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用冒牌 明目张胆欺诈为何还能蒙混过关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核心提示:据统计唐朝一共有20位公主,曾被赐婚出嫁,其中只有4人没有真的嫁出去,剩下的16位是真正的“散如满天星”,当然这里面不全是货真价实的公主,事实上只有6位属于天之骄女,分别是新兴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永安长公主、太和长公主以及安化长公主。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宋朝 王安石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和亲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比如说《左传》就有记载“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而固与范氏和亲”。

  历史上很多时期都曾经出现过和亲的现象。和亲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亲可以缓解两国剑拔弩张的关系,换取珍贵的和平。公元前651年——619年,襄王就和狄女进行了政治联姻。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成就自己的野心和霸业。

  众所周知,古代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王朝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心头大患,由于游牧民族经常会侵犯中原的百姓,经常会造成中原王朝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导致中原王朝的发展受阻。因此,和亲就成了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缓和双方紧张局势的重要方式。“和亲”这种政治手段,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

  和亲这个词现在看来是比较中性的,在古代帝王来看来和亲是下嫁,而游牧民族则是迎娶。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和亲是在军事上无法征服或者军事上有求于游牧民族的时候才会采取的方式,而和亲的公主绝大多数命运都比较悲惨。

  早在西汉时期,著名的汉高祖刘邦就给和亲开了个头,前200年,汉朝的宗室女也远嫁匈奴。直到前103年,汉朝一共有九位宗室女进行和亲。在中国日后的历史长河中,和亲成为很常见的现象。

  而和亲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贯穿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在唐朝更是达到鼎盛,成为一种安抚少数民族、调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常见办法,也是最优质的一种办法。而女人是这个政治手段的牺牲品。

  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已经成为了圣人可汗。唐朝建立后,李唐皇室曾多次与外番和亲,其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都超越了前代。安史之乱以后,大唐迅速衰败,甚至连平定安史之乱都对外借兵,这个时候的大唐不得不重新开启和亲的道路。

  唐朝周边的小国想要迎娶大唐的公主,那也要看自身的实力如何的。并不是每一个前来求亲的部族首领,都能够顺利迎娶到真正的大唐公主的。只有前来求亲的部族实力雄厚,才能够迎娶当朝皇帝的公主。如果实力差一些,或者皇帝没有适婚的女儿,那就只能从先帝的公主中挑选。如果皇帝的那些皇妹都已经嫁人了,或者还不到成亲的年龄。那么,就只能从大臣或者宗室当中挑选适龄女子。

  和亲并非是周边小国的主动,有时候中原宗主国也会主动,比如唐肃宗当政期间,一直都在和安禄山、史思明刀兵相见。为了尽快打赢叛军,唐朝政府决定,向附近的“回纥”借兵, 显然,这触及到了敏感的外交问题。当时,回纥想向唐朝求婚,如果双方成为“亲家”,一旦出兵打仗,互相帮助,自然就有了天大的借口。上面上的宁国公主和小宁国公主就是这样被嫁出去的。

  这些远嫁他乡的唐朝公主,为唐朝的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她们中很多人在和亲之后,过的生活并不好,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过得十分艰辛。特别是在生活习惯和饮食方面,跟物产丰饶的唐朝根本没法比。可是为了完成和亲的使命,她们却依然坚持了下来,实在令人敬佩。比如前面说到的小宁国公主,她在回纥生活了长达33年之久。在贞元七年(791年)病死的消息传回唐朝时,唐德宗废朝三日,以表达对小宁国公主的哀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和亲的公主是刘细君?

  谁是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并不是王昭君? 

  

  谁是第一个和亲公主?她连名字都没留下

  提到和亲公主,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上,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锋之中,曾有大量公主为了国家而远嫁他方,然而她们虽然付出良多,但很多人却并没能留下名字。历史上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如此,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而乌孙公主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在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的同时,北方的匈奴也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崛起,并趁楚汉争霸之际收复了被蒙恬夺取的河套地区,直接对西汉北部造成了威胁。封地位于太原的韩王信面对强大的匈奴,最终被迫投降,并与匈奴合兵南侵。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联合发兵南下,进入雁门关,攻取太原郡。同年冬,汉高祖刘邦统率谋士陈平、娄敬和将领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亲率32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然而,由于轻敌冒进,刘邦惨遭白登之围,被围七天七夜之后,依陈平之计与匈奴议和,这才得以安然返回。

  

  白登之围

  此战之后,根据娄敬的建议,刘邦本打算将独女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然而由于吕后的哭诉,最终没能成行。刘邦于是另选宗室女为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与匈奴和亲。

  《前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有载“娄敬进计和匈奴,请以鲁元公主妻单于,单于因之为女婿,有子则为外孙后世可以渐臣也,上将行之,吕后涕泣固请留之,乃止。更以宗室女为公主,妻单于,结和亲,岁致金币赂遗之。”

  

  综上所述,这位代替鲁元公主而远嫁匈奴的宗室女,便是历史上第一位和亲“公主”,可惜的是,她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乌孙公主刘细君: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很多人说第一位和亲的公主便是乌孙公主刘细君,实际上并不准确,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其实早在刘邦时期已经开始,在刘细君之前已经究竟有多少“公主”远嫁匈奴,根本不得而知。不过,这些公主大多不见于史料,且并没能留下名字,而刘细君则是第一位见于史料的和亲“公主”。

  刘细君是汉武帝刘彻的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故而史称“江都公主”。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刘建谋反失败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们则被处以弃市之刑,刘细君虽因年幼而幸免于难,却也成为罪臣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切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并从西域方向对匈奴形成半包围之势,逐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于是以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

  细君出嫁到乌孙国,嫁给的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而且由于不适应塞外的生活,而整天闷闷不乐。更惨的是当时匈奴为了阻挠乌孙与汉朝的结盟,也派了一位和亲公主过去而这位匈奴公主实在是一个泼辣角色,由于同样是游牧民族,她很快的适应了乌孙国的生活,并牢牢的控制主乌孙国王。处在这种境况下的细君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她曾几次写信回汉朝讲述她在乌孙的不快乐,汉武帝也了解他的处境,但也只能经常派使臣去看望她。

  猎骄靡年老,按照乌孙的习俗,便打算将刘细君按照习俗嫁给孙子军须靡,生活在注重仁义礼德的大汉细君公主不同意,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种近乎为乱伦的习俗,并上书汉武帝。但汉武帝回信表示,“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刘细君无法,只得在猎骄靡死后嫁给其孙,为右夫人,并为其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少夫。就这样,在乌孙生活几年后,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就郁郁而终,死时好像也就刚刚25岁而已。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位出塞公主的结局,可以说还蛮凄惨的,当大汉历史上的英雄在沙场上流血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温柔女子在为国家默默的奉献。无论怎样,她的历史作用是同等的,不是书上那一句话可以带过的。

  正如前文所说,历史上到底有多少和亲公主远嫁他方,目前根本无法统计,但毫无疑问的是,她们为国家的存亡和稳定,付出了太多太多。

  为什么用假公主也能蒙混过关?

