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思政教育范例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1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践;思政教育;神经中心

  1前言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使其不但在医疗技术方面得以锻炼,在思想政治方面也接受全面教育,这无疑是对医学生实践培养环节的初心要求[1]。目前,各医学院校正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强化路径,持续改进临床实践内容和方式,使其丰富多彩和具有时代特征。通过毕业前夕这一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理论得以升华,知识体系更为完善[2];与此同时,所积累的思政理论也通过实践的检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随着他们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可望尽快成为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能过硬、医德医风高尚的临床医生,以达到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输送高水平医学人才这一伟大目标[4]。

  2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1有利于医学生科学地开展临床实践工作。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生通过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尝试着将该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使临床病例的总结和讨论更为深入和透彻。此外,在临床病例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受思政教育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激发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所内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和挖掘,并对其理论精髓有效提炼和内化吸收,这是通过思政教育促进临床实践效果的有益尝试,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有利于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医学生是将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主力军,而临床实践更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试探性从业。在这一特殊阶段,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事业发展观极为重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体现于临床过程,有利于医学生对于医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充分把控,为将来进入相关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对于基层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卫生事业深入了解,并亲自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知识力量。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逐渐感受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而这些体验反过来又促进他们对于未知世界和高难度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学习,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心态,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均得以快速提高。

  2.3有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思政教育和临床实践同时发力,医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去深入基层和社会,了解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现状。并对我国医卫行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此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们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将高尚的职业品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明白高尚的品格修养和精湛的专业素质同样重要,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阳光的心态,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当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作为医务人员可以开展的工作后,他们将主动接受思政教育,把医学知识理解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并时刻谨遵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一宗旨,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方面。医学生是将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中坚力量,对其培养就要充分体现思想认识,要将其培养为政治思想过硬、人格品德高尚的医学从业人员。在培养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要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具体的临床问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作用,形成政治思想教育与临床实践良好互动的积极效果。使他们在实施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病救人的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5]。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能随时奔赴临床阵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此次抗击肺炎的战疫中,医务人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爱国情怀,不顾个人安危,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就是对医学生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开展

  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神经中心为例,介绍了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思政教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神经中心由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组成,旨在充分发挥神内、神外集成之优势,高效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和防控,守护人民群众大脑高级生命中枢,为他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方式,将临床实践和思政教育高度融合。为了使实践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临床教育,中心专门组建了指导教师团队,团队成员既包括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临床医师,也包括实践和理论并重的教研人员,还包括基层党支部骨干。在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团队教师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同时发力,对学生们的临床实践进行全方位指导。通过加强各方面的交流,沟通思想,并实时开展谈心谈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不当行为及时纠正,树立正确的临床医师形象。此外,各教师在临床指导工作中,也注重将专业知识、临床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展现在学生面前,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1医学生常规临床实践。3.1.1教学查房和小讲座。每周1次,由主治医生以上职称教师主讲,所有在本科室的研究生、实习生、规培生以及低年资医生均要求参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临床思维,纠正学生收集病史和查体中的一些问题,总结病史特点,提出自己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以及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展开,对某一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等前沿知识进行拓展。教学查房的同时,主讲老师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面对的是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一种疾病。3.1.2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每月1次,针对病情危重或诊断不明的病例,全科室医生及所有在本科室的研究生、实习生、规培生参加讨论。在分析病例的同时,给学生介绍面对复杂及疑难病例的临床思路及应对措施。有死亡必须讨论,要求全科室医生及所有在本科室的研究生、实习生、规培生参加。讨论死亡原因,不只是从疾病的本身,还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关怀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让即使是无法挽救的病人,也能得到临终关怀,得到应有的尊严。3.1.3中心制集中讨论。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临床病例,邀请相关科室及辅助科室参与共同讨论,全院所有的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均要求参加。由提出病例科室的高年资医生主持,各科室围绕患者相关情况逐一讨论,制定出一套最适合患者的全方位治疗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对病人进行整体综合考虑,探索切实可行的治疗措施。通过中心制讨论,既能为患者制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也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接受“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熏陶。

