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遗音”犹存 莆田守护民乐“莆仙十音八乐”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原标题:“太古遗音”犹存 今朝文艺花开

  “莆仙十音八乐”,以其丰富的传统曲牌、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古老的传统乐器,成为绽放在莆仙大地上的一朵传统民间音乐奇葩。其中,荔城区黄石“惠洋十音”和涵江“文十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时,“莆仙十音八乐”多为迎神赛会和婚丧喜庆演奏。如今,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莆仙十音八乐”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和民间广泛普及的群众文艺活动。无数支活跃在莆仙大地上的“莆仙十音八乐”表演队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成为莆田这座城市文化舞台上一股强大的力量。

  

  “十音八乐”汇演 苏丽彬 摄

  礼敬传统文化,守护民间音乐之根

  去年,莆仙戏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清和编撰出版了《莆仙十音八乐》一书。书中不仅对“莆仙十音八乐”的历史渊源、沿袭变革做了精细的梳理,也为“莆仙十音八乐”演奏者与爱好者提供了大量的传统认知资料。

  “‘莆仙十音八乐’,又称‘莆仙十番八乐’,源于汉唐。曲牌来自宫廷、民间,后来又吸收戏曲音乐,经历代艺人精心积累和总结,世代沿袭传承。”郑清和说,其中“十音”,莆仙亦称“十番”,原是我国民间乐器合奏的总称。因所用乐器、曲牌和演奏方式不同,所以莆仙“十音”又分为“文十音”与“武十音”两种。

  “一般广义说的‘十音’,指的是‘武十音’。‘文十音’流行地区不广,在涵江仅有塘头和哆头两个村。”郑清和介绍道,“十音”只用乐器演奏表现乐曲旋律,纯粹是器乐合奏,一般不作唱腔的伴奏。“十音”乐器由四胡、尺胡、老胡(老尺)、三弦、八角琴、笛子、云锣组成,其中四胡两把、尺胡两把、笛子两支,其他乐器各一把,组成“十番”,即为“十音”。

  “八乐”则是由吹管、弦乐、弹拨、打击乐合奏加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莆仙民间亦称“八乐吹”。它与“十音”并臻,千百年来,“八乐”的音韵在莆仙大地上绵延不息,成为受众最广的民间音乐艺术。

  

  莆田市老年大学“十音八乐”演奏队在排练节目。 朱崇飞 摄

  “莆仙十音八乐”至今仍保留着一批古老的传统乐器、莆仙戏曲牌及民间音乐曲牌。“如唐宋大曲《普天乐》《降黄龙》《集贤宾》等;其中‘十音’曲《荷水子》《黄和紫》《北台妆》,‘八乐’曲《孔词》《江头金桂》《驻云飞》等等,都成为演奏经典曲目。”说起挚爱的古老曲牌,郑清和如数家珍,说到兴致处,更不禁打起了节拍、哼起了调儿。

  近年来,莆田市重视对民间艺术的保护,黄石“惠洋十音”、涵江“文十音”,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惠洋是莆田‘十音’的发源地。”黄石镇惠下村老协会秘书长方金寿说,“惠洋十音”可上溯自唐明皇的宫廷教坊音乐,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宋元时期,大量人口迁入,文化艺术在这里交流与融合,促成了莆田“十音”艺术的成熟。

  “惠洋十音”演奏种类繁多,曲目丰富,仍保留传统的古老器乐和曲调。其在演奏时,弓法齐整、音色甜美、韵律明快、气氛热烈,既有江南丝竹之音乐艺术风格,又有北方粗犷的音乐特征。1988年和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部和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以及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音乐专家、学者,在欣赏了“惠洋十音”演奏后,盛赞其为“闽中雅乐”“太古遗音”和“古韵风骚”等。

  扎根生活沃土,绽放民间文艺之花

  “无论是在区里还是在乡镇、村里,我们都能组织十几支优秀的‘莆仙十音八乐’队伍,唱上一台大戏!这不,我们正在筹备11月30日举行的北岸开发区第五届‘十音八乐’大汇演。”聊起当地群众文艺活动,北岸开发区老体协会长柳金裕脸上洋溢着自信。他告诉记者,“莆仙十音八乐”在莆仙民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相关活动业已成为该区群众文化的亮丽品牌。

