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目 录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1

  北京协和医学院直接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9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38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47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56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65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74

  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83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与专科医师规范化

  培训有机衔接试点培养方案总则93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第一条、培养目标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德才兼备的医学科学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五、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年限、时间分配

  一、培养年限:3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达到硕士水平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研究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凡拟提前毕业者应于答辩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并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教育处组织对申请人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估,待评估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延期期间经费自理。

  二、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1年左右,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2年。

  第一学年完成公共必修课和学位必修课、学位选修课学习,第二学年进行本专业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设计、查阅文献和完成1篇文献综述,结合开题报告进行中期考核并完成学位专业课,完成课题预实验并进入课题研究。第三学年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数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学位专业课7学分。研究生课程必修课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学位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他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或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必修课 22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2学分

  2、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3、硕士英语听力 1学分

  4、硕士英语读写 3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8学分

  各二级学科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所列基础理论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0-20学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其中至少8学分课程。

  (三)学位专业课 7学分

  1、专业课3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由本专业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2)由本专业指定参考书,供研究生自学,按二级学科命题考试;

  (3)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1-2篇(每篇1.5-3学分),由导师组统一评分。(每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读书报告如果被公开刊物接收并发表或字数超过5000字,每篇可按3学分计)

  2、文献综述 2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3、专业英语 2学分

  专业英语:由导师、导师组指导,以研究生自学为主,由所院组织统一考试。

  二、选修课 10学分

  1、公共选修课: 1学分

  2、学位选修课: 9学分

  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及拓宽知识面和专业的需要与导师协商选修。研究生可以申请选修校内课程;可以申请跨校修读课程,可以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研究生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校外课程及网络课程需学校审核同意后,予以承认。

  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研究生参加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创新创业活动,可撰写总结报告提交学校申请学分,学校组织专家审核后可计选修课2-4学分。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第四条、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中期考核应在研究生入学后1年半左右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硕士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符合转博条件者可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合格者继续硕士生培养、不合格者终止培养。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导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和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学位选修课是否修满学分,计算必修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平均成绩。

  3、科研能力考核:结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已有的预实验工作进行。从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五、考核方式:采取公开报告的形式。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全面汇报后提问,并在研究生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提出分流意见。全部考核过程应在单位教育处管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按要求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

  六、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的平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选修课成绩无不及格。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成绩合格(成绩≥60),但未达到优秀标准。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平均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七、分流办法:

  1、转博:按照当年转博名额,符合条件(硕士生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必修课各门单科成绩≥70,选修课成绩无不及格,思想品德考核优秀、博士生英语达标(参加转博英语考试并达到研究生院划定的分数标准))的硕士生可申请转入博士阶段学习。具体办法是:个人提出申请、考核小组推荐、所院领导同意签字后,报研究生院主管院长审批。

  2、继续硕士培养:未能转入博士阶段学习,考核优秀或合格的硕士生,继续进行硕士生培养。

  3、终止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经考核小组认定确实不具备继续按硕士生培养条件的,可由研究生所在所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五条、必修环节: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具体学分如下:

  参加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3学分/次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 0.5学分/次

  摘要被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1.0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5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2.0学分/次

  在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5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

  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3.0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4.0学分/次

  硕士生在参加学术报告活动后,将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题目、项目内容、时间等信息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内,由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时,交各所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活动,需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处备案、凭参加证明方予认可,参加全国、地区或国际学术会议者,需凭会议通知、参加证明方予认可。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选题一般应在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最好是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发展,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并且应注意到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是否具备;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结合中期考核在教研室(研究室)或适当范围内进行,由研究生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开题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计划》表格栏内。

  三、论文工作阶段报告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论文进行中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教研室(研究室)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听取意见,修订计划,完善科研工作。中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表格》栏内。研究生论文科研工作要有原始记录(保存在各所院)。

  2、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在正式撰写论文前,硕士生应将研究结果在教研室(研究室)内作汇报,导师小组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结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结束报告》栏内。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申请正式答辩前,应该在教研室(研究室)内进行论文预答辩,由导师组对硕士生的科研工作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科研工作成绩评定表》栏内。