  3.2鼓励医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3.2.1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科普活动。医学是一门生物科学,人体又是自然界最奇妙和复杂的有机体,每个成熟的医务人员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日积月累,才能成长为合格人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已由温饱向健康过渡。医务人员在医治患者的同时,有义务也有必要将日常生活的一些保健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普通群众,进行医学科普。医学科普需要具备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并不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变成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科普,因此,鼓励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的实践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号召党员和非党员同志在各个世界卫生日到基层医院、社区、福利院等开展系列讲座和义诊活动。同时将这些科普知识制作成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小视频到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惠及更多的大众。3.2.2送医下乡、送知识下乡、送科普下乡,把防病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由高年资医生带队,低年资医生、实习、规培和研究生为队员,到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医联体单位开展义诊、讲座、查房、宣传科普知识等活动。对医联体单位、兄弟医院就其提出的薄弱环节开展讲座,进行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高其业务能力。此外,与周边医疗机构党支部深入合作,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开展文化宣传和技术交流。3.2.3开展“健康精准扶贫”服务。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作为医务工作者,能做到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健康精准扶贫”,践行“大健康”理念。3.2.3.1神经电生理精准检查进驻社区为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免费进行经颅多普勒和神经肌电图检查。3.2.3.2认知功能损害早期筛查。到养老院、社区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进行认知功能筛查,早期发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其进行生活和大脑功能锻炼的指导,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生。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因此,提出了“大健康”的全局理念,这是围绕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进行全面呵护的理念。“大健康”就是要形成多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格局,实现“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将来的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具有“大健康”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宣传、科普、义诊等社会实践工作,积累经验,提升修养,养成自觉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严格监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效果和质量,以期培养出医德高尚和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大学这一特殊阶段,医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渐形成,并开始指导其进一步的学习或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所以,在大学阶段极为重要的临床实践环节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思政理论融入临床实践,使两者相互结合和促进,原本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促进了学习效果,并逐渐形成自己特别的学习方法和对于临床病例的处理方式,这一正确方法的建立对于医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此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医学人文素质、专业综合素质以及爱国情怀,而且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临床实践过程相融合,帮助医学生感悟崇高的医德医风,并带着对临床工作的无限热爱圆满完成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梁忠国,李烨.守初心担使命-关于临床思政助医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216-218.

  [2]李瑞红,赵书宏.神经病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7):126-129.

  [3]蒋丽.浅谈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J].当代教研论丛,2017(6):96-96.

  [4]石晨.“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高教学刊,2020(8):168-170.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医学生;教育融合

  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人才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时代给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医学生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现状

  1.二者出现脱节的现象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目的是培养医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觉悟,确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医疗从业工作者,医学生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基于这种层面,思政教育有利于人文素质的提升,但在高校的教学中,二者往往被区分开来。高校往往更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拥有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但没有重视对医学生“三观”的培养,二者存在严重脱节。

  2.高校教师对课程认识不足

  医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学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医学理论知识,其实,在大学的初期应该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政课程会发挥三个重要作用:一是传授思政课的知识;二是传播党的重要思想,形成良好的风尚;三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医学生不仅能树立良好的“三观”,任课教师也可根据医学生的专业性,刻意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重视前两个作用,而忽视了第三个作用。

  3.部分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

  部分医学生存在惰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医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医学生一般为理科生,理科生不容易接受文科的知识,在他们的意识里,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医学生自主学习思政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的能力差,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大数据时代医学生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1.网络技术在教育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高,自觉性也偏低。自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0年以后,各大高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将部分课程内容搬到网络平台,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例如慕课等。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多数教师无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改革也不积极,只有少数教师开始使用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但在现阶段,由于网络平台的适用范围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形式缺乏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和人文素养,高校都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用来沟通交流的网站、QQ群、论坛、微信等,就大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但由于构建网站的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新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对这种形式上的教学采取敷衍的态度。在交流中,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除了正常的问候外,学习、思想上的交流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不具有平等性,不愿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

  3.医学生缺乏对人文教育及思政教育的重视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从业者,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同时应该有高尚的医德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医学生依旧保持着旧观念,不善于利用网络技术,不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采取的网络思政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医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三、医学生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径

  1.完善网络课程体系,提升相关性

  在打造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时,两种课程由于具有相同的目的性和实用性,高校可以将两种课程安排在一起,穿插介绍,提高两种课程的相关性。思政教育课程是基础,使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人文素质课程是提升和完善,着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医者,兼具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主义精神。在设置网络课程时,高校可根据医学生的职业要求进行重点教学,不仅从大的思想方面进行培养,更要从现实的职业出发,不断完善医学生的素质,使这两种课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实现融合性

  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校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要加强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即将办学理念、精神、校训、校歌等放到学校网站上,同时进行定时更新,给大学生以新奇的感受。在其他沟通平台上,也可定时推出相关的软文和博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针对医学生,在内部网站和平台上,高校可以穿插一些医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起到引导作用。

  3.强化网络考核机制,做到完整性

  医学生在校期间由于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在入职后才慢慢显示出各种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高校为了及时发现对医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方面的不足,需要形成严谨的网络考核机制,不仅针对医学生,同时也要针对医学生的思政课的任课老师。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是否及时、完整,学生是否定时浏览网站并及时完成作业;二是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动向,学生是否积极浏览网页及浏览网页的次数;三是教师是否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学生是否积极向教师请教问题;四是教师最终建设的课程内容是否完整,学生学习网络课程最终的分数;五是对教师进行课程年度考核,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高校通过强化网络考核机制,完善课程建设,使教学凸显完整性和严谨性,保证医学生在入职后不出现失误。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也采用互联网教学,并面临新的危机。本文从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角度出发,站在医学生的立场,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措施,希望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医学生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亚军,杜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20-21.

  [2]李先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4):85-87.

