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如果颁给它,影史真要倒退100年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 深 焦 口 碑 榜 *

  List of Films

  策划 | 深焦编辑部本期统筹 | Irene

  本期编辑 | 往事如烟

  肺炎疫情还在持续,在过去的一周中,未知的疫情转折点和未知的明天所带来恐惧感交织在一起,与之糅合在一起的还有愤怒、悲伤、绝望、希冀、感动等的种种。元宵节已过,象征着这个糟心的春节也已结束。

  而什么时候才是疫情的结束呢?或许要等到所有人的心理创伤都愈合了,才是疫情的结束吧。说回电影方面,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寄生虫》成为继《君子好逑》之后第二部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戛纳金棕榈,亚洲电影第一次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在资源方面,《乔乔的异想世界》和《浪潮》都已释出,各位可以趁着在家的日子看起来了。

  

  《1917》剧照

  口碑榜方面,本期上榜的影片是《1917》和《热情花招》。《1917》是今年颁奖季的热门选手,长镜头所制造的沉浸感,夜幕降临后的光影之美令人惊艳,门德斯的战争片,拍的既温柔又残酷。另一部上榜影片《热情花招》是一部漫改电影,它用新颖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十分灵动的少女故事。

  本期口碑榜榜单中,《爱尔兰人》依旧处于榜首,《灯塔》超越了《婚姻故事》和《里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排到了第二。上周上榜的两部影片《丹尼尔的脸》和《原钻》分别排在第九和第十。本期濒临下榜的影片是《金银岛》、《利刃出鞘》和《年轻的阿迈德》,喜欢它们的朋友记得为它们投票。

  

  《热情花招》剧照

  回顾深焦上周推送内容,虽然2020年的开头极为糟糕,但还好影碟市场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我们为碟友们整理了一月碟讯;撰写了对萨弗迪兄弟新片《原钻》的评论;翻译了《茶泡饭之味》的评论;第四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入围名单也已出炉。在上上周我们整理并推送了第70届柏林电影节的片单,不久后柏林电影节即将开幕,影迷朋友们可持续关注深焦所带来的相关报道。

  本期口碑榜就聊到这里,祝各位平安健康,继续与好电影相伴。

  本期榜单

  

  #本期新片

  1917

  (2019)

  导演: 萨姆·门德斯 编剧: 萨姆·门德斯 / 克里斯蒂·威尔逊-凯恩斯 主演: 乔治·麦凯 / 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 科林·费尔斯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20(中国大陆) / 2019-12-25(美国) / 2020-01-10(英国) 片长: 119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 78/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2/5

  IMDb: 8.5/10

  豆瓣:8.5/10

  _

  _

  _

  深焦评分49/100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79/100

  长镜头与欧式场面调度支撑超清游戏体验,布景与意象美学毫不回避现实的戏剧性加值,在后《敦刻尔克》“音乐片”中,沉浸感的缔造不过再度显示影像与“此曾在”的契约关系。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0/100

  一部没什么历史包袱也没什么话想说的电影。通常评论战争片,首先要看剧本切入视角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而非摄制的场面、技术水准这些次要的东西。《1917》给我的感觉是,好像这些问题都已经不复存在了,直接抽离而出,进入到一个由电影美术搭建的大型游乐场,士兵带人体验网游的沉浸式线下项目,附带NPC打卡。这种创作观下,拍不拍一战都变得没什么紧要,士兵身处战场,但和战场离得无限远。这好像也谈不上是一部战争片,尤其是对比去年同样是影像奇观的纪录片《他们不再变老》。也许在奥斯卡评判标准下,战争片就是一门技艺,可哪怕只是技艺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55/100

  无法让人忽视找寻剪辑点甚至发现剪辑点的“长镜头”浸入在我看来都是不成功的。空间想象与场面调度还是要服务于“造假”的真实,昏过去醒来一折拆穿了把戏,等时不复存在,银幕外与银幕内错位变成普通电影,在这一刻“长镜头”这个噱头就已经彻底失效,虚假影像卷土重来。迪金斯的摄影将不同的段落带向了不同的星球,每当门德斯要露怯时立马使其藏拙回勇。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50/100

  哪有什么微言大义,其实就是无话可说。电影史最不缺的就是伟大的战争电影,如果这一部都能拿奥斯卡,好莱坞是不是需要集体反省一下?

