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建筑的理念——长谷川逸子建筑设计欣赏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3
手机版

  当今日本建筑界有两位声名远扬的女建筑师,一名是妹岛和世,另一名则是长谷川逸子。长谷川逸子(HASEGAWA ITSUKO),日本当代著名的女建筑家,1941年12月1日出生在静冈县,1963年关东学院大学毕业,1964年入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69年加入东京工业大学筱原一男研究室任研究生,1972年开始在同研究室勤务,1979年设立长谷川逸子·建筑计划工房(株式会社),主要从事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活动。曾多次获奖;1986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奖(眉山会馆),及日本文化设计赏;1997年开始在巴黎、比利时、鹿特丹等欧洲城市举办大型巡回展,获颁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RIBA)名誉会员;1999年度的日本公共建筑奖;2000年获第56届日本艺术元赏及公共建筑奖;2001年因新泻市民艺术文化馆及白山公园设计获日本第42回建筑防会奖,同年获伦敦大学名誉学位。曾任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九州岛大学等非常任讲师,美国哈佛大学客席教授等,现任关东学院客席教授。现在,她不仅是当今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女建筑师,而且也是日本新一代建筑师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长谷川逸子的建筑用平实的语言述说着真切淡然的美。在一波一波的时尚浪潮转瞬即逝的现代社会,独具恒久的魅力。这种风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

  

  长谷川建筑设计的最初动力就是以女性特有的感觉为人们设计建造栖居之地,创造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环境。她说:“我愿意为这个社会单元的每一个构成因素细心着想,但觉得作为女性更应体验这个社会弱者的那部分。”她认为,建筑就是生存着的人们极其普通的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社会的一种能源井。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生存方式、人类原始的和现代的生活空间的形式等,学生时代的她就走遍了全国,整年整年在各地旅行,采访民家,观察日本社会形形色色的家族构成及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而产生的可能的追求等。

  

  自然是她建筑设计的永恒主题,“建筑本身是人工的产物,是一种破坏后的建立,是破坏自然的一种行为。”这种破坏无可避免地发生。于是建筑“这项工作的实质就是怎样去建立一个破坏自然后的又一个自然,这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因为只有自然对人类永远是最合适的。”

  

  她的建筑设计准则则是“关于自然的建筑化观点”—用高科技的细部设计手段来表达自然和天地万物,从而用自然和宇宙的知识来解释建筑蕴涵着的当代意义。

  

  总的说来,长谷川逸子关注着自然的事物(包括自然的人),并俯首于它们。对她来说,原生的才是最真实最符合万物天性的。浪漫不是虚无的美,而是平实中所见最人性化的地方。

  

  在最近的10年中,长谷川逸子通过自己不同的建筑作品构架着自己的目标——社会性建筑的理念。

  

  事实上,从70年代到80年代,建筑在日本发生着深刻的转折,由此而产生出不同的形式和观念。长谷川逸子的建筑风格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不可思异的变迁。从川逸子文化中心开始,长谷川逸子努力构思着自我建筑的存在形式,社会性、公众性成为挂在她嘴边的习语。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将传统与现代的材料以及建筑思想有机结合,并努力体察建筑在现实中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兴奋、愉悦或者伤害。

  

  在建筑中“体”与“用”是一对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长谷川逸子的建筑有意识地创造出一种有机的平衡。对“社会性”的强调,使长谷川逸子的建筑更具有“公共性”,从而创造出别出心裁的“开放”的建筑风尚。

  

  

  

  长谷川逸子不仅在日本以及国际舞台上有着广泛的建筑实践经验,而且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建筑在日本发生着深刻的转折,由此而产生出不同的观念和形式。她的建筑风格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变迁。从湘南台文化中心(Shonandai Cul七ure Centre)开始,她便努力构思着自我建筑的存在形式,社会性、公众性成为挂在她嘴边的习语,她提倡的“包容”与‘’共生”的建筑空间理论以及“透过”和“抹消”等建筑手法,对现今所流行的建筑空间构成方式和建筑形象有准确的预见性。

  

  

  

  