  [3]宁先江.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学,2016.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3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焦点发生了明显改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协同发展。要想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就应围绕新时期教育发展潮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培育综合素质。

  一、“大思政”概述

  “大思政”需要教师以全局眼光看待教育教学,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建设全员、全程、全课程教育的方式,将各类学科与思想政治基础课融合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形成协同效应。“大思政”课程属于教育范畴,主要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育人需要育德,在传授教学知识中应将育人育才结合起来。当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协同发展时,就应结合“大思政”分析如何培育学生,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较低

  医学院校专业性极高,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并且每门专业课程教学任务重,受到专业教学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医学院校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到专业课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这种形势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也将学习焦点放到专业课学习上,对个人思想品德塑造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素质的情况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1]。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组织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中,主要是由思政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很少有专业课教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导致院校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虽然部分院校在校内建设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但是没有指明教育方向,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合力,无法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教育方式存在单一化问题

  在教育中发现,我国医学院校每年开展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较少,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顺利完成课时教学任务,经常占用大量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与思政有关的基础知识,很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听课中容易产生疲倦心理,无法以积极心态配合教师,课堂学习效率低下[2]。

  (四)教学内容实效性较差

  在“大思政”背景下,新的教育政策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院校围绕学生的实际表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新时期,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学生形成的思想观念与过去的学生有所不同,需要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变更教育内容[3]。但是在组织教育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采用的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没有为学生引入新近发生的生活案例,使用的教育素材较为陈旧,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符,导致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因而影响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五)宣传路径较为片面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个院校都实现了网络覆盖,为师生教学提供了巨大便利。然而部分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是在微信公众号和校园网站上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宣传路径较为片面。再加上学校在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采用的呈现形式较为古板,主要是以图文形式呈现,致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质量。

  三、“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一)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程度,强化学生道德素质培育

  无论在任何时期,教师的教学思想都决定了教育质量,如果教师具备前沿的教育思维,则能在教学中明确教学方向。在“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时,应首先从教师入手,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使教师能够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这样在今后开展各科教学时,才能积极与其他教师形成协同效应,强化学生道德素质培育。对于教育工作而言,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以“大思政”的教育要求为基准,分析原有教育观念缺陷,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逐步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影响下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再加上医德对学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影响,各科专业教师在组织理论教学时,应积极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创新教育观念,在解释基础知识的同时,告诉学生什么是医德,如何提升个人医德,使学生在今后参与工作中,能够按照教师传授的思想观念规范个人言行,从而成为一名综合素质优秀的医生。再者,院校还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用线上线下相组合的培训方式,全方位提高教师对“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了解程度。线上,院校可以在教师学习网站上引入其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频,要求教师在业余时间学习;线下,院校可以邀请医疗行业工作经验丰富人士,为教师讲解医德,使教师在聆听中主动分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改进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4]。

  (二)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完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组织结构

  首先,为了形成协同效应,院校应围绕“大思政”教育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由院校领导担任队长,负责制定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调配教育教学资源,带领该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工作。其次,院校领导还应定期开展工作报告讨论会,要求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讨论会上分享近段时间的教育进程,其他教师可以在聆听中学习教育经验,使教师在相互探讨中不断探寻适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再者,院校领导还应通过摸底调查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调查问卷,让医学院校154学生匿名填写,院校领导可以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分析近段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并及时在工作报告讨论会上,与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总结近段时间的教育缺陷,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新型教育思路,大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力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教育效果,院校可以围绕教学实情,制定阶段性和长远性的教育计划,明确每个阶段教育目标,这样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可以按照教育计划制定日常教学内容,从而在院校形成强有力的协同效应,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三)转变教育方式,实施全员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只有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在多方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协同效应,在医学院校营造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氛,为提升学生思想综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方式,实施全员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让院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和专业课教师全部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多方力量协同教育下,能够有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解释基础知识含义时,应在原有教学方式上,大胆探寻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讲课比赛以及分队实践等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围绕学生学习能力制定难度合理的学习任务,规定自由交流探索时间,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主动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医德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摒弃传统说教模式中的缺陷,围绕“大思政”教育要求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专业课课时较少时,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校外实践,带领学生慰问养老院中的老人,这样学生可以在与老人交谈、打扫卫生、个人才艺展示中,明白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孝敬老人,从而有效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校外实践结束后,辅辅导员可以让每位学生写出参与感想,并让校园媒体运营同学,从中挑选出情感真切的内容到院校公众号上,使学生在相互阅读实践感想中,能够深化认识,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再者,院校在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围绕学生的思想认知制定教育模式。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言行举止容易受到身边同学影响。院校可以在医学专业选拔出作风优良、思想政治过硬的学生,通过榜样带领的方式,使其他同学能够以积极心态参与到思政课堂和有关实践中,在院校形成上下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为了确保所选学生综合思想素质优秀,院校可以提前制定选拔标准,让辅导员、班长和学习委员共同参与到学生选拔中,从日常表现、人际关系和同学点评等角度出发,系统考量学生的思想素质,保证所选学生综合思想素质全优,这样才能在其他同学中间形成榜样教育。最后,专业课教师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思路,在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中,为学生渗透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借助医疗事例为学生阐释处理方式,使学生在积累临床实战经验中,可以逐步了解哪些方式符合医德,从而在内心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对于院校的后勤部门和保卫部门,应在日常做好服务工作,注意个人言行,给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结合时展,拓展教育内容

