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没有可以敷衍的细节”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07
手机版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4月4日版面图

  策划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文、图/林海生 杨锦强 吴钰玲 吴锦鹏 王小虎

  “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八十多天的时间,一睁眼就是排练。”“一到排练房,就可以看到演员在打磨演出细节。”“我们在剧中虽然没有名字,没有台词,但舞台上没有不重要的演员,舞台上没有可以敷衍的细节。”……今天,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音乐剧《渔家》精彩亮相。这是一部完全由青年人创作、演绎的作品。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非遗与音乐剧的结合、古希腊戏剧与中国音乐剧的交融。

  从2023年1月10日开排至4月4日公演,短短的85天时间,这支只有40来人、青年占比95%以上的团队是如何打造出这样一台完美的演出?

  

  细究每个动作,只求完美演绎 绘洲文化供图

  心中都住着角色人物

  “尽管我们在剧中没有姓名,但我们每个演员心中都住着角色,也许是疍家女,也许是疍家男。每个人物都藏着一定的情感,或是凄惨的爱情,又或是生活的困苦。”惠州市歌舞剧团舞蹈演员张金磊说。

  《渔家》音乐作曲之一、惠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王少辉介绍,惠东渔歌有29个调,剧中所有人物的音乐形象都是根据曲调来勾勒,通过分层处理,每个演员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

  “心中要有信念感,演员要对这个角色有自己的理解,才能打动观众。”向岸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李白告诉记者,“向岸”既是剧中人物,又是剧目主题。演绎时,不仅要给观众呈现向岸立体的人物形象,还要将疍家人要“向岸”的心情与变化呈现出来,情感丰富但很复杂。为此,李白等人经常研究剧本到深夜,偶尔走在路上也还会琢磨当天排练场上走位的瑕疵如何弥补,休息用餐时大家也会讨论着剧情和角色,细抠每个动作。

  

  剧中,向岸对母亲诉说自己爱上了渔家女秋雁

  从进入排练时间开始,惠州歌舞剧院仅200平方米的排练厅里,排练的音乐声就从未中断过。每天分为早、午、晚三个时间段,40多名演员每人每天至少要排练13个小时。“每天一睁眼就是排练的事情。”年轻版秋雁A角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权琳丽说。

  3月的广东仍有些许寒意,但在排练厅里,第一幕表演下来,演员们的衣服上就开始渗出汗渍。“场上短袖,场下长袖,是我们排练期间的样子。”来自惠州市歌舞剧院的刘尹艺琳说,整部剧有八幕,排练期间有几天降温了,有些演员下场就赶紧裹上外套,音乐准备响起,他们就要急急忙忙脱下外套,收拾好状态,待音乐一响,就得马上进入角色。“看起来很滑稽,但也很真实。”刘尹艺琳笑着说。

  

  排练厅内,演员们正在反复磨合 绘洲文化供图

  舞台上没有不重要的演员

  “这部剧是个全新的体验,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渔家》女主角秋雁父亲海生的扮演者、惠州歌舞剧院的杨毅表示,演员不仅要会唱会跳会演,还要将渔歌中的民族韵味非常到位地表达出来,这对声乐演员出身的他来说,难度和挑战较以往都要大。

  

  剧中,秋雁不幸被抓,未能及时赶往鹿儿嘴,与向岸远走高飞

  “我是独唱演员,以往只负责声乐。《渔家》融入了不少戏曲、渔歌等元素,女主角秋雁是集唱、舞、说、念于一体的角色,对演员的要求很高。”秋雁B角扮演者、惠州市歌舞剧团的文立群表示,对于她这个缺乏戏曲功底的演员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每天排练完回到家,我都加练一个多小时。现在家里的小孩偶尔都可以哼出其中的调调。”文立群说。

  从1月10日开排起,无论什么时间点到排练厅,都可以看到演员们精益求精的场景:不管是划着船桨的舞蹈演员,还是凶神恶煞的渔霸,都在认认真真地抠着表演细节。“排练时间非常紧张,演员们认真地对待每个动作,每个细节,让人非常感动。”《渔家》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戏剧创作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馆员陈才透露,剧中向怀安(向岸父亲)是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当初主创人员在创作时,为更形象勾勒、刻画其人物形象,曾闭门一个多礼拜。

  “舞台上,我们虽然没有名字,但红花还需绿叶衬,有了我们,舞台才会更加生动、丰富。”张金磊说,她相信每个演员的演出都融有导演的巧思,舞台上没有不重要的演员,也没有可以敷衍的细节。

  每次团队排练结束后,陈才不仅总结排练情况,还单独留下个别表演不到位的演员,针对走位、部分唱段等表演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的专业指导。

  经过台上台下一次次的精细打磨,《渔家》在3月5日迎来首次联排。演员们在舞台上呈现了一次近乎完美的演出:顺着悠扬的音乐和起承转合的剧情,演员们通过动作、神情、唱腔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情感变换自如、饱满而细腻。

  疍民“亲水生活文化”照进现实

  4月2日,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演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紧张的排练:随着舒缓悠扬的歌曲旋律,演员们以生活中摇船时来回摇摆、重心下沉、身体左右来回晃动的姿态为主体结构,加入肢体配合和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让人感觉渔船犹如在海上漂泊……当遭遇海霸欺凌时,演员们呈现出义愤填膺的表情,当戏水收网时,表情则是欢快的;渔民们出海前进行的民俗祭祀活动,神情非常虔诚……种种精湛的演绎,仿佛让过往的疍家历史照进了现实。

