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成奥斯卡最大赢家,柠檬精们在酸什么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第92届奥斯卡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

  重磅话题,自然是《寄生虫》拿下4项高含金量大奖: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在拿下前两个奖项之前,朋友圈还算和谐。

  直到奉俊昊登台领取“最佳导演”奖项之后,画风开始突变——

  “《寄生虫》不要再拿奖了”

  “奥斯卡怎么回事?”

  “韩国人的公关能力真强大”

  等到《寄生虫》片方登台,拿下最终大奖“最佳影片”时,大洋这边的中国网友坐不住了,退群的退群,骂娘的骂娘。

  接着,就是朋友圈一轮又一轮的揶揄和讽刺。

  这里挑几条,大家感受一下这股浓酸味儿——

  这种酸臭味儿,归结为一句话:

  “《寄生虫》拿奖可以,但拿那么多奖,就该喷。”

  奥斯卡本是一个大party,可影迷却自行把它看做一场比赛。

  赛前,大家争相竞猜,谁能得什么奖,谁又是来陪跑的。

  一旦结果跟预期有大幅度偏差,那自己作为影迷的本钱就受到了挑战。

  《寄生虫》这四个奖,颁的顺序很微妙。

  原创剧本,说白了就是编故事,看谁的故事更精彩、更严谨、更有普适性,这么一看,《寄生虫》本意是给底层人民发声,讽刺阶级分化,屌丝们狂欢了;

  第二个奖,最佳外语片。

  老实说这个奖非它莫属,且不论与其竞争的其他几部片,单就奥斯卡的传统来说,拿下金棕榈的,十有八九都能拿下最佳外语;

  第三个,最佳导演。

  这是本届奥斯卡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没有之一。

  提名的五位导演,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有神级的调度技能。

  马丁的影史地位不用多说,他的作品贯穿整个好莱坞发展史;

  昆汀的新片虽有辱华嫌疑,但毕竟是导演中的另类,有足够的拥趸;

  萨姆门德斯,曾凭借《美国丽人》斩获小金人;

  而托德·菲利普斯,用一部《小丑》完美跨界。

  人们说了:这品相,怎么看,也轮不到奉俊昊。

  可偏偏爆冷,奉俊昊被奥斯卡奉为“当今导演技能最强”。

  最后的终极大奖,就在所有人都觉得《1917》终于稳了的时候,《寄生虫》再下一城,收获了“最好电影”的奖项。

  由此,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创造了韩国影史,也创造了亚洲影史。

  它创造了奥斯卡历史上,首部获得最高奖项的非英语片,也是64年之后,一举拿下金棕榈和奥斯卡最高奖项的电影。

  今夜的韩国影迷,是自豪而满足的。

  这酸,也分两种。

  第一种,是针对奥斯卡颁奖制度本身不满意的。

  这类人也是《爱尔兰人》的粉丝,他们吃醋:明明说好雨露均沾,凭什么我一个老牌的好莱坞巨匠,在职业生涯晚年拍出的,反映美国历史的影片,10提0中?

  这是对马丁的侮辱,也是对学院派的讽刺。

  接着,下面这张图疯传朋友圈——

  这类柠檬精包含但不限于心疼老马丁的粉丝,《1917》领跑颁奖季,却在最后与最高奖项失之交臂,同样也值得抱不平。

  其实,多看几届奥斯卡,这种不平的心态很容易平复。

  《三块广告牌》《波西米亚狂想曲》《爱乐之城》等往届呼声很高的影片,同样与大奖失之交臂,大家只需把它们列为“私心最佳”即可。

  毕竟审美这件事,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第二类人,就有意思了。

  “棒子拿奖?抄袭的吧?”

  “奥斯卡完了,这恩将仇报的故事也能得奖?”

  “老美真没见识,这种片子早被拍烂了”

  “牛气什么?有本事来我们的金鸡百花奖!”

  总之,鲁迅笔下的阿Q们一下子炸了锅,用各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跟电影毫不沾边的话去喷《寄生虫》。

  这就好比评选班级三好学生,一个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被评选上后,这时,班级倒数第一看不惯了,掷地有声——

  “MD,我不服,他爸爸曾经是盗窃犯”

  迷之逻辑,不再解释。

  我们真正该接受和反思的,是与韩国电影的差距。

  必须承认,差距是有的。

  奉俊昊、李沧东、朴赞誉、金基德、洪尚秀...

  这几位韩国本土导演,是每年冲击欧洲三大、和奥斯卡的常客。

  远的不说说近的,去年的《燃烧》,再往前的《小姐》都曾冲击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相比较而言,看看中国的冲奥片,什么《肿瘤君》《哪吒》《大唐玄奘》...完全是走过场,一副老子不鸟你的姿态。

  有人拿刁亦男和王小帅举例子了。

  《白日焰火》和《地久天长》都在柏林拿奖了,我们的电影也不差。

  老实说,6年,4个向政治靠拢的柏林电影节奖,其中还有3个表演奖,这叫“也不差”?

  单拿奉俊昊的个人履历,就足够吊打99%的中国导演。

  世纪之交,他用成名作《杀人回忆》,改变了整个韩国社会,直到去年凶手落网,电影在韩国人心中再次上升一个档位;

  之后一部《汉江怪物》表达了他对文化入侵的抵制态度;

  进入好莱坞后,《雪国列车》《玉子》赢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明明可以扎根美国,去拍更多的商业大片,奉俊昊却选择回归本土,拍出《寄生虫》。

  再来看我们的香港导演吴宇森和台湾导演李安。

  前者在好莱坞拍一部赔一部,铩羽而归后成了票房杀手;

  后者暂露头角后,事业急速下滑,也即将被踢出好莱坞六大。

  单从导演唯独而言,中国没有一人能与之匹敌。

  你只看到《寄生虫》拿奖的风光,却远远没看见韩国影人为了本土电影事业所做的努力。

  熟悉韩国影史的,都知道“光头运动”。

  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动员起来,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因为剃光头在韩国是极强烈的抗议形式,而此活动又为全韩国影人集体参加,所以被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给韩国政府造成极大压力,遂决定继续韩国每家电影院的每个放映厅一年必须放映满146天的本国电影的政策。

  光头运动成功之后,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

  同期比较,中国电影又在干什么呢?

  噢,我只看到港片的衰落和大陆电影的疲软。

  如今不少翻拍韩国电影的大陆影人,跟当年打压香港导演的,其实是一批人。

  再往近点说,直到今天,《寄生虫》在大陆,都是官方没承认的禁片;而海峡那边的那匹马,也因为我们的骨气而拒绝参加;看个奥斯卡颁奖典礼,都得搬梯子上墙。

  文化封锁,饮鸩止渴。

  这种狭隘的艺术观,从上而下。

  《阿Q正传》这经典名句,如今读来,颇为辛辣——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大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

  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

  虽然还有些刺,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锐影Vanguard特约作者 | 碗

  举报/反馈

上一篇:总裁爹地文:5年前,她携子离开,本以为再无瓜葛,5年后再次被他缠上
下一篇:「悦览精选」小羽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