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大师传(完整版)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鸠摩罗什传,龚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龚斌,曾用笔名河边拙,上海崇明人。197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学会(筹)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学及中古社会文化领域用力最勤。已出版专著《陶渊明集校笺》、《陶渊明传论》、《世说新语校释》、《世说新语索解》、《慧远法师传》、《鸠摩罗什传》、《鬼神奇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神世界》、《宫廷文化》、《中国人的休闲》、《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回望前尘》等十余种。与他人合著《中国古代文学事典》、《中国古代散文三百篇》、《中国古代诗词曲词典》、《秦淮文学志》等。

  

  编者按:鸠摩罗什大师是开中原大乘先河,张汉地般若法眼的伟大高僧与翻译家,是汉传佛教的一座丰碑。魏晋时期,般若法统的清净传承自鸠摩罗什大师入关后,真正在汉地扎根下来。僧肇大师赞叹曰:“自公形应秦川,若烛龙之曜神光;恢廓大宗,若羲和之出扶桑。”

  “心山育明德,流薰万由延。哀鸾孤桐上,清音彻九天。”大师一生心存高远,以“大化流传”为己任,以“身当炉镬,利彼忘躯”之弘誓,忍辱负重,舍身弘法,更以寂后“舌不燋烂”之瑞迹,再度给予众生大乘佛法之确信。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龚斌教授感怀于大师之伟业与高格,于2013年出版了专著《鸠摩罗什传》,以优雅畅达、文史兼美的文字叙述了罗什大师卓越的一生。经龚教授授权,禅林网特别编选连载《鸠摩罗什传》,以飨大众。

  深愿信仰三宝、敬慕佛教的广大读者在龚教授的娓娓道来中,能够深入了解鸠摩罗什大师一生的大悲行愿,永远铭记大师,缅怀大师。更愿以大师为楷模,以大师求法弘教之坚毅、舍身忘死之勇猛勉励道业,奋志求法,不忘初心,精进不懈!

  

  合 集

  (1)鸠摩炎东度葱岭,弘道龟兹

  (2)罽宾僧预言应验,鸠摩炎被迫顺俗

  (3)慧母怀胎求法,智子降生龟兹

  (4)不平凡的童年

  (5)母子同礼雀离寺,耆婆观苦悟无常

  (6)耆婆决志出家

  (7)七岁出家,慧解过人

  (8)历史上的佛国罽宾

  (9)翻越葱岭,罽宾快要到了!

  (10)少年罗什罽宾参学槃头达多大师

  (11)慧解过人、摧伏外道的龟兹沙弥

  (12)月氏罗汉教诫,疏勒佛钵说法

  (13)罗什疏勒初登法坛,讲经不辍

  (14)罗什礼佛陀耶舍为师

  (15)亲近莎车王子,罗什改宗大乘

  (16)远承龙树菩萨,深研大乘中观

  (17)辩才无碍,罗什归国鸠摩罗什传

  (18)大乘佛法在龟兹的兴盛

  (19)大士之道利彼忘躯,纵身当炉镬之苦无恨

  (20)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

  (21)苻坚时代的前秦佛教

  (22)鸠摩罗什当世之大宝,务必完好无损送达长安!

  (23)吕光度流沙,降焉耆

  (24)吕光大败龟兹

  (25)吕光骄奢跋扈,罗什献策龟兹王

  (26)幕僚群议,速还东土

  (27)恶马戏弄,罗什忍辱

  (28)这位比丘,不同寻常

  (29)凉州易主,吕光称王

  (30)晚政多乱,吕氏衰微

  (31)姚兴遣使专求罗什,吕氏重术长拘不放

  (32)罗什大师的新弟子

  (33)伟大的大乘师徒

  (34)耶舍我师在何方?

  (35)十七年,从龟兹到长安

  (36)逍遥园主人

  (37)怀古道安墓,僧叡问禅法

  (38)振作长安佛教,师徒再叙前缘

  (39)译场法音彻,流芳万由旬

  (40)高足弟子—解空第一的僧肇大师

  (41)高足弟子—僧律行清,僧叡众僧首

  (42)高足弟子—道恒道标矢志不移,道融悟解卓绝

  (43)高足弟子—道生神悟通情,昙影深得师意

  (44)南北善识神交远,长安庐山法频传

  (45)数番答问论法身,南北通力弘《智论》

  (46)我佛法中情无取舍

  (47)弘法大师

  (48)罗什新译

  (49)罗什大师传来了龙树中观

  (50)《中论》译出,盛况空前

  (51)《四分律》和《成实论》的翻译

  (52)涅槃—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53)道匠西倾,梵轮再转(终)

  鸠摩罗什大师年谱简编

  晋康帝建元二年后赵石虎建武十年甲辰(344) 一岁

  鸠摩罗什生。

  《出三藏记集》一四《鸠摩罗什传》(以下省作《出三藏记集》)∶“鸠摩罗什,齐言童寿,天竺人也。家世国相,什祖父达多,倜傥不群,名重于国。父鸠摩炎,聪明有懿节,将嗣相位,乃辞避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其弃荣,甚敬慕之,自出郊迎请为国师。王有妹,年始十二,才悟明敏,过目必能,一闻则诵,且体有赤黡,法生智子。诸国聘之并不行。及见炎,心欲当之。王闻大喜,逼炎为妻,遂生什。什之在胎,其母慧解倍常,往雀梨大寺听经,忽自通天竺语。众咸惊异。有罗汉达摩瞿沙曰:‘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佛在胎之证。既而生什,岐嶷若神。”

  《广弘明集》二三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谓罗什“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僧肇为罗什高足,所言不容置疑。由此上推,罗什当生于本年。日本有些佛教研究者谓罗什卒时约六十岁,本年谱不从其说。

  晋穆帝永和元年后赵石虎建武十一年乙巳(345) 二岁

  罗什母出家修道,学得初果。(《出三藏记集》)

