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臣过龙川

栏目:人物资讯  时间:2022-11-22
手机版

  核心提示

  宋朝,有两位名臣兼大诗人,曾途经河源、龙川等县,虽然并未作过多停留,却留下了一些诗作,描绘了南宋时河源、龙川一带的风物人情。一个是抗金名臣、中兴四相之一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一个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李纲:篮舆触热道龙川

  建炎四年(1130年)农历五月底,在往返东京开封与海南的路上奔波了一年的李纲,在乍暖还凉的五月雨天里,住进河源县一家旅馆,将积满征尘的长发洗得干干净净。

  

  李纲戎装像

  河源城山水环绕,松桂甚多,晚凉天气里,松桂香气,加上沐后的清爽,让他的心情颇为畅快,希望能够在梦里回到朝思暮想的江南。

  夜里,雨已停了,苍穹星斗,如被水洗过,天象明润,闪耀天空。年至不惑的李纲,仰观星象,发现天象不佳,帝星涉险。想到当时金人侵犯的凶险局势,萎靡不振的朝纲,以及自己空有抱负,却屡屡遭贬谪,他夜不成寐。

  忠臣竟被贬 帝国大厦倾

  李纲是被贬到海南去的,惠、循、潮三州,是他遇敕北上的途经之地。

  当年苏轼得罪朝中当权派,被“恨之欲其死”,才被一贬再贬之后贬到海南。那么李纲因何被贬到帝国最南端的海南岛去?

  李纲被贬的那年,徽、钦二帝已被掳至北方两三年。此前,他曾在兵部侍郎任上拼死力保开封,河北、山东义军奋起抗金,取得了胜利。然而大厦总是先从内部开始倒塌,即使生死存亡关头,朝臣还要党同伐异,李纲被排挤出京,防务空虚。靖康元年秋,金兵卷土重来,东西两路军合围开封,闰十一月廿五,攻陷开封城,大肆掳掠开封达4个月之久,直至靖康二年(1127年)农历四月才撤兵北去,并掳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徽、钦二帝及大批俘虏、财物,是为“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高宗,开启了南宋的历史。迫于形势,他起用李纲为相。李纲欲图力挽天河,一洗前耻,外则收复失地,内则革新政务。然而,惊魂初定的朝臣们,再次祭出他们的“雷霆之击”,才当了不到80天的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纲,就遭排挤被罢免,贬为提举杭州洞霄宫,令其赋闲。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被要求移往湖南澧县,又遭弹劾“经年不赴贬所”,十一月又被贬谪偏远的海南岛“万安军”。

  李纲带着家人、仆吏奔赴海南的路途,并未经过循、惠二州。他们万里投荒,从湖北到湖南,取道广西桂林、广东肇庆,然后到达雷州,从徐闻登舟渡海,次日凌晨到达琼州(今海南海口)。这一路下来,整整花费了一年。

  琼州还不是最终目的地。他向人打听要去的“万安军”,还要再走500里,而偏僻简陋更甚于琼州,且盗贼甚多。前路仍旧十分艰难。已经身中瘴气的李纲,带着幸未在瘴疠中死去的家人与仆吏,在琼州先住了下来。3天后,他获得急报,说已被赦免,让他爱上哪上哪。

  李纲做梦都想回乡。他高兴地马上进行占卜,看几时出发更吉利。经过占卜,李纲父子定于十二月初六渡海。当天果然平安渡过海峡到达北岸。

  回去的路途,比来时还要漫长,因为李纲要避开江西“贼寇”,绕道循州、惠州、潮州,从福建而返。

  河源气候清 舟行画图间

  在宋朝,现河源地区仅有河源、龙川两县,分属惠州、循州,因此,在五月龙舟水的雨天中,李纲乘舟艰难地过了今惠州地界到了河源时,仍在彼时惠州境内。

  归途充满着希望,虽然时局不堪。李纲坐在舟中,顺东江由惠博而上河源。一路风景甚佳,他写了几首七绝,标题为《泛舟循惠间山水清绝谩成口号》,“雨过溪流没旧滩,舟行竟日画图间。重重翠绿相环揖,卧看王维著色山。”中原地区烽火连天,而岭南却并未受到波及,他感慨道:“江湖战斗波成血,耕凿樵渔如不闻。”正值壮年的他想在这里建起茅屋住下算了,“于今江浙可忘归”。

