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地理教科书,山东如跪地骆驼……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前段时间,收了一本书,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一本《初学简明地理指南》。这本书写明是给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初步教学地理之用。民国时,学生常在7岁入学,也就是在10岁左右读的书。

  

  《初学简明地理指南》封面,广益书局,1947

  看完此书,让我有了一种感受。八十年前的编书匠们,真的是非常用心的编辑出了一本即严肃活泼的书。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把每一个省都做了精彩的形象化的图示比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图形化的记忆。这一点,我们今天的教科书除了讲祖国是一只大公鸡外,对于故乡的认识,除了地名外,完全没有印记。

  最重要的是,这些形象的比喻,还处处有内涵有深意,给了我们很多的想象和演绎的空间。

  民国全图:地形如桑叶

  

  中国被称为桑蚕之国,这是从西方视角来看中国。中国最初在西方世界里的认识是丝绸,而桑蚕是丝绸的原材料。在这本教科书里这样描述的:“本国为蚕桑国,故地形如桑叶”,说实话,这个描述方法,因果关系实在是不敢苟同,但是从联想记忆角度上讲,一下子就把地图的样貌给记住了,也记住了当时中国最引以为傲的关键产业。有点“天将降‘桑叶国’大业于地形”的意思。

  

  作为故乡在山东的山东人,一看叶柄在山东的位置,一下子会让人联想到儒家文化是传统中国的“根”。而主干的位置,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黄河——中华文明是从黄河开枝散叶到全中国的。

  河北省:形如蝙蝠

  

  对河北的认识,代表了当时社会对河北的认识。对于河北这个在民国时的京畿要地,在民国时,变成了隐藏各种秘密的场所,蝙蝠这种夜行动物,与刚刚放弃神秘的皇权治理体系的中国普通百姓的心中的感受是如此的相像,而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也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做着黄粱一梦。

  

  从地形图中,“蝙蝠”首的位置在天津。身体是北平的位置,两翼重点突出了辽平铁路和津浦铁路,这也体现了在民国时候的中国政治观。其实在北京不作为首都这个政治中心位置出现的阶段,其经济和社会价值,是远远不如天津的。而河北当时的生命线,也是这两条铁路贯穿而行。

  

  《河北省图》中“北平市为直辖市”

  北京更名为北平,北平从国都降格为省会,后又变为直辖市,移省会于保定。这里我要表达的一点是,经常有学者说,民国时叫政务院的“院辖市”,新中国后才有“直辖市”的概念。至少在1947年的小学教科书中,就已经有了直辖市的概念了。

  山东省:形如跪地之骆驼

  

  形容山东省特别有趣,为“跪地之骆驼”。想想颇有几分道理,山东省自古扛着华夏文化之旗帜——儒家文化。信史中自古出的几百个皇帝,很少出自山东,但是“骆驼急了也会咬皇帝”,自古各种农民起义也大都出自山东。而且就是在骆驼屁股的位置。所以,有建树的皇帝,都会到位于骆驼肚子位置的泰山封禅一下,抚摸一下骆驼的肚子。

  

  从标明的地图上看,特别标出了“胶莱河”,这是一条运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贯通海路的运河,在元朝时候就有了,这使江浙运输粮草到大都(北京)的时间缩短了近千公里的距离。但是事实上,胶莱河在1947年之前的百年已经因为淤积停航了,但是在这张地图上依然有所展现,也间接说明了教科书的编纂者的“小心机”,让孩子们从小记住有这样一条河,一定要修复之。这样,贯通黄海渤海的通路又多了一条。

  仔细看看这个骆驼,其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骆驼头在烟威地区,威海卫和芝罘(烟台)一直是拱卫京畿的重点,尤其是骆驼鼻子,在威海卫,也就是用鼻子嗅着国际风云的变换,眼睛在烟台位置,表达的是眼睛盯着渤海湾的安全。而驼峰又在黄河的出海口,大家知道。东营随着黄河水的不断泥沙淤积不断变大,如同驼峰一般。

  前腿的位置,是青岛,代表青岛是山东奔跑的动力,还有一个小细节,是我仔细看这张图发现的,在骆驼肚皮的位置,有一个小黑点,这个位置正是济南的位置,也是骆驼胃的位置。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是骆驼在干旱的环境下长期储水赖以生存的能力。这像极了济南“泉城”的特点,是山东的政治经济中心,当大灾年时,济南的地下水支撑着鲁中度过难关。

  

  《山东省图》中附青岛城市景观的示意图

  仔细看了看,标出了栈桥的位置。但是陆地上的景致完全不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画的,看起来中间空白的地方是盐田?我估计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到过青岛之故。但是远处,栈桥往外的位置,画了一个海中孤悬的“小装饰”,像极了一艘潜艇的瞭望口。我想当时的创作者肯定没有想到,这几乎是一种预言。在之后的几十年后,青岛真的变成了海军潜艇基地。而且这里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山西省:形如守门之犬

