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思想盛宴!12位专家精彩演讲荟萃!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1992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附属匹兹堡儿童医院深造学习一年余。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5年余。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并具体负责多项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对儿科常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生长落后、性早熟、糖尿病和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等。

  Q1

  记者:今天的会议有哪些重要的内容推出?对我们的学术研究有哪些借鉴作用?

  侯凌:主要是关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来自日本、韩国、泰国、国内(包括香港)的一些顶级专家作了相关报告。

  专家们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等,针对亚洲包括东亚、国内的新生儿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研究,显示中国从1981年就开始做新生儿疾病如甲低、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我们现在的筛查已经不局限于生化层面,不少疾病已经能够通过遗传的手段,如串联质谱、基因检测等实现早期检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Q2

  记者:就目前来看,大会让您印象最为深刻的研究成果或观点?

  侯凌:大会整体的研究报告质量都非常高,特别是昨日以遗传角度为主的专家会议。这次大会主要是亚洲的遗传会议,各个国家,特别是东亚,例如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除了发病机制的研究外,对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国家间多中心的合作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换而言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今后对遗传罕见病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更多地注重遗传代谢性疾病在儿童领域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今天让我感触较深的是,泰国专家讲述的一个病例:成年期出现症状,初诊不明确,追问病史小时就有类似发作,然后追溯到姐妹有类似的症状,经过进一步检查,就发现是“遗传代谢性疾病”。

  而正好发现,这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只需要避免吃特殊食物就可以使病情明显改善,所以这一点留给我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那就是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不会发展到“成人故事发生”。

  这次会议的很多专家都提到黏多糖病,实际上这种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现人数越来越多,现在对这方面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但相应的药物国外有而国内没有,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内的患儿也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Q3

  记者:作为儿泌的专家,对于我们普通的大众、家长有哪些呼吁?

  侯凌:对小孩的健康从小就要开始关注。因为预防是最重要的,所以产前要做一些相关的跟进、检查和诊断。等到小孩出生之后要及时发现一些异常,尤其是需要一些专业人员的帮助。

  精彩发言

  Tip 1

  

  Hiroyuki lda, M.D, Ph.D.

  简介: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儿科执行主任,教授

  主要致力于溶酶体贮积症,特别是戈谢病分子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演讲主题】:溶酶体贮积病(LSDs)治疗最新进展

  【主要内容】:Hiroyuki lda, M.D, Ph.D.分别针对LSDs治疗的三个环节提出治疗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1.溶酶体酶改变,可以借助化学伴侣疗法(CCT)修改变异的蛋白质

  2.酶活性丧失,可以借助酶替代治疗(ERT)、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基因治疗补充酶蛋白。

  3.底物堆积,可以借助底物减少疗法(SRT)抑制底物合成。

  并且在治疗中,几种方法之间也互为关联和补充:

  ·ERT的问题

  1. ERT对CNS的疗效较差

  2.抗体的产生会降低ERT疗效

  3.需要静脉滴注,每周或每两周就诊

  ·解决方法

  1.CCT和SRT等小分子:可能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受累症状

  2.口服给药:使用方便

  3.诱导兔疫耐受:可提高高滴度抗体患者的疗效

  4.鞘内注射酶: CNS受累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Tip 2

  

  罗小平

  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同济医院儿科学系士任,博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其命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及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中华围产医学分会常委及胎儿医学学组副组长;生长激素研究学会理事;亚洲遗传代谢病学会理事

  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370余篇,主编参编参译教村专著60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中国儿科医师奖和首届国之名医优秀奖等,获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律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演讲主题】: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展

  罗教授给出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定义,他认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通过对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代谢缺陷、先天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早期诊治,从而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危害。

  【主要内容】:

  (1)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矫正医学主要是根据疾病症状进行诊断治疗,10%的人群能够获益。但是基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的医疗负担、科技的进步和病人主观能动性的提高,预防医学实现了本质上的转变。预防疾病能够检查疾病并进行预防性治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使100%的人群获益。

  罗教授介绍了扩展的新生儿筛查——串联质谱,他认为,串联质谱已成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这项技术可以同时筛查氨基酸、脂肪酸及有机酸代谢异常等30余种遗传代谢病。

  同时他指出,通过cK筛查早期基因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先证者基因型明确家庭,可以实施产前诊断避免患儿出生。

  (2)基因组时代,新生儿基因筛查的必要性:

