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内容简介+精彩片段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名著导读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内容简介+精彩片段》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名著导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智慧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孩子们,你对你不了解的万事万物怀有弥足珍贵的好奇心吗?你好奇过“我们人类来自哪里,人又是什么变成的呢?”你曾带着这些好奇试图走进大自然,走进书中去寻找过答案吗?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这份好奇,跟着小学基础知识库一起走进《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这本科学书籍,去探索关于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内容简介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介绍“人类起源学”的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从小立志在科学研究领域一展身手。《爷爷的爷爷哪里来》为“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之一,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讲述一个个娓娓动听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贾兰坡,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河北省玉田县人,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贾兰坡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1929年,他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3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考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当练习生,当年被派往周口店跟随裴文中搞发掘。1935年,裴文中到法国留学,贾兰坡便挑起了主持周口店发掘的工作。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在11天之内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而再次震惊世界学术界。贾兰坡一生著作成果丰硕,已出版有四百多篇(部)作品。他特别对科普创作情有独钟。80岁以后,他出了很多像《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这样的科普读物。1997年10月,在他又写完了一本“大科学家写给小读者”看的11万字的“小书”《悠长的岁月》,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目录

  一、从“神创论”到认识上的蒙昧时期

  二、“人类起源”科学来之不易

  三、北京人头盖骨

  四、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之谜

  五、北京人是最早的人吗?——一场4年之久的争论

  六、找到了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化石

  七、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八、人类使用工具也是人类起源的证据

  九、人类诞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位置

  十、2l世纪古人类学者的三大课题

  十一、保护北京人遗址

  附录 古人类化石表

  精彩片段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逮蝈蝈、掏蛐蛐、捉鸟、拍黄土盖房是我们那个时代儿童普遍的游戏。每逢我玩后回家,母亲都要为我冲洗,有时一天两三遍。母亲边搓边唠叨:“要不怎么说人是用土捏的呢!无论怎么搓,都能搓下泥来。”我6岁时到离我家不远的外祖母家读私塾,也常听老师和外祖母这样说。可见“人是泥捏的”的传说流传得多广、多深了。

  图片

  ◎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乔治?比丰虽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诞生于海洋,以后才发展到了陆地——生物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会发生变化的科学论证。但是并没有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指出从鱼到人的演化关系并发表名著的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威廉?格雷戈里。1929年他发表的《从鱼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构造与猿、猴的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较,把我们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鱼类。

  ◎地层内就是一部巨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有许多许多东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动物化石来说吧,其实也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龙骨”。它们绝大多数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由于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长,得以钙化。但是要成为化石,还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死亡后,能尽快地被埋藏起来,使其不暴露。然后,经过风吹雨淋,年代久之即可成为化石——我们所要研究的材料。

  知识要点

  ◎我们可以在作者深入浅出的叙述中,了解人类起源的历史,跟随作者的足迹一起寻找古人类起源、生存的证据,体会人类由原始走向现代、由低级迈向高级的艰难历程。

  ◎作者运用了正叙、倒叙、插叙等多种写作手法,以及亲切、幽默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研究人类起源的故事娓娓道来。在作者笔下,生硬冰冷的石头也变得异常亲切、可爱起来。因此,晦涩难懂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升华到了文学的境界。

  图片

  成长要点

  ◎在作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其高尚的人格之光在闪耀: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等。为了实现理想坚持不懈地追求;对劳动人民体贴入微的关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热爱;对困境乐观坚强地面对并勇于去克服……这些也是作者的经历给予我们的启示。

  图片

  推荐理由

  ◎阅读书中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学习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可以了解与“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相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哪些已成定论,哪些仍是谜团。

  ◎读《悠长的岁月》,可以了解作者一生中每个时期的重要经历和成就,以及作者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

  ◎通过阅读书中发生在学者们身上的故事,可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发现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阅读测试与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 )1、本书作者是谁?

  A、李四光 B、贾兰坡 C、高士其

  ( )2、 “尼安德特人”简称什么?

  A、德特人 B、安人 C、尼人

  ( )3、谁发表了《物种起源》?

  A、达尔文 B、法布尔 C、哥白尼

  ( )4、人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

  A、猴 B、猿 C、虫

  ( )5、什么导致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逐渐减少?

  A、气候 B、环境 C、气候和环境

  ( )6、人与猿至少在多少年前就分道扬镳了?

  A、400万 B、500万 C、600万

  ( )7、谁第一个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

  A、裴文中 B、贾兰坡 C、 步达生

  ( )8、 第几个世纪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出现?

  A、3 B、5 C、4

  ( )9、杜布瓦在1892年给人类化石取名为什么?

  A 、能直立的直立人 B、直立人猿 C、爪哇直立人

  ( )10、1915年,美国学者马修出版的《气候与进化》中提出了什么是人类的发祥地?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 )11、什么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旧石器文化在中国有着不同的传统?

