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同时也是我国首个区域性、多景点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坐落在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也正是这座千年的古塔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唐代文化底蕴与佛教文化精髓。

  作为一个极富唐风佛韵,现代科技以及陕西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休闲聚集地,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不仅为广大的中外游客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同时也为西安,陕西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极大的品牌效应。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装开放以来,每日接待的游客均数以万计,真正的成为了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胜地,被誉为是西安的“城市会客厅”。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由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以及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5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核心区域便是大雁塔北广场,它东西长48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约252亩,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北广场又由4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央的水景喷泉表演区,两边的园林区,唐风建筑群以及东西两条步行街。在广场的北面入口处,立有两座简洁而又大气的石牌坊,内侧列有8根大唐文化列柱,方形的基座与圆形的柱身充分体现的儒家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在8根大唐文化列柱的内侧又立有2根9米高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位于广场北面最前端的,便是整个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大唐盛世铜书卷,它长5.23米,宽4.32米,重达4吨。书卷上阴刻有盛唐时期“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文字介绍和白描画面,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书卷雕塑。

  整个广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的喷泉水景表演区。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前端的音乐水池,8级叠水池,以及最南端的瀑布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既可以分开进行独立的音乐喷泉表演,也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每当喷泉表演时,各式水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广场最前端的一个高达60米的高压喷水柱,它直冲云霄,彰显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气势。白天的音乐喷泉好似银装素裹,而在夜晚,在3000多盏彩灯的照耀下,更显得美轮美奂。

  广场两边的园林区,布局采用的是古长安里坊的九宫格局,园林区中立有唐代8大精英人物的造型雕像,而雁塔题名等十件精美的水景雕塑小品,更是演绎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景平台是整个广场的最高点,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验到音乐喷泉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俯瞰整个北广场的全貌。如果说北广场的西安的城市会客厅,那么在观景平台上的大唐盛世浮雕便是这会客厅中的屏风,它通过15个小故事将大唐的繁华景象浓缩于这百米长卷之中,再现了大唐的繁荣。

  整个北广场由北向南望去,中央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尽显唐朝遗韵。商业建筑更是一派唐风,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感受到北广场的唐风唐韵,更能感受到大雁塔的雄浑气势!

  大雁塔北广场概况

  大雁塔北广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它坐落在西安的地标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也正是这座千年的古塔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唐代文化底蕴与佛教文化精髓。

  作为一个极富唐风佛韵、现代科技以及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休闲聚集地,大雁塔北广场不仅为广大的中外游客提供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同时也为西安、陕西的文化旅游产业起到了极大的品牌效应。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装开放以来,每日接待的游客数以万计,真正的成为了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胜地,被誉为是西安的“城市会客厅”。

  大雁塔北广场由中央水景喷泉区、园林区、仿唐建筑以及东西步行街四部分组成。它东西长480米,南北宽350米,占地约252亩,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

  在广场的北大门,立有两座简洁而又大气的石牌坊,其内侧列有8根大唐文化列柱,方形的基座与圆形的柱身充分体现的儒家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在文化列柱的内侧有2根9米高的万佛灯塔与大雁塔遥相呼应。位于广场北面最前端的,便是整个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大唐盛世铜书卷,它长5.23米,宽4.32米,重达4吨。书卷上阴刻有盛唐时期“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文字介绍和白描画面,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书卷雕塑。

  整个广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的喷泉水景表演区。它占地约2万平方米,由前端的音乐水池,8级叠水池,以及最南端的瀑布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既可以分开进行独立的音乐喷泉表演,也可以合并形成巨大的叠水景观和矩阵喷泉。喷泉水型采用的也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型,例如海鸥展翅,蝶恋花等等。每当喷泉表演时,各式水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广场最前端的一个高达60米的高压喷水柱,它直冲云霄,彰显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气势。白天的音乐喷泉好似银装素裹,而在夜晚,在3000多盏彩灯的照耀下,更显得美轮美奂。

  广场两边的园林区,布局采用古长安“里坊”的九宫格局,园林区中还立有唐代八大精英人物的造型雕像,而雁塔题名等十件精美的水景雕塑小品,更是演绎了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观景平台是整个广场的最高点,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体验到音乐喷泉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俯瞰整个北广场的全貌。如果说北广场的西安的城市会客厅,那么在观景平台上的大唐盛世浮雕便是这会客厅中的屏风,它通过15个小故事将大唐的繁华景象浓缩于这百米长卷之中,再现了大唐的繁荣。

  整个北广场由北向南望去,中央层层叠水,两侧绿林掩映,尽显唐朝依韵。商业建筑更是一派唐风,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感受到北广场的唐风唐韵,更能感受到大雁塔的雄浑气势!

  中央水景喷泉区

  音乐喷泉位于广场的中轴线,集声、光、水、色于一体,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110米;呈T字型,由百米瀑布水池、九级跌水池和前端音乐水池三部份组成。既可分区独立表演,也可整体表演,喷头达到2048个、水泵1360台、变频器1124台、彩灯3300余盏。

  音乐喷泉设计有独立水形22种,这些水形都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形。其变频方阵气势排山倒海,百米变频喷泉犹如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等各式水形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水柱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娇嫩、多姿。更有蔚然壮观的60米高喷水柱,直冲云霄,气势雄伟,显示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派。喷泉音乐采用高保真远射程专业音响系统,在欢快愉悦的乐曲中,通过直喷、水帘、水浪、摇摆、编网等数种水型,不断组合成数十种变幻莫测、绚丽多姿的水舞景观。

  喷泉的音乐种类繁多,主要以世界名曲、中华民乐、乐器演奏、通俗歌曲为主。在重要的节日中,喷泉的音乐也会播放相应的歌曲来增加节日气氛。大雁塔北广场作为亚洲最大的矩阵音乐喷泉广场,还拥有与之相配的城市标志性的音乐”——《水幻大唐》。由陕西著名作曲家崔炳元谱曲,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这组乐曲,长达28分钟,在宏大的交响乐中,融入了中国民族乐器琵琶、洞箫、古筝、竹笛的音律特色,唐风古韵扑面而来,演奏家们形象地将之誉为“西部大片”。交响组曲《水幻大唐》由6个乐章组成:分别是《雁塔鸣钟》、《水流梵音》、《霓裳艳影》《古道驼铃》《曲江芙蓉》、《水幻大唐》。6个乐章6种风格,极佳地切合了音乐喷泉“时而倩影摇曳,时而轻盈曼舞,时而欢跳雀跃,时而澎湃激昂”的水舞神姿。

  北大门

  广场上唐文化的点睛之笔是“大唐盛世铜书卷”。书卷长5.23米、宽4.32米、重约4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雕书卷。书卷上刻着唐代两个著名的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字诠释和白描画面,书卷的青铜材质和花岗岩基座的自然纹理相配和,让人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翻开历史的书卷,“唐代”是其中最令我们华人引以为豪的异彩华章,“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无不记载了当时的繁荣,同时也映衬着现在的昌盛,当然,更预示着将来的富强

  广场佛文化之精华,闪烁在万佛灯塔。万佛灯塔选用紫红色砂岩建造,高9米,宽3米,它采用敦煌莫高窟的手法在塔身上雕凿多组佛象,佛像丰满圆润,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

  在万佛灯塔的两旁,分别立有3根大唐文化柱。它们高6米,直径1.6米,采用色泽均匀的红砂岩雕刻而成,柱体精细的唐代吉祥纹样等符号展现出唐风唐韵,柱体敦厚的方型基座和六重圆形柱顶,显示出中国天圆地方的儒家思想。

