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别因为“害怕”而错过这部惊悚佳片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3-05-21
手机版

  原标题:别因为“害怕”而错过这部惊悚佳片

  这部悬疑惊悚片并未以血腥场面骇人,而是以精巧的剧情架构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奇特的无限循环式结构无疑是它最为吸引人的特质,但其真正的独特之处其实在于关于真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观众完全可以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惩罚他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

  可那块巨石实在太重,每每未到山顶就滚下山去,前功尽弃。

  于是西西弗斯只得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他的生命就在这样一项无效又无望的惩罚中慢慢消耗殆尽。

  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无限循环。

  ——《恐怖游轮》。

  众所周知,传统电影的叙事方式一般有两种。

  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限循环题材这样的环形叙事。

  如果漏洞多、不严谨,那么便失去了其本身最大的优势。

  而《恐怖游轮》无疑是此类电影的标杆之作。

  它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仅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主人公杰西与朋友出海游玩,意外登上一艘失踪多年的巨大游轮,随即陷入自己杀死自己和同伴的无限轮回当中。

  它带给观众的观感更简单,仅用八个字就足以形容。

  严丝合缝,烧脑悬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故事被拍得严丝合缝,每个细节都耐人寻味。

  比如一直旋转的草坪浇水器、写着“再见,请返回”的路牌,处处暗示着循环。

  再比如海鸥、吊坠、尸体等意象,象征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杀戮与救赎。

  三次循环中的情节还原以及三个杰西的身份转变和心态变化,更是使得整个故事形成了完美的封闭循环,以此构成完美的轮回三角。

  很多小伙伴都表示因为害怕不敢看本片,其实完全不必担心。

  因为它并未以血腥的场面骇人,而是凭借精巧的剧情架构和宿命般的一波三折让人沉浸其中。

  直白点说,看《恐怖游轮》不是为了恐怖,是为了看它治疗强迫症一般的完美架构。

  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错过这部惊悚佳片。

  奇特的无限循环式结构固然是本片最为吸引人的特质,但它真正的独特之处其实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关于真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全片以逻辑严谨的线索交错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剧情和并未完全解答的谜题,以致于十几年来影迷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其实以上这些观点并不互相矛盾,因为导演克里斯托弗曾明确表示本片有三个结局。

  而且这三个结局最终都导向了同样的终点,即车祸的那一幕。

  这正是本片的厉害之处,它所遵循的严密的逻辑使得你无论用哪一种观点去解读都说得通。

  点到为止,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极大。

  在安利《闪灵》的时候小嗨就说过,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只有讨论没有争论。

  因为它的寓意和解读方式绝不会只停留在浅显的某一个层面上。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管重温多少遍都会有全新的感触,这才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很多方面也确实借鉴了《闪灵》。

  走廊和大厅的布置、镜头对观众的引导,都是如此。

  上文提到,环形叙事电影的用意在于暗示现实生活中类似影片的情节不断上演,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土拨鼠之日》中的菲尔在无限循环中学会了拥抱当下、珍惜身边人。

  《明日边缘》中的阿汤哥在无限重启中学会了放下执着。

  《忌日快乐》中的泰莉在无限轮回中学会了认清自己、善待他人。

  《恐怖游轮》呢?

  你看它的英文名“Triangle”,直译过来就是“三角形”的意思。

  三角形不仅象征着无限循环,它三处尖锥,暗喻暴力。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老水手之歌》中撰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莽撞的老水手射死信天翁带来厄运,船员们在他脖子上挂上死鸟以示惩戒。

  后来所有人都被女妖诅咒而死,唯独老水手还活着,但他只能一辈子活在自责当中。

  这个故事加上西西弗斯的故事不正是杰西的处境吗?

  脖子上挂着死于车祸的儿子的照片,被困在无限循环里无法脱身。

  她为何受到惩罚?因为对于儿子的愧疚和爱。

  从头至尾杰西都是一个擅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

  陷入循环后,她与朋友们自相残杀并一遍遍上演。

  从最开始的斧头到后来拿枪、举枪、开枪,越来越得心应手。

  为什么?因为暴力的种子早已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旅行出发前,儿子打翻了一杯颜料,她二话不说抬手就是一巴掌。

  一套自然又流畅的动作代表着这绝非第一次。

  独自抚养孩子的巨大压力令她无处宣泄自己的情绪,越来越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暴力这东西,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人,觉得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难以抑制的倾向。

  可怕的是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任由暴力肆意滋长。

  由此看来,无论是哪种解读方式都绕不开一个核心——救赎。

  母亲对于儿子的救赎。

  个体对于自身暴力的救赎。

  电影尚且没有准确的答案,生活呢?

  责任编辑:

上一篇:钱兔无量 福利连连!《指尖领主》新春活动合辑
下一篇:破纪录夺冠!祖籍兴宁运动员陈俊儿闪耀全国冠军游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