  “和亲”的公主们,最著名的莫过于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并不是所有的和亲派去的都是真正的公主,很多派去和亲的很多都是皇宫里面容姣好的宫女丫鬟,很多皇帝是舍不得将宝贝女儿嫁到边远的少数民族那里的。众所周知王昭君其实是宫女,文成公主则是一名王爷的亲闺女。

  其实不仅仅是弱小的朝代会出现和秦这种现象,甚至连一些极为强盛的朝代也免不了这样的事情。万朝来疆的唐朝看起来是非常强大,动不动就和亲,那么到底送出了多少位真公主?数量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从人情上讲,唐朝时期的帝王当然会出现不舍得自己的女儿,去偏远的苦寒之地受苦,因此,有的时候会用“假公主”来和亲。“假公主”的意思就是皇帝的养女或者是皇帝临时认的“义女”。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女儿称为“宗室出女”,临到异邦要来讨人了,才手忙脚乱地把这些郡主、县主封为公主,让她们体体面面地出嫁,为国献身。这事儿,隋朝也干过:宗室女嫁突厥父子四人 李靖为什么要杀义成公主?

  且看,高祖李渊有女儿十九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二十一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那时哪有那么多守节的破规矩,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中期以前,皇帝的亲生女儿都不肯嫁到国外去和亲——要去,就让那些堂姐堂妹们去吧。另外唐朝勋贵讲究长子袭爵,次子尚主,公主基本很小就指婚了,和亲就只能用假的了。

  

  另一个说法:根据史学专家的统计,整个唐朝一共有16位公主和少数民族首领和亲,另外还有4位公主因为各种原因没嫁成。这样算起来,唐朝一共有20位公主参与了和亲。那么,在这里面到底有几个才是真公主呢?答案是6个。20位公主里面只有6位是真的,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没想到吧。这6位真公主分别是唐太宗第15女新兴公主(取消)、唐肃宗次女宁国公主以及唐穆宗第8女咸安公主。剩下三个是皇妹永安长公主、太和长公主和安化长公主。在唐朝和亲的那些公主中,只有交河公主和崇徽公主是大臣之女,这两位公主的父亲,甚至都不是汉人。交河公主的父亲是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怀道,公元722年被唐玄宗下旨赐婚给西突厥别部突骑施的苏禄可汗。而崇徽公主则是唐朝名将仆固怀恩的女儿,他是铁勒仆固部人。公元769年,崇徽公主被唐代宗赐婚给回纥牟羽可汗。这两位公主的和亲,实际上都是苏禄可汗和牟羽可汗主动要求的,他们指名道姓要娶这两位女子为妻。所以唐朝的皇帝就把这两位女子封为公主,赐婚给这两位可汗了。在唐朝和亲的20位公主当中,最多的就是出身于宗室家庭的女子了。例如著名的文成公主,她实际上就是唐朝宗室出身。关于她的父亲,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史学专家一般认为她可能是李渊堂侄,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

  文成公主后,此后唐朝就在和亲的道路上一去不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假公主”的情况?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唐朝的和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妥协,不管是“打不过了缓一缓”的妥协,还是“忙着呢没空废话”的妥协,都是一种妥协;而在对方看来就是自己拥有了唐朝的“人质”,有了一个下台阶的“借口”,有了一个比圣旨还厉害的“承诺”。那就会有人产生疑问,唐朝将这些并不是皇帝亲生女儿的公主送给其他国家,被发现以后,难道不会招致战争吗?从唐朝的历史来看,并没有出现过因为和亲公主不是皇帝亲生女儿而导致的战争。另外公主并不仅仅是皇帝女儿的称号。有的宗室女子也会被称为公主,诸侯的女儿也可以被称为公主。和亲政策中所说的将公主送去,说的并不是将皇帝的亲生女儿送去和亲。即便是要前去和亲的公主和皇帝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要皇帝当下将她认作了“义女”,那么这个女子的身份从此以后就一定是公主了,毕竟当时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所说出来的话就是真理,是没有人怀疑的。所以这个女子一旦身份成为了公主,待遇也肯定是和真正的公主一样的,这样看来,是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也不是非常重要了,是皇帝承认的公主就行。

  除此以外,皇帝的亲生女儿都是在皇宫中长大的,从小就是娇生惯养的,只要公主的夫婿让公主有些不满或者生气,这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大事,毕竟是自己从小呵护长大的亲生女儿。而这些娇生惯养的公主一旦在偏远的苦寒之地受了苦,无疑是会让中原的王朝挑起战争的。而宗室的女子或者皇帝认的义女,相比于皇帝真正的女儿会更加顺从,也不敢特别放肆。因此,那些藩属国王对于这类的女子可以说是更加中意,既得到了中原王朝驸马的名头,又不用担心公主会在自己的藩属国中过于放肆。即便是“冒牌“的公主,那也是中原王朝亲手送出去的,在战争发生的时候,还是要担心和亲公主的安危的,如果皇帝对这个和亲公主不管不顾,无疑会引来百姓的质问。

  因为他们不看重公主的来历,那唐朝自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尊贵的女孩子们去受苦,很多和亲公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一个著名的典型就是小宁国公主,公元758年她作为荣王之女,而被封的公主,陪宁国公主嫁去回纥,做葛勒可汗妾室,次年可汗死掉之后,宁国公主抛下她回去了,然后她按照习俗嫁给了可汗之子,被遗忘后病死。跨越隋朝和唐朝的隋朝宗室之女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后三个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外嫁的公主虽然大多都是生活在高墙大院之中,养在深闺人未识,但生在帝王家,必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修养。当她们出嫁时,最首要是有大量的嫁妆,有大量的陪嫁人员(758年时唐肃宗将女儿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英武可汗,陪嫁的人员中有荣工李琬的女儿小宁国公主),有的还带去一些工匠技师和书籍。这些去往异国的人们把中原精美的物品、高超的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汉家诗赋以及汉族人的血缘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带到了边疆各族。

  作为一种维系和平的纽带,唐朝的公主们付出了太多,但是她们的牺牲换来的是唐朝几百年的繁荣昌盛,几百年来的盛世太平,她们柔弱而坚毅勇敢的心,是必然被人所记住和钦佩的心,所以每一位公主其实都和文成公主一样伟大,文成公主象征的也不仅仅只是她个人,而是这20位唐朝奇女子。

  送亲弘化公主的淮阳王李道明一不留神,竟泄漏了“弘化公主并非皇帝的亲生女”的国家机密,李道明也被革除王位降职。后来,和亲公主“非帝女”的真实身份不再隐瞒,金城公主入藏,就明言她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不过,她的规格更高,由皇帝亲自送亲到始平县,还割了水草丰美的河西九曲给公主,成了唐代最为隆重,也是最为赔本的一次和亲。

  到了唐肃宗之后,当时的唐朝可以说是风雨飘摇,国力已弱,他们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可谓是元气大伤。当时很有实力的回纥可汗就在这紧要关头向唐肃宗提亲,唐肃宗肯定是答应了,毕竟这个时期国家正是虚弱的时候,需要兵强马壮的夫婿帮忙。皇帝不得不派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了。打虎尤靠亲兄亲,和亲还须亲生女。