  A、北京山顶旧石器 B、丁村旧石器 C、巫山龙骨破旧石器

  ( )12、到1999年的12月2日,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已经几周年了?

  A、60 B、70 C、80

  (  )13、到1935年哪个国家的犹太人魏郭瑞来华接替了步达生的工作?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  )14、是谁在1857提出了人类起源于“中亚”的特点?

  A、马修 B、利迪 C、步林

  ( )15、把什么石器,可以称为新石器时代了?

  A、陶器 B、瓷器 C、铜器

  ( )16、在那个时代,地壳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动,出现生命?

  A、太古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 )17、在中国,最早去挖掘猿人的是哪个地方?

  A、丁村旧石器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 C、周口店蓝田人遗址

  ( )18、几几年,北京市政府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列为北京青少年教育基地?

  A、1993 B、1999 C、1992

  二、简答题。

  1、在新生代中的第三纪又划分为哪五个世?

  2、古生代中分为哪六个纪?

  答案:

  选择题:

  1、B 2、C 3、A 4、B 5、C 6、B 7、A 8、C 9、B 10、A 11、B

  12、B 13、C 14、B 15、A 16、C 17、B 18、C

  解答题:

  1. 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

  2.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

  笔画“乚”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片引出课题

  1、贴“小树”

  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

  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

  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偏旁(采用开火车)

  二、初步认识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自由说,及时肯定学生的新发现)

  2、老师也有一个新发现:认识“自然段”

  3、教师和男女同学合作读课文三个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

  1、出示图一

  (1)指名读相关的句子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想想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A、“暖和的衣裳”指什么?

  B、假如你是小树,这时你会说什么?

  (4)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A、理解“绿色的小树”B、让学生想象,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齐读

  五、读读说说(完成课后作业)

  1、指名说

  2、挑选你喜欢一个,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六、我会写

  1、请学生看田字格里的生字,读一读

  2、师范写

  3、学生写

  七、课外延伸

  1、人们为了保护树木做了哪些?

  2、树木为人类做了哪些?《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四五十个可爱的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跃。拼音教学时尤为突出,进入课文教学后,有一段时间课堂上显得较为沉默, 但当我教过《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后,我发觉只要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们一样热情洋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师语句充满童趣,将他们带入童话世界 教《爷爷和小树》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我家门前种了一棵树,冬天到了,风儿呼呼的刮,你是小树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答案精彩纷呈,童趣十足。像“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等等。课堂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

  2、联系生活,学生感同身受,理解课文内容 启发学生了解爷爷为小树穿衣裳,小树为爷爷撑开小伞这件事后,学生自然想到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讨论后知道给小树穿衣裳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如:刷白漆、捆草绳等,还知道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

  3、反复朗读,情感熏陶,在读中进一步体会和感悟 学生理解后反复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帮助。

  总之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掌握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识,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和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相信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乐趣。

  《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通过熟透的桃子会自己落地这一现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并能举出与“地心引力”有关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话的不同语气,培养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探求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精品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地心引力”。难点:举出“地心引力”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花果山的桃子熟了,小猴子请他的好朋友小白兔一起吃桃子,可今天他们不用自己动手摘桃子了,地球爷爷已经用他的大手替他们把桃子摘下来了。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认读生字“球”。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过渡: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个好办法,那就是认真读书。请大家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

  2.画出生字宝宝,多读几遍。

  过渡:课文里面的新朋友刚才已经跟同学们见过面了。现在,老师把它们请出来,大家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谁能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好朋友。(扩词练习。)

  5.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宝宝,是怎么记住的;哪些生字记不住,需要大家帮帮忙。(同桌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既提高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使他们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快乐。)

  6.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交流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说说学会的字、词和句子,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三、读中思考,加深感悟

  过渡: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啊!老师相信,只要你再认真读读课文,定会有新的发现。(鼓励学生再读课文。)

  1.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投入,看来大家很喜欢这个童话故事,那我们就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中的对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教学起步阶段的重点目标。童话是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因为它充满了快乐和向往。通过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2.我们马上就要分角色读这篇童话中的对话了,大家相互提点建议吧!(声音要洪亮,要有感情,可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3.读下面的句子,在每个角色的对话前加上表示神态的词,使句子更形象、生动。

  ①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地说:“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

  ②猴爸爸()地说:“别谢我,这是地球爷爷帮的忙。”

  ③小兔()地说:“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它又没有手。”

  ④地球爷爷()地说:“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4.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该角色的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相应角色的语气。例如,读小猴子的话,用欢快、有礼貌的语气;读小兔的话,用惊奇的语气;读猴爸爸的话,用慈祥、和蔼的语气;读地球爷爷的话,用自信、有力的语气。)

  5.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这篇童话中的对话。大家要进入角色,加入动作和表情,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棒。(先四人小组读,再全班分组读,师生分角色读,让全班都动起来。)

