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时评 | 梁勇整理:2020年11月份时评荟萃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时评:近年最热的文体之一,其中兴是时代的必然,学会写时评也是高中考生的备考要求。

  

  2020年11月份时评荟萃

  江苏省清江中学   梁勇  整理汇编

   

  康巴汉子走红,莫让流量渐欲迷人眼

  近日,四川甘孜州的康巴汉子丁真一段迎着阳光走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众多网友也被丁真的素颜吸粉,丁真也由此走红网络,网友纷纷评论“纯真”“朴实”,也有人希望不要对他过度关注,使他失去了本心。(11月15日 四川观察)

  在追星产业链条中塑造的人工颜中,康巴汉子丁真凭借自己的原生态野性美走红网络,其独特的异域美给网友留下深刻印象。颜值“红利”的背后,拍摄丁真的摄影师“微笑收藏家波哥”邀丁真一同直播;网络甚至传言,有多家网红公司和大热节目向丁真抛出橄榄枝;丁真旧照也被网友扒皮,许多网友在看了丁真旧照后表示大失所望……一系列问题的背后都是网友们不断为这场颜值引起的群体狂欢添油加醋的后果,流量为王的时代,消费热度成为常态,而忽视了流量背后的真情实感。

  在网友对丁真独特的颜值感叹之余,带给丁真更多的是过度消费与过度娱乐化。丁真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男孩,几场直播中显示出他的普通话不够流利,却显得笨拙可爱,所以在与直播的观众互动之余显得十分吃力,但收到担任翻译的摄影师“毕竟是个电子宠物”这样的评价。在这场流量狂欢中,丁真也无意中成为营销操纵下的“玩物”,失去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成为“圈钱工具”。而网友扒出丁真旧照,引发群嘲,也是无意中造成对他的二次伤害。网友们只围观他的颜值,却不接受真正的他。一个并未确定未来人生方向的少年,却要遭受来自各方的讨论与评判,最后给他留下一地鸡毛。

  网友的“看客心态”为流量巨潮推波助澜,丁真个人的过度消费下隐藏着群体嘲弄。康巴汉子走红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巨大流量后的迷思。《乌合之众》就辛辣地指出“在群体中,任何一种感情和行动——只要这种感情与行动不合常理——都会很容易传染开来,其程度之强,足以让一个人随时准备为另一个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牺牲”。网友们的群体效应不断让事件发酵,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丁真也难免无妄之灾。

  昙花一现的网络红人们并不少见,前有凭借忧郁气质爆红网络的犀利哥,近期有因1818黄金眼走红的表情包男孩小吴……他们的生活也许因网友的关注而有所改善,但热度带给他们的过分关注和热度降温后的生活又是各具酸楚,只得个人承担。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不能被流量推着迈向一条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在丁真直播中,主持人这样说道:“不要让丁真在我们观点的裹挟下,走上一条他不喜欢的路。”而每次娱乐狂欢之后也需要降温,热度背后应带给我们冷思考,不断扩大的网民群体是否也被流量迷了眼,不自觉被媒体和资本所利用。网友们的“赞”和“嘲”都要发于本心,而不要只是为蹭热度而放弃思考。

  宣传理塘,“丁真”这条捷径总有尽头

  这个走红于抖音的男孩,现在已经成为了家乡的宣传大使。网友欣喜于他走红后的归宿,四川理塘也欣喜于出了这样一个“红人”,省下了一大笔宣传的费用。但随着事件不断发酵,关于丁真的宣传似乎也走了调。从2020年11月15日起,关于丁真的热搜几乎以平均每天三个的频率出现。

  这种高调的宣传背后是政府的助力。毕竟,像丁真这样的爆点的确罕见,将其作为旅游的一个宣传点重点推广,对当地旅游发展自然是大有裨益。

  但是这一场关于丁真的铺天盖地的宣传,真的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吗?我想并非如此。这种透支一个人的热点来拼命宣传,其本质就是走流量的捷径,暴露了城市宣传的偷懒和营销想象力的匮乏。

  我们不是不能接受一个热点在头条上反复出现,相比让国内外娱乐圈的各种鸡毛蒜皮霸占头条,我们也更想看到各个城市的宣传、看到我们自己的文化铺展开来,从而助力城市的发展。但是倘若这种宣传总会以同一个词打头,也总会产生视觉疲劳:理塘的雪山美,是丁真视频的背景板,理塘的赛马比赛有趣,是丁真最喜欢的活动,理塘和西藏都很美,但是丁真不在西藏……

  土豆再好吃,就算是蒸炸烩炖每天变着花样地做,吃上十来天土豆也总会反胃了。这样宣传多了,就算看客知道这是对城市的宣传,难免也会有些反感。

  更何况现在还有一种论调,“不支持这种宣传真的就是对理塘文化宣传的抵制,与其看娱乐圈热搜,就不能给贫困地区一个机会吗?”

  且不说关于丁真和娱乐圈的热搜根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种重复的刷屏宣传本来就容易让人抵触,如果对这种宣传反感都能被扣上一顶“不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大帽子,那这就不是吃相难看的问题,而是直接扒开你的嘴往里灌饭,还不准你吐出来了。

  城市宣传没有错,但是城市营销饥渴的同时又只有单一的形式和匮乏的想象力,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这样的宣传是对丁真的透支。即使他是宣传大使,但这也不意味着他愿意将自己所有隐私暴露在聚光灯下。过度的曝光让网友们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人肉”,这样的信息暴露,已经完全逾越了丁真期望的宣传职能。

  其次,流量是把双刃剑。这种借流量而行的宣传,有极大可能会被反噬。这种反噬未必会影响四川,但很可能会伤害到丁真本人。现在网络上就已经有关于丁真性情、恋爱经历、暧昧对象的各种传闻,全方位“扒皮”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辱骂。我们不能忽视这些负面影响。

  其实这些影响的根源都在于宣传手段的错误。丁真不是一个景点、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热点事件,他终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在这次舆论潮中,他成为了一个工具,一个可以用来蹭热度的工具。

  实际上,许多城市的宣传都会蹭名人的流量,还产生了不少笑话,如近日的“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就引起了哄堂大笑。还有地方为了蹭热度不惜大打出手,临沂和临猗就吵得不可开交,就只是为了抢夺诸葛亮的故里。这些新闻层出不穷,大众也向来都对此非常反感,那为什么换到了丁真身上,这一切就被我们宽容了呢?难道蹭名人流量就是蹭,而蹭丁真流量就不算?只是因为丁真是普通人,而理塘是一个贫穷的地区?但那些蹭名人流量的地区也不见得有多富有。

  咱们不能太双标,毕竟这些行为实质都一样,是为了找到了一个宣传的由头进行旅游开发,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只是宣传部门太“偷懒”,找上门的热点愿意花很多功夫去营销,却不愿意深入思考城市精神、深挖城市的文化内涵、对城市宣传进行精准的定位,而是只想走一条蹭流量的捷径。

  但捷径总有尽头。与其东找理由西找理由地贴紧丁真,不如想想怎么去挖掘普通人中的“丁真”——不是说要再找个人让其爆红,而是要寻找普通居民身上的美,把目光聚焦在理塘人民身上。旅游本身就是去另一个地方体验另一群人的生活,一个“城市品牌”的实质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城市历史的自豪感、对城市发展前景信心的综合表达。人民才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挖掘群众的生活上,而不是瞄住一个人不撒手。毕竟大家最初喜欢的也是作为普通人的丁真,一个普通的高原男孩,而不是万众瞩目的网红。

  城市宣传不要跑偏,可以借流量之风,但不要被流量带着跑。希望理塘能重新认识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造有特色和有吸引力的城市。城市宣传光靠丁真一个热点来是不可能的。热饭炒多了就干了,热点蹭多了就凉了,捷径总能走到头,城市宣传还需要长久规划。

  丁真被“上交”给国家后,有一些网红开始慌了

  我们最害怕网络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乌烟瘴气、没有底线,各种网红和明星竭尽一切方式去博眼球,营销、炒作、获取流量,然后整个互联网风气变得很坏,效仿的人很多。