  慧远游学许、洛。

  《世说新语·文学》注引张野《远法师铭》云∶“远世为冠族。年十二随舅游学许、洛。”

  晋穆帝永和二年后赵石虎建武十二年丙午(346) 三岁

  晋穆帝永和三年后赵石虎建武十三年丁未(347) 四岁

  释昙顺生。(《高僧传》六《道祖传》、《佛祖统纪》二六引《十八贤传》)

  晋穆帝永和四年后赵石虎建武十四年戊申(348) 五岁

  十二月,佛图澄卒于邺。(《高僧传》九《佛图澄传》)

  晋穆帝永和五年后赵石虎太宁元年己酉(349) 六岁

  道安应石遵之请,入华林园。不久,西适牵口山。(《高僧传》五《道安传》)

  据《晋书》八《穆帝纪》,石遵废石世自立在太宁元年(349)五月。十一月,石鉴杀石尊自立。则石遵请道安入华林园当在此年五月后。而十一月石鉴杀石遵,国运将危,道安西适牵口山,或即在此时也。

  晋穆帝永和六年后赵石祗永宁元年庚戌(350) 七岁

  罗什出家,从师受经。(《出三藏记集》、《高僧传》二《鸠摩罗什传》,以下省称《高僧传》)。

  道安约于本年避难濩泽,注解《阴持入经》。不久,与同学竺法汰、释僧先、道护居飞龙山。(《高僧传》五《道安传》、道安《阴持入经序》)

  道安约于本年应武邑太守之邀,於郡讲经。(《高僧传》五《道安传》、《佛祖统纪》卷三十六)

  晋穆帝永和七年前秦苻健皇始元年辛亥(351) 八岁

  晋穆帝永和八年前秦苻健皇始二年壬子(352) 九岁

  罗什至罽宾,师从槃头达多。与外道论师共相攻难,外道折服,王敬异之。(《出三藏记集》、《高僧传》)

  道安约于本年复率众入王屋、女休山。(《高僧传》五《道安传》)

  晋穆帝永和九年前秦苻健皇始三年癸丑(353) 十岁

  罗什在罽宾。

  道安约于本年在太行恒山创立寺塔。(《高僧传》五《道安传》)

  按,《道安传》叙安于太行恒山创立寺塔之事,在避难濩泽与居飞龙山之后,故暂定于本年。

  晋穆帝永和十年前秦苻健皇始四年甲寅(354) 十一岁

  罗什在罽宾。

  慧远欲渡江东就范宣子,不果,遂归道安出家。(《高僧传》六《慧远传》)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前秦苻生寿光元年乙卯(355) 十二岁

  罗什随母还龟兹,至月氏北山。(《出三藏记集》)

  佛陀耶舍约于本年或之前至沙勒国,罗什从之受学《十诵律》。(《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出三藏记集》)

  据《高僧传》,罗什十二岁,其母携还龟兹,则至迟在罗什还龟兹之前,耶舍已在沙勒国。罗什由罽宾还龟兹,路经沙勒,而耶舍先已止此,故得以相遇也。

  慧远随道安在恒山。

  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前秦苻生寿光二年丙辰(356) 十三岁

  罗什约于本年或稍前至沙勒国,博览经书,备达其妙。沙勒国王设大会,请什升座说《转法轮经》。

  《高僧传》叙罗什年十二,其母携还龟兹,诸国皆聘以重爵,什并不顾,时至月氏北山,一罗汉见而异之。后进到沙勒国,遂停沙勒一年云云。则罗什还至龟兹之前,曾在沙勒停留一年,非是还龟兹后再至沙勒也。

  慧远以佛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继昼,为师道安赞许。(《高僧传》六《慧远传》)

  晋穆帝升平元年前秦苻坚永兴元年丁巳(357) 十四岁

  罗什与莎车王子须耶利苏摩亲好,从苏摩学大乘经论。

  《高僧传》谓苏摩与罗什辩论诸法实相,“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于是研覈大小,往复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鍮石为妙。’”罗什由小乘转而研覈大乘当在沙勒国时。

  罗什约于本年或稍后至温宿国。

  《高僧传》叙毕罗什研覈大乘经纶,即云:“顷之,随母进到温宿国。”可知罗什留止沙勒年余后,即至温宿国。

  慧远始就道安讲经,曾引《庄子》义为连类,惑者晓然。(《高僧传》六《慧远传》)

  晋穆帝升平二年前秦苻坚永兴二年戊午(358) 十五岁

  罗什与温宿道士论辩,声满葱左,誉宣河外。龟兹王亲往温宿,迎什还国。(《高僧传》)

  佛陀耶舍留止沙勒国。(《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

  道安因慕容儁之逼,停留南阳,再至新野,分张徒众。竺法汰往京师传教,因疾停阳口,慧远奉道安之命,下荆州问疾。(《高僧传》五《道安传》、《世说新语·赏誉》注引车频《秦书》、《世说新语·雅量》注引《安和上传》)

  法汰在荆州大集名僧,令弟子驳道恒心无义。慧远就席,难道恒,破心无义。(《高僧传》五《竺法汰传》)

  佛驮跋陀罗生。

  《出三藏记集》一四《佛驮跋陀罗传》∶“以元嘉六年卒,春秋七十有一。”由元嘉六年(429)上推,当知佛驮跋陀罗生于本年。

  晋穆帝升平三年前秦苻坚甘露元年己未(359) 十六岁

  慧远随道安先后至陆浑、南阳等地。

  按,《高僧传》卷五《道安传》叙道安于石氏乱后避难,至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之襄阳经历,极其混乱,诸如入王屋、女休山以及居陆浑之时间,俱不能明。据襄阳名士习凿齿致道安书云∶“又闻三千弟子,俱见南阳。”则道安率弟子曾停留南阳,然确切年月不知。