  李纲是在建炎四年五月底到的河源,住在河源馆舍里,万死投荒的沉重感早已烟消云散,而“许国一生心”,仍令他不停思考朝廷与民众的未来。

  五六月,河源都是“龙舟水”的季节,雨天极多。

  李纲住在河源馆舍数日,有一天夜里,连日的雨停了,漫天繁星,适合观测天象,然而他看到“帝座未明、台星尚拆”,总之不是好预兆。儒家思想里有顺应天命的承受,也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李纲在他的这首200句的长篇五言诗里提及:“灾祥本人致,销弭术在焉。譬犹五藏病,察色推其原。讵有使之者,一气兆所先。应病投药石,厥疾尚可痊。”病了,就要医,医生的苦口相劝,要听。病了,就不能光听好话,不去治病,这样会后患无穷:“苦言逆人耳,龟筴穷根源。甘言悦人意,无乃有后艰。”他痛恨“谀臣秘其事,犹欲饰以文”,至致靖康之耻。他期待新皇帝高宗赵构,能够“攘戎拯斯民”,然而“天变何其繁”,兵戈再起,“屠戮到稚乳,焚烧无尺椽”,官宦人家也不能幸免。他知道国势“正如大厦倾,扶持极艰难”,只望“君臣同修德,庶可回苍圆”。

  河源馆舍中,一灯如豆,烛影摇红,映得两鬓略斑的中年李纲脸上,棱角愈发分明。

  这一夜,李纲应该没睡好。

  久雨新晴的河源,天朗气清。李纲站在馆舍门前,连作了几个深呼吸:“峤南瘴毒地,乃尔气候清。”一路饱受瘴气荼毒的李纲,在河源土地上,感触良多。后来清代同治年间修纂的县志中描述“河邑地高土厚,山明水清,少岩壑岚瘴,远海潮咸湿,泉稍寒冽,气自暄和”,想来并不是虚言溢美之辞。

  群山涌翠浪 翻成汗漫游

  离开河源,他们要继续乘舟往循州,也就是今天的龙川。到达循州,李纲吩咐仆人收拾好陆行的装束,然后步行过岐岭往兴宁。他描写说:“束装遵陆途,夹道松林青”,真个晴和天气。

  

  龙川县佗城南门码头“蝶变”,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冯晓铭 摄

  在循州的龙川地界,李纲写了一首诗,题为《循州道中作》,之后常常被拿来证明岭南瘴疠的可怕:“岭海经行涉两年,篮舆触热道龙川。只愁青草黄茅瘴,敢意好风佳月天。山顶蒙蒙遮薄雾,江心跕跕堕飞鸢。劳生往返何为者,归去躬耕负郭田。”

  在河源县时超远的能见度不见了,山顶总有一片蒙蒙薄雾。李纲很是庆幸自己带了“仙翁肘后方”,才没在岭南送命,即使“深入循梅瘴疠乡”,他也想着要治心养气,或“能销瘴毒深”。

  走过龙川的黄石驿站十几里后,李纲发现一处瀑布,在岩石灌木间激湍,“真小三峡也!”李纲脱口而出。

  六月上旬的龙川已经很热,一路上蝉声已响了起来。这片瀑布处却很清凉。李纲让仆从剪剔覆于其上的杂草和灌木,现出溅珠跳玉的瀑布真容。

  夜间,新月如钩,龙川的夜色很美,龙川的夜很静,“穿林未惊鹊,傍户已窥床”。第二天一早,归心似箭的李纲又开始上路,小村里的众多人家,还没起床开门。

  有人认为,李纲曾于建炎四年(1130年)六月,在龙川留驻了一个月,甚至还在龙川望高山下凤台书院讲学一月,似乎不大可信。

  这天一早,李纲就到达了距蓝关十里的丞相岭。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宰相常衮被贬潮州刺史,曾经蓝关到达岐岭,再往潮州,因此岐岭又被称为宰相岭、丞相岭。晚上,他住在翰林堂。李纲自注云,翰林姓罗,唐人,失其名。一般认为,这是循州兴宁翰林学士罗昌儒(葬老隆下泡水)。

  李纲一行来到通衢驿站住下,由于心神不定,他很晚都没睡。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客舍里,在灯下默然独坐,忽然开怀畅笑了一阵,启门而出,徘徊于新月之下,周围群山似涌翠浪。“岂谓艰难日,翻成汗漫游。”这两年来的路途颠簸,就当作是一场旅游吧。

  过了龙川通衢驿站,便是循州的兴宁地界了。自兴宁到梅州,陆行经过今梅江区相公亭,到金沙寺留宿,又改走陆路去福建武平南安岩,便出了广东地界。次年——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纲返回福建长乐,终于结束了长达几年的漫长艰险的贬途。