  新时期我国综合实力增强,学生受到时代环境影响,个人思想观念已经发生明显改变。现今大多数高校学生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义和拜金思想,影响了个人发展道路。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目标,就应结合时展,拓展教育内容,丰富学习资源,力求学生在接触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崇尚医德、严谨勤奋的医学思想。例如,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为学生选择与医疗行业有关的话题,将其到微信群和QQ群,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比如,院校可以围绕相关话题询问学生在医疗中遇到突发情况时如何处理,这样学生可以在自由交谈中分享个人对相关话题的看法,院校从学生的发言内容中,分析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并及时在交流群中进行教育纠正。同时,院校还可以将国家的医学管理政策推送给学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院校可以组织思政教师将相关政策制作成微视频,选择适合学生的政策,采用通俗语言为学生讲解各项政策条例,着重将人生三观与医德融合起来解释相关政策实施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微视频时,能够直观了解新型政策要求,从而在今后学习中加强个人思想素质提升。再加上不同阶段国家颁发的医学政策不同,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应全面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发展需求挑选教育内容,确保所选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了解教育思想,从而在后期学习和工作中按照所学内容规范个人言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6]。

  (五)运用网络媒体,丰富宣传路径

  在信息化时代中,我国网络媒体发展成熟,目前抖音和微博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相比口头说教和文本教育而言,网络媒体更具直观性,可以将教育内容通过图画和视频方式进行展示,色彩丰富、形式灵活,能够使学生主动走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除了协同教师力量之外,还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丰富宣传路径,借助现有教学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力求学生在接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医学院校可以申请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抖音和微博平台,让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担任平台管理者。在挑选宣传素材时,院校可以挑选与医学专业有关的文章或者时事资料,利用剪辑软件将其制作成滚动播放视频,并运用信息技术中的音频功能进行解读,这样学生在业余时间浏览相关内容时,可以全面掌握相关内容背后蕴含的教育含义,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7]。同时,院校可以开通各个抖音和微博平台的留言渠道,如果学生在浏览中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可以在留言渠道发表个人观点,由教师和其他同学负责解答,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不断拓展个人认知,完善个人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思想素质。此外,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交流论坛,定期在论坛上医学时政、热点事件和其他内容,围绕分享内容制定交流主题,让学生通过实名登陆的方式进行讨论。如果学生在讨论中遇到思想观念不一致的情况,辅导员或思政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个人看法,让学生在参考辅导员和教师建议的情况下,能够对相关内容形成理性认识,逐渐在内心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同时为了鼓励医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院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活跃度,并对发言积极的学生进行学分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使全体医学专业学生在今后能够以良好心态参与论坛交流,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8]。

  作者:刘红 单位:新乡医学院

  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篇2

  一、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带学风

  (一)发挥教工党支部的主导作用

  教工党支部在专业学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学识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党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教风严谨,不仅在课堂上积极传播正能量,课外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谨规范的教风具有启动、导向、激励和约束功能,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教工党支部的先进作用

  在专业学风建设中,教工党支部要发挥先进作用。教师党员积极参与专业和学科建设,加快课程体系改革步伐,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同时,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施教于人,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开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教工党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中结合时事辅以生动的实例,如当前的抗疫感人故事、医学人的“最美逆行者”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有效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以党风促学风

  (一)严把党员发展关

  在发展学生党员时,注重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从思想上把好入党关,使其从本质上认识到自己入党的意义,认识到党员的标准,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让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从而带动整体形成良好学风。

  (二)严把学生学习成绩关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把对党的执着追求化作实际行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和思想上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平均在75分以上为优先发展党员的标准,同时以第二课堂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表现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三)严把学生群众信任关

  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表现定期向班主任、学生班级、学生干部等公布,征求群众意见,以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监督,把真正在群众中口碑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以学生党员为中心,将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传播到广大学生中去。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聘请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介绍经验,把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

  三、共建长效机制,以制度强学风

  (一)分年级分层次设立共建方案

  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分层次设计师生党支部共建内容,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建按专业结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2]。1.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大学校门,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关键。低年级学生党员较少,可以将主要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纳入支部共建活动中。教工支部党员与学生党员结对,尽快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组织师生交流会,使学生第一时间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培养专业兴趣。随时关注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大一学生所学的课程大多是公共基础课,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这些课程无用,教工支部应重点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2.大学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有所了解,开始接触专业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专业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特点,教工支部与专业教师及时交流,注重整体学风的同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另一方面,从大二起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申报学校的第二课堂项目、走进实验室、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等活动。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党支部,通过学生社团、实践团队等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近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竞赛,多次获得省级、部级的奖励。3.大学三年级。大三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教工党员可指导学生撰写专业论文,参加省级和部级科技竞赛等,也可以推荐学生利用假期去单位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要求帮助支部中大一和大二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带动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其中由教工党员指导的“生生不息”生命教育学生暑期实践团队获得学校“十佳团队”“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在浙江省暑期实践风采大赛中获得“优秀实践团队”的称号。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对专业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实践队伍。4.大学四年级、五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多数已计划好自己的毕业去向,教工支部对他们进行分类辅导。针对考研的同学,根据以往考研情况帮助他们确定考研目标学校、制定复习计划,并督促其认真复习。聘请考研方面的专家给同学们做考研讲座辅导,同时邀请已考取研究生的优秀学长分享经验。针对想就业的同学,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目标确定、就业过程指导、就业技巧等方面对其进行帮助。针对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同学,帮助他们认清形势、客观报名等。近三年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6.2%、99.4%、99.4%,研究生录取率分别为24.4%、33.3%、35.5%,今年更是创造了41.1%的考研录取率,其中党员占比超过了一半。

