过业务关联企业代替‘埋单’方式变相接受利益输送。”

  此外,随着央企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巡视组在反馈意见中指出了央企在海外资产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在针对中石油的反馈意见中提出,中石油存在“海外投资决策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廉洁风险”的问题;在对中海油的反馈意见中也指出中海油存在海外投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对此,巡视组给出的意见建议也颇为相似,建议两家央企开展海外投资项目审计和巡查,落实项目后评估和追责终身制。

  中央6轮巡视共覆盖38家央企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从2013年开始,在中央巡视组所进行的6轮巡视中,共有38家央企被巡视。

  在2013年中央巡视组所进行的两轮巡视,以及2014年中央巡视组所进行的前两轮巡视过程中,每轮均只有一家央企被列为巡视对象。中央巡视组对于央企的巡视工作在2014年年末开始显著加强,在2014年第三轮专项巡视过程中,共有8家央企被列为巡视对象,占到13家被巡视单位半数以上。

  而2015年首轮专项巡视更是选择26家央企作为巡视对象。

  在今年2月11日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表示,要让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会议指出,中央决定今年完成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PAGE@默认页4]

上一篇:日本网民热议:为什么日本人也要学文言文,还要背诵李白的诗?
下一篇:人间四月芳菲尽 河口桃花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