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妹们惹毛了一位普通妈妈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在05后未成年群体中,一种名叫 “厕所文化”的隐秘暴力正在蔓延。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在不同的动漫、游戏等作品衍生出的圈子里,以匿名、不审核投稿的方式无所顾忌地谩骂、羞辱他人。这些圈子被使用者们称为“厕所”,部分长时间流连于此的未成年人也自称“厕妹”“厕弟”。

  在“厕所文化”中,被攻击的对象也多是未成年人,他们涉世未深,极容易在被攻击后产生自杀、厌学、厌世等念头。

  许兰(化名)是一名长期在北京工作的母亲。今年8月底,她15岁的女儿鹣芝在长期经受网络辱骂和污名后,选择向她求助。为制止侵害,许兰选择为女儿挺身而出,和厕所文化的攻击者们交锋。

  当许兰真正卷入女儿所遭受的网络攻击时,却发现自己的逻辑与思考都在渐渐失效。

  窥见“网络厕所”

  接通视频通话,许兰首先留意到女儿鹣芝乱糟糟的头发。原本齐肩柔顺的直发变得毛躁,胡乱堆在肩膀。孩子现在连把头发梳理一下都没心思了,许兰想。她的女儿鹣芝一向在意自己的形象,想来情况比许兰此前知道的糟糕许多。

  “芝芝,你还好吗?”许兰没有掩藏担心。

  “我真的没办法了妈妈,她们逼我逼得太狠了,”鹣芝急切回答,说几个字就大喘口气,呜咽着,“我想请律师……”

  2022年8月27日,周六。这天清早,许兰起床准备早饭的时候,照例给带着女儿在城市另一端生活的丈夫打电话。这些年她和丈夫为了打理好这个三口之家,分工明确。婚后,夫妻俩生下了女儿鹣芝,在北京生活。如今女儿15岁,刚升入高中,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由她爸爸照料起居,许兰自己打拼工作,为这个三口之家积累更坚实的物质财富。

  在互联网上,鹣芝有着超乎年龄的“成就”。她是一名绘师,平时活跃在二次元社区“半次元”、微博等平台,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画作,课余靠着接单画稿小有收入,有一万多名粉丝。

  绘画,是母亲许兰支持的爱好。鹣芝从小学过许多兴趣班,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绘画,每天她写完作业后,剩下的时间全都放到绘画上,画完一副作品就给许兰看。小小的鹣芝对于绘画有主见,跟母亲分享自己画作时,会告诉许兰设计背后的寓意是什么。鹣芝曾和许兰说过,自己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原画师。

  图 | 许兰把女儿的画作定制成钥匙扣。图源受访者

  每天,许兰和丈夫、女儿都会通电话。此前鹣芝曾告诉许兰,有人在网上误会、谩骂自己,不过她想试着自己处理这件事。许兰同意了。

  一开始她没太担心。在许兰的生活经验里,鹣芝只是在互联网上卷入了和同龄人的口头纷争中,她相信女儿可以自己解决那些误会,如果失败了,时间也会淡化这些发生在互联网世界里的矛盾。毕竟在现实中,女儿和对方接触不到,这些纷争很难卷起多大的风波。

  奇怪的是,自从鹣芝开始着手解决网络上的纷争之后,她渐渐萎靡了下去。她说话总是闷闷的,许兰隐约感到一丝不安,告诉鹣芝,如果有什么事自己处理不了了,一定告诉妈妈。

  那天清晨的电话里,许兰从丈夫那里得知,女儿这段时间不佳的情绪没有好转,前一天还不吃东西。于是,许兰直接给鹣芝拨了视频电话。

  接通了许兰的通话,鹣芝眼神呆滞,连一句完整的表达也说不出来,一字一顿地向母亲求助。

  许兰感觉到,鹣芝在互联网上遇到的那些纷争,可能没有她此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女儿不仅情绪全面崩溃,似乎还陷入了某种未知的危险之中。

  她试着安抚鹣芝的情绪,决定把在互联网的“纷争”接过来处理。许兰答应了女儿请律师的要求,让孩子把有关的帖子和信息截图发给自己,同时把社交帐号暂时交给自己接管。一方面许兰需要了解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替鹣芝面对互联网上的指责和谩骂。