  包括丁真之前一夜爆红的时候,各种经纪公司要签下他包装炒作,我们之前还写了一篇文章,希望他不要走上这条路。但这几天,丁真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他被家乡四川理塘“收编”了,这么帅的哥哥上交了国家,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拥有五险一金的国企员工,月工资3500元,工作内容是宣传当地旅游文化,给当地的扶贫助农做贡献。为了让这个形象代言人更有说服力,丁真在入职之后,立马被“抓”去读书学习,有网友戏称,“扫盲,虽迟但到。”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丁真留在了家乡,开始了学习之路,这对他将来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他的家乡理塘,也因为这块最好的宣传招牌,家乡的文化和美景得到了极大的曝光,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理塘”搜索量猛增620%,比国庆翻4倍。这种双赢的局面,让央视主持人海霞也在新闻中cue到丁真,盛赞丁真流量背后的美值得更多流量。随着丁真成为家乡代言人之后,还有一个叫王冰冰的女孩火了,甚至有一个热搜叫“让王冰冰采访丁真,这是一个王炸”。

  然而随着王冰冰、丁真爆火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很大的事情,那就是马保国被各大官媒点名批评。马保国,自诩为“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武功极高”,靠着“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等迅速屠榜B站和各类短视频平台。实际上呢,他真正的武术水平,却和公园里锻炼的大爷水准差不多,多次比武被击败,在公开视频中,30秒内被击倒3次,可以说专业技能几乎为零。然而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在网上炒作,然后被人制成调侃的视频,火速出圈。

  可是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代表中国武术?人民日报批评他:这就是招摇撞骗的把戏。虽然很多人对马保国是戏谑的态度,可是这种“审丑”正在极大地促进马保国的“成功”,他接了新电影的商演,还在网上组建了粉丝团收费,还有各种代言邀约.....所以,人民日报才会果断出手。

  也就是在那几天,广电总局下了一条“铁规”:不给违法失德艺人任何出镜机会。

  马保国之前还准备直播一下,这一下子彻底凉凉。丁真、王冰冰和马保国,这三个事件同时发生,可是结果却截然不同,这释放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信号?说明国家正在大力整顿乌烟瘴气的网络,有意培养大批有专业素养、有真本事的正能量偶像。

  即使你只是一个网红,也要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当网红或名人的门槛,提高了。比如说王冰冰,她是央视的记者,长相甜美,无数人因为颜值“追捧”王冰冰,开始重新看央视新闻。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的专业能力很高,她毕业于985高校吉林大学,是一个学霸型全能选手。在她火出圈的那期“快乐小草”的视频中,5分钟的长镜头,她一镜到底,没有卡壳,逻辑清晰,讲解通俗易懂,强大的记忆力和转述能力,令人折服。而且,在很多重大的新闻报道上,都会有她的身影。环保项目、旅游新闻、农业项目、洪灾现场,王冰冰都会参与报道。她不仅长相甜美,还有过硬的主持功底和文化素养。而央视像这样有能力,有颜值,有热度,经常上热搜的主持人还有很多。张蕾表示,自己高考时是艺术类第一的成绩。尼格买提也说,我也是第一。康辉微微一笑:谁不是第一呀。而一旁的撒贝宁说:跟一帮还需要考试的人坐在一起。

  确实,“芳心纵火犯”撒贝宁在18岁就直接保送北大了,所以他才说出这句话。然而能进央视的,谁不是有着过硬的能力呢?欧阳夏丹,桂林市文科状元,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柴璐,以专业和文化分均全省第一,同时也是全国专业最高分的傲人成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持人,无一不是以相当牛逼的成绩进入央视的呢?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红透半天边的网红大多都拥有很高的学历:papi酱,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毕业;因为脱口秀而一夜成名的李雪琴,本科北大,研究生纽约大学....甚至还有很多平台的带货主播,招聘的时候都设置了学历要求。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丁真,粉丝邮寄给他的书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小山,他自己表示会认真读书提升自己。还有丁真所在的国企负责人表示:丁真不会去选秀,也不会去过度消费他。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示,将来当网红或明星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而像之前炒作或者博出位就能火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当网红没有门槛,只靠博眼球或没下限就能火,势必会有很多效仿者,网络风气就会变坏。而只有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受到追捧,才能引导很多年轻人汲取到积极的能量,网络风气才会渐渐清朗,充满活力。

  我们之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首先是流量明星造假,电视剧刷量造假。央视曾以“惊人的数据”为题,揭露当今娱乐圈的假数据现象。节目指出,某艺人社交平台数据作假。

  微博平台总用户数约3.7亿,而他的新歌MV转发竟然有惊人的一亿次以上,这明显是虚高数据。这种不重质量重流量的恶性循环,只会让观众对流量产生更严重的厌烦心理。其次是,无脑网红博出位横行,带来扭曲的价值观。某网红17岁,未婚生子,在网上受到热捧。

  网络乱象如果不整顿,带来的恶劣影响,将会是不可估量的。在乌烟瘴气的网络里面,我们见过太多没有作品,没有实力,在网上像“昙花一现”爆火然后又迅速陨落的网红。

  发际线小吴,因为奇怪的眉毛而爆红,然而不到7个月,他就因为和女孩的“露骨聊天”事件,一下子歇菜。坐拥4千多万粉丝的抖音一姐莉哥,因为在直播中不仅篡改国歌曲谱,还用嬉皮笑脸的方式表现国歌内容,引发网友愤怒,被抖音封号。

  同样无知的还有曾经的斗鱼主播陈一发儿,她将抗日战争这样严肃的历史事件当作笑料来调侃,造成恶劣影响后,斗鱼封禁了她的直播间。

  不仅仅是这三个,像这样的网红还有很多很多。发际线小吴、莉哥还有陈一发儿,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普遍学历不高,小小年纪就辍学混社会,借着风口迅速获得名气和金钱,而他们自身的沉淀撑不起来这些东西。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本身的德行、学识、修养,跟他们所拥有的流量、名气、金钱、荣誉是不匹配的。

  古人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以说,他们的翻车,其实是必然的。 就是这些人组成了我们大部分人对网红的印象,认为他们就是没学识没德行,靠着炒作而红的,之前是一个粗放型管理的时代,泥沙俱下,劣币驱逐良币。而现在,风气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国家正在用尽全力让良币驱逐劣币的事情发生。什么叫良币驱逐劣币?

  试想一下,当我们的网上都是这样有才华,有深度,有专业能力的优质偶像,还有谁会去看那些劣质的网红?这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论颜值,丁真、王冰冰们完全不输那些只靠外表的网红,相比之下,还多了一丝纯净和对未来的笃定的气度。论专业能力,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吊打那些只会哗众取宠的网红之流。

  论人品,能被国家看上的新时代流量,一直在致力于宣扬家乡的美,致力于扶贫工作,这是那些利己主义的网红远远比不了的。

  当良币受到追捧,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众人物时,留给流量明星,留给脑残网红,机会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这一切在已经在悄然发生,网红的门槛在提高,我们可以好好想想,在这一年内,还有哪个网红能够靠博出位或者无底线而走上成功的了?反而是那些有专业能力,有正面影响力的网红一直在大红特红。

  李子柒宣传中国文化,在国外影响力巨大,对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影响力甚至比得上电视台。还有李佳琦和薇娅帮国家扶农,打造的“直播电商+扶贫助农”的模式,让扶贫产品迅速打开知名度,完成的销售额带动了当地超过30万农户的增收。

  这一切都在说明什么?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将要来临了。有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正能量偶像会越来越多,而没素质没人品,德不配位的艺人和网红会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可是越是浮躁的年代,越是要保持清醒的思考,越是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越是应该去沉淀自己,别把自己的一辈子耗费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

  桌子写这篇文章,就是想给大家提一个醒,不要被乱象迷惑了眼睛,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个人的悲哀。打算让孩子成为网红的家长或者正在试图走捷径成为网红的年轻人,一定要慎重考虑。这个时代似乎很容易诞生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我们也似乎很容易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一下子被带乱了节奏。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该思考:当资本和流量抛弃你时,你手中还剩下什么?别让自己成为终将被驱逐的劣币。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能力才能站稳脚跟。有句话说得很好:在你需要埋头种地的时候,误入了别人家的果园,就以为自己已经收获整个秋天,这才是最大的作死。

  

  马保国火了,不是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最近一段时间,一位69岁的老人,火遍全网。他叫马保国,自封的头衔是,混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从微博到B站,从抖音到知乎,只要村里的网不断,你就一定能刷到马保国。

  从他约战被揍,到隐退仅一天便高调复出投身影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马保国以一己之力成为顶流,让无数小花鲜肉、经纪公司汗颜。人们起底马保国的身世、买空他的著作、抢注他的商标,一边嘲笑着他的口音和功夫,一边帮他构筑着商业版图。

  马保国火了,恐怕并不因为你喜欢他。而是因为你需要他。

  马保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如何一步步把自己活成了笑话。2008年,马保国出版了一本名叫做《我在英国教功夫》的书,如今全网断货。原价29.8元的图书在二手平台被炒到了近200元。