  晋穆帝升平四年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庚申(360) 十七岁

  支遁约于本年还剡,谢安致书。遁还剡经会稽,讲《庄子·逍遥游》,标揭新理。不久,於剡山沃洲小岭立寺行道。(《高僧传》四《支遁传》)

  晋穆帝升平五年前秦苻坚甘露三年辛酉(361) 十八岁

  于法开为穆宗视疾。(《高僧传》四《于法开传》)

  晋哀帝隆和元年前秦苻坚甘露四年壬戌(362) 十九岁

  支遁至京师讲经。(《高僧传》四《支遁传》)

  竺法深亦约于本年至京师讲经。(《高僧传》四《竺道潜传》)

  晋哀帝兴宁元年前秦苻坚甘露五年癸亥(363) 二十岁

  罗什受戒於龟兹王宫,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高僧传》)

  罗什母辞往天竺。罗什留住龟兹,止于新寺。(《高僧传》)

  于法开约于本年前后至京师讲《放光经》。(《高僧传》四《于法开传》)

  晋哀帝兴宁二年前秦苻坚甘露六年甲子(364) 二十一岁

  罗什于龟兹新寺侧故宫中,初得《放光经》,始就披读。

  《高僧传》及《出三藏记集》皆谓罗什读《放光经》,“魔来蔽文,惟见空牒。什知魔所为,仍习诵之”云云。此事不记年月,暂系于此。

  慧远或于本年随道安居南阳。

  支遁还东山。(《高僧传》四《支遁传》)

  沙门慧力始建瓦官寺。(《高僧传》五《竺法汰传》、《高僧传》一三《释慧力传》)

  晋哀帝兴宁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元年乙丑(365) 二十二岁

  罗什在新寺广诵大乘经论,洞其奥秘。(《高僧传》)

  道安始至襄阳,慧远与弟慧持随之南下樊沔。

  《慧远传》∶“后随安公南游樊湎。”慧远随道安至襄阳之年,可由《出三藏记集》八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推知。据此文“昔在汉阴十有五载”、“及至京师,渐四年矣”、“会建元十八年”等语,知道安在襄阳前后共十五年,后离襄阳至长安,又将涉四载,为建元十八年(384),则道安至襄阳,时在兴宁三年也。

  本年四月五日,习凿齿致信道安。

  习凿齿《与释道安书》∶“兴宁三年四月,凿齿稽首和南。”(《弘明集》一二)

  晋废帝太和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二年丙寅(366) 二十三岁

  龟兹王为罗什造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令什升而说法。(《高僧传》)

  罗什师槃头达多不远而至,什与师具说大乘秘奥,往复苦至经一月余,达多方乃信服,即礼什为师,叹曰:“和上是我大乘师,我是和上小乘师。”(《出三藏记集》、《高僧传》)

  道安、慧远在襄阳。

  竺法深备受司马昱礼遇。(《高僧传》四《竺法潜传》)

  支遁卒。(《高僧传》四《支遁传》)

  晋废帝太和二年前秦苻坚建元三年丁卯(367) 二十四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道安约于本年遣昙翼往江陵长沙寺。(《高僧传》卷五《昙翼传》)

  《法苑珠林》一三“有长沙太守江陵滕(一云滕含)以永和二年舍宅为寺,额表郡名。承道安法师襄州综领,请一监护。安谓弟子昙翼曰∶‘荆楚士庶,始欲信法,成其美者,非尔谁与?”据此,滕含舍宅及昙翼往江陵皆在永和二年。

  西域沙门昙摩持在长安始译《十诵戒本》等三部,竺佛念传语,慧常笔受。(《开元释教录》四)

  晋废帝太和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四年戊辰(368) 二十五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晋废帝太和四年前秦苻坚建元五年己巳(369) 二十六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桓玄生。(《晋书·桓玄传》)

  晋废帝太和五年前秦苻坚建元六年庚午(370) 二十七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晋废帝太和六年简文帝咸安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七年辛未(371) 二十八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前秦苻坚建元八年壬申(372) 二十九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竺法汰深为简文帝敬重,讲《放光经》。(《佛祖统纪》三六、《高僧传》五《竺法汰传》)

  郗超或于本年遣使遗米道安,道安致书作答。(《高僧传》卷五《道安传》)

  按,郗超遗米一事,《道安传》不载年月,考《晋书·郗超传》,简文帝即位后超迁中书侍郎,其人又好佛,或于此时遗米道安。今暂定于本年。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前秦苻坚建元九年癸酉(373) 三十岁

  凉州刺史张天锡在州译出《首楞严经》。(《出三藏记集》七《首楞严后记》)

  慧远约于本年随道安应桓豁之邀,暂住江陵。(《高僧传》五《道安传》)

  按,考《晋书》九《孝武帝纪》,桓豁(字朗子)于去年七月桓温卒后以右将军进为征西将军。征西将军开府多在江陵,故桓豁要安暂住,当在去年七月之后。今暂定于本年。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年甲戌(374) 三十一岁

  慧远随道安还襄阳。(《高僧传》五《道安传》)

  考《晋书·朱序传》∶宁康初,朱序镇襄阳。又《法苑珠林》一三载∶宁康三年(375),襄阳沙门释道安铸就丈八金铜无量寿佛。可证宁康三年道安已在襄阳。故今暂依《朱序传》,定朱序西镇襄阳于本年,慧远随道安还襄阳亦在本年。

  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出曜经》十九卷。(《历代三宝记》八)

  竺法深卒。(《高僧传》五《竺法潜传》)

  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一年乙亥(375) 三十二岁

  道安建檀溪寺,并铸就释迦佛像,慧远因作《晋襄阳丈六金像赞序》。(《高僧传》五《道安传》、《广弘明集》一五慧远《晋襄阳丈六金像赞序并颂》、《法苑珠林》一三)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二年丙子(376) 三十三岁