  (二)建立和完善共建制度

  用制度规范共建活动,以促使支部共建活动系统开展下去。建立“教工党员对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对困难学生、教工党员对困难学生”三个“一对一”的指导帮扶制度。通过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寝室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这种教学相长的学习型共建制度,促使师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师生服务型共建制度,师生党员互相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非党员同学服务。

  (三)建立共建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

  重点考核支部共建取得的实效,包括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成绩、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第二课堂立项情况、情况、参与项目情况、英语四级和六级通过率、志愿者服务及公益活动等。对于考核优秀的师生支部及党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优秀成果予以推广;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师生支部,找出原因,想出办法,逐步提高。

  (四)利用新媒体平台共建师生党支部

  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新媒体平台,师生党支部之间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流。充分利用医学院微信公众号“ZUCC医学先行者”平台上传、分享学习资料、支部共建设活动照片,记载支部共建活动实时动态。通过学习强国App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教工支部委员定期参加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学习强国比武打擂活动,每月公布学习积分排名,年终进行学习标兵的评选,大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

  (五)顺势而为尝试党支部共建新形式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诸多限制,党支部活动同样受到了很大影响。尽管一些线下活动难以进行,但是我们充分利用线上时间和空间的便利条件,努力探索线上学习交流的模式,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等活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线上共同讲党课、学术直播、公益宣传、爱心传递等活动,同时吸引非党员师生加入活动中,真正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增强共建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思想修养和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医护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联合共建,以党建+专业建设为特色,在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业务水平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积极促进专业学风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学生就业质量、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更是涌现出抗疫英雄“最美逆行者”、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众多优秀校友。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师生党支部联合共建工作新机制,尝试党建内容横向拓展和党建方式纵向延伸的“井字”模式,努力探索特殊时期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共建体系[3]。全面提高党建质量,为国家培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4]。

  作者:王俊波 丁悦敏 华淑芳 张大勇 单位: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篇3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医学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相结合,开辟医教协同培养新格局,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3年内既完成研究生学业也完成规范化培养,毕业后即拥有“四证合一”。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不断提高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场持久战,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落实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是结合我国医疗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培养体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周期较短等特点,但在这种模式下也极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地带”。因此,医学院校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导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等,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1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医学研究生自身群体性问题

  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拥有双重身份,即“研究生”和“规培生”。医学研究生需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完成课题开题、毕业答辩等科研工作,以达到硕士毕业的要求。根据新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研究生要完成计划内的33个月轮转,顺利完成各种考核,以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需求。由于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复杂多样,科研学业压力大,且部分毕业生对于考研存在一定的功利心,将自己的学业目标降到最低,即毕业后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行,尚未认清自己考研的真正目的,造成部分研究生忽略甚至无时间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及职业道德。此外,医学研究生是经过多年高等教育熏陶的高知识水平群体,已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稳定期,因此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1.2医学研究生导师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医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不仅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培养高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关键所在。导师负有对医学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与导师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导师的责任日益加重,大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更注重医学研究生科研及临床技能等的培养,无暇顾及其思想政治问题,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心。此外,高校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为了留住年轻的医学人才,将评聘教授的门槛逐渐降低,往往破格提升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年轻医生成为教授、副教授,使得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年轻化、复杂化,而年轻导师正处在事业的爬坡期,且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并不高,无法胜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导致所带学生之间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要进行计划内的临床轮转,使得其在自己导师身边的时间大大缩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导师难以实时掌握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导师认为医学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应该具备更高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忽略了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问题。

  1.3辅导员思政工作教育现状

  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及人生价值引领。而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医学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上,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相对较少。此外,部分辅导员对医学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医学研究生的重心应该放在科研及科室轮转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较少或即使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比较被动,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想多元化等特点。辅导员若想对医学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自己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来看,部分年轻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匮乏。

  1.4思政教育内容及方法老旧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搞好的关键。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部分教育者对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仍照搬本科生的思政体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加之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照本宣科,只注重理论的说教,使得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极差。有研究表明,传统的思政课由于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并不被学生认可[2]。医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有着极大的群体差异,如年龄较大、思想较成熟、人生阅历丰富等,传统的思政教育并未针对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研究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想特点做出教学模式的创新,甚至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在教学中墨守成规,不愿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不断重复使用陈旧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1.5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机制不完善完善的机制是优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但在制度的设计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具体化运行,也降低了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如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无法从思想根源上教育学生。同时,还欠缺健全的约束机制及激励机制,使得医学研究生自身、导师以及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积极性,难以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2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1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医学院校要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意义,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开展顺应医学研究生思想特点、价值观念及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避免“德育”与“智育”脱节,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德育同步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2.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3]。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研究生群体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逐渐出现思想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使得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行为屡屡发生[4]。科研诚信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医学研究生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后继力量,应将科研诚信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5]。

