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人青少年“拔牙”之猜想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8
手机版

  大汶口的“拔牙习俗”曾一度引起诸多专家关注研究,其中“爱美说”“成人说”,是较为有影响的两种说法:

  爱美说 从拔牙所处的青春期年龄角度及普遍存在性分析,这可能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关。根据大汶口文化的资料,只能认为拔牙在当时是无论男女,也无论贫富,大多数人都热烈追求的社会风尚,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并且这种风尚极有可能是与审美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成人说 从拔牙时年龄的生理特性作为切入点,认为这与成年的标志有关:从拔牙施术的年龄特点来看,拔牙是在个体进入性成熟的转折时期进行的。15~20岁的人类,此时第二性征发育已很明显,很容易被同类感知到,这可以成为拔牙风俗所依循的可靠生理标志。人们认为,拔去一对上颌侧门齿,大概表示该氏族成员获得了婚姻资格或同时兼有达到成年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标志,这两者最早可能源于一种意义。

  ▌第三种猜想

  但以上两种说法,似乎很难解释得通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在“爱美说”中,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即在原始人那里,美往往是与实用性及功利性紧密结合的。也就是说,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人们把健康的牙齿活生生地凿掉,既不利于咬嚼食物的实用价值的发挥,又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是很难谈得上其中有美发生的,即便有也是之后的事。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拔牙后的“美”,而在于同拔牙维系在一起的一种“观念”,即是说大汶口文化居民拔牙习俗的流行,应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观念与意识。因此,“成人说”“婚姻说”也有需要商榷之处。

  

  大汶口遗址的三次发掘资料显示,拔牙最小的年龄在12—13岁,在原始时期这个年龄几乎是不可能有普遍的“第二性征发育已很明显,青春期开始”的特征出现的。如果将拔牙作为进入青春期取得婚姻资格的标志,那为什么只有约三分之二的人拔牙施术,其他人呢?另外,在大汶口时期,特别是中晚期,男性处于社会的尊崇地位,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如果说拔牙是一种成人礼,也是一种地位的标志,那为什么会是女性的比例大于男性呢?

  在什么情况下,15—20岁的男女都需要拔牙?我们可以猜想,这也许与当时的宗教意识有关,拔牙被作为是一种献祭的行为。

  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日益扩大,那些操纵自然物和自然力的神灵权能也相应扩大,人们的依赖和畏惧也随之增加,这迫使人们想方设法与之沟通,以求得神灵的帮助和宽恕。

  

  史前先民生活场景复原

  史前先民生活场景复原

  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应源于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在人们生存过程中,“食”是生命的第一所需,也是当时人们最大的享受。当一次次饱餐满足了生理的快感与精神的享受之后,限于史前人类那种特有的思维方式,只有借助具体的可见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感:一方面,他们感到牙齿有功于己,是牙齿的功能满足了自己的进食和生存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牙齿,“损毁”消耗自己为之努力乃至舍命所得来的“战果”(食物),这“战果”当然也是神灵的恩赐,填饱肚子的同时,人们还受良心上的咎责,有着负罪感。

  在生存之必须与对自然的依赖和敬畏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在这种双重的心理斗争中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将人们满足于进食的最好的利器,同时也是“祸手”的——牙齿拔掉,献祭于神灵,以期得到宽恕,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得到神灵更多赏赐。在这种情况下,氏族中的男女皆然,也会有不施术者。拔牙的年龄在15—20岁,也正是初步具备了狩猎、渔牧、耕作及手工业操作的年龄,是最需要神灵惠及的时期。

  为什么大汶口人拔牙的部位和数量严格一致,拔掉上颌两颗侧门牙呢?这大抵是大汶口居民两难中的最佳取舍。拔掉两颗门牙,会严重影响口腔功能,而拔掉两个侧齿则好得多,还能容易让同伴、让神灵一眼就看得到。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陈硕

上一篇:原创《客栈》张翰一句玩笑话让陈翔压力倍增有危机感,眼神都不对了!
下一篇:舒淇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