  肥内,《秋刀鱼之味》研究者

  40/100

  尽管片中也不乏在「看似」长镜头中进行「缩时」的手法;但恰恰因此造成巨大矛盾:(假的)长单镜存在的理由是?并且,为了避免乏味,也只能在连续中不断制造事件与延迟,既带来刻意的感觉,又似乎免不了要有这些刻意性。事实上,如人物说明,这一趟任务光去程就得七八小时,那么用两小时的「实时」从一开始就变成一种累赘而不是加分,「缩时」则彻底地自打嘴巴;再说,门德斯的导演功力实际上还驾驭不了这样的场面调度。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X/100

  不具有任何观看价值,远离人物、远离情感、远离历史,远离一切生命迹象的一潭死水。

  热情花招

  ホットギミック ガールミーツボーイ(2019)

  导演: 山户结希 编剧: 相原实贵 / 山户结希 主演: 堀未央奈 / 清水寻也 / 板垣瑞生 / 间宫祥太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9-06-20(上海电影节) / 2019-06-28(日本) 片长: 119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5

  IMDb: 4.6/10

  豆瓣:5.810

  _

  _

  _

  深焦评分68/10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84/100

  “类园子温”作品,所有人物的行为逻辑、语速语调被抽象为简易的冲撞,冲撞中形成人物发展的原动力。在小行星带中逐渐形成星球全貌。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0/100

  去年日影的TOP5。鲜活灵动的甜虐狗血戏,来自年轻的女性导演,一部郭敬明想拍但拍不出来的电影。就是“影像花招”用得太多,导致整体看着热情如火但比较重复同化。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72/100

  媒介堆砌、对白轰炸、配乐过剩……山户结希给当代日本电影带来了难得的能量,一种类似大林宣彦的杂耍精神再次依托少女的身体而重现。

  淞可,电影研究僧,偏爱“东南亚”,业余写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电影中孤独

  64/100

  影像神了,手机网络画面的素材拼贴还有lo-fi感。从开场的一系列“影像花招”就定调了这部有点日本土味的少女向青春电影,神经跳跃如万花筒,仿佛看见是00后电影该有的新鲜。一段段音乐铺着影像,像少女的心情日记,而台词和剧情则像是对年轻人生活的细微式观察后的“乱炖”,导演试图瓦解一切剧情和影片类型,但太长还是易造成审美疲劳和无重力感,着实变成一次花招。人物设置是很有趣的。结尾实在太酷炫了,电影交响乐,持摄影机的人。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40/100

  文本可以是拼贴的,飞翔的,无序的,纷呈的;但人的情感,得首先是真的,我才能认真对待你的美学花招。

  #上期新片

  原钻

  Uncut Gems (2019)

  导演: 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编剧: 罗纳德·布隆斯坦 / 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主演: 亚当·桑德勒 / 茱莉娅·福克斯 / 凯文·加内特 / 威肯 / 伊迪娜·门泽尔类型: 剧情 / 喜剧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9-08-30(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9-12-25(美国) / 2020-01-31(Netflix)片长: 135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 90/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4.1/5

  IMDb: 7.9/10

  豆瓣:7.2/10

  _

  _

  _

  深焦评分79/100

  圆首的秘迷,深焦DeepFocus现任主编,首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冠军

  90/100

  其实一整年下来,也不会看到几部用视听手段把人彻底调动起来的电影,《原钻》就是其中之一,而从兄弟俩自己的序列上看大概是原钻>天知道>好时光(虽然三部之间差距很小)。萨弗迪兄弟一直关注美国社会边缘人群,于是乎电音黄赌毒成为标配,这是一个学院不会愿意认可的世界,却也是如宇宙般宏大、如宝石般瑰丽、充满动感的万花筒式的世界。当然,这种动感和活力不仅属于萨弗迪兄弟,也属于A24,也属于网飞——美国电影的uncut gems。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2/100

  萨弗迪兄弟在视听、剧作上都有了更主流、成熟化、精细化的设计,倒反而产生了些许“招安”感。首尾互衔的结晶-身体作为全片的喻指,连带出非洲原石-珠宝行-篮球赛场-拍卖行-犯罪的资本链条,每个环节间都是“赌”这个行为,纽约因而化为一个当代的金钱原始丛林。最终的锁牢与死亡看似突发,却也经历了漫长的人物铺垫而致,是结束电影时强有力的动作。整个片概念挺好的,也是萨弗迪兄弟从主流视角而言目前最成功的一部,但就个人而言,还是比《好时光》差太多了。这部面铺得太大,以至到最后一直在表象兜圈子,情感空洞,对全员极度狂躁的处理也有点用力过猛。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80/100