  西天竺沙门涉公至长安,苻坚尊奉之,常咒龙致雨以济时旱。(《佛祖统纪》三六)

  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竺佛念等于长安译出《菩萨璎珞经》十四卷。(《历代三宝记》八)

  慧远随道安在襄阳。

  五月二十四日,《放光》、《光赞》二经送达襄阳,道安为之作《略解》。(《出三藏记集》七道安《合放光光赞略解序》)

  十月三日,《渐备经》亦展转送达襄阳。(《出三藏记集》九佚名《渐备经十住梵名并书叙》)

  本年冬,道安装饰襄阳佛像毕。(《法苑珠林》一三)

  苻坚约于本年遣使送外国金箔倚·像等。(《高僧传》五《道安传》)

  慧永约于本年至庐山,住西林寺。(《高僧传》六《慧永传》、《佛祖统纪》三六)

  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三年丁丑(377) 三十四岁

  苻坚遣使西域求鸠摩罗什。(《高僧传》)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四年戊寅(378) 三十五岁

  道安、慧远在襄阳。

  西域沙门鸠摩罗佛提于邺寺译出《四阿含暮抄经》二卷,佛提执梵本,竺佛念、佛护等译为秦文,沙门僧道、昙救、僧叡等笔受。(《历代三宝记》八)

  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五年己卯(379) 三十六岁

  道安分张徒众,慧远与弟慧持、昙徽等南适荆州,住上明寺。

  《高僧传》六《慧远传》∶“伪秦建元九年,秦将苻丕寇斥襄阳,道安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按,据《通鉴》一〇四,苻丕等会攻襄阳在建元十四年(378),《慧远传》记此事在建元九年(373),误。又《出三藏记集》一五《慧远传》∶“晋太元初,襄阳失守,安公入关。远乃迁於寻阳,葺宇庐岳。”所记较《高僧传》明确。今定慧远南适荆州在本年。

  道安至长安。

  道安至长安之年有异说。汤用彤《佛教史》第八章谓道安于太元四年入长安,并以为道安《比丘大戒序》云“岁在鹑火”及《关中近出尼坛文记》云“太岁己卯,鹑尾之岁”二文所记岁星均误。考道安《摩訶钵罗若波蜜经钞序》云∶“及至京师,渐四年矣。”又云∶“会建元十八年,正车师前部王名弥第来朝,其国师字鸠摩罗跋提,献梵天品一部。”由此可见,建元十八年道安来长安已近四年。逆推之,道安来长安,正是太元四年也。汤用彤说是。

  苻坚出东苑,命道安同载。(《佛祖统纪》三六)

  十一月十一日昙摩侍译《比丘尼大戒》,其月二十六日迄。(《出三藏记集》一一《关中近出尼二种坛文夏坐杂十二事并杂事共卷前中后三记》)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六年庚辰(380) 三十七岁

  慧远在荆州上明寺。

  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辛巳(381) 三十八岁

  慧远与弟慧持等始至庐山,住龙泉精舍。(《高僧传》六《慧远传》)

  僧伽跋澄来入长安,咸称法匠,与道安等译《婆须蜜》等三部。(《高僧传》一《僧伽跋澄传》、《开元释教录》四)

  法遇约于本年致书慧远。(《高僧传》五《法遇传》)

  苻丕会攻襄阳在太元三年,明年襄阳陷落。则法遇避地东下止江陵长沙寺,当在太元三四年间。道安于太元四年入关中,而慧远于太元三年至五年间在荆州上明寺。法遇致慧远书中既称“和上虽隔在异域”,则道安此时已在关中,慧远在庐山。故定于本年。

  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前秦苻坚建元十八年壬午(382) 三十九岁

  车师前部王入秦,献《大品》经一部。(《出三藏记集》八道安《摩訶钵罗若波蜜经钞序》)

  夏,鸠摩罗佛提、佛念、佛护等于邺城译出《阿毘昙经》;八月,又译《四阿含暮抄》,至十一月乃讫。(《出三藏记集》九佚名《四阿含暮抄序》、《开元释教录》四)

  慧远在庐山龙泉精舍。

  道安、佛护等译《摩訶钵罗若波罗蜜经》。(《出三藏记集》八道安《摩訶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前秦苻坚建元十九年癸未(383) 四十岁

  正月,苻坚以骁骑将军吕光帅兵伐西域,以求罗什。(《高僧传》)

  吕光军未至,罗什谓龟兹王勿抗其锋。(《高僧传》)

  道安在长安与僧伽跋澄等译出《阿毗昙毗婆沙经》、《阿毗昙经》、《鞞婆沙经》(《出三藏记集》一三《僧伽跋澄传》、《出三藏记集》一〇道安《阿毗昙序》、《出三藏记集》一〇道安《鞞婆沙序》)

  罽宾沙门僧伽提婆游于长安,沙门法和请令翻译《八犍度》等论二卷。(《开元释教录》四)

  慧远在庐山龙泉精舍。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前秦苻坚建元二十年甲申(384) 四十一岁

  龟兹王求救于沙勒,沙勒王率兵赴之,使佛陀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

  吕光逼罗什妻以龟兹王女。罗什距而不受,光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遂破戒。(《高僧传》)

  耶舍闻罗什为吕光所执,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共忽羁虏,相见何期。” (《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

  正月,赵正请昙摩难提译出《增一阿含经》、《中阿含经》,于长安城内集义学沙门,竺佛念为译。(《高僧传》一《昙摩难提传》、、《出三藏记集》九道安《增一阿含经序》)

  十一月三十日,僧伽跋澄译讫《僧伽罗刹经》。(《出三藏记集》一〇道安《僧伽罗刹经序》)

