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有用建立在无用之上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庄子为人处世的态度,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面:一个是完全的出神状态或所谓“坐忘”,完全逍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一个是完全的溶入社会,完全顺应社会的要求。

  庄子多处描述了这种出神和逍遥状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以下只注篇名)“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独有之人,是之谓至贵。

  ”(《在宥》)这时他对外界的刺激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之人也,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逍遥游》)“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大宗师》)庄子还借颜回之口提出,忘仁义,忘礼乐,再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

  ”(《大宗师》)他还说:“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达生》)庄子也多次描述了人顺应社会的情状,主要谈了个无用之用。

  庄子似乎对树情有独钟,多次以之为喻来说明无用之用。

  《逍遥游》有一棵大樗树,其干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其枝弯弯曲曲而不合规矩,它长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一眼。

  惠子说庄子的言论就像这树一样大而无用,众人都抛弃。

  庄子回应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还有一棵栎社树。

  栎社树由于木质无用,做船会沉、做棺材会腐烂、做器具会折毁、做门窗会流污浆,做房柱会被虫蛀,所以逃过了被砍伐的命运,长得特别高大粗壮而成了被人们当作社神祭祀、观赏的社树。

  (《人间世》)《人间世》中还有一棵商之丘的大树,其树枝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主干的木纹旋散不能做棺材,其树叶人舔一下就烂嘴巴,闻一下就狂醉而三天不醒。

  子綦评论说:“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除了树外,庄子还用一个肢体残缺之人来说明无用之用。

  有一个叫支离疏的人,脸隐藏在肚脐眼下面,肩膀高过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天,五官向上,两条大腿与胸肋相连。

  他替人缝洗衣服,足以糊口;替人簸米筛糠,足以养活十口之家。

  国家征兵,他摇晃着膀子在人群中走,没有人征他;国家有大工程,他因为长年残疾而免去劳役;国家发放病残救济,他可以领到三钟米和十捆柴。

  庄子评论说:“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

  ”(《 人间世》)《人间世》中还说,古时祭河神,凡是白额的牛、鼻孔朝天的猪、长有痔疮的人,都不可以用来祭祀,这是巫祝都知道的,认为是不吉祥的。

  但神人认为这是最吉祥的。

  庄子在《人间世》最后总结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些都说明一个的意思:人在世上,要做一个没有用的人,他才可能生存下去,不被人役使和杀灭。

  《养生主》中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生,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做好事不要弄到出名的程度,做坏事不要弄到判刑的地步。

  顺虚而入,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安全身体,颐养天年,寿终正寝。

  接下来是他有名的“庖丁解牛”的寓言。

  庖丁说了一大堆话,总括起来不过四个字“游刃有余”,也就是在夹缝里过日子的意思。

  他宰杀的牛有数千头,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的,就是因为这刀总是在牛骨节的空隙中穿过。

  文惠君听后说:“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的“无用之用”就是这把游刃有余的刀吗

  他真的能像庖丁那样“踌躇满志”吗

  有论者说:“庄子养生自保思想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无用’。

  ……‘无用’是庄子独家之言,其他道家诸子不见有人说起过。

  ”(颜世安:论庄子的游世思想,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2期)但庄子固然说了很多关于无用之用的话,同时也表达了这样一个思想:甚至连无用之用有时也是无用的,即不足以保全自己的生命。

  《山木》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庄子行走在山中,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而伐木者停在树旁不去砍伐它。

  庄子问这是什么缘故。

  伐木者回答说:“这树没有一点用处。

  ”庄子说:“这树因为没有用而能享尽自然的寿命。

  ”庄子从山中下来,在朋友家休息。

  朋友很高兴,叫小仆杀一只鹅来款待他。

  小仆问:“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

  ”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上的树木由于‘不材’而能享受天然的寿命,而现在主人的鹅由于‘不材”而被杀。

  请问先生将何以自处呢

  ”于是庄子笑着说了一长段话:“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看来在那个毫无道理可言的乱世,庄子对无用之用(在材与不材之间)的做法并不完全有信心,因为它仍然不能“免乎累”。

  至于他没有任何拖累的办法,是他那一整套玄而又玄的“乘道德而浮游”,仍然是在精神世界里寻求解脱之道。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未知,谁也无法肯定哪天会发生什么事情会彻底地改变你。

  当然,越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本质,以终为始地去思考,能够比较好地防止这种认识差距。

  但是,阅历、经验、知识结构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解到本质的能力。

  所以,没有必要那么心急地要一个确定的答案。

  越成长,对一些东西会越清晰确定,但对另一些东西也会越不确定。

  但是我逐渐懂得了安心接受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

  对于无用和有用,一直想写点东西,刚好针对无解和解的问题,结合《逍遥游》里面对有用和无用的论述,写下自己的理解。

  其核心仍然是在如何打破自我内在和外在的界限,打破自我和他人的界限,打破时间和环境的界限来辩证的看待无用和有用。

  逍遥游一直在讲境界有大小,讲格局,讲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大小,有局限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感悟,境界和格局都是不同的,这些都会导致对事物认知的不同。

  善于转变环境会导致无用为大用,物和人都没变,用的环境变了导致大用

  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名言解释:战国·庄子《庄子·外物》。

  荃(quán全):通“筌”,即鱼笱,一种捕鱼器,为长形竹笼,入口处用细竹篾编织,竹的尖端向内.鱼能人而不能出。

  本句大意是:捉到鱼后便忘了鱼笱。 WENkuWenkU.com

  现在多用这句话形容或讽刺有些人忘恩负义,在别人的帮助下达到了某种目的,便忘了甚至反过来损害别人。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释义:你自己的脚跟还没站稳,有什么本事去纠正暴君的行为呢

  所以说,想要达成自己的宏愿,必定要有足够的本领啊。

  【庄子名言有用建立在无用之上】相关文章:

  1.建立友谊的名言

  2.文明4刀剑之上名言

  3.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名言

  4.家长意见最精简20字,家长意见和建议怎么写最简单有用

  5.珍惜彼此感情的句子,相遇不易,好好珍惜句子(在一起不容易)

  6.空气循环扇真的有用吗,有用(配合空调或加湿器更佳)

  7.12345连续三次不处理怎么办,教你4招解决问题(向媒体曝光最有用)

上一篇:三分说网|国家智库报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发展报告(2021)
下一篇:基层 | 清朗环境,聚力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