  五、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

  1、能体现研究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2、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论文基本论点、结论应在学术或国民经济建设上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4、有所创新,具有从事科研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硕士学位论文应达到本专业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可接受并发表的水平。

  6、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3万字左右(A4纸,正文宋体小4号字),中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内,英文摘要2000字内。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和论文格式要求》。

  第七条、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

  一、硕士生完成整个培养计划,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二、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所院长审批。

  三、硕士学位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专家3人进行论文评阅,其中硕士生导师至少2人,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应当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须再经同一评阅人评阅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评阅人评语不允许打印。

  四、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高级职称专家5人组成,其中硕士生导师至少2人,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答辩委员设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记录员应由专业人员担任,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或以上同意为通过。如答辩未通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五、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硕士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

  4、硕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25-30分钟);

  5、答辩委员会及与会者自由提问,硕士生答辩,一般不少于1小时;

  6、休会10-15分钟,答辩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根据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议意见,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研究生本人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六、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多数成员如认为申请人的论文已相当于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除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外,可向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

  七、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

  2、论文及论文摘要1份;

  3、评阅人评语3份;

  4、毕业研究生登记表2份。

  第八条、学位授予

  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每年(上、下半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学位授予及有关事宜。硕士研究生应将答辩的全部材料和在学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的复印件报送所院教育处,由教育处提交分委会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分委会审批后应于每年6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将申报学位材料及分委会意见上报研究生院,待提交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第九条、研究生指导管理

  一、成立硕士生导师组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由硕士生指导教师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3-5人组成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及科研任务,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分工指导。导师组的职责是:

  1、制定硕士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

  2、审查硕士生课程学习情况,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决定选修学位课程。

  3、指导、检查硕士生的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并决定是否同意为其提交进行答辩的申请。

  4、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二、制定培养总体计划

  硕士生导师和导师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和科研任务等,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训练、论文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总体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半年内订出,并由所院教育处负责监督审查,研究生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要求和精神,各级领导、导师和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

  1、院校党委通过各所院党组织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研究生院和各所院管理部门结合业务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3、研究生所在科室的组织,除进行业务和专业指导外,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加强对其管理工作。

  4、发挥导师及导师组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针对研究生分散独立活动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 本方案适用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各专业攻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本方案自2018年9月开始执行。本方案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有规定相悖之处,以本方案为准。

  第一条、培养目标

  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领域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绩;

  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学术交流;

  六、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年限、时间分配

  一、培养年限:3-4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达到博士水平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研究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凡拟提前毕业者应于答辩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并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教育处组织对申请人论文进行双盲评估,待评估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延长期间经费自理。

  二、时间分配:

  博士研究生用于学位课程学习(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学位选修课)累计约半年时间,科研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约2.5-3.5年。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术学位博士生要求完成2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3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学位专业课7学分。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和学位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它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或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必修课 16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6学分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2学分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学分

  3、博士生英语 3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3学分

  各二级学科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所列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8-10学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其中至少3学分课程。

  (三)学位专业课 7学分

  1、专业课 3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由本专业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2)由本专业指定参考书,供研究生自学。按二级学科命题考试;

  (3)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1-2篇,每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每篇1.5学分。读书报告如果被公开刊物接收并发表或字数超过5000字,每篇可按3学分计,由导师组统一评分。

  2、文献综述 2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3、专业英语 2学分

  专业英语:由导师、导师小组指导,以研究生自学为主,由所院组织统一考试。

  二、选修课 4学分

  公共选修课: 1学分

  学位选修课: 3学分

  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及拓宽知识面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从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中与导师协商选修。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第四条、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中期考核应在研究生入学后1年半左右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博士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优胜劣汰。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导师及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或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课程,是否完成课程学习并修满学分,计算出平均成绩。

  3、科研能力考核:结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已有的预实验工作进行。从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五、考核方式:采取公开报告的形式。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全面汇报后提问,并在研究生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提出分流意见。全部考核过程应在单位教育处管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按要求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

  六、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合格。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选修课各项成绩合格(成绩≥60分),但未达到优秀标准。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七、分流办法