  北广场有四座非常引人注目的石质牌坊。它们均用白麻石材贴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呈现出平衡、简洁、大气的特点,每一座牌坊都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您看,牌坊上刻有麒麟和蝙蝠的图案。麒麟是瑞兽,寓意着好运,蝙蝠的“蝠”字与祝福的“福”字同音,因而成为幸福的象征。牌坊中间大匾额用颜真卿楷书大字,大气磅礴;两边上下联匾额题词用王羲之、王献之行书字体,典雅生动。

  北正门西牌坊的正面书有“慈恩祖庭”、“塔标高境”、“水流梵音”。

  “慈恩祖庭”——即慈恩寺,为玄奘创立大乘佛教法相宗的祖庭之一,法相宗又称慈恩宗。

  “塔标高境”、“水流梵音”,广场内有新旧两处震撼人心的景观,一为原有的高耸入云的大雁塔,一为新建的九级法水大水面,在此以“高境”、“梵音”分别表明它们的特色。

  北正门西牌坊的背面书有“法相宗脉”、“善归一揆”、“慧蕴三乘”。

  “法相宗脉”和“慈恩祖庭”,形成呼应。“善归一揆”——万善同归的意思。“慧蕴三乘”——是佛教赞语,言万种智慧均蕴藏于大中小乘之中,在此提三乘而不独言大乘,以利于慈恩寺在宗教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

  北大门东牌坊正面书“曲江阊阖”、“终南在望”、“上林可览”。

  “曲江阊阖”——曲江门户。“终南在望”、“上林可览”——指汉唐时,整个城南地区,特别是自曲江至秦岭北麓,皆为上林苑范围,登大雁塔眺望终南晴翠,阴岭秀色尽收眼底,使人流连忘返。

  北大门东牌坊的背面上书“凤城新里”、“四邻秦汉”、“八水帝都”。

  “凤城新里”——唐代长安城又称凤城。凤在中国文化意指吉祥之物。这里指的是,曲江将成为城市中现代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新城区。“四邻秦汉”、“八水帝都”——出自唐诗“四邻秦汉地 八水帝王都”,意指唐城与秦汉帝国的空间关系和八水绕长安的山水环境、形胜特点。

  西辅门牌坊正面书“五陵佳氲”、“丝路遥接”、“渭水环萦”。

  “五陵佳氲”——五陵指咸阳塬上的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陵”也是渭北台塬西汉皇家陵寝之地和贵族集居城邑的代名词,古人认为这里是关中成就霸业的风水宝地。“氲”为祥气,在此寓意西边的风水宝地与此地有吉祥气场关系。“丝路遥接”——丝路即丝绸之路。古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的意思是,显示汉唐长安城在世界及区域性古文化中的地位。“渭水环萦”——渭水西来,其众多支流环绕长安,即是说地理环境,也是彰显古长安的母亲河及美丽的水体景致。

  东辅门牌坊正面书“青龙瑞气”、“御苑芙蓉”、“冈塬碧树”。

  “青龙瑞气”——一是东方为青龙方位,二是对应乐游塬上的青龙寺。“御苑芙蓉”——指东南方向的芙蓉园是皇家御苑。“冈塬碧树”——冈塬在此泛指东方的诸多名塬,如乐游塬、白鹿塬、鸿固塬等。

  园林区

  (一)地景浮雕

  广场地面上共铺有地景浮雕10组,每组四块,共40块,每块长、宽均为3.94米,其中,唐代花纹、藻井地景浮雕24块,书法地景浮雕16块。不同绞样的花岗岩浮雕,对称地排列在北广场中央喷泉水池的两侧,是既相对独立又与整体环境统一的环境艺术景观亮点。

  地景浮雕的书法内容选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怀素、柳公权、欧阳询、欧阳通、颜真卿和张旭等名家的作品;地景浮雕的唐代花纹采用唐草纹、宝相花和陵阳公样等三种典型的唐式纹样。地景浮雕的图案组织结构严谨,形象富贵华丽,色泽明朗,富有洒脱俊逸的神韵。

  (二)水景雕塑区

  北广场的水景雕塑共有10处,选用锻钢、锻铜和花岗岩建造。这些雕塑是以最具有中国美术特色的“诗书画印”为主题,采用现代抽象派的手法,结合大唐文化意蕴的创意,与律动的中央水景遥相呼应,灵动自然,意趣悠远。

  1、“疑是银河落九天”:高2米,由半圆和条形锻铜组成的雕塑,取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象征奔腾的瀑布直泻而下,银色的思绪突破局限,充斥了天地无限空间,喷薄到此激情演绎,表达了曲江人的万丈豪情。

  2、“黄河水”:取意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表现黄河之水汹涌奔腾的气势。三道水柱分别高2米、1.8米和1.4米,水柱上雕刻有狂草书法,粗犷奔放,遥远神秘。

  3、“飞虹”:她以印章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表现出飞虹这一抽象的主题。整个雕塑由1.8米和1.65米的两个半拱型的雕塑组构成,取万里长空飞虹之神韵。雨过天晴,天空中横跨着一道彩色绚烂的彩虹,色彩斑斓闪烁着瑰丽的光芒。广场上的建设者正是为了把这瞬间的美丽凝结为永恒便设计了这道飞虹。

  4、“佛珠”:u形的佛柱穿过银白色的佛珠,佛珠玲珑剔透,镂空蚀雕着灵秀飘逸的唐书法作品。其造型、图案、线条、文字诉说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与佛教圣地大雁塔遥摇呼应,传承佛教文明。

  5、“印石”:印石由花岗岩和砂铜板构造而成的印石,高2.1米,造型嶙峋,风骨铮然,阴刻有唐书法。印石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萌芽于秦汉时代,形成于唐宋之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它犹如一多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千年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寻找生活情趣、追求艺术和寄托精神。

  6、“雁塔题名”:雕塑高1.9米,花岗岩及不锈钢构造,上有磅礴大气的唐代书法,表现出盛唐时期及第进士登塔题诗的上古浪漫和青春神采。相传在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吕新科及第,意气风发登雁塔,挥毫提名于塔壁,以作留念。后来,文人竞相效仿,相沿成习。唐代士子考取进士之后,都要登上大雁塔赋诗,并将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用墨笔提名于雁塔壁上,日后升为卿相的还要用红笔改写。“雁塔题名”被视为人生一大荣耀之事。白居易在考中进士后,曾登上雁塔题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反映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悦心情。

  7、“诗乐”:两个相背而立、编钟形状的锻铜雕塑名为诗乐,高分别是1.8米和1.65米,清晰地营造出变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典型中国写意空间,诠释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诗意生活。美好的音乐绕梁不绝,这应该就是诗乐对各位的美好祝愿。祝愿各位,能够抓住打开美好生活的钥匙,去体味、去享受、去沉醉……

  8、“人和”:我们看到的这个雕塑是两个半圆相对而立的锻铜造型,高分别为1.9米和1.65米。这座雕塑着力体现的是中国儒家的“人和”思想,以抽象的语言表达了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信仰、言行和礼仪之中,“天时、地利、人和”也早已成为中国人审时度势的重要标准。古人常用天时地利人和为卜卦的基本规则,也被人称为吉祥和好运的象征。人以和为贵——这便体现了中国管理思想的和谐,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整座雕塑表现出东方艺术的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以形态、线条的完美结合含蓄的表明了精气神的中国化立场。