  由基因一场所致疾病合计患病率较高;

  遗传病畏寒较重(致死、致残);

  目前的筛查技术不能满足更多疾病的筛查需要,且存在一定的不足。

  (3)1.任何新生儿筛查技术应公正的应用于每个新生儿;

  2.新生儿基因筛查结果的解释对于每一个测试基因的正常变异,与致病变异一样,也需要广泛的知识;

  3.由公共资金资助的新生儿基因筛查应限于在新生儿期能够诊断、且能够治疗及预防的疾病;

  4.如果引入新生儿基因筛查,则应全面成为公共卫生项目的一部分,包括确诊试验、治疗、随访、遗传咨询、质量保证、公共和专业教育、政府监管等。

  5.新生儿基因筛查只能是目前筛查方法的补充;

  6.新生儿基因筛查不能代替目前的筛查方法除非证实基因检测技术一样特异及敏感;

  7.鉴于目前的知识及能力,还不能将WGS或WES用于新生儿筛查;

  8.鉴于目前的知识及能力,多基因panel也不适于新生儿筛查。尚需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临床、性价比、健康政策及伦理。

  总结: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能查发展趋势

  遗传代谢性疾病已由罕见病转变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早期筛查和诊断后的适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先进技术能够筛查更多的疾病并使更多的人群获。

  最后,罗教授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罕见病分子病理机制了解的深入,整个医疗行业将迎来划时代的变革,另外,将新型诊断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筛查项目使得疾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会成为现实,这不但会对每个家庭产生影响,还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应。

  Tip 3

  

  Thanyachai Sura教授

  简介:

  单位:泰国曼谷玛希隆大学医学院

  职位:教授、医学遗传学和分子医学部主任

  研究方向:医学遗传学、医学分子学

  【演讲主题】:

  遗传代谢病:成人期的临床表现

  【主要内容】:

  Thanyachai Sura首先指出遗传代谢病难以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遗传代谢病课在成人期间出现临床症状,且有些为非特异性”。

  因此要常抱怀疑的态度,想到遗传代谢病,并试图排除这种可能性。一旦怀疑患有遗传代谢病就要进行评估。在治疗时,要注意治疗急性先天性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因分解酶缺乏而导致的底物蓄积。

  具体来说,遗传代谢病成人期具有以下临床表现:

  1.有些异常症状可在出生时出现,或发生在生后第一年内(溶酶体病)。

  2.对于成人患者,症状可能包括轻至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自闭症、学习障碍、行为障碍、肌无力、进行性下肢轻瘫、偏瘫、肌张力障碍、舞蹈病、共济失调、眼肌麻痹、视野缺损、癫痫危象、肝脾肿大和低血糖。

  3.一些临床表现可能是间歇性的,因疾病等应激而导致发病,或随时间推移呈进行性加重。

  4.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或精神症状的疾病常在成人期才被确诊。

  最后Thanyachai Sura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1.在IEM管理中最常见的错误是延迟诊断或者错误诊断。

  2.越早得到诊断,治疗效果就越好,就会带来更少的并发症。并发症也许会导致无法治疗。

  3.即便得到了无法医治的诊断结果,为了允许再次妊娠的产前诊断,在指示病例中建立诊断也是重要的。

  Tip 4

  

  Seiji Yamaguchi教授 医学博士

  单位:岛根大学医学院儿科

  研究方向:

  MS/MS、GC/MS在新生儿筛查中的应用

  脂肪酸代谢素乱的临床、生化及分子机制研究.

  主要成果:

  首次报道了b-酮硫醇缺乏中的缺陷蛋白(JCI, 1988);首次报道了二型戊二酸血症b亚基缺陷(Ped Res,1992);首次报道了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Ped Res,1993);

  开发了基于计算机有机酸中毒自动GC/MS数据分析和诊断系统(Tohoku J exp Med, 1999);降脂苯酰用于治疗脂肪酸代谢紊乱新疗法(MGM,2012)

  【演讲主题】:亚洲国家有机酸血症与脂肪酸氧化障碍疾病谱的差异性

  针对亚洲很多国家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谱的差异,Seiji Yamaguchi教授通过中国、越南、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数据来研究高危筛查(HR筛查)的情况,通过台湾、韩国、德国、沙特阿拉伯的数据分析扩大的新生儿筛查(ExNBS)的应用情况,从而进行其中的差异研究,就会得出两个结论。

  【核心观点】:

  1.疾病发病率、疾病谱在不同国家与种族间存在差异性。

  2.扩大的新生儿筛查的普及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性研究将进一步明确这种差异性与其原因。

  Tip 5

  

  邓亮生

  简介: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教授

  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疾病易感性遗传学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原发性肉碱缺乏(又叫卡尼丁缺乏症)

  【演讲主题】:

  脂肪酸氧化缺陷与Wilson病:疾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筛查的一些见解

  【主要内容】:

  肉碱移位酶缺乏症属于在中国人中被发现的胎儿起源学说疾病(FOAD)中的一种。FAOD可导致高NH3. 目前对于FOAD存在一些错误观念,譬如认为都是低血糖症或者低酮症。

  肉碱移位酶缺乏症新近发现了一种表型:母亲患病(但没有诊断),表现为无症状,并且能正常生育。而孩子(携带者)呈现低卡尼丁状态。

  经过一系列研究,邓亮生认为,Wilson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筛查在后期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邓亮生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如何做到早期诊断:

  一方面是家庭成员筛查,在先证者兄弟姐妹中发现的患者往往有更好的预后;另一方面是注意亚临床型Wilson的早期临床指标。

  2.筛查时选取什么分析物:

  plasma ALT (血浆ALT)、Plasma ceruloplasmin (铜蓝蛋白酶)、Urine Copper(尿铜)和Spot Urine Copper (点尿铜)

  Tip 6

  

  张璧涛

  简介: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现任尚至医疗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主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

  【演讲主题】:希特林缺乏与低血糖

  【主要内容】:

  学界业界已知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可能是多种类型的代谢紊乱。具体包括尿素循环缺陷、金属元素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和线粒体肝病。

  核心观点:

  1.研究发现:希特林缺乏也是低血糖的一大原因。但是目前还不知道希特林缺陷是完全外显还是不完全外显。

  2.处理原则:张璧涛指出不能对低血糖患者一味随意提供能量。不然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于中毒的症状

  3.研究进展:暂时还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探索。

  Tip 7

  

  叶军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儿内分泌遗传室

  研究领域为: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诊治,尤其是儿童生长发育,包括各种原因矮小症、性发育异常等方面

  【演讲主题】:中国大陆高苯丙氨酸血症的筛查、诊断及基因研究发展回顾

  【主要内容】:

  叶军梳理了中国HPA发病率、高苯丙氨酸血症鉴别诊断的发展、改良的尿喋呤谱分析在H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中国HPA诊治共识的要点、PKU基因分析、BH4反应性PKU、BH4D基因研究、HPA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从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HPA是中国遗传代谢病的典范

  2.中国大陆HPA从筛查至基因研究已经历 了37年的发展历

  3.中国13亿人口的新生儿筛查率已达到97.5%

  4.中HPA患者中BH4D发病率约10%,PTPS缺乏症是BH4D的主要类型(96%)

  5.分子诊断从Sanger测序逐渐发展为全外显子或全基因测序

  6.新致病基因DNAJC12有待进一步探索

  7.发展PKU和BH4D无创产前诊断

  8.除对PKU支助外,加大对BH4D患者的支助力度

  Tip 8

  

  刘丽

  简介: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供职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遗传和内分泌病区。

  【演讲主题】:

  单胺神经递质缺乏导致的肌张力障碍

  【主要内容】:

  1.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会引起肌张力障碍,其中一些对左旋多巴或BH4有良好的反应。

  2.患有肌张力障碍但无异常的儿童,可能是单胺神经递质缺乏。

  3.NGS或Gene sanger测序可能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

  Tip 9

  

  Usha Pinakin Dave教授医学博士

  简介:孟买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印度产前诊断与治疗学会副会长、印度分子病理学协会副会长、Helx咨询有限公司鉴定专家

  研究方向:临床、生化遗传、细胞遗传及分子DNA诊断;质谱在产前筛查和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出生缺陷、智力迟钝、自闭症等先天族疾病遗传保健;社区遗传学、遗传咨询

  主要成果:国内和国际期发表学术术论文100余篇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先天性代谢缺陷?

  先天性代谢缺陷(IEM)为可导致新生儿或婴儿严重临床症状的异质性遗传异常。如未经诊断及治疗,这些异常将导致不可逆的智力缺陷(轻重程度不一)、生理缺陷、神经损伤甚至死亡。

  在Dave教授看来,新生儿筛查的总目标是早期识别风险日益增加的儿童遗传代谢疾病。

  2、高位筛查究竟需要什么?

