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观众反感《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随着豆瓣9.7分神剧,大明王朝1566再次引发热播潮,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映入人们的视野中——古代文人的道德楷模——海瑞。

  提起这位千古直臣,却意外的不同于通常人们认识的“清官”、“直臣”,人们提到海瑞的第一印象竟然是迂腐、刻板,甚至是奇葩。

  这种刻板印象的流传主要是因为两本书的盛行,第一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他可以算是这种刻板印象的始作俑者。《万历十五年》里引用了李贽的作品《八物》中的观点,认为海瑞「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

  但这其实是对李贽作品的误读,李贽的原文是这样的:「夫青松翠柏,在在常有,经历岁时,栋粱遂就。噫!安可以其常有而忽之!与果木斗春,则花不如,与果木斗秋,则实不如。吁!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世有清节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如世之万年青草,何其滔滔也。吁!又安可以其滔滔而拟之!此海刚峰之徒也。是亦一物也。」

  结合原文我们能发现,李贽其实在描述海瑞才是「栋梁者」,以海瑞为“芳草”的解读,其实都是受了黄仁宇的「荼毒」。

  其次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算不得严谨的历史著作,但偏偏这本书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年明月写得就像读后感,对海瑞的观点,沿袭了黄仁宇的观点,认为他是个好人但是无用,不值一提。

  他们都试图将海瑞定义为当时的道德标杆,并试图以他为伐,引出“当时的道德君子不适用于治国”这一观点,因此他们先天就已经否定了海瑞作为一名合格的官员与政治家的地位。黄仁宇提到了海瑞判案的道德原则,却没有描写海瑞当时身处的窘迫环境。他觉得海瑞任南直隶巡抚是要挟内阁得来的,却不考虑朝廷试图在江南实施一条鞭法的意图。

  那么海瑞究竟是不是如当、黄二人所讲,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键盘侠”呢?

  

  海瑞在职业生涯的中期官至江南巡抚,就解决了困扰了几百年的吴淞江淤塞问题。这段事情在史书上就一句话: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但这件事实在称得上一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海瑞力排众议,克服万难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项工程有多大呢?在明朝最为富有的时期——永乐年间,就曾治理过吴淞江,动用了让当时的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都叹为观止的巨大金额,还治理失败了。到了海瑞这里,他组织水患灾民,以工代赈,不花一文钱就把事情办了。

  江南水患延续了数百年,到他这终于被治理好了,这不仅是用心,还要有绝大的智慧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由是旱涝有备,年年丰登,吴民永赖,乐利无穷」,就连他的政敌都不得不感慨「万世之功被他成了」。而当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就能发现,海瑞的治水工程还引发了一场开埠设城运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上海。可以说没有海瑞就没有现在的上海。

  

  他是最早施行“一条鞭法”的明朝官员,正是他顶住了巨大的压力迈出了这第一步,才有了后来张居正“明朝最伟大的政治家”这一成就。

  在明朝中期,地主豪强兼并田产,已经到了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应当的程度,注意,是所有人,上至皇帝,下至黎敏,尽皆如此。而海瑞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以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在江南大刀阔斧推行他的改革举措。

  要知道他要面对的敌人中,最核心的人物就是前内阁首辅(相当于前任总理)兼海瑞的救命恩人徐阶。其凶险程度,更甚于刘表单骑入荆州,要知道江南豪族产生了大量官员,不仅可以让他肉体死亡,还能让他遗臭万年!

  但是海瑞依然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而且,成功了。

  海瑞上任之后,抓住主要矛盾,全力推行一条鞭法,勒令豪强退还占有百姓的田产,海瑞要清田于民,让老百姓都拿着证据来告这些士绅,根据吴晗先生的《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评》,当时松江八万多户,几万户人口告乡官夺产。

  海笔架之名一时无两,有小儿止啼的功效,甚至不少大户吓得将朱色大门涂黑。

  随着事情推进,海瑞不得不面对当初救下自己恩人——徐阶了!海瑞当初被嘉靖帝下狱,是徐阶一力救了他的性命,后来又资助海瑞,所以海瑞面对徐阶时不仅有着自我良知上的抗拒,也要承担巨大的道德压力。可以说,海瑞如果动了徐阶,他的政治生命也就到头了——谁敢用这么个忘恩负义的人呢?