  9、“日月同辉”:该雕塑是由两个直径1.5M和1.2M切面均刻有唐代书法的半球形构成,代表了太阳和月亮,象征着日月同辉,同时在两个半球型的表面贴上刻有唐代书法的锻铜沙钢板。造型构件与周围的景观隔离,形成了另外的视觉领域。日无月,则无法永照人间;月无日,则无法光泽大地,只有日月相生,才能同辉同荣。当宇宙天体如此逼近我们眼底的时候,感受只有两个字:皆空。一切小我皆空,一切世俗烦恼皆空。

  10 、“雁塔晨钟”:雁塔晨钟用花岗岩和锻铜建造,高1.5米,你看他的造型是一枚古朴厚重的方型印章,上面书有雁塔晨钟四个大字。雁塔晨钟是长安八景之一,描写的是小雁塔的景色,不过,敲钟报时是寺庙里每天的定规,所以,今天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里同样会响起悠扬的钟声,清脆悠远的钟声响彻古都,催醒了千年前的大唐子民迎接阳光,引来了千年后的西安市民晨练舞蹈。

  (三)唐诗园林区

  唐诗园林区是以唐代文人及著名诗句为意境,衬以绿色植物,把诗、风景、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构建出唐诗园林区的独特韵致,充分展现了北广场的多元文化元素。在唐诗园林区中还树有唐代某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精英人物,他们是大唐的脊梁,撑起了大唐的辉煌与灿烂。这八个精英人物,或立、或卧、或仰天长啸、或俯首沉思等待我们的解读。

  1、“茶圣”陆羽:他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发展者和传播者。他的著作《茶经》,对茶叶的起源、生产、加工、品饮以及一般的饮茶习俗进行归纳总结,使茶学发展成一门学问,使饮茶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一种文化。

  2、“药王”孙思邈:他出生于陕西耀县,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药王”是百姓送给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出生在一个富足家庭,但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家里把钱都拿出来给其治病,孙思邈深感穷人无钱看病和自身情况,立志从医,他用了10年时间详读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医。孙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一是首创了“复方”。即采用多种药物配合的复合药方,极大的推进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二是根据妇女、儿童的生理特点,最早提出设置独立妇科和小儿科,使中医走上了分科发展的科学轨道。孙思邈集一生悬壶济世之功,写成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不朽医学巨著,被誉为“东方医学圣典”、“人类的至宝”。

  3、“怀素”:怀素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十岁出家为僧,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因不守佛戒,好酒如命,故世人有“颠张醉素”之说。怀素学习非常刻苦,因为家穷没钱买纸,他便在后院种了一万多珠芭蕉树,采蕉叶练字,以木板为纸,勤学苦练磨秃了无数个笔头,板穿叶尽,秃笔掩埋成冢。他的书法笔走龙蛇,满纸云烟,独树一帜。

  4、“僧一行”:僧一行的俗名叫张遂,今河南乐县人,唐代开国元勋张公瑾(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后代,是唐代著名高僧和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自幼天资聪明,博览群书,尤其对历象、阴阳五行极感兴趣,造诣深厚,成为了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发现早一千多年。

  张遂于724年主持了人类首次对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实测,还于公元725年历经两年编制当时最优秀的历法的“大衍历”。张遂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在国内闻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为了永远纪念他的功绩,小行星1972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一行小行星”。

  5、“诗佛”王维:王维字摩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占据重要地位。王维生前身后均享盛誉,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他的诗前期主要是抒发其远大的政治抱负,后期因信佛教,诗风也逐渐转变为写田园山水诗为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诗意境深远、富于画意、语言精炼、音节舒缓,被认为颇具佛教禅理,“诗佛”称号就是由此得来。

  6、“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州市),祖籍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一生积极求官,努力为人,在政治上,文学上都有所建树。他从不对权贵俯首帖耳

  7、“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锦州人(今属四川江油人),父经商,家豪富。从小受到充分的文化教育。性格倜傥不羁,喜游名山大川,二十六岁出蜀,游踪遍四方。天宝年间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重一时,性高傲,不为权贵所容,弃官而去。后因参加永王璘幕府获罪,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后客死于当涂李阳冰处。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颠的伟大的诗人,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影响。他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了盛唐名篇流传至今。李白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的诗人。

  8、“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7岁会做诗,十四、五岁时能与当时文士酬唱,20岁开始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35岁到长安应试,落第后在长安居住10年。最后于59岁客死于洞庭湖上的一条破船上,他一生坎坷,终不得志。杜甫诗篇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四)禅修林树区

  该区域称为禅修林是因为林中栽植的白皮松、银杏都与佛教渊源深远。

  禅修林区栽植的树种主要是四十年长青的白皮松。松树家族中的姐妹众多,说到皇后的桂冠却非白皮松莫属。白皮松的树皮是一块一块的,呈白色,状似虎皮,又似蛇皮,所以又被称为虎皮松或蛇皮松,他的树皮极易脱落,脱落后其树干也呈白色,所以他也被称为白骨松,远远望去,其树干水灵风姿,秀丽斑斓可爱。

  禅修林区栽植的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桂花、腊梅、紫薇等各类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银杏形美色美,品高意更高。银杏树、白皮松与菩提树同誉为佛教的三大圣树,而且银杏树的生长年限较长,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正应了这样一句古话:“前人载树,后人乘凉”,可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享受这一片清凉。

  七、大型浮雕

  领略完大唐精英人物的风采后,我们来到了北广场的两组大型浮雕面前,它们艺术化的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盛唐的风貌。这两组大型浮雕包括“大唐盛世”和“丝路风情”。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浮雕,感受历史。

  (一)“大唐盛世”浮雕

  “大唐盛世”浮雕高3米,全长106米,分为秦川放牧、万国朝宗、唐蕃和亲、丝路驼队四个部分,盛世唐朝的繁华光影浓缩在这百米的长卷中。整座浮雕故事完整、场面宏大,气势壮观。采用传统线描及现代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万国朝宗的大国气象,也有市井农桑的安定繁华;既有艰深的沙漠商旅,也有佛教的广博远大。

  “大唐盛世”浮雕具体包括:

  “东商西贾”,展示了唐代国际性商业贸易的繁荣。各国商人云集长安,一派经济繁荣之象;

  “丝路驼队”,说明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兴旺。长安作为丝路的东起点,承载着西域和欧洲商旅的无限希望;

  “曲江游春”,唐时曲江是长安城中最大的风景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布衣僧侣都会到曲江进行游览。“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的就是春暖花开时,曲江的热闹景象;

  “买花成俗”,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促使唐朝百姓精神生活逐渐丰富。您看,画面中的少女对镜贴花黄,妆点自己美丽的生活;

  “人面桃花相映红”,取自唐代诗人崔护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社会风气非常开化,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年轻人可以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有过一面之缘的少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黄河古渡”,“高原莽莽”和“故土情深”描述了大唐著名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一方面,玄奘由于对佛法的执著,不畏艰难险阻依然西行,另一方面,他始终爱着他的祖国,远离故土、思念亲人的痛苦不时在心里萦绕;

  “马球竞技”,马球当时一种很流行的体育竞技活动,您看画面中正在全神贯注追逐马球的是一位女子,这也说明唐朝时期,女子有很高的地位,她们不仅可以打马球,甚至可以入朝为官;

  “万国来朝”,盛大辉煌的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军事的强大,使周边许多国家因仰仗而频繁派使者来前来学习;

  “大唐西域记撰写”,描述了玄奘西行归国后,在百忙之中撰写《大唐西域记》之事。玄奘除了他辉煌的佛学成就外,还有《大唐西域记》的撰写。这本游记记载了沿途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民族,历史等,是研究当时这些地区的珍贵资料,弥补了史料研究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世界研究东方史地之学和旅行探险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雁塔修建”,“佛教盛行”和“佛寺济贫”是讲佛教在当时兴盛的景象。玄奘亲自主持修建大雁塔,并得到了当时皇帝的大力支持。佛教在当时达到了极盛时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寺救济穷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佛学佛法的真谛;