  治疗&管理

  症状前检测&预防

  3、核心观点:

  1.同时鉴别诊断危重病儿童可以通免不必要的发发病幸和死亡率;

  2.癫痫发作期NCU惠儿均应评估代谢紊乱疾病,尤其是危险因素;

  3.应用先进的质谱筛查技术来筛查NICU婴儿,对准确可靠地诊断代谢疾病及遗传咨询非常重要;

  4.“新生儿筛查”是当今所需。

  4、解决方案:

  尽管是针对印度国情提出的解决方案,国内也同样值得借鉴:

  1.流行病学数据登记

  2.筛查需求已纳入政府卫生政策

  3.在一个地方进行综合疾病护理-筛查、诊断、治疗处理以及遗传咨询

  4.必须努力将NBS推广到城市和农村地区一一少数地区才刚刚开始

  5.政府应资助遗传保健服务

  6.私人——公共合作伙伴关系是时代之需要

  Tip 10

  

  傅君芬

  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浙江省医学重点创新学科“青春期医学”学科带头人;

  现任第8届亚太儿科内分泌学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大写学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主要研究领城:儿童内分泌学,山茶昂肥胖并发症、糖尿病、性早熟、矮小症和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等国家课题5项。

  浙江省自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第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政府科技进步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等奖次。发表论文80余篇。

  【演讲主题】:人工智能骨龄研发与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

  演讲主题:人工智能骨龄研发与临床应用

  傅教授认为,科学检测儿童生长过程,骨龄是重要指标,儿童青少年亟需接受更为科学的体检和医学干预。为了更好的评估生长发育状况,骨龄检测结果要求精准、一致、稳定。

  同时,基于骨龄可以综合评估儿童生长发育:除了能够预测未来身高外,还能够准确反映个体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和发育异常等诊断;区别病理性矮小和青春期发育迟缓;动态检测儿童发育趋势;同时,也能评估内分泌疾病治疗方案的疗效。

  1、目前的骨龄评测方法:

  G-P图法:简便快捷、精确到半年/一年,但是主观性强,稳定性差。

  TW3法:复杂费时,但是能精确到月,主观性也大大降低。但是读片过程复杂,专业医生少,耗时长(20min),结果不一致也不稳定。

  2、AI人工智能能否解决这一难题?

  基于此设想,2017年9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与依图医疗联合开发完成国内第-一个基于TW3骨龄判读的儿童生长发育智能诊断系统,并进入临床使用。

  3、那么AI的客观性能如何?对于医生有多大帮助?

  傅教授及其团队就285份骨龄片,以图像质量筛选250份样例。四位专家分别对250份样例评测与AI系统对250份样例评测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加入AI判读后,医生判读整体一致性有所上升;这也表明AI作为“训练”较好的测试者能够提供更准确和稳定的判读结果。

  4、总结

  AI智能判读对儿童生长发育、病理分析等更加准确,精确到月的结果也可以实现对干预治疗进行准确评估。

  傅教授表示,目前的AI智能评估准确性不错,但还将不断测试完善使其更加准确。

  Tip 11

  

  陈秋莉

  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一节内分泌遗传代谢青年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内分泌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儿科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10年,擅长儿童性早熟的诊治以及儿童生长迟缓的诊治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演讲主题】:双磷酸盐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陈秋莉医生介绍了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这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原发性骨代谢紊乱,好发育儿童后期及青少年早期。

  有可能发生反复发作的长骨骨折或脊椎压缩性骨折,尽管后期骨密度恢复正常,声誉长骨和脊柱畸形仍有可能致残,家长和医生应高度重视。

  同时,她建议,严重病例可使用双磷酸盐进行治疗,但使用需注意。

  双磷酸盐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应用:

  指征和禁忌症:指征包括成骨发育不全和骨质疏松伴有脊柱骨折或内面长骨骨折2次或以上。

  剂量和疗程:根据BMD调整,一般持续整个生长期。

  副作用:主要为流感样症状及低钙血症,口服注意胃肠道反应和食管炎。

  注意事项:治疗前应充分评估,每年评估BMD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8月26日"第五届亚洲遗传代谢病大会暨第十七届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学术会议”将进入最后一天,将继续在会议现场为你第一时间报道。

上一篇:未成年人想改名字怎么办
下一篇:大学生魏则西走了 百度竞价排名陷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