  通过浏览女儿账号里的帖子和消息,许兰才切实地意识到,在那处隐秘的互联网世界,女儿每天遭遇着语言暴力的围剿。

  7月份开始,鹣芝被挂到了网络帖子里,被指责靠描摹自己原有的画作绘图,在发帖者看来,这是画师违反职业道德的做法。

  许兰点开鹣芝发给自己的十几张截图,都是内容相似的挂人帖。

  他们描述的鹣芝是个靠描图绘画,自己抄袭自己的画师。投稿者制作了一张九宫格图片,来证明自己的推断。这些图罗列鹣芝绘制的十张动漫女孩头像稿,一张作为底图,其余九张调整过角度和画面透明度后,叠加在底图之上。

  九张画描绘的都是女孩的左侧脸,眼鼻嘴位置看起几乎全部吻合,人物的不同用色、衣物、动作等细节都被省略,拼在一起,就像九张一模一样的画作。

  “这就是肌肉记忆吗?我相信正常人都能看出来这绝不正常,我不觉得光凭记忆能画出两张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画。”匿名投稿人说。

  鹣芝设计的ACE虚拟歌姬“鸾明”是一个留着青蓝色头发,发尾飘荡的神族少女,鹣芝设定她有着清澈明净的嗓音,正因追逐梦想远离家乡。这个作品在今年哔哩哔哩虚拟歌姬的主题比赛中获了奖,许兰为鹣芝感到骄傲。

  这份骄傲也遭遇了批判。投稿人咬定“鸾明”抄袭了热门角色形象,给出的依据仅仅是“鸾明”的羽毛颜色与热门角色的衣服颜色相近。

  图 | 鹣芝设计的“鸾明”。图源受访者

  鹣芝告诉许兰,这场风波和她拖画稿有关。2020年鹣芝诊断出轻度抑郁症,加上2021年9月升学初三,两年来,她拖欠下许多画单。鹣芝跟母亲说,自己陆陆续续联系稿主,把钱退还给他们,但仍有尚未联系到的人。许兰知道鹣芝还稿费的事,此前鹣芝担心自己的零用钱不够,请求许兰帮她垫付。

  每天,鹣芝不同平台的账号上挤满了来辱骂她的私信。有人说她是骗子,拖欠画稿卷钱跑路;说她得奖的作品抄袭,行为无耻;说她千人一面,不如好好写作业,别做绘师了。

  接手女儿烦恼的最初,许兰以收拾烂尾工期的方式,推进着弥补。她让鹣芝核对记录,把结果的每一单画稿列到一份电子表单中,标出退款进度,向被拖欠画稿的人道歉。另一方面,许兰联系了律师,针对互联网上的谩骂,律师建议先给网暴发生的平台发律师函,让平台配合取证。

  9月2号,许兰第一次知道了“互联网厕所”的说法。一个顶着动漫头像的女孩发来信息,她看到鹣芝账号发布的信息,得知许兰接手了账号,想疏解女儿遭遇的麻烦。女孩告诉许兰,微博上有个关于半次元的bot账号,那里才是恶意的起源地:“就是把人网暴致死的隔空喊话bot,都是负面评论,和玩厕的人根本解释不通的。”

  许兰登入微博,找到了那个女孩所说的“厕所”,发现这是一方仅关注可见的天地。账号大多采用匿名、不审核的用稿方式,被使用者用来无底线地宣泄情绪。发布的内容变成了容纳情绪污秽的虚拟场所,也被使用者们戏称为“厕所”。

  在网络“厕所”,常常发生挂人的事件。为了避免让圈子外的人搜索到这些负面内容,使用者们会用谐音、花名来指代被讨论的人事物,试图营造出一面隐形的高墙。 “厕所”的使用者们自称为“厕妹”“厕弟”,多数是05后的未成年人。

  当鹣芝察觉到自己被挂到了“厕所”处以私刑,意识到需要出来澄清和解释时,恶意已经如同洪水朝她奔袭而来。

  这是一个探寻隐藏角落的过程。许兰发现,在“厕所”,05后乐于使用讽刺的方式咒骂。

  他们把恶意包裹在“萌”的语气之中,“呃呃太精彩了”“幸好本宝当时没粉她”“太好笑了家人们” 这样的语言看似毫无杀伤力,实则在共享暗语的未成年人眼中,每一句都是歹毒的嘲讽和咒骂。