  唐朝和亲公主一览表

  宏化公主:宗室女。嫁吐谷浑王诸曷钵。

  文成公主:宗室女。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新兴公主:太宗李世民女。许嫁薛延陀王真珠,后绝婚,改嫁长孙曦。

  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女。嫁吐蕃赞普弃隶缩赞。

  金山公主:宋王李成器女。嫁突厥可汗默啜。

  固安公主:辛氏。嫁奚王李大酾。

  永乐公主:杨嗣昌女,杨嗣昌为东平王李续外孙。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

  燕郡公主:慕容嘉宾与余姚县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郁干。

  交河公主: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东光公主:驸马都尉韦捷与新平公主女。嫁奚可汗饶乐郡王李鲁苏。

  东华公主:玄宗堂外甥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邵固。

  和义公主:宗室告城县令李参女。嫁拔汗那可汗阿悉烂达干。

  静乐公主:驸马都尉独孤明与信成公主女。嫁契丹松漠郡王李怀节。

  宜芳公主:杨氏。唐玄宗外甥女。嫁奚可汗饶乐郡王李延宠。

  宁国公主:肃宗李亨女。先嫁郑巽,再嫁薛康衡,三嫁回纥英武可汗磨延啜。

  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女。嫁回纥英武可汗磨延啜。

  崇徽公主:大宁郡王仆固怀恩女。嫁回纥英义可汗移地健。

  咸安公主:德宗李适女。嫁回纥天亲可汗顿莫贺。

  永安公主:宪宗李纯女。嫁回纥保义可汗。

  太和公主:宪宗李纯女。嫁回纥崇德可汗。

  安化公主:宗室女。嫁南诏圣明文武皇帝隆舜。

  弘化公主:明知道你是假公主 也认了

  说起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大家必定感到陌生,虽然号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但是为何没有文成公主那么有名呢?她明明是唐朝第一个和亲的公主啊。其实这跟他们嫁的夫君影响力有关。毕竟弘化公主是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而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吐谷浑今何在?

  唐朝初期,前凉张氏与慕容吐谷浑家族联姻,之后携手骚扰中原边境,而且横亘在丝绸之路上,阻碍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出手武力镇压,但是武力镇压并非最好的手段,尤其是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不少人就想到了少数民族联姻然后团结的事情,又想到前朝所为,于是也建议采取和亲政策。

  贞观十年,唐太宗册封的河源郡王、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进朝面圣。慕容诺曷钵一再请求大唐公主下嫁,李世民本着恩威并重的原则,答应选一位大唐公主下嫁慕容诺曷钵。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和亲,一般都是用宫女或者宗室代替公主远嫁。和亲的宫女或者宗室女,会被册封为公主,以皇帝的女儿名义远嫁。李世民见淮阳王李道明(李渊的堂弟河南王李贽的儿子)无寸功于社稷,就命令他的女儿嫁给慕容诺曷钵。

  贞观十三年,李道明的女儿被唐太宗册封为“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弘化公主因其秀丽端庄,犹如天上玉兔的真身,清仪缥缈,认为其能倾国倾城,而且大胆聪明,她成为了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弘化公主17岁,慕容诺曷钵16岁,并不像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和亲的公主嫁给了大老爷们那么凄惨。《新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里的弘化公主,《唐会要》作“宏化公主”。反正不管是弘化也好,宏化也罢,她都是以李世民女儿的名义,下嫁吐谷浑可汗。宏化公主出降(帝王之女出嫁)的时候,由左骁卫将军,淮阳王李道明和右武卫将军慕容宝节携带大量物资负责送亲。李道明送亲到了吐谷浑之后,受到了慕容诺曷钵的隆重招待。不知道这家伙是酒喝多了还是亲女儿出嫁很开心,居然当众说出了宏化公主不是李世民的女儿,而是他的亲生女儿的这个大实话。(此事典出《旧唐书》语:“送弘化公主还蕃,坐泄主非太宗女。”)

  其实宏化公主的身份问题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她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慕容诺曷钵也知道她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是必须装着是,因为出嫁的礼仪是按照李世民的女儿。这样慕容诺曷钵娶宏化公主,是大唐的驸马的身份。李道明这个傻冒挑明了是自己的女儿,那就是郡王之女,淮阳王与河源郡王爵位平等,就是门当户对,就不叫“出降”,而是出嫁,慕容诺曷钵就变成了淮阳国女婿,这就让慕容诺曷钵脸往哪里搁?

  李道明真的不成器,如此口无遮拦,说出弘化公主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这也让李世民很难堪。弘化公主和亲的前期工作,都是按照皇帝女儿的礼制进行的。李道明突然说出宏化公主是他的女儿,这不是明摆着打了李世民“金口御言”的脸吗?和亲这种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拿假公主冒充皇帝女儿出嫁,比如隋朝和亲突厥的义成公主,就是宗室女假冒皇帝女儿出嫁的。历史上一直没出现送亲使者泄露天机的事情,偏偏大唐朝的送亲使者闹出国际笑话。李道明这么做,让天可汗的面子往哪放啊?

  但是由于当时的唐朝国力鼎盛,慕容诺曷钵虽然满肚子委屈,也不好博人脸,他也不得不按照迎娶皇帝女儿的礼制完婚。李道明送亲任务结束后回国,被李世民大骂了一顿。李道明犯的罪,真要认真追究起来,杀头都不为过。李世民看在李道明哥哥李道玄的面子上,没有严厉处罚李道明,但是也把李道明淮阳王的爵位褫夺了。李道明后来只得老老实实混吃等死,最后得了善终。李道明虽然得了善终,但是没逃过史笔挞伐。《旧唐书》把他的事迹记载在李道玄和李道宗之间。

  当然这次和亲卓有成效,有一年她的丞相和她的两个弟弟在密谋过程中,想要劫持弘化公主和当时的君主投奔其她的地方,弘化公主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没有一丝的慌乱,她和君主短暂的商议了之后只带了少量的兵人去出发解决这个事情,连夜赶到了一个成县城求的援助,当时那个县城的刺史杜凤举的帮助之下,那个宣王的阴谋破灭,最后论也也稳定了当时国内的朝局,同时吐谷浑自然而然也停下了对于唐朝的进犯,之后双方互相友好往来10年,直到吐谷浑屡遭吐蕃的进犯。后来这个国家还是被灭了,毕竟她的国力不如别的地方,年仅41岁的弘化公主和她的丈夫暂时居住在了凉州。

  一住就是九年,而且唐高宗也曾经派人保护过这位公主,把她们安置到了灵州那一片地方,让这个君主担任当地的刺史,在弘化公主66岁的时候,她还辅佐自己的儿子继续治理中灵州,武则天称皇帝之后,也给了这位公主一些恩赐,弘化公主被封为了大周西平大长公主,在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弘化公主回到长安也受到了武则天的热情招待,最后弘化公主也是善有善报。据志文记载,弘化公主于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寝疾于灵州东衙之私第”,“圣历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享年76岁。她是和平的使者坚持了自己的使命,50多年维护了两地的和平,不论是这份毅力还是这份爱国之情都特别的让人值得铭记和赞颂的。弘化公主也成为唯一一个能回到唐朝的公主。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出嫁时,在半路上面,文成公主受到了弘化公主和她的君主的热烈欢迎。大概是文成公主也是非常不舍得离开故土和亲人的,当时她特别的伤心难过,但是她进入藏族之后,她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不知道弘化公主有没有给这个同病相怜的姑娘一些安慰和鼓励,或者是一些建议呢?

