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杰出历史贡献

栏目:汽车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一、上海亚东图书馆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提及这个问题,必须追溯到它的前身——芜湖科学图书社。1904年3月21日,在陈独秀和同仁们共同努力下,加上胡晋接和汪孟邹师生的的全力支持,在芜湖科学图书社创办的第一期《安徽俗话报》终于问世。这是辛亥革命前安徽地区出版的第一家革命刊物,也是当时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白话报刊之一。这份由陈独秀主编且为主要撰稿人的杂志,介绍科学文化知识,灌输近代国家观念和民主自由思想,并暗中鼓吹革命,对当时青年传播反帝爱国思想,起到了组织革命和宣传革命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国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在上海(后期迁往北大)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称《新青年》)为标志的,《新青年》虽不是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的,但是孟邹先生也为之出了力、帮了忙。孟邹先生是个热心人,凭借自己在业界的人脉,找了几家书社,最后选择了同行老友、群益书社的陈子沛、陈子寿兄弟,让陈独秀与他们兄弟俩洽谈。具体的情况在汪原放的《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据我大叔(指孟邹先生——撰写者注)回忆,民国二年,仲甫亡命到上海来,他没有事,常要到我们店里来,他想出一本杂志,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叫我认真想法。我实在没有力量做,后来才介绍他给群益书社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他们同意接受,议定每月的编辑费和稿费二百元,月出一本,就是《新青年》。

  不仅如此,陈独秀、胡适还联合远近志同道合的战友,以亚东图书馆为阵地,出版发行了大量檄文,讨伐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运动的后期还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积极加以宣传。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后,确定《新青年》为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并由月刊改成季刊,共出了四期,以平民书店名义出版。有学者说,“亚东图书馆是中国新文化的推手,五四运动的助产婆” 是很有道理的。

  1936年,在《新青年》创刊二十周年之际,亚东图书馆又重印《新青年》合订本1—7卷作为纪念。胡适为之题词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的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新青年》点燃的民主与科学之火,变革之光,依然照耀着我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跋涉前行。

  另外,在五四文学革命初期,还有一本重要的新文化刊物《新潮》杂志,也是由陈独秀介绍交亚东图书馆销售发行的。这份杂志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响下出版的。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 另有少数教员及校外人士参加)编辑出版。在创办的过程中,曾得到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支持与帮助。《新潮》以“文艺复兴” 相号召,高举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的旗帜,表现出鲜明的反封建道德和反封建文学的色彩,刊登了许多鼓吹文学革命的论文和小说、诗歌等白话文作品,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对文学革命的有力支持。

  上海亚东图书馆还出版了不少进步革命的书籍,如胡适的《尝试集》,田汉、宗白华和郭沫若的《三叶集》,还有《胡适文存》《吴虞文存》《独秀文存》和汪静之诗集《蕙的风》等,其中以1921年出版中共早期党员、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高语罕编著的《白话书信》最为突出。这本书写于1920年,是作者在芜湖赭山省立五中教书时为芜湖商业夜校学生编写的讲义。全书分四大类:家庭、社会、工商、论学,涉及妇女平等和婚姻自由,论社会的不平和政治的黑暗,讲劳工痛苦和资本剝削,又旁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主张。虽是只言片语,实亦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和读书界仢风气,吸引了无数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青年。《白话书信》是安徽最早、最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此书在五四之后曾风行一时,是当时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的三种畅销书之一。

  二、上海亚东图书馆是我党早期宣传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离开北京大学,来到上海,居住在亚东图书馆。在这里,他多次会见五四运动的风云人物、名列“五大学生领袖”中的罗家伦、许德珩等人,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思想的交流。当时,各地进步青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纷纷建立了文化书社,这些文化书社经陈独秀介绍,都与亚东图书馆建立了业务联系。如,恽代英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毛泽东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陈独秀都给他们作了经济担保,毛泽东就曾拿着陈独秀的保单,来亚东图书馆联系过书刊业务。

  1920年8月,陈独秀和苏俄代表维辛斯基等谈话后,便积极地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他在创建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在亚东图书馆里进行的。孟邹先生是个精明人,十分清楚好友陈独秀在干什么,出自对老友的理解与信赖,尽量为陈独秀提供方便,帮了不少的忙。

  1922年,绩溪的另一位老乡汪静之先生在亚东图书馆出版了他的成名之作——《蕙的风》。这本诗集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先生很赏识他的诗作,对其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客对于当吋封建礼教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道徳投下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引起我囯文艺界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诗集中有首《天亮之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红诗’”。这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红诗”,是当时诗人正在浙江第一师范就读时所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不到半年时间的1921年12月23日创作的。诗中的“欢迎新太阳”,就是欢呼共产党的成立,“升吧!升吧!快快快快地升吧!多多多多地给些光呵”,就是亟盼共产党快快成长壮大,领导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这种鼓舞人心的诗作,无疑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在这一时期,亚东图书馆还出版了《科学与人生观》(1923)、宗白华《流云小诗》(1923)、朱自清《踪迹》(1924)、蒋光赤《少年飘泊者》(1926)《短裤党》(1926)与《鸭绿江上》(1927)、陶行知《中国森教育改造》(1928),等等,这些作品对社会的进步、革命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刊。这之前,陈独秀找到了孟邹先生,让亚东图书馆筹措最好的纸张,作为《向导》印刷之用。孟邹先生与“亚东”职员积极筹办,终于满足了陈独秀的这一要求。《向导》印好后,亚东图书馆还主动地承担了它的发行工作。与此同时,亚东图书馆还抓紧赶排《独秀文存》,那时陈独秀已遭到反动势力的忌恨和迫害,亚东图书馆还承担很大风险为他出书,这是要有一定胆识的。

  1925年,孟邹先生侄儿汪原放由陈乔年、郭伯和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立了中共“亚东”支部,汪原放担任党支部书记(汪原放调至武汉后,由汪乃刚接任)。馆内要求进步的青年职员靠拢在党组织周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投身于社会上的罢市运动。

  1927年,汪原放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亚东图书馆也便成了中共中央出版局的办公地。

  历史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客观公正地给上海亚东图书馆的杰出的历史贡献作一科学归纳,是我们后辈应该担当的历史责任。

上一篇:有哪些让你美到窒息的现代诗?
下一篇:明星专题:成濑心美 HD