  1、继续博士培养:考核优秀或合格的博士生,继续进行博士生培养。

  2、终止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生,经考核小组认定确实不具备继续按博士生培养的,可由研究生所在所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五条、必修环节: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4学分)

  博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后提交总结报告,可计入学分。

  学分如下:

  参加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3学分/次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 0.5学分/次

  摘要被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1.0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5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2.0学分/次

  在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5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

  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3.0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4.0学分/次

  获得专利授权 2.0学分/项

  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并提交总结报告 4.0学分/次

  博士生参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后,将报告题目、项目内容、时间等信息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内,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时,交各所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活动,需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处备案方予认可,参加全国、地区或国际学术会议者,需凭会议通知、参加证明方予认可。

  第六条、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期间创造性研究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

  博士生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由博士生拟定。选题强调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并尽可能与导师及所在的博士点承担的国家重大课题相结合。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选题一般应在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最好是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发展,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并且应注意到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是否具备。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结合中期考核在教研室(研究室)或适当范围内进行,由研究生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开题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计划表格栏内。

  三、论文工作阶段报告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论文进行中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教研室(研究室)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听取意见,修订计划,完善科研工作。中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表格栏内。研究生论文科研工作要有原始记录(保存在各所院)。

  2、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在正式撰写论文前,博士生应将研究结果在教研室(研究室)内作汇报,导师组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结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结束报告栏内。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申请正式答辩前,由各所院教育处统一组织论文预答辩,并对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科研工作成绩评定表》栏内。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要求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1.应反映博士生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应反映博士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4.应在学术或国民经济建设上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SCI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博士学位论文要有学位论文综述;

  7.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5万字左右(A4纸,正文宋体小4号字)中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内,英文摘要2000字内。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和论文格式要求》。

  第七条、博士论文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需经所院审核,研究生院院长审批后方能组织答辩。

  二、聘请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7人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需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论文评阅人必须是正教授职称、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少于5人,外单位专家不少于4人,外单位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少于3人。博士论文评阅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规定。

  三、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可由评阅人兼任,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博导不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设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或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如答辩未通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四、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博士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

  4、博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30-40分钟);

  5、答辩委员会及与会者自由提问,博士生答辩,一般不少于1小时;

  6、休会10-15分钟,答辩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根据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议意见,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研究生本人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五、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未达博士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六、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手册

  2、论文及论文摘要;

  3、评阅人评语;

  4、毕业研究生登记表2份。

  第八条、学位授予

  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每年(上、下半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学位授予及有关事宜。博士研究生应将答辩的全部材料和在学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的复印件报送所院教育处,由教育处提交分委会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分委会审批后应于每年6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将申报学位材料及分委会意见上报研究生院,待提交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第九条、研究生指导管理

  (一)成立博士生导师组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及科研任务,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分工指导。导师组成员可由本学科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和相关专业专家担任,导师组的职责是:

  1.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

  2.负责审查博士生课程学习情况,并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需要决定选修学位课程。

  3.负责指导、检查博士生的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并决定是否同意为其提交进行答辩的申请。

  4、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二)制定博士生培养总体计划

  博士生导师和导师组结合博士生本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和科研任务等,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出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培养计划要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训练、论文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总体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半年内订出,并由所院教育处负责监督审查,研究生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要求和精神,各级领导、导师和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

  1.院校党委通过各所(院)党组织加强博士生思想政治工作。

  2.研究生院和各所(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结合业务管理工作加强博士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3.研究生所在科室的组织,应加强博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4.发挥导师及导师组老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针对博士生分散独立活动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本方案适用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各专业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本方案自2018年9月开始执行。本方案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有规定相悖之处,以本方案为准。

  第一条、培养目标

  直接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领域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绩;

  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能运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学术交流;

  六、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条、培养年限、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

  一、培养年限:5-6年。

  研究生原则上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可申请提前毕业。凡拟提前毕业者应于答辩前三个月提出申请,直博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四年。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总的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二、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

  直博生培养采取“分阶段连续培养,中期考核筛选,合格者进入第二阶段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第一阶段为博士预备期,时间2年,包括学位课程学习1年,博士课题开题及研究探索1年,学生在校期间享受硕士生待遇;第二阶段为博士攻读期,时间3-4年,主要用于课题研究和博士论文撰写,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博士生待遇。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术学位直博生要求完成3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博士课不少于5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学位专业课7学分。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学位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它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必修课 23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6 学分