  唐太宗新兴公主被和亲 耍了无赖不嫁了

  唐太宗是唐朝非常强悍的帝王,早在当初唐高祖李渊起兵之时,就建立功勋。后来更是由“玄武门之变”血腥上位,开创贞观之治。

  唐朝公主地位不低,用来和亲的公主多为宗室女,而真正的公主用来和亲的少之又少,更何况是在唐太宗时期了。

  这样一位铁血帝王,对外政策应该都是强硬的。大多数人皆以为如此,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太宗也曾将自己的一位女儿用来和亲。这位公主,就是唐太宗十四女新兴公主。

  新兴公主被父亲用来和亲已经算悲哀的了,但更悲哀的是自己的和亲是为了换回父亲倚仗的大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时期名将契苾何力被薛延陀俘虏。当时有大臣说何力本来就是异族,与薛延陀相通。说是被俘虏,没准何力在里面如鱼得水,早就反叛唐朝了。

  契苾何力早些年率部归顺唐朝,一直以来都忠心耿耿,立有大功。所以唐太宗说契苾部反叛“必非何力之意。”

  当时正好有薛延陀使者前来求亲,唐太宗因此得知何力的确未曾反叛。一边是薛延陀求婚,一边是契苾何力,朝堂上下始终无法商议出一个好的结果。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延陀屈强,朕策顾有二:选士十万击之,使无遗种,百年计也;绝昏羁縻,使无边忧,三十年计也。然则孰利?”

  也就是说一是召集十万大军击败薛延陀,斩草除根。一是笼络薛延陀,使得边境无忧,哪个更好。

  房玄龄回答:“今大乱余氓,痍破未完,战虽胜,犹危道也。不如和亲。”房玄龄的意思就是说国家尚未彻底安定,就算战争胜利了,对国家也是危局,不如和亲。

  唐太宗最后听取了房玄龄的意见,决定将十四女新兴公主嫁给薛延陀真珠可汗。于是大宴薛延陀使者,群臣皆参宴,命奏《庆善》、《破阵》盛乐,十部伎翩翩起舞。

  唐太宗旨意传到薛延陀,命真珠可汗亲往迎亲,在灵州举办婚礼。真珠可汗接到旨意,诧异道:“我是铁勒部人,陛下以我为可汗,还将公主嫁给我,甚至因为我的亲事御驾临幸边地,这是我莫大的荣耀啊!”

  于是真珠可汗命部下搜罗部族羊马,作为聘礼送往唐朝。部落中有人说:“可汗您与唐朝皇帝都是一国国主,为何要前往朝贡?如今后悔,还不晚。”

  真珠可汗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大唐天子有德,是四方共主,如今独独留我,舍我求它,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属下不敢说。

  这桩婚事好像就这般定下来了,但是婚事的结局,大家一定想不到。而唐太宗也在这场婚事中,耍了无赖。

  真珠可汗带着牛羊马等牲畜达十万头,不远万里前往灵州成婚。途中经历暴风雪,牲畜冻死的冻死,逃走的逃走。到了灵州的时候,已经损失过半。

  好不容易到了灵州,唐太宗却以聘礼不足为由,取消了与薛延陀真珠可汗的和亲。最后新兴公主嫁给了长孙家的长孙曦,后来公主驸马合葬昭陵。

  这场和亲中,唐朝占了大便宜。不仅换回了大将契苾何力,公主也没有真的前往和亲。而真珠可汗损失如此多的牲畜,部族实力大大消减,对大唐边境已经构不成威胁。

  金山公主艰难的和亲,三次意外引发刀兵之乱,结局却是她最想要的

  金山公主的和亲之路一波三折,两次意外事件,差点引发大唐与突厥兵戎相见。都说好事多磨,可多磨的未必都是好事,这场婚姻最终还是以流血告终。

  “驸马”叫默啜,是“后突厥”的第二任可汗。默啜野心勃勃,一直试图恢复突厥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他离人生的目标距离也并不遥远,周边的吐谷浑、奚、契丹等部族被他打得满地找牙,已经对他跪拜认大哥了。

  以后突厥的实力,一点不比东突厥时代弱,只可惜他面对的是更强大的唐朝。武则天在位期间,默啜虽然多次南下打草谷,却也常常被打得满头大包。后来他干脆跪拜武则天叫干妈,还差一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武家。

  不过,本文所说的和亲不是武则天在世时,默啜嫁女那一次,而是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嫁金山公主给默啜这一次。

  自从神龙革命武则天逊位之后,大唐进入多事之秋,李家子孙以7年5次政变的频次,把皇宫变成最危险的雷区。默啜当然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时机,特地派使者进京窥探时机。

  满朝士大夫一看见突厥使者,这才想起来边境上还卧着一头狼,万一这家伙闻着腥味来打食,以大唐当时乱糟糟的状况,根本没有心力对付。

  于是唐玄宗一咬牙:默啜乖乖,朕要招你为驸马。

  默啜一听直流口水,倒也不是他缺美女,实在是陪嫁太诱人了!这不,他刚刚应允,大唐和亲使和逢尧就押着数十辆大车,浩浩荡荡地来了。

  默啜亲自眼窝子浅,亲自去验视,结果没等看完就勃然大怒:“礼单上写的是金镂鞍,却用镀金的糊弄我,肯定是你们这些使臣偷梁换柱,说不定大婚那天你们搞个假公主戏耍老子。”说罢他扔下使团,气呼呼地跑了。

  我们也搞不清是礼单错了,还是真被调包了,也或许这玩意就这么叫,反正默啜认死理,盯住这个小细节不放了。

  好在和逢尧不简单,这伙计脑子灵光,以嘴皮子溜著称。他大声喝住突厥使者:“我们汉人最尊崇女婿,这副马鞍就是最重要的证据。鞍者安也,永久平安,这是对默啜可汗最深情的祝福,哪里是金银能比得了的?你们怎么能光贪图材质的贵重,却忘了这份情呢?”

  突厥使者瞪着俩眼珠一句话说不出来:好像有道理哟,可明明是他们违规,怎么错了的是我们呢?

  话传到默啜耳朵里,他也跟使者一样,想了半天才说:这位唐使大概是吃铁石长大的,拗得很,谁让咱大字不识几个呢,算了,就按他说的办吧。

  粗人一低头往往很可爱,默啜认定和逢尧不好对付,于是干脆变身温柔的小绵羊,随便和逢尧摆弄。

  和逢尧说,你得以唐人装束礼拜,默啜挽起头发,裹上幞头,穿上紫红色的唐装。和逢尧说你得跪拜,默啜老老实实面向南方三叩九拜。和逢尧又说,你得派个儿子入朝谢恩,默啜就令儿子“杨我支”跟使团走一趟。

  第一次危机就这样被和逢尧巧妙化解。

  杨我支到达长安后,受到热情招待。正赶上新年庆典,唐玄宗在安福门大宴群臣,同时让杨我支顺便见一见未来的“小妈”金山公主。

  这位金山公主其实并不是唐玄宗的女儿,而是宋王李成器的女儿,原本是县主,因为奉命和亲才被赐封金山公主。

  这一年金山公主大概也就是个十二三岁的未成年少女,在妈妈的怀里撒娇的年龄,却要被远嫁漠北,当然一万个不愿意。

  国家大事又由不得她的性子,在家人的半劝半强制下,金山公主梨花带雨,双眼红肿地在宴席上露了个面。她大概没想到,正是自己耍小性子,才挽救了自己的幸福。

  杨我支一见这种情形满心不快:弄个假公主也就算了,这是你们汉人的一贯伎俩,咱认了,好歹也拿个笑脸相见吧,这一脸哭相到俺们突厥那里吊丧去啊?太不拿我们可汗当干部了!