  6.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地球爷爷是怎么帮助小猴子和小兔摘桃子的?(鼓励同学畅所欲言。)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爷爷的话,感受一下地球爷爷那一双神奇的大手吧。

  过渡:原来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进一步感悟“引力”。

  7.小组实验,感悟引力。

  每人手中各拿一件小物品,松手后看看物品会怎么样,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很难理解抽象的“地心引力”,通过这个小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悟到“引力”的存在。)

  四、交流拓展,巩固延伸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

  2.课堂交流:假如地球爷爷没有了“手”,将会产生什么奇异的事。

  五、小结

  地球爷爷的手威力真大!假如没有了地心引力,地球上的物品就会失去重量,飘向空中,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在地球上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大家回去找找有关的书籍读一读,向身边的人请教,搜集一些有关地球奥秘的资料,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去了解、去发现、去探索。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自然现象的习惯,对科学产生兴趣,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发现的欲望。)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教案|画皮教学设计|《画皮》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知道它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不被外在美丽的假象所迷惑,自觉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诱惑总是以美丽的外表示人,骗人上当的道理。

  教学难点:冷僻的文言实词对阅读造成的障碍。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自读法;3、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用讲“聊斋”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先让能讲的学生讲;

  2、教师可简要讲一个。

  二、作家和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省淄博市人。他所著述的《聊斋志异》,是其代表作,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yuwen.chazidian.com

  三、教师泛读课文,订正字音,解释疑难句子。

  四、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再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上网搜索有关《聊斋志异》的资料,加深对《聊斋志异》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课后练习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l、喜欢玩纸飞机吗?玩的时候最希望看到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生一起放飞已折好的飞机。

  3、不管我们的纸飞机飞得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31课这个童话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31 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地球爷爷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让我们来读读地球爷爷的故事吧!

  2、认读本课生字,演示生字课件。

  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想吃了。我们来帮小猴摘桃子吧,只要读准了字音就能摘到它。)

  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学生跟着读2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点击课件,“桃子”落地,变成一个个没带拼音生字。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

  4、读词语,记生字。(做动作,加一加,减一减)

  小猴非常感谢你们,给你们送来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但是它要送给认识他们的小朋友。(认读词语,接着记生字)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在这棵大桃树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一起去听听吧!

  课件出示l~9节文字,并教师配音。

  2、听到了什么?

  3、小动物们都在说着话呢,可是没有声音,我们给他们配配音,好吗?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读读课文,找一找,用横线把他们的话划出来,并好好地读一读。交流

  4、指导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中,你喜欢谁啊?为什么?指名读。

  5、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读1~9节。

  6、小组展示,评一评。

  7、感情地球爷爷的话。

  课件出示第10节。

  (1)自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2)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3)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4)齐读地球爷爷的话。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球、玩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书空。

  5、学生在书上先描后写。

  6、投影展示学生的一份作业,评一评。

  五、作业设计 |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课后收集关于地球知识的资料,带到学校来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板书设计:

  31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名著阅读

  《小王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了解全书内容。

  2.了解书中小王子、玫瑰、狐狸的人物形象。

  3、精读精彩片段,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4、精读部分章节,用心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对生命、命运、人生的思考。

  5、学生在探讨交流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激发更加热爱阅读、更乐于去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互动讨论

  课前准备:

  课外阅读《小王子》整本书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ppt出示插图】同学们,认识他吗?(一起说)对,他就是小王子。【板书:小王子】听大家叫得多开心啊!看来,相处了一个多月,我们与小王子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了。谁来读读这本书的作者?一起读:圣.艾克苏佩利。记住这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写的《小王子》这本书很多人都喜欢读,是一部全球阅读仅次于《圣经》的书籍。这本书的作者说想把它献给一个大人,一个曾经是小孩时的大人,因为很多大人都失去了童真。所以,孩子们,今天,我是向你们学习来的,希望通过你们的解读,能享受到天真的乐趣。

  二、了解作者

  三、初步交流

  1、初步谈谈对这本书以及小王子的印象。

  2、简单回顾小王子的游历过程。

  (ppt)出示

  (1)在B612小行星上:那是怎样的星球?小王子每天都做些什么?

  (2)游历6个大人星球:六个星球中,都有哪些人,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师:听了你们的解读,让老师有了很多感受。我们有些大人在忙碌着什么呢?我们又在追逐着什么呢?金钱财富还是权力,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或许我们就像这六个奇怪的人一样,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没有考虑眼前以外的东西,忙碌着连自己都不懂的事情......

  (3)来到了地球:又遇到了谁?发生了哪些事情?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读精彩片段

  精读文中精彩片段,思考下了问题:(ppt出示)

  1、文中“我”为什么说“不会把数字放在眼里”“我喜欢以讲童话的方式讲这个故事”?

  2、由土耳其科学家论证小行星B612的曲折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3、“我不能透过箱子看到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我大概老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心理?