  马保国祖父名为马忠义,是家乡方圆百里有名的武林高手,可惜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父亲自幼随祖父习武,练得一身硬功夫。

  自己则是三岁捉蛇、赶狼,五岁在小学里打出了一群朋友,七岁开始跟随父亲习武,初中靠挑水练臂力,高中用脚和泥练足功,为此后打下了深厚的武学基础。高中毕业后,马保国参过军,当过工人,在1977年参加了高考,考入南阳师范专科学院。上学期间,马保国受家人启发,开创了一套一秒11拳的掌法,随后几年功夫大有长进。娶妻生子,因儿子出国留学产生高额学费,马保国随儿子一同远赴英国。在英国成立“英国混元太极拳协会”,招生收徒弟,为儿子赚学费。至此,马保国的人生配得上“励志”二字。

  再后来的故事,就显得魔幻了许多。回国后,马保国和儿子成立了公司,开设了武馆,以养生为名继续投身教育事业,无论他在自己的世界中收获几何,在那时,网友的世界中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今年1月,B站一则名为《健身房的年轻后生不讲武德偷袭马老师,把马保国老师的眼睛给蹭了一下》的视频火了,不是因为31个字的长标题,而是因为其中的内容。

  在那个播放超过2000万次的视频中,马保国顶着被打肿的眼睛,操着一口歪七扭八的普通话,解释了自己被打的原因:“年轻人不讲武德,回去要好好反思,耗子尾汁(好自为之)。”

  “二百多斤的英国大力士搬不动我一根手指头。”“我大意了,没有闪。”等金句皆出自那条视频。5月的那场约架,更是让马保国红透了半边天。

  在山东的一个擂台上,马保国与一位业余搏击爱好者相约切磋,结果在30秒内马保国被击倒3次,最后直挺挺的躺在场地中,躺得很平。当大家都认为马保国翻车了的时候,他随后又发布了一系列视频,甚至分解了他的武术动作“闪电五连鞭”,这一波操作,看傻了网友,也点燃了他们的热情。

  网友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通过剪辑、换脸等技术手段,使马保国的形象出现在不计其数的影视剧改编作品中。在鬼畜视频中,他打过钢铁侠,打过哥斯拉,甚至还打过容嬷嬷。

  有人统计过,在B站,网友平均每小时便会上传48.5个马保国的视频,平均每分钟0.8个。“马保国宇宙”就此诞生。就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马保国发布微博称,自己将退出江湖,远离是非。但仅一天后,他又高调复出,宣称参与某功夫电影的拍摄。

  他为什么火,你应该知道从全民娱乐他消费他,到戏谑的称他“马老师”甚至是“马大师”,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起初,人们质疑马保国,是从传统武术这样相对具有专业门槛的领域入手的。人们探讨他的功夫以及实战能力,就像曾经扒雷公、闫芳那般,将马保国称为骗子。在7月,中国武术协会发布《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弘扬武术文化的倡议书》,倡议武术习练者不得自封“大师”“掌门”“正宗”“嫡传”等称号,不得以武术拳种、门派名义参加综合格斗、自由搏击等搏击类赛事,不参加不分项目、性别、年龄、体重级别等不规范赛事活动。但事实上,自从马保国在5月份的那次“躺平”以后,网友就没有兴趣再一本正经的去探讨,“马保国的功夫能否打赢自己祖母”这样的话题了,而变成了一场网络狂欢。“不讲武德”“大意了,没有闪”“耗子尾汁”等金句为鬼畜等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大量二次创作的素材,马保国作为素材的创始人,也变成了二次创作的一部分。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曾经提出过自己的一套名叫“社会模仿论”的理论,其核心便是: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动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通过这套理论不难发现,无论是曾经的“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一给我里giaogiao”“奥利给”还是如今的“不讲武德”“耗子尾汁”,互联网给了相互模仿一个机会,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又加速了模仿的速度。模仿作为复读的另一种形式,也许确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曾经,头一年出现的金句,都会被冯巩老师在第二年春晚中打包呈现在舞台上,而他自己的那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呐,我想死你们了”,也变成了另一种模仿源头,成为了他人的素材。人们在不断模仿,模仿的是谁也许都不重要,在超高的传播速度中,大数据分析带来了信息茧房效应,人们甚至无暇思考,便被裹挟其中。

  在这样的环境中谋生的企业或是个人,无不在研究数据和算法博弈,削尖脑袋制造新梗,来换取流量从而寻求变现可能。马保国仿佛轻而易举的以一己之力实现了很多MCN公司可望而不可即的成绩。这是不是正是传统武术中所常说的,四两拨千斤?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马保国,完美满足你的需求。

  每一个孩子,从小时候便会被教育不要通过嘲笑他人来建立自己的优越感。从道德上,没有人会认为,嘲讽讥笑他人,是一种美德。但事实上,对于人的心理来说,这是一种需求或是一种本能,哪怕是不诉诸口头只在心中臆想,同样可以获得满足和愉悦感,无需对此道德绑架或是上纲上线。

  正是因为伦理道德、公序良俗等文化影响,人们鲜在公开场合实名嘲笑他人。互联网,给了人们一个机会。马保国在其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失败者的形象,他吹牛,被揍得皮青脸肿,却继续一本正经的解释。在人们看来,马保国这个失败者没有后台,没有资本,没有不理性的粉丝团体,那么嘲笑他,攻击他,甚至是谩骂他,在非实名的ID背后,似乎接近于零成本。

  《乌合之众》里有一段话很有代表性,“我们的潜意识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就会释放出太多的本能性冲动力量。”

  在某个时刻,人们内心中的抑郁,无论是家庭的不幸还是学习与工作的艰辛,仿佛都可以通过嘲笑马保国获得安慰,因为从表面上看去,他一无是处,从哪个角度去消费他都没毛病。同时,马保国现象也不属于时下的社会新闻范畴,人们不用担心稍不留神站错队便会有一连串的反转来打脸。当所有人都在攻击马保国时,站出来起底他的过往、解构他的言论、分析他的未来,又能间接吸引流量,满足人们更多的心理诉求。

  除了网友本身,平台方何尝不希望马保国再火一些呢?真实的用户,真实的使用时长,真实的流量以及真实的钞票。从这样的维度去思考,马保国堪称完美。这条成功之路上,马保国从来不是独行。

  稍作回忆不难看出,马保国并不是在互联网中第一个塑造这样形象的人,S曲线的芙蓉姐姐、前无古人的凤姐、民间艺术家药水哥、说唱新贵GIAO哥、斗地主鬼才卢本伟……

  这有别于过去马戏团的奇异秀——没有自由、被控制。这些人,是自愿的,并且乐在其中。当传武光环不再,大师们一个个名声扫地之时,只有马保国及时反应过来,抓到了这个解构主义盛行,娱乐至死年代里的财富密码,丢掉“一代宗师”的金身转而成为娱乐大众的网红。在这样的一个江湖中,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的归隐和复出。

  马保国的成功,是因为他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填补了时间线上的空白。至于他高调宣布参演的那部电影,多半我们是不会看到的。

  

  薇娅被嘲,是杠精错而不自知

  近日,当红电商主播薇娅与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会谈时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指责薇娅不着正装,跷二郎腿的行为。评论区中甚至出现“侧面也能反映出家庭出身等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卖东西的,不是一个档次的人”等质疑。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评论竟然获得了高赞。

  近两年,社交网络上涌现出了一个新群体——“杠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是个体解放、社会包容的文明标志。但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将指责的教棒随意挥向任何人,随意地宣泄情绪和攻击他人,以此获得快感和优越感的行为,则是“杠精”们巨婴式的无理取闹。

  薇娅被嘲不是个例。在网络上,杠精的任性抬杠随处可见,医生手术后疲惫地补充葡萄糖被杠要付钱,家政阿姨分享居家小窍门被杠泄隐私,甚至杨丽萍不生孩子也被公然炮轰,这背后潜藏的恶意令人惊诧。

  杠精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横行霸道”,是因为网络缔造了去权威化的发言自由。去权威化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发言要参考传统人际关系中的人情世故,包括辈分、资历、身份等,网络平台上则省去了这些考量。在这种情境下,杠精们急切地品尝着言论表达的高度自由,他们不在乎说话的内容,而只在乎说话的权利。

  为杠而杠的杠精们显然是错了,他们的语言缺乏逻辑,经不起推敲。笔者看到最高赞的一条评论是,“这时候不是穿着潮不潮的问题,而是修养的问题“。然而,图片中薇娅白衬衫与黑裙的着装大方得体,采用的也是女性标准礼仪坐姿,这怎么能扯上她有修养问题?这位杠精犯了逻辑学中“无中生有”的典型谬误,而其他杠精们更是“不遗余力”地把“断章取义”等其他几类典型逻辑谬误犯了个遍。试问:这样缺乏逻辑思维的言论,能立得住吗?