  “唐蕃和亲”,唐时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文成、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功绩。

  (二)“丝路风情”浮雕

  浮雕位于中心水景北端,高3.6米,全长114.5米,花岗岩雕刻,从艺术风格、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上,充分汲取唐代石雕浪漫宏阔的特点。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唐文化也是通过这条丝路而走向世界的。浮雕通过“长安道别”、“敦煌盛会”、“波斯远望”三部分来展现丝路胜景。

  1、“长安道别”

  反映出作为大唐的都城,唐文化的中心,丝绸之路的东大门,长安城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出于政治和贸易的需要,外交官和商旅们又要踏上西行的征程,路途遥远,艰难险阻不断,然而,使命与信心还是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出发了。道别妻儿朋友,道别长安,漫漫旅途开始了。

  2、“敦煌盛会”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因丝路而兴旺,也使丝路更加辉煌。莫高窟的开掘,佛教的兴盛,使丝路的中转站——敦煌有着特殊的地位。政客们,商旅们不但在这里得到给养,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因为他们深信这一路由于有佛的保佑而会平安。

  3、“波斯远望”

  说中国的丝绸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波斯,在被西方人认为是神物的丝绸面前,他们欣喜若狂。这不仅是对丝绸的崇拜,更是对大唐文化,华夏文明的敬仰。

  八、东西仿唐建筑

  广场东西两侧的仿唐建筑主要是商业区,青灰瓦顶,酱色立柱,反映出皇家气派。商业区现有多家商家入住经营。有陕西传统地方饮食文化的代表“老孙家”牛羊肉泡馍,有集民俗小吃、民俗演艺于一体的“福客福厨”,还有肯德基、“三皇三家”等西式餐厅,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九、人性化设计

  大雁塔北广场在设计建设中处处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或许我们脚下刚刚走过的路面,或者我们刚坐下休息的木凳,或许我们不经意望一眼的地板,它们都无不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也正是有这些无微不至的追求,才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完美的广场,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完美的旅途。现在就让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些人性化的设施。

  1、地砖防滑处理

  广场上所有的地砖都经过了防滑处理,为游客在可以与喷泉亲近的同时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2、唐诗灯柱

  唐诗灯柱造型古朴美观,上面配有唐代诗人的著名诗句,其中许多首都是描写曲江美丽的景色。广场灯光均采用高岗灯、平原灯光谱分析技术,使得人可以看见而昆虫确看不见,所以整个广场不会有昆虫漫天飞的现象。

  3、坐凳

  广场的坐凳均选用泰国的柚木制作而成,这种木材的好处就是即使刮风下雨、冰雪霜冻,也不会起毛起刺。整个广场拥有坐凳150多个,而且所有的台阶上、园林小品边的围栏均可坐人,所有设计可坐达一万人。

  4、光带

  广场有世界上最长的光带,长度超过一万米,采用先进的防水光导纤维,任何一个有凸起的地方就会有光带指示。

  5、直饮水机

  广场安装有多个直饮水机,并采用最先进的水处理系统,水经过多层净化与消毒,炎炎夏日给游客带来丝丝清凉。

  6、果皮箱

  广场上共设有70个果皮箱,按绿色环保标准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周身花纹古朴大方,彰显出唐文化内涵。果皮箱的顶部设置有独立的烟灰缸,既实用又环保。

  7、曲江游客服务中心

  “曲江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广场东侧,是曲江新区旅游的对外窗口。2011年,曲江景区荣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严格按照国家5A标准进行全面整修,从新对外开放,从而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优服务。

  中心里面设有咨询处、影视厅、游客休息区、医务室等多个服务区,提供旅游咨询、导游预定、投诉受理、火车票售卖、汽车租赁等多项服务服务。在这里您还可以乘坐西部首座敞篷观光巴士“曲江新景线”,一览曲江4米以上的风光。

  东、西步行街和南广场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就进入了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步行街。广场上有东、西两条步行街,它们都是通向以玄奘法师雕像为核心的大雁塔南广场的主要通道。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便是东步行街,在东、西步行街上都立有栩栩如生的雕塑小品,通过不同的主题内容,将唐代的市井生活描绘的活灵活现。因此,步行街又被誉为“文化长廊”。同时,这里也是游客朋友小憩、休闲、体味文化的又一妙处。

  步行街与慈恩寺一墙之隔,我们抬头就可以看到大雁塔巍峨的塔身。佛教圣地的气场,文化长廊的雅致,缓释了尘世的浮躁,赐给我们以心灵的安静和愉悦。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座雕塑叫做“百姓祝寿”。

  您看,这位老寿星端坐在堂中,两个小孙儿在媳妇的带领下,手捧着寿桃向老者祝寿,以表达他们的孝心。一句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充满了对老人的敬意,让老人家笑逐颜开,一家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则是体现出“百善孝为先”。“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有关“孝”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莫属元代郭居敬编写的《二十四孝》,其内容就记录了古代所传下来的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向我们比较熟悉的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

  接下来看到的这座雕塑名为“皮影大戏”。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西汉,又称“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戏以秦腔为主,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等。

  皮影的制作非常讲究,它是选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水中泡软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雕刻成人物或动物的侧影,再涂上艳丽的颜色,等干透后刷上一层桐油,以保持光泽。表演的时候是用一块白纱布做屏幕,灯光从背后射出,再把皮影贴在屏幕上用细木棍支撑牵制表演。

  各位领导,步行街上不仅有雕塑小品,地面上还有精心设计的“开元通宝”地景浮雕 。“开元通宝”四个大字出自于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笔下。开元是指“开国奠基”,通宝则是指“流通宝货”。这块浮雕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文字的四周还刻有唐长安城地图,步行街上十块这样的浮雕,将它们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唐长安城的城市地图。

  下面我们看到的这座雕塑小品名为“悬壶济世”。它向我们再现了唐代时期良医为百姓把脉诊断的场景。陕西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之乡,中国四大名医中的扁鹊、孙思邈就曾在秦川大地留下了无数足迹。陕西的太白山上更是生长有许多名贵中草药材,所以人们常说“太白山上无闲草”。

  下面我们看到的便是东步行街最后一组雕塑“角力争雄”。

  “角力”是人们用自身的力量而不借用任何工具去征服自然界的一项活动。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早的一项体育运动。在唐代深受人们的重视并且最为普及。角力和蒙古的摔跤大致相同,都是门强身健体的运动,直到今天我国部分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一门运动。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雕塑小品名为“街头胡乐”。

  胡乐要从唐代说起,“胡”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域外民族的泛称。这些地区的乐舞就被叫做“胡乐”或“胡舞”。唐代的音乐多采用“胡乐”,“胡乐”是以琵琶为主的伴奏乐器,将胡乐与舞蹈相配,不但在宫廷中颇受欢迎,而且在民间也广为流行,在长安街头“奏胡乐”“跳胡舞”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各位领导,我们刚看到的这5组神态各异、妙趣横生的铜像,真实的表现了唐代的民风民俗,让我们也感受到千年之前的生活乐趣。

  南广场

  走到这里,东步行街的游览就暂告一段落了。下面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大雁塔南广场。