  其次,匿名属性下的“厕所”,事实不是重要的,情绪才是。“厕妹”“厕弟”们通过暴力的语言获得群体认同,评论区的态度近乎一边倒,同意稿主的判断,辱骂着鹣芝种种被他们认定为“无耻”的行为。成年人没有机会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辱骂,已经超过了鹣芝犯的错应该承受的代价。

  因为使用谐音字,这些发言很难被大人们发现,暗语实在太多,来表示阴阳怪气、辱骂的语气。比如孩子们用“紫砂”代替“自杀”,将“稿主”说成“高柱”,将“死”说成“似”。

  8月下旬,鹣芝录制了一支视频试图澄清有关她描图创作的质疑。视频录下了她作画的屏幕,白色的画布上,她控制着笔触左右勾勒,接连画了3个面部五官位置相似的头像,证明自己没有描图,只是习惯也更常画人物的左侧脸。

  图 | 鹣芝在澄清视频中绘画

  然而相比谩骂她的帖子,这则澄清视频的浏览情况十分冷清。有关鹣芝的指责投稿,还在不停地被搬运到不同平台。

  母亲卷入隐秘网暴之中

  在成年人看来,可以通过退还欠款解决的争端和不痛不痒的谩骂,都是可以被翻越的山丘。但未成年人的世界不如成年人广阔,在鹣芝眼中,她的人生过早地背负了无法承受的污名,虚虚实实的谩骂和嘲讽震垮了她梦想中的小世界,每一句话都意味着“去死”。

  许兰觉得,鹣芝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重视公平与诚实。小学六年级时,她的一副画作得了奖。一起领奖的时候,鹣芝发现另外两名领奖的同学,展示的也是鹣芝的画作,只是不知道为何署名换成了对方的名字。

  事后鹣芝找到老师,老师回答她:“如果三幅都写你的名字,你也只有一副能得奖,可如果写了其他同学的名字,你们就能一起得奖,这不也是对你的肯定吗?你应该高兴才对。”言语里,也默认了是在她的授意下,让鹣芝的同班同学冒用鹣芝的画作参赛、获奖。

  鹣芝心里憋闷,奶奶来接自己放学时,她问奶奶,老师做的事难道是对的吗?奶奶安慰鹣芝:其实老师也是为你好,证明你有这个实力,不管画多少都能得奖。

  这件事成了留在鹣芝心里的疙瘩,她没再问过别的人。许兰数年后才偶然得知,她问鹣芝为什么憋在心里,鹣芝回答:“如果妈妈也告诉我这件事老师没有错,我会再受一遍伤害。”

  “这一次我必须站在鹣芝前面,”许兰说,“我不想让她心里的那种屈辱感延续下去。”

  9月4号,许兰用鹣芝的微博发布律师函,陈述了鹣芝受到人格攻击的情况。起初几天,这则微博没有得到关注。零星有鹣芝的亲友来微博声援、支持许兰帮鹣芝维权,但攻击鹣芝的人没有出现、回应。

  许兰原本以为,严正的律师函能威慑“互联网厕所”的使用者停止谩骂鹣芝,可她很快意识到,这套逻辑并不适用于“互联网厕所”。它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相反,“厕所”里出现了一个汇总说鹣芝拖稿、描图、炫富、窥屏等等8条“罪状”的合集。针对鹣芝的谩骂越发汹涌。

  正在许兰想其他办法时,带有律师函的微博遭遇了疯狂转发。9月8号晚上7点,许兰发现,那封律师函帖的转发数超过10万。一连4个小时,她紧盯着手机,指尖上下滑动,每刷新一次就有数十条新消息涌进评论区。

  刚开始来的都是支持鹣芝的人,网友们高呼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支持许兰用法律的方式保护女儿。

  在一众支持的声音中,许兰发现了一个叫做“X花花”的账号评论:“你女儿的关注列表一点开就是一个隔空喊话bot,那么不代表你女儿跟你想告的那些人是同一种人吗?”这条评论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支持鹣芝的网友在底下高呼“活捉了一个厕妹”,舆论开始被“X花花”的言论吸引。

  许兰本能般感到愤怒,回复“X花花”:你看过蟑螂药的说明书,你就是蟑螂吗?