  

  剧中,海生坚毅地望向大海

  现场,悬浮在剧场上方发光的曲折屏,正显示着字幕,随着音乐上下移动,与演员、灯光、舞台布景等天衣无缝地配合着,营造了立体的海浪效果。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提出疍民以水为核心的‘亲水生活文化’。为还原这一核心,我们放弃了常规的纱布、幕布手段,一开始想在舞台上构建‘实体海浪’,但受限于舞台设备、时间周期等现实条件,未能实现。经与导演反复琢磨,决定搭建曲折屏,并将曲折屏设置为海浪线条,打造立体的海浪效果。”广东歌舞剧院舞美设计师马骏介绍,由于在舞台上极少用到曲折屏,如何寻找适合的供应商?如何围绕预想效果搭建舞台?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后来引进的曲折屏只在平面上有弧度,空中的呈现效果差。经过不断研究与反复试错,将曲折屏倾斜一定角度,才成功使其在音乐的律动下富有立体感、流动感。

  舞台下,一级舞美设计师、广东舞台美术研究会副会长刘凤恕也就灯光问题反复调试,只求以最合适的灯光暖度、时长衬托舞台效果,打在舞台上的每一束灯光,都精确到零点几秒,都恰到好处地呈现演员们的动作、神情。

  陈才介绍,通常一台剧在舞台上对光合景需要近半个月时间,但此次时间紧,只能白天晚上连轴转,每天在舞台上排练十多个小时,“希望《渔家》的顺利演出,能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除了男女主演外,《渔家》其余的40名演员都来自惠州歌舞剧院,本次经过与专业演员、专业导演的合作,相信他们会有很大的成长,惠州本土演员专业水平也将有一定幅度的提升。”惠州歌舞剧院院长王胜华表示。

  【文脉专访】

  《渔家》总导演陈才: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强大的感召力

  “惠东渔歌作为国家级的非遗,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年来,以渔歌为题材的歌舞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是,如何推陈出新,展现新时代的特色,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当时接到导演任务后,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必须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渔家》总导演陈才表示。

  “我坚信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只有通过艺术创作把这两个特性发挥到极致,才能引导观众更好地去了解渔歌文化。”陈才介绍,为了让观众在观看《渔家》表演时,能真切感受惠东渔歌的文化魅力,主创团队曾到惠东海边实地采风,进渔村访问渔民,近距离体会惠东渔歌传统文化,并查阅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调阅同类题材的文艺作品进行研究,只为寻找出《渔家》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陈才表示:“希望用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听得懂、乐意听的方式来打造《渔家》。”

  在题材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主创团队都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陈才介绍,剧本通过“故事讲述人”的方式,以此呈现渔家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通过对比,完美展示出渔民翻天覆地的生活变化。同时,本剧的舞台设计力求完美,采用了最先进的曲折屏技术,并结合渔歌剧目中的传统文字,进行海浪的舞美元素设计。

  “这部剧只有短短80多天的排练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都非常‘拼’,我们都笑称团队有‘四下’:生病了自己咬咬牙坚持一下,排练时间冲突自己调整一下,家里有事情自己克服一下,创作中出现了瓶颈大家商量一下。”陈才笑言,只要一到排练室,就可以看到演员们在认认真真地抠表演细节。

  3月5日进行首次联排,演员们精湛的动作、丰富的神情、深情饱满的歌声,将剧目演绎得非常精彩,尤其是秋雁与向岸相遇的桥段,台下不少观众都被感动到落泪。“这让我坚信,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对我们的演员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鼓励。”陈才说。

  【文脉链接】

  看《渔家》,说渔歌

  《渔家》编剧、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赖房千:渔歌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宝库,期待通过我们的艺术加工,推动传承,让渔歌更具魅力。

  《渔家》音乐作曲、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梁军:《渔家》的唱段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入流行元素,希望能让年轻人接受,扩大传播面。

  《渔家》音乐作曲、惠州音乐协会主席王少辉:非遗文化的传承得有创新,有创新才有价值。

  《渔家》副导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梁凯:文艺作品要结合文化,打造出成熟且成功的艺术娱乐产品,才能让观众发自内心喜爱。

  《渔家》男主角向岸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李白:渔歌有独特的魅力,简单的曲调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渔歌传唱千年,散播四方。

  《渔家》女主角秋雁扮演者、国家二级演员权琳丽:渔家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抛弃、不放弃,依然积极乐观、努力生活,值得我们学习。

  《渔家》“老年秋雁”扮演者、惠州歌剧院独唱演员、惠东渔歌传承人张喜英:我是在青年时期加入非遗传承队伍的 ,也希望《渔家》能感染更多的青年人,带动他们加入渔歌传承。

  

  剧中,老年秋雁正深情唱渔歌

  《渔家》舞蹈演员李子怡:疍民结束了在海上漂泊的生活,但以渔歌为代表的疍家文化并没有结束,希望《渔家》能够将渔家文化传递给观众。

  《渔家》舞蹈演员陈龙萍:希望《渔家》能把渔歌文化带给更多人。

  《渔家》总导演、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戏剧创作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馆员陈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代代人继承并发扬,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传统的渔歌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上一篇:被联邦彻底灭了…… 拒绝“签名会”的原因
下一篇:霍金多次警告:人类必须离开地球,他去世前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