  1、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2学分

  2、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 1学分

  3、博士生英语 3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10学分

  各二级学科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所列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8-20学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其中至少10学分课程,其中博士课程不得少于5学分。

  (三)学位专业课 7学分

  1、专业课 3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由本专业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2)由本专业指定参考书,供研究生自学。按二级学科命题考试。

  (3)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1-2篇(每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每篇1.5学分。读书报告如果被公开刊物接收并发表或字数超过5000字,每篇可按3学分计)。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

  2、文献综述 2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3、专业英语 2学分

  专业英语:由导师、导师小组指导,以研究生自学为主,由所院组织统一考试。

  二、选修课 10学分

  公共选修课: 1学分

  学位选修课: 9学分

  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从研究生院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中与导师协商选修。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第四条、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中期考核应在研究生入学后1年半左右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导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和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必修课、选修课是否修满学分,计算出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和学位专业课的平均成绩。

  3.科研能力考核:结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已有的预实验工作进行。从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五、考核方式:采取公开报告的形式。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全面汇报后提问,并在研究生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提出分流意见。全部考核过程应在单位教育处管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按要求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

  六、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的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合格。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选修课各项成绩合格(成绩≥60),但未达到优秀标准。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平均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七、分流办法

  1、继续博士培养:直博生中期考核合格,从第一阶段博士预备期进入第二阶段,继续博士培养。

  2、终止培养: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直博生,经考核小组确认不具备继续按博士生培养条件的,由研究生所在所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五条、必修环节: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4学分)

  直博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后提交总结报告,可计入学分。

  活动学分如下:

  参加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3学分/次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 0.5学分/次

  摘要被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1.0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5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2.0学分/次

  在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5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

  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3.0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4.0学分/次

  获得专利授权 2.0学分/项

  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并提交总结报告 4.0学分/次

  直博生参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后,将报告题目、项目内容、时间等信息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内《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时,交各所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活动,需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处备案方予认可,参加全国、地区或国际学术会议者,需凭会议通知、参加证明方予认可。

  第六条、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期间创造性研究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

  博士生论文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由博士生拟定。选题强调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并尽可能与导师及所在的博士点承担的国家重大课题相结合;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 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 选题一般应在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最好是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 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发展,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并且应注意到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是否具备;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结合中期考核在教研室(研究室)或适当范围内进行,由研究生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开题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计划表格栏内

  三、论文工作阶段报告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论文进行中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教研室(研究室)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听取意见,修订计划,完善科研工作。中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表格栏内。研究生论文科研工作要有原始记录(保存在各所院)。

  2、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在正式撰写论文前,博士生应将研究结果在教研室(研究室)内作汇报,导师小组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结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结束报告栏内。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申请正式答辩前,由各所院教育处统一组织论文预答辩,并对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科研工作成绩评定表》栏内。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要求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1、应反映博士生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应反映博士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4、应在学术或国民经济建设上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5、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SCI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部门采用,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博士学位论文要有学位论文综述

  7、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5万字左右(A4纸,正文宋体小4号字)中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内,英文摘要2000字内。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和论文格式要求》。

  第七条、博士论文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需经所院推荐,研究生院院长审批后方能组织答辩。

  二、聘请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7人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评经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需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论文评阅人必须是正教授职称、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少于5人,外单位专家不少于4人,外单位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少于3人。博士论文评阅具体要求见学校相关规定。

  三、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正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可由评阅人兼任,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4人,外单位博导不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记录员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或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如答辩未通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四、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博士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 ,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

  4、博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30-40分钟);

  5、答辩委员会及与会者自由提问,博士生答辩,一般不少于1小时;

  6、休会10-15分钟,答辩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根据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议意见,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研究生本人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五、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未达博士学位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而申请人又未获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六、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手册

  2、论文及论文摘要;

  3、评阅人评语;