  但是据记载,徐阶家的田产高达24万亩,几乎半个苏州城都是徐家的。海瑞一开始也做了妥协,写信请徐阶还出来一般的田产,则“保徐家百年无恙”。但是徐阶毕竟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海瑞认为的天大让步,其实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侮辱,所以毫无疑问的拒绝——一寸不让。于是,海瑞咬着牙,对徐阶亮出了刀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朝局,内阁正是高拱当政,一心改革,而高拱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当然也清晰的认识到必须要先拿江南这个毒瘤开刀。但是江南豪族根深蒂固,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根本不敢去,没有足够高明的手腕,即使有着必死的决心也做不成事。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就是大明神剑——海瑞。但是即使是神剑,这一下也是同归于尽,以海瑞的通透,当然知道自己这一去的下场,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的去了。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果然,在海瑞开始大力施为的时候,内阁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定地支持者海瑞。但是海瑞一旦把这个毒瘤割开了口子,便借着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鱼肉士大夫”,撤了海瑞的职。这时候,海瑞刚刚清查徐阶家4万亩田产。从封疆大吏到一介白衣,海瑞只是叹息:罢官之后,我在江南的兴革“垂成中止”,倍感惆怅。

  相比于以县令身份绑总督儿子、阻严嵩干儿子这些小事,不得不说使海瑞名传千古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很多人看了之后只是觉得这个人不怕死,抬着棺材骂皇上,但是根本没有体会到这份疏的分量。要知道指着皇帝骂的人那可太多了,但是骂了之后皇帝居然不干杀的,也就这么独一份了。

  作为道德君子的海瑞上的这份疏很鸡贼,他上来先夸嘉靖皇帝,说他的才能堪比尧舜,甚至超过汉文帝,有各种明君的优点。但是随后话锋一转,说您有才能就是不努力,所以天下搞成这个样子,甚至拆解了“嘉靖”,嘉靖者,家家皆净而无财矣。

  但是海瑞抓住了一个核心,就是承认并且维护嘉靖作为天子的合法性。这也就是嘉靖为何感慨:这是比干,但朕却不是纣王。

  这道疏能名传千古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海瑞骂完皇帝,接着骂百官。海瑞在疏中对全体官员的麻木和贪贿之风进行了强烈谴责。他指斥全体官员说,皇帝热衷醮修,你们也跟着怂恿起哄,进献天桃天药,上表祝贺,取香觅宝。皇帝有迷途的时候,你们不能正君道明臣职,而是跟在后面制造更大的浓烟,这是欺君之罪!

  当然了,官员们只是将这道疏简单的概括为:骂皇帝。却不约而同的忽略了自己那一份!毕竟谁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但不论被骂的皇帝还是被骂的大臣,都不得不承认,海瑞这个人不是只会道德文章的“芳草”,而是一个心怀天下,无党无私之人。所以嘉靖不敢杀他,因为杀了他,自己就真的成了纣王了。

  很多人以为,做一个海瑞式的直臣,只要敢说话就够了。海瑞能理解一个人在被逼无奈的环境下做的恶事,比如徐阶为嘉靖写青词。但是他不能原谅因为欲望而做的恶事,比如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的轿子。

  真的直臣——海瑞是真正的能力极强,且对世事极为洞明的前提条件下,对自己内心底线的坚守,对自己理想与初心的不敢片刻忘却,是面对世间的所有的黑暗,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

  最后借李贽在《寄答耿太中丞》文中一句话结尾:吾谓欲得扶世,须如海刚峰之悯世,方可真扶世人也。

  

  我是骅仔,欢迎关注我,看更多专业好内容

  举报/反馈

上一篇:靳东、王志文参演的电视剧,为啥还漏洞百出?人家是拍电视剧
下一篇:让AI续写《西游记》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