  

  山西作为守门之犬,真的挺让我意外的,但仔细看来,真的有些传神。“守门之犬”的脊梁,是黄河,黄河也是我们国家的脊梁,狗的整个头部,位于长城以北,长城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看着我们国家的太平嘛。山西晋商又在想当长一段时间,代表了我们国家的金融的国际形象,金融最重要的是信用,守门狗也充分代表了信用二字。

  

  山西省,作为我们一个国家的看门之犬,不为过。还有那“狗腿子”是太行山,太行、王屋二山的愚公精神,就是那种持之以恒的坚持。还有这只犬,中华田园犬无疑。

  河南省:形如桃实

  

  河南省,形如“桃实”。是编撰者的描述。自古河南就是中国的粮仓,可谓“中州富,天下足”。所以,河南如同中国的水蜜桃一般,滋养了整个国家的生存基础。

  

  仔细观其“桃实”,又有些有趣之处。在于桃子之叶子,正是当时呈“十字”型之平汉铁路和洛汴--洛潼铁路,交通的发展,使河南有了更好的生存的基础。河南一直是华北较为发达的省份,古代依靠的是黄河和大平原,而在近代,则依靠的是这优势的交通线。在后来,这几片叶子交汇的地点,形成了一个城市——郑州,是今天河南的省会。也是河南最发达的地方,而整个河南经济最好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铁路沿线之地。

  陕西省:形如昂首之鹿

  

  陕西省的地图被称为“昂首之鹿”。真的非常巧妙。大家都知道,陕西古属秦地。其长安(西安)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与罗马、雅典、开罗并称。

  

  其最光辉的日子,均是逐鹿中原之时。昂首之鹿的“昂首”二字,尽显其风骨。再看看鹿的心脏的位置——长安是也。

  甘肃省:形如掉尾之金鱼

  

  甘肃省一图,是我感觉最趣智的一张图。为“掉尾之金鱼”。这“掉尾”不是掉了尾巴,而是“摇尾”之意。甘肃省,摇尾于黄河两岸。这掉尾之金鱼,是不是指的在黄河中游走之金鱼呢?虽然甘肃临近黄河,但到了近代,却是个缺水之地。掉尾之鱼,是不是也有祈雨之意呢?

  

  此外,在民国时期,《计划中之(全国)汽车路线图》中,有这样的描述:“甘肃省会曰兰州市地当全国中央,陇海铁路以此为终点。全国汽车路线以此为中心。将来路工告成,交通上占重要位置。”可见甘肃在全国某局之重要。这件事似乎启发了我,今日,“路工”正在告成的路上,是不是兰州将会有重大发展机遇呢?值得思考。

  

  《计划中之(全国)汽车路线图》

  江苏省:形如老人

  

  江苏省,历来是中国最为富庶之地。在民国时,也是京畿重地。可以说是富了千年的老江湖。因为其腰间缠绕着长江这个钱袋子,背后有上海这个小儿子,抬手向中原粮仓作揖,但肚子里早已稻米满仓。看这动作,好不自在。

  

  浙江省:形如牡丹花

  

  浙江省,被形容为“形如牡丹花”。这张图是一张倒放的牡丹花,我认为非常有深意。似乎在表达其要绽放的方向是向南发展。

  

  安徽省:地形如龟

  

  安徽省的地图,被形容为“地形如龟”,大家都知道,龟背上经络鲜明,虽然图中未有经络,但寓意非常明确。

  

  在民国时,安徽的省会名为怀宁,位于今天的安庆市。合肥在当时还不出名。但是芜湖,在民国时已非常著名。在教科书中特别点到:“芜湖沿江商埠之一,贸易以米市为盛”。这是整本教科书中,罕见的点出一个城市主要产业的案例。可见当时芜湖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影响。而芜湖正是在龟背中脊梁的高点上。此外,伸出的龟首,是婺源的位置。今天的婺源,也是安徽最出名的旅游胜地。

  江西省:地形如菘

  

  江西省,被称为地形如菘,“菘”是一个繁体字,是古代对白菜类蔬菜的通称,是传统中国人冬季时的主要蔬菜,因为它的生长周期很特别,通常为八月以后下种,次年二月开花可以食用。对于江西地图像“菘(白菜)”的描述,真的看出了编书者的功底特别扎实。他用了一个字讲了一个江西对中国最大的贡献——菘的杂交。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来自江西附近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小白菜,古时称“菘”。原产于江西,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而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在江西的菘与北方的芜菁杂交后,产量和耐旱性显著增长,后来便成了我们今天老百姓冬季餐桌上最重要的蔬菜。而江西,成了看起来不重要,但贡献极大的省份。

  湖北省:地形如帽

  

  湖北省,被称为地形如帽。我想,这与湖北在民国时的地位有关,因为湖北的武昌市,是国民革命军起义的地方,可以说是从武昌戴起了革命的军帽。

  