  其实,杠精们无风起浪,漏洞百出地指责他人,并以狭隘的认知混淆视听,根本上就是在胡搅蛮缠。他们不讲道理,却自以为说得头头是道,恰恰反映了他们思想的匮乏。从敲第一个字开始,杠精们就放弃了客观理性的表达,拒绝了解事物的全貌,只为得到快感而随意打压他人,这种行为终究是缺德式的诡辩。

  杠精们的尖酸刻薄,折射出价值观的扭曲。他们指责薇娅从她的穿着、坐姿,到文化层次、出身与修养,甚至将薇娅比做“商女”侮辱其人格,这已经打破了正常讨论的尺度,变成了人身攻击。作为多次与政府合作取得不俗成果的带货主播,薇娅成为合肥市委书记的“座上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杠精们在“羡慕嫉妒“中轻而易举地贬低他人从而抬高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令人不齿。他们将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荒唐不堪的评论内容当作一颗颗“钉子”留在网络之地,这既影响了旁观者的网络观感,更“刺痛”了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

  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如果不加制止,势必会造成更可怕的后果。面对无处不在的杠精,人们可能会愈发谨言慎行,生怕被抬杠。照此以往发展下去,终究劣币驱逐良币,正当的言论空间被占领。杠精众声喧嚣,网络平台将一地鸡毛,网络暴力也将肆意蔓延。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是杠精们肆意践踏他人人格的免责之地。监管部门及各个社交平台,应当严格筛选评论内容,删除存在恶意的评论。同时,要落实网络言论规范的法律法规,莫让法律的相关管控模糊空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网络实名制的进一步推动,让责任落实到个人。言论有尺度,文明之花才能绽放。

  

  一夜爆红的草根明星:流量是变现还是变扰

  11月11日,于新伟在北京星光影视园a3演播厅唱了一首《一剪梅》,因其低沉又有磁性的嗓音获得了“挑战成功”。于新伟是一名养鸡农民,同时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守山大叔”,在半个月前,凭借着《再别康桥》的诗朗诵视频登上了当天抖音热搜首位,自己的粉丝数也开始急速上升。出名后开始尝试和电商主播连麦互动带货,结果到货时发现实物和视频上的不一样,便对购买商品的粉丝进行退款,于新伟觉得依然有愧于粉丝,内心一直耿耿于怀很久。(11月16日 《钱江晚报》)

  一夜爆红顺势而来的是大量的关注,流量即能变现,又能变扰。当看见“守山大叔”的一时爆红,不经想到曾经的“大衣哥”朱之文,因为上《星光大道》一炮走红,带来的困扰也不断。他捐款50万将村里的路修好被村民嫌弃修太少,周围人向他借钱并没有还,到近两年短视频的兴起,“大衣哥”又成了商机,不少村民不工作不赚钱,24小时对他直播,被逼得他紧闭大门后竟然被一脚踹开……“大衣哥”确实因为红了带来了经济收益,刻板印象里以为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却成了村民的“财路”,打乱了他原本的生活,困扰一直持续。

  还有近日频频上热搜的“康巴汉子”藏族男孩丁真。丁真因为一组纪录片视频中原生态纯真的笑脸和像明星的帅气容貌迷倒了万千网友,随后网络上便爆出,《创4》《明日之子》这样的选秀节目在向他邀约,但是从视频上看丁真是个性格比较偏内向,内心单纯简单的孩子,他没有上过学,是没有机会去上学,选秀节目必定少不了舆论的争论,对于自己未来的路如何走,当然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但是哪个大山里的孩子不想往大城市外面走走看看,外界美好诱惑太大,不断影响刺激着人类本性的欲望,丁真就像没有被污染过的净土,希望可以保护他不受“伤害”。

  看见丁真仿佛是现在的于新伟,两者都是才爆红的“网红”,走在流量变现这条路上的初期,而看见朱之文仿佛是于新伟和丁真流量变现后期的二次消费,甚至未来还会过度消费、过度娱乐化。他们都是以务农为生的草根,只是正好走在了流量为王的大时代,可以凭着自己的长处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是流量时代总是先给足了甜头,再狠狠地尝够苦,那个可能会阻碍你正常生活的苦,那个可能你无法承受的舆论压力的苦,那个可能成为了“圈钱的工具”自己却无能为力的苦。

  流量时代下一度的狂欢促成了草根明星,曾经有爆火的,未来一定也是,一夜爆红的快乐和昙花一现后被依然消费的困扰都只有自己去承担,真的希望外界能对待他们温柔、善良一些,多一点现象背后的思考,少一点表层下的挖掘,还他们做普通人的权利,将他们的人生如何继续走的选择权真正公平地还给他们。

  

  指责“过洋节”,是文化不自信心理作祟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内一宿管阿姨在感恩节当天为表示感谢,送学生糖果,但是一名学生表示要举报她公开搞“洋节”庆祝活动。(11月27日《山东商报》)

  指责“过洋节”的本质,是文化不自信的心理在作祟,片面地认为“过洋节”助长国人崇洋媚外的风气。之前,国内确实存在不重视传统节日,认为“过洋节”就是时尚潮流的风气。但时代在发展,中国更在发展。近些年,国人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在加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都在进一步提升。一味地认为“过洋节”就是崇洋媚外,是故步自封的陈旧观念。

  不少人之所以过感恩节,并非因为它是“洋节”,而是它为感恩提供了契机。生活需要仪式感,中华民族是含蓄的民族,不善于明确地表达爱意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将很多感恩都化为了“人情世故”。如果能借由感恩节的仪式,坦荡表达心中对周围人的感激和爱,又有什么不可?

  人类文明是具有共性的,这一共性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更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可能。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大难题就是,我们讲的中国故事不够吸引外国读者。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对国外文化不够了解,我们不懂得怎么“翻译”好中国故事。电影《卧虎藏龙》,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该片内核是中国儒家文化,但用了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去讲述,让中国武侠片在国外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这一成功与导演对国内外文化的深刻了解是分不开的。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积淀,对国外节日文化的抵触,也会让我们读不懂国外文化,更“翻译”不好中国故事。

  自尊者善,自信者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内心里就要坚信国家在发展,我们在进步,在文化交流中适时转变心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更要自信地去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外来文化交流,在汲取新时代营养的同时,散发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学生欲举报宿管过洋节,懂得宽容才会尊重差异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宿管阿姨在感恩节送学生糖果,却被学生举报过洋节的新闻引发公众关注。学校回应“公寓宿管阿姨派发巧克力是出于好心,学生留言提醒阿姨也是出于善意”。但仍有不少网友评价学生“没事上纲上线”。(11月27日 澎湃新闻 )

  这则新闻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过洋节”的言论,会让大家联想到“西方节日该不该过”这样的具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在媒体的曝光之下,学生和宿管阿姨之间的矛盾被放大了,网友们下意识地感到宿管阿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试图“主持正义”,将错误归咎到学生身上。

  但是,事件中的二人真的有很大的矛盾吗?学生误解宿管阿姨的好意,威胁举报宿管阿姨,确实缺乏人情味。但换一个角度看,学生仅仅是表达一种观点,没有侮辱他人,也没有违反规定,网络舆论却一哄而上,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或许同样缺乏宽容与理解。

  矛盾常有,宽容不常有,在网络空间尤其如此。也许学生与宿管阿姨之间存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许学生表达意见的方式比较直接、没有顾及他人感受,但网友的指责恰当吗?现实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曾与亲人、朋友产生过分歧、拌过嘴、产生过误解......没有人能够完美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或是保证自己的言语永远恰如其分,这是可以理解、宽容的。但互联网空间中,我们作为旁观者,抱着围观新奇事件的心态,往往以直觉、以感性评判,把小矛盾、小错误放大来批评。这种宽容的匮乏,反而容易遮蔽真相、激化矛盾。

  宽容能让我们更理性地认识世界和他人。网络空间里的我们经常披着匿名的大衣,同时丢失了一部分宽容和理性——有时我们暂时无法了解事件的原貌,却急于宣泄情绪;我们懂得人无完人,却未会必全面地评判他人。