  极限时间空间内的调度,萨弗迪兄弟就是当代斯科塞斯,结合了金融片和动作片的长处。原石和非裔的血肉纽带,靠犹太人和全球贸易重新建立,在宗教式的体育比赛中发挥着似真似假的神秘力量。Howard躺在地上,似笑非笑,像是自己做的钻石娃娃。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78/100

  自语气层面进一步接近斯科塞斯早期作品灵魂。主流制作特征浮现的同时,人物仍然始终维持统一的非理性状态,桑德勒在不断涌现的外部矛盾之间游刃的姿态是《原钻》喜剧性的最大砝码。但相较《好时光》、《天知道》,主流制作特征无疑使两位导演背朝自己笔下的人物走了一大步,他们还没有找到整体戏剧性与局部现实主义的最佳契合点。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75/100

  再这么玩儿下去真降不住这兄弟俩。继续接近斯科塞斯(《下班后》)和卡萨维茨(《谋杀地下老板》),甚至走向了《好时光》的反方向,由现代街头的尼古拉斯·雷转为Neo-noir。庞杂线索球团,拓展叙事迷宫,到底值不值得试探每一条线头,见仁见智,但喧闹的奔走必然是容易不耐烦的,谁也不想预见太多次死路。最好的一幕即是桑德勒的最后一搏,分割的空间、反差的人物、追赶的剪辑,三重时空的调度凝练成最纯正的Noir精神,将这出“成功的滋味”彻底逼入永不复还的宿命漩涡,流血喘息着拥抱子弹与毁灭——从未有什么运筹帷幄的失策,都是上天注定的错过。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75/100

  一颗原石牵扯出赌博、交易、拍卖等金钱与资本环环相扣的链条。从透视宇宙的晶体到蠕动的肠道,衣冠楚楚与赤身裸体不过一线之隔。穿梭在参差的霓虹之中,人类也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高级。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

  70/100

  兄弟俩换汤不换药的高强度filmmaking已经开始让人审美疲劳。70年代纽约电影剧情(《天知道》≈《毒海鸳鸯》,《好时光》≈《热天午后》,《原钻》≈《赌棍》)/全员鸡血表演状态/全程狂躁电子配乐,这几样配料下次也该换掉起码一个了。

  丹尼尔的脸

  Daniel fait face (2018)

  导演: 玛丽恩·阿特兰编剧: 玛丽恩·阿特兰 / 安妮·布劳耶主演: 帕特里克·德阿萨姆曹 / 西奥·波尔加 / 马德琳·佛拉奇 / 特里斯坦·伯纳德 / 亚当·比沙尔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语言: 法语上映日期: 2018-11-19(贝尔福采访电影节) / 2019-02-11(柏林国际电影节)片长: 59分钟 / 60分钟(柏林电影节)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5

  IMDb: 6.3 /10

  豆瓣:7.6 /10

  _

  _

  _

  深焦评分 80/100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92/100

  古典是一种语汇,但感官敏锐和节奏是一种天赋。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90/100

  纯粹意识流,现实时间悄悄重组,跨越一个冬季,见波提切利《春》之花神。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83/100

  揭示了一种展演性的认识论(而非再现主义的)和教育法(而非规训式的)可以生产出怎样迷人而自我陶醉的主体。镜子前的马蒂是真是幻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丹尼尔确实经验并学会了爱与死亡。

  圆首的秘书,深焦DeepFocus现任主编,首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冠军

  83/100

  一扇有时猛然推开、有时半遮半掩、有时被紧紧锁闭的门,门后面藏着一个少年的全部恐惧和期待。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0/100

  波尼洛的“双眼”,卡拉克斯的“身躯”。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50/100

  我只能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场关于自己童年的噩梦了,出口在于最后的开锁声。真是一部“影评人show time”的作品。

  #濒临下榜

  年轻的阿迈德

  Le jeune Ahmed (2019)

  导演: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编剧: 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主演: 伊迪尔·本·阿迪 / Olivier Bonnaud / Myriem Akheddiou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 法国语言: 法语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 64/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7/5

  IMDb: 6.610

  豆瓣:7.1/10

  _

  _

  _

  深焦评分65/100

  圆首的秘书,深焦DeepFocus现任主编,首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冠军

  90/100

  状态神勇!达内拍宗教极端真的很合适,他们并没有简化这个问题,反而将之复杂化了,因为孩子本来就是不可预知的,陷于极端宗教的孩子更完全是成人的盲区,你只能透过他的行动去理解他,而任何理解又必然徒劳无功。主人公被完全钉死在景框之中,除了切身的疼痛之外,没有任何内在的力量可以解救他。这是一部升级版《单车男孩》(虽然仍有缺点),一部当代版《德意志零年》!