  2.3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培养其精湛医术的同时,要教育引导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如在专业课程传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执业医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观[6]。医学研究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应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自觉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思政教育能增强医学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对医德医风建设的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

  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3.1提升医学研究生政治素质,坚定医学研究生政治立场医学研究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以及未来医学事业的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首要条件。

  3.1.1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当前形势,在注重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

  (1)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上好思政课,首先要全面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价值体系以及职业特殊性出发,对思政课堂进行大胆创新,将医德医风教育纳入思政课堂,注重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

  (2)注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始终,在专业学术讲座中渗透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将医技与医德培养相结合,如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病患要引导学生具备同理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与患者共同打败疾病;同时也要让医学研究生明白每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是死亡,加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6]。医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医生的基本素养。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在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应跟随时代脚步,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课后师生之间可通过网络平台采取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让教师成为倾听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思政课堂进行相应调整。合理运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教育[7]。

  3.1.2引领医学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中的党员的榜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医学研究生走出认识误区,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自觉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医学研究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从而引领其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进行自我教育。医学研究生群体中党员的占比较高,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医学研究生党员精英队伍尤为重要。医学研究生党支部要经常开展支部会议,强化先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医学研究生党员还应主动了解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同学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带动医学研究生群体思想水平的提升。另外,应树立榜样意识,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生党员在班级以及科室内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5]。

  3.2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两大主体的作用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作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两大主体,在其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纯依靠某一主体的培养,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两者共同发挥优势,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从而形成1+1>2的局面[8]。

  3.2.1医学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积极适应医教协同的教育改革常态,创新工作模式,胜任思政教育工作,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首先,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在言传身教中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医学研究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从而不断地提升其政治素养[9]。其次,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医教协同的必然趋势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思政教育活动,力争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其理想信念。此外,辅导员应加强与医学研究生导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辅导员与导师思政教育联动机制,从导师方面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近况,与导师商量对策,并针对个体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10]。

  3.2.2医学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导师在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无论是自己的学生还是轮转科室的其他学生,导师的学术成果、政治素养、精神节操都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研究生导师要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端正学术态度,导师的模范作用将影响医学研究生的一生[11]。同时,医学研究生导师应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到课题设计、科研立项等学术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12]。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与其导师的沟通交流较学术学位研究生少,研究生导师可通过微信、学术会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

  3.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良好的制度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机制,是全面推动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坚实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

  3.3.1健全医学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是党和国家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需求。医学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第一责任人,应两股力量协同发力、沟通互动、协同育人。二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坚持下好“一盘棋”,打破目前导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的局面。搭建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明确育人目标,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及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两大主体之间的联系,保证医学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高效运行。另外,要建立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定期对辅导员及导师的协同育人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及导师的遴选标准,从而激发辅导员及导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10]。

  3.3.2建立思想政治素质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

  思政理论课程成绩不能作为判断思想政治水平的唯一标准,作为医学研究生,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研态度、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殷泽登等[13]从多方面建立了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医学研究生的自觉行动,引领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任,并在实践过程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同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培养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此外,严谨的学术态度也应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是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总之,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肩负着国家医学事业蓬勃发展的重任,是未来医疗行业重要的人才保障。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素质及风气。医学院校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体制,探索多元化的育人方式,从而提升新时期医学院校思政育人的实效。全面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时展所必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A].教研[2014]2号.

  [2]石善儒.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甘肃中医学院定西校区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155-157.

  [3]商琳,王越芬,迪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价值引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46-48.

  [4]叶韧,李一峰,程梦明,等.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研究生科研诚信的培养:以某医院1111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为例[J].时代报告,2019(7):210-211.

  [5]马瑞静,谭志蓉,孟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7):19-21.

  [6]赵婧媛.“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创新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196-198.

  [7]田源,龙艺,田景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2):14-15.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4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思政教育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修养的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成为有追求、有理想的、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是一项紧迫又长远的重要任务[1]。

  一、思政教育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不光是思想政治课讲思政,每一门专业课中都应有思政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如今,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来考虑。思想品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专业或业务能力再好,也不会为公司为企业做出太大的贡献,并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其中在学校理论学习两年,临床实习一年。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临床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和科学的人文素养。而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多数重视专业而轻视文化,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患者人文关怀上的培养。以牙槽外科教学中的“牙拔除术”为例:教学过程包括患者的问诊、诊断、治疗设计、牙拔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心结果———牙齿是否完整拔除,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问诊中是否对患者给予了人文关怀,问诊语气是否能让患者缓解就诊的紧张情绪;在牙拔除术的麻醉术中,只关注麻药的注射效果,而忽略了注射麻药过程中是否动作轻柔,能否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牙拔除过程中只看术区的动作,忽略了口镜、体位等的不恰当应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这些过程中的细节教学不到位,正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医者仁心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和学校离开教室,走上临床,在医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准备,忽视实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三、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到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以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为责,还要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也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要重视医疗伦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医者仁心、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而这些常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被忽略。另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一些伤医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度造成影响,学生面对患者时,交流没有自信,对未来的医生职业失去信心和荣誉感,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将来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及愿望。因此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过程中以专业为主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命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把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思政教育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临床病例教学中