  今年十月,江苏南通“最美女护士”于鑫慧被曝疑似身份造假、深陷债务、婚内征婚。在网络上引起巨大波澜。针对质疑,于鑫慧所在单位回应称其从事内勤工作,个人债务已经偿还,婚恋属于个人事务,并呼吁“对成长中的青年人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爱护”。“最美女护士”的称号或许太重,网友们的批评一味指向负面,恐怕也有失偏颇。

  宽容意味着尊重差异,同时发展自身。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吸收少数民族和西方的优秀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铸就了其自身的丰富性和广博性;从个人的角度,怀一颗宽容之心,就是给自己更多看待世界的角度。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个人的认知也总是有局限,这可能使得我们产生矛盾、误解,却也使得整个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作家罗曼·罗兰说:“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站在敌对的位置。”点赞时、评论时、转发时,怀一颗宽容之心,网络空间中的戾气或许不难化解。

  

  评论区,别沦为“戾气集中营”

  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大大减少了社交的难度。我们很容易就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回复他人的看法,却逐渐喜欢带上一丝“敌意”。

  时下流行的表达方式中,有一种是“不是吧不是吧,不会还有人……”和“都×××年了,怎么还有人……”,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本身可能并不带有敌意,我相信,更多的使用者,也不过是抱着有趣的心态去进行运用,但这种有些阴阳怪气的表达方式,的确天然带有一种对他人观点的不屑与蔑视,而少了一分据理而谈的尊重与友好。

  在每一个热点事件的评论区,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带有主观色彩的评论。他们或讽刺,或愤怒,或不屑,表达着自己的不赞同。点开最近受到热议的“清华学姐”相关事件微博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评论:“看照片,这女生是多么普通,可是又多么自信,自信有男人骚扰她”“这长相也有这自信,想红想疯了吧”……本质上,众人想表达的是对学姐没有证据就擅自“公开处刑”的愤怒,出口时却变成了对学姐的人身攻击。

  再摘一下我最近看到的某些文章下的网友留言——“第一个评论是被洗脑了吗???”;“哪个××写的这篇文章啊”;“违法行为怎么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大了?又不是青少年,自己该不该做不知道吗?违法行为就应该公开啊!这篇文的作者建议您多学一下法律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冷笑)。”

  不讨论这些观点本身是否合理正确,其中原本也不乏道理的,可是单从语气上看,我们的确会本能地产生一股不适感。为什么我们会在网上发出这些令战斗一触即发的评论?

  日常社交中,相信,没有哪个人会把反问句和疑问句作为自己表达的主要形式,因为这种表达习惯会给交流的对方带来不被尊重的感觉。而为了维护人际网络,我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但网络却不存在这样的顾虑。在千千万万的评论中,“我”的声音可能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这篇文章可能也是“我们”此生的唯一一次交集,那么,“我”为什么不怎么舒服怎么来,何不畅快淋漓地宣泄我的不满?

  再则,有些评论喜欢用反问和轻蔑的语气,将和自己不相契合的观点塑造成“幼稚”“可笑”“不可理喻”的形象,其本质上想达到的,其实是对自身观点的拔高、对反对者的心理打压,从而让反对者和观看者产生“这个观点是不是确实没有任何价值”的疑惑。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们可以不同意,但应该把别人的意见放在与自己意见同等的地位上。

  那些带着不屑和敌意的评论,最终会导向两个结局——网络暴力和意见传达效率的降低。

  网络暴力,不应局限在对某一个个体的群起而攻之,也应包含个体之间相互的谩骂诋毁。充满情绪色彩的语言,往往会导致充满情绪色彩的回复,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而对于那些单方面被网暴的人群而言,每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表达,虽然不像刀剑那样锋利,却都是雪崩时的一片雪花。

  除此以外,那些带着戾气的评论,想来除了恶意,什么也无法向他人传达。我们总是强调,在观点表达时应该做到有效的传播,应该是以“让对方接收并接受自己的观点”为最理想的结果。但面对充满恶意的评价时,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其中的不屑和敌意所吸引,反而不去关注观点本身。如果这种表达方式只能宣泄我们的主观情绪,却无法最终达成观点的统一,又何苦为之呢?

  只有充满情绪的反问,字里行间的轻蔑嘲讽,才能让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吗?我想不是的。下次评论时,不妨把“第一个评论是被洗脑了吗?”改成“我不认同第一个观点,在我看来……”,把“哪个××写的这篇文章啊?”改成“我和作者的观点不太一样,因为……”,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把咄咄逼人改成据理而谈。

  正如“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也不在讽刺和剑拔弩张。网络不像现实世界一样需要考虑“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但也不妨心平气和一点,变情绪性的宣泄为理性的陈述,让有效的观点输出多一点,无谓的愤怒争吵少一些,别让评论区沦为“戾气集中营”。毕竟,情感的宣泄会带来淋漓尽致的快感,但长长地出了一口恶气之后,我们的语言里又还剩什么呢?

  

  “清华学姐”事件:以暴制暴是对正义的践踏

  “清华学姐”近日上了热搜。11月20日,网传清华美院一名女学生称男同学骚扰自己,并将身份信息公开至社交媒体,后查监控发现是误会。该事发酵后,疑似当事女生回应“互相道歉,就此了结”。清华美院一老师告诉记者,目前两人已经和解,网上大多数信息都是营销号在进行炒作的,且网传所谓“自述”并不是男同学所写。(11月20日《潇湘晨报》)

  让网友感到愤怒的是,学姐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经过之前,就在网上发布学弟个人信息,扬言要学弟“社会性死亡”。最后真相大白,学弟洗脱嫌疑,白白遭受身心煎熬。于是,网友们纷纷为学弟打抱不平,对学姐群起而攻之,想要“让她也尝尝社死的滋味”。如此简单地以暴制暴,是真的正义吗?

  以暴制暴是在人类文明尚未开化时形成的共识。在朴素的以暴制暴正义观里,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已经成为人的本能。因此,在“清华学姐”的热点出现后,网友的第一反应便是:既然你在不明是非的前提下,让一个无辜的人遭受“社死”的横祸,那你的代价便是受到等价的“社死”惩罚。可“从来如此,便对么?”以暴制暴作为原始社会的行为方式,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不仅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更是挑起社会争端的潜在根源。简单地以暴制暴,实则是人类文明退步的征兆。

  事实上,该对“清华学姐”的行为做出量裁、决定惩罚的,不该是互联网中的任何一个人。正义,是要对是非善恶做出公平公正的衡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正义标准,有的高,有的低。这就决定了,个人在以自己的正义标准“替天行道”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无法保证公平正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尊重人权的法制化社会,以暴制暴的权利从人民的手中让渡给了法律和政府。是非对错自有法律公断,自以为是的以暴制暴,是对自己口中高唱的“正义”的疯狂践踏。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在网络上以暴制暴貌,似成为人们诉诸正义的习惯方式。诚然,在网络上以暴制暴确实能在法律缺位时,让施暴者获得一定的惩罚。但施暴者在遭受网民辱骂的同时,可能因为个人信息被曝光,其家人朋友都会遭受心理上的折磨。如山西虐猫事件,虐猫男的老家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但却收到网友寄来的花圈。如此一来,“伸张正义”变成了施暴,无辜者成了受害者。再则,今天我施暴,明天你以暴制暴,受者再施,施者再受,最终矛盾不断升级,冤冤相报,何时能了?这样的“正义”,也不是我们的初衷。

  以暴制暴绝不是正义,网络施加给“清华学姐”的暴力也该停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今学姐和学弟二人已然和解,当事人尚且没说什么,围观者抓着不放,反复“鞭尸”,这不是文明社会公民该有的素质。

  

  数字时代,一个人都不能落下

  近日,湖北宜昌秭归县一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要么叫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在记录当时的视频中,老人被拒后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实在叫人心酸。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服务早已成为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然而,还有一群“银发族”作为互联网的“难民”和“留守人员”处在数字时代的边缘,与日常的数字化社会参与存在着疏离和脱节。全民幸福的数字时代不能少了老年群体,公共治理和服务更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早前疫情期间,老年人无健康码各项出行受阻。最近,湖北随州一位94岁老人为激活社保卡被径直抬起做人脸识别。这些情景都反映出,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老年群体正在被部分只认“技术”不讲“情理”的数字服务加速推向社会生活的边缘。数字背后缺乏了关怀的温度,社会治理的问题便会随之产生。当下,火车站、银行、社区网点等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场所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变,但在许多管理实施的细节方面,仅仅采用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却并未关注到老年群体的需求。