  随着许兰的发声,越来越多人加入对“X花花”的声讨。许兰每次刷新页面,能看到新的留言反击“X花花”。

  评论区俨然战场,语言变成利剑,谁更会骂人,谁的剑就越锋利。五百多个网友向“X花花”发起进攻,用和“厕妹”一样阴阳怪气的说法。

  “你的自拍就是你的全家福”,这条乍看平淡的评论,实际上是在诅咒“X花花”的家人。有的网友看了“X花花”的主页,发现她发了一条希望自己母亲出车祸,这样自己就能拿保险金的动态,于是回过来评论她“疯子”“真的想死全家呀”。

  图 | 当天微博的评论区。图源受访者

  许兰刷着这些动态,滑动刷新的手指关节有些僵了,看了眼时间,两个多小时飞速刷了过去。近乎一边倒的攻击,令她意识到,这些不讲道理驶向“X花花”的谩骂,某种程度上和此前互联网厕所里那帮人对鹣芝的谩骂是一样的。

  于是,她把“X花花”的评论删除了,连带着那些攻击她的言论一起,女儿的遭遇让她不想再伤害别人。

  这个删除的动作,没有如她所愿终止纷争,反而把她拖入了新的争端。

  她收到了“X花花”的私信:阿姨,你想把这些网暴我的证据给毁了吗?许兰平时讲话语速平缓,会把“讲道理”和“思考”挂在嘴边。自己出于保护的好意,被“X花花”曲解,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几次交流,许兰形成了更多对“厕妹”的面貌的理解。这是一群难以讲通道理的孩子,往往靠跟风骂人找到群体认同,谁最会攻击别人,就是这个群体里的英雄。

  曾有人在微博下留言:“鹣芝还有稿子没有给我完成,需要退款。”后面跟着很多人像打配合一样留言 “之前也有单主卷了我的钱跑路了”“拖稿还好意思告”。许兰立刻去私信了这个单主,告诉对方自己一直在替女儿处理退款,没有卷钱跑路。核对退款后,又多给了对方一些补偿,单主很满意,去评论区回复说:“阿姨已经把钱退给我了。”

  但那时,已经没有人听她反馈的最新消息,网友自顾自宣告着要为她伸张正义。指责鹣芝是个骗子。

  面对这种莫名其妙,甚至有些幼稚的恶意时,许兰发现自己已经控制不住思绪。评论区开始涌入指责许兰的内容。

  “欠钱还好意思发律师函。”

  “阿姨你知道吗?你女儿欠钱才被挂的。”

  “原来是这样的家长才有这样的女儿。”

  开始的时候,许兰一个个点击那些头像,和他们解释:拖稿是事实,但没有跑路,退款一直在进行。到了深夜11点多,许兰感觉累了,她意识到自己将近4个多小时没有进食,也没有喝一口水。

  担心鹣芝的朋友把评论区的骂战截图给她,再刺激到她的情绪,许兰开了精选评论,强制自己将意识从网络世界回收到现实生活。

  从沙发上站起来时,许兰有些头晕,脚步漂浮地走向洗手间。刚才互联网骂战的话语还在许兰的大脑活跃,在耳边砰砰作响。许兰有种得不偿失的失落感,明明自己为了维护女儿的权益才发了微博,最后舆论却不受控制地走向“鹣芝是个骗子”。

  没有人能轻易控制舆论的发展,许兰胸腔里生出一种临近失控却无力的怒火。她能在现实的暴力中将女儿护在怀里,但面对网络的语言暴力,恶意无孔不入,自己陷入了和女儿一样的境地,百口莫辩,难以保持理智。

  关了灯躺在床上时,她想,自己真正体会到了过往一个月里,女儿究竟经历了什么。

  难以维权

  自从开始替女儿反击“厕所文化”之后,许兰白天上班时也不停刷着网上的评论。她不想错过细微的线索和信息,为此心神不宁。

  中午和同事吃饭,许兰也总是悬着筷子。偶尔动筷吃几口,维持着侧头看手机的姿势刷新信息。

  “吃饭呀,别老看手机了。”同事劝许兰,之前,他们听许兰说过,知道她的女儿鹣芝在网络上被攻击,许兰正在帮她维权。

  “今天的热度更高了,每五分钟就能涨10万阅读量。”许兰回答同事,说的还是正操心着的事。

  “唉,现在的孩子们在网上竟然这么厉害,真没招儿。”同事接话聊了起来。

  借着话头,许兰开始给同事说起她这段时间的发现,什么叫“互联网厕所”,隐秘的语言霸凌又是如何在那发生,并沾染到自己女儿身上。

  两位同事的孩子也读了初中,许兰原想给她们提个醒,以防她们的孩子在网上被人欺负。同事们没意会到许兰的意思,言语间透露出觉得鹣芝是网络绘师,才遭遇了这场风波。她们觉得,像鹣芝一样,陷入“厕所文化”的围攻,实在是概率极小的事情。

