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天道》丁元英的境界与资质确实不如芮小丹?且还差挺远?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0
手机版

  上辑聊到“芮小丹对于‘强势文化’的现身说法”,总结一下,强势文化-即:

  ·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就事论事

  ·公私分明

  ·简单直接

  故而只要“看懂了”芮小丹,即明白了“强势文化的模样”。因此在“芮小丹完成现身说法”之后,作者担心大家依旧没懂其中深意,故而又安排了丁元英再进行一次“复盘”,此即本期主题——丁元英为何又是如何“参”芮小丹的?

  

  来到嘉禾园小区,芮小丹从楼下看到丁元英房间的窗户没有亮灯,心里有些疑惑:是出去买东西了,还是在沙发上睡着了?她上楼拿出钥匙打开房门,屋里迎面扑来一股浓浓的香烟味,烟头在黑暗里闪着微弱的亮光。她开灯、关上门,只见丁元英在沙发上仰靠着,拿烟的右手横搭在沙发的靠背上。 芮小丹走过去说:“怎么不开灯,禅定哪?” 丁元英听到“禅定”两个字笑了笑,说:“参你探亲的禅。” 芮小丹从包里拿出刚才分红的钱放到茶几上,说:“你不是说公司那点事傻瓜去了都能办吗?那就没问题了。这是我分红的钱,出去吃饭就不带着了,先放这儿。” 丁元英说:“不是公司的事,是参你。” 芮小丹一愣,说:“参我?我有什么好参的。” 丁元英说:“以你的条件,如果你从法兰克福回中国探亲可能更符合逻辑习惯。至少在普通人眼里,你的生存状态是一种病态。”

  ——首先,一个人为什么要“参”另一个人?因为“对其有兴趣但却看不懂对方”;为何“看不懂”?因为这人的行为无法用“常识”判断。所以丁元英说:

  至少在普通人眼里,你的生存状态是一种病态。”

  

  “病态”即充满“矛盾”。由“以你的条件,如果你从法兰克福回中国探亲可能更符合逻辑习惯”这句可推导出“三大主要矛盾”——

  ·“人与人的矛盾”-常人即便在国外过得再不如意,也不甘心因此而灰溜溜回国;而芮小丹明明在国外过得不错,却选择了“会被世人认为混得不好而无奈回国就业”这条路

  ·“事与事的矛盾”-“衣锦还乡式的回国探亲“是常态,“回国就业”是病态;“混不下去才回国就业”是常态,“混得不错却还要选择回国就业”则是病态中的病态

  ·“物与物的矛盾”-即由以上矛盾反映出的“认知矛盾”,即与常人完全“反”了

  所以若用常人的常识(普遍性)去分析芮小丹则会“愈发糊涂”,因为“充满矛盾(特殊性)”。但也正是因此,她才成为了与众不同的她,一个连“怕极了女人的丁元英”都被其吸引的女人。所以丁元英才会投入如此精力去参她,即参她的“特殊性”及其原因。

  

  芮小丹到卧室把丁元英的羽绒服拿来,淡淡一笑说:“因为警察不挣钱,如果我在法兰克福呆着就不是病态了,如果我是回国投资的富婆也不是病态了。这问题一直有人问,我听多了。我什么都不是,就这样。”

  ——芮小丹的话恰好佐证了“绝大多数国人的常识”-“如果我是回国投资的富婆就不是病态了/这问题一直有人问,我听多了”-即在常人的常识中-“出国就应富贵、回国只因更赚钱(如投资、做赚钱的职业)”。

  而芮小丹的“我什么都不是,就这样”一句的意思是——“我做的是我认为正确的事,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看,与我无关;我就是我,我只是追随我心,无问西东。”此即“强势文化”的核心前提——独立自主。

  

  丁元英说:“酒店股份的收入是你工资的几倍,如果你没有这部分收入,或者如果欧阳雪当初把生意做赔了,现在的你会是什么状况?或辞职去找别的财路?或正在法兰克福大学读书?那这个圈子就兜得太大了,你当时还没幼稚到不知道警察的工资是多少,当初不报考警察不是更简单吗?”

  ——此即进一步的“由表及里”的分析-由现实的选择分析芮小丹的动机,即“图什么”:

  ·首先,若图赚钱,那么她的最优选是“不回国”,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干再基础的工作也比国内赚的多得多

  ·其次,以她的条件,即便选择回国发展,也应以更高的起点展开-即“投资赚钱”,所以“若将她投资欧阳雪是回国投资”的话,那么又会发现一系列不合理:当时的她根本不懂餐饮,也无志于此,且欧阳雪当时也啥都没有,她对欧阳雪的背景又相对知根知底,所以常识是“失败概率远高于成功概率”,但她依然选择了投资欧阳雪,且还是把她妈留给她的别墅作抵押贷款支持她,收益不可期且风险远高于收益,也不合理

  ·再次,后期酒店赚钱了且持续赚钱,仅股份收入已是她工资的几倍,她已完全可以由此放弃既危险又不赚钱的警察职业,但她依然坚持,即便挚爱丁元英力劝也不动摇

  综上,丁元英可基本得出一个定论——她的选择完全与钱无关。那么她又是图什么呢?

