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读完这些书,就可以去给古装剧挑错了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古装剧的“服化道”是否精良往往是评价古装剧十分重要的标准。古装剧应当是在设定的历史背景下,最大程度还原古人的服饰,这并不是可以凭借个人喜好随心所欲的。服饰在古代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区分,朝代的更替与时尚潮流的变化也会使得不同时期的服饰产生差异。而妆容和道具的重要性也自不必说,必须与人物的身份和装束相匹配。

  这份书单精选了讲述古人的服饰以及古人生活用品等方面的书籍,篇尾还列了几种大部头的学术著作和工具书,帮助您全方位了解服饰的历史演变。看了这份书单,以后就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欣赏古装剧的“服化道”啦!

  

  本书讲述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传统汉服,一是基于传统汉服设计的现代汉服。

  传统汉服有三种基本款式贯穿整个古代,分别是衣裳制、深衣制和袍服制。按照用途分为祭服、朝服、常服、宴服、亵服等。传统汉服的基本组成为冠巾、中衣、衫袍、裙、裤、鞋履、腰带、玉珮等。另外还有很多衍生款式,如半臂、褙子、比甲、坎肩等。传统汉服在实用功能外更有区辨社会等级,反映时代特征,展现纺织技术,表现审美意识等文化属性。

  现代汉服的盛行是流行曲线的又一次回归,悠久的传统汉服历史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元素。现代汉服是以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服饰作为主要风格依据而设计出来的形式大于内容,杂糅各种传统元素,符合当下时尚需求的服饰。现代汉服的流行把那些远离我们的传统汉服元素重新带到当代时尚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既熟悉有陌生的形式美感。

  传统汉服是一个表意系统,包含有身份、社会地位等信息。同时也是礼仪的一部分,展示服饰规范,与社会秩序、道德修养、物质生活等内容密切相关。如今穿着现代汉服在追求美感的同时也应遵守约定俗成的汉服礼仪,并搭配对应的配饰与妆容。

  本书在清晰梳理传统汉服发展历史的同时,配以220张精彩大图,直观再现汉服的华美以及演变历程。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女性妆容及审美的书,涉及古代女性审美文化及各时期的时尚。本书从妆容、服饰、发型、首饰、美容方、香方等十个专题探讨了与此相关的审美起源以及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现象,其间穿插古代女性风雅的生活方式。引用了包括诗词、笔记小说、元曲等大量古籍资料,讲述了很多典故的来源,尽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女性追求美的历程。书中有丰富插图作为文字的辅助,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时期的女性形象。本书既可以成为普通读者了解古代女性文化的一扇窗,也可以为专业读者提供相关的文献内容和线索。

  

  作为“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以对明代社会生活巨细无遗的描写为后世称道。而从名物角度对《金瓶梅》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和专门研究,本书当是第一部。作者说:“《金瓶梅》开启了从来没有过的对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诸般微细之物的描写。”但《金瓶梅》书中铺设线索、结构故事的一器一物,究竟何器何物,样态如何,以前很少研究。本书援引考古发现,查考相关文献,并以图证的方式一一道来,如冠帽首饰(金井玉栏杆圈儿、金头莲瓣簪子、珠子箍儿、金丝?髻、金厢玉观音满池娇分心……)、盒具(拜帖匣儿、螺甸大果盒、戢金方盒……)、床(南京描金彩漆拔步床、黑漆欢门描金床)、酒器茶具(银执壶、团靶钩头鸡脖壶、杏叶茶匙……)等诸般日常用具,均为作者的笔触所照亮,从而使我们辨识物色,见出明代生活长卷中若干工笔绘制的细节。

  “物色”一语出自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第四十六章,即“物之色”之意。

  

  古人打制、插戴和收藏的金银首饰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它所具有的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一个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差不多都出现于金银首饰,虽方寸之地,却几乎是时代品样之聚珍。本书意图通过对这些小物件儿的寻根溯源,对组成元素的构造解析,勾画出古代饰品设计者的用心和技艺,与时代风格互动的轨迹,最终体现古代生活礼俗的真实面貌。

  

  明代金银首饰的类型与样式,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银首饰领域的历史,用金银珠宝经营出来的奢华之色,因它的纹样之丰富与制作之精巧而成为书写于盈寸之间的一叶艺术史。本卷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首饰定名,以此揭示一器一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以及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蔚为“奢华”的种种之“色”,因此而可触可感,其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也因此有着构成历史细节的实证意义。附论《造型与纹样的发生、传播和演变》则是以个案分析来讨论中国古代造型设计的问题。

  

  与卷一、卷二相同,本卷也是以文献、图像、实物互证的方式为金银器皿定名,以此揭示不同类型的器物在社会生活史中自身的演变史与蕴含其中的设计意匠,并在造型与纹饰的细致分析中呈现饮酒习俗之演变,外来因素之化用以及一锤一錾之下的笔情墨韵。附论《晚唐金银酒器的名称与样式》、《罚觥与劝盏》、《荷叶杯与碧筩劝》、《辽代金银器中的汉风》,则是以不同角度的细节论述而对本卷主旨的丰富。

  毛笔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风貌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

  “蒙恬造笔”究竟可不可信?“兔毫”和“狼毫”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的笔?“汉居延笔”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毛笔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毛笔是“进化”还是“退化”了?汉唐时代笔管,其制作究竟有多奢丽?西方的“毛笔”与中国毛笔有哪些异同?字的好坏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存世的汉唐古笔文献中,还蕴藏着哪些古笔的信息?

  本书通过大量史料和考古成果,呈现宋代以前毛笔的形态和发展,并由此探讨早期书法、绘画艺术发展及文化传播背后,工具所发挥的重要而又奇妙的作用,揭示毛笔的制作、传播、使用等方面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食色”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在“物质和精神打成一片”的传统里,邂逅最寻常的人性和最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可信”,又“可爱”。

  

  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巨著,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4年中国好书、第十届文津图书奖、2014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等重量级奖项。孙机先生以大家的底蕴、晓畅的文笔,把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呈现在这部书里。其中不仅包括服饰,还有古人的器物、交通工具、科技等大量内容,是了解古代物质文化的必读书籍。

  

  本书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等八个时间段分录词条,梳理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历程,每个版块下先总体介绍这一时代的服饰特点及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后收录词条。词条包括礼服、常服、首饰、配饰等小类,有些词附以合适恰当的线描图帮助说明。

  (统筹:一北;编辑:白石羊)

上一篇:重口味惹人爱?从《贤者之爱》透视日剧奥秘
下一篇:高句丽之战是怎么一回事?和俄乌战争有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