  明确

  1、因为抽象的冷冰冰的数字是大人们最关注的东西,而“我”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更接近真实,更有生机。讽刺人们只关注抽象数字而不注重问题实质。

  2、科学发现本是最为客观、公平、公正的但成果是否被承认,有事又受到某些权威的控制。小行星B612的发现就因为科学家穿着土耳其的民族服装而被歧视,没有得到承认。讽刺了某些人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态度,对事物的评价带有偏见与狭隘的民族情绪。

  3、想象力是人类最珍贵的能力,但在现实世界中,经常受到打击和压制,想象力渐渐萎缩没有想象力的世界枯燥无趣,只剩下冷冰冰的数字毫无生机。我不能像小王子那样透过箱子看到绵羊,童年时代的美好、纯真渐离我们而去,体现“我”对童年时代的怀念,在成长面前感到一丝的无可奈何。

  四、品读主要人物。

  玫瑰—骄傲而脆弱的美丽生命。【板书:玫瑰】

  (1)小王子开始自己孤独的旅程源于那朵玫瑰,小王子最终的离开还是源于那朵玫瑰。你觉得玫瑰怎样?小王子喜欢玫瑰吗?再细细地读一读7—9章。

  (2)小王子爱着玫瑰,为什么要选择离开?(ppt出示)

  师:花的要求是如此的多,以至于小王子觉得她真是难伺候。因为我们往往在付出感情的同时,“想像”着对方可能有的回应和表现,并且期待,一旦意愿不能实现的话,愤慨、不满、失望、猜疑等种种情绪由是而生。小王子的摆脱孤独的期望没有回应,于是小王子觉得这朵玫瑰一点都不理解他,他的心里充满了更多的孤独。所以,最后他选择了离开。

  (3)当要离开的时候,那朵玫瑰又是怎样的态度?(ppt)【指名读】你有什么想法?

  师:是的,玫瑰就是小王子唯一的亲人,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而决定抛下对方,但是当失去了的时候又是那么地想念对方。人不也一样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小王子》这本书了,那么请你回顾一下小王子所经历了六个星球。六个星球上分别住着这样一些人:崇尚权力,爱慕虚荣的人,视酒如命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商人,循规蹈矩的点灯人,闭门造车的地理学家。

  2、师:小王子最后到达了地球,在空旷的沙漠上遇到一只狐狸,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本书的第21节。

  二、交流读书印象

  1、请同学们使用老师教给你的读书方法“浏览”第21节。概括出这一部分的内容。

  2、交流读书印象(我们已经看过了第21节,请你概括这一段的大概内容)

  3、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走进第21节,仔细地读每字每句,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呆会儿请你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4、学生汇报(同学们选择的内容可以重复,关键是读出自己确实有感触的地方)

  三、聚焦“驯养”

  1、师:你们是否发现,这些话其实都是围绕两个字来展开的呀,那便是“驯养”。板书“驯养”

  2、究竟文中的“驯养”与现实生活中的驯服有什么区别呢?

  3、文中的“驯养”就是建立联系。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课件展示“驯养的意思就‘建立联系’。”

  4、狐狸为什么想被小王子驯服(养)

  狐狸说:“你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小男孩,跟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不需要我。我对你也只是跟成千上万只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你若驯养了我,我们就互相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对你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师:驯养容易吗?它需要_______?请你带着这样的问题,精读文章,在读到有“驯养”这样的词时,你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写一写批注。

  四、解读“驯养”

  (一)驯养不容易,它需要耐心。

  1、“应该有很大的耐心。”狐狸回答说,“你先坐得离我远一点儿,像这样在草地上。我斜着眼睛瞅你,你什么话都别说。话语是误解的源泉。但是,每天,你可以靠近一些坐……”

  2、读这一段文字。

  3、质疑:

  (1)为什么开始要离我稍远一点儿?

  (2)为什么说“什么也不要说,言语可是会导致误会”?

  (3)驯养真的不需要说话吗?如果真的不需要说话,那么它们靠什么交流呢?

  (4)“你可以一天天地向我靠近,”除了身体靠近外,还有什么在靠近?

  4、总结:读书贵在思,贵在疑。我们通过思考和质疑,不仅读懂了文字,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容。其实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但是我们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二)驯养不容易,还需要仪式。

  1、男生齐读这一段文字。

  2、“最好是在同一个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在四点钟要来的,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了。时间愈近我感到愈幸福。到了四点钟我已激动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你若什么时候都来,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心有所准备……仪式是必需的。”

  3、其实,驯养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

  (三)驯养不容易,还需要责任。

  1、狐狸说:“可是,你不应该忘记它。你现在要对你驯养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

  2、指名读。

  (四)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

  1、师生配合读(就这样,小王子驯养了狐狸。)

  “啊……我会哭的。”“这是你不对了。”小王子说,“我不愿意叫你难过,但是你要我驯养你……”“不错。”狐狸说。“但是你又要哭。”小王子说。“不错。”狐狸说。“那么这值得什么呢!”“值得的,”狐狸说,“是由于那麦子的颜色。”

  狐狸说。

  2、狐狸说,这值得,究竟什么值得呢?