  僧伽跋澄、昙摩难提、僧伽提婆三人与沙门佛念、道安等译出《婆须蜜经》。(《高僧传》一《僧伽跋澄传》)

  释僧肇生。(《高僧传》六《僧肇传》)

  慧远在庐山龙泉精舍。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前秦苻坚建元二十一年乙酉(385) 四十二岁

  吕光以龟兹饶乐,欲留居之,罗什谓光曰:“此凶亡之地,不足留也,将军但东归,中道自有福地可居。”(《通鉴》一〇六《晋纪》二八)

  道安卒於长安,葬五级寺中。(《高僧传》五《道安传》、《出三藏记集》)

  四月一日,译出《中阿含经》五十九卷,昙摩难提口授梵本,竺佛念笔受。(《历代三宝记》八)

  罗什至凉州。(《通鉴》一〇六《晋纪》二八)

  赵正或于本年出家,更名道整。

  《高僧传》一《昙摩难提传》叙长安译经,赵正出力尤多。“后因关中佛法之甚,乃欲出家,(苻)坚惜而未许。及坚死后,方遂其志,更名道整,因作偈云云。坚死于本年,故暂系赵正出家之年于此。

  会稽王司马道子立简静寺,以尼妙音为寺主。(宝唱《比丘尼传》一《简静寺妙音尼传》)

  昙无谶生。(《高僧传》二《昙无谶传》)

  慧远约于本年收释昙邕为弟子。

  《高僧传》六《昙邕传》∶“太元八年,从苻坚南征,为晋军所败,还至长安,因从安公出家。安公既往,乃南投庐山,事远公为师。”道安卒于本年,故昙邕南投庐山,以慧远为师,或亦在本年 。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后秦姚苌建初元年丙戌(386) 四十三岁

  吕光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风,罗什曰:“不祥之风,当有奸叛,然不劳自定也。”俄而梁谦、彭晃相继而叛。(《高僧传》)

  僧伽提婆与冀州沙门法和约于本年俱适洛阳。

  《高僧传》二《僧伽提婆传》言其至洛阳后,四五年间研讲《阿毘昙心经》。太元十六年(391)渡江至寻阳,慧远请其重译《阿毘昙心经》(《高僧传》六《慧远传》),则提婆至洛阳,当在本年前后。

  桓伊为慧远立东林寺,迎阿育王文殊像於寺内神运殿。(《高僧传》六《慧远传》、陈圣俞《庐山记》引《十八贤传·慧远传》)

  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后秦姚苌建初二年丁亥(387) 四十四岁

  罗什在凉州。

  二月八日,于后秦安定城译出《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一卷。(《历代三宝记》八)

  竺法汰卒于京师瓦官寺。(《世说新语·赏誉》注引《泰元起居注》、《高僧传》五《竺法汰传》)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后秦姚苌建初三年戊子(388) 四十五岁

  罗什在凉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后秦姚苌建初四年己丑(389) 四十六岁

  罗什在凉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后秦姚苌建初五年庚寅(390) 四十七岁

  罗什在凉州。

  慧持约于本年应豫章太守范宁之请,讲《法华》、《毗昙》。(《世说新语·言语》、《高僧传》六《慧持传》)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后秦姚苌建初六年(391) 四十八岁

  罗什在凉州。

  僧伽提婆至寻阳,慧远请重译《阿毗昙心》及《三法度论》(《高僧传》六《慧远传》、《出三藏记集》一〇慧远《阿毗昙心序》)

  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后秦姚苌建初七年壬辰(392) 四十九岁

  罗什在凉州。

  慧远令弟子法净、法领等西求众经。(《高僧传》六《慧远传》)

  《四分律序》∶“暨至壬辰之年,有晋国沙门支法领,感边土之乖圣,慨正化之未夷,乃亡身以阻险,庶弘道於无闻,西越流沙,远期天竺。”据此,法领西求众经在壬辰(392)。《佛祖统纪》卷三六谓义熙四年(408)支法领等往天竺,寻访梵本,记载有误。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后秦姚苌建初八年癸巳(393) 五十岁

  罗什在凉州。

  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后秦姚兴皇初元年甲午(394) 五十一岁

  罗什在凉州。

  慧远、周续之与戴逵辩论佛教善恶报应说。

  去年,戴逵作《释疑论》寄慧远,慧远将此文示周续之等。续之作《难释疑论》,慧远复书答戴,并将此论同寄之。戴又作《释疑难答周居士难》,连书寄慧远。周续之复书作答。后慧远作《明三报论》,并作书与戴逵,逵作《答远法师书》。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后秦姚兴皇初二年乙未(395) 五十二岁

  罗什在凉州。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后秦姚兴皇初三年丙申(396) 五十三岁

  罗什在凉州。

  晋安帝隆安元年后秦姚兴皇初四年丁酉(397) 五十四岁

  吕纂将讨蒙逊、段业,吕光以访罗什,什曰:“观察此行,未见其利。”既而纂败绩。(《高僧传》)

  僧伽提婆适京师,大得王公及名士致敬。其本冬,提婆与慧持、僧伽罗叉等重译《中阿含经》。(《出三藏记集》一三《僧伽提婆传》、《出三藏记集》九道慈《中阿含经序》)

  晋安帝隆安二年后秦姚兴皇初五年戊戌(398) 五十五岁

  罗什在凉州。

  六月二十五日,僧伽提婆、慧持等在京师译讫《中阿含经》六十卷。(《出三藏记集》九道慈《中阿含经序》)

  秋,后秦太尉姚旻,请僧伽跋澄译出《出曜经》,澄执梵本,竺佛念宣译,道嶷笔受。(僧叡《出曜经序》)

  竺道生约于本年至庐山。

  北魏主拓跋珪下诏尊崇佛教,始造五级佛图。(《魏书·释老志》)

  晋安帝隆安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元年己亥(399) 五十六岁

  春,僧伽跋澄等译毕《出曜经》。(僧叡《出曜经序》)