  杨我支回来一汇报,默啜跟吞了只苍蝇似的:瞅瞅我当初那头磕得多虔诚,原来人家逗我玩呢,根本没把我这个女婿当回事,TM的和逢尧,你不是说汉人最尊崇女婿嘛,下次碰上你撕烂你的嘴。

  估计这个原因,默啜懒得催促,大唐也乐于拖拉,金山公主出嫁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夏天也没有成行。又一个意外的发生,彻底搅黄了这次和亲。

  太极元年六月,奚族人入侵幽州,唐军12万大军居然被奚族人八千骑兵打得大败,幽州大都督孙佺与副将周以悌被生擒活捉,这就是有名的冷陉之战。

  奚族人偷师孙权祸水引曹的伎俩,他们把孙佺、周以悌,以及所有唐军俘虏,全都交给了默啜。默啜正为和亲两次被耍生闷气,一看黑压压的唐军,想都没想就将他们全部杀害了。

  默啜此举暴露了他的粗鄙和短视,但他命好,那时候的大唐刚刚结束动乱,腾不出手给他上课,便宜了他。

  和亲失败了,金山公主的归宿呢?不清楚,她原本就不是公主,史书上没有她的传记,对她来说没有故事就是最大的幸福,不是吗?

  两个公主同嫁 一个返唐一个客死他乡

  历史上的和亲,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位公主。不过,偶尔也会有两位公主一同和亲的现象。例如宁国公主和小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宝贝女儿,也是唐玄宗的亲孙女。

  安史之乱发生,长安沦陷,当时的唐玄宗已经无心收复失地,这个事由他的儿子唐肃宗承担,唐肃宗也不是那种英明神武的皇帝,他只能依靠郭子仪。大唐的军队已经军心涣散,战斗力不强,所以郭子仪跟唐肃宗商议,向回纥借兵,回纥葛勒可汗派太子与唐朝当时的太子李豫(后来的唐代宗)在甘肃歃血为盟,约为兄弟。

  仆固怀恩带了四千精兵,跟郭子仪的军队合军收复长安、洛阳、河北等地,基本平息了战乱。安史之乱平息以后,回纥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面对自己的恩人,也爽快的同意了,将宁国公主作为和亲公主。得到和亲的任务后,宁国公主表现愿意前往。这个宁国公主很有意思,她颜值非常高,是皇帝七个女儿里容貌最为拔尖的那个,是个出了名的美女。不过这个美女有点克夫,曾经在唐朝出嫁了两次,先是嫁给了荥阳郑巽,后来,又嫁给了河东薛康衡,巧得很,只要这俩男人跟公主一结婚,立刻急匆匆地去世了。

  唐肃宗不但将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为妻,还册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可汗。皇帝亲女远嫁,乃是前所未有之事。因此,唐朝为这场婚事置办了丰厚的嫁妆,同时还准备了盛大的仪仗。整个和亲使团,以堂侄左司郎中——汉中王李瑀为兵部郎中、摄御史中丞、鸿胪卿,副之,兼充宁国公主礼会使。特差重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送至界首。

  而唐肃宗则亲自将宁国公主送至咸阳磁门。分手前,宁国公主哭着对皇帝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

  女儿如此懂事,让唐肃宗心如刀绞。但是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容不得这些儿女情长了。因此唐肃宗只好流着眼泪,与女儿作别。

  大唐使团到了回纥牙帐,却发现回纥可汗倨傲地坐在自己的宝座之上,丝毫没有起身接受诏书的意思。原来,回纥可汗通过平定安史之乱,已经尽知唐朝虚实。对于唐朝,已经不再那么敬畏。因此回纥可汗询问使团官员李瑀:“敢问王爷是皇帝什么人?”李瑀回答:“我是今上的堂弟”。结果回纥可汗却怒道:“两国主君臣有礼,为何不向我下跪?”

  面对这样的侮辱,李瑀不卑不亢道:“唐天子见可汗有功,将自己亲生女儿嫁给了你。要知道在以往,和亲公主实际皆为宗室之女。接受如此厚恩,可汗难道还要坐在榻上接受诏书?”

  听说自己果然迎娶的是真公主,回纥可汗欣喜若狂,于是他立即走下宝座,接受了册命。次日册封宁国公主为“可敦”(王后),向唐肃宗进献马五百匹及貂裘、白赩等贵重物品,由李瑀带回长安。回纥可汗娶了大唐真公主,让回纥百姓欣喜若狂,他们纷纷说:“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白话文:“唐天子看重我们,送真女儿来结亲,欧耶!”

  可见在与中原王朝的斗争中,游牧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宁国公主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当时和亲的时候,为了怕公主远嫁异乡孤单,荣王李琬的女儿也跟随公主一同嫁给了回纥葛勒可汗。宁国公主在回纥原本准备大展拳脚,为大唐的利益出力时,宁国公主克夫的魔咒又发生在了回纥葛勒可汗身上,8个月后,老迈的英武可汗就稀里糊涂地咽气。按照回纥的习俗,未生下孩子的宁国公主是要陪葬的。宁国公主说:“我们中国律法,丈夫死后便要为丈夫服丧,早晚哭悼一次,三年后便可以脱下丧服。你们回纥娶媳妇,必是仰慕中国礼法,如果依从了你们回纥的礼法,又何须不远万里求亲。”加上大唐那些娘家人就亲自出面周旋起来,结果,在大唐的压力下。最终,宁国公主也是狠人,也尊从了回纥的剺面习俗,拿刀划破脸“毁容”,形容憔悴地回到唐朝,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说到底,宁国公主还是因为有一个在位的皇帝老爸可以给她撑腰,所以她才可以那么幸运的回家罢了,再对比一下静乐公主独孤氏被契丹人杀死时,唐玄宗李隆基的冷漠态度,实在是倍感凄凉啊!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唐德宗即位,册封萧国大长公主,卒于家中。至于宁国公主后来生活得怎样?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三次嫁人,且容貌尽毁的女子,即使可以享受到人间的荣华富贵,却无法忘却当年的凄苦噩梦。这在和亲的公主里面,宁国公主算是奇葩而又最幸运的一个。

  

  

  

  