  3、总结:我再一次读到了文字背后的内容。

  五、发现“驯养”

  体会“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看得清”。

  六、升华主题

  出示一首诗歌:(ppt)

  驯养

  如果你驯养我,

  那我的生命就会充满阳光,

  你的脚步声则会像音乐一样,

  把我召唤出洞穴。

  如果你驯养我

  那该会有多么美好啊!

  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

  我也会喜欢听风在麦穗间吹拂的声音。

  第三课时

  主题探讨

  准备《小王子》的电影,播放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一、活动过程:

  1、你说我听。

  让学生先谈谈读书时领悟到了哪些?哪些没有理解?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同学帮助回答。难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点拨。

  2、我问你答。

  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选择学生回答或小组内讨论交流。

  A、在本书中,你最感动的是哪个情节或哪句话?

  B、有什么事是你认为很重要,而你周围的朋友或大人,却觉得那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你能说说为什么那件事情很重要吗?

  C、小王子遇到的那个酒鬼,用自己的错误来遗忘自己的错误。你能举出自己或者亲友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事是明知有错却难以改正的吗?

  D、本书中常常提到,“大人们都很奇怪……,成人就是这个样子”,你同意书中这些话吗?如果同意,请举一些例子,说说大人们哪里奇怪;如果不同意,请说出你的想法。

  E、你认为作家写这本书,主要想表达什么?

  F、从作者和小王子的对话中,你感觉小王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

  G、如果你也能像小王子一样在宇宙间飞行,你最想到哪里?为什么?

  H、最后小王子离开了地球,你认为他回到原来住的那颗星球了吗?

  3、你画我看。

  如果你和小王子书中的其他人物一样,可以拥有一颗星球,你希望星球有什么?把它画下来,并说一说你希望自己和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4、你演我看。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小王子访问过的星球,想好台词和动作,模仿着演一演。

  二、作业

  选做“写作活动”的任意两题

  一、关于作者

  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比金等。原籍浙江绍兴,曾祖一代起定居四川成都。祖父为官多年,父亲也在四川广元做过二年知县。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这个地主官僚家庭。他在这个封建家庭生活了19年,时代的震荡和家庭的黑暗,使少年巴金产生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同时也受到了克鲁泡特金、廖抗夫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1920年9月,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参加了一个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青年团体“钧社”的活动。1923年,和三哥离开家庭到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班。1925年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和自由》,编辑了《革命论丛》等书。1927年1月,到法国后翻译了廖抗夫的《夜未央》。1928年9月在巴黎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同年底回上海,埋头写作和翻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巴金参加了救亡运动,这个时期,他写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的《家》、《灭亡》的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描写矿工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砂丁》《萌芽》(后改为《雪》),另外,还写作出版了多卷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写了《激流三部曲》的《火》《憩园》《寒夜》以及为数众多的散文、短篇小说、游记、童话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决定了巴金的艺术风格。他的文笔热情奔放,语言凝练清新,被誉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各种文字,驰誉海外,被国际文艺界目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巨擘。

  二、内容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巴金先生的《家》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过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不同遭遇以及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一带的摧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但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中高觉新的形象塑造的极为成功,具有典型性。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三、主要人物形象及故事:

  1、高老太爷:

  他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

  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

  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

  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

  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关于觉慧的精彩片断:

  《家》的开篇找到了演戏的奥妙而欢叫“二哥,我懂了!”的人,也只有觉慧吧?只有对他二哥,他能够如此放开。此刻的他,是如此明朗。那张惊奇的面庞就在我面前绽放,明亮的眸子里透出的是可爱的充满追求的光芒。当然,他也有狮子般咆哮的时刻,对爷爷的封建思想,对大哥的软弱。我仿佛看到他是那么气愤地将书敲在桌子上,桌子上的灰尘好似跟着书本共起共落;对于爱仆的死去,对于兄弟之间的冲突,他选择了出走,安静得像一颗尘埃。

  在那个旧思想的家中,他的反抗是剧烈的,直到最终离家而去。或许,是他感觉到这个家的腐朽已经到了靠人力无法挽回的地步。小说的最后,形容载他离开的水是“可祝福的水”,带着丝丝的眷恋。这让我感觉到了他顽强反抗的背面的温存,

  3、觉新:

  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懦弱,顺从,苟安,得过且过,逆来顺受.他在伦理上接受了新思潮,并激起了思想上的共鸣,但在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在新旧矛盾冲突中,压下自己内心的痛苦,服从于统治者的安排.他渴望婚姻的自由,希望与自己心爱的梅表姐结婚,但他没有勇气违抗父母之命,最终导致梅芳的抑郁而死.婚后,他深爱妻子瑞珏,也并不相信迷信的陈规陋习,但在习惯势力面前又不敢挺身而出保护爱妻免遭厄运.