  4、毕业研究生登记表2份。

  第八条、学位授予

  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每年(上、下半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学位授予及有关事宜。研究生应将答辩的全部材料和在学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的复印件,报送所院教育处,由教育处提交分委会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分委会审批后应于每年6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将申报学位材料及分委会意见上报研究生院,待提交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第九条、研究生指导管理

  (一) 成立博士生导师组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由博士生指导教师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及科研任务,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分工指导。导师组成员可由本学科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和相关专业专家担任,导师组的职责是:

  1.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

  2.负责审查博士生课程学习情况,并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需要决定选修学位课程。

  3.负责指导、检查博士生的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并决定是否同意为其提交进行答辩的申请。

  4.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二)制定博士生培养总体计划

  博士生导师和导师组结合博士生本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和科研任务等,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出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培养计划要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训练、论文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总体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半年内订出,并由所院教育处负责监督审查,研究生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要求和精神,各级领导、导师和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

  1.院校党委通过各所(院)党组织加强博士生思想政治工作。

  2.研究生院和各所(院)研究生管理部门结合业务管理工作加强博士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3.研究生所在科室的组织,应加强博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4.发挥导师及导师组老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针对博士生分散独立活动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 本方案适用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各专业直接攻读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本方案自2018年9月开始执行。本方案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原有规定相悖之处,以本方案为准。

  第一条、培养目标

  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必须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监管等职业领域,以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四、身心健康。

  第二条、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时间分配

  一、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与教研室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并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鼓励采取双导师制,即在校内和实践单位分别聘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导师由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和实践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人员担任。

  要突出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二、学习年限:3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研究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凡拟提前毕业者应于答辩前三个月提出申请,并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教育处组织对申请人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估,待评估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延长期间经费自理。

  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半年,实践活动至少一年,论文工作1到1年半。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

  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非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生要求完成2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学位专业课4学分。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学位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它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必修课 17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2学分

  2、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3、硕士生英语听力 1学分

  4、硕士生英语读写 3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6学分

  各二级学科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0-15学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其中至少6学分课程。

  (三)学位专业课 4学分

  1、专业课 2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由本专业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2)由本专业指定参考书,供研究生自学。按二级学科命题考试。

  (3)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1-2篇(每篇1-2学分),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读书报告用研究生院统一试卷纸,每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读书报告如果被公开刊物接收并发表或字数超过3500字,每篇可按2学分计)

  2、文献综述 1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3、专业英语 1学分

  专业英语:由导师、导师小组指导,以研究生自学为主,由所院组织统一考试。

  二、选修课 5学分

  (一)公共选修课: 1学分

  (二)学位选修课: 4学分

  根据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从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中与导师协商选修。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第四条、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中期考核应在研究生入学后1年半左右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硕士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导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和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学位选修课是否修满学分。

  3.科研能力考核:结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已有的预实验工作进行。从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五、考核方式:采取公开报告的形式。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全面汇报后提问,并在研究生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提出分流意见。全部考核过程应在单位教育处管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按要求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

  六、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的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合格。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选修课考核合格(60分以上),未达到优秀水平。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七、分流办法:

  1.继续硕士培养:考核优秀或合格的硕士生,继续进行硕士生培养。

  2.终止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经考核小组认定确实不具备继续按硕士生培养条件的,可由研究生所在所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五条、必修环节:实践及学术活动(5学分)

  一、实践活动(4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生应参加实践工作,实践的基本范围可根据培养方向选择医院药房、新药临床基地、药企或医药管理部门等医药行业机构,通过听取介绍、实地见习,了解我国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及监管等职业领域的现状及相关政策,同时结合现场实践,选择一个亟待解决的医药领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撰写一份现场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二、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1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参加活动后提交总结报告,可计入学分。

  学术活动学分如下:

  参加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3学分/次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 0.5学分/次

  摘要被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1.0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5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2.0学分/次

  在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5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

  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3.0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4.0学分/次

  获得专利授权 2.0学分/项

  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并提交总结报告 4.0学分/次

  硕士生在参加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后,将报告题目、项目内容、时间等信息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内《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签字认可,在申请答辩时,交各所院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参加校、院组织的学术活动,需在研究生管理部门处备案方予认可,参加全国、地区或国际学术会议者,需凭会议通知、参加证明方予认可。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论文开题报告、阶段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一、选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 选题须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