  而汉口,在教科书中称为“汉口地临江汉,贸易之盛,冠沿江诸埠”。可以说,“帽”为“冠”之喻也。

  湖南省:形如人首

  

  湖南,形如人首,而其大脑之处,出了大量影响中国至今的大人物。果然。

  

  四川省:形如奋飞之黄雀

  

  对于四川之形象描述,形如奋飞之黄雀,这句话其实非常有深意,而且在当时非常之讲政治。有一句成语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1947年时,回看抗战,日本想占有中国,但是“重庆”这只黄雀,最终把日本侵略军吃掉。

  

  福建省:形如蟹筐

  

  福建,形如蟹筐,当时的台湾岛,在1947年的建制上,属于福建省的一部分。蟹筐斜放,这是一个进行时的动词。台湾岛是我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民国还是今天。在民国的教科书上,早已说明。

  广东省:地形如鲸

  

  对广东省的描述,为地形如鲸。在这张图上,还非常趣智得把今天三沙市、海南省标注为“胎内幼鱼”。即表达出了权属关系,又特别讲政治。

  

  八十年后的后人可以告诉编书的老先生,胎内的一只大幼鱼今天已经独立成一个新的省份叫海南省了,那一堆小的,今天也组合成了一个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

  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地形如佛手

  

  在建国前,广西为省,壮族自治区还未创建。广西省被形容为佛手。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广西境内广有种植。成熟的金佛手颜色金黄,并能时时溢出芳香,消除异味,净化室内空气,抑制细菌。

  

  内战时期,蒋介石政权不得民心,民众普遍认为桂系军阀相对于蒋系有可能化解“社会之毒”,对于民国政权有益寿的作用。

  贵州省:地形如猫

  

  贵州省被形容为猫。如贵州之地形,喀斯特地形,复杂的很,躲猫猫最适宜。

  

  教科书中写道:贵州省会曰贵阳市,城周九里,道路平坦,市肆繁昌,环城诸山,颇多奇状。城外诸山其状,如虎、如狮、如凤凰,故称奇。

  云南省:地形如鸡

  

  云南省,地形如鸡。在40年代中国的版图上,云南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中国边疆省份里,唯一一个可以变成国际区域中心的省份。

  

  滇缅铁路、滇越铁路连接中南半岛,一路西行可到印度次大陆。直到今天,云南昆明也被中南半岛诸国认为是北方第一大都会。在东南亚的世界里,新加坡、雅加达、曼谷、胡志明市、昆明这都是一顶一的大都会,而云南和昆明,是北方之最,

  

  在中国版图上,是西南之最大。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经济的交汇点。许多重要国际事务的策源地,在这里发生和变成通道,如同雄鸡报晓一般引人注目。

  新疆省(自治区):地形如蝴蝶

  

  新疆在建国前,还没有自治区的设置,其描述为地形如蝴蝶。

  

  在教科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讲到物产时,有一句对新疆玉的描述:“玉为有名之天产”。可见其地位,而对于孩童而言,从小在教科书中便知道了天产之玉在新疆,这大概就是和田玉如今享誉中华的重要原因吧。

  热河省:地形如篓

  

  热河省是今天消失的一个省,现在热河省的大部分都属于今天的河北省。热河省的省会是承德市。名产为蔴菇。

  

  我猜想,这热河的篓子,是不是装蔴菇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谣在耳边回响。这与热河避暑山庄的气质真的非常吻合。

  察哈尔省:地形如长靴

  

  察哈尔也是消失的一个省,其地理形状如同一个长靴,这是察哈尔省广袤的草原上最常见的物品。

  

  省会是张家口市。最近正在和北京联合举办冬奥会。若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语境,可以叫“察北”冬奥会了。

  西康省:形如马之上体

  

  西康省,也是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省份。地形如马之上体。省会曰康定。通称“打箭炉”,川藏人民贸易之要地也。

  

  青海省:地形如蛙

  

  青海省,地形如蛙。青海省是长江、黄河之源。西宁为省会。

  

  西藏省(自治区):地形如蝟

  

  西藏自治区,在民国时为西藏省。其形如蝟。“蝟”同“猬,即刺猬。

  八十年前的教科书编撰者能够有如此认真的心境去绘制这种特别文化产业的图像,真的让我非常感动。我想,我们的爷爷辈的人,如果在他们的三、四年级能够用这样的教科书来学习,是会被潜移默化地启迪的。因为孩童时期所能存下的记忆,将会影响其一生。

  因此,如何编好教科书,把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应用到当下,很重要。希望每一个省,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都能有一本自己乡土的,有思想的教科书。

  看了点“在看”,点了真好看。

  转发朋友圈,更多朋友看。

  所发文章,多为原创

  更新缓慢,保证质量

  喜欢作者,欢迎赞赏

上一篇:白河县冷水镇:巾帼乡贤助力建设美丽家园
下一篇:桔梗戈薇都放不下?多亏高桥老师,狗子才没成渣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