  “这种想法很有代表性,大多数父母一开始听说这些事,都有可能是这种反应,”许兰说,“都觉得我的孩子和你的不一样,我的孩子不会遭到网暴。”

  许兰理解同事,她一开始也轻视了这些发生在互联网上的语言暴力。比起网络暴力,校园霸凌更令她忧心。

  这些天和网络上的施暴者斡旋,她的想法才变了。校园霸凌会给孩子留下身体和精神上的伤痕,网络暴力则更加隐秘,从精神上把人击溃,在身体上不留痕迹。而且,这种矛盾出现在网络隐秘社区的少数账号里,成年人很难留意到这样的语言欺凌正在发生。

  在互联网上和许兰讨论鹣芝的时候,孩子们常常提到另一个女孩,名叫“依奈”。“不要让第二个依奈出现。”孩子们总是这样说。

  依奈是生活在中国香港的18岁女孩,喜欢二次元中的魔法少女。今年7月,她在互联网上直播了从所住居民楼顶层跳落自杀的过程。事后人们觉察到,她的自杀和发生在“厕所”的网暴有关。因为承受不住那些无端又无休止的谩骂,她选择告别家人,结束生命。

  在成年人看来,依奈被挂到“厕所”的缘由,事态小之又小。只因她被“厕所”用户发现,曾经在游戏里用ID“拿不到金头就自杀”,结果在对应的游戏期限间没能达到系统要求的战绩、拿到ID里提到的金头像,因此被挂。

  发帖“曝光”依奈的人自称“厕妹”,指责她没有履行“诺言”自杀,引发了更多人对依奈的质问:“你不是没拿到金头吗?为什么不去自杀?是不是玩不起?”

  “厕所”中有关依奈的嘲讽愈演愈烈。依奈不知道如何制止这种咒骂,最后用生命的代价,“履行”承诺,恳求平息质疑。

  图 | 依奈曾为自己写下的“魔法少女”守则。图源网络

  依奈的自杀没有触发部分施暴者的愧疚。她坠亡的消息传出后,相关“厕群”里开始有孩子刷屏“开香槟”的表情表示庆祝,还有的人依旧用可爱的语气说:“好死好死喵。”依奈走向死亡时,她的母亲在深圳务工。母亲事后回忆,孩子曾问过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因为网暴死了,你会怎么办?”那时,在深圳为工作忙碌的母亲没有留意到这句提问背后的深意。

  因为网友的提示,许兰浏览了许多依奈的报道。她读得慢又仔细,发现自己不自觉地代入依奈妈妈的视角,把18岁的依奈当作自己的女儿,试着去感受她的痛苦和无助,对依奈的经历耿耿于怀,“她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妈妈甚至都不知道找谁去负责,施暴者也只是销号而已。眼下网络环境越发复杂,依奈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微博发布律师函后,一个自称同为母亲的网友给许兰发了条私信。原来,那位母亲的女儿也有种同样的遭遇。她为了保护女儿,咨询了几个律师,但律师都劝她“没必要告,告了也没用”。那之后,女儿渐渐陷入重度抑郁。那位母亲告诉许兰,她通过女儿的转发,看到了这份律师函。女人的孩子说,通过许兰的行动,看到了希望。

  许兰还收到一个在广州生活、同是绘师的女孩发来的消息。说自己也一直被“互联网厕所”的语言霸凌侵扰,甚至被“人肉”到全家人的信息。她报过警,找过律师咨询,连续无果。终于有一个律师要谈成了,愿意接她的案子。等她隔天去付费时,那个律师又犹豫了,说他们律所主任不打算接这个案子,胜算太小了。

  “互联网厕所”上发生的语言暴力,比以往的网暴更加隐蔽。北京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庞九林律师认为,这类网暴维权的难处有三点。