  一千多年后,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南部图瓦共和国一个偏远的Tere-Khol湖中(距离俄蒙边境数十公里)发现一处唐朝建筑(上图绿色处),考古学家们在此发现了方形建筑物地基、与建筑物正面相连的成对楼梯、立式梁结构、支撑屋顶的雕花顶梁结构、陶制瓦片等具有中国唐代建筑特色的遗迹。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绘有雕花图案的赤陶浮雕等,这种吉祥图案在中国唐代古迹中较为常见。这处名为“博尔巴任”(Por-Bajin)的古城堡遗址,被认为是当年回纥为宁国公主修建的行宫。不得不说,宁国公主确实是古代难得的奇女子。

  但是荣王李琬的女儿却不能够返回家乡,而是改嫁给了英武可汗之次子的牟羽可汗(唐册封为英义建功可汗),毕竟,她给回纥的国王生过孩子,最终,只能认命,她压根也回不了大唐。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但是,她一生没有封号,死后未得追封。之所以称“小宁国公主”,还是因为她的身份是宁国公主“媵妾”。

  版本二描述:

  唐肃宗之女宁国公主初嫁荥阳郑巽,郑早逝,公主改嫁河东薛康衡,薛也早早去世。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唐肃宗决定以宁国公主和亲回纥,进一步巩固双方的良好关系,对象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毗伽阙可汗。公主坦然接受了这一历史使命。

  和亲车队启程那天,对女儿心怀愧疚的唐肃宗亲自送行到咸阳磁门驿。公主虽然哭泣着告辞,仍字字铿锵地对父亲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肃宗流着眼泪,目送女儿的车驾离开。

  送亲使者——唐肃宗堂弟、汉中郡王李瑀抵达回纥毗伽阙可汗的牙帐。毗伽阙端起架子,身穿赭黄袍,戴胡帽,坐在榻上,让李瑀站在帐外,问李瑀道:“王是天可汗的什么亲属?”

  李瑀不卑不亢地回答:“我是唐天子的堂弟。”可汗又问:“站在王前面的那个人呢?”李瑀介绍道:“那是中使雷卢俊。”可汗不高兴地问:“中使是奴婢,怎能站在郎君的前面?”

  雷卢俊畏惧,赶快跳到后面站好。李瑀却直挺挺地站着,不向可汗行礼。可汗问:“君臣有礼,你怎么不拜我?”意思是到了回纥的地盘上,可汗是君,李瑀不过是唐朝的一个郡王,是臣,应该对回纥可汗行参拜之礼。

  李瑀威风堂堂地回应道:“你搞错木有?我唐天子看在可汗你立有功劳的份上,把亲生女儿嫁给你联姻。你也不想想,过去中原嫁到外蕃和亲的有几个真公主?还不都是宗室之女挂个公主的名号而已,别人还乐得P颠颠的。如今宁国公主是真公主,才貌双全,不远万里嫁给可汗。可汗是唐天子的女婿,应当遵守女婿的礼仪,岂能坐在榻上接受诏命!”

  毗伽阙可汗无话可说,起身奉诏,接受册命,次日册封宁国公主为“可敦”(王后),向唐肃宗进献马五百匹及貂裘、白赩等贵重物品,由李瑀带回长安。回纥贵族欢欣鼓舞:“唐天子看重我们,送真女儿来结亲,欧耶!”

  不过,第二年夏四月,毗伽阙可汗就去世了,其子登里可汗继位。宁国公主没有生育,该怎么办呢?

  回纥可汗帐下牙官、都督等想让公主按回纥的风俗殉葬。公主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我中土的规矩是,丈夫去世,妻子服丧,早晚哭临灵前,服满三年丧即可。回纥从中原娶妻,就必须效慕中原的规矩。如果要遵循本地的礼法,何必迢迢万里地结这场婚?”

  谈判的结果是宁国公主部分采用回纥的礼法,用刀划破面部,大哭一场,然后返回唐朝。当年秋八月,宁国公主荣归,唐肃宗诏令众人在明凤门外迎接公主。一直到唐德宗贞元年间,宁国公主都还健在。

  正史的记载

  《新唐书·列传第八》

  萧国公主,始封宁国。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二年,还朝。贞元中,让府属,更置邑司。

  资治通鉴记载

  《资治通鉴》:“敦煌王承寀至回纥牙帐,回纥可汗以女妻之。”

  《旧唐书》:“册回纥可汗女为毗伽公主”“炖煌王承寀自回纥使还,拜宗正卿;纳回纥公主为妃”“遣故邠王男承采,封为敦煌王,将军石定番,使于回纥,以修好征兵。及至其牙,可汗以女嫁于承采”。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乾元元年五月壬申朔,回纥使多亥阿波八十人,黑衣大食酋长阁之等六人并朝见,至阁门争长,通事舍人乃分为左右,从东西门并入。六月戊戌,宴回纥使于紫宸殿前。斋蕃日秋七月丁亥,诏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出降。其降蕃日,仍以堂弟汉中郡王李瑀为特进、试太常卿、摄御史大夫,充册命英武威远毗伽可汗使;

  以堂侄左司郎中李巽为兵部郎中、摄御史中丞、鸿胪卿,副之,兼充宁国公主礼会使。特差重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冀国公裴冕送至界首。癸巳,以册立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上御宣政殿,汉中王瑀受册命。甲午,肃宗送宁国公主至咸阳磁门驿,公主泣而言曰:“国家事重,死且无恨!”上流涕而还。及瑀至其牙帐,毗伽阙可汗衣赭黄袍,胡帽,坐于帐中榻上,仪卫甚盛,引瑀立于帐外,谓瑀曰:“王是天可汗何亲?”瑀曰:“是唐天子堂弟。”又问:“于王上立者为谁?”瑀曰:“中使雷卢俊。”可汗又报曰:“中使是奴,何得向郎君上立?”雷卢俊竦惧,跳身向下立定。瑀不拜而立。

  可汗报曰:“两国主君臣有礼,何得不拜?”瑀曰:“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今宁国公主,天子真女,又有才貌,万里嫁与可汗。可汗是唐家天子女婿,合有礼数。岂得坐于榻上受诏命耶!”可汗乃起奉诏,便受册命。翼日,册公主为可敦,蕃酋欢欣曰:“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瑀所送国信缯彩衣服金银器皿,可汗尽分与衙官、酋长等。及瑀回,可汗献马五百匹、貂裘、白赩。

  八月,回纥使王子骨啜特勒及宰相帝德等骁将三千人助国讨逆。肃宗嘉其远至,赐宴,命随朔方行营使仆固怀恩押之。

  九月甲申,回纥使大首领盖将等谢公主下降,兼奏破坚昆五万人,宴于紫宸殿,赐物有差。十二月甲午,回纥使三妇人,谢宁国公主之聘也,赐宴紫宸殿。

  ……乾元二年……夏四月,回纥毗伽阙可汗死。长子叶护先被杀,乃立其少子登里可汗,其妻为可敦。六月丙午,以左金吾卫将军李通为试鸿胪卿、摄御史中丞,充吊祭回纥使。毗伽阙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公主曰:“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然公主亦依回纥法,剺面大哭,竟以无子得归。秋八月,宁国公主自回纥还,诏百官于明凤门外迎之。 