  大雁塔南广场占地21600平方米,2001年建成开放。广场绿地青葱、小桥流水、视野开阔,在广场的中央是高4.98米的玄奘大师的青铜雕像,您看大师身披袈裟、手持锡杖、器宇轩昂、步伐坚定,好像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上。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河南偃师人。他于公元628年自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拜佛求经,在我国佛教四大翻译家中译书最多,译文最精。他将17年旅途中的经历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与玄奘雕像身后就是著名的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原为隋代“无漏寺”,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于贞观二十二年重修再建,取名“慈恩”。在寺院中巍然屹立的就是千年古塔——大雁塔,它高耸入云,雄壮瑰丽。大雁塔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共七层,高64.5米,虽经千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现已成为西安的旅游标志性建筑和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西步行街

  各位领导,刚刚我们游览完大雁塔南广场,现在我们进入的便是广场的西步行街。这里同样也五组雕塑再现唐代百姓市井生活。

  首先看到的“上元花灯”的雕塑。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就是我们大家都所熟悉的“元宵节”,又叫“灯节”,道教称为“上元节”。正月是元月,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叫做“上元”。作品表现的就是唐代长安城中上元灯节母女赏灯的欢乐场景。

  现在我们看到的雕塑下品名为“阴阳卜卦”。

  卜卦算命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根据文字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而记载中的第一部“书籍”就是卜卦的《易》。可以说,我们的祖先们在试图揭示、掌握命运的演变规律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这个作品表现的就是唐代民间算命先生摇签卜卦的生动场景。

  下面我们看到的便是“公孙飞剑”。

  作品表现的是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公孙大娘是盛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舞蹈家。剑器舞则是唐代流传广泛的剑舞,民间剑舞高手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就曾使“草圣”张旭的书法以及“画圣”吴道子的画艺大有所进。在唐玄宗生日时,百戏杂陈,其中就有公孙大娘的剑器舞。

  接下来看到的雕塑同样反应是唐代的舞蹈文化“胡舞长安”。

  胡乐要从唐代说起,“胡”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域外民族的泛称。这些地区的乐舞就被叫做“胡乐”或“胡舞”。来自西域的胡乐、胡舞节奏强烈鲜明,舞姿变化多样,唐代长安从宫廷到民间都十分盛行。作品表现了唐代胡人在长安街头表演胡舞的欢乐场景。

  最后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名为“雁塔题名”。

  唐代新进士及第后,有“曲江赴宴”和“雁塔题名”的风俗。曲江宴后,到慈恩寺大雁塔下提名,以夸耀功名富贵。白居易高中进士时就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作品表现的是诗人及第后踌躇满志、激动喜悦的情形。

  各位领导,今天的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再次莅临指导工作。

  雁塔东苑——陕西戏曲大观园

  雁塔东苑是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原蔷薇园的基础上修建而来的,占地60余亩。园区以戏曲为表现主题,运用了浮雕、圆雕等多种手法来表现陕西地方戏曲文化特色,也叫做“陕西戏曲大观园”。

  首先在您右边所看到的这四个雕塑名为“戏曲脸谱文化柱”,它借用了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个角色雕刻而成的。生,包括老生、正生、红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老生,也称须生,俗称胡子生,分别挂黑,灰,白三种胡须,行话称“髯口”,以区别人物年龄,红生特指涂红脸谱的角色,以关羽为标志;小生代表年轻,青年人;武生特指武艺高强者;娃娃生代表幼童。旦,是对戏曲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按年龄、身份、性格及表演特色分为正旦、小旦、彩旦、老旦,武旦等。正旦,也也叫青衣,指举止端庄的规格小姐或中年妇女,多以唱功为主;小旦,也叫花旦,代表纯情天真的花季少女;武旦,分刀马旦与武旦,刀马旦重身段功架,武旦重扑跌翻打;老旦指老年妇女,性格善良,多重唱功;彩旦,也称“女丑”或 “丑旦”,扮演滑稽或奸刁的人物。净,亦称花脸,有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和摔打花脸之分,以面部勾画彩色脸谱为特征,唱腔雄壮浑厚,动作粗犷豪迈。丑,也叫小花脸,此类人物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机智勇敢,也有的奸诈刁恶,或吝啬小气,年龄身份多样,化妆采用漫画手法,在鼻梁上涂一小块白粉,俗称“豆腐块”,根据所扮演人物性格、年龄、身份的不同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文丑,有大丑、小丑和老丑之别;武丑则是机警伶俐,勇武过人。

  园区另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便是戏曲脸谱龙灯,共有65个,设计者独具匠心将其设计为龙头拐杖的形式,而柱体周身雕刻着戏曲脸谱,衬托出雁塔东苑是以陕西地方戏曲为表现主题的开放式园林。整个戏曲大观园的地面铺装,路灯,座椅等公共设施及整个环境均散发出戏曲艺术的特点和韵味,戏曲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秦腔则是陕西民族戏曲的代表,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也因此而得名。秦腔和昆山腔,弋阳腔,柳子腔被誉为全国戏曲的“四大声腔”,而秦腔则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我们面前所看到的这个人物雕塑群叫做陕西大剧作家群雕,分别是:范紫东、孙仁玉、李十三、王九思、康海、马健翎的雕塑。民族戏曲蔚为大观,中国有戏曲剧种三百六十之多,仅陕西就有五十余种唱法,而我们所在的陕西戏曲大观园,在这绿树掩映中,雕千年故事,创西北唯一的梨园文化长廊。下面,让我们来感受陕西地方戏曲的魅力。

  前面的这组雕塑群叫做“地方戏曲斜面铜雕”,首先您看到的是平利弦子戏《法门寺——拾玉镯》,流行于陕西安康平利一带,生活气息浓郁,唱做平易近人。雕塑所选《拾玉镯》乃《法门寺》的折戏,通过书生傅朋有意遗下玉镯与少女孙玉姣含羞拾镯的情节,展示出彼此间的爱慕之情,情态动作,活泼鲜活,引人入胜。

  现在您看到的是陕南端公戏《吹鼓手招亲》,是由巫师跳神驱逐鬼疫和祈求吉祥的歌舞形式演变而来的古老剧种,流行于陕南一带。陕南称女巫为“阴婆”,男巫为“端公”,端公戏便由此得名。

  这出戏讲的是绣花女周小鸾爱上了吹鼓手席老八,周母歧视吹鼓手,极力反对,正直的轿夫陈老大好心设计,巧作周旋,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三组是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它是建国后第一批有影响的以妇女解放,反对买卖婚姻为题材的现代剧之一,《梁秋燕》这出戏在陕西的影响非常之大,有这样的顺口溜:“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没看梁秋燕,白在世上转。”从侧面反映了这出戏的影响力之大以及陕西地方剧种的流行。

  最后一组陕北秧歌戏《兄妹开荒》反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一出小戏,内容轻松活泼,热情风趣属于陕北秧歌戏的优秀之作。此雕塑表现兄妹田间劳作的生活场景。

  陕西地方戏曲种类繁多,而最为主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秦腔。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秦腔的几出经典戏剧。

  这第一出名为《三滴血》是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的代表作,取材于清人纪昀《阅微堂笔记》。戏剧《三滴血》始演于1912年,1958年重新搬上舞台,引起巨大轰动,受到朱德、周恩来前国家领导人的盛赞,曹禺、梅兰芳、等文化界名人对该剧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剧故事生动,情节曲折,人物鲜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商人家庭的矛盾和不幸,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迂腐。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斩李广》其剧情大致是:周厉王时李广征番凯旋回朝,厉王摆宴庆功,国舅马鸾不服,与李广斗殴,李广打掉了马鸾的门牙,马鸾大怒,与妹妹马妃害之,进谗于厉王,厉王立斩李广。戏词中有72句“再不能”的排比句把李广临刑前的心理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是袁克勤演出的代表作之一,这组雕塑就是当时在戏剧中斩李广的场景。