  

  芮小丹不解地问:“你今天怎么啦?你想推导出来什么?” 丁元英在烟缸里把烟头熄灭,说:“所以,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丁元英的感叹即他的结论:芮小丹与他一样,也是“与常人颠倒了的一类人”,但芮小丹比他要更高一层,因为丁元英是因“悟道”而如此,而芮小丹却是“天性如此,率性而为”。其实这恰对应着儒家“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三重境界:

  ·生知安行者-天性如此,率性而为,但“从心所欲却不逾矩”

  ·学知利行者-学而知“利”,为利而行

  ·困知勉行者-因“困”而知,为“不困”而行

  说白了,困知勉行与学知利行皆是“因趋利避害而行”,只是“学知利行”旨在“趋利”,而“困知勉行”旨在“弊害”,在源动力方面基本无二。而生知安行者却是天性如此,随心而为,故已超脱利、害,达“随心所欲不逾矩”之境。所以丁元英的话即是在说——

  他实为“学知利行”境界者,而芮小丹则属于“生知安行”一类。所以,他确实不如她。

  那丁元英是在“自谦还是实事求是”?私以为属于后者,一方面丁元英本就奉行实事求是,极少说官话、套话、虚言,另一方面丁元英确实并非“率性而为“,而是因“悟到天道而顺势而为”,但其实他的内心依旧有极多抵触,故而于古城避世;而芮小丹则不然:她并没想那么多,只是率性而为,但所行所为竟与“想了那么多”的丁元英完全一致,所以你说丁元英究竟是不是在自谦呢?

  

  芮小丹不再去理会他的“禅定”,把香烟和打火机装进包里,说:“乖,快醒醒,咱不禅定了,带你出去吃火锅,再禅下去就禅傻了。” 丁元英换上鞋穿上羽绒服,两人下楼了。芮小丹从车里拿出一块抹布把落在挡风玻璃上的雪擦掉,启动汽车,打开暖风和雨刮器,驶离嘉禾园小区。大街上的车辆由于路滑都开得很慢,飞扬的雪花在汽车大灯的光柱里晶莹闪亮,下雪的城市在夜色的灯光里原来是如此美丽,似乎少了几分寒冷,多了几许温馨。 丁元英坐在车里望着满大街的春节气氛,说:“春节一过就是市场淡季,租门面房的机会比较多。你跟肖亚文联系一下,请她帮忙给公司租间房子。” 芮小丹专注地开着车,问:“具体什么要求?地段?面积?价格?” 丁元英说:“开个音响店,你告诉她用途就行,她会给你考虑。”

  ——其实至此丁元英已开始有意“引入”肖亚文了,借此让肖亚文参与其中,因为他知道“以肖亚文的洞察力及对他各方面的了解程度,必然知道这对她意味着什么”,其实很明白——她一直在等的“阶级跨越的橄榄枝”终于来了。

  而丁元英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因为她的“条件”匹配,另一方面也是丁元英的有意“投桃报李”:因为若不是肖亚文有意将他安排到古城,并拜托芮小丹照顾,那么他怎么可能遇到如此红颜知己?故而“于公于私”,丁元英都会给肖亚文一个机会。

  

  芮小丹说:“行,我跟她联系。”说完,她行驶了一段路程,忽然冷不丁地问道:“你对叶晓明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丁元英说:“到目前为止,我对叶晓明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叶晓明是聪明人。但是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首先,芮小丹为什么要问丁对叶晓明的评价?因为她也有点看不懂叶晓明:

  因为叶晓明确实很聪明、机灵、会来事,且目前看来-似乎各方面素质都还不错,可现实的他却是一直“怀才不遇”且“做啥啥不成”,这究竟又是为什么?

  而丁元英的回答即是在说——

  目前看来,叶晓明确实挺聪明,但目前能看到的都只是“表面”,即只是“术”的层面;要真正判断其“行不行”,必须得看对方有没有“道”,即“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主题:

  丁元英与芮小丹的第二次“吃饭论道”(龙门阵火锅城)。

  预计发布时间:2023年4月9日(周日)早6:25.

  欢迎持续关注,期待交流共进。

  

上一篇:朴信惠崔泰俊好事将近,女方奉子成婚,重心早已不在事业
下一篇:我校学生合唱团参演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