  刘二千,香港电影研究者,本雅明是唯一的主神

  85/100

  颇喜欢,达内兄弟坚持了某种可贵的复杂态度。复杂性体现在一方面对准一位冥顽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少年,却又迫使我们物质性地观看了西方生命政治体制对其的一系列管控和改造。复杂性更体现在尽管在人物塑造、视点配置和视觉形式上都蕴含着丰富的解构空间,影片依然展示了查尔斯·泰勒所谓“Catholic modernity”的巨大价值:通过世俗生活与排他性信仰的分离,人类更接近了关于解放与自由的福音理想。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80/100

  片末久违的又一次“跌落”调度实现了达内兄弟近年来最强的一瞬影像煽动,终于又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最为与描述对象并置的等量动作与调度,也终于又重新唤起了我对他们的热情。

  淞可,电影研究僧,偏爱“东南亚”,业余写字,拍片,做影展。生活中浪漫,电影中孤独

  66/100

  依然是很达内的写实风格,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坚持这种手持呼吸感的现实主义创作。此种影像风格一定要有当地的生活经验和了解影片背后的社会现实,才能跟得上影片的呼吸节奏,所以当我观看时还是存在隔阂。男主角很出色,撑起了整部影片,所有的重心也在最后他落地那一刻,如果没有这一结尾则显得无味。

  良卓月,电影学博士在读,影视策划、写作者

  65/100

  达内兄弟的电影语法,比如实景、手持、跟随运动、以人物贯穿的剧作,都造成观众和角色的高密度联结。不是美国电影的缝合,它更接近第二人称。因为这样,它可能更要求观众与角色观念和道德方面的同理心,而阿迈德在这方面和主流观众毕竟也许产生一些断裂。

  吴泽源,写不好小说的影评人

  60/100

  很明显,达内兄弟是在依赖惯性拍片了。职业社会关怀者的晚期创作热情怎样才能被激发,这是个问题。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60/100

  如果将《编剧工坊》视作范例,《卢斯》是过于倾重,《阿迈德》则是避重就轻了。而与往日最大的不同以及电影的失败之处,在于达内兄弟一贯擅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心理的流动,这次却拍了一个“封闭心路”的少年。我们无法感受到阿迈德的所思所想,除了在个别镜头(比如田间初吻)中有些许流动感,大部分时间是“一潭死水”。这种封闭的、切分出“你我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看感,就像一个没有找到其合适展示方式、丢失文化背景与生成语境的展品一般,在看似堆满实则空空如也的展场里尴尬矗立着面对观众。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50/100

  达内式的对世界情态和个体本身复杂的呈现,从来都不是通过摄影机对暧昧世界忠实的捕捉得到的,而是借由一种凝聚在精妙剧本中的人间观察和极度操纵的场面调度实现的。但当这个镜头指向一个达内兄弟系统之外的他者时,《年轻的阿迈德》却空前的避重就轻,原教旨主义者强硬设定以及最后达内时刻“反转”,都像是对一个不可知不理解对象想当然达内式人道主义硬坳,还剩下什么呢?达内再一次模仿达内拍了一部进戛纳主竞赛的新片?

  宋远程,京都大学电影学硕士在读,电影爱好者

  50/100

  电影可以在敲击求助的时候结束,也可以在阿迈德最终开口之前结束,但却硬生生地让他实现救赎。唯一暧昧的地方在于,握着“凶器”的那条胳膊始终处在镜头之外,让人揪心他是不是可能会随时出击,所谓救赎的语句也许不过是宗教压抑下的短暂人性闪光。强化刻板印象而欠缺结构的、社会层面的思考,达内兄弟的此次人物摘要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45/100

  远离现实的“虚伪现实主义”,本质是极其张牙舞爪的强设定演绎,人物全无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又缺少类型的可观看性,我们能从此获得什么呢?一群空洞无物的机器。

  金银岛

  L'le au trésor (2018)

  导演: 吉约姆·布哈克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片长: 97分钟

  观看状态:已有中字资源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s: --/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9/5

  IMDb: 7.3/10

  豆瓣:7.8 /10

  深焦评分 86/100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93/100

  近年涌现的空间切片式“类纪录片”作品(洛兹尼察是另一位擅于该体裁的优秀作者)中的集大成之作,音乐性而非逻辑的碎片联结方式,生硬摆拍的可爱撩拨,共同组成影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夏日空间。