  2. 选题一般应在本学科或导师的研究方向范围内,最好是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

  3. 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发展,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 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并且应注意到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是否具备;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结合中期考核在教研室(研究室)或适当范围内进行,由研究生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选题的先进性、实用性进行评价,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开题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计划表格栏内

  三、论文工作阶段报告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论文进行中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教研室(研究室)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听取意见,修订计划,完善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表格栏内。研究生论文工作要有原始记录(保存在各所院)。

  2、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在正式撰写论文前,硕士生应将研究结果在教研室(研究室)内作汇报,导师小组成员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质量。结束报告要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结束报告栏内。

  四、学位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申请正式答辩前,应该在教研室(研究室)内进行论文预答辩,由导师组对硕士生的科研工作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填写在研究生培养手册《学位论文科研工作成绩评定表》栏内。

  五、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典型案例分析、技改方案等。

  2、学位论文应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论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学位论文应达到本专业公开学术刊物可接受并发表的水平。

  5、硕士生学位论文要求1.5万字左右(A4纸,正文宋体小4号字),中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内,英文摘要2000字符内。具体要求见《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和论文格式要求》。

  第七条、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

  一、硕士生完成整个培养计划要求,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二、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所院长审批。

  三、硕士学位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高级职称(或相当职称)专家3人进行论文评阅,其中硕士生导师至少2人,外单位专家至少1人,论文评阅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经评阅未能通过的论文,应当在导师指导下参照评阅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须再经同一评阅人评阅通过后方可申请答辩。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四、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高级职称(或相当职称)专家5人组成,其中硕士生导师至少2人,外单位专家1人。委员会设秘书和记录员各1人。记录员应由专业人员担任,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或以上同意为通过。如答辩未通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五、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1. 答辩委员会秘书介绍答辩委员会成员;

  2. 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答辩;

  3.导师介绍硕士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入学年月、最后学历、职务、培养计划完成情况,必修课考试成绩,曾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和发表过哪些文章等);

  4. 硕士生报告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25-30分钟);

  5. 答辩委员会及与会者自由提问,硕士生答辩,一般不少于1小时;

  6.休会10-15分钟,答辩委员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评阅人的学术评语,根据研究生答辩情况进行评议,写出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议意见,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

  7. 答辩委员会主席向研究生本人宣布委员会的表决结果和对论文的评语。

  六、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硕士研究生培养手册;

  2.论文及论文摘要;

  3.评阅人评语3份;

  4.毕业研究生登记表2份。

  第八条、学位授予

  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分委会每年(上、下半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学位授予及有关事宜。硕士研究生应将答辩的全部材料和在学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论文复印件报送所院教育处,由教育处提交分委会进行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分委会审批后应于每年6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将申报学位材料及分委会意见上报研究生院,待提交院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批。

  第九条、研究生指导管理

  一、成立导师指导小组(简称导师组)

  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由导师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及科研任务,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分工指导。导师组的职责是:

  1.制定研究生培养总体计划并监督检查其实施。

  2.审查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需要决定选修学位课程。

  3. 审查研究生实践工作情况。每月至少有两次与研究生面谈。要根据研究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具体指导。

  4.专业课、专业外语及文献综述的学习指导。

  5. 指导、检查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定期检查课题原始记录,指导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并决定是否同意为其提交进行答辩的申请。

  6.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二、制定培养总体计划

  导师和导师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室培养条件和科研任务等,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课程学习、临床训练、科学研究训练、论文工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时间安排。总体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半年内订出,并由所院教育处负责监督审查,研究生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要求和精神,各级领导、导师和管理干部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

  1.院校党委通过各所院党组织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研究生院和各所院管理部门结合业务管理工作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3.研究生所在科室的组织,除进行业务和专业指导外,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加强对其管理工作。

  4.发挥导师及导师组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针对研究生分散独立活动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十条:本方案适用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方案自2018年9月开始执行。

  第一条、培养目标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必需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具体要求是:

  一、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遵纪守法,品德端正,具有严谨的学风和强烈的事业心及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

  三、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

  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及一定的写作能力;