  老年群体和数字时代已然存在的断层,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细致充分地考虑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在交通出行、医疗保障还是疫情防控上,都应该为其开放一条充满关怀的服务通道。在提供智能化、标准化、正规化的服务程序的同时,仍开放保留相应的人工服务通道,为那些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暖心舒适的服务方式,而不是冷漠地拒绝抑或是粗鲁地抬起。

  令人欣喜的是,老年群体在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割裂和边缘化,正逐渐浮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相关层面在及时认识了解老年群体的难处之后,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办法》,强调了涉及老年群体生活各个方面的解决措施,更是提出了智能终端适老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等关键层面的发展方向。

  其实,家庭方面也应给予老年群体情感和行动上的支持。家人对老年人“触网”行为的耐心和关心,会很大程度地帮助家中老人对互联网的学习接纳,年轻一代的反哺,能更好地带动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体验互联网时代方便快捷的生活。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社会发展的脚步却从不停滞向前。网络数字的新时代里,我们更应该注重关切那些吃力追赶或者远被落下的老年一代,让互联网的发展更加适老化。这样,幸福生活的时代,才会一个人都不落下。

  

  “凡尔赛文学”:精心包装背后是可悲的虚荣

  “凡尔赛文学”突然兴盛于微博等各大网络评论,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与模仿。

  其中的“凡尔赛”,来自于讲述法国大革命大女主的日本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凡尔赛”也成为浪漫优雅贵族的代表。

  在对“凡尔赛”不断地戏谑中,“凡尔赛”现在成为一种用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富的代称。

  其实“凡尔赛文学”已在互联网了一段时间,突然翻红主要是因为一位博主的“凡尔赛文学”微博内容突然受到网友的关注。

  在该博主的描述中,自己是一位生活滋润,爱情甜蜜的浪漫女主,日常的生活就是秀秀恩爱收到男友的宠溺顺便炫耀自己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物质生活等。

  在该博主普通偶像剧般的微博内容下,“凡尔赛文学”也进一步进入大众的视野。

  “凡尔赛文学”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极大的成分在于其描述的荒谬和背后显示出来的炫耀的可笑。随着该博主的爆红,其也被网友们扒出盗图等问题,进一步做实其荒谬可笑的言论下其实与现实生活并不相符。

  “凡尔赛文学”下的创作者们,费力精心为自己描绘出一个与现实有落差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形象和生活,自己进行浪漫戏剧化地“加工”,或许只是为了在互联网上进行虚荣的展示和分享,却因为用力过猛最终贻笑大方。努力装扮下的自己并未给自己带来关注认可或是羡慕,反而让感情上空虚和物质上求而不得的自己一览无遗,被人调侃取笑丑态百出而不自知,依然沉醉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美梦中。

  在“凡尔赛文学”试图遮挡看似光鲜亮丽的羽毛的行为背后,笔者看见的却是一副虚荣可怜的躯壳和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些“凡尔赛文学”的创作者们,沉浸在自己构想的浪漫粉色世界中,却忽略了在真实世界中努力奋斗的价值,也缺乏面对现实和真实的自己的勇气,又或者说,其努力的目标,也许只是塑造出互联网上看似幸福的生活。但关掉手机,看看真实的自己和眼前的生活,不知他们心里会否生出巨大的落差感,感到更大的可悲和空虚?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塑造自己的互联网形象,经营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上。各种社交软件上的头像和资料,发送展示的文案和图片,或许都与真实的自己有所差距。大家都想展示自己的光鲜积极,这无可厚非,但也要记住,唯有自己眼前抓得住的,自己体会到的生活,才应该成为我们满足与幸福的源泉。

  不必言称凡尔赛,你口中的炫耀不过是别人在话家常

  新一季《令人心动的offer》中,王骁因一系列类似于“我之前没在律所实习过,我之前都是在一些国际组织实习”的发言让众人直呼“凡尔赛王子”,“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近几日爆火的“凡尔赛”一词,可以将其大致概括为高贵浮夸、炫耀、先贬后褒,甚至弄虚作假。大众对于“凡尔赛文学”的嘲讽本无可非议,但如果因学到了一个新名词便生搬硬套,看谁都是“凡尔赛”就实属“出洋相”了。

  笔者认为,只要没有吹嘘作假,王骁完全有权利将自己的经历挂在嘴边,这和所谓浮夸的“凡尔赛文学”存在很大的区别。人们总觉得王骁在拿名校、履历炫耀,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活成了大众都想要成为的那类佼佼者,根源还是在于自身的嫉妒与自卑。

  优秀当然没有错,如果他因优秀而狂妄自大嘲讽别人、中伤别人,我们不仅可以讨厌他,还可以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而如果他没有,我们还要求全责备,那就是嫉妒心作祟。人是善于比较的动物,人做出每一个判断都要经过比较。而在与比自己优秀的人进行比较后,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便出现了。此时,自卑的人将自己定位为“弱者”,内心将对方正常交谈的言语想象为对自己的鄙视与嘲笑。

  同时,总感觉对方在炫耀也是因为自身缺乏判断力,分不清别人是在聊天还是炫耀。于是,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网络红词,就总想套公式一样给别人扣帽子,来表现自己没有与网络世界脱轨。王骁确实毕业于众人仰望的斯坦福,又确实有着漂亮的履历,有着大多数人没有的经历。也许他讲话时透露的优越感给了人压迫感,但他所说的都是真的,他所说的无非就是自己的生活,也许这只是一个优秀的人在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想法,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总喜欢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玩具。

  能让我们走出这种困境的便是正视。正视他我之间的差距,正视自己,正视“失衡的心态”,增强自身的信心,给予自己追逐美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支持,不企图从贬低他人价值与优秀中获得自身价值。当有一天你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活成自己理想的模样,你会发现,原来有一天你也会“炫耀”的。

  

  上海杀妻焚尸案最讽刺一幕曝光:下辈子,我还来陪你

  今天,上海杀妻焚尸案终于等来公开审理。这个不忍回忆的悲剧,发生在今年的3月20号。27岁女孩在父母家中死亡,嫌疑人是其丈夫严某杰。那时,两人才刚结婚3个月时间,且妻子已经怀有身孕。就因为要钱还赌债遭到了妻子拒绝,严某杰拿起刀狠狠刺向了她的脖子。为了毁灭证据,掩盖罪恶,男人又点燃了一把火。女孩在大火中面目全非,房间里的东西也基本被烧光了。

  时隔半年,留给亲人的悲痛并没有随着时间消散太多,只有案发现场着火房间的窗户已被封死。失去女儿的父母,现在在外面租房住。而今天,看到邻居讲述的当时的一幕,再也绷不住了。

  女孩生前养了两只狗狗。当天邻居上楼救火,打开了一楼的狗笼让狗逃生。谁知其中一条狗,直奔去了二楼着火房间,它想去救人,却没能下来。最后和主人一起葬身了火海。多讽刺,又无奈。

  “其实,它可以走的。”但它选择了陪着那个把自己养大的女孩。没有犹豫,应该也没有后悔。

  下辈子,她们一定还能找到彼此相伴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每当我们忍不住感慨人心难测,生活糟糕,也总藏着一个温暖的细节,一些有爱的故事,让我们不至于对世界太绝望。就像,2020再魔幻,也会有人偷偷爱着你。

  01

  最近,第一次被娱乐圈温暖到热泪盈眶。11月11日,单身节。歌手林志炫赶赴东北师大附中,兑现了他的十年之约。学校操场上,响起青春记忆里那个最熟悉的旋律。

  世界上幸福的人到处有,为何不能算我一个,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原来,此前每年的11月11日11时11分,这里的学生都会在天井聚集唱《单身情歌》。有一年视频被原唱林志炫看到了,他便许诺等唱到第十年,就来陪大家一起唱。

  魔幻的2020,刚好是第十年。没有人笃定林志炫还记得这个约定,没有人奢望林志炫能在这一天亲自抵达。但其实,他一直都放在了心里,隔离也要亲赴。

  人性有爱的学校,暖心守信的明星。在这个我们只想赶紧躲过的2020,突然写下了一个无比浪漫的小章节。不要怕人海茫茫,翻越时间,总有人会记得和你许下的约定。

  02

  11月14日上午,重庆中山古镇。游玩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原来是一个年轻女孩落水了。一个老人衣服都来不及脱,立即跳下水。成功上岸,女孩脱险后,大家才注意到下水救人的是一个外国老人。后来证实,老人是新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史云森。他今年61岁,已经在中国生活了9年。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不管别的方面有啥隔阂或分歧,见义勇为都是公认的美德。就像善良不分身份,它也从不分国籍、年龄和职业。在那些危难的关头,因为有奋不顾身的天使,我们才多了这么多值得书写的故事。