  咸安公主出塞和亲嫁四夫 客死回纥葬他乡

  咸安公主也先后嫁给了四任回纥可汗;不过,前三任丈夫是亲祖孙三代,最后一任是以前的臣属。这份离奇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和亲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咸安公主,唐德宗李适的八女儿,生母不详,应系普通宫人所生。虽然不是嫡出,但她却是李适的亲生骨肉,是大唐名副其实的正牌公主。咸安公主远嫁回纥(原称回纥),这是唐德宗没有办法的办法。

  唐德宗即位时,国力衰弱,边境不宁,北有傲慢不逊的回纥,西有不断掠的吐蕃,大唐帝国一度陷入困境。期间,回纥可汗“屡求和亲,且请婚,上未之许”(《资治通鉴·唐纪》)。与此同时,吐蕃也多次侵犯唐朝,贞元三年(787)五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让大唐朝野为之震动。九月,回纥趁乱再次请求和亲。回纥和吐蕃,一个要女人,一个抢地盘,北、西边境两头吃紧。

  当时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即位不久,便派遣使者献方物向唐朝请求和亲。唐德宗李适,原来想不答应,宰相李沁劝解指出:回纥与唐朝的交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回纥依赖唐朝供应丝绢,茶、粮种、金银、钢铁及手工业品等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唐朝也要从回纥牧区不断补充马匹。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唐朝军用、民用的马匹都很缺乏。

  李沁对回纥的继续和亲又提出几项条件:回纥向唐朝称臣,限制来唐使臣的随从人数,绢马贸易维持一定的限额数量等。”回纥表示愿意遵守。于是,唐德宗将自己亲生的第八个女儿咸安公主出嫁回纥为可敦。

  然而,不幸却接踵而至。一年后,即贞元五年(789)十二月,长寿天亲可汗病逝,其子忠贞可汗继立。按照回纥奇异的“收继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通典》)的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贞可汗结为夫妻。

  三个月后,即贞元六年(790)三月,忠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诚可汗继立。按照风俗,奉诚可汗又娶咸安公主为妻。五年后,即贞元十一年(795),奉诚可汗去世,无子,宰相骨咄禄被大唐册立为怀信可汗,咸安公主再一次换了丈夫。对此,《新唐书·回纥传》称“主历四可汗”,《唐会要卷九十八》称四人“皆从胡法继尚公主”。

  从贞元四年到贞元十一年,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内,咸安公主先后嫁给了长寿天亲、忠贞(长寿天亲之子)、奉诚(忠贞之子)、怀信,并创下了汉族公主历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收继婚”历史记录。其中的酸楚和尴尬,不是一笔就能带过的。

  为了解父之忧,为了边境安宁,为了臣民安居,咸安公主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毅然冲破汉族女子从一而终、寡妇守节的婚姻束缚,这种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的精神,发生在一个受思想和伦理观念熏陶多年的公主身上,着实让人敬佩。事实上,咸安公主也确实不辱使命。此次和亲,不仅使唐朝争取到了回纥这个彪悍善战的“亲密战友”,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失利的被动局面。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时,回纥奉诚可汗“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旧唐书·回纥传》),夺回北庭都护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败。此后,回纥又多次挫败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无力对唐朝发动大的进攻。从战略实效上来看,咸安公主无疑是唐劳最大的和亲公主。

  诗人为此曾写了《阴山道》的诗来咏赞她:“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劫,内出金帛酬马值,诏江淮马价孳,从此不令碟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投金银与缣采。”

  元和三年(808)二月,咸安公主去世。把责任放在肩头上,把痛苦放在心里面,咸安公主在回纥生活了二十一年,先后经历了三次“收继婚”风俗的折磨,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唐朝与回纥的和亲友好事业。咸安公主去世后,“废朝三日”,并册赠其为燕国大长公主,谥襄穆,也称燕国襄穆公主。也再次用“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于三朝,播芳猷于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祭咸安公主文》)的诔文,对其和亲回纥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颂扬。咸安公主死后葬回纥,是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

  咸安公主在回纥汗国中很受尊重,直到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病死。可以说她将整个一生都献给了唐朝与回纥的和亲事业。咸安公主对发展马绢贸易,维护唐朝与回纥的姻好关系都起了重要作用。

  文成公主:中国历史上第二有名的和亲

  

  当时唐朝还受到了吐蕃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威胁,唐太宗被迫同意了和亲计划,表示愿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那是公元638年,而后公元639年慕容诺曷钵才受到唐太宗的赐婚,但是弘化公主先出嫁,文成公主在公元641年下嫁。

  不过虽然前后脚的关系,但在大家的印象中却只记住了一个文成公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因为文成公主出嫁之前,局势已经发生了惊天的逆转,一开始唐太宗是被迫答应,但是松赞干布后来被侯君集打怕了,求亲不再是一种示威,而是变成了示好,所以当时他是带着无数珠宝和黄金5000两,才娶到文成公主的。

  面对这样来的一个公主,松赞干布不敢怠慢,据吐蕃史料记载,当天松赞干布就为其加冕封作王后,还给她修筑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以至于文成公主在当地待遇非常高;同时松赞干布也是真的喜欢她,为了她愿意穿汉族的服饰,学习汉族的文化,也多年和中原交好,等她公元680年死后,子民也愿意她举行隆重的葬礼,为她塑像。

  松赞干布,吐蕃的第一任国王,雄才大略,先已娶泥婆罗(尼泊尔)王女尺尊公主,又遣使向唐朝求婚,太宗开始不想答应。松赞干布头脑一热,就要跟唐朝干架,还威胁说:“不嫁公主,我就打将进来。”唐朝先击败吐蕃,压了他的气势,然后许婚。嫁出去的文成公主究竟是谁的女儿?文献只记载是“唐宗室女”,估计她爹的身份也与皇帝关系较远。文成公主出嫁时规格很高,由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了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显然,他还以为真的娶了唐太宗的亲生女儿呢。以前可从来没有人娶过上国的皇帝女儿呀——松赞得意地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城,专门用来晒命。“饶你奸似鬼,喝了我的洗脚水。”皇帝老儿心里头一定很爽吧。

  

  当然,这位文成公主不辱使命,文才武略,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外交家。据说,她和松赞干布的确一见钟情,感情非常好。唐朝这支送亲的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除了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后来,文成公主还把一大批吐蕃人派去唐朝,参加各种干部培训班和科学文化学习班。她自己也没闲着,给吐蕃人贯输先进的汉文化,革除陈规陋习,既参政,又不干涉政治,整个吐蕃上上下下都把她视若神明。

  唐太宗自鸣得意的送亲,未免“太炫耀”。不过,换回边陲数十年的平静,并给吐蕃开辟鸿蒙,接受教化,也未尝不是目光远大。总比下西洋的郑和好吧:一船一船的金银珠宝沿海给人家送过去,换回几只长颈鹿、几头大象,还洋洋自得,以为捡到宝。