  实习作为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平台,是提高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医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1.医患沟通技巧中的思政教育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那么在临床实践教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便是临床实习目标之一,将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的过程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到多聆听、多关注、多解释、多思考、多协调,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医疗诊治结果固然重要,但病人良好的感受及满意程度同等重要,这决不仅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更多是取决于诊疗活动中的服务[2]。

  2.治疗过程中对“无菌原则”教学的思政教育无菌原则是每一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职业红线,除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时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及基本的职业素养外,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更要有高尚的医德指导操作,比如在治疗时的无菌原则,口腔疾病治疗经常会暴露病人的血液、唾液,而很多疾病都会通过这两种途径传播,我们在治疗口腔疾病时用的工具是一人一消毒,但是治疗台、治疗椅没法达到一人一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不光是为了治病而治病,更应注重细节,注重治疗的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而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曾有报道,一名70多岁的大爷在口腔诊所看完牙齿后感染了梅毒,该事例体现出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医德的欠缺,未遵守无菌原则,仅仅是为了给患者治疗疾病,没有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问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3.在正确的适应症、治疗材料选择中的思政教育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一部分是需要治疗疾病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改善美观而就诊的,个别医生为了追求利益违背医疗原则为病人选择价格高昂而不适合的治疗计划,给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在选择治疗材料时的适合原则。众所周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口腔科常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个别医生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选择高价材料介绍给患者,口腔医生作为医者,同样要医者仁心,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本着为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原则出发,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原则的适应症选择,用恰当的方法及适合的材料来为患者治疗,而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临床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将以上问题落实到每一位就诊病人的治疗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医德感染每一位学生。尤其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基层医院或者更多的是口腔诊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严格地对待每一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一名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合格口腔医生。

  (二)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思政课程的考核现在仅停留在政治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的考试。在其他课程里没有加入对思政内容的考评,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医者仁心更是每一位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医生,掌握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医德更是不可或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在学生毕业考试中将临床实习一年的思想政治表现计入考试分数,在毕业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并作为评优评先、升本或者推荐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结语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3]。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4]。临床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2]刘宾.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7):50.

  [3]段丽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4]孙平,汪景涛.“立德树人”思想在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践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7):82-84.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5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思政教育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修养的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成为有追求、有理想的、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是一项紧迫又长远的重要任务[1]。

  一、思政教育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不光是思想政治课讲思政,每一门专业课中都应有思政的内容,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如今,很多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来考虑。思想品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觉悟不高,专业或业务能力再好,也不会为公司为企业做出太大的贡献,并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其中在学校理论学习两年,临床实习一年。作为一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要想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临床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疗伦理和科学的人文素养。而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部分带教老师多数重视专业而轻视文化,过分强调专业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对患者人文关怀上的培养。以牙槽外科教学中的“牙拔除术”为例:教学过程包括患者的问诊、诊断、治疗设计、牙拔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关心结果———牙齿是否完整拔除,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问诊中是否对患者给予了人文关怀,问诊语气是否能让患者缓解就诊的紧张情绪;在牙拔除术的麻醉术中,只关注麻药的注射效果,而忽略了注射麻药过程中是否动作轻柔,能否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牙拔除过程中只看术区的动作,忽略了口镜、体位等的不恰当应用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这些过程中的细节教学不到位,正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医者仁心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和学校离开教室,走上临床,在医院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显得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严重;有些同学为升本或者考研做准备,忽视实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三、思政教育融入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思政教育融入到口腔医学的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临床实践能力是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不仅要以治疗疾病解除患者病痛为责,还要将提供口腔预防与保健也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要重视医疗伦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医者仁心、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还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医德医风,而这些常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被忽略。另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一些伤医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给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度造成影响,学生面对患者时,交流没有自信,对未来的医生职业失去信心和荣誉感,学习热情降低,导致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将来做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及愿望。因此临床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改变教学过程中以专业为主的观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命伦理道德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真正把培养具有博爱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教学的重点,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思政教育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实施