  (一) 开放包容

  如果说开放是文化的外在特质,那么包容就是它的内在特质。日本文化是一种开放性、包容性很强的海洋文化,从古至今,汉文化、朝鲜文化、西洋文化与土著文化在这里汇流,形成独具岛国特色的文化思想和形态。作为一名日本本土的建筑师,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在长谷川逸子的建筑设计思想和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体现。

  

  

  

  

  

  (二) 多元共生

  日本传统文化还深受崇拜自然的神道教和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一般将其概括为“佗”、“涉”、“寂”三个基本倾向,表达了日本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一种朴素、模糊、开放的共生之道,多元共生的意识一直蕴涵在其传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中,这也成为日本建筑共生思想的重要来源。在当代建筑领域,日本建筑师较早地把多元共生的生态意识当成一种普遍的设计准则,在汲取了日本传统文化哲理和近现代哲学观念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有机生长为核心的’‘新陈代谢”理论。长谷川逸子作为这一批建筑师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她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自然与人工等角度出发,对多元共生的建筑哲理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长谷川逸子运用几何形体创造着都市中的自然,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机械的诗”。她的庭院空间有以下特征:

  1.内向性。因为长谷川逸子和安藤忠雄等一批日本建筑师有反都市的倾向,所以她的建筑庭院基本上对外封闭,由建筑四面围合而具有内聚向心的性质。

  

  2.几何共生。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庭院形式倾向于精确简明的几何形,如正方形、圆形,加强了庭院空间的单纯性,并表达出传统庭院那种静止无序的永恒性。

  

  3.象征性。虽不能称长谷川逸子为象征主义者,但她的空间通过对自然的几何象征而具有超现实的虚幻性。几伺一性传达出具有宇宙象征色彩的气氛,庭院四周的建筑屋顶更通过某种屋顶元素的重复形成韵律,从而隐喻出自然界山峰环绕峡谷的意境。

  

  

  

  (三)、和谐建筑

  1、和谐思想的内涵

  “和谐(Harmony)”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是什么呢,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和谐社会,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

  

  

  2、包容、共生是一种和谐建筑思想

  长谷川逸子把包容、共生建筑哲理思想很好地贯穿到建筑设计中,她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这是一种和谐建筑思想。长谷川逸子试图用工学,即“金属自然”的方法来解决人工与自然的调和。其代表作藤泽市湘南台文化中心,以自然为主题,以抽象模仿的手法生动再现了大自然的恢弘气势,该建筑群的地面部分由一系列具有象征意味的形体组成,“宇宙球(剧场)”、“地球(天文馆)”、“月球(大气观测室)”、“球形弯顶(无线电室)”等四个球体使建筑具有未来主义的特征,一系列像树林般排列成的构筑物的屋顶犹如向上盛开的花朵争芳吐艳。“地球”正下方有一喷涌水头,汇成小溪,注入池塘。广场上布置有金属材料构成的时钟“树”,风和光的“树”,一条曲折的小径弯弯曲曲地绕向宇宙和地球。在混凝土封死的都市大地上种“金属树”使建筑再造自然,这种直接模仿自然的金属的外部环境设计,体现出自然将是建筑设计的永恒主题。整个建筑群创造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空间。

  

  

  这个建筑虽然坐落在极其平凡的小镇中央,“都市中人工地形的生成”是原广司评论其设计的一大特色之一。这个梦想的童话中曾经出现的形象,当它出现在大地上时,令人膛目。人们被那些铁树、钢板云、石板河、人工山上欢笑嬉逐的孩子们所感到,也为铁树、钢云造就出的大片阴凉所赞叹不已。从它受到民众欢迎的程度,可以清楚见到它的成功。日正当中时,每一平方公寸都有小孩子在奔跑嬉闹,家长则退坐到咖啡厅的遮荫之下。走廊和房间里满满都是当地居民,或在使用设施、或是参加课程、或与朋友相约,这种景象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作品欣赏

  

  

  

  

  

上一篇:日本十大美女明星,工藤静香颜值超高,石原里美出演多部电视剧
下一篇:《宝可梦》奇闻趣事:摩托车迷查尔斯,主角赤红的熟悉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