  吕光中书监张资病,外国道人罗叉云能疗资疾。罗什告资,并以术试叉乃狂诈。

  《高僧传》叙毕此事后曰:“少日资亡,顷之光又卒。”光死于本年十二月,则罗什试罗叉狂诈,亦在本年。

  法显等往西域求经。

  法显《佛国记》:“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二年歳在己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按,“弘始二年”当是“弘始元年”之误。《出三藏记集》卷二∶“晋安帝时,沙门释法显,以隆安三年游西域。”《高僧传》卷一一《释慧嵬传》:“后以晋隆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高僧传》卷三《法显传》同。隆安三年(399)正为己亥岁。

  宝云亦于本年往西域广求经法。(《出三藏记集》一五《宝云法师传》)

  法显《佛国记》:“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可知法显等五人与宝云在敦煌相聚,后分手各自西行。

  僧肇或于本年至姑臧,从罗什为师。

  《高僧传》六《僧肇传》:“后罗什至姑臧,肇自远从之。”不记年月。《僧肇传》谓罗什亡后,著《涅槃无名论》。论成之后,上表姚兴,自称在什公门下十有余年。罗什卒于弘始十五年(413),则僧肇至姑臧在本年,或本年前后。今暂系于此。

  晋安帝隆安四年后秦姚兴弘始二年庚子(400) 五十七岁

  凉州有猪生子,一身三头。龙出东厢,比旦失之,吕纂以为美瑞。罗什奏纂,以为灾异,必有下人谋上之变。纂不纳。(《高僧传》)

  耶舍约于本年至龟兹弘法。罗什在姑臧遣信邀之。

  《耶舍传》谓耶舍于罗什被执后,在沙勒停十余年。乃东适龟兹弘法,罗什遣信邀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密装夜发,行达姑臧,而罗什已入长安。以此可知罗什遣信邀耶舍,时在什至长安之去年。

  晋安帝隆安五年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辛丑(401) 五十八岁

  吕纂与罗什围棋,杀罗什子,纂曰:“斫胡奴头。”什曰:“不能斫胡奴头,胡奴斫人头。”胡奴,吕超小字。不久,超果杀吕纂。(《高僧传》)

  十二月,罗什至长安,僧肇随返。(《高僧传》六《僧肇传》)

  佛陀耶舍寻罗什,行达姑臧,然什已入长安。(《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

  僧叡从罗什受禅法。(《出三藏记集》九僧叡《关中出禅经序》)

  晋安帝元兴元年后秦姚兴弘始四年壬寅(402) 五十九岁

  罗什与弟子于逍遥园内西明阁及译出众经。(《高僧传》)

  二月八日,译《阿弥陀经》一卷。(《历代三宝记》八)

  三月五日,译《贤劫经》七卷。(《历代三宝记》八)

  译《弥勒成佛经》一卷。(《历代三宝记》八)

  夏,于逍遥园始译《大智度论》。(《出三藏记集》一〇)

  十二月一日于逍遥园译出《思益经》四卷,于时咨悟之僧二千余人。(《历代三宝记》八)

  慧远约于本年初作《明报应论》。

  慧远与刘遗民、周续之、毕颖之、雷次宗等集於庐山之阴般若云台阿弥陀像前,建斋立誓,共期西方。(《高僧传》六《慧远传》)

  桓玄与僚属沙汰僧众,并作书慧远,劝其罢道。慧远作《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高僧传》六《慧远传》)

  桓玄与慧远议沙门敬王者。(《慧远传》、《弘明集》一二桓玄《为沙门不敬王者与远法师书》、慧远《答桓太尉书》)

  慧远约于本年遣书鸠摩罗什通好。罗什答书致意,慧远重与罗什书。

  慧远与罗什通好,《慧远传》不载年月。据《慧远传》称“闻罗什入关,即遣书通好”,书云:“去岁得姚左军书,具承德问,仁者曩绝殊域,越自外境。”则罗什入关后,姚嵩致书告知慧远,远即遣书罗什。“去岁”谓弘始三年也。慧远重与罗什书,可能在此年深秋,盖由书中“日有凉气”一语推知也。

  晋安帝元兴二年后秦弘始五年癸卯(403) 六十岁

  四月二十三日,罗什于逍遥园始译《大品经》,至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出三藏记集》八僧叡《大品经序》)

  十二月,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

  晋安帝元兴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六年甲辰(404) 六十一岁

  四月,鸠摩罗什等检校《大品经》讫。(见元兴二年条引释僧叡《大品经序》)

  后秦安成侯姚嵩请罗什更译《百论经》。(《出三藏记集》一一僧肇《百论序》)

  十月十七日,后秦姚兴请弗若多罗译出《十诵律》三分之二。不久,多罗卒。(《高僧传》卷二《弗若多罗传》)

  僧肇约于本年作《般若无知论》。罗什读之称善,谓肇曰:“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

  《高僧传》六《僧肇传》谓“因出《大品》之后,肇便著《波若无知论》凡二千余言,竟以呈什。什读之称善。”《大品经》于本年四月校讫,则《波若无知论》作于本年或稍后。

  智猛与同志沙门十五人由长安出发往西域求经法。

  《出三藏记集》一五《释智猛传》:“遂以伪秦弘始六年戊辰之岁,招结同志沙门十有五人,发迹长安。”按“戊辰”为“甲辰”之误。

  慧远约于本年再游庐山,作《庐山记略》及五言《游庐山诗》。刘程之、王乔之、张野等皆为和诗。

  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秦姚兴弘始七年乙巳(405) 六十二岁

  六月十二日,罗什译讫《佛藏经》三卷。是年,又译出《菩萨藏经》三卷、《称扬诸佛功德经》二卷。(《历代三宝记》)

  十月,罗什译出《杂譬喻经》一卷。(《历代三宝记》)