  (一)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临床病例教学中

  实习作为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平台,是提高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也不能忽视,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医德修养,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1.医患沟通技巧中的思政教育。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那么在临床实践教中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便是临床实习目标之一,将思政教育与人文关怀融入医患沟通的过程中,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到多聆听、多关注、多解释、多思考、多协调,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面对每一位患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医疗诊治结果固然重要,但病人良好的感受及满意程度同等重要,这决不仅仅取决于医疗技术,更多是取决于诊疗活动中的服务[2]。2.治疗过程中对“无菌原则”教学的思政教育。无菌原则是每一位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职业红线,除了与病人交流沟通时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及基本的职业素养外,在为患者治疗疾病时更要有高尚的医德指导操作,比如在治疗时的无菌原则,口腔疾病治疗经常会暴露病人的血液、唾液,而很多疾病都会通过这两种途径传播,我们在治疗口腔疾病时用的工具是一人一消毒,但是治疗台、治疗椅没法达到一人一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不光是为了治病而治病,更应注重细节,注重治疗的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造成院内交叉感染而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曾有报道,一名70多岁的大爷在口腔诊所看完牙齿后感染了梅毒,该事例体现出医师在操作过程中医德的欠缺,未遵守无菌原则,仅仅是为了给患者治疗疾病,没有考虑到交叉感染的问题,给患者身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害。3.在正确的适应症、治疗材料选择中的思政教育。近些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一部分是需要治疗疾病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改善美观而就诊的,个别医生为了追求利益违背医疗原则为病人选择价格高昂而不适合的治疗计划,给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在选择治疗材料时的适合原则。众所周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口腔科常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个别医生为了利益的最大化,选择高价材料介绍给患者,口腔医生作为医者,同样要医者仁心,要有高尚的医德,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本着为病人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原则出发,应该严格遵守医疗原则的适应症选择,用恰当的方法及适合的材料来为患者治疗,而不是最贵的就是最好的。临床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将以上问题落实到每一位就诊病人的治疗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高尚医德感染每一位学生。尤其高职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基层医院或者更多的是口腔诊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严格地对待每一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一名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合格口腔医生。

  (二)建立科学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

  思政课程的考核现在仅停留在政治理论课结束后进行的考试。在其他课程里没有加入对思政内容的考评,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医者仁心更是每一位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作为一名医生,掌握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是高尚的医德更是不可或缺。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已迫在眉睫。高校应在学生毕业考试中将临床实习一年的思想政治表现计入考试分数,在毕业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并作为评优评先、升本或者推荐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结语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3]。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神圣职责[4]。临床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

  参考文献:

  [1]李杨.高职高专院校《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3):174-175.

  [2]刘宾.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27):50.[3]段丽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4]孙平,汪景涛.“立德树人”思想在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践行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7):82-84.

  医学思政教育范文6

  1.中西医结合医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在科学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产生,是在我国疾病谱发生根本性转变前提下,融汇中医、西医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发挥“病证结合”诊断优势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实践证明,在抗击疟疾、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和治疗白血病、肺癌等疾病方面,中西医结合医学具有特定的优势,展示了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必将成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基于此,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向学生展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广阔前景,消除他们对专业发展前景的疑虑,坚定他们的专业信念。

  2.学生入学分数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强

  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名称上看,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其融汇中西、集各家所长成自家风骨的专业特点,许多高考考生也正是被此吸引,为此神往,在填报志愿时纷纷选择了该专业。因此,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的入学分数较高。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自2002年开办以来,每年学生录取的平均分数都要比临床医学专业高2到3分。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的素质较高,该专业学生相当多数有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学生党员的比例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以这样的学生群体为教育对象,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知识结构复合化,满足基层医疗卫生行业需求

  大多数院校都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立为:培养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备较为系统的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学生在五年的学习生涯中,除了掌握扎实的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外,还必须学习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大部分拥有丰富广博的知识结构,顺应了当今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趋势,尤其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在思政教育的就业指导方面,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优势,增强学生在医疗卫生领域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二、劣势分析(WeaknessAnalysis)

  1.学科定位不明晰,学生对专业缺乏信心

  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还处于中西医理论、技术简单组合的起步发展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医学概念和理论体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课程设置没有完全跳出中医课程加西医课程的机械组合阶段,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滞后,造成了专业教学上的被动局面。中西医结合的观念没有深入学生内心,学生也无法真正融会贯通中、西医的知识技能,短期内较难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精髓理念,以致在专业学习上不能集中精力、统一思想,出现学习惰性。在“科硕门”事件出现后,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普遍表现出怀疑和悲观情绪,认为随着新版《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的执行,中西医临床专业的西医课程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还不如学习更加纯正的中医知识。部分学生甚至有转到中医学或临床医学专业的念头。

  2.学生构成中贫困生居多,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任务重

  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生生源大部分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或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落后地区。学生总数中贫困生人数多、占比大,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以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2008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在全部121名学生中,贫困生有76名,占总数的62.8%。在学校和社会资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对贫困生的贫困等级进行细分,把有限的助贷款项和勤工岗位分配给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如何做到让大多数的学生满意,并在资困同时做好育人工作,这是临床医学专业思政工作必须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另外,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贫困学生。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贫困生,由于承受较大的经济和学业压力,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缺乏自信、敏感、焦虑等不良情绪倾向,如果不给予及时干预和调适,将严重影响其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重要而且责任重大。

  3.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淡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淡化倾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亦是如此。他们个人主义思想膨胀,普遍推崇自我实现式的成功,考虑更多的是自我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以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每年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屈指可数。在择业观上,学生首先看重的是收入,其次是社会地位,选择到急需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广大基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就业的人寥寥无几。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Analysis)

  1.国家相关政策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发展方面,2003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指出:“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应该培养造就中医药学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方面军和后续队伍,协同奋斗,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作贡献。”200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和要求。2009年3月1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指出医改“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中西医结合队伍。在加强包括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2004年8月24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家长会暨毕业动员会发言稿
下一篇:未成年女性怀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