  性格二重性的表现: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打小就接受封建的正统思想的教育,但是他眼见到自己家庭的败落从而也对封建思想感到不满。这就造成其思想性格的二重性。

  他是这部小说最见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的道路代表了第三种命运——即应该反抗而没有反抗,既不甘心维护旧制度,又没有勇气走新道路,由此成为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1)觉新是封建家庭中的软弱者,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形象,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2)觉新的悲剧在于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

  (3)觉新身上那种懦弱苟且性格的形成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首先,长子长孙的地位对其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其次,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长期毒害所造成的结果;

  第三,从五四文化思潮中吸取的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半农的作揖主义的影响。

  觉新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他的悲剧说明:

  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的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以及爱情的幸福,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4、鸣凤

  本文所写的鸣凤,是故事中第一个惨死的年轻的丫环。作者对于她的不幸命运的描写,集中地暴露了封建压迫的残酷。鸣凤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的姑娘,她与高家的三少爷觉慧相恋,向往着自由和幸福。但是,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她的丫环地位就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在本文之前,与此有关的情节是:一天深夜鸣凤被叫到周太太房里,通知她老太爷吩咐三天以后就要把她送给冯老太爷去做小。这些话的每一个字都像利刃刺进鸣凤的心。她曾跪在周太太的脚下苦苦哀求,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实在没有法子可想。”她从太太房里出来又去找觉慧,然而觉慧却忙着赶写文章,没有马上领会她的来意。她觉得“有一堵墙横在她跟他的中间”,其实这堵墙,正是冷酷无情的封建制度和旧礼教。于是她便想到了死。

  本节便细腻地描写了鸣凤临死前痛苦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鸣凤千回百转的心理过程,有力地控诉了旧制度和旧道德的罪恶。鸣凤从觉慧的房里出来以后,她知道这是真正的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便一直来到花园湖畔,面对在黑暗中发光的湖水,面对万籁俱寂的世界,她感到“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尽管“她跟别的少女一样,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聪明的心,有血肉的身体”,可是人世间“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她爱一切,可是生活的门面面地关住了她”,为此,她又感到了愤懑不平,感到这个世界值得怀疑,“难道这一点(指唯一从觉慧那里得到了一点爱)她也没有权利享受吗?”“为什么所有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她在这样轻的年纪就应该离开这个世界?”显然,这所有的委屈和怀疑,都是她从个人的遭遇中归结出来的,反映了千百万类似鸣凤的女性对封建制度和旧礼教的控诉和抗议!这也正是作者从不幸的鸣凤身上所挖掘出来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有力地刻画了鸣凤的性格,揭示了她那美玉无瑕的善良心地。这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尽管渴望觉慧的援救,但她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奢望。这是因为她想到:“他应该做一个伟大的人。她不能够拉住他,她不能够妨碍他”,“他的存在比她的更重要。她不能让他牺牲他的一切来救她”。这样,鸣凤的死除去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之外,还有一层新的意义,即为了爱,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这就进一步表现了鸣凤的善良性格,加深了这一悲剧性格的思想意义。

  本文在表现方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十分出色的心理描写。除去上述所说的集中描写之外,作者对于鸣凤与觉慧诀别时语言和表情的描写,也有力地写出了她的内心活动。而且在其后的大段内心剖析中,作者还适当地融进了自己的主观抒情和议论。比如:“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了树梢,在水面上散布了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些抒情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量。

  四、精彩片断赏析《鸣凤之死》:

  鸣凤是巴金在《家》中塑造最成功的一个形象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鸣凤是高府的一名丫头,十七岁的鸣凤单纯、可爱,一出场,给人带来的就是一种美好悦目的感觉:

  ……一件蓝布棉袄裹着她的苗条的身材,瓜子的脸蛋也还丰润,在她说话的时候,脸颊上出现两个酒窝。……她闪动着两只明亮的眼睛天真地看着他们……

  鸣凤与高家的三少爷觉慧相恋,向往着自由和幸福。但是,在那暗无天日的社会里,她的丫环地位就决定了她的悲惨命运——主子要把她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她曾跪在周太太的脚下苦苦哀求,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实在没有法子可想。”她从太太房里出来又去找觉慧,因为能给她带来一线希望只有觉惠,但他忙于工作,对她的事一点也不知道,还责怪她:“鸣凤,你没看见我这样忙。”绝望、无助、痛苦,化作一朵朵凄清的泪花一并涌上鸣凤的心头,既然自己最心爱的觉慧都无法救自己,那还指望什么?于是,她想到了死,寻求最终的解脱。