  第一,难以确认对方真实身份信息,通过向各个平台要求他们提供网络侵权他人的真实身份,但网络平台基于对注册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会向你提供侵权人信息,需要通过起诉网络平台。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套流程走下来,大概要七八个月。

  第二,即使确定了侵权人的身份,法院判决网络赔偿的金额是非常少的,一般来讲赔偿都在一万元以下。

  第三,在某些案子里,当事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方赔礼道歉,而是想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的话,这是很难做到的

  时至今日,许兰保护女儿的行动仍在继续。

  诉讼还在往前推进。平台删除了伤害鹣芝的帖子,但除了客服和许兰有过沟通,许兰没有等来对方法务或管理人员出现沟通。

  许兰不满意对方此种处理方式。“那么多未成年人在使用,如果以后还有别的孩子像这样被挂、被骂,怎么处理呢?”许兰说。她希望听到平台方的反思,有关如何针对此类事件改进产品、如何增设有关保护未成年人使用者免遭网络暴力的措施。

  她帮鹣芝退还了约3000元稿费。鹣芝升入高一,学业繁重,停止在网络上接稿。在微博,鹣芝发布道歉信后,这次风波的讨论逐渐平息。许兰知道,还是有人在仅粉丝可见的“厕所”中讽刺、辱骂鹣芝和自己。鹣芝平复情绪后,对她说,如果只在“厕所”里投稿,不发到外面,是可以接受的,以后会更专注在现实生活。许兰同意了。

  经历场风波之后,许兰为女儿的成长感到欣慰,自己也更能理解孩子们所面对的互联网世界。在“厕妹”“厕弟”单独和她对话时,许兰觉得他们内心是渴望得到关注的。

  中秋节假期的那几天,许兰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声音的留言和私信。其中一个人给许兰留言:“阿姨听说你会起诉一些微博的账号是真的吗?”她建议许兰不要诉诸法律,因为“挂人”在年轻人圈子里十分常见,可以不用放在心上,“一些平台上已经开始讨厌芝芝了,觉得她玻璃心。”她说。

  许兰礼貌地回复她:“谢谢你的关注,想用法律维权也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决定,而是我们整个家族的意愿。”

  第二天,许兰从鹣芝的朋友处得知,那位网友实际上是“厕妹”。对方把和许兰的聊天截图投稿到了“厕所”,引起了其他“厕妹”的群嘲:“这可是财阀大小姐呀,还‘家族’,我们这些小市民可不敢和‘家族’去抗衡。”

  许兰有些生气,当天晚上给那个“厕妹”发了私信,问她:“你知道什么叫‘家族’吗?是以血缘为关系的几代人,这里面涉及到阶层吗?涉及到贫富吗?有什么值得去嘲笑的呢?”

  将近凌晨1点,许兰将手机放下,去休息了。聊天框却一直热闹,每隔几秒就弹出信息。那个孩子接连发来信息,像被戳穿伪装一样慌乱,一会儿向许兰道歉,一会儿和许兰诉说自己的可怜,为了乞求得到理解,这些讲述大部分都在自吐苦水,真假难辨,比如“家里人也并没有多爱我”“父母辈的人暴力、偏执”“在幼儿园的时候被性侵”。

  第二天下午,看着一段段苦水,身为母亲的许兰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不管对方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个女孩年纪一定不大,没必要和一个孩子较真。她开始打字,回复留言:“我还是选择相信你,阿姨不需要你的道歉,祝你以后都好好的,不要被卷入到这样的环境里了。”

  按下发送键,显示的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那是系统提示的一种,代表对方在许兰回复前就拉黑了许兰。不过几个小时后,许兰发现这个女孩又重新解除了黑名单。可能是为了看看许兰有没有发什么安慰的话,结果没有看到许兰被黑名单机制拦截的信息,误会了。她回复了许兰一句:“好吧,编了那么多,本来想看看高贵的家族小姐有什么想说的,看来是没有啊。”

  许兰把自己其实回复了她的截图发过去,希望揭开误会。结果,系统再次弹出了一个红叹号,许兰又被拉黑了。

  图 | 许兰的回复两次被拉黑。图源受访者

  - END -

  撰文 | 宋春光

  编辑 | 温丽虹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东京仙履奇缘》虽然只有11集,却将俗气的故事拍成的经典的爱情
下一篇:《深夜食堂》美食顾问,堺雅人的南极吃播,适合下饭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