  仇晟,婴儿作家,年轻导演,老影迷

  90/100

  用很简单的方式融合了童话,历史和日常。翻墙逃票的小孩说:“我不想买票,因为今天是个多云天。” 一个黑人小男孩告诉他的弟弟:“花是红的,叶是绿的,黑的?什么是黑的?”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75/100

  《金银岛》让我想起了两个“星期天下午”,分别是19世纪《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和20世纪《星期天的人们》。转眼再到21世纪,很多东西变了,很多东西又都没变。

  利刃出鞘

  Knives Out(2019)

  导演: 莱恩·约翰逊编剧: 莱恩·约翰逊 主演: 丹尼尔·克雷格 / 安娜·德·阿玛斯 / 克里斯·埃文斯类型: 剧情 / 喜剧 / 悬疑 / 犯罪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9-11-29(中国大陆) / 2019-09-07(多伦多电影节) / 2019-11-27(美国)

  观看状态:院线已下映

  

  _

  _

  _

  北美媒体Metacritics:82/100

  法国媒体Allócine:3.8 / 5

  IMDb: 8.1/10

  豆瓣:8.4/10

  _

  _

  _

  深焦评分67/100

  徐若风,学习艺术史,杭州影迷

  85/100

  在看似古典的影调质感、空间环境中,在看似标准模式的黑色喜剧与悬疑推理的类型中,导演莱恩·约翰逊采取了他一贯的做法:大胆的颠覆与革新。他将故事的内部逻辑与讲法都进行了解构,随着玛塔的记忆闪回,“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由此形成。但死亡方式的揭晓,才是正式打开这部电影的钥匙——看似是为观众打开“上帝视角”,让观众成为狼人杀游戏中的“上帝/法官”。但实际上,我们也只是拥有了玛塔的一部分视角和每个人的陈述证言,无法从中得出谁才是真正的“隐狼”。

  在不断的怀疑、推翻中,就连真相本身都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这一过程所造成的观影心理的巨大跌宕,才是影片真正想要突出的部分。另一方面,导演破除影片表面古典感的做法,还在于安插了众多的当代元素,以重峦叠嶂的笔法将美国社会的问题抛了出来,让人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影片的当代性。

  圆首的秘书,深焦DeepFocus现任主编,首届深焦华语影评大赛冠军

  82/100

  大概是年度院线最大惊喜。编导之所以一上来就把真实发生过的全部闪回,大概就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认为不需要靠这部分来制造惊喜。歧视层层嵌套,最后连侦探本人都被歧视,大概在侦探片里也算“出格”。唯一不喜的可能是女主说谎就吐的强设定。

  Peter Cat,制片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77/100

  如果推理小说核心是对某种约定的“客观真实”,从视点、叙事方式不断遮蔽和揭示,那么这部电影技法上娴熟和自信大概就在于工整得向我们说明了推理小说的核心技法和动力,正是电影这种媒介经由叙事手段、视点、取景、剪辑这些基础电影语汇所最擅长玩弄的把戏。因此是否终结推理小说应是推理电影是否优秀乃至合格的标准;而超越电影语汇明晰的表象,也将成就真正伟大的推理小说。

  文森特九六,手术室里的影迷,麻醉学在读硕士,时刻考虑弃医从影

  60/100

  没有推理迷会瞧得上这个案子吧?它的质量、体量与能量甚至都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莱恩增添人物数量和支线情节进行叙事注水,一个个功能化的毫无生命的沦为道具的角色除了分散注意力与提供生硬的笑点外基本是多余的,他们真的参与悬疑和谜团的助力与搅局了吗?演员选角特点,众人登场布局,稀释了真相前的迷雾,反阿婆,但实际并未跳出传统,从《神探可伦坡》到《古畑任三郎》,太多前人早就做过无数次,最后,还是向老派推理的惯式投降。你可能会说,这片子不仅仅看罪案侦破,你更要看到它社会向的一面,不好意思,这一点,我作为一个三流影迷,更没瞧上。

  Ada的B计划,一个坚决响应“新电影”,反对“老电影”的影迷

  45/100

  甚至连视觉化小说也不是,怎样的小说会在叙述前揭示每个人物“亲历”的情节空间呢?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上一篇:不懂这些逻辑陷阱,就等着被收割智商税吧
下一篇:文艺批评 | 孙希定:腐女的文化政治学——新自由主义、性别、韩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