  杨万里:一生谁料到龙川

  李纲回乡后,时光匆匆过了四五十年,那是淳熙八年(1181年)夏季的一天,又一个文武双全的著名诗人骑在马上,入粤后从翁源陆行,经河源、龙川至长乐、兴宁、程乡、梅州,一直到揭阳、潮州,前往征讨茶寇。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吏部右侍郎等。他品德高尚,崇尚真诚,宋光宗为其亲书“诚斋”匾额,故世称其为“诚斋先生”;著有《诚斋集》133卷,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画像

  诗文大家赴岭南

  小试胸中十万兵

  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到广东任职,他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司公事,掌常平、义仓、税收之政,秩正四品。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掌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以及举刺官吏之事,简称提刑官。

  “汀寇沈师,猘于循梅潮惠之间。”杨万里在《右司王侨卿墓表》如此描述他将要讨伐的汀州巨盗沈师。他上任广东提刑之际,沈师已在福建汀漳间作乱,杀死漳州戍将萧统领。八月,沈师进入广东,先游走于循、梅、潮、惠之间,兵围梅州,梅州告急。杨万里因率大将张喜和3000铁骑,“小试胸中十万兵”,从韶关曹溪出发,经岑岭取道翁源、河源、龙川,前往梅州征讨沈师。

  沈师听闻杨万里到来,望风而逃。杨万里从梅州追击到潮州,与当地民兵一起,歼沈师部于海边。沈师及其残部30余人得免,不久被广东安抚使巩湘所诱降被杀。

  杨万里的《南海集》里,收录了他自翁源至河源,经龙川等地的多篇诗作,描写了南宋时这一带的风土人情与自然景色。

  杨万里在翁源至河源的山道间,雨中野炊,颇是狼狈:“野炊未到也饥嗔,到得炊边却可人。伞作旅亭泥处坐,水漂地灶雨中薪。”但他只是觉得有些麻烦,又苦中作乐云:“何须人迹到来曾,点污松风涧水声。不是先生爱山水,是间却遣阿谁行。”这是他《过长峰迳遇雨,遣闷十绝句》中两首诗。长峰径,在今连平。宋时连平属河源县。

  北人不识南中瘴

  只到龙川指似君

  在出发龙川的前一天,杨万里望着龙川的方向,看着山水间氤氲弥漫的瘴雾,感慨万千。在河源时他与大军和李纲一样,大概也没看到浓瘴,也就没有写下诗句以纪。而到了河源县与龙川县交界时,未到龙川,先怵其瘴:“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布游云。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他带来的兵,正奇怪手搭凉篷远眺龙川方向的长官怎么忧心忡忡的样子,杨万里已转过来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北方人,来看看南方的瘴疬之气的样子。”

  那时55虚岁的杨万里,对这瘴气确实是挺惧怕的,他还写下这样的诗句:“优入蛮溪受瘴烟,一生谁料到龙川。”龙川的瘴气犹自可,过了龙川的长乐、程乡的瘴气更厉害,而且杨万里等是迎面撞上的:“午时犹未识金乌,对面看人一似无。腊月黄茅犹尔许,不知八月却何如。”

  不管前面有什么,他们继续前进。到了龙川通衢,看见到处都是已盛开的梅花,白如雪花纷纷落下:“忙中掠眼雪枝斜,落片纷纷点玉沙。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通衢的梅花一直都在,种了几百年,到了明代正德年间,有人在通衢建了一座爱梅亭,直到几十年前,爱梅亭仍在。

  在人们的印象中,古代东江水路发达,人们经常乘舟南下北上,为什么南宋时李纲、杨万里都要经过河源、龙川陆行呢?

  对此,惠州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李明华解释道:秦龙川区域包括了今潮州,岐岭、通衢一带是沟通梅江与东江流域的主要陆路通道。

  秦以来甚至先秦以来的岐岭、通衢一路,是潮循两地与番禺(广州)的交通要道,从广州至增城进入东江,然后在龙川上陆过岭,下梅江、潮州、福建,水陆兼行,这是人们最常选的路线,宋代称为上路。海路太远,且舟船危险,多选择走水陆路。还有一条沿海驿道,由惠州乘舟入西枝江(淮水),在今惠东上陆过羊桃岭(羊蹄岭)到海丰,然后入潮、闽,宋代称为下路。南宋后,有一条路由江西过大庾岭到南雄后,从翁源至龙川,就是杨万里率军走的那条路。之前山道无人敢走,宋后,随着山场经济的开发(矿坑、茶场),瘴气已少了很多,虔“盐子”也敢越山岭出没于深山溪峒中,山道逐步通民旅。

  记者:凌丽

  编辑:林梓楷 校对:李雪男

  

  

上一篇:傅家俊两破百6-4晋级!英锦赛:曹宇鹏单杆144分6-0横扫
下一篇:【新会非遗⑩】小冈香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