  接下来您看到的这一组雕塑名为《五典坡——探窑》它讲述的是后唐时,王丞相的三女儿王宝钏因执意要嫁给在彩楼被绣球砸中的薛平贵,被父亲逐出府门,王宝钏与薛平贵在寒窑成亲。后来薛平贵领命进疆征战,留王宝钏一人在寒窑艰难度日,而这组雕塑所表现的便是王宝钏的母亲因思念她的女儿而前来探亲的感人场景。

  最后一组便名为《柜中缘》讲述的是宋代时,岳飞屈死于风波亭,其子岳雷被官差追捕,万分危急之际,农家少女翠莲将他藏入衣柜,方免被捕,而翠莲为避免被发现柜中私藏一男子而引来误会,千方百计不让哥哥开柜,兄妹之间发生了一场惹人发笑的情景,幸好他们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平息了风波,并为翠莲与岳雷缔结良缘。

  陕西地方戏曲源远流长,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真人演出之外,还有木偶戏,皮影戏等等,您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区域,是地方戏曲圆雕区。这个是合阳提线木偶《周仁回府》关中有“同州的梆子,合阳的线,二华的眉户天下传”这样的顺口溜,其中“合阳的线”就是指合阳的提线木偶,非常有名。

  这个是乾县礼泉的弦板腔皮影戏,皮影戏的演出方式简便易行,可以说演遍了陕西的每个角落,包含了所有的剧种,弦板腔就是其中的一种,而皮影的制作也是非常的讲究,要选用上的的牛皮或驴皮,在水中泡软,使其光滑透明,然后精心地雕刻出动物或人物的侧影,涂上艳丽的色彩,等其干透后,再刷上一层铜油,以保持光泽。表演时,用一块白纱布做底,灯光从背后射出,用木棍牵制其进行表演。这个雕塑便是牛车简易舞台和弦板腔和后台演出的场景。

  最前面的是杖头木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陕西木偶戏又叫做小戏,或名“傀儡戏”流行于关中西部,是一种独特古老,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诞生于距今三千余年的西周时期。

  东苑自开放以来,以其优美的环境,雅致的情趣吸引着许多戏曲爱好者来这里练唱,形成的很好的戏曲声场气氛,也为整个东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另外,我们还设置了许多的健身器材,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娱乐健身场所。

  既然说到雁塔东苑是以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为主题的开放式园林,那么在这里我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秦腔。秦腔发源于陕西,产生于明朝末年,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秦腔不仅早于作为国粹京剧的出现,而且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表演朴实而又深刻,粗犷而又细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反映了陕西人民耿直豪爽的性格和淳朴勤劳的民风。在秦腔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的作家和演员,而您现在所看到的这个便是陕西名演员的群雕,分别有:魏长生、李正敏、刘毓中、苏育民、任哲中等,他们对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曲江新区的规划设计构成了曲江新区的文化版图,大雁塔北广场是对唐文化的弘扬,南广场是对佛文化的阐释,雁塔西苑是对民俗文化的表达,雁塔东苑则是对戏曲文化的传承,在这些主题中,唐文化佛文化是主要的文脉,民俗文化,戏曲文化作为次主题,体现出曲江文化资源,脉络清晰,博大精深。

  雁塔西苑——陕西民俗大观园

  雁塔西苑占地55300平方米,又名陕西民俗大观园,是2004年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在原盆景园的基础上打造修建而成的,园区内根据地形地貌共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民俗雕塑区、仲裁林树区、纬二街轴线广场区、茶饮休闲区。

  我们现在来到的便是茶饮休闲区,它是由茶室、廊架、景观水池、假山区和观景亭构成,总占地15200平方米,幽静雅致,别有一番景致,这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处绝佳的静谧空间,是繁华都市中的桃源,在这里您可以体味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旷神怡。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摇篮,五千年来,这里不仅有炎黄拓荒,大禹治水,秦皇、汉武、唐宗建功立业,更有世世代代的陕西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剪纸就是三秦大地上的一枝奇葩。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够看到红红绿绿的剪纸,它以它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的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等。

  接下来看到的这组色彩斑斓的雕塑便是凤翔泥塑,它是陕西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汲取了古代的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又多以花鸟瑞兽为表现主题,反映的是图腾时代的文化特色,也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名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大红大绿,大俗大雅,别具一格,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曾先后多次被中国邮政总局选为邮票图案并出版发行,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雁塔西苑的这一组凤翔彩绘泥塑,名为瑞兽坐虎,它的意思是驱魔辟邪。

  整个西苑碧树荫荫,曲径通幽,绿化面积达到了87%,是西北地区少有的高绿化开放式园林,形成了都市中的天然氧吧。园区以青石小径为界,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田园之风清雅淡然,憨态可掬的雕塑点缀于树林草坪之间,秦风秦韵跃然于眼前。

  现在我们便进入了民俗雕塑区,共占地13100平方米,通过16组雕塑体现出陕西的民俗风情和陕西八大怪的相关内容,请看这一组雕塑,名为“小两口绞水”,再现了关中地区非常常见的一幕生活场景。陕西黄土厚井水深,女人们绞水十分困难,所以每逢绞水一般非男子不可。您看,丈夫在用力的绞水,而妻子则温柔的望着丈夫,不仅转来了生命之水,同时也转来了关中农村每个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片黄土地上,由于气候、文化、经济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所以形成了陕西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将其称之为“陕西八大怪”。现在您看到的便是“陕西八大怪”其中之一的“帕帕头上戴”,陕西的妇女们出门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头上都会顶一块帕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帕,手绢。因为这种帕帕可以用来擦汗,擦手和包东西,其次是因为陕西位于黄土高原,风沙比较大,尤其是在夏天,太阳也比较毒,把这种帕帕顶在头上可以防尘,防晒。可谓是既经济,又实惠方便。

  现在您看到的便是陕西八大怪的“盆碗难分开”,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口径近一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之为“老碗”,在关中每到吃饭时,门前,树下,村头,男人们就端着这种大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的边吃饭边拉话,这也就是有名的“老碗会”,陕西人吃饭之所以喜欢用这么大的碗是因为在过去,尤其是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吃得多,自然碗就大;其次是因为陕西人吃饭喜欢聚在一起,用这种老碗一次盛够,不用再回家去添饭,省了不少麻烦,这也是我们陕西食文化最典型的特色。

  再往前走,这是一组名为“书童”的雕塑,表现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跟着教书先生朗读课文,他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摇头朗读,这便是黄土地上最早的教育形式。而这组雕塑也将小朋友们渴望求知的神情反应的淋漓尽致。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的创始人仓颉就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周、秦、汉、唐都在陕西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陕西的文化积淀之深,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首屈一指的。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纬二街轴线广场区,共占地1500平方米,将通易坊仿古商业街区与大雁塔景区巧妙的连为一体,和谐统一。大唐通易坊是集休闲、娱乐、商贸、餐饮为一体的唐风建筑商业街,在原通易坊的遗址上修建而成,街长327米,宽60米,它的最大特点是:在风格古朴的唐风建筑之中,融入了世界各地的美食和极具风情的酒吧,如今也是西安最具特色的文化休闲街区。

  三秦大地民风淳朴,不仅有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戏曲,凝炼秦风民俗的“陕西八大怪”,还有火把节,踩高跷,元宵花灯,放灯捞灯,七七乞巧等民俗活动,在纬二街轴线广场区的南北两侧分别有四个矩形的柱体叫做民俗文化柱,柱子上雕刻出了其中一些较为盛行的民俗活动的文字诠释,配以图案,将陕西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更加生动,更加传神。