  六、具有健康的身心。

  第二条、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时间分配

  一、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强调人才培养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公共卫生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实行培养单位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的培养方式,即在校内和实践单位分别聘任研究生指导教师。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导师由培养单位相关学科和实践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人员担任。

  二、学习年限:3年。

  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研究生在校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凡拟提前毕业者应于答辩前半年提出申请,并由研究生所在单位教育处组织对申请人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估,待评估全部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培养单位教育管理部门向研究生院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报批。延期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如需要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延长期间经费自理。

  时间分配:学位课程学习半年,实践活动至少一年,论文工作1到1年半。

  第三条、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

  研究生课程分必修课和非选修课,专业学位硕士生要求完成2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位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学位专业课4学分。研究生课程考试最迟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学位选修课。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它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

  一、必修课 17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2学分

  2、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3、硕士生英语听力 1学分

  4、硕士生英语读写 3学分

  (二)学位必修课 6学分

  各二级学科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及需要,从研究生院所列课程中确定能够反映本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0-15学分。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其中至少6学分课程。

  (三)学位专业课 4学分

  1、专业课2学分

  专业课的考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1)由本专业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

  (2)由本专业指定参考书,供研究生自学。按二级学科命题考试。

  (3)本专业的经典理论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1-2篇(每篇1-2学分),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每篇读书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读书报告如果被公开刊物接收并发表或字数超过3500字,每篇可按2学分计)

  2、文献综述 1学分

  文献综述需公开报告,由导师小组统一评分,文献综述如果被核心期刊接收并发表,可不做公开报告。

  3、专业英语 1学分

  专业英语:由导师、导师小组指导,以研究生自学为主,由所院组织统一考试。

  二、选修课 5 学分

  (一)公共选修课: 1 学分

  (二)学位选修课: 4 学分

  根据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和专业的需要选修。从研究生院开设的课程中与导师协商选修。

  研究生课程成绩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第四条、中期考核

  一、考核时间:中期考核应在研究生入学后1年半左右结合开题报告进行。

  二、考核目的: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考查硕士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通过考核进行分流。

  三、考核小组成员:由导师、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3-5人组成,可有科室党支部成员和研究生管理干部参加。

  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三方面

  1.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科学作风、遵纪守法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与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与文明礼貌等。

  2.理论知识考核:考查公共必修课、学位必修课、学位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学位选修课是否修满学分。

  3.科研能力考核:结合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及已有的预实验工作进行。从获取信息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

  五、考核方式:采取公开报告的形式。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结合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小组听取研究生全面汇报后提问,并在研究生回避的情况下进行评议、写出评语,并提出分流意见。全部考核过程应在单位教育处管理人员协助下进行,按要求认真填写中期考核表。

  六、考核结果:

  1.考核优秀: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的平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选修课成绩合格。

  2.考核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选修课考核合格(60分以上),未达到优秀水平。

  3.考核不合格,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科研能力、必修课各项平均成绩有一项在60分以下。

  七、分流办法

  1. 继续硕士培养:考核优秀或合格的硕士生,继续进行硕士生培养。

  2. 终止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经考核小组认定确实不具备继续按硕士生培养条件的,可由研究生所在所院提出申请,报研究生院审批,终止其学习。

  第五条、必修环节:实践及学术活动(5学分)

  一、实践活动(4学分)

  专业学位硕士生应参加实践工作,实践的基本范围可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去1-2个不同性质的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听取介绍、实地见习,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卫生服务需求等现状。同时结合现场实践,就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撰写一份现场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二、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1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包括国际、国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科室内的学术交流等)以获取更多的科研信息,拓宽知识范围。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活动后提交总结报告,可计入学分。

  学术活动学分如下:

  参加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0.3学分/次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 0.5学分/次

  摘要被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 1.0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1.5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墙报上展示论文 2.0学分/次

  在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1.5学分/次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2.0学分/次

  在全国学术会议大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上作学术报告 3.0学分/次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大会上作学术报告 4.0学分/次

  获得专利授权 2.0学分/项

  参加社会实践或创新

上一篇:《魔女幼熙》第14集韩国剧达达兔全集免费观看
下一篇:热点播放5.2亿次!青爱工程未成年人暑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