  03

  86岁的杨爷爷患有尿毒症。每次做透析,老伴童奶奶都会陪伴左右,紧紧抓住他的手。童奶奶说,“他怕痛,抓了以后他不觉得痛了”。

  每次透析结束,童奶奶都用口琴给他吹一段《魂断蓝桥》。300多次,一次没断过。杨爷爷说,“听着听着我就放松舒服多了。”

  年轻时奶奶身体不好,杨爷爷心一横,就选择了不要孩子。但自此,童奶奶便一直是他的“宝宝”。今年,他们结婚55年,也是他喊她宝宝的第55年。

  笑经人生风雨路,携手白头情最痴。就像童奶奶说的那样:“我们两个是不离不弃的。”叫一声宝贝容易,难得是,他一生都把她当做宝贝。青春年华时,彼此信任守护。待霜染白发,看细水长流,爱你和烂漫都至死方休。

  04

  还记得医生术后喝葡萄糖水被质疑的事件吗?陕西西安的郑医生,当天连续做了8小时手术,又累又渴。只能拿起旁边一瓶葡萄糖喝了。视频却引来了角度刁钻的提问:这水钱谁付?

  冷漠无情的一句话,不知道又让多少拼命的医护们寒心。葡萄糖水费用由科室出,终于让喷子闭了嘴。可谁也没想到,两天后,事情迎来了最温暖的反转。有热心市民买了六箱饮料,专门坐了两小时车给郑医生送来了水。“以后别喝葡萄糖了,我知道也不好喝。”

  疫情前:随便你喝!!!

  疫情后:喝葡萄糖给钱了吗???

  这是热评上的一句话,多可悲,又讽刺。疫情还没彻底结束,已经有人迫不及待要把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给击溃。幸好,我也相信,那样的人只是很少的存在。他们污染不了环境,因为有更多的人,正站在一起守护这个世界的温度。

  05

  11月15日,辽宁大连高新黄浦路。一个蓝衣外卖小哥骑车突然失控,撞向了路边桥墩。电动车瞬间爆燃,外卖小哥已经被火围住。路过的一个黄衣外卖小哥看到,立马停车,没有犹豫就冲向了火海。把蓝衣外卖小哥拉出火堆,又帮他扑灭了身上的火。

  这个画面,除了一颗勇敢又善良的心的感动。还藏着另一份温暖:两个在社会苦命挣扎,勤劳养家,努力生活的人,因为对生活感同身受,所以更加奋不顾身。他救下的不只是一条命,或许,还有一个家庭,和我们麻木已久的心。

  06

  11月15日,江苏苏州。街头人来人往,有网友拍下了这样让人动容的一幕。相聚结束,一个老人正在和一群朋友作别。马路分成两个方向,一边是静静站立,一边是不断回头。从此,相逢又不知还有没有日期?或者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面。

  看着老友们远去的背影,老人悄悄在原地挥了挥手。又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转身回了头。“再见了朋友们,一路要平安。”

  我们总安慰自己,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大概也总有一天,在时间的捶打中,离别就变成了,我们见一面从此就少了一面。不知相聚何时,不知下次谁将永远缺席,便唯有在每一个日子都好好去珍惜。即使天涯海角,也咫尺若比邻。

  07

  11月9号,山东青岛。一辆公交车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是给司机师傅的。他刚刚把一个行走不便的孩子抱下车。

  这个孩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母亲每天都要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六年前,卢师傅得知这对母子的困难,便决定和搭档于师傅一起帮助这个孩子。从此,六年如一日,每天往返时两位师傅都会主动背男孩上下车。

  当我们感动于司机师傅的善良时,他们也说了心里话。乘客中有十几个退休阿姨,曾主动找到,提出也要帮扶这名孩子,这些善举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有人习惯斤斤计较,高高挂起,有人默默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做一件不难,难得的是把一件好事坚持做好多年。然后一辆小小的公交车,在一个偌大的城市开始让美好开始环环相扣。不是所有人都幸运健康地行走在人世间,但会有人伸出他的手,就只为能扶你一把。

  08

  小婴儿得了很重的病,没有缤纷的世界,每天都是机械的声音。父亲望着病床上的孩子,只能在一边默默流眼泪。有一次,孩子突然扭动着小身体笑了,他一定是在努力逗爸爸开心吧。

  世界之大,让我们每天都见识着它的复杂。当我们抱怨命运不公,才发现还有人生下来健康都没有。当我们指责生活残酷,才发现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踽踽前行着。真心希望,每一个小天使都能平安快乐长大。真心祝愿,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能少一点苦难挣扎。

  09

  钟南山院士儿子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个视频。这也是他最希望父亲能看到的视频:84岁的母亲李少芬,正在空荡的球场上投篮,时不时向旁边张望,因为她还在等钟南山院士回家吃饭。

  忙于工作,总是不能准时回来。但她每天还是做好了午饭,然后一边打球,一边等待。李少芬当年是篮球运动员,因为共同的运动爱好,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当时还未退役,钟南山就等了妻子8年才完婚。今天角色互换,变成了李少芬等他。“一切就为了他的时间...”

  国之爱者惟忠诚,家之爱者惟真心。从前他等她,现在她等他,65年互相理解,一直恩爱深情,然后各自优秀。物欲横流,爱情越来越稀缺的年代,越来越不羡慕一生爱过很多人,只羡慕志趣相投,灵魂相契,我们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10

  11月11号,四川眉山。知道今天孙子要从外地回村,95岁的奶奶特意赶集给他买来了零食。打开奶奶保护很好的袋子,可乐、卤鸭子……全都是自己最喜欢吃的。最最让人羡慕的是,“我快40岁了,还被奶奶当成孩子。”“可乐随时有,卤鸭到处是,奶奶买的却很难得。”

  因为这世界上,大概也只有奶奶,你说爱吃,她就一直都记得。你说回来,她就把自己以为最好的留到你回家。只要她还在,你就可以一直不用长大。

  11

  前几天,一个老爷爷投喂二十多只浣熊的视频火了。老爷爷住在加拿大一个森林旁边,家门口经常有浣熊光顾。这次,小浣熊干脆带着它的20多个家人朋友一起出动来讨食了。

  原本以为就是一个治愈的故事,后来才知道了它的完整版。2003年,妻子癌症去世,在病床上,她最后拜托了老爷爷一件事:“帮我照顾浣熊,猫和母亲。”于是,这近20年来,不负妻子所托,老爷爷一直都在照料着这群小家伙们。有它们的陪伴,就好像妻子还一直在身旁。

  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都忍不住被治愈。上一秒还埋怨世界太糟,下一秒突然就觉得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简简单单,可可爱爱。起码,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在爱与被爱着。

  12

  四年前,一场强震震碎了老奶奶朵拉的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她最爱的橘猫,也不知道去了哪里。突然有一天,奶奶的橘猫被人找到并送了回来。这是她们久别重逢的场面。

  “我好想你呀~”“喵~我也是~”有人说,这世间最好的词,有三个:久别重逢,失而复得,虚惊一场。今天,我想再加上两个:如期而至,不期而遇。

  2020,这一年太过心情复杂,太过曲折波澜。但冬天还是如期而至了。不久后就是圣诞、跨年、烟火、新年、还有冬天的第一场雪,同时,温暖和美好也正在不期而遇。

  那些来自爱人明确而笃定的偏爱;那些来自陌生人温暖而明朗的善意;那些来自朋友温柔而深情的挂记;那些始料不及的运气,突如其来的欢喜……

  每一样,都足以消解生活加诸于我们的苦难,每一样,都足以抵御凛冬将至的风暴。

  你要一直相信,太阳能维修,月亮可更换。只要你用心读,世界就一直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后真相时代,制恶者必将遭受更多恶的反噬

  进入12月,时间就到岁末年尾了。天寒地冻,大雪无痕。凛冬,也真的来了。这一年,太多人的日子都不好过。时代的灰尘,飘散开了。谁也不清楚,何时就到自己头上,成了大山压顶。

  雪崩的时候,每一朵雪花都不得不沦落天涯。但是,对不同的雪花,人们或是诅咒嘲讽,或是祝福温暖。

  有句流行语,真的很适合这个年代,叫“做个人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也不是什么宿命论,而是一种现实逻辑。