  各位领导,您眼前这一组形象逼真的铜雕小品,名为“祖孙情”,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画面,画面虽小,却将祖孙之间的深情表现的栩栩如生。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组色彩艳丽的雕塑小品名为“马勺脸谱”,马勺原本是先民的一种生活用具,从夏商沿用至今,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马勺脸谱传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渊远文明,记载着周秦文化最辉煌的历史过程。当今的马勺脸谱出自民间资深艺人之手,他们以深厚扎实的画工,配以多层次的图案,使得作品凸显大红大绿的西部特色。充分的显示出了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智慧。

  现在您看到的这一组雕塑小品向我们展示的是陕西地方戏曲的魅力,名为“大秦腔”。秦腔艺术起源于陕西,是中国戏曲的鼻祖,是不折不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的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要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雁塔西苑以营造清雅、自然的氛围为设计主导,增添了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观赏价值高的雕塑小品,您在这里不仅可以上溯到华夏农耕文明的渊源,感受周、秦、汉、唐在民间的遗韵,还可以领略黄土地文化的质朴厚重。

  现在在您右手边看到的这一组铜雕便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的“锅盔像锅盖”。相传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位士兵在焦急之中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因而烙成饼。现在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做锅盔,面要和的很硬,硬的用手都揉不动,要借用木杠来压揉,然后放在直径2尺以上的大锅中慢慢烤制而成。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内酥,清香可口。您看,这位贤惠的媳妇为即将远行的丈夫准备了一摞又香又顶饥的锅盔,经过几个小时的压揉烘烤,是绝对不会轻易变质的。

  这个铜雕叫做“剃头”,一把刀、一盆水、一块毛巾、一条扁担,剃剃头师傅便走街串巷的吆喝起来,像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大城市已经看不到了,但在关中农村却古风依旧,要说这也真是一门独到的把式,无论怎样的头型,怎样的发质,剃头师傅都是一刀到底,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刀随势走,全凭经验和感觉,真希望这些民间的把式,艺术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前面的这组雕塑向我们展示的是陕西新型农民富庶美满的生活场景“摩托车跑得快,出门就把全家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物质生活普遍提高,陕西的农民朋友们也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科技兴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杨凌农业示范区便是典型的例子。现在,礼泉的苹果,陕北的大枣,周至的猕猴桃等都为广大农民朋友赚来了美满的生活,赚来了一份希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性格豪爽,“八百里秦川人丁兴旺,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端一碗燃面喜气洋洋,不放辣子嘟嘟囔囔”这组雕塑便是陕西八大怪中的“辣子一道菜”。说到辣子,一般人都以为是湖南人,四川人爱吃辣椒,其实湖南人,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做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象征着生活的红红火火。

  接下来看到的这组雕塑向我们引申为陕西八大怪中的“姑娘不对外”。据说,关中地区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资丰富,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少不下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不过,这些都是老风俗了。

  我们看到的这一组雕塑名为“母子抬水”。表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母爱图,也是一副真真切切的爱母图,您看这位母亲慈祥的看着儿子,并且努力让水桶靠近自己,再看这位少年小小年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带着妈妈和家人一起走向前方,稚嫩的脸上挂着坚韧的神情,让人顿感心酸。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但像我们右手边这样半边盖的房子却很少见。一般的房子房顶都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确是人字的一撇。说是因为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够让珍贵的雨水都流进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有歌谣这样唱到:“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时运来”。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民俗雕塑区内的最后一组雕塑“面条像裤带”。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小麦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而面条则是关中人最主要的饮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g面”。这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肉哨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我们面前这个郁郁葱葱的雪松林叫做仲裁林树区,该区域占地12000平方米,包括公信亭、仲裁宣言碑。区内雪松已经由中国86个仲裁委员会认领。公信亭也代表着仲裁与公正同在。中国仲裁的公正建设期盼着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仲裁宣言碑上雕刻的文字是2004年9月2日发表的《中国仲裁公正宣言》。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两座砂岩雕塑,上面刻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间的两位大将军秦叔宝、尉迟敬德的雕像。相传,在太宗即位期间,李世民有失眠的毛病,就算睡着了也会被噩梦惊醒,两位将军便日夜守护在太宗身边,为其护驾,太宗从此高枕无忧,后来太宗便命人将二人的全身像刻于画上,悬于宫掖之左右门。从此这一演变而来的风俗便流传下来,用两为将军的画像做门神来镇宅、辟邪、保平安。

  各位领导,雁塔西苑一行到此结束,欢迎您再次莅临指导工作。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园区的前身是曲江春晓园,2008年7月1日,经曲江新区管委会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和改造,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并正式开放。她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因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而得名,且与现在的大慈恩寺紧邻,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玄奘建塔”的雕塑,表现了玄奘法师主持修建大雁塔的情景。唐永徽三年三月,玄奘法师欲于端门之阳修建一座高30丈的石塔:一是供安置、保存从西域请回来的佛教圣物;二是借以显示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故迹垂世供人瞻仰。据说在建塔过程中,玄奘法师也亲自参与担运砖石材料。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就是:采用磨砖对缝的建筑形式,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

  继续前行,是“高宗建寺”的雕塑,它以圆雕的形式再现了唐高宗李治建造大慈恩寺的情景。大慈恩寺原为隋代的“无漏寺”,“无漏”就是没有烦恼的意思。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李治当太子的时候为了给他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追荐冥福,怀念慈母大恩,下令选择“狭带林泉,务尽形胜”之地,扩建修葺了“无漏寺”,并更名为“大慈恩寺”。

  在园区内种植有数百棵参天大树,尤其是近百棵30年树龄的银杏树,更是为园区增添了山野情趣、绿意禅韵,形成了都市中的天然氧吧,颇有“坐看红树不知远,行进清溪不见人”的意趣。

  位于园区西侧的假山自然形成了进入公园的通道,名为“石峡”的造景恰到好处,完美的体现了园林景石“枯、皱、瘦、漏、透 ”的景观效果,达到了障景、移步换景的造园效果。

  整个园区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通过造像、雕塑、植被等各种方式表达设计者对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同时,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更呈现出一种深奥的冥想和悠然的心境。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大佛像,该造像是与遗址的文化背景相符合,也更能衬托出佛教园林的宗教氛围。同时,这座佛像的设置也运用了园林造景方法中借景的手法,只设佛像略显单调,而光有山坡则平淡无奇,如果佛像、山坡相互凭借,则相趣成景,奇妙无穷。

  在这里,我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据佛经记载,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相传他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骑马出家修道,遍访名师。经过六年的苦行,发现苦行不能达到解脱,便来到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静思成道,得世间无常和缘起等佛教真理,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教,为弟子讲说苦、集、灭、道“四谛”以及“八正道”等,佛经成为“初转法轮”。其后一直在印度的北部游行教化,信众极多,被尊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或者“释迦族的明珠”。

  在大佛像的身后,是整个公园的灵魂——唐大慈恩寺大殿遗址。在盛唐时期,大慈恩寺因为是皇室支持建造的寺院,因此有着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它占晋昌坊面积的一半,近四百亩,有十三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史书记载的建筑有翻经院、元果园、西塔院和南池等,有三百多位僧人主持宗教活动,五十多位翻译家辅助玄奘译经。玄奘法师也在大慈恩寺内宣讲慈恩宗等佛教教义,使大慈恩寺成为了慈恩宗的祖庭。