  十二月二十七日,罗什译讫《大智度论》、《释论》。(《出三藏记集》一〇僧叡《大智释论序》)

  竺道生、释慧观等或于本年由庐山入北至关中,从罗什受业。

  《出三藏记集》一五《道生传》谓道生“于隆安中移入庐山精舍,幽栖七年以求其志。”“遂与始兴慧睿、东安慧严、道场慧观,同往长安从罗什受业。”《高僧传》七《慧观传》∶“闻什入关,乃自南徂北,访核异同,详辩新旧,风神秀雅,思入玄微。”若道生于隆安二年入庐山精舍,至本年入北,正合“幽栖七年”。本年七月,刘裕遣使求和于秦,南北不再如以前否隔,姚秦又奉罗什如神,故道生最可能于本年至长安。

  慧远约于本年撰成《法性论》。罗什见论而叹曰:“边国人未有经,便闇与理合,岂不妙哉!”(《高僧传》六《慧远传》)

  后秦主姚兴送《大智论》与慧远,请为之作序。远作《大智论序》(已佚)。(《高僧传》六《慧远传》)

  本年或稍后,慧远撰《大智论抄》二十卷。(《高僧传》六《慧远传》)

  昙摩流支于本年秋,自西域达自关中。(《高僧传》二《昙摩流支传》)

  慧远遣书昙摩流支,请其续译《十诵律》。流支得远书,及姚兴敦请,与罗什译毕《十诵律》五十八卷。(《高僧传》二《昙摩流支传》)

  智严于罽宾遇佛驮跋陀罗,竭诚邀其传法中国。多罗嘉智严其恳至,遂共东行。(《出三藏记集》卷一五《智严传》)

  按,《华严经传记》佛驮跋陀罗于弘始十年四月至长安,而前云“涉路三载”。则智严邀陀罗东来约在弘治七年。吉藏《三论玄义》卷上:“秦弘始七年,天竺有刹利浮海至长安,闻罗什作大乘学云云。”此刹利即佛驮跋陀罗。亦证弘始七年为觉贤自天竺动身之时。

  晋安帝义熙二年后秦姚兴弘始八年丙午(406) 六十三岁

  后秦主姚兴以妓女十人逼令罗什受之。(《高僧传》)

  罗什第二次破戒,不记年月。卑摩罗叉入关中,与罗什晤,《高僧传》言卑摩“未知被逼之事”。罗什则自称“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耳”。卑摩所说之“被逼”,罗什自云“累业障深”,皆指什第二次破戒。故系于本年。

  佛陀耶舍在姑臧,闻姚兴以妓女逼罗什受之,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不久,耶舍入长安。

  按,佛陀耶舍入长安之年,《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皆不记载,唯《历代三宝记》卷八云:耶舍“弘始八年行达姑臧,而什久已入长安。又闻姚兴逼什别室使为非法,乃感伤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今姑从之。

  罗什与佛陀耶舍共译《十住经》。(《出三藏记集》)

  僧肇于本年夏后或明年作《维摩经注》。(僧肇《答刘遗民书》)

  卑摩罗叉于本年从龟兹至关中,罗什以师礼敬待。

  《高僧传》:“初,什在龟兹,从卑摩罗叉律师受律。卑摩后入关中,什闻至,欣然师敬尽礼。”《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十一谓卑摩罗叉“闻罗什在长安,欲使胜品妙味,复沾东土,弘始八年至关中。”

  晋安帝义熙三年后秦姚兴弘始九年丁未(407) 六十四岁

  闰月五日,罗什重订《禅法要经》,僧叡作序。(《出三藏记集》九僧叡《关中出禅经序》)。

  罗什、僧叡等于后秦常山公姚显第译出《自在王经》二卷。(《出三藏记集》八僧叡《自在王经后序》、《历代三宝记》八)

  昙摩耶舍与昙摩掘多始译《舍利弗阿毗昙经》。后至弘始十七年(415)方讫,道标作序。(《出三藏记集》一〇道标《舍利弗阿毗昙序》、《高僧传》一《昙摩耶舍传》)

  慧远、刘遗民等约于本年或稍后作《念佛三昧诗》。

  晋安帝义熙四年后秦姚兴弘始十年戊申(408) 六十五岁

  二月六日,罗什重译《小品般若经》十卷,至四月三十日,校定毕。(《出三藏记记集》八僧叡《小品般若经序》)

  罗什译《十二门论》一卷。(《开元释教录》卷四)

  昙无谶於凉州译出《大涅槃经》。(《出三藏记集》八释道朗《大涅槃经序》)

  四月,佛驮跋陀罗至长安大寺,智严与其同来。佛驮跋陀罗教授禅法,门徒数百。

  按,《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皆不载佛驮跋陀罗至长安年月,今从《佛祖统纪》、《华严经传记》。

  夏末,竺道生自长安南归经庐山,以僧肇《般若无知论》示慧远、刘遗民,大获赞赏。

  支法领从西域求经还长安。(《四分律序》)

  晋安帝义熙五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己酉(409) 六十六岁

  罗什在大寺译《中论》四卷,僧叡、昙影各有序。(《开元释教录》四)

  道融讲剖《中论》、新《法华经》,为罗什赞叹。(《高僧传》六《释道融传》)

  竺道生由庐山还京师建康。(《出三藏记集》一五《道生法师传》)

  十二月,刘遗民作《与僧肇书》并问,由慧明道人齎至长安。

  晋安帝义熙六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二年庚戌(410) 六十七岁

  慧远弟子支法领从西域还,得《方等》新经二百余部,罗什于长安大寺译出新至诸经。(僧肇《答刘遗民书》)

  按,支法领于前年至长安,而僧肇《致刘遗民书》作于本年八月,则罗什译出支法领所得新经当在本年。

  道融与外来狮子国婆罗门辩论,婆罗门辞理并屈,心愧悔伏,顶礼融足。(《高僧传》六《道融传》)

