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摘录: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1
手机版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

  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便产生了仁道)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5、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6、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9、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10、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时免于罪过,但不会感到不服从统治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统治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1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在人生道路上站稳脚跟,四十岁心中不再迷惘,五十岁知道上天给我安排的命运,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而又不会超越规矩。”)

  13、(廋,sōu)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

  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15、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16、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样。”)

  17、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

  18、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目的是使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这些话,告诫宰我说:“已经过去的事不用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谏了,已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19、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奏乐过程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而优美,听众随着乐声响起而为之振奋;乐曲展开后美好而和谐,节奏分明,连续不断,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

  20、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论《韶》,说:“乐曲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说:“乐曲美极了,内容还不是完全好。”)

  2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2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23、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24、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25、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26、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27、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2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30、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31、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32、(讷,nè)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33、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34、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35、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36、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37、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待人处世很谦恭,侍奉国君很负责认真,养护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38、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39、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聪明,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就装糊涂。他的聪明是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他的装糊涂,别人是赶不上的。”)

  40、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4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

  42、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43、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就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守信的人,只是赶不上我这样好学罢了。”)

  44、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45、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4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7、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孔子说:“努力从事人民认为合理的工作,尊敬鬼神,但要疏远它们,这样可以称得上是聪明了。”樊迟又问怎么样才叫作有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得到收获,这样可以说是有仁德了。”)

  4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爱好活动,仁德的人爱好沉静。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49、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道:“一个有仁德的人,如果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一位仁人’他是不是会跟着跳下去呢?”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设法救人,不让自己陷人井中;可以被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50、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51、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5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53、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54、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55、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5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57、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58、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59、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施暴逞强、以力服人,叛乱,鬼神。)

  6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61、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能看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看不到的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盈,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

  62、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6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64、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豪华就会显得不谦逊,省俭朴素则会显得寒伧。与其不谦逊,宁可寒伧。”)

  6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66、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6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背弃他的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68、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

  69、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广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70、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脉寄托于他,面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7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72、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不仁的人憎恶太过,也是一种祸害。”)

  7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7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它的政务。”)

  75、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76、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77、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对于穿丧服的人、穿礼服戴礼帽的人和盲人,相见的时候,哪怕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身来;经过这些人身边时,他一定快步走过。”)

  78、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

  7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80、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8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说:“庄稼有只长苗而不开花的吧!有开了花却不结果实的吧!”——有的人树立了志向,但却没有行动,就像只长苗不开花;有的人,立志并进行了修行,但却半途而废,就像庄稼开花而没有结果。只有那些既树立远大志向,积极行动,并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82、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强行夺去他的志向。”)

  8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84、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85、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8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87、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88、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到人了吗?”没问马怎么样。)

  89、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9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却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唯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91、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92、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认真谨慎地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93、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94、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95、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根据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

  9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9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事,说:“假如杀掉坏人,以此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国家,怎么想到用杀戮的方法呢?您要是好好治国,百姓也就会好起来。君子的品如风,小人的品如草。草上刮起风,草一定会倒。”)

  98、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

  99、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100、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自己先要身体力行带好头,然后让老百姓辛勤劳作。”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

  101、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作出表率,原谅他人的小错误,提拔贤能的人。”仲弓说:“怎么知道哪些人是贤能的人而去提拔他们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102、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3、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孔子说:“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人口已经是如此众多了,又该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还该怎么做?”孔子说:“教育他们。”)

  104、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对语言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国君的艰难,「自然会努力去做事」这不近于一句话而使国家兴盛吗?”定公说:“一句话而丧失了国家,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对语言的作用不能有那么高的期望。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感到什么快乐,唯一使我高兴的是我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这不是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也没有人敢违抗,这不就近于一句话就使国家丧亡吗?”)

  105、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做了莒父地方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106、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出来告发。”孔子说:“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了。”——孔子认为孝道为德行的根本,儿子告发父亲,是为不孝,对父亲不孝者就难以对君主做到忠,所以孔子不赞成儿子去告发父亲偷羊。)

  107、

  曰:“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说:“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10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追求与人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与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处。”)

  109、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道:“乡里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110、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做事情很容易,但要取得他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能按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做事很难,但要想讨好他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在用人的时候,却是要百般挑剔、求全责备的。”)

  111、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详坦然而不骄矜凌人;小人骄矜凌人而不安详坦然。”)

  112、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

  113、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帮助督促而又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114、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115、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116、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17、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很容易。”)

  118、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孔子说:“说话大言不惭,实行这些话就很难。”)

  119、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怎样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120、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去通达仁义,小人向下去通达财利。”)

  121、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122、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