  ……最后,忧心重重地站起来,极其温柔而凄楚的叫了两声:“三少爷,觉惠,”便纵身往湖里一跳。以这最后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她知道,“死”是作为薄命女子唯一的出路。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激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它的凄惨的声音已经渗透了整个寂静而黑的夜。不久,水面在剧烈的骚动后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中还弥漫着哀叫的余音……

  一段花样的年华,就这样淹没在湖水中。

  鸣凤的死除去是对黑暗社会的反抗之外,还有一层新的意义,即为了爱,她的死是她对觉慧的殉情。

  鸣凤的死是壮美的,尽管是有些孤寂。

  鸣凤的死是她与冯乐山一伙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但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

  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这是整部小说的一个转折点。

  首先是矛盾的尖锐性。作者自己说创作《家》的目的是“要写一部《家》来作为一代青年的呼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这里“恶魔的爪牙”既是指腐朽的封建礼教,更是指那扼杀人性、扼杀自由、扼杀爱情的封建家族制。在一片浓浓的黑暗包围下的高公馆,高老太爷就是一切的主宰,他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他的心目中,整个家的人和物都是他的私有财产,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任何人不能拂逆。为了维护高家的“利益”,他剥夺了一个又一个青年的幸福。瑞珏难产而死,梅抑郁而亡,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悲剧。可以说,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及家族利益,是一堵横亘在青年幸福之门的巨型黑墙,是一张撒向青年自由天地的险恶罗网,是套在青年身上的沉重枷锁。在这如磐的黑暗里觉慧与鸣凤相爱,无异于带着脚镣跳舞。高老太爷不只是一个垂死的老头子,而且是封建家长制、宗法制的集中代表,是这个黑暗制度在高家的代理人。因此,当鸣凤被迫嫁给冯乐山时,太太周氏无力相救,觉民只能叹惜,觉慧也只能空自呐喊。这就注定了鸣凤只能在以泪洗面、以痛苦自熬之后,孤寂地走向死亡。

  矛盾的尖锐性就在于:鸣凤的嫁与不嫁不在于她爱与不爱,而是体现在追求幸福与扼杀幸福上,是青春爱情的召唤与腐朽制度之间的较量。然而,青春的力量如同压在巨石下的一棵小草,面对封建宗法制度这块巨石,鸣凤是太柔弱了。因此,她若想维护做人的尊严,必须采取断然措施,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远离人世。当一切都无能为力时,死便是鸣凤惟一的选择了。可见,鸣凤之死正是尖锐矛盾不可调和的集中体现。

  其二是矛盾的复杂性。鸣凤悲剧的产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好像是命中注定,但她仍怀有希望,“爱情的力量鼓舞她”,在惊悉自己许嫁之后,她向心上人觉慧伸出了求救之手。矛盾似乎有了可喜的转机,趋向缓解。然而,情节的发展并不随人意,由于觉慧正忙于“周报馆所发生的变故”,正辛勤撰稿,没有工夫来陪鸣凤散心,听她倾诉。当鸣凤欲开口求援时,被觉慧毫不客气地打断,劝她“耐心地忍耐一下,过两天我们好好商量,现在安安静静地让我做事情”。接着一吻而支走了鸣凤。鸣凤为什么不直接开口呢?难道仅仅因为觉慧太忙而无心听其倾诉吗?不,而是因为鸣凤太痴太爱而不愿让他牺牲一切来救她,使她放弃了求生的希望。

  其三是矛盾的紧迫性。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使鸣凤的个性和命运得到充分展示。然而从矛盾开始到矛盾解决只限定在短短三天,面对这一“活着还是死去”的人生难题,矛盾更见其紧迫了。鸣凤该怎么办?她的生路在哪里?时间的紧迫更促使矛盾尖锐化,更加剧了矛盾冲突,使鸣凤有一种惊遭霹雳茫然无助的恐惧和紧张。三天对鸣凤而言,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她的生死鸿沟。跨过去了便是自由,落下去便是地狱。作者在这里把事件的记叙与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内心世界结合起来,把矛盾冲突造成的紧张气氛与细腻刻画、心理剖析的“慢镜头”巧妙地统一起来,从容深刻地展现鸣凤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收到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

  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

  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设计思路: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

  一、 激情导入

  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在歌声中走进课堂)

  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二、 我读我知道

  水浒英雄的故事精彩纷呈,梁山好汉的个性迥然鲜明,你肯定能够说出很多水浒英雄的名字或他们的故事,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请----------,越多越好哟!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三、 我看我记牢

  同学们,水浒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民间。有人把这些故事搬上荧屏,观众说“好!”,“真好!”,“真的好1”. 请看精彩视频······

  四、 我品我明了

  1、同学们,《鲁提辖三打镇关西》看的真过瘾,导演的精彩构思来源于哪里呢?显然来源于《水浒》原著的精彩。好,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239页,仔细品味鲁提辖打下去的三拳,展开自己的想象,体悟其中的精彩。好转哪里呢?