  唐代以后,大慈恩寺毁于连年的战火,现在的寺院占地约76亩,虽然只是原来慈恩寺的西院,而且面积仅有原寺的七分之一,但经过历代的不断修茸,这座千年古刹更加庄严肃穆,大雁塔更加巍峨壮观。

  各位来宾,在遗址周围,我们看到的便是在西安市内难得一见的大片牡丹园。今天的牡丹之都在河南洛阳,其实在盛唐时代,长安城内的绚烂牡丹更是盛极一时。据史料记载,陕西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花期是4月至5月,它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并于1990年被定为国花。

  穿过牡丹园,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他看似普通,其实意义非凡。上面刻有“友情无限”的字样,是我们西安市是与日本船桥市建立友好城市的纽带,是中日两国友好的历史见证。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建筑很少,只起到了点缀作用,营造空间意象,充分的表现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造园立意。尤其请看“竹里馆”,取名于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辋川集》中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认知后的平和心境。

  在我们左前方出现的高大石柱就是唐诗刻碑,上面刻有唐代著名诗人的一些传世名篇。“碑”这个名称在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但它在当时是用于栓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柱子。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穴很深,棺木需要用轱辘系绳缓缓放下。“碑”就是那个时候放轱辘用的支架,殡仪结束以后,人们往往就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现成的大石头上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到了东汉,树立墓碑的习俗广为流传,并一直沿用至今。碑刻,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集历史、文化、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夜城概况

  大唐不夜城位于大雁塔脚下,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967亩,总投资达60亿元,由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开元广场三部分组成。

  整个大唐不夜城是由一条亚洲最大的雕塑景观大道,贯穿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开元广场三个主题广场,通过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着力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天堂—中国第一文化MALL。

  新乐汇

  新乐汇项目就是大唐不夜城引进世界500强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投资1亿美元,运营10万平方米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它北端与大雁塔南广场紧密相接,西侧紧邻雁塔南路唐文化主题景观大道,向南依托大唐不夜城贞观文化广场,地块以东是慈恩东路正在建设的“西北第一涂鸦艺术长廊”,可以说新乐汇四面都是独具特色的城市亮点。

  新乐汇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分为四大商业功能区:休闲美食区、会所酒吧区、主题生活区、精品购物中心。新乐汇的项目定位是“西安首座家庭式体验街区”,它以“体验式消费”为核心理念,更注重人性化,现已成为古城西安的“时尚商业新名片”。

  “大唐群英谱”景观雕塑大道

  通过五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小品把我们带入大唐文化之中,集中的表现了唐代宗教、诗歌、书法、绘画、医药、天文等领域的精英人物,使我们置身于唐朝著名人物之间,领略盛唐之音,感受群英的风采。

  (一)佛教文化:首先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反应的是唐代的佛教文化。唐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并举,其中佛教最为盛行。唐代至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中外佛教交流频繁,禅宗的创立,标志着佛教已经中国化。而其中最为代表的人物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位唐代高僧,由左至右依次是,鉴真、空海、慧能、玄奘。

  玄奘: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著名的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本名陈袆,今河南偃师人。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贞 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

  慧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

  空海:日本佛教高僧。公元804年到中国,在青龙寺学习佛教密宗。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密宗”。

  鉴真: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鼻祖,著名医学家,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二)绘画艺术:唐代佛教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等方面带来不少影响。首先在文学方面,由于“俗讲”流行,创作了“变文”等作品。其次艺术方面,促使佛教艺术更有所推进。

  下来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便向我们展现了唐代的绘画艺术。

  唐代是中国造型艺术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绘画更具划时代意义,人物画达到顶峰,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花鸟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种。在选材、技法等方面都近于完美,金碧辉映的青山绿水、意韵浑融的泼墨山水,圣灵风动壁画浮雕……风格的多样化反映出唐代画家的巨大创造力,道子画、惠之塑,吴带当风,精绝殊胜。

  杨惠之:开元时雕塑家。生卒不详。先曾学画,和吴道子同师。后专攻雕塑,杨惠之将当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结合运用于雕塑中,为丰富中华艺术宝库作出了贡献。著有《塑决》一书,但已失传,被人们尊称为“雕圣”。

  韩干:京都地区人,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唐杰出画家。唐玄宗天宝年间因他擅长绘画被召入朝廷。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马,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萱: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7l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他善画人物、仕女。流传下来的著名作品是《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吴道子: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

  阎立本: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三)诗歌艺术: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到公元七世纪,有着浓郁的诗歌传统和诗的情趣的中华民族,怒放出壮丽绚烂的艺术奇葩——唐诗。她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诗歌创作的巅峰。诗仙诗圣双峰并峙,诗坛俊秀璨若群星,诗文佳作照耀古今。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就向我们反映了唐代的诗歌艺术。我们看到这几位精英人物由左至右依次是:王之涣 杜牧 杜甫 李白 柳宗元 李商隐 王昌龄 王维 刘禹锡 白居易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杜牧: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李商隐: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生於唐代宗大历七年,卒於武宗会昌六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汉族,河南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四)书法艺术:唐代除诗歌外,书法艺术也达到了顶峰,这与唐代皇帝的大力倡导密不可分。唐代,帝王大多能书,在他们的倡导下,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评论成为当时丰富的艺术生活;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已具规模,从“颜筋柳骨”到“颠张醉素”,名家辈出,各辟佳作。各体书法别开生面,把中国“线的艺术”推至极致,最直接地表达了唐代意志蓬勃、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怀素:俗姓范,字藏真,南阳人。唐代书法家。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其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 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更是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孙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

  柳公权: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颜真卿: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笔力险劲,结构独异最便初学,号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虞世南:南朝陈武帝二年。 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字伯施。他在陈、隋二代都做过官,入唐时已上年纪,唐太宗让他当了“参军”。贞观七年封为永兴县子,又一年进封为县公,故后人也称虞永兴。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他的书法,得到智永的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传统,收到很好的效果,称得起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号称初唐四大书家。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无雕饰气。 虞世南作书不择纸笔,却很注意坐立姿势和运腕方法。他认为,只要姿势正确,手腕轻虚,即使是粗纸,秃笔,信手拈来也能挥洒自如,别出新意。 传世书迹刻石楷书有《孔子庙堂碑》;行书有《汝南公主墓志铭》可与《兰亭序》比美。

  褚遂良: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五)科技: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向我们反映了唐代科技,16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在唐代实现了向世界的传播。僧一行的《开元大衍历、》李淳风《法象志》、王孝通的《辑古算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各科学类典籍层出不穷,驰名当世,促进了整个社会进步,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孙思邈 :西魏时代出生,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僧一行:本名张遂,邢州巨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汉族。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他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世界上第一位测量子午线的人。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盐官令。唐时,为火山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 袁天罡在唐代以相术风水称一代术数大师,生前各种神奇的预测无不准确,在正史新旧唐书中都予以列传记载,各种野史笔记小说中记载他的传奇故事更多,民间更把他视作半人半仙。袁天罡经常与其徒弟们在观星楼观星象,每观星象袁天罡深明真是玄机也。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唐显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在《缉古算经》中,王孝通在代数、几何方面有所创新。代数方面 王孝通用几何方法列出三次方程,这是中国现存古算经中有关三次方程最早的记载。)

  贞观广场

  贞观广场主要由四大场馆和三组雕塑构成。

  四大场馆分别是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西安美术馆,使其成为西部文化艺术的聚集中心和演艺娱乐的国际平台,成为西安高雅艺术和时尚潮流的发源地和集散地。

  (一)电

上一篇:梦见与母亲春梦正常吗
下一篇:普法宣传 ▏新修《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六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