  123、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不凭空臆想别人不诚信,却能先行察觉,这样的人才是贤者啊。”)

  12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12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126、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乱世而隐居,其次是择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

  127、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从的人都饿病了,躺着不能起来。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窘没有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28、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129、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30、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131、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132、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133、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成宗派。”)

  13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

  135、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136、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上不忍耐,就会扰乱了大的谋略。”)

  137、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138、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39、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140、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说:“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能够守住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那么民众就不敬畏。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能按照礼来动员,也是不完善的。”)

  141、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来察知,却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担重任,却可以用小事来察知。”——君子有大才,因而可堪重用;小人有小才,虽然不可委以重任,但也有可取之处,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干。石头就是石头,金子就是金子,这没有办法改变。但不论是石头还是金子,都有可取可用之处。)

  142、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43、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教,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别。”)

  144、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志向主张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145、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顺而内心奸诈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146、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发展稳定,要警戒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147、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的言论。”)

  148、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老百姓就是下等的了。”)

  149、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明白了没,听的时要思考听清楚了没,待人接物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样貌是否恭敬,说话时要想想是否忠实,做事时要想想是否严肃认真,有疑难时要想着询问,气愤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产生的后患,看见可得的要想想是否合于义。”)

  150、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孔子说:“见到善的行为,就像怕赶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见不善的行为,就像手伸进了沸水中那样赶快避开。我看见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语。隐居起来以求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原则行事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语,却没见过这样的人。”)

  151、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们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习染使人们之间相差甚远了。”)

  152、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会招致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则会取得功绩,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153、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仲由,你听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我告诉你。爱好仁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而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伤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

  154、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155、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孔子说:“把道路上听来的东西四处传说,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15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孔子说:“古代的百姓有三种毛病,现在或许都没有了。古代的狂人是轻率肆意,现在的狂人则是放荡不羁;古代矜持的人是棱角分明,现在矜持的人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古代愚笨的人是憨直,现在愚笨的人是欺诈伪装罢了。”)

  157、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说:“憎恶紫色夺去红色的光彩和地位,憎恶郑国的乐曲淆乱典雅正统的乐曲,憎恶用巧言善辩颠覆国家的人。”)

  158、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如果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什么话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吗?”)

  159、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义看作是最尊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去做盗賊。”)

  160、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憎恶的人或事吗?,孔子说:“是有所憎恶的。憎恶宣扬别人过错的人,憎恶身居下位而毁谤身居上位的人,憎恶勇敢而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孔子问:“赐,你也有憎恶的人和事吗?”子贡说:“我憎恶抄袭他人之说而自以为聪明的人,憎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161、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162、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凰啊,凤凰啊!为什么道德如此衰微,过去的已经不能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那些从政的人危险呀!”孔子下车,想要同他说话。接舆快走几步避开了孔子,孔子没能同他交谈。)

  163、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隐居不做官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言语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也就是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合乎权宜。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164、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对鲁公说:“一个有道的国君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165、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称赞好人,怜悯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

  166、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说:“每天知道自己以前所不知的,每月不忘记以前所已学会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16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笃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就在这中间了。”)

  168、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169、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170、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17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蝓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172、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如果仍有余力就去做官。”)

  173、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和月蚀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

  174、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175、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诋毁的。他人的贤能,好比丘陵,还可以逾越;仲尼,就好比是日月,是无法逾越的。一个人即使想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伤害呢?只显出他不自量力罢了。”)

  176、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太谦恭了,仲尼岂能比你更有才能?”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可以表现出聪明,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不聪明,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师没人赶得上,就好像青天无法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假如老师得到国家去治理的话,说要立于礼,百姓就宣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跟着实行;安抚百姓,百姓就会来归服;动员百姓,百姓就会协力同心。他活着时榮耀,死了令人哀痛,别人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177、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说:“怎样是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呢?”孔子说:“顺着百姓想要得到的利益就让他们能得到,这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吗?选择百姓可以劳作的时间去让他们劳作,谁又会有怨言呢?想要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还贪求什么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处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洁,目不斜视,态度庄重,庄严的威仪让人望而生敬畏之情,这不就是庄严有威仪而不凶猛吗?”)

  178、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说:“什么是四种恶政?”孔子说:“不进行教化就杀戮叫作虐,不加申诫便强求别人做出成绩叫作暴,起先懈怠而又突然限期完成叫作贼,好比给人财物,出手吝啬叫作小家子气的官吏。”)

  179、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没有可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没有办法宣身处世,不知道分辨别人的言语,便不能了解别人。”)

上一篇:山东省临沂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pdf(约9.9千字)
下一篇:老演员赵阳个人资料(演员赵阳的妻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