  近年来,北岸开发区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发展,各类群众文艺队伍达到100多支。其中,“莆仙十音八乐”更是被群众喜闻乐见,几乎每个村居都有表演队伍。“全区15个村,目前共有26支‘莆仙十音八乐’队伍,参与人数近400人。”柳金裕说。

  为了让“莆仙十音八乐”贴近更多人的生活,北岸开发区已连续举办四届“莆仙十音八乐”交流展示活动,直接参与活动的中老年人达1000多人次。

  在莆仙大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农村,“莆仙十音八乐”不再局限于古时候的为迎神赛会和婚丧喜庆而演奏,早已演变成群众喜闻乐见、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项文艺活动。

  2013年、2015年和2016年,莆田市举办三届“十音八乐”比赛,由各县区(管委会)分别先行开展选拔赛,选拔出优秀的“十音”和“八乐”队伍参加市级总决赛。“莆仙十音八乐”在民间的蓬勃之势,在一次次的交流、展示中,愈发显现。

  “‘莆仙十音八乐’不仅仅流行于莆仙地区。在兴化方言地域的福清新厝镇、原惠安肖厝镇、永泰等的莆仙语系地区,以及台北莆仙同乡会兴化乐府,新加坡、马来西亚莆仙籍华侨华人聚居地,也极具吸引力。近年,又传入了北京昌平、天津妈祖宫等莆仙同乡会群体。”郑清和说。

  着力传承保护,激活民间音乐生机

  “莆仙十音八乐”虽在民间繁荣,但参与者一直以中老年人为主。许多传统曲牌、乐器和独特的演奏方式,随着老艺人的衰老,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尴尬境地。保护传承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莆田该如何作为?

  黄石镇惠下村早在12年前就已经有所行动。方金寿告诉记者,为了使“惠洋十音”得以传承,惠下村老协会利用暑假时间,把村里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开办少年“惠洋十音”培训班,由“惠洋十音”传承人手把手传授。“今年暑假,我们组织了29名8至13岁的孩子免费学习‘惠洋十音’。以前教学时用简谱,现在教学中开始传授孩子们学习传统的曲牌。”方金寿说,少年“惠洋十音”培训班开办12年来,共培养出400多名少年演奏者,为传承和保护“惠洋十音”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岸开发区对于“莆仙十音八乐”的保护、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也下了不少功夫。柳金裕告诉记者,依托该区老体协里的“莆仙十音八乐”骨干人员,成立了全区“莆仙十音八乐”民间协会,每月定期举行交流展示活动。同时,大力扶持“莆仙十音八乐”人才和队伍建设,对于每支新组建的“莆仙十音八乐”队伍给予3000元至5000元的经费补助。“近两年来,全区新组建的‘莆仙十音八乐’队伍有10多支,参与人数100多人。”柳金裕说,在“莆仙十音八乐”骨干的传帮带下,这些队伍如今已能登上舞台,展现非遗风采。

  莆田市自2012年启动“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以来,也将莆仙戏“十音八乐”进校园列入范畴,各试点学校组建莆仙戏“十音八乐”演奏队,培养学生兴趣。2013年暑期,莆田市举行“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学校“十音八乐”演奏比赛,18支演奏队伍,共有700多位学生参赛,让莆仙民间音乐、特色器乐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光大。

  记者手记

  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民间艺术接地气、有灵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无论在任何时期,民间艺术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聚人气、促文明的作用。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民间艺术的发展、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民间艺术要发展、传承,不仅仅要靠老艺人的传授、保护,还需要政府、社会与大众的重视、接力与传承。

  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一个民族、地域个性和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民间艺术总会存在下去,但要保护、传承民间艺术,就应不忘初心,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要在“活”字上下功夫。其中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要使其始终“活”于生活,扎根生活沃土;同时“活”在当代,保证后继有人。

  希望今朝依旧“古韵风骚”的莆仙民间艺术,能在当代莆仙人的保护与传承中存活得更久。

上一篇:她曾是日本女排队长,身材傲人姿势优美,第2张图中国网友很熟悉
下一篇:我是女模,多人运动,时间管理者,但我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