  2、讨论:看电视剧能够代替阅读名著吗?

  3、通过阅读、比较、感悟,同学们说一说《水浒》的艺术成就有哪些呢?

  4、同学们,《水浒》在我们身边的影响已经多年了,它是一部经过时代积淀的人类文化的精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名著,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作为我们该怎样阅读名著呢?

  五、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好汉团结是座山,好山就在水旁边,风云际会人马动,一声长啸天地间,英魂聚散一千年,山高水远有遗篇。······

  课后作业:

  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一节课我就没有涉及关于写作背景、小说主题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水浒》的艺术特色也讲的很少。因为将来如果他们认真的读了,这些肯定会接触到、体会到的。我把这节课分成了“我讲我知道”、“我看我记牢”、“我品我明了”、等板块,让学生去讲、去看、去品、去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比较、品读、思考、竞争,阅读《水浒》成了他们的阅读目标和阅读需要。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复述经典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兴趣,

  4、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坚忍、执著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复述经典故事情节,深入分析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及执著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故事情节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准确评价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营造教学氛围,播放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

  师: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灿烂多彩,一位位文学巨匠描绘了幅幅生动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这样一部名著:她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神话故事,通过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小说,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文学杰作,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大家知道这部巨著的名字吗?(《西游记》)。

  师:大家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你能谈谈他吗

  走近作者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淮安人,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下来的小商人家庭,自幼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除了小说《西游记》之外,现存的吴承恩作品还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序》等诗集。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

  3)把握要点;

  4)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5)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6)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7)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

  3)、略作欣赏。

  4)、联系复述

  5)、习苏轼词《念奴娇》

  6)、《赤壁怀古》

  2、展示课题:名

  3、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4、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

  3)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

  3)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

  d)理解“戮谡以谢众”,

  e)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f)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5、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7、

  作业:

  1)课后准备

  2)“三国”故事会;

  3)阅读《同4)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8、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积累语文知识。

  【文本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小说最主要的价值是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人,可能经历很多次战争,但与寂寞作战是最锻炼人的,鲁滨逊凭借勇敢与智慧独立生活,最后成为一个传说、传奇。小说以主人公精彩离奇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怯弱与悲观。

  【教学目标】

  ⒈了解作家常识及本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⒉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在熟悉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烧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评点“鲁滨逊”这一形象。

  ⒋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教学过程】

  一、简介笛福生平

  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二、品析小说选段“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贷方金额’方面”,即“荒岛余生”。

  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再次研读选文。

  1用一句话归纳本节内容。

  2本文描写鲁滨逊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3说说被困荒岛之初,主人公在“生存”与“毁灭”的抉择面前处于怎样一种心境?他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逊这样的神话了。那么,鲁滨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

  三、选文延伸

  鲁滨逊是一个铮铮硬汉,对他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那么,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力气,使荒岛的生活一天天好转?欲知详情,请大家去阅读小说原著《鲁滨逊漂流记》。

  四、作业

  名著欣赏记录卡

  学生姓名 班级

  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

  1、读物名称 字数

  作者 读物类别:□中国 □外国

  2、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

  3、这部名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是:

  4、欣赏这部名著,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交流:说一说,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断或语句。

  六、评一评: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鲁滨逊形象。提示: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相关故事情节来说。

  (二)“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小结

  本部小说最主要的价值是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人,可能经历很多次战争,但与寂寞作战是最锻炼人的,鲁滨逊凭借勇敢与智慧独立生活,最后成为一个传说、传奇。作者在叙述时处处采用朴质和严肃的态度,别具慧心地向读者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不会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西安市第一中学 郭柯

  一.导读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二.导读教学重难点: 1.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 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三.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

  四.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因此,本课拟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辨式思维能力。

  五.导读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完成导读教学。 3.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400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四百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阅读小说精彩章节,讨论交流 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2.“你眼中的堂吉诃德是怎么样的人”分组交流。(10分钟) 要求: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学生就印象深刻或感触最深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品读欣赏。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解读。) 3.展示交流

  赏析示例一:堂吉诃德游侠外貌特征。 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 年龄外貌: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 装束: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 坐骑: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 武器:拿着长枪,挎着盾牌

  赏析示例二: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 他把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 堂吉诃德把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当作是长臂巨人,认为魔法师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唐吉诃德想同他们战斗。于是冲到大风车前,用他的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赏析示例三:堂吉诃德个性化的语言。 比如: 大战羊群失败后:“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 解救犯人时: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锄强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

  赏析示例四: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的意义 人物形象: (1)脱离实际,迂阔顽固,耽于幻想(可笑) (2)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爱) (3)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 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 人物形象的意义: (1)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 (2)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 行为的

上一篇:《新妓生传》20集剧情介绍 美女主角惊世骇俗照
下一篇:成年人,还能学会新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