  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在欣赏到中原的先进文明后大多都心怀仰慕,加强与中原汉王朝和外交关系,加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学汉语、说汉话、写汉诗。文成公主入藏时就携带了大量的文人工匠技师和种子。他们帮助吐蕃人整理文献,教授贵族子弟学习汉文化,教授农牧民种植产量更高的农作物、教他们种桑养蚕,教他们采用中原历法,文成公主还改进了吐蕃人部分不合理的生活习俗。而松赞干布也为此脱下毡裘,穿上丝织的衣服,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而唐朝也派出大量的工匠到吐医治传授技术、贸易往来。所以我说文成公主的入藏开始了西藏与内地密切友好往来的开端,她的入藏在我看来对于西藏的发展不亚于青藏铁路开通,正是由于文成与金城两位公主的和亲使世界最高的地方接受了中原文化,加快了西藏人民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脚步。

  文成公主入藏记

  1

  唐贞观年间,胸怀大志的唐太宗一方面以战争方式使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臣服,一方面也利用怀柔政策获取这些异族政权的忠心,而“和亲”就是其中不能缺少的手段之一。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唐太宗随后也派出了冯德瑕回访吐蕃。

  在这次政治活动中,松赞干布充分认识到要巩固自己在吐蕃的统治,必须要依靠强大的中央王朝,所以自此他便萌生了和大唐和亲的愿望。

  2

  随后,他便派出了特使,带着珍贵和礼物来到长安,希望唐太宗能够赐一位大唐的公主做吐蕃赞普的王妃。

  唐太宗认为吐蕃与大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亲并不适宜,所以便拒绝了松赞干布的请求。松赞干布得知唐朝拒婚后非常愤怒,声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赞干布果真派遣了二十万大军向大唐袭来,直逼松州,目的只是与大唐和亲。

  3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之后,太宗了解到了吐蕃的军事实力和要求和亲的诚意,同意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下旨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为妻。

  青藏高原气候苦寒、环境恶劣,但为了国家的利益,颇识大体的文成公主还是从容地接受了朝廷的旨意,答应远嫁高原。

  在出发之前,她为了了解吐蕃的风土人情和各方面的情况还亲自接见了吐蕃使者禄东赞,并向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4

  在了解了吐蕃的基本情况之后,文成公主便着手为自己的婚嫁准备了许多吐蕃稀缺的物资。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和努力,在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的隆冬,唐朝的送亲队伍终于成行。

  在得知文成公主的和亲队伍离开京城向吐蕃行进时,松赞干布亲自率军远行到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建起柏海行馆,迎候文成公主的到来。

  文成公主到达柏海时,松赞干布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迎亲仪式。在柏海稍作停留之后,松赞干布就带着唐朝的工匠们率先起步,为文成公主一行开辟道路,即后人所称的“唐蕃古道”。

  5

  当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玉树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马上被这里优美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所吸引。

  这对新婚夫妇在玉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闲暇之余,文成公主就将她从内地带来的谷物种子、菜籽等一些吐蕃缺少的植物种子拿出来,向玉树人传授这些种子的种植方法以及磨面、酿酒等技术。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人们载歌载舞地欢迎她的到来。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文成公主携带了大量的佛塔、经书和佛像进入当时尚无佛教传播的吐蕃,决意在此地建寺弘佛。

  6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很好地达到了密切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维护两地和平的目的,此后两百多年间,大唐与吐蕃之间少有战事,文化和商贸交流愈加频繁。

  

  出于对文成公主的尊重和对中原文化的倾慕,松赞干布下令禁止了吐蕃人以赭土涂面的习俗,并且派遣吐蕃的贵族子弟到长安接受汉文化的教育。

  作为回报,唐太宗也多次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给吐蕃带去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7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为唐高宗。高宗遣使入蕃向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告哀,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以示恩宠不断、永续和平之意。

  松赞干布也欣然接受了封赐,并且表态说:“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当发兵赴国征讨。”

  第二年,松赞干布也去世了,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吐蕃,尽其所能为吐蕃人民做贡献,直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逝世,死于天花。

  8

  文成公主逝世后,吐蕃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朝也派遣了使臣到吐蕃吊祭。

  

  文成公主获得了吐蕃人民极高的崇敬和爱戴,至今拉萨仍保存着当年吐蕃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供后人凭吊、拜谒。

  文成公主入藏路上花了多长时间?

  出发日子有明确记载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旧唐书,太宗本纪下》

  至于到达拉萨(逻些)的日子,藏区都传说藏历四月十五日是文成公主进入拉萨的日子。现在的教科书上说是643年藏历四月十五日。

  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这3000多里入藏路走了两年三个月,16岁时从长安出发,到了成婚刚好18岁,神奇不?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

  汉朝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前33年,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隋朝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吐谷浑可汗世伏、伏允

  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

  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

  隋炀帝宗女华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隋炀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唐朝

  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嫁吐谷浑诺曷钵

  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嫁吐蕃松赞干布

  710年,唐中宗宗女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杨氏(唐太宗孙子李续外孙的女儿)嫁契丹首领李失活、李娑固

  717年,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嫁奚首领李大酺、李鲁苏

  722年,唐玄宗外甥女燕郡公主慕容氏嫁契丹首领李郁于、李吐于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华公主陈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光公主韦氏(唐中宗女李季姜的女儿)嫁奚首领李鲁苏

  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告城县令李参之女)嫁宁远国王阿悉烂达干

  745年,唐玄宗外孙女静乐公主独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儿)嫁契丹王李怀秀(李怀节)

  745年,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杨氏(唐玄宗女卫国公主的女儿)嫁奚王李延宠

  756年, 回纥英武可汗女毗伽公主嫁唐朝敦煌王李承寀

  758年,唐肃宗第二女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可汗

  758年,唐肃宗侄女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之女)嫁回纥英武可汗、牟羽可汗

  758年,仆固怀恩之女光亲可敦、及其姐妹同嫁回纥牟羽可汗(当时的身份是太子)

  769年,仆固怀恩之女崇徽公主嫁回纥牟羽可汗

  788年,唐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

  821年,唐穆宗第四妹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

  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彝),未成婚

  宋朝

  靖康之变后,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给金国,其中一些变成金国妃妾。

  德庆公主,嘉德帝姬赵玉盘嫁为金宋王完颜宗磐之妾

  永庆公主,荣德帝姬赵金奴嫁为金完颜昌之妾

  淑庆公主,安德帝姬赵金罗嫁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之妾

  延庆公主,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为完颜宗望、完颜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赵富金嫁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

  顺德帝姬赵缨络嫁为完颜宗翰之妾

  仪福帝姬赵圆珠嫁为完颜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赵多富嫁为完颜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赵珠珠嫁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之妾

  宁福帝姬赵串珠嫁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

  令福帝姬赵金印嫁为金熙宗之妾

  华福帝姬赵赛月嫁为金熙宗之妾

  庆福帝姬赵金姑嫁为金熙宗之妾

  纯福帝姬赵金铃嫁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青宫译语作者王成棣

  清朝

  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才达到顶峰,虽然目前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但据秦永洲和华立的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从公主到乡君就有70余人之多。见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额驸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内”;“嘉道年间,科尔沁、敖汉、巴林部共公主子孙、台吉、姻亲3000余人,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当客观的数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县主6人、郡君9人、县君7人、乡君6人。据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有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土谢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500余人,敖汉旗下有600余人,巴林旗下有170余人。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上一篇:晋商文化论文十篇
下一篇:如果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有了超级智慧,并且可以去外星建立基地,那么他们会反地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