  按,道融与婆罗门辩论胜负,《道融传》不记年月。然前云道融讲剖《中论》始译之两卷,又云“俄而狮子国有一婆罗门”,闻什在关大行佛法,遂乘驼负书来入长安。道融于去年讲《中论》,则与婆罗门辩论当在讲剖《中论》不久。故暂系于本年。

  佛陀耶舍在长安中寺译《四分律》四十四卷。(《高僧传》二《佛陀耶舍传》、《出三藏记集》九僧肇《长阿含经序》)

  八月十五日,僧肇作《答刘遗民书》。

  去年十二月刘遗民作《致僧肇书》,致以问候,并别疏所疑请肇释之。本年八月十五日,僧肇作书疏答。详见僧肇《答刘遗民书》(《肇论》)。

  僧肇约于本年前后作《不真空论》、《物不迁论》。

  《高僧传》六《僧肇传》谓僧肇著《般若无知论》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论》。汤用彤《佛教史》第十章云∶“此二论中,均引及《中论》。是作于弘始十一年(409)之后。”按,汤说是。《中论》于弘始十一年由鸠摩罗什译出,故暂定僧肇二论作于本年前后。

  晋安帝义熙七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三年辛亥(411) 六十八岁

  姚显请译出《成实论》,罗什手执胡本,口自传译,昙晷笔受。(《出三藏记集》一一)

  佛驮跋陀罗约于本年率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自长安至庐山。慧远闻至欣喜若旧,并遣弟子昙邕,致书姚兴及关中诸僧,解其摈事。远请佛驮跋陀罗译出《禅经修行方便》二卷。(《高僧传》二《佛驮跋陀罗传》、《出三藏记集》九慧远《庐山出修行方便禅经统序》)

  《高僧传》二《佛驮跋陀罗传》∶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贤在长安,因宗派之异,遭人毁谤,率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南至庐山。慧远久闻其名,闻至欣喜若旧,乃遣弟子昙邕致书姚主及关中众僧,解其摈事,并请出禅数诸经。贤停止庐山岁许,复西适江陵。刘裕南讨刘毅,与贤相见,甚敬重之。后随刘裕至京师道场寺。考《通鉴》一一六,义熙八年九月,刘裕帅诸军发建康,征讨荆州刺史刘毅。十月,毅兵败自杀。十一月,裕至江陵。则裕在江陵与佛驮跋陀罗相见亦在此时,而还都在义熙九年。《佛驮跋陀罗传》称其在庐山“停止岁许”,复西适江陵,则其至庐山之年,当在义熙六七年间。今暂定佛驮跋陀罗于本年至庐山。慧远遣昙邕解摈事,亦在本年。

  晋安帝义熙八年后秦姚兴弘始十四年壬子(412) 六十九岁

  五月,慧远在庐山建台立佛影。(《广弘明集》一五慧远《万佛影铭》)

  九月十五日,罗什译讫《成实论》。(《出三藏记集》一一《成实论记》)

  僧叡不咨罗什,而能发皇新译《成实论》之幽微,大为什所赞叹。(《高僧传》六《僧叡传》)

  佛陀跋陀罗于本年西适荆州。(《出三藏记集》一四《佛驮跋陀罗传》)

  佛陀耶舍译讫《四分律》。(《出三藏记集》九僧肇《长阿含经序》)

  按,《开元释教录》四谓佛陀耶舍以弘始十年戊申(408),与竺佛念、道含等译《四分律》并《长阿含经》等,至十五年癸丑(413)方讫,与僧肇《长阿含经序》略有不同。

  佛陀耶舍于本年来庐山。(《佛祖统纪》二六《十八贤传》)

  晋安帝义熙九年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癸丑(413) 七十岁

  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卒于长安大寺,时年七十。

  《出三藏记集》云罗什“以晋中卒于长安,即于逍遥园。”《高僧传》云∶“以伪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是岁晋义熙五年也。”又云∶“然什死年月,诸记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或云十一年。寻七与十一,字或讹误,而译经录传中,犹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无以正也。”可见,僧佑、慧皎已不能确知罗什卒年。《历代三宝记》谓罗什于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逍遥园。考《出三藏记集》一一《成实论记》云∶弘始十三年(411)姚显请出此论,至来年九月十五日讫,拘摩罗耆婆手执胡本,口自传译。可证弘始十四年(412)罗什尚在世。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并序》云∶“癸丑之年,年七十,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癸丑为晋安帝义熙九年,后秦弘始十五年。僧肇乃罗什最著名弟子,所记不应有误。故罗什卒于本年当无容置疑。

  凉州沙门佛念译出《长阿含经》,后秦道士道含笔受,僧肇作序。(《出三藏记集》九僧肇《长阿含经序》)

  九月三日,慧远作《万佛影铭》,刻之於石。同时,江州刺史孟怀玉及王乔之、刘遗民等皆有铭赞。(《广弘明集》一五《万佛影铭后序》、陈圣俞《庐山记》)

  本年或明年,慧远命弟子道秉东下建康,请谢灵运作《佛影铭》。

  佛驮跋陀罗随刘裕自江陵至京师建康。(《高僧传》二《佛驮跋陀罗传》)

  佛陀耶舍在长安译出《长阿含经》。(《出三藏记集》九僧肇《长阿含经序》)

  僧肇约于本年稍后或明年初,作《涅槃无名论》。(《高僧传》二《卑摩罗叉传》)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禅 林 chanlin

  禅 宗 智 慧 的 传 播 者

  【微信号】chanlinorg

  禅林APP下载

  苹果/安卓

  

  

  苹果版 | 安卓版

上一篇:最好的你十八岁
下一篇:【知识推荐】《社区工作知识》知识点及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