  这几天,时代的灰尘,也砸在那个曾经暴戾叫嚣着要“割掉方方舌头”的女孩头上了。对此,人们一边吃瓜,一边狂欢。

  一个学术概念,叫“后真相时代”。这个概念,我最近恰好也和国内一些顶级学界业界大咖交流讨论过。

  在后真相时代,纵然人们都清楚“后真相”不等于“真相”。但是,由于事实经常离真相太远,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情感上相信的“事实”。

  雪崩的时候,有一些雪花确实不是无辜的。

  比如,有一位叫“仙女味的小果子”的微博主,最近就在蛋壳公寓暴雷后的砰然碎裂声中,感受到时代灰尘是如何吞灭她这种小雪花的。

  2020,真的挺难的。我一直在呼喊,要对这个世界多一些悲悯与温暖。但是,这份悲悯和温暖,我不愿送给这个“蛋壳女”。尽管,这个大冷天,她这个曾经缩在蛋壳公寓里的女孩,不得不在搬家流浪,成为弱势的流民。几个月前,她曾发下这样的微博,要割掉那位深受争议的女作家舌头。原因就是她认为,女作家写下的文字中,有批评和追责的声音,是在给美帝递刀子。

  不牵扯过多价值争议,仅基于人性和真理。正如我批评要拳打60多岁老太的太极雷雷是垃圾一样。我认为,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要残忍地将足以做其奶奶的老妇人舌头给割了,这种就是真正的渣女恶女了。

  脑残反智,最可怕的是,就是既愚又坏。只要有起码人性,也会明白,打人犯法,割人舌头犯罪。只不过,这类人完全就是李毅这类所谓砖喂投出的社会残次品。当然,很多人也认为,老胡对此也很有贡献。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你可以把这个时代夸成空间盛世,但也总得让人说一下,这个时代也有坏人吧。蛋壳女不接受,她硬是要割人舌头。

  这次,蛋壳破裂,她用毒舌狂舔,,既没得到半句回应,还给美帝递了刀子。蛋壳女,你难道不应理直气壮地说,一切都是女作家把你的蛋壳挤碎的。

  当别人为弱势群体发声的时候,你要恶毒地割人家舌头;现在你被粗暴地赶出房子,成为丧家之犬,成为继忘恩负义的武汉敲锣女之后被嘲笑鄙夷的对象。

  这不冤。

  站在人性与人道角度,这个女孩仍然需要同情和温暖。甚至,比起批评这个女孩,更应该反思谁把她教成了这样的脑残、反智与凶狠。但是,我更愿意激赏这一次网友对她的嘲讽,因为其中包裹着更大的群体觉醒的公共价值。

  经此一役,但愿能让他们多些人性的复杂,常识的尊重,以及法治的敬畏。

  加缪在《鼠疫》这样说:这个世界和邪恶妥协的时间太长了,它依靠神的慈悲而生存的时间太久了。上帝的光辉离我们而去,我们便长期陷在鼠疫的黑暗之中!

  此时此刻,已是2020最后一个月,庚子年在一片痛苦喧嚣声中,渐然走入尾声。世事艰难,世道人心。让悲观者有力,让无力者前行。

  我们致敬无数依然在为善良正义呼喊奔走的人们。我们曝晒那些在践踏真相和真理的宵小奸恶。觉醒者与反智者之间的博弈,是人性之战,也是利益之战。前者是温暖大爱的人性,后者是阴邪恶毒的人性。前者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后者极度自私的贪欲者。

  雪若有情雪亦白,人间正道是正派。

  

  

  梁勇,教育硕士,语文高级教师,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淮安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淮安市第二期“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或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省级课题组成员,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两项。

  

  整理不易,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声明:

          亲爱的朋友,本平台原创旨在鼓励学生,方便教学,互相学习与交流,请勿私下转载,私发学科网等资源平台换取点数或复制粘贴作为私家资料整合售卖,如经发现,违者必究。欢迎您提出意见指导,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如需平台诵读视频和教学视频请关注公众号后台咨询或加台主联系方式

         蜻蜓语文原是为2019届高三(6)班学生开辟的一块语文学习园地,现在是公众号平台认证的教育教学公众号,专注作文教学,聚焦一线教学实践、展示最真实的学生风采、记录最性情的教师情怀、搭建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欢迎一起分享交流语文学习经验,乘风破浪,共同成长,敬请持续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共同开白转载。

      

  

  欢迎加入我们的圈子,共享、交流与讨论

  

  婷姐讲作文

  婷姐线上课

  婷说

  蜻蜓诵读

  高考精品素材 | 易记好用的小句子,每天一点一札记,作文提分好笔记,快收藏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 | “鸡娃”已成流行病,家长应该怎么做

  高考精品素材 | 《夜航船》中的经典素材,赶快用笔记下来!

  榜上有名 | 一周学习任务完成范例之个性化整理第一单元作家素材资料库

  积累 | 七夕节的由来与诗句

  素材 | 《人民日报》“人物热评”合辑

  素材 | 《人民日报》“人物热评”合辑

  冲刺 | 清明高考作文的眼睛——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相关题目集锦(思考话题涵义,发散概念思维!)

  素材 | 高分作文名句积累举隅

  素材 | 铭历史镜鉴 弘清正风气——素材八则

  素材 |  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揭晓!

  素材 | 分核心主题收藏文化名言100句(高中作文素材库必备)

  卷面 |  2019届练字冲刺作业举隅

  写作 | 2020届江苏省十三大市高三语文期末联考 作 文 汇 编(简析)

  素材 | 把17句名言妙语送给生活干巴、良心脆弱的我们

  素材‖2020高考备考热点素材——10大主题词+立意角度+时评选段

  素材 | 收下这经典名言100句,助你作文50+!

  素材 | 青春的力量 时代的脊梁——记抗疫一线的“90后”“00后”年轻人

  素材 | 五大才女十大经典名句,句句戳心!

  素材 | 十位名作家经典议论语段,极好的高分素材!

  写作秘笈大公开 |  作文中的哲理名言如何亮眼——以《菜根谭》为例

  写作精选大公开 | “二十四节气”考场优秀作文精选8篇

  写作技法精选大公开 | 议论文写作之写好精品文段

  跟着优秀时评学写议论文09‖2020最新满分时评范文金句细评, 果断摘抄

  时文素材‖2020届高三时文素材——肖战粉丝举报事件时评素材(理智追星、网络亚文化、偶像崇拜、规则、底线、公共秩序)

  备考档案 | 高中文言文经典课文成语知识点积累卡片

  写作小专题(二)|  为心中的偶像——“小人物”写一个颁奖辞

  摘录与反思 | 我的有关“她们”文字的摘录语段

  写作训练素材 | 钟南山院士素材整理与写作任务参考

  议论文素材(五)(六) | 位置+信念

  议论文素材(四) | 幽默

  时事素材 | 疫情下的小人物,一粒沙、一寸光、一点存在

  议论文素材(三) | 早慧

  议论文素材(二) |  智慧

  议论文素材(一) |  专注

  素材积累|150条谚语,用在作文里,条条经典!

  素材 | 《人民日报》写给青年的八封信:篇篇都是满分作文!

  素材 | 张爱玲与萧红:是才华带来了噩运, 还是噩运成就了才华?

  素材:克罗地亚,狂想曲

  素材   |  “基建狂魔”的数据你得懂

  《朗读者Ⅱ》分主题精华撷录

  重磅短视频“道路”及写作关联

  重磅短视频“底气”及写作关联

  重磅短视频“手的力量”及写作关联

  如何用好教材里的素材——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作文素材整理汇总为例

  寻作文好素材

  尽在蜻蜓语文

  版权声明:

  首先,对所有愿意分享自己经验惠泽他人的热心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其次,如果您是本公众号中某转载文章的原创作者,并且不愿意文章被转载于此。请原创作者直接信息我,我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再次,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辛苦码字,笔耕不易,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说明用意,不能私自转载以作商业利益使用,谢谢支持,对于原创文章,您也可私信我开白转载,但请您注明原创地址和原创作者,本人拥有本公众号中所有原创文章的最终解释权。如果您是想转载本公众号中的某转载文章,请在您的转载文章里注明它的原始出处。由转载我公众号中的转载文章产生的任何纠纷本人概不负责。请尊重原创,谢谢合作。

  资料交流或投稿建议请联系:

  QQ2043519237 

  W:

                 

  

     

  欢迎加入我们的圈子,共享、交流与讨论

上一篇:金铲铲之战欺诈魔女攻略怎么过
下一篇:黄仲崑,罗伯特·雷德福,莫妮卡·格瑞托,罗丝·麦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